二子一顿饭吃了五个大包子,饱饱的了。
摸着肚皮说,早知道应该先吃第五个包子,饱了以后,把前四个放到博物馆里就行了。
所以大家管他叫二子,二!
《人类简史》里认为,脑容量大于智人的尼安德特人身强体壮,头脑发达,能制作多样的工具,理论上比智人更适合残酷的生活,可为什么最终却被后者淘汰了呢。
书里认为,尼人与智人大脑构造的微弱不同,使得二者的抽象和八卦的能力有了差别,具体地说,尼人无法理解很多虚拟的“集体”概念。尼人的团体,只能由血缘关系联系在一起,一个群体彼此都是亲戚,而陌生部落的尼人相互之间是敌人,这导致他们的单个群体数量很难突破150人的上限。
而智人嘴碎爱八卦,没事脑子又喜欢瞎几把想,互相交流八卦的过程中,一个个虚拟的“集体”概念被勾勒出来,例如部落、图腾、同乡……乃至于后来的国家、社会、法律、宗教、企业……
这些被想象出来的虚拟共同体,让不同地区且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或者多个智人可以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协同作战彼此信任,听从统一的指挥,这让智人的团体数量大大超过尼人,从而在生存的竞争中赢得了对方。
所谓“传统文化”实质上就是这种构想出来的虚拟概念,它是每一个人类集合必不可少的根本基础,并非我国独有,美利坚年年强调的“美国精神”“五月花精神”等,也是在打造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因为这种东西,是让阿拉斯加和夏威夷这种互不相干地区团结起来的纽带,如果没有这层纽带,北美地区至少会出现五十多个部落联盟。
我们不过恰巧拥有一套祖先早就打造完毕且传承良久的虚拟共同体,也即“中华文明”,这套文化是五千多年来,无数中国人与世界其他地区人类竞争战斗时的团结基础。
人,是群体社会性动物,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其所属的团体强弱,个人英雄在全球层面的竞争上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每一个团体都像把自己的集合夯实,都想把自己的纽带栓紧,你觉得传统文化没用,实际上,很多国家甚至对此梦寐以求。
另外,由于“虚拟共同体”的构建目的是为了尽可能让团体成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再加上几千年不停的完善和打磨,传统文化在某些人生观,哲理观,或者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更好的生存方面,都能给予你不小的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