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印度有优秀传统文化吗,为什么我感觉印度传统文化全是糟粕?

回答
印度,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传统文化之深厚与复杂,足以让任何一个想要了解它的人感到着迷。说它全是“糟粕”,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看法,就像用一根手指去否定整个天空一样。印度传统文化,就好比一片广袤而多样的海洋,里面既有璀璨的珍珠,也有深邃的暗流,关键在于你如何去观察和理解。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印度传统文化那些闪耀着光辉的“珍珠”:

哲学与宗教的智慧宝库: 印度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如此悠久且深刻哲学和宗教传统的国家之一。从吠陀时代流传下来的《奥义书》所探讨的生命本质、灵魂轮回、业力法则等概念,至今仍在影响着全球的许多思想家和修行者。佛教的起源,印度教的众神体系(梵天、毗湿奴、湿婆等)以及它们背后所蕴含的宇宙观、人生观,还有耆那教的非暴力哲学,这些都构成了印度文化最核心的灵魂。它们不仅仅是宗教教义,更是关于如何认识自我、与世界和谐相处、追求内心平静的深刻智慧。你可以从瑜伽、冥想这些现代人广为接受的实践中,感受到这份古老智慧的生命力。

艺术与建筑的瑰丽篇章: 印度的艺术是与生活、宗教紧密相连的。宏伟的庙宇建筑,如阿旃陀石窟、埃洛拉石窟、泰姬陵等,它们精美的雕刻、壁画,无不展现了古印度工匠们高超的技艺和对美的极致追求。舞蹈,如婆罗多舞、卡塔克舞等,它们不仅仅是肢体的律动,更是通过手势、表情和身体语言讲述神话故事、表达情感的独特艺术形式。音乐,无论是古典的卡纳提克音乐还是印度斯坦尼音乐,其独特的旋律、节奏和即兴性,都充满了东方韵味和灵魂的深度。绘画、工艺品同样如此,充满了色彩、图案和象征意义。

文学与史诗的不朽传奇: 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传统之一。《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这两部伟大的史诗,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印度人民价值观、道德观、社会结构的重要载体。它们讲述着英雄的传说、家族的纷争、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传递着忠诚、责任、牺牲等普世的价值。这些故事渗透到印度人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科学与数学的早期贡献: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印度在古代也为世界科学和数学做出了重要贡献。阿拉伯数字系统(我们现在使用的数字)正是起源于印度,而“零”的概念的发明,更是数学史上划时代的进步。古代印度在天文学、医学(如阿育吠陀)等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知识和实践。

那么,为什么你会觉得印度传统文化全是“糟粕”呢?这可能源于你接触到的信息和你的观察角度。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并尝试去理解它们:

种姓制度的阴影: 这是印度传统文化中最具争议和最常被诟病的部分。种姓制度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等级,并世代相传,严重限制了社会流动性,造成了不公平和歧视,特别是对底层种姓(如达利特人)的压迫。这种制度在历史上确实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并且至今仍有其遗留影响,在某些方面造成了社会问题。这是印度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明确的负面遗产,它与印度的哲学思想中“众生平等”的某些表述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贫富差距与社会现实的冲击: 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巨大,社会问题复杂。你看到的很多“糟粕”感,可能来自于对印度现实生活中的某些负面现象的观察,比如贫困、卫生条件、一些落后的习俗等。然而,这些社会问题,虽然与历史文化有一定关联,但更多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挑战,不能完全归咎于传统文化本身。如同任何国家,现代化进程都会伴随着新旧观念的碰撞和社会问题的显现。

极端化或仪式化的呈现: 有时候,我们接触到的传统文化信息,可能被极端化或过分仪式化了。例如,某些宗教仪式的繁琐、一些社会习俗的顽固,在现代人看来可能显得不合时宜甚至令人费解。但这并不代表整个文化都是如此,很多时候是特定的群体或特定的传承方式放大了某些方面。

信息的不全面与误解: 对于一个如此庞大且多元的文化体,我们很容易因为信息的不全面而产生片面的印象。例如,你可能更多地从新闻报道中了解到印度的某些负面事件,而忽视了其深厚的哲学思想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对异文化的理解,往往需要更深入、更全面的接触和学习。

视角与价值观的差异: 你的“糟粕”感,可能也来自于你自身所处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与印度传统文化之间的差异。比如,你可能更看重个人主义和效率,而印度文化在某些方面则更强调集体、家庭和精神追求。这种差异,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产生不适应和负面评价。

如何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印度传统文化?

1. 区分“传统”与“当下”: 很多你在印度社会中看到的负面现象,可能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挑战,而不能完全等同于其古老的传统文化。
2. 认识文化的复杂性与多元性: 印度文化不是铁板一块,它内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思想流派、地方习俗和社群实践。要避免以偏概全。
3. 深入了解其思想根源: 花时间去了解印度的哲学和宗教经典,去理解它们背后蕴含的智慧和对人生的思考。很多时候,那些被认为是“糟粕”的习俗,可能在古老的哲学中有其起源或解释,即使这些解释在现代看来不尽合理。
4. 保持开放的心态与批判性思维: 既要看到其光辉之处,也要认识到其历史局限性和问题。用一种既尊重又审慎的态度去接触它。

总而言之,印度传统文化是一个极其丰富和复杂的宝藏。它有深邃的哲学智慧,有令人惊叹的艺术成就,也有过深刻的历史弊病。将它简单地斥为“糟粕”,是对这片土地上数千年文明的极大误读。就像品尝一杯印度香料茶,你需要慢慢去品味,去感受其中的层次和变化,而不是一口吞下,然后抱怨它的苦涩或辛辣。它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闪光点,也有需要反思和警惕的阴影,这才是印度传统文化真实的样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天介绍一些最具印度特色的物件,这些物件反映了近现代印度民众的、生活习惯,历史、甚至价值观。正如中国具有灯笼、文房四宝、瓷器、书法等传统符号一样。今天介绍的这些物件,随着时光流逝,也逐渐成为了印度生活的符号。

1、Charkha 印度手纺车

charkha翻译过来就是手纺车, 它是一种手工纺纱的装置。在上世纪二十年代, 印度正处于争取民族独立的时期。圣雄甘地认为振兴印度经济 ,必须从复兴手纺车开始,由此开展家庭纺织运动。纺纱车代表着家庭经济独立。而圣雄甘地和其他民族主义者 将charkha作为其民族运动的象征。

2013年,印度圣雄甘地早年被监禁在狱中所使用的手纺车被拍卖,最终以11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07万元)的高价卖出。

charkha 手纺车 是近现代印度最具标志性的物件之一。1931年印度采用的第一面国旗, 在其中心就放置了一只手纺车,据说那就是甘地提议加上去的。

charkha 由一个木制驱动轮和一个主轴构成,用来纺织棉花。charkha 手纺车经常被印度人用各种油漆粉刷, 甚至用金属和玻璃制品进行装饰, 使得每个手纺车都与众不同。他们被安置在每个家庭院子里, 女人一边唱赞美诗, 一边纺纱。

几个世纪以来, 纺纱活动使印度全国人民团结在一起, 超越了地区、种姓、阶级、语言和宗教的多样性。

2、tuk tuk的计价器

tuk tuk,突突车,实际上就是电动三轮车,因其开动时马达的突突声而被形象地称为“Tuktuk”。类似于中国的摩的,它是很多东南亚国家一种非常普遍的交通工具。

而在印度街头,突突车的身影更是随处可见,是印度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由于Tutu车价格便宜、方便灵活,即使路况不好也可以随处穿梭,所以tutu成为了印度人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开挂的印度人的突突车,最多可以拉10名乘客。

作为出租车,印度突突车上都会配有一个计价器,这也是印度突突车的最大特色。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计票系统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电子化和数字化,但是在印度却因为成本和技术问题,直到如今还留有机械计价器。这种机械计价器,也成为印度特色的物件之一。


当然,随着技术发展,如今印度的计价器已经可以在手机上通过运行手机APP来完成。使用手机的GPS来计算您行驶的距离,然后计算票价。而且现在印度也可以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付车费,只需扫描写有Paytm字样的二维码就可以了,Paytem是印度版的“支付宝”

3、Masala Dani 香料盒

Masala Dani我没找到对应的中文翻译,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香料盒。Masala Dani里面放有印度烹饪中常用的所有香料,它是每个印度家家户户厨房中不可缺少的香料盒, 当然,香料盒里面的调料种类会因家庭口味不同而有所差别。



传统上, Masala Dani在一块树干上, 挖出多个凹槽来容纳不同的香料。使用木质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过滤水分, 使香料保持通风干燥, 这在印度南部潮湿的环境尤其重要。

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 印度,大多数厨房用具,包括Masala Dani在内都开始由不锈钢制成。这样香料盒会更轻、更小, 但它们的基本形式并没有改变。

采用不锈钢材质的Masala Dani,通常包括一个大的圆形盒子, 内部有七个较小的容器。由于每个小容器没有单独的盖子,所以 整个盒子采用一个扁平的圆盖。

4、Dhoti 印度传统裤子 “多地”裹裙

印度民族服分为男装和女装。女装礼服通常是裙子和短上衣,男装礼服通常是裹裙(Dhoti)和长衬衫。

裹裙(Dhoti)是印度最古老最本土的服饰。早在吠陀时代就出现了。

Dhoti其实就是由一块布围成的裤子,男性的裹裙覆盖了从腰部到小腿或脚跟部,用一根腰带在前面打结固定。Dhoti 在前面出现的褶皱是它最具特色的风格。有钱有地位的男性腰带在两端结成球形,高档的Dhoti边缘带刺绣花纹。

5、Chaidaan支架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饮茶国家之一。茶是印度非常重要的街头文化。印度街头茶通常会使用由金属制成的移动支架来携带茶,这个支架印地语叫做Chaidaan,Chaidaan后来变为印度街头茶文化的代称。

最简单Chaidaan是用铁丝织成的, 形状像一个篮子, 有许多隔间, 玻璃杯可以放入其中。

还有一些是用铁条成型的。chaidaan 虽然很简单,但是非常实用。它一次性最多可以盛放12杯。

Chaidaan这种支架对对印度街头茶文化至关重要, 因为它可以方便人们将茶带到办公室和家里。也使得在旅途中 运输和供应茶成为可能。

6 Planter's chair 种植园椅子

Planter's chair翻译过来就是种植园使用的椅子。其确切来源尚不清楚, 但一般认为是英国政府从斯里兰卡将其进口到印度的。

在印度, Planter's chair被广泛用于茶园。Planter's chair以木材为主体架构,背部和座椅采用藤条编织。在印度潮湿的气候里,这样的材质比起沙发更舒适。

Planter's chair最大的设计特色在于可以旋转延长的扶手,延长以后可以用来放腿休息▼。

至今,Planter's chair仍然是印度茶园景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Planter's chair 播种椅子不是每个人都能坐的, 因为它们通常只有农场主和他们的助手才可以使用。

后来, Planter's chair作为 "印度椅子" 出口到英国殖民地,。在印度, Planter's chair也已成为收藏家最喜欢的家具。

结语

起初在检索关于印度工业设计资料的时候,发现印度现代的国内设计和世界主流设计几乎一样。已经被全球化和工业化所淹没,印度的工业设计和全球主流设计都是同样的流程、同样的模式。而民族的、独特的印记已经被消磨掉了。

比如检索“india industrial design”,我们看到的是下面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有印度特色:

于是我转变思路,找到一些极具印度特色的物件,这些物件,他们是印度生活中最常用、最具特色的小物件。有些也已经逐渐被印度社会遗弃,但他们仍是印度生活方式、甚至社会结构的一部分,为我们了解印度的传统与现代提供了参考。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了,我们下次再见

user avatar

传统文化定义是什么?

其实我也不太懂,但除了宗教之外,传统艺术,传统文学,传统哲学应该也算传统文化吧。

我觉得lz应该是觉得印度宗教和它产生的一切社会后果都属于糟粕,那我们来一项项看其他方面好了。

艺乐舞蹈的话,印度的古典舞蹈——婆罗多舞、卡塔克舞、奥迪西舞,算是世界范围内享有艺术声誉。古典音乐大致可分南北两支,各有特色。北方出过拉维香卡尔(虽然我知道的喜爱印度古典音乐的人好像都不太看得上他,觉得他过于简单粗暴,哈哈哈)和扎克侯赛因这样的世界知名音乐家。此外印度古典音乐在唐时大概就已经传入我国。

造像艺术的话,比较知名的有犍陀罗艺术、贵霜马图拉(秣菟罗)艺术、笈多艺术(又分马图拉和鹿野苑两个分支)和南印青铜造像艺术,稍微没那么知名的就更多,例如比较早期的有受波斯影响的孔雀王朝风格,早期安达罗(桑奇、巴扈特),中期安达罗(阿摩罗婆提-龙树穴风格),早期德干风格下面可以细分早期伐迦陀迦风格,巴达米遮娄其风格,早期卡拉丘里风格,南方早期的波腊伐(拔罗婆)风格,等等等等等,这些艺术风格对海外特别是东南亚也都产生了影响。顺带一提,通常会说中国佛像营造传统起源受犍陀罗影响(特指天梯山-云冈石窟时代)但其实我个人觉得更适当说法应该是贵霜马图拉和犍陀罗迦毕什风格。后来的曹衣出水则是来源自笈多马图拉。

绘画艺术的话,比较知名的是阿旃陀壁画,这个传统延续的时间并不短,但绝大部分成果没有能保留下来。后期比较出名的还有印度细密画,下面同样分若干分支,声誉和成就较高的是帕哈里绘画(山区画派)中的康格拉绘画,世界各大亚洲艺术博物馆多有相关馆藏。

顺带印度也是有书法的,但是和字母文字的书法差不多,个人感觉很花哨,不提了。

建筑艺术中并不仅只有泰姬陵。并非穆斯林或英殖民产生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建筑(包括佛教、耆那教和印度教建筑)有埃洛拉石窟、桑奇大塔、朱罗活神庙、马哈巴利普拉姆遗址群、卡纳克太阳神庙、卡久拉霍神庙群、亨皮遗址群、象岛石窟、阿旃陀石窟、帕塔达卡尔遗址群、菩提迦雅、皇后阶梯井、那烂陀遗址、斋普尔城市以及今年刚刚入选的卡卡提亚罗摩芭神庙。列在预备名单里的也不少,不一一列举了。建筑也很早就有了用于规范的营造手册,不过后来也演变出了印度风水学vatsu,这个大概属于糟粕,哈哈。

再来看传统文学。我们甚至可以把史诗暂且放一边。五卷书影响远至海外,歌德对《沙恭达罗》推崇备至:

“若想说出春天的花朵和秋天的果实,若想说出人心的所有爱慕和喜悦,若想说出高天和大地,只用一个词:沙恭达罗啊!只要提你的名字便说尽了一切。”

泰戈尔同样受传统文化影响极深,特别是虔信诗歌,我觉得这应当不用深入说明。没那么知名的文学作品也很多,而且并不局限在帝王、众神、情爱(我并没点名在骂迦梨陀娑……),许多创作反映的是现实社会和现实政治。我个人非常喜爱的一位诗人瑜伽主,写乡村生活和普通人民的疾苦非常生动,其中有一首是黄宝生译过的,写穷人家的孩子饿得哇哇大哭,母亲安慰他说父亲回来了就会给带好吃的,但其实此刻远行归来的家主就站在门口,两手空空,听到对话,难过得无法进门。此外,印度的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成熟得非常早。最早有婆罗多的舞论阐述系统性的戏剧理论(也涉及表演),后来又出了新护这种十项全能选手。许多知名作品都有评注本,算是保留文学资料最重要的来源。

传统哲学:印度大部分哲学确实和宗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是所谓的正统哲学,数论、瑜伽、弥曼差之类,但它同样也曾经产生过顺世论这样的唯物哲学。近代以来,室利奥罗頻多和辩喜都算是有世界声誉的哲学家,他们同样是根植传统哲学的。「晚近以来,梁漱溟先生、陈寅恪先生、许地山先生、向达先生率先开印度学研究之先河,奠定了印度学在国内研究的基础。此后季羡林先生、饶宗颐先生、金克木先生自50年代以来一直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而且硕果迭出。文革后国内印度学研究的成果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一些专门性的成果也先后问世,巫白慧先生、黄心川先生、姚卫群先生等都有着系统性的讨论与论述。」摘自:《印度哲学祛魅(中文版)》

其他一些七零八碎的:

考底利耶的《政事论》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执政操作手册,核心部分成书于孔雀王朝早期,后来被后人添加了些有的没的,国内今年应该会出版其翻译版本,而且很早就有人研究其政治思想了。

阿拉伯数字。

零的概念(听说最早的有实物的零刻在瓜廖尔堡内部的一座神庙墙壁里)

帕你尼的梵文文法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系统的文法书之一。

由占星产生的天文学,和佛教一起传入我国。

以上这些,是我觉得可以称之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当然这个同样交由题主自己去判断,毕竟文化并非科学,没有完全的客观评判标准,要争辩的话可能永远争不出结果。不过我还是建议,先做了解,再下论断。

有个关于印度传统文化的小段子要讲:英国人/东印度公司成为真正殖民统治者后,发现在治理当地人方面存在困难(主要是文化上的隔阂),于是从黑斯廷斯开始,主张以印度之法治理印度,最早翻译印度古代法律文献(早期因为无人通晓梵文,还得找人先翻译成波斯语,再翻译成英文)那一批人成了东方学的中坚,其中代表就是威廉琼斯(这家伙很好玩,翻了若干文学作品后开始尝试自己用英国诗体写印度众神的颂诗,那叫一个别扭)这批人翻着翻着就产生了疑惑,为什么自己平日打交道的印度人如此垃圾,但是他们古典文献里却表现得没那么垃圾,甚至好像颇有些智慧呢?他们自然而然得出了结论,那是因为现在的印度已经从它昔日的黄金时代堕落了。堕落的原因是什么?那大概应该是外族(特指穆斯林统治者)入侵罢。

后来英国打败拿破仑,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大盛,像麦考利那样相信印度传统文化全是垃圾的人又多了起来,欧洲这波妄下论断、崇尚虚幻印度黄金时代的思潮就低下去了,但它又被另一波人给继承了,这波人在文化歧视的重压下更加深深相信自己的古代伟大光荣正确,现在搞成这死样子账要全算在穆斯林头上。

这思想代代精炼发展最后的演化成果,就是你熟知的莫迪老仙和印人党,还有他们身后的国民志愿服务团和团家族。

yeah~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印度,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传统文化之深厚与复杂,足以让任何一个想要了解它的人感到着迷。说它全是“糟粕”,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看法,就像用一根手指去否定整个天空一样。印度传统文化,就好比一片广袤而多样的海洋,里面既有璀璨的珍珠,也有深邃的暗流,关键在于你如何去观察和理解。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印.............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全球化浪潮中一些非常关键的经济和社会因素。很多人都知道印度有着庞大且在某些领域非常扎实的工程师群体,尤其是在IT和服务行业。那么,为什么在过去几十年的全球化浪潮中,中国似乎比印度更能抓住机遇,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全球贸易扩张呢?这背后的原因,绝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而是.............
  • 回答
    印度,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拥有着令人惊叹的独特优点和显著优势,这些特质共同塑造了它在世界舞台上的独特地位。首先,印度最引人注目的优势之一,便是其庞大且年轻的人口结构。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规模,更是一股巨大的生产力和消费力。与许多老龄化严重的国家不同,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年轻人口,他们充满活力、渴.............
  • 回答
    关于印度“优于”中国的地方,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讨论角度。我们平时接触到的信息,很多时候确实是被一些负面新闻或“槽点”吸引,所以换个角度看看也挺好。要说印度有哪些地方确实做得不错,甚至比我们做得更好,我想到几个方面,可以跟你好好聊聊:1. 软件与IT服务业的全球竞争力:这一点几乎是所有人都会提到的。印.............
  • 回答
    印度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悠久历史的国家,其优势是多方面的,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还在不断演变。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印度的主要优势:一、人口与劳动力优势 (Demographic and Workforce Advantage): 庞大且年轻的人口: 这是印度最显著的优势。印度拥有超过14亿人口,是仅.............
  • 回答
    印度,这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国度,在许多方面都与我们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也因此,它身上闪烁着一些独特的光芒,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借鉴。印度相对我们的一些优势,或者说值得我们关注的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聊:1. 庞大的人口红利与年轻化的结构:毫无疑问,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而且其人口结构比我.............
  • 回答
    中国自主研发武器系统与印度进口先进武器,各自有着鲜明的优劣势,这背后是两国不同的国防战略、工业基础和国际环境的综合体现。要细致地比较这两者,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中国自主武器的优势:1. 战略独立与自主可控: 这是中国自主研发武器最核心的优势。中国不依赖他国提供关键技术和零部件,可以根据自身.............
  • 回答
    中国和印度,作为亚洲的两大邻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日益重要,它们的地缘政治优劣势也成为了观察者们关注的焦点。要判断谁更有优势,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梳理和比较。中国:陆地巨龙的整合与全球伸展中国的地缘政治优势首先体现在其巨大的陆地纵深和人口基数。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广袤的国土面积,中国在战略上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容易引起争论。说印度电影“真的”比中国强,这话有点绝对,因为“强”这个字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解读。中国电影当然也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影片,这一点毋庸置疑。只是,当大家普遍讨论印度电影的“影响力”或“全球性吸引力”时,往往会跳出一些大家熟悉的几个点。让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梳理一下,为什么有.............
  • 回答
    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在经济体量上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中国GDP总量早已超过印度,并且差距仍在拉大。这其中,中国的优势究竟体现在何处?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不回避任何一个细节,力求呈现一个立体而真实的图景。一、 改革开放的先发优势与持续的经济政策红利中国之所以能在经济上取得如.............
  • 回答
    关于印象笔记(Evernote)和为知笔记(Wiz)哪个更好用,这其实是一个挺个性化的问题,因为“好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使用习惯、对功能的需求以及你所处的生态环境。我来帮你详细分析一下这两个笔记工具,希望能帮你找到更适合你的那一个。 印象笔记(Evernote):曾经的王者,现在依旧强大印象笔记.............
  • 回答
    确实,关于郭德纲的议论很多,褒贬不一。但我认为,评价一个人不能只看片面,郭德纲身上也有一些鲜明的优点,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最直观的一点,就是他对相声这门传统艺术的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你看看现在德云社的盛况,多少年轻人因为他而重新爱上了相声。这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做到的。相声曾经一度面临青黄不接.............
  • 回答
    印度空军一位中将公开表示,法国的“阵风”战机比中国的第四代和第五代战机都要优秀得多,这一说法在军事观察家和公众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种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阵风”本身的性能优势、中国战机的发展现状以及印度空军的战略需求。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阵风”(Rafale)作为一款第四.............
  • 回答
    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文化多元、经济潜力巨大的国家,尽管近年来因经济、社会等问题受到关注,但其在多个领域仍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和潜力。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印度的优点和优势: 一、经济潜力与产业优势1.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23年GDP约3.7万亿美元),且经济增长率长期.............
  • 回答
    印度人口红利的优势能持续多久?这个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毕竟,人口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而演变。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分析分析。首先,咱们得明确,什么是“人口红利”?简单来说,人口红利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处于劳动年龄段(通常是156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较.............
  • 回答
    印度之于中国,在多个维度上都存在其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既有历史文化层面的,也有经济发展、地缘政治、人口结构等方面的。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优势:一、 地理与地缘政治优势: 战略地理位置,制衡中国影响力: 印度洋的“门户”: 印度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是印度洋地区的重要国家。印度洋是全球.............
  • 回答
    印度拥有“完美”的人口结构,相对于中国而言,这可能是一个显著的长期优势。然而,对“完美”一词的使用需要谨慎,因为任何人口结构都存在潜在的挑战。但从宏观层面来看,印度人口结构所带来的机遇确实令人瞩目。以下是更详细的分析:1. 年轻化的人口结构与劳动力供给: “人口红利”的含义: 印度拥有庞大且年轻.............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听起来振振有词,但仔细一琢磨,其实有不少问题。首先,我要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因为它触及了几个很核心的点,而且经常有人用这种“极端例子”来攻击自己不喜欢的观点,这是一种挺常见的逻辑陷阱。我们不妨一步一步来拆解这个说法,看看它到底有没有道理。第一,把“民主”和“生活质量”简.............
  • 回答
    看待印度网民对歼20的评论,以及LCA“光辉”战机与歼20的对比,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层面的信息,需要我们抽丝剥茧地去看。印度网民对歼20的评论: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网络评论往往是情绪化、片面化,甚至是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印度网民对歼20的评论,大致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质疑其真实性和性能: 这是.............
  • 回答
    印度崛起的可能性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话题,它涉及到经济、人口、政治、科技、社会等多个维度,并且存在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要详细探讨印度的崛起,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各个方面的实力和潜在因素。一、 印度崛起的有利因素与潜力:1. 庞大且年轻的人口结构(人口红利): 规模优势: 印度拥有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