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人拳优势啊。
死点人不要紧。
污染算什么?还倒不了死人,不就几个畸形儿吗?供起来当神拜拜不是更好?
火车压死人,这都不叫事。
疫情来了不要紧,不也是死几个人吗?还不如得怪病死的多。
我可以大胆预测:今年主要大型经济体里面,印度的经济萎缩可能还算是小的。
印度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不再和不同思维层次的人谈思想。
二更,我把我之前所有关于文化与自信的回答归纳到一个回答中了,简称唯GDP论:
首先完全不赞同 @随意删帖不玩了 的高赞答案。因为感觉这位答主像是从2005年穿越过来的。
在美国呆了七八年,我并不认为印度文化在世界比中国文化更加流行,至少目前绝对不是,十几年前就不清楚了。
文化传播主要在三点:
我曾经在这篇回答中详细讨论过,所以这里就不多说了。该问题下面绝大多数回答都认为咱们文化输出能力很低,我倒是持相反意见:
还有讲到吃狗肉的问题:
印度文化的传播不碍乎是印度移民以及外网的印度大军带的。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外网的印度大军。比如YouTube频道订阅人数前八名印度就占了两名,包括第一名(T-Series):
当然这没有什么,印度外网人数妥妥第一名啊,有的还喜欢刷视频。要是。。。
然而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YouTube的"时下流行"(当然我查看的地区是北美,因为北美地区的视频流行权重占比是最高的,也就说你在美国红了,基本上在全世界都红了)
基本上我每天会留意一下,绝大多数都是:
但是最近会发现越来越多有关中国的视频,当然有的是靠韩流,比如说像张艺兴,王嘉尔之类的在韩团的艺人,或者某些综艺节目如《青春有你2》。再者就是如李子柒,滇西小哥之类的唯美视频。
然而我基本上不会发现任何有关印度的视频,也就是说靠着人数优势都无法取得关注度,反而像咱们的视频没有任何推广都能偶尔上头条,这很能说明一些问题(具体我在以前的回答中都说过了)。
更不用说现在的海外抖音,如果不被禁的话,恐怕是以后中国在言论战场与传播中华文化上最有力的武器了。在我写这篇答案的时候,海外抖音一个流行话题之一就是“中国时尚街拍”:
(有些人评论说街拍也算文化?我想说的是比油管,推特黑咱们强太多了,舆论都没拿到手,别想一口气出个胖子。还有你指望外国年轻人去学我们的传统文化?海外抖音上有海外中国人做的介绍文化文字视频,看的人寥寥无几,都是中国人自己顶自己)
至于西方大公司认可印度裔,原因大家都懂,与能力无关。
还有就是中国和印度人口虽然相当,但由于经济实力、消费能力相差实在太大,国外大公司更会去宣扬诸如春节、清明节的节日。比如说春节的时候网游一般都会有很多关于春节或中国的更新包,因为考虑到众多中国人/华人游戏玩家,以及他们的荷包。至于快到清明节的时候,我甚至还会看到有些美国的墓园会挂着中英双语 "清明节,寄相思" 之类的标语。更不用说每到国内国庆的时候还会在欧洲日本的店铺里看到"庆国庆,打八折"的广告牌,实在是很荒诞。虽然国外民众大多不会去过这些节日,但这个就如电视节目冠名一样,强行置入行销。
如果你居住在华人偏多的城市如美国旧金山,每到春节的时候都可以在当地观赏超大型的春节花车游行。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游行,当地警察要开道,市长都会前来参与。
(美国华人历史是很凄惨的,早些年一大堆老移民蜗居在唐人街里,每到春节的时候自己就在街区办一个小小的纪念仪式,也不敢出唐人街。直到现在母国强大了,才敢把自己的文化大剌剌的拿出来)
至于印度节日比如像排灯节(Diwali),十胜节(Dussehra),我并不会记得什么时候有国外大公司去做周边或者超大型花车游行。只记得在有些地方会举办洒红节(Holi)的狂欢:
回到问题,我觉得印度/印度人的优点在于:
在印度,你会发现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穿着各式各样的传统民族服饰游走在大街小巷,小贩叫卖声此起彼伏,还有追着向你卖东西的小孩儿。对于习惯了高度统一化的我们,会觉得这像是在古时候,丰富的多样性。道路两旁甚至还可能会有许许多多的牛、猴子、野狗野猫、甚至大象,对于那些对古代文明、文化、宗教有兴趣的人,会觉得这种原始生态很迷人,就像游戏《神秘海域》里面描述的那样。可以说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各过各的。
但有一个问题是,印度的精英阶层还是很西化的。
2. 印度人的自信: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我相信这是绝大多数印度人,尤其是从事中高端工作印度人的信仰。"行不行先直接上,上去就好,上不去拉倒。" 所以你会发现绝大多数在海外找工作的印度人的简历都是伪造的。也许他们只在外包公司为谷歌敲了几行代码,就在简历上说自己曾经多年担任谷歌的软件工程师。这种性格会为自己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舞台,而不是得过且过。当然都是竞争激烈与不想回国的原因。
很多在美国的印度男生都很喜欢追白人女孩,他们也不管自己的条件如何,长相怎样,穿着几何,反正操着咖喱味儿的英语上去搭讪就对了(虽然我在一旁都感觉很尴尬)。同时印度人十分喜欢自我推销他们国家,比如美食、文化、宝莱坞等等,谈到自己的国家无比自豪,十分需要来自他国的赞赏,也不管别人爱不爱听。当然也许是自卑引起的自负。但是优点便是,无论别人怎么看他们,也无论自己国家再烂,也为自己的祖国感到自豪,有着傲娇的心气。不像有些早年移民的华人,和80年代咱们的留学生,为了五斗米折腰,跟着外人一起贬损自已一穷二白的国家,甚至做一些有损于全体华人的事情。
说到自信,记得多年前年刚来美国的时候,在一门课的期末课题设计答辩上,我们小组几个中国人磕磕巴巴讲着不流利的英语,叨了老半天,下面听讲的同学恐怕都快睡着了,最后这门课竟然拿了一个A,原因可能是我们课题设计确实做得很好。
反观一组印度人,据我了解基本上什么都没做,但在答辩的时候眉飞色舞、比手画脚、语速平缓且流利,ppt做的超级棒,简直像在听乔布斯的苹果发布会。
最后却拿了一个C,原因是我们那门课的老师就是印度人。
3. 区域性大国
咱们不用每天拿中国和印度比,那没有任何意义。由于地缘政治的因素,在不讨论巴基斯坦、尼泊尔这样的小国的情况下,来自西方的外部环境十分稳定。而且作为一个投票选领导人的国家,莫迪靠着民粹主义,支持率竟然达到了75%,这说明在印度国内相对比大多数其他国家而言十分稳定,所以印度政府在推行改革和基础建设上不会有太大阻力。再加上幅员辽阔,耕地面积为1.7亿公顷,高于我国的1.21亿公顷,很多印度人也只吃素,所以即便人多也饿不死,这就决定了在南亚印度可以作为唯一一个强权来充当一定的国际角色,甚至可以把触角伸进非洲,同时挖掘自己的人口红利。
当然了,西方也需要这样一个对自己无害且稳定的大型发展中国家。
总之在可预见的将来印度是不可能超越中国的,但作为一个同样有着众多人口,古老文明以及很多聪明人的国家,谁知道会不会找到奇点——突然有一个天降伟人来个大转折呢?
印度的优势就是有个好老师:英国。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印度那样,真心地学习另一个国家的文化、语言,并立志成为老师曾经的样子。
这是非常罕见,就算是一个处于战乱中的国家,也会想着本民族仅有的一点骄傲,印度完全不是这样。
一些印度人说着印地语,继续敬奉自己的神,喝着恒河水,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资格去学习英国,如果给他们这样的机会,他们会更加踊跃。
实际上,英国不单是印度的老师,还是印度的神灵。
而更让印度人欢喜的是,他们现在又有了一个更加厉害的神:美国。
中国人常说:“数典忘祖”
印度完全没有这样的顾虑,他们自己都搞不清自己的祖先到底是谁。
自己的这个姓氏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自己只能负责掏粪,别人负责拉屎。
所谓轻装上阵,所谓丢掉历史包袱,没有一个国家做得到印度那样的从容不迫,那样的精致典雅,那样的没羞没臊。
英国人美国人因为雅而不俗,人品贵重的原因,他们的大便里面有黄金,时常翻看他们的大便,这已经是印度的一个传统,不但要传承下去,还要工作细腻,绝不放过一坨。
这样的精神,任是谁也学不了。
这样的执着,这样的专注,已经是印度的一个独有特征,完全抛开了所有人,遥遥领先于全球。
中国人里面也有些人时常听闻印度人不传之谜辛,蜂拥一般过去,于半夜里偷拿了一些,用锦囊装了,揣入怀中,心惊肉跳满心欢喜地带回家中,不但要仔细寻找,还要细细嗅香,偶尔忍不住竟然品尝了起来,只是终究没有取得更好的成果,大失所望之际,不由得再次膜拜起印度起来。
严师出高徒,印度人不但找到了英美人大便里的黄金,还看见拉屎之人的法相庄严,挥斥方遒,衷心感叹之际,还创作了一首歌曲《拉屎之歌》
拉屎的,嘀哩嘀哩滴
搅屎的,嘀哩嘀哩滴
我们要惹事,我们要搞得周围的人不太平
我们要做一个高尚的贵族,让其他民族都成为我们的奴隶
我们印度真伟大,真呀真伟大
我们不单是要找出黄金,还要把剩下的统统都吃掉。
呕 呕 呕
这样的优势,试问还有谁可以超越印度?
还有谁?
印度人就是要告诉所有人
印度已经登堂入室,独步全球了。
印度确实比中国更得到西方认同。
中国在文化输出上确实不如日本。但绝不是不如印度。(与韩国相比,在亚洲就是被吊打,但在西方世界,半斤八两,中国不比韩国落后)。
高赞答案中,作者看到的现象是事实,但原因?基本瞎掰。
印度不需要文化输出(实际上宝莱坞电影在米国几乎是零,与中国电影,日本电影差不多量级)就更容易被西方认可。为啥?
你是更信任一条被你驯化了2年的狗,还是更信任一个陌生的遥远的非洲人?印度本来就被西方驯化了200年,它们要再不认同印度,你不觉得西方就是笑话么?
在文化输出上,亚洲只有日本抵达了西方的心脏(韩国只是在亚洲有影响力,粉丝还主要在中国)。以它的卡通,动漫,游戏为代表(当然,还有av). 在战术上当然日本,韩国都有操作优秀的地方。(印度是没啥操作,也不需要操作)。
但日本文化渗透的战略基础在哪里?
没错,在二战。二战早期曾经打得麦克阿瑟满地找牙。尽管最终输了,但西方已经认可它是同级别的对手。
所以,西方文化的本质就是谁强就服谁。成吉思汗年代你可以问问莫斯科大公,波兰大公是不是也以亲大汗的脚,手抓羊肉为荣。
以目前的势头再过20年,中国的文化输出不会是问题(但战术上,有极大优化空间,多向日韩学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