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张三丰吧。
张三丰有一段标杆式的言论,就是与从海外回来的张翠山见面时说的。张翠山担心殷素素的邪教身份会有困扰,诚惶诚恐地向师父请罪,张三丰说了下面这段很出名的话:
翠山,为人第一不可胸襟太窄,千万别自居名门正派,把旁人都瞧得小了。这正邪两字,原本难分,正派弟子若是心术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
这段话几乎已经成了许多金庸读者赞不绝口,鼓吹张三丰胸襟和气度的必引文献。
——但这并不是结束。在张翠山死后数年,张三丰送张无忌去少林求医,回来的路上救了明教中人常遇春,常遇春要带他去找胡青牛治病,金庸特意来了一段第三人称视角的旁白,作为与前文的对照:
张三丰生性豁达,于正邪两途,原无多大偏见,当日曾对张翠山说道:“正邪两字,原本难分。正派中弟子若是心术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倘若一心向善,那便是正人君子。”又说天鹰教主殷天正虽然性子偏激,行事乖僻,却是个光明磊落之人,很可交交这个朋友。可是自从张翠山自刎而亡,他心伤爱徒之死,对天鹰教不由得极是痛恨,心想三弟子俞岱岩终身残废,五弟子张翠山身死名裂,皆由天鹰教而起,虽然勉强抑下了向殷天正问罪复仇之念,但不论他胸襟如何博大,于这“邪魔”二字,却是恨恶殊深。
的确,张三丰是胸襟宽广、理念超然的世外高人,但他终究还是个人。直到此刻,读者才看清楚了,原来什么大度,什么胸怀,什么境界,统统都是虚的。原来所谓的不介意、不计较、不纠结,仅仅是因为刀没有捅在自己身上。
面对扎根在人类骨子里的欲望——仇恨,纵有百岁的修为,又能如何?人花了几千年,费尽了心机想要超越肉体的本能,对抗基因的暴政,创造了无数高屋建瓴的伦理、道德、理念、情怀,然而在最原始的兽性面前,依然是如此不堪一击。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啊!
《天龙八部》第三十六章 梦里真 真语真幻
童姥道:“这皇宫我自然来过的。我找这贱人的晦气,岂只来过一次?那些御前护卫呼吸粗重,十丈之外我便听见了,那有什么希奇。”虚竹道:“原来如此。前辈,你天生神耳,当真非常人可及。”童姥道:“什么天生神耳?那是练出来的功夫。”
《射雕英雄传》第十二回 亢龙有悔
郭靖茫然不解,只是将他的话牢牢记在心里,以备日后慢慢思索。他学武的法门,向来便是“人家练一朝,我就练十天”,当下专心致志的只是练习掌法,起初数十掌,松树总是摇动,到后来劲力越使越大,树干却越摇越微,自知功夫已有进境,心中甚喜,这时手掌边缘已红肿得十分厉害,他却毫不松懈的苦练。洪七公早感厌闷,倒在地下呼呼大睡。
幼时读武侠,不免会对各种神功心驰神往。三年级时读射雕三部曲,对郭靖的成长没有什么感觉;初中时读《天龙八部》,读到“那是练出来的功夫”一句,当真是一个激灵。再回过头读《射雕英雄传》,便多了一层体会。
大约从那时开始渐渐懂得,一切让人艳羡的美好背后,必定是付出了不为人知的汗水。纵然会对机遇抱有幻想,但也坚信踏实努力总有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