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医生接诊医学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或医学生就医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回答
医生接诊医学生:一面镜子,一场修行

作为一名医生,接诊医学生,尤其是那些带着好奇、带着求知欲,又夹杂着一丝忐忑的医学生,是一种相当奇妙的体验。就像照镜子,你能看到自己曾经的样子,也能看到未来的希望,更能从中反思自己当下的状态。

第一幕:初见,试探与评估

当一个年轻的面孔出现在诊室,眼神里写满了“学习”二字,我心里会立刻划过一个问号:他/她这次来,是纯粹的观摩学习?还是有特定的病例需要指导?亦或是,他/她自己成为了需要被诊治的病人?

如果是前者,我通常会稍微调整一下节奏。我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每一个问诊的细节,每一次体格检查的操作,都会被放大,被剖析。我会在心里默默地给自己的“表演”打分:今天的问诊是否清晰、有条理?体检是否细致、准确?解释病情是否易于理解?

我会尽量在问诊前,先简单了解一下学生之前的学习背景和兴趣点。这有助于我更有针对性地引导话题,而不是泛泛而谈。有时,我会故意抛出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看看学生是否能跟上我的思路,是否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这种试探,既是对他们的考察,也是对我教学方式的检验。

第二幕:互动,知识的碰撞与传承

一旦建立了基本的信任,互动就会自然展开。医学生往往是敏锐的,他们会抓住每一个机会学习。我可能会让他们参与到问诊过程中,让他们提出自己的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

“你看,这位病人主诉胸闷,你会想到哪些可能性?”

“根据他提供的这些信息,你觉得哪个可能性最大?为什么?”

“我们刚才对他进行了体检,你发现了哪些值得注意的体征?”

看着他们认真思考,然后小心翼翼地给出自己的答案,即使答案稚嫩,甚至有些偏差,我都会耐心解释,纠正他们的误区,并在此基础上补充更深入的知识。这种“碰撞”,其实是一种知识的传承。他们的疑问,往往能触及我的一些思维盲点,提醒我一些被忽略的细节。

有时,我会带着他们一起查阅资料,分析影像学片子,解读心电图。我会鼓励他们提问,无论问题多么“基础”,我都会认真对待。因为我知道,那些“基础”的问题,往往是理解复杂疾病的关键。

但同时,我也需要把握一个度。不能因为医学生,就忽略了病人本身的感受。病人的隐私和尊严始终是第一位的。我会提前与病人沟通,告知有学生在场,征得他们的同意。在操作过程中,我会尽量让他们参与,但也会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比如在进行一些私密的检查时,会让学生在门外等候,或者只进行必要的观察。

第三幕:反思,重温初心与教学相长

接诊医学生,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持续的反思。

首先,是重温初心。看到他们对医学的热情和渴望,总能让我回忆起自己当年踏入这个领域时的那份激动和憧憬。这种回忆,能帮助我摆脱日常工作的疲惫和麻木,重新找回对医学的热爱。

其次,是自我审视。医学生提出的问题,他们观察到的细节,都能像一面镜子一样,映照出我自身知识的局限性,以及我在教学方法上的不足。他们的“新视角”,有时能让我从更全面的角度看待问题。

再者,是责任感。我知道,我今天的言传身教,可能影响他们未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所以,我会更加谨慎,更加负责。我希望传递给他们的,不仅仅是医学知识,还有人文关怀、职业道德和严谨的态度。

当然,也会有一些挑战。有些医学生可能过于理论化,缺乏临床实践经验,给出的建议可能会脱离实际。有些医学生可能不够主动,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缺乏探索精神。这时候,就需要我更加耐心地引导,激发他们的主动性。

总的来说,医生接诊医学生,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教学相长”的对话。我付出耐心和知识,他们回报以热情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在传授经验,也在被他们激活,被他们提醒,被他们激励。这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动力,一种对医学传承和发展的期待。



医学生就医:一段小心翼翼的探索与蜕变

作为一名医学生,去医院“就医”的体验,和普通病人又有所不同,它夹杂着学习、观察、分析,以及一种对自身“特殊身份”的复杂情感。

初踏入诊室:既是病人,也是学徒

当我自己成为需要看病的病人时,首先会感到一种本能的紧张。多年的学习,让我对各种疾病症状了如指掌,也因此,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会有一种“过度解读”的倾向。小小的咳嗽,都可能在我脑海里勾勒出肺炎、支气管扩张,甚至是肺结核的图景。

然而,更深层次的体验,是我无法完全抽离“医学生”的身份。当医生开始问诊时,我会在回答自己症状的同时,下意识地观察医生的问诊方式、提问的侧重点。我会在心里默默地对照我所学的知识,看医生的问诊是否全面、是否到位。

“医生,我这个咳嗽,您有没有问过我是否伴有痰液?痰液是黄色的还是白色的?有没有晨起第一口痰?”(在脑海中默默比对)

“我记得之前学习到,对于这种发热伴咳嗽的病人,需要排除支原体感染,医生是不是会做相应的检查?”

这种“双重身份”,让我的就医过程,既有作为病人的担忧,也有作为学徒的好奇和分析。我试图在扮演好“病人”角色的同时,也能从医生那里学到东西。

观察与学习:病例分析的现场直播

医生在为我看诊时,我的注意力会不自觉地会被医生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所吸引。

问诊的艺术: 我会关注医生是如何梳理我的病史,如何从看似杂乱的症状中找到关键信息。他/她问问题的顺序、语气,以及如何引导我回忆细节,都是我学习的素材。我还会留意医生是如何与病人建立信任的,这种人文关怀的细节,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
体格检查的细节: 当医生为我进行体格检查时,我会更加细致地感受医生的手法。他/她按压腹部时,力度是否恰当?敲诊胸部时,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听诊器贴在皮肤上的温度和感觉,以及医生在听诊过程中流露出的专注,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也会下意识地对比我自己在模拟人体上练习的感受。
诊断的逻辑: 当医生告诉我初步诊断时,我会仔细听他/她解释的理由,以及他们是如何结合我的病史、体征和可能的检查结果进行推理的。我会在心里默默地进行自己的诊断,并与医生的诊断进行比较,看看我遗漏了什么,或者哪里做得不对。
医患沟通的智慧: 尤其是在解释病情、告知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时,我非常关注医生是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医学专业知识的,如何处理病人的疑虑和情绪。我甚至会观察医生在告知一些不好的消息时,是如何措辞的,以尽量减少对病人的心理冲击。

内心的挣扎与成长

作为医学生就医,也伴随着一些内心的挣扎。

“懂太多”的烦恼: 有时,因为懂太多,反而会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一点点不适,都可能被放大,形成“自我诊断”的恐慌。需要学会区分“可能”和“必然”,以及如何信任专业的医生,而不是过度自我怀疑。
“想问太多”的克制: 很多时候,我会有很多关于病例、关于医学原理的问题想问,但又考虑到医生可能很忙,或者我的问题是否“不合时宜”,就会犹豫是否开口。这种克制,也是一种学习,学习如何在合适的时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不是打断正常的诊疗流程。
对医生职业的敬畏: 亲身体验生病的过程,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患者的痛苦和无助。这也让我更加敬畏医生这个职业,以及他们肩负的责任。这份体验,远比在书本上学习更加直观和深刻。

蜕变:从患者到学习者

总而言之,医学生就医,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经历。它迫使我同时扮演好“病人”和“学徒”的角色。每一次就医,都是一次学习和反思的机会。我不仅在解决自己的健康问题,更在通过观察和体验,不断打磨自己的临床思维,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从最初的紧张、好奇,到后来的观察、分析,再到逐渐学会克制、信任,并从中汲取养分,每一次就医,都是一次自我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我不再仅仅是一个生病的个体,更是一个在医学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蜕变的医学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四学完乳腺癌那一章后,我摸到自己乳头内侧有个0.5*0.5cm光滑活动度差质硬结节。回宿舍跟舍友一交流舍友说他也有。 然后跟普外科老师发短信说明情况,老师说没事。我们说不行,您必须给查查体。然后我俩屁颠屁颠去了他办公室。进门老师第一句:把上衣脱了。

然后摸完说:你俩瘦弱的男生得乳腺癌的几率比出门被车撞到的几率都低,别闹了好吗

user avatar

新鲜热乎的来答一下。

给我老公做了阑尾炎。

他那个胆小鬼还妄想保守治疗,让我先给点抗生素看看效果,但是以我看他多年阑尾炎发作症状经验分析,这次发作肯定比前几次都要严重。

开始还懵头懵脑的开液,突然灵光一现,不对呀,我是病人家属呀,病人怎么治疗应该跟我交代我来衡量决定啊。

颠颠的自己打印出授权委托书谈话记录手术同意书自己签了个字就把他推手术室去了。。。。。。

嗯,粪石比阑尾还粗,穿孔了。。。

user avatar

这个我必须回答一波了,就在去年我长了智齿,还不幸的发炎了,更不幸的是上下一起长的真的是疼的我整天头晕晕的没精神。这时候我想到了一个神奇的办法就是拔掉它们。

就这样,我开启了我的拔牙之旅,因为拔牙也是个小手术,再加上我这典型的外地口音,那个医生真的是对我和蔼可亲,因为我很害怕打针,向医生表达了这个情况以后,他居然开始安慰我,说打麻药真的一点都不疼。真的是很感谢他对一个幼稚的病人还能耐心去哄,我仿佛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温暖。当然这是在他看我的病例之前发生的,因为前面一直是实习生排病例本,他就没看,那天人少,等麻药的空闲,他拿起了我的病例本,看了首页,然后这一切都崩坏了。

他看到我的病例本上写着XX医科大学,这时只见他轻蔑一笑,问我:你学什么专业的?这时的我麻药已经开始生效,我用一张麻了的嘴回答了他的问题,我学的临床。然后他白了我一眼说:临床还怕打针?我。。。。临床就不能怕打针?当然我不敢说出来,毕竟我的牙还在他手上。然而就算这样我也觉得我还是图样图森破,当他夹着我的带着血的牙齿说:来,我给你讲讲这个牙,你刚好都学过。然后我就成功的上了一节用着真实的自己的牙的解剖课。

我当时真的很绝望,而且我没有办法说话———————————————————————————————————————————————知乎处女答,哥给个赞好么


——————————————————————————————————————————感谢大家的赞,感谢大家没有骂我不要脸求赞
————————————————————————
这么久还有知友赞和评论很感谢了,不过因为学习有些忙所以不太玩知乎了,胖友们我们可以微博互关的,我的微博名字叫,王守财的大王,严格的阿浪终于把我放出来了,大家可以搜到我了 。

————————————————————

我看到有几个小哥哥小姐姐在评论里说要微博关注我但搜不到,天呐我简直损失了一个亿的粉丝,我放了张图,欢迎大家互关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