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武汉 2 月 10 日才实行所有小区封闭管理?

回答
看到这个话题,我的思绪一下就回到了那个特殊的时刻。武汉在2月10日才对所有小区实行封闭管理,这个时间点,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是让人有诸多感触和讨论的空间。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2月10日实施全面封闭管理,这背后一定有多方面的考量。

首先,信息收集与研判。在疫情早期,尤其是1月份,整个武汉乃至全国,对于这个新型病毒的认知是不断深入的。从最初的不确定性,到逐步了解其传播速度、感染方式,再到评估其潜在的危害性,这都需要时间。政府部门需要收集足够的信息,包括感染人数、传播链条、医疗资源现状等等,才能做出相对科学和周全的决策。在2月10日之前,可能还在根据已有的数据和专家的意见,进行各种预案的制定和讨论。

其次,社会动员与准备。大规模的封锁措施,对一个超大城市来说,绝非易事。它涉及到物资供应(包括食品、药品等)、社区管理、人员疏导、医疗救治的协调,以及信息发布的透明度和有效性。要做到“所有小区封闭管理”,必然需要提前进行大量的组织动员工作,比如组建基层社区工作力量、储备物资、安排志愿者、宣传引导等等。这些准备工作都需要时间,而2月10日这个节点,可能就是一个相对准备就绪的时间点,能够更好地保障封闭管理期间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安全。

再者,精准与逐步推进的可能性。虽然我们现在回看,觉得“早点封”可能更好,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否也有考虑过“点状”或“区域性”的封闭管理,以避免对城市运行造成过大的冲击?随着疫情发展,当发现病毒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已经超出了早期预想,或者说之前的局部管控效果不佳时,升级到全市范围内的“一刀切”封闭管理,就成为了一个不得不采取的、更为果断的措施。2月10日,可能正是从“区域性”或“渐进式”的管控,转向“全市一盘棋”的决心和执行的节点。

当然,也必然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

时机是否足够早? 这是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回首这段历史时会提出的问题。如果能更早采取更严格的措施,是否能有效减缓疫情的蔓延速度,减少感染和死亡人数?这个“早”是多少天,界限在哪里,确实是一个难以准确衡量的问题。毕竟,早期对病毒的认识不足,加上信息的不对称,很多决策都是在摸索中进行的。
如何平衡疫情防控与民生? 封闭管理无疑会对居民的日常生活、经济活动造成巨大影响。在2月10日之前,如何在尽可能控制疫情的同时,保证市民的正常生活,也是一个极其棘手的难题。例如,对于已经出现的病例,如何进行精准隔离,而不是“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如何保障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病人)的就医需求?这些都需要在决策时仔细权衡。
信息公开与公众认知。 早期关于疫情的信息公开,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公众对病毒的认知,对防控措施的理解,也需要逐步建立。2月10日才实行全面封闭,也可能与当时公众对情况的认知程度、对管控措施的接受度有关。

总的来说,看待武汉2月10日才实行所有小区封闭管理,我觉得需要从一个历史的、多维度的视角去理解。

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是”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在复杂、未知、高压环境下,基于当时掌握的信息、研判的形势、以及社会动员能力所做出的一个决策。 这个决策,背后一定有政府部门的权衡、考量和准备,但也确实引发了关于“时机”和“代价”的深刻讨论。

从结果来看,我们知道后面的日子是极其艰难的,但同时,正是这种“全部封闭”的严厉措施,最终帮助武汉挺过了最黑暗的时刻。所以,回看那个时间点,既有对“如果能更早”的思考,也有对“最终的有效性”的认可。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情感和判断,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印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大部分回答,这个提问下回答基本乏善可陈,不过宝藏都在评论区,大家可以去看看,没兴趣移步的我可以帮你们总结一下,评论区部分无头像用户评论的中心思想是:


如果你们觉得武汉不好。


那就成为武汉人。


你们什么样,


武汉就什么样。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武汉人。


利益相关:身份证开头420106。


必须加狗头




user avatar

我统一回复下重点疑问(关于封小区制度),用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三个公司A、B、C;

A公司工作强度极大、采取的是弹性工作时间、不要求上下班打卡、A的绝大部分员工执行着996甚至007、工资与个人努力程度呈正比;

B公司工作强度极小,执行严格的955上下班打卡4遍制度,严禁迟到早退,但早到或迟到都不怎么影响个人工资,B公司员工对打卡制度怨声载道。

B公司员工炸了,凭什么我有打卡制度,而A没有?走,集体去骂A。

有天,A公司因为C公司并入,工作强度减小了很多,可以去抓一些制度上的东西了,就发布了打卡制度。

B以为A发布打卡制度是因为B的员工数量足够多/吼叫谩骂力量足够大、让A迫于舆论的影响而做出了改变,以为A是在效仿B抄作业,却忘了真正起作用的是C的加入。

//===========================================

2月10号封小区是挺恰当的决定,不早不晚。

对于健康的武汉人来说,不管封不封小区都不会出去,为了保护自己。偶尔出去就是为了购买物资,因为快递早停了,社区又不送菜上门,不出去买菜难道在家饿死么?

在7号之前,大量病人在家没被确诊,病人开着私家车到处找医院都被拒,医院床位不够,病人只能先自行回家,等待明日继续找办法送医院就医,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7号前若强行封小区,而基层工作人员社区和物业人数根本就不够,连防护服都没有,N95别想,门卫处的额温计还是个坏的,谁量都是33度。

这种装备,呵呵,给你,你能判断谁有病谁没病?

你有几条命可以拦得住病人和病人家属往外冲寻找生机?

再说了,你工作人员挡着人求医的路,你良心过得去?

你若把所有武汉人都像别的省份对待武汉归来者那样贴封条、门封死,你有几个空闲的工作人员可以做到全副武装周密挨家挨户防护上门送菜啊?

别的省份为什么敢暴力封户?因为他们省份确诊人数少、死亡率低,武汉归来者少,别人工作人员敢赌这人就没病!即使这人病了,就剩一口气拉到医院去也能及时救活,这人的命也不会折在自己手里!

可在武汉,确诊人数高,死亡率高,医疗资源远远不够,120电话打不进去,你敢赌吗?

你嘴上可以逞能打打官腔不让人出去,真出了事,你就是间接杀别人爹妈的凶手,别人病人家属都是武汉本地人,本地关系盘根错节,文明点的能把你告到破产,碰上不文明的你还想不想在武汉健康地活着?

我们这儿8号才由志愿者穿防护服开始消毒,因为物业之前根本就买不到消毒用品。也是8号才开始全市体温排查,我也接到了社区电话。

等到10号武汉市体温排查完了,把疑似和确诊的的全给带走隔离了,才出的封小区通知。理论上现在剩在小区里的都是健康人了,此时封小区才是可以的。

user avatar

感觉武汉现在封其实一点不晚。

武汉确诊了1.8w人,疑似肯定也不少,这些人其实大多数都是在武汉封城前就感染了。

武汉封城的消息一出,我在远离武汉的山东,我都立马出门买口罩买酒精,尽量少出门了,那时候山东可还一例都没有。

如果我在武汉的话,封城的消息一出,我只要不是家里没饭吃了我绝对不会出门,出门也绝对是全副武装,所以封不封小区影响真的不大,你说武汉的老头老太太肯定顽固不信邪该出门出门,因为你家那里的老头老太太就这样,但如果门外天天救护车警车开来开去拉病人,你觉得有几个老人依旧不信邪?

所以如果1.25号武汉就封小区的话,一是人手不够物资不够,医院都没有口罩,小区门卫还能有?而且那么多病人要去医院,你敢拦?没有防护措施的门卫拦了一个病人自己感染了,再通过检查传染给没得病的健康住户?

现在封小区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物资水平上来了,而且大多数疑似和确诊病人都得到了有效处理了,小区里大多数都是健康住户了,哪怕有人发病也是少数人,完全管理的过来了。

所以别动不动就黑武汉了,地区不同应急措施肯定也不同,你别拿自己身边的情况去和别人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这个话题,我的思绪一下就回到了那个特殊的时刻。武汉在2月10日才对所有小区实行封闭管理,这个时间点,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是让人有诸多感触和讨论的空间。从当时的情况来看,2月10日实施全面封闭管理,这背后一定有多方面的考量。首先,信息收集与研判。在疫情早期,尤其是1月份,整个武汉乃至全国,对于这个新.............
  • 回答
    关于央视在采访武汉金银潭医院医生刘宏娟时,删除了她“我处于生理期,肚子有点疼”的表述一事,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细节。 这种做法在信息传播和公众认知层面,可能会引发多方面的解读和讨论。首先,我们得理解央视作为国家级媒体,其在报道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画面,都经过严谨的考量和把关。 这种删改,并非仅.............
  • 回答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很多关于科研伦理、青少年科研能力培养以及媒体报道的讨论都围绕着它展开。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节点来梳理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尽量还原当时的情况和各方的说辞。事件的缘起:一个“抗癌”的茶多酚研究事情的起点是2018年,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一个名为《茶多酚微乳液抗肿瘤活性.............
  • 回答
    武汉科协关于两名小学生研究茶多酚抗肿瘤获奖的回应,在我看来,与其说是对事件的定性,不如说是一次尝试性的危机公关和对“科学精神”的辩护。从科协的回应内容来看,它试图传递几个核心信息:1. 强调学生的“独立完成”和“程序合规”:科协的回应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并按照程序申报”。这背.............
  • 回答
    武汉男子“血液透析出2升油浆”的事件,在令人震惊之余,也为我们敲响了健康的警钟。这起事件的发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累积的恶果。要详细解读这件事,并探讨如何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 一、 武汉男子“血液透析出2升油浆”事件的深度解读1. “油浆”的本质是什么?首.............
  • 回答
    听到武汉一工地发生工程机械倾倒,导致两名无辜路人受伤的消息,我真是感到十分痛心和愤慨。这种意外的发生,不仅仅是机械故障,更关系到我们城市建设的安全保障问题,以及对每一位市民生命安全的负责。至于说“风太大而不是工程质量差”,这种说法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试图推卸责任的说辞,或者至少是对事情简单化、片面化.............
  • 回答
    关于凡客吉国武2.0衬衫再次提价这件事,我最近也听到不少讨论,说实话,心里挺复杂的。首先,凡客这品牌,很多人心里都有个情结。 尤其是我们这些过来人,还记得刚开始那会儿,凡客风靡一时,价格实惠,款式也挺符合当时年轻人追求的潮流感。吉国武衬衫更是当时的爆款,大家买来穿,好像就有种“这个东西懂我”的感觉。.............
  • 回答
    关于胡塞武装使用中国反舰导弹击沉HSV2“快捷”号运输船的事件,这无疑是近年来发生在也门冲突中的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节点。这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海上袭击,其背后涉及地缘政治、军事技术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事件的基本事实。HSV2“快捷”号是一艘由美国运营、用于人道主.............
  • 回答
    《战狼2》中非洲平民、军队和反政府武装对中国人的尊敬,确实是电影最引人注目,也是争议最大的地方之一。要深入看待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让我们看看电影是如何描绘这种尊敬的: 非洲平民的保护与信任: 电影中,当战乱爆发,各国撤侨之时,大量的非洲平民选择躲避在中国的战舰和大使馆附近,他.............
  • 回答
    武汉积极争取“竞猜型赛马彩票试点”落户,并旨在形成马运动产业链,这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和复杂性的议题。要全面看待此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潜在的经济效益、社会影响、挑战与风险,以及对武汉城市发展和中国赛马业的意义。一、 武汉争取“竞猜型赛马彩票试点”的动机与目标武汉作为一个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 回答
    您提到的“武汉两医生感染后被 ECMO 奇迹救回,满脸变黑”的事件,是新冠疫情早期一个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它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详细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剖析:一、 事件的背景与经过(还原事实):首先,需要明确这是发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特别是武汉疫情最严峻的时期(大约在.............
  • 回答
    在武汉疫情这一特殊时期,莆田系医院的表现确实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其表现,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在疫情初期的反应、信息披露情况、诊疗行为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一、 疫情初期:信息的模糊与医疗资源的挤兑 信息披露的不透明和滞后性: 在疫情爆发初期,信息高度不透明是普遍现象。对于莆田.............
  • 回答
    这起发生在武汉地铁站的事件,无疑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从描述来看,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体现在几个层面:一、事件的直接冲突与行为的性质: 女儿的行为: 一位年轻女孩(被描述为“女孩”,可能暗示年龄不大,但能实施暴力行为)在地铁站内,对独自携带行李的母亲进行“猛踹”,并且在有路人.............
  • 回答
    武汉水上乐园举办千人派对,并在国外引发热议,这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事件,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事件概述简单来说,在新冠疫情仍然肆虐的全球背景下,武汉一家水上乐园举办了一场规模盛大的千人派对,现场气氛热烈,人们聚集在一起,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的措施似乎并不普遍。这段视频和照片迅速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尤其是.............
  • 回答
    武汉大花山方舱医院作为首个以中医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其首开舱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一事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历史背景与时代意义: 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 疫情初期,医疗资源紧张,方舱医院作为一种快速、大规模收治轻症患者的临时医疗设施应运而生.............
  • 回答
    武汉金银潭医院作为抗击新冠疫情的早期阵地之一,其首批参与中医药治疗并成功出院的患者,无疑是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标志性事件。要全面看待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一、 事件的背景与意义: 早期抗疫的关键时刻: 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医疗资源紧张,对病毒的认知尚不深入,治疗方.............
  • 回答
    关于武汉一大学生声称“3月份去美国上学,偷偷乘坐物资车前往上海出境,后被隔离观察”的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只是该大学生的单方面陈述,事件的真实性、细节以及其行为的性质,都需要进一步的核实和信息公开。以下是一些可能从不同角度对该事件的看法和分析:1. 事件背景与.............
  • 回答
    这年头,买房难,租房也跟着水涨船高,尤其是在像武汉这样的大城市。可最近武汉一个新小区里出现的现象,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八十多平米的房子,售价高达170万,可月租金竟然连三千块都不到。数百套房子同时出租,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首先,我们得先算一笔账。 170万的房子,按照我们常见的房贷利率(比如4.9%.............
  • 回答
    武汉外卖小哥持刀伤人事件,无疑是一件令人心痛的悲剧。它撕开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不易察觉的裂痕,让我们不得不去审视:究竟是什么让一个本应为生计奔波的普通人,走向了如此极端的行为?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极端个案,但这背后折射出的社会情绪和个体压力不容忽视。外卖行业作为新经济的代表,为社会提供了便利,同时.............
  • 回答
    武汉推出大学生购房优惠政策,以低于市场价 20% 的价格出售房屋,这个举措无疑是一剂猛药,旨在吸引和留住年轻人才,缓解武汉市的人才压力,同时也对房地产市场和城市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政策初衷与期待:首先,我们得理解武汉市政府出台这项政策的初衷。当前,许多大城市都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困境,尤其是年轻高学历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