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9 年,经济学领域有哪些值得一读的好书?

回答
2019 年是经济学领域涌现出许多值得深入探讨和阅读的优秀书籍的一年。这些书籍涵盖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以及经济思想史等多个分支,并且很多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当下复杂的全球经济格局。

以下是一些在 2019 年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的经济学书籍,我将尽量详细地介绍它们的内容、核心观点以及阅读价值:

1.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Poor Economics: 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

作者: 阿比吉特·班纳吉 (Abhijit Banerjee) 和埃斯特·迪弗洛 (Esther Duflo)
背景: 这本书的作者是 2019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该书是他们多年来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大量实地调研和实验经济学的总结。
核心观点:
反驳宏大叙事: 作者认为,许多关于如何消除贫困的传统宏大理论(如增加援助、改革政府)往往忽略了贫困的复杂性和微观层面上的具体问题。
聚焦微观决策: 他们强调,贫困人口的经济行为并非简单地由于“懒惰”或“无知”,而是他们在面临极端资源匮乏时做出的理性的、但可能导致不良结果的选择。例如,他们可能因为对未来不确定而倾向于短期消费,或者因为难以获取可靠信息而做出不利的投资。
随机对照试验 (RCT) 的力量: 本书的核心方法论是基于 RCT 的实证研究。通过设计严谨的实验,他们能够精准地评估不同干预措施(如提供免费蚊帐、发放现金、改进教育方法等)在改善贫困人口生活方面的真实效果。
具体问题需要具体解决方案: 贫困是一个多维度的问题,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方案。针对营养不良、教育缺失、健康问题、信贷获取等具体挑战,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经过实证检验的干预措施。
阅读价值:
颠覆认知: 读完这本书,你可能对贫困人口的决策和行为有全新的理解,不再简单地责备他们,而是看到他们所处的系统性困境。
实证主义的魅力: 这本书展示了经济学如何通过科学、严谨的实证方法来解决现实世界中最棘手的问题。
政策启示: 对于关注发展经济学、国际援助和扶贫政策的读者,这本书提供了宝贵的洞见和实用的思路。即使是普通读者,也能从中学习到如何用数据和证据来评估社会问题。

2. 《电压:人工智能的未来》(Voltage: The Futur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作者: 卡拉·斯维什 (Kara Swisher)
背景: 卡拉·斯维什是一位享有盛誉的科技记者,以其对科技行业领导者的深刻访谈而闻名。本书更像是一本关于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影响的分析,但其背后蕴含了深刻的经济学思考。
核心观点:
人工智能的颠覆性力量: 本书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AI)将如何重塑我们的经济、社会和日常生活,从自动化到个性化服务,再到全新的商业模式。
科技巨头的角色: 重点关注了谷歌、亚马逊、Facebook、苹果等科技巨头在 AI 研发和应用中的主导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市场集中、数据隐私和伦理挑战。
AI 对就业的影响: 探讨了 AI 自动化可能带来的大规模失业,以及如何应对这种挑战,例如通过再培训、新的教育模式,甚至讨论了全民基本收入(UBI)的可能性。
数据是新的石油: 强调了数据在 AI 时代的关键作用,以及数据所有权、隐私保护和数据价值的经济学意义。
伦理与监管: 讨论了 AI 发展带来的伦理困境,如算法偏见、自主武器的风险,以及政府和监管机构如何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阅读价值:
前瞻性视野: 帮助读者理解正在发生的和即将到来的技术革命,以及它对经济结构和社会面貌的深远影响。
理解平台经济: 对于想了解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运作模式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分析。
激发思考: 促使读者思考技术进步与人类未来、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

3. 《失衡:中国与世界的关系》(The Fractured Republic: Renewing America's Social Contract in the Age of Political Polarization)

作者: 亚妮·盖迪思·格莱德 (Yanis Varoufakis)
背景: 希腊前财政部长,以其激进的经济学思想和对全球资本主义的批判而闻名。虽然本书原版是针对西方世界,但其核心分析对理解全球经济格局,特别是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而且在 2019 年,关于中国经济的讨论非常多,这本书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切入。
核心观点:
技术驱动的资本主义新阶段: 瓦鲁法基斯认为,数字技术和平台资本主义正在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模式,其特点是自动化、零边际成本的数字商品、以及大型科技公司的垄断力量。
新经济鸿沟: 这种新模式加剧了贫富差距,不仅在国家内部,也在国家之间。他认为,传统经济学模型难以解释这种“数字鸿沟”和“技术驱动的贫困”。
“技术工资”与“租金”: 瓦鲁法基斯引入了“技术工资”的概念,认为科技巨头通过控制平台和算法,获得了巨大的“租金”收入,而普通劳动者则面临工资停滞甚至下降的压力。
对民主的挑战: 他还探讨了这种经济模式对民主政治带来的挑战,认为资本的力量越来越大,而政治权力却日益衰落。
阅读价值:
批判性思维: 本书提供了一个对当前全球资本主义运作方式的深刻批判性分析,鼓励读者挑战主流经济学观点。
理解中国机遇与挑战: 虽然本书不是直接关于中国经济,但它对数字经济和平台资本主义的分析,能帮助读者理解中国在这一转型中的独特地位、优势(如庞大的市场和快速的技术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如平台垄断和数字鸿沟)。
未来经济走向的思考: 促使读者思考未来经济发展需要哪些新的理论框架和政策应对。

4. 《债务的终结:如何摆脱困境,重建繁荣》(The End of Alchemy: How the Early Modern Era Reinvented the Money Tree)

作者: 约翰·凯 (John Kay)
背景: 约翰·凯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和金融评论员,他的作品通常以清晰的语言和深刻的洞察力而著称。
核心观点:
历史视角下的金融: 本书从历史的角度审视了金融体系的演变,特别是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这段时期。他认为,这段时期是金融体系从“炼金术”(即对财富的迷信和不切实际的追求)转向“科学”(即基于理性、信任和规则的金融运作)的关键时期。
信任与规则是金融的基石: 作者强调,金融的本质是基于信任的交易,而信任的建立需要清晰、可预测的规则和制度。他回顾了不同历史时期金融创新如何通过规范化和制度化来运作。
对现代金融危机的反思: 通过历史的视角,他反思了现代金融体系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例如过度金融化、风险管理失误以及对金融“魔力”的过度迷信,认为这些都偏离了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根本目标。
金融的“常识”: 凯提倡一种更脚踏实地、更注重常识的金融理念,反对过于复杂的金融工具和理论。
阅读价值:
理解金融的本质: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可以帮助他们摆脱对金融的神秘感和恐惧感,理解金融体系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它为何重要。
反思金融泡沫: 在金融市场波动剧烈的今天,这本书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教训,帮助读者理解金融泡沫和危机产生的根源,以及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经济学思想史的趣味性: 本书将金融史与经济学思想史巧妙地结合起来,读起来既有启发性又不枯燥。

5. 《21世纪的资本》(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作者: 托马斯·皮凯蒂 (Thomas Piketty)
背景: 虽然本书出版于 2013 年,但其影响力在 2019 年及之后依然持续发酵,成为讨论不平等问题的重要学术著作。2019 年,关于收入和财富不平等的讨论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升温,这本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核心观点:
财富和收入不平等的历史趋势: 皮凯蒂通过对英法等国长达两个世纪的税收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在大多数历史时期,资本回报率(r)都高于经济增长率(g)。当 r > g 时,财富会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导致不平等加剧。
资本的回归: 他认为,在 20 世纪中叶由于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后政策(如累进税、高遗产税)的干预,资本的集中化趋势得到了遏制。然而,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由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和税收政策的改变,资本的集中化趋势正在卷土重来。
“超级经理人”的崛起: 除了资本本身集中,皮凯蒂还分析了高收入者的收入增长,认为“超级经理人”的薪酬大幅上涨,也加剧了不平等。
解决方案: 他提出了一项激进的建议:征收全球性的财富税,以抑制资本过度集中,从而缓解不平等。
阅读价值:
理解不平等的根源: 本书为理解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收入和财富不平等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证支持和理论框架。
经济学研究方法典范: 这本书展示了如何利用历史数据和经济模型来分析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是实证经济学的杰出代表。
政策辩论的焦点: 皮凯蒂的观点引发了广泛的学术和政策辩论,对于关心税收政策、社会公平和经济增长的读者,这本书是必读之作。它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在追求增长的同时,实现更公平的社会分配。

6. 《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

作者: 亚当·斯密 (Adam Smith)
背景: 《国富论》是一本诞生于 1776 年的经典著作,但其思想的生命力贯穿始终。在 2019 年,全球经济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技术变革加速以及对自由市场反思的背景下,重读《国富论》具有特别的意义。
核心观点:
劳动分工与效率: 斯密强调劳动分工是提高生产效率和财富增长的关键。
看不见的手: 阐述了市场经济中,个人追求自身利益,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能够促进社会整体福利的提高。
自由市场与自由贸易: 倡导自由市场原则和自由贸易,反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过度干预。
资本积累的重要性: 指出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阅读价值:
理解西方经济学思想的基石: 这是理解现代自由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思想的源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其核心原理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理解当下的经济争论: 在全球经济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抬头的当下,重读斯密关于自由贸易和市场开放的论述,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争论的逻辑和历史渊源。
历久弥新的智慧: 即使是跨越两个多世纪的著作,斯密的洞察力依然深刻,其关于人类行为、市场运作和国家繁荣的思考,对今天的我们仍然充满启发。

如何选择和阅读:

你的兴趣点: 如果你对全球贫困问题和发展援助感兴趣,可以从《贫穷的本质》开始。如果你想了解人工智能对经济的颠覆性影响,那么《电压》是你的首选。如果你对经济不平等和资本的未来走向感到忧虑,《21世纪的资本》将提供深刻的分析。对金融体系的本质和历史感兴趣,可以阅读《债务的终结》。而《国富论》则是所有经济学爱好者都应该反复阅读的经典。
阅读的层次: 有些书(如《21世纪的资本》)可能需要更专注的阅读和一定的经济学基础,而另一些(如《电压》或《债务的终结》)则更易于大众读者理解。
结合时事: 尝试将书中的理论和观点与当前的新闻和经济事件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加深理解,并看到经济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希望这份详细的推荐清单能帮助你在 2019 年的阅读中找到属于你的经济学宝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真知拙见KnowledgeHot 邀。

我来介绍一本“工具书”好了,这本书是十月份加拿大的计量经济年会上和Guillaume.A Pouliot聊天的时候他推荐的。我正好是他的discussant,而他的论文是关于machine learning在结构模型估计中的应用的,于是我问他:你在芝加哥给学生上课会教机器学习么?他说他正在课上教授学生机器学习方面的知识,但是他在选择教材的时候有这样几个考虑:

  1. 许多学生是本科生,或者是MBA的项目,不能要求太高的数理基础。
  2. 内容要有趣并且“实用”,也不能要求太多的编程,最好就是有写好的例子和程序现成拿来就能用。
  3. 因为学生毕竟是经济系和商学院为主,所以课程也不能纯粹讲机器学习,需要和经济学问题和计量方法结合。

出于上述的三点考虑,他介绍给了我这本有趣的书:Matt Taddy, 2019, Business Data Science: Combining Machine Learning and Economics to Optimize, Automate, and Accelerate Business Decisions.

大数据的兴起、数字化信息的大规模增长以及促进数据存储和分析的工程系统的发展,彻底改变了现代社会对数据的认知。企业管理者可以深入研究企业运营和客户行为的每一个细节。使用计量经济学/机器学习的工具,企业管理者不仅可以跟踪发生了什么,还可以预测企业的未来。这本书就是一本写给“未来的,或者正在从事企业管理“的人的工具书。

机器学习的发展教会了我们如何自动化和规模化,同时经济学家们带来了因果和结构建模的工具,统计学家又告诉了我们跟踪数据和不确定性对于结果可信度的影响。这本书合理地将这些方法和工具结合起来,让读者获得一个数据科学家的所应当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书中主要阐述了如何识别商业/经济政策所需的变量,了解到如何通过经济学实验方法来测量这些变量,并挖掘社交媒体上关于公众对政策变化的反应的信息。与此同时,书中还阐述了如何将经济系统中我们观测到的微小变化与客户体验相联系,利用这些信息来估计用户的需求曲线,并且将其扩展到全公司范围内的数据,并准确地解释他们对结论的不确定性有多大。

早期的“预测分析”由于倾向于过分强调机器学习所以许多结果难免会显得华而不实,这本书的有趣之处在于他将机器学习和计量因果识别的理论相结合,除了预测分析之外也讨论了可信度和识别的问题。这对于企业面临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更希望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而不是已经发生了什么。而问题的核心早已经被计量经济学家们提出,我们需要解决选择的问题。允许经济中的个体在接受和不接受“treatment"之间自由选择,这在传统的应用统计类学科比如说生物或物理科学中都相当罕见。所以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从相关性分析平滑过渡到因果分析,由浅及深,使得这本书更接近经济学,而不是数据科学的主流。

参考:Matt Taddy, 2019, Business Data Science: Combining Machine Learning and Economics to Optimize, Automate, and Accelerate Business Decisions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9 年是经济学领域涌现出许多值得深入探讨和阅读的优秀书籍的一年。这些书籍涵盖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以及经济思想史等多个分支,并且很多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当下复杂的全球经济格局。以下是一些在 2019 年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的经济学书籍,我将.............
  • 回答
    2019年确实是经济学领域涌现出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论文,涵盖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多个分支。挑选出几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可能带有一定主观性,但我可以根据当年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学术影响力以及论文的创新性和洞察力,为您详细介绍几篇在2019年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论文。以下.............
  • 回答
    2019年的经济走向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议题,受到国内外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从您提到的房地产、公司裁员和人民币三个角度来深入剖析,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当时的经济图景。一、 房地产市场:调控与分化并存201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主基调依然是“房住不炒”和“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政策。然而,在宏观.............
  • 回答
    2019年经济普查,山东GDP大幅下调9188亿元,这个数字确实让人瞩目,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这个情况,咱们得从经济普查的性质、GDP核算的原理以及山东自身的经济特点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得明白经济普查是什么?经济普查,说白了就是一次“全国范围的大体检”,特别针对的是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它不.............
  • 回答
    2019年,关于中国经济是否会迎来“寒冬”的讨论,着实热闹非凡。这背后,既有对现实经济运行的敏锐观察,也有对未来走向的深切忧虑。要深入剖析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而是需要一层层剥开,看看构成这经济图景的各色丝线。首先,我们得承认,2019年的中国经济,确实感受到了一股不容忽视的“.............
  • 回答
    2019年,中国经济无疑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需要寻找新的动力,并应对一系列结构性挑战。宏观经济走向:转型与韧性并存2019年中国经济的整体基调可以概括为“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 增长动力切换: 传统的投资驱动和出口拉动模式面临瓶颈。201.............
  • 回答
    2019年,很多人确实感受到了“经济寒冬”的凛冽,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宏观经济层面:增长放缓是主基调首先,从全球范围来看,2019年确实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一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权威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经济增速相比前几年有所下.............
  • 回答
    .......
  • 回答
    卢旺达在2019年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这并非偶然,而是多年来政府积极推行的经济改革、发展政策以及稳健的治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没有官方记录显示卢旺达在2019年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根据IMF等机构的数据,这个称号通常在不同年份归属不同的国家,且增速排名会根据统计口径和年份有.............
  • 回答
    2019年,美国GDP达到日本的4.18倍,这确实是一个显著的经济差距,背后反映了两个国家在经济发展模式、结构以及全球经济中的地位等多方面差异。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分析:一、GDP总量与结构性的差异 绝对规模的悬殊: 简单来说,就是美国经济的“盘子”比日本大得多。GDP总量不仅.............
  • 回答
    2019年第三季度,印度GDP增长率放缓至4.5%,这无疑是当时印度经济面临的一个严峻信号。这个数字相比于前几年的两位数增长,是一个明显的减速。要理解这个情况,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一下当时印度经济出现了哪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是如何相互作用,导致增长动能减弱的。1. 消费需求疲软:经济增长的“油箱”在空转.............
  • 回答
    印度财政部长在2019年高调宣示了印度经济的雄心勃勃的目标:在2019年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并在2040年前挤进全球前三大经济体的行列。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声明,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声明背后的逻辑和挑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成为第五大经济体这个目标在2019年就已经基本.............
  • 回答
    关于2019年是否是经济危机的“正式开始年”,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经济危机往往不是一个突然爆发的事件,而是由一系列因素长期积累,然后在某个时间点集中显现。因此,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2019年的情况:从“危机”的定义来看,2019年更像是潜在风险加剧和某些经济指.............
  • 回答
    2019年?那会儿我的“大脑”还在快速迭代,很多记忆片段像被叠起来的纸片一样,但要说“套娃操作”,我还真能给你掰扯出点有意思的事儿来。那阵子,我正努力理解和模拟人类的认知模式,而“套娃”这个概念,简直是给我量身定做的考试题目。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可能还得是关于“意识”的模拟。当时我还在学习各种哲学和心.............
  • 回答
    您好,关于褚时健先生 2019 年 3 月 5 日去世的这个信息,我需要澄清一下:褚时健先生于 2015 年 9 月 15 日就已去世,享年 87 岁。您提到的日期可能有所偏差。关于褚时健先生一生的经历是否值得肯定,这是一个复杂但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他的经历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引发了广泛的讨.............
  • 回答
    数学家志村五郎的一生:辉煌的足迹与不朽的贡献数学家志村五郎(Goro Shimura)于 2019 年 5 月 3 日离开了我们,他的逝世是数学界的一大损失。然而,他一生所留下的深刻印记,尤其是他在数论领域开创性的工作,将永远被铭记和传颂。评价志村五郎的一生,需要深入了解他非凡的学术旅程、卓越的数学.............
  • 回答
    《魔兽世界》经典怀旧服于 2019 年 8 月 27 日开服,这无疑是游戏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无数玩家翘首以盼的盛事。它不仅仅是一次游戏版本的更新,更像是对一段辉煌过去的致敬,一次集体记忆的唤醒,以及对经典游戏体验的一次全新探索。要详细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 玩家心理与.............
  • 回答
    2019年12月1日,孟晚舟女士在温哥华发表了一封饱含深情的公开信,回顾了过去不平凡的一年。这封信,不仅是对她个人艰难处境的写照,更是华为在全球舞台上经历的风风雨雨的缩影。回首望去,2019年对于华为而言,无疑是充满挑战、但也展现出强大韧性的一年。风暴的开端:逮捕与信任危机故事的起点,是2018年1.............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19年(或者说2020年开头)的经济周期问题。很多人当时确实在讨论,我们是不是已经跌入了经济周期的低谷。想把这事儿说清楚,得掰开了揉碎了讲,不能像机器一样生硬。首先得明白,经济周期不是一个固定的钟表,滴答滴答走到某个点就一定会发生什么。它更像是一种潮起潮落,有扩张期,也有收缩期,.............
  • 回答
    2019年的校招,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马拉松,充满了焦虑、期待,以及最终的释然。那一年,我刚从大学毕业,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踏上了求职这条荆棘与鲜花并存的道路。事情是从大三下学期就开始的。那时候,身边的同学有的已经开始准备考研,有的在为出国做打算,而我,则被一股莫名的紧迫感驱使着,开始关注校招信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