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你要是拿红薯当主粮,天天吃顿顿吃没事就吃,你会变成一台人形喷气式火箭发动机,拿个打火机在屁股后面一点,你就可以化作天边最绚烂的彩虹……
红薯一直都是一种很重要的主粮,地位远不是土豆能够比的,只不过现在有更好的主粮了,这种劣质主粮就没什么人吃。但是在以前,青黄不接的那段时间,红薯一直都是广泛作为主粮存在的,民间也有很多很多存储红薯的方法。后来大米、小麦产量能够基本满足国内需求,红薯才退出了主粮的范畴,成为街头巷尾烤了赚小姑娘智商税的东西。
所以这个问题就归结为一句话:袁隆平让你们吃得太饱了。
因为它一直以来就是个主粮,因此这个问题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性。现在大街小巷卖的烤红薯,其实品种跟大路货红薯不一样,这个叫做“红皮红心”红薯,含糖量要高得多。产量高的红薯里面含糖量相对很少,淀粉和粗纤维要多得多,一般是用来喂猪的。当时还有专门的技术,让这种高产量红薯“糖化”,让淀粉和粗纤维发生一定程度的水解,让小猪们吸收得更好。
目前你能买到的烤红薯,产量没有题主说的那么高。90年代在四川山区红壤旱地里种植,我的经验数据大概也就1500KG左右,没多少人愿意种,属于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一方面这种比较甜的红薯保存起来不容易,老鼠啃、自己发酵烂掉,另一方面还不如种粮食划算。另一种高产的红薯是白皮白心的,四川叫“万斤苕”,意思是亩产接近万斤,其实也就3000KG左右。这种红薯烤出来就没那么好吃,粗纤维含量很高,口感不好还会产生很多很多很恐怖的气体排放……
通常的红薯种植都是跟别的作物轮作,种一季小麦,种一季红薯。小麦收割以后下种,等红薯藤长到一定程度了就开始割了喂猪,最终收获红薯块茎存储起来,供猪冬天催肥,地又用来种下一季小麦。
红薯的种植需要消耗的人力也并不便宜。红薯不会用“撒种子”的方式种植,是用块茎发芽,然后切割发出来的芽移栽。
实质上这就是一种扦插,不过红薯的生命力顽强,比树木的扦插容易。但是也要比想象的麻烦很多,扦插以后要浇“定根水”,然后祈祷赶快下雨。要是遇到连续干旱,你就得一趟一趟的人工浇水,否则扦插的红薯苗就死了。
红薯的收获也很辛苦,远不如粮食作物轻松。水稻、小麦的种子就在地面上,收割、脱粒、晾晒完事儿。红薯的块茎在地下,你得用锄头先给挖出来,然后把上面的泥土想办法弄掉。注意这里是不能用水洗的,水洗过的红薯很快就会坏掉,没法存储,你只能用手抹掉。
红薯也不可能晾晒干。
收获完了的红薯,才是让你头疼的开始。
现在有挖地窖存储红薯的办法,其实就是在阴凉的地方挖个地窖,然后用一种防腐剂浸泡红薯,扔进去密封完事儿。这种防腐剂的有效成分主要是“多菌灵”,把红薯表面的细菌全部杀死,尤其是酵母菌、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至于吃了有没有害,就不是我讨论的问题了。
你吃的烤红薯,尤其是不在红薯收获季节的烤红薯,是一定经过多菌灵溶液浸泡的。
在化学药物发明普及之前,农村也有很多存储红薯的方法,归根结底就一条:切片晒干。你得细心把红薯煮熟切片,晾晒到干燥。也有切丝晒干的,更麻烦。
制备成淀粉或者淀粉制品也是可以的,比如大家烫火锅的时候那种红薯粉,就是红薯淀粉制品。
总之,红薯从头到尾整个生产过程无比复杂,在缺乏机械设备的古代,这玩意儿既不好种又不好收、收回来不好存储处理,把这玩意儿当成绝对主粮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就算中国人力成本这么便宜,大规模种红薯一样会亏本。在人力成本最便宜的90年代,一斤红薯的售价不会超过1毛钱,一亩地一年种植红薯毛收益才几百块钱,还累得要死。
当然红薯作为补充还是挺不错的,大米、小麦不足的时候用来充饥,总比吃观音土好。一旦大米、小麦够吃了,谁还会把这玩意儿当主粮……
在我小时候,大米、小麦还相对比较缺乏,就经常吃红薯。长时间连续吃红薯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至今是我的梦魇,以至于让我看见红薯,胃里面就冒酸水。连续吃几天红薯,又没有大量肉类和油脂摄入,你就知道那个滋味了。红薯带给你的饱腹感是一种“虚假的饱腹感”,你就是吃得从嗓子眼冒出来也还是想吃点什么东西,而且饿得特别快,胃肠还会胀气。吃多了的话,你会像一台喷气式发动机一样的不停排放可怕的气体。如果红薯保存不当,发霉变质你又一不小心吃了下去,还会有更可怕的后果。
黄曲霉素了解一下?
现在红薯的走红是因为你吃得饱饭,但是因为吃饱了饭就觉得红薯是一种很好的东西,那就属于是跑偏了。今天我们普遍纤维素摄入不足,多吃一点点红薯是好事情,吃腻了大鱼大肉觉得红薯好吃,那也是正常。
但是,你要真的想把这玩意儿当成主粮来吃,天天吃顿顿吃当饭吃没事就吃,大人吃小孩吃老人吃,我还是建议你再考虑考虑。
何尝没主粮化过呢?
以前饥荒的时候红薯就是主粮 ,产量高,那个时候救了不少人,但就是吃多了胃酸,那个时候的人都吃怕了
想象一下,每天早上起来,烧一大锅红薯稀饭,说白了就是水煮红薯块,再配点咸菜疙瘩,好了,这就是早上的饭。
到了中午,红薯面烙饼,红薯杂面面条,再炒个菜或拌个凉菜,这还算是条件好的人家,如果拮据点,可能吃的和早饭没啥差别。到了晚上,又是红薯稀饭煮红薯。就这么天天吃,月月吃,再喜欢吃也会吃怕的。家里的老人,一听见红薯俩字就要吐。
今天中午刚吃过,红皮白芯的,大概是一大一小的量吧,现在烧心烧的厉害,觉得食道有一股酸水卡着,想吐吐不出来,感觉自己以后是再也不想吃了 但是吃黄心红薯没事,可能是因为白芯的淀粉含量高,刺激胃酸过度分泌吧
我在减脂。
快3个月了,一直是以红薯和土豆作为主粮,我想说说我这3个月来的感受。
其实,不止3个月。我小的时候,大概6-8岁吧,到了冬天,基本上家里就是一锅红薯吃好几天,或者一锅玉米饼子吃好几天。
玉米饼子比较糙,难以下咽,我们叫“拉嗓子”。捏碎了泡在棒子面粥里面,还凑合。
红薯的口感没那么差,但是对胃非常不友好,我们叫:“裂心”,就是胃消化太多纤维了吧。更难受。
导致我好多年不爱吃玉米饼子,棒子面粥,窝头,更不喜欢吃红薯,白薯,红薯干。
言归正传,我谈谈我这3个月的对比,红薯(白薯,紫薯)和土豆。
红薯优点:
• 皮好剥
• 更容易储存,放个3,5天不会坏
• 更甜,尤其是改良过的品种,什么小香薯啊,西瓜红啊,紫薯啊,在你饿的情况下,更能给你愉悦的进食满足感。
红薯缺点:
• 容易放屁,一串串的,特别响,但是不太臭。不过客观让也让我多去几次洗手间,增加了所谓的NEAT热量消耗。
• 热量偏高,营养成分不均衡。尤其是蛋白质含量低,淀粉含量高。没办法,甜的东西好吃,热量就会高。所以指望红薯吃到饱,能减肥的,有时候是不好实现的。
• 碰到不好吃的,真不好吃。水机机,都是粗纤维。
• 碰到坏的,额,那味道。
土豆优点:
• 更像是米面等等,可以就着菜吃,可以甜吃,可以咸吃。
• 口感差别没那么大。
• 营养更均衡
• 坏的话,一眼能看出来
土豆缺点:
• 不太容易保存,尤其是室内湿热,很快就发芽了,变绿了。吃了患癌症的概率大大提升。
• 剥皮麻烦。
总结下来,各有利弊。
我就一半一半的吃,一半红薯,一半土豆。
谢谢各位点赞。我还有个专栏,关注一下呗。
我是北方人,说一样的方言的,我就是您老乡。点赞关注一条龙走起~~~
(我真不嫌寒碜)
我一篇10W+的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1、热量密度低,吃了不抗饿。
2、不易保存。
3、吃多了窝心。
4、粮食短缺的时候搭配着吃倒是可以。
加工后还是可以保存的。
能种红薯的地方也能种粮食,但能种土豆的地方其他粮食的产量很低
所以红薯是和其他粮食征地的,但种土豆可以大幅提高寒旱区的土地产出,相当于增加了耕地。
过去大量种红薯是因为农田水利跟不上,一旦跟上了种稻麦都比红薯合适。
2000~3000公斤的产量折合成干重的话也就那么回事。
一看就是没吃过苦的。
才能问出这种问题。
我小时候,看街上有烤红薯卖。
非要我爸给我买一个,回头我问他为啥不吃。
我爸只是笑着说,小时候吃饱了,吃怕了。
我当时就说了句
“那太羡慕你了,都不用吃饭,可以每天吃红薯”
回到家,我跟我爷爷说起了这件事。
我永远都想不到,我爷爷对我的爱,居然是如此的深沉。
我爸出去打工以后。
我爷爷估计一拍大腿
“咱们家穷,吃不起肉,但是孙子爱吃红薯这么简单的事儿,必须满足!”
我永远都记得,来年的那个红薯成熟的日子。
那天,我爷爷神秘兮兮的带我去地里。
然后,挖出了一个比我脑壳都大的红薯
开心的跟我说
“奇宝!赶快挖!这一地都是的!”
那天下午,我和我爷爷面朝黄土背朝天,我是挖的腰酸背痛
我爷爷好像一点都不累。
我开心的不得了。
我爷爷担着两大框红薯
(后来,一次回家,我感受了一下两小框土豆,我对我爷爷是由衷的佩服,我一个181,150重的篮球队的人,挑起来,走了一百来米,就气喘吁吁了,但是我爷爷一米6多点,瘦瘦的个,那会儿到底是怎么挑着两大框红薯边走边笑,带着我走了一两公里的路。)
到家以后,看着这两大框红薯
我当天晚上,就吃了一大个。
那是相当高兴的。
连着吃了三天以后。
我实在吃不下了
看着红薯就反胃
真的,不信你们试一试,连吃三天。。。
但是,一想到我爷爷如此辛苦
我愣是吃了10来天
要不是中间用红薯拌饭,红薯配酸菜。不然,别说10来天了,哪怕一个星期都遭不住。
最后实在遭不住了。
最后,我问爷爷,两筐还剩挺多啊。
我爷爷只是爽朗的笑着说
“别怕,地里还有好几框呢!”
最后,还是我奶奶发现,我真的不爱吃红薯了。
饭里面也不加了。
最后,那些红薯,一部分做了红薯片,红薯条
大部分。。。。。
喂猪了。。。。
不过,那猪,还真挺好吃。
杀他的时候,嗷嗷嗷的,绑楼梯上,血都出了一大桶。
这个故事告诉在座的各位
哪怕到了现在
每年回去,我爷爷都会贴心的准备一百多斤红薯。
前几年,家里修新房子
我们那边有一习俗
过火
就是,新房子修好,入住前,得过火。
大概就是,请亲朋好友一起吃饭。
回头,房子的主人,就爬楼顶往下丢钱。
底下的就捡
钱不多,就是图个吉利。
我当时来了一帮朋友
他们因为从小到大家境好,所以估计没吃过红薯饭。
我爷爷晚上做了一大盆红薯饭
那些老哥们,老姐们
吃的非常开心。
还说:“红薯这么好吃!!!”
他们走的时候,我爷爷给他们每个人准备了十几斤,几十斤红薯。
看着他们开心的离去。
看着他们第二天发的朋友圈,配文。
“煮饭放红薯,真的超好吃!”
我相信,用不了几天,他们就会陷入
丢了可惜,吃又吃不下的纠结心理。
因为这红薯
我已经很少跟我爷爷说,我爱吃啥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
以前提了句,喜欢吃肯德基的炸鸡。
第二年,回家。
我爷爷把5.6只活鸡塞我后备箱里。
当然,最先死的,还是那公鸡。
来家里的第二天,就开始打鸣,大清早的,着实嚣张。
我爬起来,就是一拖鞋
中午就宰了
这个故事告诉在座的各位
那几只母鸡,也没多活几天
因为,有一只有梦想的鸡,居然想当飞鸡
从尼玛9楼,跳了下去。
尸体都没找到。
为了防止他们追逐梦想
我把他们都宰了,放冰箱。
这个故事,告诉在座的各位
嘿嘿嘿,既然有人看~
放个自己的淘宝店
狗子的服装铺子
记得搜店铺哟
全手机拍摄,无后期无修图
模特是本人。
买不买无所谓
进来点个关注,也是极好的~
我是狗子
希望你幸福
早上红苕饭,中午饭红苕,晚上懒得搞,一个人拿两条
因为上代人吃到吐,吃到怕,
怕到什么程度呢?
即便多年来生活在城市,去玩农家乐红薯一个不吃,
对于我来说,红薯真香!!
我的这位自小在农村长大,吃红薯的叔叔,看着我们吃红薯那么香,玩打土窑玩的不亦乐乎,
就说起他以前在农村吃红薯的血泪史,
这位叔叔年龄在60+,地点东部沿海农村,
听他说,小的时候,甚至他年轻的时候,主食就是红薯,
一天三顿,大米粥很少喝的到,大米饭只能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
肉就更不用说了,比大米饭还难吃到,
那时候,每家每户都种番薯,番薯叶喂猪,番薯作为主食。
回到问题,为什么红薯不能主粮化?
问这种问题,可能是现在吃的太饱吧!
补充:
评论区有人问是不是海鲜也吃到吐?
我特意问了我爸,他说他小的时候和年轻的时候,各家各户买海鲜都是论桶买,尤其是下图这种海鲜,薄壳或者叫海瓜子。
人口多,都吃不起肉,但海鲜管饱。
就是那时候的煮法不好吃,一是没油水,二是没调料。
我的驾校教练曾在粮食局上班,聊起关于粮食的话题,他说,万一哪天发生全国性的粮食绝收,就立刻种红薯,全国种红薯,两个月之后,只要红薯能长到拇指大小,饥荒就可以得到缓解,茎叶做为蔬菜,小红薯收作主粮,救命的主粮
3月1日新增:
我的本科专业是酿酒工程,学过一些和粮食相关的东西,我从我学过的东西出发,来谈谈我对红薯的理解
1.红薯最好别用它酿酒,李云龙喝的地瓜烧,可真不是什么好酒,酸且呛不说,还有一种很浓重的烂瓜味儿,非常难以去除,波兰人倒是用白薯酿制伏特加,但那是伏特加啊,把所有的香气成分都除掉了,所以它才能被接受。关于薯类发酵的气味,在尼古拉斯凯奇的《战争之王》中有很好的体现,他们在装满土豆的集装箱里藏武器,一身正气的检查员都被臭得放弃了检查集装箱。
2.红薯做主粮,不一定要吃烤红薯,红薯粥,红薯富含淀粉,淀粉提取工艺可是很成熟的
3.红薯在一般环境下的确容易变质,但是如果储藏得当,可以存放很长时间,并且,现代中国万一出现了毁灭性的饥荒,不可能只把红薯变成红薯粥
4.查了一下资料,吃多红薯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因为红薯中有一种气化酶,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多喝菜汤解决,菜汤可以是红薯叶子做成的。。拉屎放屁臭,主要是因为它富含纤维素,为肠道细菌提供了很大的生长附着面,可以愉快的生长
5.红薯藤可以制淀粉,南瓜藤,榆杨柳树皮也可以,饥荒年代这些都是好东西,相比于观音土。。
2020.05.01更新:
1.很多朋友说有好喝的番薯酒了,作为酿酒工程的学生我很开心的,也很好奇用了什么工艺,但是求知欲没那么强烈了已经。。
2.好像结论说的没那么明白,针对题目,我的观点是:红薯完全可以作为主粮,但是,不是最好选择。薯类中最适合作主粮的还是土豆,土豆纤维少,水分少,淀粉高,淀粉类型更适合蒸煮,味道也更淡,适宜多种烹饪方式。
3.薯类酿的酒甲醇含量更高,各位自酿红薯酒,喝了要是感觉视物不清要赶紧就医
4.红薯作为应急作物的优点有:1.全株可食,即使是红薯藤,也能磨碎了洗藤粉吃,红薯叶更是地方美食。土豆的地上部分含有龙葵素等有毒物质,不适宜食用。2.幼果可食,拇指大的红薯能吃,拇指大的土豆可不能吃,必须等成熟了。
2020.4.30
添加一个主粮化内涵,避免很多人不清楚主食化指的是什么。
马铃薯主粮化的内涵,就是用马铃薯加工成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作为我国三大主粮的补充,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
谢谢@ 地高辛Digoxin、李金堂、宁宁子 邀请。
(2015.11.14)稍作添加,这里讨论的是红薯不能主食化的原因,而不是说红薯不好,马铃薯主食化不会对红薯有很大的影响,你一样可以吃到好多红薯,只是拿它为原料开发更多主食产品的研究会少一些(依然是有的)而已。
首先红薯当主粮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建议每天的主粮多样化一点,除米面外,添加一些各类杂粮,对我们的健康应该是更有利的。只是薯类并没必要都被主食化,既然选择了马铃薯,那么红薯只能退居二线了。
关于主粮化为什么选马铃薯而不选红薯的原因,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不正确的地方,请轻拍。
1、马铃薯产量在逐年增加,而红薯产量逐渐降低。
从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http://faostat3.fao.org/home/E) 网站上查到1993-2013年这20年间的产量情况及增长率的情况,如下:
马铃薯产量
马铃薯年增长率
红薯产量
红薯年增长率
从上面的图我们可以发现,马铃薯的年产量基本是一直增加的,呈现出很好的递增趋势,而红薯的年产量是逐年下降的,2009年已被马铃薯的年产量反超。虽然这涉及到了种植面积的问题,但是经过科学家近几十年在马铃薯的育种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害技术,保藏技术,淀粉提取技术,深加工技术等多方面技术都较红薯更有成果和经验,如果选择红薯会在很多方面重新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并不值得。长远看来,马铃薯在未来成为主粮更有优势。
2、一般而言,马铃薯比红薯更容易种植和储藏。
种植非我专业,但查资料就能发现,马铃薯与红薯种植特点是有很大不同。
马铃薯是冷凉作物,不喜欢炎热,4℃以上就能发芽;红薯是热性作物,特别怕冷,当气温降到15℃,就停止生长,低于9℃,薯块将逐渐受冷害而腐烂 。虽然马铃薯与红薯都特别耐旱、抗灾、耐瘠薄,一般不会绝收,但相比而言,全国范围内,分多地算,马铃薯四季皆可种植,最快的出苗两到三个月就可收获,一般四个月也可收获。而红薯由于温度限制,相较而言种植会受限制一些。
在储藏方面,马铃薯也比红薯更有优势,由于温度,储藏环境等原因,腐烂情况会好些。
3、马铃薯开发更多元化及主食化
马铃薯在食品应用开发上更加的多元化,可以制粉、鲜食、加工为半成品及成品等,而且在确定为主食化粮食之前各个产业就较成熟,但是红薯相比而言产业化方面会弱很多,大多采取鲜食或简单加工的方法,导致成本较高,附加值利润较低。
马铃薯淀粉由于其糊化温度低,黏度大,透明度高等特点,在食品产业中应用也较广,用于开发产品也更容易。
4、两者营养组成上存在一些差异。
从美国农业部营养数据网(Foods List)可以查询到两者营养成分上的差异如下:
马铃薯及红薯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等部分略)
由上面的营养成分表(中国由于品种等原因,营养成分可能有差异)可以看出,马铃薯和红薯两者营养都很丰富,但是总的来看,马铃薯中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含量较红薯低,这个可能也更符合现代人们的饮食观念。而且有部分人长期吃新鲜红薯会出现胀气等不适情况,马铃薯相对好一些。
总的来说,两者都是很好的主食类食物,可以在我们平时饮食中添加,丰富我们的饮食。马铃薯主食化之后带来的最多变化就是马铃薯育种,种植技术更加深入化,以马铃薯为原料的深加工食品更多,产业发展更好,对我等喜欢吃马铃薯的人是福利啊。
对马铃薯感兴趣的可以继续看我另外一个回答:国内马铃薯的加工产业有何弊端?马铃薯粉有何改进空间? - ljthyd 的回答
红薯主粮化,现在抱怨的就是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浓度高达5000ppm。
而且胃病会成为劳动力减员的主要原因。
我的家乡湖南湘中某丘陵地区,红薯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主粮
我父亲在我的印象里是从来不吃任何红薯的,在我眼里好吃的红薯片也一点都不吃,因为在他的前二十年生命中,红薯真的是赖以生存的主粮,天天吃,年年吃,早就吃吐了,看到就反胃!
我妈小时候家里算是条件比较好的,但是家里一半的主粮也是红薯,每顿饭红薯与米饭各一半,因为老妈是外公家里最小的孩子,能多吃一点白米饭。
我83年出生在农村,依然记得隔壁家的亲戚邻居每年夏天山地种红薯,特别是孩子比较多的家庭,到了秋天收红薯都会储藏起来,冬天与来年春天缺大米而缺钱购买的时候应急,我有很多小伙伴早上上学前都是一把红薯片当早餐。
为啥红薯不当主食?尽管红薯很好普及与耕种(很适合山地,耐旱),但是那玩意吃多了真的很难吃!除了蒸煮烤几种方式,口味真的很一般,且不说吃多了放屁的问题。自从八十年代开始普及了杂交水稻与化肥大规模使用,湖南丘陵地区大米亩产在90年代都接近了1000斤,我也是在那个时候看身边的邻居终于没有吃红薯当主粮的,为啥?因为同样质量的大米,无论是口感,卡路里含量,吃法丰富性都远远高于红薯!
现在能问出这种问题,真的就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吃饱了撑的!
很简单,因为不耐储存,能作为主要粮食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必须耐储存,能放个个把月甚至一年不会坏掉。
一直到九十年代前期,河南还有个顺口溜: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
现代人已经不能理解这个顺口溜的意思了,但是这是实实在在萦绕在河南及其他很多地方人民心中几十年的话语。在六十年代初一直到八十年代,红薯就是很多地区实实在在的主粮。
红薯为什么在当时作为主粮,直接原因就是产量高。尤其是在当时机械化和灌溉设施不到位、种子依靠农户留种为主、化肥奇缺的情况下,红薯的单位产量对比小麦有着惊人的优势,往往可以得到四五倍以上的产量。所以在那个时代,红薯顺理成章作为主食。
为什么红薯九十年代后淡出了主粮序列,因为太废人工了。种红薯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扦插、起垄、田间管理、收储都很费力,程序多且许多步骤无法做到完全用机械化。这在农村务工潮出现后就成为很要命的问题。九十年代后,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农村劳力严重减少,这时候,再去种植需要大量人力持续管理、机械化作业效果有限的红薯显然不合时宜了。相对来说,生命力更顽强、种植后对田间管理要求很低、种收都能完全机械化的小麦、玉米等作物,更适合在机械化日益完备而农村劳动力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广泛种植。所以,九十年代后,红薯的产量迅速减少,红薯作为主粮时代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至于有人提到土豆问题,这个除了土豆管理要求低于红薯外,最重要原因还是红薯适宜种植地区和小麦、玉米严重重合,而土豆则可以到更阴冷地区。所以作为储备主粮,可以避开小麦们的土豆显然更为适合。
红薯对于很多地区老一代人来说,是真的有感情的一种作物,当年困难时期,真的靠红薯养活了多少人;但这也是不愿在经历的回忆,许多那一代过来人都多少年如一日三餐红薯,达到看到红薯就胃泛酸的地步。希望日后人们提到红薯,是有益身心的杂粮,是街头烤、炸的小吃,而不再是人们一日三餐的主粮。
医学生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
这两门学科应该算是低年级医学生的噩梦,每年的挂科率也很高。因为不仅要求知识成体系,分散知识点也多得几乎数不清。 但是各个医学院都不会轻易为了挂科率好看些而降低考察难度。原因很简单,这是医学课程基础中的基础。
而这两门课又有一个共同知识点,那就是成年人日均蛋白质摄入的最低要求——约35-45g(默认体重约60kg)。从这个侧面就不难看出膳食蛋白质对生命的意义。
1,小麦,每100g小麦含蛋白质约11.9g。要达到日均最低蛋白质摄入量,每天需要吃294-380g小麦,约合七八两。一般馒头的含水量约为67%左右,所以换算成馒头,约等于一斤到一斤二三两馒头。
2,大米,每100g大米含蛋白质约7.5g。要达到日均最低蛋白质摄入量,每天需要吃466-600g大米,约合一斤左右,换算成中等大小的饭碗,米饭约等于5-6碗。
3,玉米,每100g玉米含蛋白质约8.5g。要达到日均最低蛋白质摄入量,每天需要吃411-529g玉米,约合一斤左右法玉米粉。窝头含水量和馒头相仿,换算成玉米窝头约等于一斤半。
4,小米,每100g小米含蛋白质约9.7g。要达到日均最低蛋白质摄入量,每天需要吃360-463g小米,约合八九两。换算成黄米饭大约4-5碗。
5,地瓜干,每100g地瓜干含蛋白质约4.7g。要达到日均最低蛋白质摄入量,每天需要吃744-957g,约合一斤半到两斤的地瓜干。而且这东西非常难吃,况且是几乎不含水的状态,一旦蒸软以后妥妥两三斤的地瓜。一天吃三顿,每顿饭平均起来要吃一斤。你敢想象吗?
当然了,粮谷类食物几乎不能提供赖氨酸(一种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全部需要食物提供),长时间只吃粮食肯定会出现赖氨酸缺乏症状。但如果起码的蛋白质供应都不够,用不了多久人会出现低蛋白血症,从而让血液失去保持水分的作用,血液中的水分流入组织间隙,形成低蛋白水肿。这种情况我们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见过很多。
我小时候吃饭很挑食,我父亲总是教训我,说我这就是饿得轻。生于1960年的他恰好经历了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但根据我奶奶的回忆,其实那三年基本上风调雨顺,没有遇到实质性的灾害。反倒是当地政府和农技站瞎指挥,让我们老家鲁西南产粮区种了很多地瓜,小麦种植面积压缩到之前的两三成,而且收获的粮食基本上要交公粮,农村自己能留下的很少。
大量地瓜田虽然丰产(亩产几千斤),但海量的地瓜从收获、切片,再到晾晒,比传统粮食的加工周期长很多,而且不可控因素更多。所以当年作为农民口粮的地瓜要么在地窖里坏掉了,要么晾晒时遇上阴雨天发霉,要么根本没来得及从地里挖出来。(一般小收割后一周内就能入库,地瓜一周都不见得能彻底晾干)
忆务农组诗·忆切瓜干怕雨
1960年代。
2003年6月9日
胡正隆
秋后大活切瓜干①,最怕就是连阴天。
白片满坡下了雨,黑黄醭子干冒烟②。
注:①瓜干,即地瓜干。地瓜也叫芋头,红薯,甘薯。②醭(音bú)子,发霉长的毛。
所以地瓜干作为富含淀粉的食物,提供能量尚能堪用,指望它作为主粮,作为国家可以托付粮食安全的战略物资,绝对不够格。而且地瓜从收获再到成为可贮存的形态需要的周期长、变数多。
随着地理大发现,马铃薯从美洲漂洋过海来到欧洲。因为极大的单位产量,逐渐成为爱尔兰人民的主要粮食。随着马铃薯种植的推广,爱尔兰人口也出现了快速的攀升。为了养活更多人口,马铃薯种植面积越来越大,逐渐成为爱尔兰人(尤其是农民)的主粮。当地生产的传统谷物粮食作物更多被用于自由交易,换取现金。作为农民口粮的马铃薯很少被制作成耐贮存的干制品,而是随收割随消费。
1845年,晚疫病菌(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悄然开始在爱尔兰蔓延。这场马铃薯的绝症成为了以马铃薯为主粮的人们的灭顶之灾。而这个时候,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提出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正在主导英国政坛。所以神奇的操作来了,英国政府不仅没有调拨粮食赈灾,反而继续把爱尔兰已经不太多的粮食转为出口。加速爱尔兰饥荒的发生和恶化。最终,1845-1850年间,大饥荒导致了爱尔兰人口锐减25%。
马铃薯是一种难以贮存的食物,好在产量够高,随收获随消费完全可以应对日常需求。但如果一季作物绝收,马上就会面临粮食危机。这就不如大米或小麦,一季(半年到一年)绝收还有存粮。一种主粮绝收还有另外一种。
2020年注定不平凡,无论是流行性疾病、蝗灾还是火灾和气候异常,都有可能对很多国家的粮食安全造成实质性威胁。如果真的遇上了百年不遇的灾害,中国不仅大米和小麦这两种主粮的自给率足够高,而且储存粮可以让全国人民敞开吃差不多一年。
我国稻谷、小麦自给自足,进口依赖度低。2019年,我国稻谷、小麦的自给率(产量/国内消费量)高达98.5%和118.2%,实现自给自足;而两者的进口依赖度(进口量/国内消费量)仅为1.6%和3.3%。这意味着,稻谷和小麦的国际和国内市场联动性不强,外盘价格涨跌对国内的实际影响很小。
同时,稻谷、小麦的库存非常充裕。2019年,稻谷和小麦的库存消费比(年末库存量/国内消费量)分别达到85.1%和91.1%,足够支撑10-11个月的国内消费。短期即使不进口也不会导致相关品种出现供给短缺。[1]
鸡鱼肉蛋的养殖都需要饲料,而饲料的制造又需要大量的粮食。为了保证禽畜的出栏速度,饲料粗蛋白含量必须要保证一定水平才行。所以不仅要用粮食喂,还要加入大豆这类富含粗蛋白的豆类。如果人吃的粮食都快不够用了,显然不可能匀出来粮食去生产肉蛋奶。而且料肉比(FCR,feed conversion ratio)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一斤粮食能让畜禽长出多少肉,算的是一个投入产出比。
最划算的应该是牛羊和鸡。但综合出栏时间而言,鸡显然是最划算的——两斤饲料能让鸡增重1斤(料肉比为2:1),而且鸡的出栏时间比较短,只需要40-60天左右,取其中位数算50天。
而且这里用于计算料肉比的饲料是工业饲料,其蛋白质含量比粮食还要高,至少要17%(育雏期要求最高,约22%,育肥期最短,约17%)。一般鸡饲料的蛋白质来源是大豆榨油后的残渣——豆粕。
目前我国畜禽养殖业用的豆粕大多依靠进口,其原因就是为了保障国内粮食自给率,把国内大豆种植面积控制下来了。其实也不是宏观调控,主要还是美国和巴西大豆有价格优势,算上运费和关税比国内价格还有竞争力。况且供给充足。
我们饲料生产中用到的大宗饲料原料包括两类:一类是能量饲料原料,主要就是玉米,这主要是国内来供给,比较稳定的。二是刚才你提到的豆粕,主要是用进口的大豆压榨生产,从来源上看,与大豆的进口确实是密切相关的。
我想,各位记者朋友一定知道,4月14日海关总署在国新办上的发布会上介绍了一季度的进口数据,其中一季度大豆进口1779万吨,同比增长6.4%。农业农村部对于豆粕的生产也进行了一季度全面的监测,产量是1463万吨,同比增长4.0%。同时,我们对工业饲料的产量也有监测,一季度是5282万吨,同比增长了1.7%,再加上养殖场自配料,一共用到豆粕1456万吨,我想前面几个数据可以看出来,一季度的豆粕供需是总体平衡的,甚至从大豆进口量来看略多于豆粕的增幅,从豆粕增幅来看略高于我们饲料用量的增幅,所以一季度供应是平衡的。[2]
所以如果很多国家同时出现粮食危机,国外大豆是很难进口的。如果把国内的粮食制造饲料换取肉食,或者牺牲一部分土地种植蛋白质含量更高的大豆制造饲料,都会直接影响到本国的粮食供应。所以,感恩全球化,中国人因为来自美洲大陆的廉价大豆能够痛痛快快吃肉。
Ps,那些阴阳怪气责备中国人吃太多肉影响了地球生态的人,要么是替美国主子打压大豆供应后起之秀的巴西[3];要么是真的啥也不懂,人云亦云。
主粮应该含有相对高的蛋白质。这样国家一旦遇到危险,让国民能够主要依靠吃主粮也不至于出现严重营养不良的情况,从而熬过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如果地瓜干成为主粮,就算库存管沟,每天让你吃三斤左右的地瓜才能不出现低蛋白血症,你能吃得下吗?还是说一天吃一斤多馒头/窝头或者五六碗米饭更好接受?
记得奶奶给我讲一个故事:
一个工人看到今天食堂的饭又是红薯,随口就说到:红芋面、红芋馍,离了红芋不能活。有人听到举报,被打成反革命批斗。
红薯为啥不能主粮化?不好吃
土豆为啥能主粮化?也是瞎折腾,成不了。原因也是不好吃。
主要还是不好保存。
与稻谷和麦子比,红薯的保存时间太短了。
与土豆比,红薯的糖份含量高,也导致保存时间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