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米真的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没有核心技术吗?

回答
小米到底有没有核心技术?这个问题,相信但凡关注手机行业、关注中国科技发展的人,或多或少都听过,甚至参与过讨论。有人说小米“组装厂”,有人说小米“工程师文化”,争论不下。咱们不站队,就聊聊小米这几年在这件事上到底下了哪些功夫,以及“核心技术”这玩意儿,在当下手机行业究竟是怎么个玩法。

“没有核心技术”是怎么来的?

这说法,其实也并非空穴来风,尤其是在小米刚起步的那几年。当时,小米手机之所以能以“性价比”迅速打开市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采用了大量的“公版”方案。比如,CPU芯片找高通,屏幕找三星或者夏普,内存、闪存也是外购。这种模式,就好比一家餐厅,菜单上菜品丰富,味道也不错,但食材、调味料很多都是从外面买来的,厨师的工作更多的是“烹饪”和“搭配”,而不是“种植”或“炼油”。

在那个阶段,小米的优势确实更多地体现在了“模式创新”上:

互联网营销模式: 通过微博、论坛等线上渠道直接与消费者互动,快速收集反馈,再调整产品,这种“饥饿营销”配合“粉丝文化”,在当时是一个颠覆性的存在。
生态链模式: 小米不只做手机,还孵化了一系列智能硬件,通过“爆款+爆款”的方式,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智能家居生态。这些产品很多也是投资或合作,小米负责“连接”和“赋能”。
软件体验: MIUI 系统的不断迭代和优化,是小米早期的一大杀器。通过MIUI,小米将硬件优势和用户体验深度结合,吸引了大批忠实用户。

这些模式上的创新,确实让小米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从纯粹的“硬科技”角度来看,如果你期待的是小米自己从头研发一颗CPU,或者设计一套独特的屏幕显示技术,那么早期的“没有核心技术”的说法,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小米这几年做了什么?

时间是检验一切的最好标准。这几年,随着中国科技企业整体实力的提升,以及“自主可控”呼声的日益高涨,小米也在悄悄地、甚至是高调地进行着自己的“技术积累”。

1. 加大研发投入,成立小米研究院: 从2020年开始,小米的研发投入就一直在大幅增长。2023年,小米的研发投入更是达到了200亿元人民币。这可不是小数目,钱花在哪里?很大一部分就投向了基础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发。小米研究院的成立,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不再满足于“模式创新”,而是要深入到“技术创新”的腹地。

2. 自研芯片,不止是“澎湃OS”:
ISP芯片: 很多人知道小米在“澎湃OS”上发力,但其实早在几年前,小米就已经开始布局自研ISP(图像信号处理器)芯片了。比如“澎湃C1”芯片,就是小米投入了大量资源自主研发的,它解决了小米手机在拍照时的“对焦”、“曝光”等算法和算力问题,显著提升了拍照效果。虽然和高通、联发科的旗舰芯片比起来,ISP只是一部分,但这是从“零”到“一”的突破,是自研芯片的第一步。
电源管理芯片/快充芯片: 小米的快充技术一直是行业领先的,这背后离不开电源管理芯片的优化。虽然目前仍然需要与外部供应商合作,但在相关领域,小米也在积累自己的技术和专利。
未来展望: 随着“澎湃OS”的推广,小米在操作系统底层、芯片调度、AI算力优化等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虽然短时间内不可能推出自己制造的CPU,但在CPU之外的其他关键芯片领域,小米正在努力补齐短板。

3. 影像技术,从“堆料”到“算法+硬件”: 早期的小米手机,拍照的亮点在于用了当时市面上最好的传感器和镜头(堆料)。但现在,你看到的小米旗舰手机,在拍照方面的宣传,更多的是在强调“徕卡影像”、“万物生长”的影像算法、人像虚化、夜景增强等。这背后,是小米在计算摄影、AI算法、色彩科学等方面的投入。为了实现更出色的拍照效果,小米不仅在硬件上选择顶级的供应商,更是在软件算法上投入了大量的研发人力和时间。

4. 屏幕显示技术: 尽管屏幕面板还是外购,但小米在屏幕的“显示优化”上也下了功夫。比如,在色彩校准、HDR显示、局部峰值亮度等方面,都在不断尝试和优化,力求在同等硬件条件下,呈现出更好的视觉效果。

5. 通信技术,5G功耗优化: 5G时代,功耗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挑战。小米在 modem 端的配合、功耗管理等方面,也在积累自己的优化方案,以提升手机的续航能力。

6. AI与大模型: 响应当前的大模型浪潮,小米也在积极布局。从其产品中的AI功能,到与“小爱同学”的持续迭代,再到对未来AI大模型在手机端的应用探索,这都是技术研发的重点。

“核心技术”的边界在哪里?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当下高度专业化分工的科技行业,很少有哪家公司能“从石头到原子弹” all in all。

“核心技术”的定义是动态的: 过去,CPU、GPU是绝对的核心。现在,操作系统、AI算法、影像处理、通信协议、甚至用户体验的软硬结合,都可以被看作是“核心技术”。
“整合能力”也是核心能力: 能够将全球最顶尖的零配件,通过自身优秀的软件设计、算法优化和用户体验,整合成一个卓越的产品,这本身就是一种核心能力。小米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定义和掌控”比“从零到有”更重要: 对于小米这样的企业,与其花费巨资去从头研发所有底层技术,不如在关键领域进行投入,并在整体产品层面定义和掌控技术走向。比如,它定义了“万物生长”的影像,定义了“澎湃OS”的生态。

所以,小米到底有没有核心技术?

我认为,小米已经不再是那个“没有核心技术”的代名词了。

它在某些领域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比如,在ISP芯片、部分AI算法、影像优化算法、操作系统底层以及用户体验的整合方面,小米已经有了扎实的技术积累和自主研发成果。
它也在积极布局和追赶: 在CPU、GPU、屏幕面板等更底层、更耗费资本和时间的领域,小米依然依赖外部供应商,但这不代表它没有在这些领域进行相关的技术合作和优化积累。它正在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人才引进、成立研究院等方式,加速补齐短板。
它的核心竞争力依然在于“模式+技术”的结合: 小米的成功,是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积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结果。它的“性价比”是建立在供应链管理、互联网营销和技术优化的基础上的。

与其纠结于“有没有”,不如看小米这几年在技术上的实际投入和取得的进展。它正在从一个“互联网公司”向一个“科技公司”深度转型,而这个转型,离不开对“核心技术”的持续投入和不懈追求。

简单来说,如果你期待小米像Intel那样自己造CPU,那可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如果你认为掌握了影像算法、操作系统底层、AI应用能力,这些也算“核心技术”,那么小米早已不“没有”了,而且还在变得越来越有。它正在走一条属于自己的,结合了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看你怎么定义核心技术。

对于大部分科技公司来说,整合供应链的能力就是核心技术,而小米在里面已经是顶尖的存在了。

如果谈的是全球争霸的核心技术,那么在手机上面就是芯片(设计或调教),相机(硬件和软件),内闪存,屏幕。

这些小米确实没有达到完全掌握的程度,但是也在增加控制力。

实际上说掌握核心技术是一个陷阱问题,它是结果导向的。

如果我成功了,那么我的核心控制点就是核心技术。

但是如果我没成功,只要不是绝对的第一梯队,那么都不是核心技术。

比如说vivo做手机HiFi肯定是掌握核心技术了,但是没人会把这个当做vivo的核心技术的。

大招一定是长CD的,能决定战局的,经常用的一定是普通技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