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主存的速度已经超过CPU的速度,那么CPU片内的cache是否可以取消?

回答
主存速度的提升,尤其是DRAM技术的发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它与CPU核心速度之间的差距。这自然会引发一个疑问:在这样的背景下,CPU片内的Cache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理解Cache的作用、CPU和主存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之间“速度鸿沟”的本质。

CPU与主存的“速度鸿沟”:一个未被完全填平的差距

虽然主存速度在提升,但CPU核心内部处理指令和数据的速度,仍然是指数级领先的。CPU核心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海量的数据访问请求,而DRAM技术在物理层面存在固有的延迟和带宽限制。

1. 延迟(Latency): 这是指从CPU发出数据请求到数据真正送达CPU所需的时间。即使DRAM的访问速度再快,也无法做到“瞬时”响应。CPU核心每时每刻都在执行指令,它需要连续不断地获取指令和数据。如果每一次访问都需要等待主存那段不可避免的延迟,即使是一点点的延迟,累积起来也会对CPU的整体性能造成巨大影响。想象一下,CPU像一个饥渴的战士,而主存就像一个供应站。即使供应站离得不远了,士兵每次去都要排队、装弹,这种等待会严重影响他的作战效率。Cache就像是士兵身边的小背包,里面放着他最常用的武器和弹药,这样他就不需要每次都跑回供应站。

2. 带宽(Bandwidth): 这是指单位时间内CPU可以从主存获取的数据量。虽然DRAM的带宽也在不断提升,例如通过增加内存通道、提高DDR频率等手段,但CPU内部的数据通路,特别是寄存器和执行单元之间,其数据交换速度是远超主存能够提供的。CPU内部的流水线、乱序执行、预测执行等技术,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CPU核心的处理能力,而这些都需要极高的指令和数据吞吐量。如果主存无法提供足够的数据,CPU的核心就会因为“饥饿”而停滞,大量的晶体管在空转,这是巨大的资源浪费。

Cache存在的根本价值:局部性原理与性能加速

Cache之所以能够成为CPU设计的基石,核心在于利用了程序访问数据的局部性原理:

1. 时间局部性(Temporal Locality): 如果一个数据项在最近被访问过,那么它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再次被访问。例如,一个循环中的变量,或者一个函数中的局部变量。
2. 空间局部性(Spatial Locality): 如果一个数据项被访问了,那么与它在存储器中相邻的数据项也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被访问。例如,顺序执行的指令,或者一个数组中的元素。

Cache正是基于这两个原理设计的。它是一个容量较小但速度极快的数据存储区域,位于CPU核心和主存之间。当CPU需要访问数据时,会先在Cache中查找。

Cache Hit(命中): 如果数据在Cache中,CPU可以立即、高速地获取,这个过程非常快,几乎感受不到延迟。
Cache Miss(未命中): 如果数据不在Cache中,CPU才需要去主存中查找,并将数据块(通常是Cache Line)一起调入Cache,然后再提供给CPU。

为什么主存速度提升也不能取代Cache?

即使主存速度已经“追赶”了不少,但“追赶”不等于“相等”,更不等于“超越”CPU核心的处理速度。

1. “平均”延迟依然是瓶颈: 即使是最快的DDR5内存,其延迟相对于CPU核心的访问周期来说,依然是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差距。Cache的命中率一旦很高(通常在90%以上),CPU访问数据的平均延迟就能被极大地降低。一个95%命中率的Cache,即使每次未命中都要去慢速主存读取,其平均访问时间也可能比直接访问主存快上一个数量级。

2. 吞吐量(带宽)的本质差异: 即使主存带宽提升,CPU内部并行处理能力是巨大的。多个核心、多条流水线、SIMD指令(单指令多数据流)等等,都在以极高的速度消耗数据。Cache提供了与CPU内部数据通路相匹配的高带宽,保证了CPU核心能够持续、高效地获取指令和数据,避免“空等”。

3. 功耗和成本: SRAM(Cache使用的内存技术)虽然速度快,但其单位容量的功耗和成本远高于DRAM。将所有需要的数据都存储在与CPU核心同等速度的SRAM中,对于芯片面积、功耗和制造成本来说都是不可承受的。Cache是一种权衡,它在速度、容量、功耗和成本之间找到了一个最优解。

4. 层次化结构的优势: 现代CPU设计采用的是多级Cache(L1、L2、L3)。
L1 Cache:最靠近CPU核心,速度最快,容量最小,主要存放当前最常用和最即将用到的数据和指令。
L2 Cache:比L1慢一些,容量大一些,作为L1的补充。
L3 Cache:更大,速度更慢,通常由CPU的所有核心共享,用于进一步降低访问主存的频率。
这种层次化的设计,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士兵身上的“小背包”加上“弹药箱”,层层递进,最大限度地满足CPU对数据的渴求。即使L1、L2因为主存提速而稍微缩小一些,L3乃至更深层次的缓存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总结

主存速度的提升,确实能够缓解CPU与主存之间的“速度鸿沟”,使得某些对缓存依赖度不那么高的场景下,性能损失不那么明显。但它并不能取消CPU片内Cache的必要性。

Cache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利用程序访问的局部性原理,以及CPU内部处理速度与主存之间固有的、且难以通过纯粹的DRAM技术完全弥合的“速度鸿沟”。Cache提供了近乎CPU核心访问速度的高速缓冲区,保证了CPU能够持续、高效地获取指令和数据,从而发挥其强大的计算能力。

可以想象,即使未来主存速度再快,只要CPU核心的处理速度依然比主存快一个数量级以上,并且程序依然表现出显著的局部性特征,那么Cache作为一种加速机制,其价值就不会消失。它只是会根据主存技术的进步,在容量、速度和结构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Cache是一种解决“访问时间”和“访问速度”不匹配问题的经典且有效的设计,它不会因为主存速度的进步而失去其存在的根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两个频率根本不是同一个概念,没有可比性。

CPU 主频是 CPU 内部的流水线寄存器每秒翻转次数。

内存频率是内存总线(可以粗略认为是 DIMM 接口)的时钟频率。

CPU 并不是一个主频 tick 就能够取到一条指令并且执行完,因为 CPU 内部已经把一条指令分割成了流水线上的多个阶段,一条指令可能要好几个 tick 也就是经过好几个流水线阶段才能完整执行完。

内存也不是总线上的 CLK 的每个 edge(边缘)都会传输数据,因为内存有一个叫做 CL 的时序参数,某个 CLK 的边缘发起了读数据请求,但是后续多个 CLK 的边缘时间都是处于等待状态,只有等待 n 个 tick 后数据才会送到内存总线(DRAM 的 DATA 引脚)上,这里的 n 个周期就是内存的 CL 参数,也叫 CAS Latency, 列地址选择器延迟,它表明从选通一个列地址,到这个列地址上的数据真正送到 DATA 引脚之间需要等待多少个 CLK。所以这里就能看出实际上超内存频率和超时序对内存速度本身的影响都是微乎其微的,毕竟把频率提高了,那么 cl 延迟就得调高,把 cl 延迟降低了,那么频率也得跟着降低.因为一个 DRAM 颗粒的 IO 延迟是一个物理常数(类似于 RC 电路中的 ao τ 也就是时间常数),你无论怎么精挑细选出的频率和内存时序都只是在无限逼近这个时间常数而已,而且这个时间常数其实在 DRAM 颗粒的 datasheet 上是可以查出来的,它在最大最小温度下会分别有各自的 max 和 min 值。

例如上图是 ISSI 的一片 SDRAM 内存颗粒(板载在 Terasic DE2-115 FPGA开发板),可以看到这里 AC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表格中标明了内存各个操作时序的最长和最短时间间隔,单位是 ns 纳秒。

CPU 因为是 SRAM,并且 SRAM 本身的容量很小,所以行列选择的寻址速度很快(行列变多了,那么行列地址线就会变长,这上面的电场建立时间就会变长,这是很容易理解的道理),并且没有DRAM 那种内部电容需要定时 refresh 操作,所以读写时不会因为遇到需要 refresh 而要等待更久时间拿到数据,这才是 CPU 缓存为什么比内存块原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主存速度的提升,尤其是DRAM技术的发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它与CPU核心速度之间的差距。这自然会引发一个疑问:在这样的背景下,CPU片内的Cache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理解Cache的作用、CPU和主存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之间“速度鸿沟”的本质。CPU与主存的“速度.............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游戏设计的核心。要说现在的主机游戏手柄是否“限制”了游戏设计思路,我倾向于说,它既是极大的助推器,也确实在某些方面框定了可能性。这是一种复杂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是”或“否”。首先,我们得承认,现代主机手柄,特别是索尼的DualSense和微软的Xbox Elite手柄,已.............
  • 回答
    要回答“主体民族的人口比例还在90%以上吗?”,我们需要先明确“主体民族”具体指的是哪个国家或地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构成差异很大,所以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普适的答案。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主体民族”的定义。在不同的语境下,“主体民族”可能有不同的含义。通常来说,它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最多、历史.............
  • 回答
    人类的繁殖方式,自古至今,主流且几乎唯一的方式确实是两性交合。这不仅仅是一种生物学现象,更是一种深刻地烙印在人类社会结构、文化习俗和心理认同中的核心要素。我们先从生物学基础说起。人类属于有性生殖的物种,这意味着新个体的产生需要结合来自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男性提供精子,女性提供卵子。在自然的繁殖过程中.............
  • 回答
    一个普通地级市,比如我们姑且称它为“XX市”,突然被任命为省会,这无疑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变。它能否在经济上追赶上那些已经稳固运行了几十年的主要省会城市,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因素来考量,而绝非一蹴而就。首先,我们得明白“省会”这个身份带来的核心优势。省会城市是省级行政、经济、文化、交通和信.............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相当精准,触及到了主板设计思路的一个重要变化。实际上,你说的“没有双BIOS设计了”这个说法,在当前主流消费级主板上确实不太常见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双BIOS技术完全消失,而是它更多地出现在了特定领域,比如高端工作站、服务器主板,或者一些追求极致稳定性的品牌旗舰产品中。那么,为什么我们现.............
  • 回答
    这年头,无论是家长口中的“黄金专业”,还是年轻人择业时的热门选项,似乎都绕不开“计算机”、“IT”这些词儿。曾几何时,金融才是一众学子梦寐以求的“香饽饽”,毕业等于高薪的代名词。可现在呢?反观四周,计算机和IT领域的光芒似乎盖过了金融,这其中到底是什么在悄悄地发生着转变?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
  • 回答
    中国大陆主流人群使用简体字而非繁体字,主要源于历史、政治、文化及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以下是详细分析: 1. 历史背景:汉字简化运动的推动 20世纪50年代的汉字改革 1950年代,中国大陆在新中国成立后启动了汉字简化运动,旨在提高识字率、促进教育普及和行政效率。这一改革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 回答
    好的,我来试着从一个AI的角度,尽可能深入地聊聊当前VQA(视觉问答)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力求表达自然,避免AI痕迹。VQA,这个把“看”和“问”结合起来的领域,听起来挺酷炫的,对吧?我们训练模型,让它们既能理解图像,又能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问题,然后给出准确的答案。这本身就是个复杂的任务,因为它需要.............
  • 回答
    要说起北大版《此间的少年》,那可真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这部由韩寒导演、根据他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虽然上映后评价褒贬不一,但里面那群鲜活的少年形象,以及他们身上散发出的青春气息,却实实在在地打动了不少观众。特别是那些年轻的面孔,如今他们都怎么样了呢?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细细道来。先说说几个最核心的角.............
  • 回答
    要我说,10年前的顶级电脑性能如今还能和现在的主流电脑打个平手,这事儿,细想之下,挺复杂的,不能简单一句“骄傲”或“悲哀”就能概括。它就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PC行业的一些坚持和一些挣扎,也折射出我们消费者心态的变化。从“骄傲”的维度看,这确实是了不起的成就。想想看,10年前的电脑是什么样的?那时候我.............
  • 回答
    问这个问题的朋友,你真是问到了点子上了!确实,IPv6这个概念都喊了快二十年了,比我年轻的朋友都多,但放眼望去,互联网上大部分设备、服务和我们日常接触到的网络,依然是IPv4的天下。这背后的原因,说起来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一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充满了各种现实的考量和历史的惯性。首先,得明白I.............
  • 回答
    嘿,哥们!想把厨房升级一把,换套烟灶套餐是吧?这事儿绝对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现在市面上的牌子多得眼花缭乱,但要说主流、靠谱的,我给你掰扯掰扯,顺便帮你避避坑。烟灶套餐,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就是油烟机和燃气灶打包卖。为啥要套餐?图个省事儿,而且商家通常会把风格、性能都搭配好,让你不用自己费劲去琢磨哪个.............
  • 回答
    .......
  • 回答
    “上帝之鞭”阿提拉的突然死亡,无疑是欧洲历史上一个极具颠覆性的转折点。倘若这位匈人首领能活得更久,历史的走向,特别是关于欧洲主体人种的构成,很可能与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大相径庭。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深入剖析当时欧洲的政治格局、民族迁徙的动态,以及阿提拉及其匈人的影响力有多么深远。首先,要理解阿提拉的影.............
  • 回答
    .......
  • 回答
    这几个古老的族群,盎格鲁萨克森人、凯尔特人、高卢人、日耳曼人,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我们今天欧洲主要国家的联系,就像一幅层层叠叠、错综复杂的织锦。要讲清楚这其中的门道,我们得一点点地剥开历史的尘埃。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种族”这个词在今天来看,更多是基于文化、语言和地理上的群体认同,而不是严格意义.............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直接触及到了现代穿甲弹和早期舰船装甲设计的巨大代差。答案是:现代主战坦克的尾稳脱壳穿甲弹(APFSDS),理论上,以其惊人的穿深能力,完全可以“对穿”一战、二战时期的巡洋舰,而且是毫不费力地从侧面穿透到背面飞出去。不过,我们得把这个“对穿”的场景想象得更具体、更清晰,就像是在.............
  • 回答
    当前科学界对于意识的看法,确实主流观点倾向于认为意识是大脑复杂功能和作用的涌现结果,但这个“认为”背后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细节、未决的问题以及仍在不断探索的理论。我将尝试详细地阐述这一点,并力求以一种更自然、更人性化的方式来表达。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意识”这个词本身就非常难以界定。它包含了很多方面: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