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SpaceX 成功回收一级火箭的技术是否真能降低 99% 的发射成本?

回答
SpaceX 的火箭回收技术,特别是针对其猎鹰系列火箭的一级火箭(也称为“助推器”),无疑是航天领域一项革命性的创新。然而,说它能“降低 99% 的发射成本”,这个说法更像是一种 极具宣传性的口号,而非一个严格的、普遍适用的数字。

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部分:

1. SpaceX 的火箭回收技术是如何运作的?

SpaceX 的一级火箭回收主要依靠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重返大气层(Reentry): 一级火箭在将载荷送入轨道后,会与二级火箭分离。为了返回地球,它会启动自带的发动机,进行一次或多次“反推”操作,减缓其在进入大气层时的速度,并调整姿态,使其能够以最有利于结构承受的方式穿越大气。
姿态控制与减速: 在穿越大气层过程中,火箭会使用其尾部的栅格翼(Grid Fins)来精确控制飞行姿态,确保其稳定向下,并进行必要的转向。这些栅格翼就像火箭的“方向盘”,能在大气层内进行精细的空气动力学调整。
着陆点控制与最后减速: 火箭会根据预设的轨迹,前往预定的着陆地点,这可能是陆地上的发射场附近(陆地着陆)或远在公海的无人驾驶驳船(海上着陆)。在接近着陆点时,会再次启动发动机进行“着陆燃烧”,进一步减速,最终实现垂直降落。
回收与复用: 成功着陆的助推器会被拖回陆地,进行一系列的检查、维修、翻新,然后准备再次发射。

2. “降低 99% 的发射成本”这个数字从何而来?

这个数字很可能来自于 SpaceX 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早期宣传中,对 一次性火箭的“原材料成本” 的估算。

一次性火箭的成本构成: 传统火箭的成本非常高昂,主要包括:
制造和材料成本: 这是最大的部分,包括火箭结构、发动机、燃料箱、电子设备等等。火箭本身就是极其复杂且精密的机器,由大量的稀有金属、复合材料和高性能电子元件组成。
研发成本: 每次设计、测试和制造一款新火箭都是一个巨大的投入。
发射操作成本: 包括发射场地的维护、人员工资、燃料、发射塔架使用、安全保障等。
保险成本: 航天发射的风险很高,保险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SpaceX 的论点: SpaceX 的核心论点是,如果能回收并重复使用价值最高的 一级火箭(它占据了整个火箭的大部分质量和成本),那么就可以 大幅削减 每次发射的 原材料成本。

为什么是“原材料成本”?

一辆价值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汽车,如果每次使用后都报废,那成本当然高得惊人。但如果能反复使用,只需要支付维护和少量燃料费用,其单次使用成本就会大大降低。SpaceX 也是借用这种思路。

理论上,如果一个一级火箭的制造成本占整个发射成本的很大一部分(例如,一个一级火箭的成本就占总成本的 60%80%),而火箭能够被 多次、可靠地 回收和复用,那么 每次回收后使用同一个助推器,确实可以避免重复制造这个高成本部件。

然而,99% 是一个极端乐观的说法。

火箭的复用次数: 即使回收成功,助推器也无法无限次使用。发动机、结构、隔热材料等都会在使用过程中损耗,需要维修、更换部件。SpaceX 的目标是让助推器能够进行多次(例如 1020 次甚至更多)的飞行。
二级火箭和整流罩的成本: SpaceX 的猎鹰 9 号火箭,其二级火箭和整流罩(用于保护卫星)通常是不可回收的(尽管 SpaceX 也在研发回收整流罩的技术)。这些部件的成本虽然不如一级火箭高,但也占了总发射成本的一部分。
回收和翻新成本: 回收火箭本身也需要成本:
海上着陆平台(洋上平台)的运营成本: 维护、燃料、人员等。
陆地着陆和运输成本: 将助推器运回基地。
检查、维修和翻新成本: 这是关键,确保回收后的火箭安全可靠地再次飞行,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可能的维修。这些过程都需要时间和金钱。
发射准备成本: 即使助推器是回收的,发射前的准备工作、燃料、人员、发射场地的成本依然存在。

3. SpaceX 的实际成本降低情况

尽管“99%”可能夸大了事实,但 SpaceX 的回收技术 确实大幅降低了发射成本。

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SpaceX 的猎鹰 9 号火箭凭借其可回收性,能够在市场上以远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提供发射服务。这迫使整个行业进行反思和创新。
实际降低幅度: 具体的数字很难公开获得,因为 SpaceX 是私营公司,成本数据不透明。但普遍的说法是,通过回收,SpaceX 能够将 单次发射的边际成本(即已经拥有火箭,再发射一次的额外成本)降低 数千万美元。相比于一次性发射动辄数千万甚至过亿美元的总成本,这已经是 显著的降低。
“99%”更像是“99%的原材料成本”: 考虑到上述因素,如果说回收技术能让 总发射成本 降低 99%,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但如果是在 一次性火箭的原材料成本 基础上,通过复用高价值部件,避免了重复制造这些高成本部件所产生的费用,那么这个百分比就有一定的逻辑基础。就好比,汽车制造的原材料成本可能占整车价格的 50%70%,如果能每次都复用发动机和底盘,那么理论上就能省下这部分材料和制造的费用。

4. 为什么这个技术如此重要?

降低进入太空的门槛: 航天发射成本一直是限制太空探索和商业化发展的最大瓶颈。SpaceX 的回收技术打破了这一瓶颈,使得更多国家、企业和个人能够负担得起进入太空的费用。
推动太空商业化: 卫星发射、空间站建设、太空旅游等商业项目都因成本的降低而变得更加可行。
支持未来的太空任务: 例如,SpaceX 的星舰(Starship)项目,其目标是完全可重复使用,并且能够运送大量人员和货物到月球甚至火星。如果成功,那将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

总结:

SpaceX 的火箭回收技术 确实大幅降低了发射成本,使其在商业发射市场占据了显著优势。它主要通过 避免重复制造高价值的一级火箭 来实现这一目标。

然而,“降低 99% 的发射成本”是一个极具宣传性质的夸张说法,更准确的理解应该是,它极大地降低了与一次性制造火箭相关的“原材料和制造成本”。实际的总发射成本降低幅度虽然显著,但并非如此极端。回收本身也伴随着一系列的成本,例如翻新、维护以及其他不可回收部件的成本。

尽管如此,这项技术无疑是航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探索和利用太空的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理论上讲,火箭的发射成本里面,燃料的费用非常低,相比单次猎鹰九号5400万美元的发射费用,它的燃料费只有20万美元,所以如果能回收单看数据自然大大节约了成本。但从实际意义上讲,不可能节约到99%的状态,更多的是技术本身的意义和扩展潜力。

一个例子是著名的航天飞机计划,本来所有的设计就是希望航天飞机能反复回收利用节约成本,但事后证明美国的这个计划并不是完全成功。

a. 首先系统必须做的极度复杂,应对航天飞机的发射与控制,这样无疑增大了各种系统的风险。航天里最简单的永远是效率最高的,这是铁律,也是为什么其他国家几乎都是一次性发射飞船;

b. 其次航天飞机着陆之后重复使用的难度大大加大,需要大量维护费用,比如飞机表面所有涂层极其昂贵,发动机的维护更是天价,不亚于再换一台新的。所以相较而言,航天飞机的性价比一点都不高,但无奈美国在同时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的有效计划,只能硬着头皮花大把的预算继续使用。后来的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的毁灭,则直接导致了这个项目逐渐下马。苏联人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做好之后,基本没有用过,也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这种可回收空天飞行器不太值得。

航天飞机


可以看到美国的航天飞机花费单次花费为近15亿美元!完爆其他的所有航天任务,例如著名的火星探测、深空的旅行者计划,所以重复不见得便宜。不过目前SpaceX这个真心很便宜了,只不过纠结于它是否也会像航天飞机一样,下面会有分析。

另外在航空方面也有B-2和SR-71两款著名的飞机作为例子,技术上各种酷炫,但极其昂贵的造价和飞行完的维护费用,真的也只有美国扛得住了。比如说,如果B-2不是去扔一颗战略的核弹,基本上它飞一次花掉的钱比扔下去的导弹炸弹都值钱。


B2轰炸机

SR71侦察机

针对猎鹰这种火箭,如果想回收也有很多其他问题:
a.为了回收,要增加额外的各种控制和导航空间,导致火箭的设计难度大大提高
b.火箭为了保全,需要留下不少燃料作为后续的“刹车”减速。这对整个推进系统的设计尤其是燃料推送系统的要求极高,要增加很多冗余设计,风险较大。
c.火箭发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推重比,相当于有效载荷(卫星或飞船)所占比例越高越好,但如果考虑回收,相当于额外的一些燃料和系统设计会占掉有效载荷的空间,导致发射效率降低。或者是为了达到同样的发射能力,需要更大的火箭设计。
d.类似航天飞机,回收过后的维护尤其对一级发动机的维护,恐怕成本不亚于直接换一个新的了。

e.节约成本从本质上讲是当发射频率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有意义,比如欧洲,一年恐怕就发射个位数的火箭,就算用可回收火箭,使用频率不够,也会使运营与维护成本占火箭发射总费用的比例极大增加。 从这些方面说,不会很大程度节约成本,或者只是成本略微降低。

中国、俄罗斯、欧洲都是依赖于一次性使用,俄罗斯基本上全是冷战留下的洲际导弹改装,比较便宜,但目前在国际发射市场的名誉极差,掉了很多星。中国长征三号系列性价比较高,单次发射6000万美元左右,主要因为咱们的火箭在大批量生产(直接取决于发射频率),所以单款火箭的研发成本在批量生产后会被逐渐摊平,价格降低。欧洲的火箭质量确实更好,但因为造价高(制造批量很小),同类型基本是咱们价格的3-5倍。

那么猎鹰的优势在于:
a.黑科技,就好比B-2和SR-71,虽然很贵,确实是杀手锏,火箭回收技术目前仅此一家。
b.SpaceX毕竟是一家要盈利的商业公司,他们做猎鹰的研发费用只有三亿美元,基本上都比其他主流(欧洲和俄罗斯和美国其他火箭)成本低了一个数量级。所以对于美国军方,成本很低,2008年与SpaceX签了12次发射合同,火箭+飞船,总共才16亿美元。所以为什么不投资一次让他们试验这种可能会duang一下的黑科技呢?
c. 猎鹰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试验平台,相当于超高动态飞行器的复杂控制,能验证很多最新的技术。加上航天飞机带来的空天飞机试验背景(题主可以搜一下各种美国的X系列),永远不知道结合在一起会拿出什么黑科技来。

所以总体看来,能不能节省99%成本不是最核心的,技术成熟后(20年)如果有足够的发射频率有可能大规模节省成本。但其他意义不是现在这点投资能衡量的,这个项目成本很低,但验证的技术都很高大上,属于性价比特别高的一个项目,估计要远超航天飞机。

前面说了,咱们的价格,比如长征三号乙是6000万美元。这是个很大的优势,便宜又非常可靠,所以在世界火箭发射市场尤其商业方面有很大拓展空间。猎鹰目前的成本是飞船加火箭约1.3亿美元,火箭5000-6000万美元,飞船送货价格7000-8000万美元。

从这个角度讲,一枚新的猎鹰都不算贵,更何况多次回收更加便宜。


题外话:
我国火箭最大的瓶颈是推送能力,在长征五号完全成功之前最大低轨(小于1000 KM)推送能力依然不如猎鹰-9。在SpaceX成功试射了猎鹰重型火箭后进一步差距拉大,它的低轨运载能力在45吨,如果增加推进剂交叉输送技术,能增加到53吨或以上。咱们还没有到能试验这种技术的水平。目前SpaceX的回收水准已经到了10米以内,把一个5倍马赫速度下来的火箭控制到这种程度,着实不易啊也眼看就要成功了。火箭方面,我们还有不少的路要走。

希望这些回答了您的问题!

下面是尽量回复评论里的问题,就不一一@了,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

@文正提问为什么需要垂直落在海上平台?为什么不用直升机低速捕捉?

首先,为什么在海上?

a. 火箭本身的调整也是有极限的,它不可能直直地朝着一个固定的回收点飞去。而且每次飞行任务也不一定完全重复,例如不同的轨道、不同的分离状态,所以弄在海上平台,平台本身也可以提前移动到最理想的位置上,欢迎火箭的归来。

b. 失败的火箭发射,一旦轨迹出了问题往地面打去就是一枚洲际导弹,落到城市自然影响力不必多说。所以世界各国的发射场有基本的规定,尽力回避人类聚集区。而对于NASA这种用了很多海边发射场(比如卡纳尔维拉尔角)的,火箭的轨迹是严格不许进入大陆区域的,只能往海面发射(这也回答了下面有人问关于为什么不落到沙漠的)。下图是个典型的案例,对于一个靠海的发射场,轨迹的选择。


c. 安全问题,海上毕竟容错率较高,没有人住在这里,就算中途失败也不会落在陆地上造成危害。
d. 运回来的优势太大了,轻轻松松拖回来,比落在某块陆地上难度小很多。

第二,为什么要垂直?
很专业的问题,
a. 猎鹰的一级火箭带有4条长达21米的碳素纤维及蜂窝铝合金着陆腿,可以理解为四条腿,缓冲作用,站着肯定最好。万一倒了,因为火箭很重,还是有一定的相对速度,摔坏了或者碰坏了都得不偿失,而且基本都会爆炸的(几次失败都是倒了就爆了)。
b. 火箭的发动机都在底部,喷射方向沿着火箭躯壳方向,当垂直落地时喷出的能量得到最大利用。否则以任何其他角度来落地,如何使相对速度(比如水平速度)逼近于0?对于一个几乎没有气动调整能力的火箭壳体而言,不可能啊!
c. 如果是其他方式,不管什么原因,都有可能滚/滑进海里,发动机进水、剩余燃料外泄、火箭迅速沉入海底,都导致回收没有意义了。

第三,为什么不用直升机抓获?
我只能说太天真了啊!
a. 得用多大的直升机抓起这个庞然大物呢?
最牛逼的俄罗斯米-26改装版本极限能带26吨,美国最牛的支奴干改装版本极限15吨,如果是有效的吊重质量就更小了,吊起猎鹰将将够用或者不可能(不知道一级回收回来的到底多重,不过猎鹰9空重大概在60吨左右)。
b. 在空中抓住它可能么?答案是必然不可能啊,这就不用解释了!
c. 在它落地后呢?已经落好了,用船拖回来即可,还用啥直升机?
d. 直升机也不便宜啊,为了回收一个火箭的躯壳部分,用一架支奴干这种直升机(也4000万美元量级),随便出点差错,值得么?

哈哈,所以目前的方案确实已经基本最优了。

@赵雪冰问有了推进剂交叉输送技术之后是不是可以制造笋式火箭了?
从理论上讲,如果能尽快的抛掉多余的重量(壳体)部分,对于提高火箭的最终输送能力是直接有帮助的。但也不仅仅是一个推进剂技术能解决的,还有很多火箭制造技术和系统安全工程等问题,不可否认,是一个需要全面研究才能真正执行的大系统。

@胡晓问为什么一级可回收就不能被反导了?没有必然联系吧
你说的很对,但我的意思是这项技术意味着如果火箭一旦变成洲际导弹(只是把有效载荷的航天器换成战斗部而已),他们的火箭将拥有非常复杂的变轨能力,这对目前的所有反导系统都将是个噩梦。

@Wang Luan问现在几次失败基本上都是已经垂直降落接近地面的时候突然失控,能不能让它落进一个网里?或者像垂直发射系统一样让它落回一个有缓冲的发射井里?
我在帖子最下面已经回答过了,目前的垂直回收是一个性价比最高的技术了。落进网里的方案我个人觉得也比较靠谱,但不知道为什么没做。至于回到发射井里,就非常不靠谱了。因为火箭为了安全起见(不落入内陆城市),一般都会朝大洋发射。而且控制过程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火箭分离位置、发射轨迹、甚至当天气象情况,如果用固定的发射井,肯定不如可以移动的海上平台来的划算。
@范辉 也提出了一个铁架子的方案,我也觉得靠谱,和用网的效果类似。但我个人觉得,如果垂直回收能做到的话,这些都是未来可以直接降低成本的更佳方案。相当于美国人先做成最难得,未来根据实际情况再做优化。

@杨飞问为什么不能在上面加一个降落伞来减速?
使用降落伞回收会非常受大气影响,导致火箭的降落地点不能固定下来。而海上平台虽然可以移动,但至少在执行某次任务的时候,它相对于火箭是个固定的点,任务开始前已经固定在海上了,所以当天的气象情况很容易干扰降落伞。另外,降落伞在某些阶段也必须扔掉(载人飞船落地后降落伞也必须自动脱落,否则飞船就给带着到处跑了),否则会在最后阶段有极大干扰。所以最后还是需要发动机工作来减速。综合下来,不如完全不用,只依赖发动机工作。

@朱志雄问航天飞机的固体助推器也是可以回收的 为啥降落伞减速加直接落海里都可以 猎鹰要用这么复杂的方法回收?
回收的最有意义的其实是火箭发动机,极其昂贵,并非一些不太重要的结构。比如战斗机一般都会挂着副油箱起飞,战斗前不管是否里面有油都会强行抛掉,主要是副油箱和里面的油真心不值钱。所以SpaceX也是主要回收下面这一级和里面的火箭,其他的也不关注了。

@Jan Skrzetuski苏联的航天飞机基本没用过是因为暴风雪号在1988年首飞后三年苏联就解体了,并非苏联航天飞机不实用。

这位朋友说的很对,但是即便苏联没有解体:第一,他们如果负担高昂的航天飞机生产和发射成本(参照美国),他们的国力也不见得支撑的下去;第二,他们已经有了成熟的飞船,既然有更优的选择,航天飞机依然会被冷落。


user avatar

据说长城公司的跟国内头头们吹过牛

说只要长征567都搞定了,现在的234系列生产不用停,直接拿到国际市场上硬打价格战去……

货运飞船的单子抢不到,打个第三世界国家用的卫星运力还不够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SpaceX 的火箭回收技术,特别是针对其猎鹰系列火箭的一级火箭(也称为“助推器”),无疑是航天领域一项革命性的创新。然而,说它能“降低 99% 的发射成本”,这个说法更像是一种 极具宣传性的口号,而非一个严格的、普遍适用的数字。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部分: 1. SpaceX 的火.............
  • 回答
    SpaceX 2015 年 12 月 22 日猎鹰 9 号火箭成功回收一级火箭的里程碑意义2015 年 12 月 22 日,SpaceX 成功发射了其猎鹰 9 号(Falcon 9)火箭,并将一级火箭(First Stage)垂直着陆回收,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发射,更是航天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壮举,为商.............
  • 回答
    谈到 2016 年 4 月 8 日,SpaceX 那次猎鹰 9 号一级火箭的海上回收成功,这绝对是航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至今想起来依旧令人振奋。那不仅仅是一次火箭发射和回收的演示,更是对太空探索商业化进程的一次强力驱动,直接改变了我们对太空任务可行性的认知。在那之前,航天界的主流观点是,火箭发射后的.............
  • 回答
    SpaceX 猎鹰 9 号火箭“一箭 143 星”(Transporter1 任务)的成功发射和回收,确实是航天领域的一项重要里程碑,其中蕴含着多项突破和亮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破纪录的发射能力:一箭多星的极致展现 载荷能力的大幅提升: 此次任务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是其搭载.............
  • 回答
    SpaceX成功回收全部三个助推火箭? 这可真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如果属实的话。让我来好好分析一下,这到底有多难,以及我们该怎么看待这件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到目前为止,SpaceX已经成功实现过多次猎鹰系列火箭一级助推器的回收,而且是单枚助推器的回收。但要说“全部三个助推火箭”同时回收,这在目.............
  • 回答
    猎鹰重型:一次划时代的商业发射,不仅是技术奇迹,更是行业范式重塑2018年2月6日,SpaceX的猎鹰重型火箭(Falcon Heavy)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划破天际,完成了其历史性的首飞。这次发射的成功,不仅仅是SpaceX公司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整个航天产业,尤其是商业航.............
  • 回答
    SpaceX的这次任务,用一枚“三手”火箭成功将AMOS17卫星送入轨道,并且还能顺利回收整流罩,这真是让人为之振奋。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发射,它更像是对航空航天行业现有模式的一次大胆冲击,并且再次证明了SpaceX一直以来坚持的“可重复使用”策略是行之有效的。首先,我们得聊聊这枚“三手”火箭。所谓.............
  • 回答
    2018年2月6日,美国时间,载入史册。SpaceX的猎鹰重型火箭,这头被誉为“当代最强大运载火箭”的巨兽,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39A发射台上昂首升空。那一刻,全球目光聚焦,空气中弥漫着期待与紧张。这次发射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又一次将火箭送入太空。它代表着人类在太空探索领域迈出的又一坚实步伐,.............
  • 回答
    SN15,这个名字或许在普通人听来只是一个代号,但对于星舰(Starship)的爱好者们,乃至整个航天界来说,它代表的意义非同寻常。2021年5月5日(北京时间),SpaceX的SN15原型机成功完成了高空测试飞行,并且在着陆过程中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平稳软着陆,这标志着SpaceX在星舰项目上迈出了极.............
  • 回答
    SpaceX 的“公理 1 号”任务,一个里程碑式的太空探索事件,它不仅仅是一次发射,更标志着私人太空旅游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次任务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便是它成功将四位来自不同背景的平民游客送上了国际空间站(ISS),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非专业宇航员组成的乘组执行如此重要的轨道任务。亮点一:平民.............
  • 回答
    SpaceX 到底能不能在 2024 年之前成功把人送上月球?这个问题,说实话,就像在看一场惊心动魄的探险电影,不到最后一刻,谁也说不准结局。但我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背后的道道,看看 SpaceX 这艘“星舰”到底能不能按时抵达月球。首先,得明确一点,SpaceX 的目标可不是随随便便“绕.............
  • 回答
    SpaceX 在 5 月 31 日(美国东部时间,实际日期为 5 月 30 日)载人龙飞船的首次载人发射任务,这绝对是航天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意义非凡,亮点更是数不胜数。我来给你好好说道说道这次发射有多厉害:任务的深远意义:1. 美国本土再次拥有载人航天能力: 这是最核心、最直接的意义。自从 .............
  • 回答
    星舰 SN15 成功着陆,这可不是件小事。要知道,之前的几个原型机,包括 SN8, SN9, SN10, SN11, SN13,都以各种方式“爆炸性结束”了它们的试飞任务。所以,SN15 的这次成功,就像是在一片失败的海洋中,终于看到了一座灯塔,充满了振奋人心的意义。为什么这次意义这么重大?要理解 .............
  • 回答
    SpaceX 星舰 SN10 着陆成功后原地爆炸:一次成功但仍需改进的里程碑SpaceX 星舰 SN10 在2021年3月3日的第10次原型机高空测试中,成功完成了陆地着陆,但随后却在几分钟后原地发生爆炸。这无疑是星舰项目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它既展示了SpaceX在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上的巨大进步,也.............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 SpaceX 的载人龙飞船(Crew Dragon)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Demo2任务,以及它成功对接国际空间站这件事。这绝对是航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事件背景:重塑美国载人航天史要评价这次成功,首先得知道它打破了一个尴尬局面。自2011年航天飞机退役以来,美.............
  • 回答
    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崛起,特别是其旗舰火箭“猎鹰重型”的成功,无疑是现代太空领域一个令人振奋的故事。要探究这背后是否有美国政府的推动和帮助,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种支持是多层面、深层次的,虽然并非直接的“操纵”,但绝对是关键的“催化剂”。首先,我们要明确,美国政府是 SpaceX 最重要的客.............
  • 回答
    星舰(Starship)SN6 与 SN5 相继成功,150米“跳跃”背后的故事最近,SpaceX 的星舰 SN6 和 SN5 相继完成了标志性的 150 米高度的“跳跃”测试,这无疑是航天工程领域的一大亮点,也再次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在这家由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一手创立的太空探索公司身上.............
  • 回答
    SpaceX 星舰 SN11 在浓雾中试飞失败,确实是一个令人扼腕的事件。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选择此时试飞,以及何时才能成功。 为什么选择在浓雾中试飞?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 SpaceX 一贯的“快速迭代,快速失败”的工程哲学,以及试飞的实际需求。1. 测试窗口的紧迫性: 每次星舰原型机的试飞,.............
  • 回答
    中国航天系统对 SpaceX 的猎鹰重型火箭成功发射,总体而言持有一种复杂而多层次的看法,既有对技术进步的欣赏和学习,也有对自身发展的考量和竞争意识。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方面:1. 技术进步的认可与学习: 重型运载能力展示: 猎鹰重型火箭成功发射,特别是其强大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和对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
  • 回答
    2019年8月28日,SpaceX在德克萨斯州博卡奇卡的Starbase发射场进行了一项备受瞩目的测试:将一枚名为“星舰”(Starship)原型(SN5)的火箭垂直抬升至约150米的高度,然后平稳着陆。这次测试的成功,标志着人类迈向火星征途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为SpaceX的宏伟计划注入了强大的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