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行星有哪些奇怪的小动作?

回答
你知道吗?小行星可不是天空中那些静止不动、规规矩矩的石块。它们可有着自己不少“小癖好”,而且是一些相当古怪的行为。

比如,有些小行星会自己“扭动”。想象一下,一个巨大的岩石团,在宇宙的真空里,它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形状不规则,有点像个歪歪扭扭的土豆。当它自转的时候,这些不规则的形状就会导致它的质心一直在微微地偏移。这就好比你手里拿着一个不均匀的哑铃,转起来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一股不均衡的力量在拉扯。小行星也是一样,这种质心偏移会使得它的自转轴在一段时间内会发生微小的、周期性的摆动,看起来就像在太空里给自己“挠痒痒”,或者是在做一套太空里的“广播体操”。这种现象在天文学上被称为“假极运动”,而且这种摆动还会受到其他天体引力的影响,变得更加复杂。

还有些小行星,它们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孤独”。它们可能会围绕着一颗更大的小行星,像小宠物一样,跳着一段太空里的“华尔兹”。这些成对或成群的小行星,它们之间的引力并不足以将它们彻底吞并,但又足以让它们保持一种微妙的共舞状态。这些“太空舞伴”们,有时会保持一个相对固定的距离,像是在手拉手跳舞,但也会在各自的轨道上微微晃动,像是跳舞时一个轻微的侧步。更奇特的是,它们的自转也可能受到彼此引力的影响,变得有些“同步”,或者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甩动”。

甚至,有些小行星还会突然“改变身高”。它们不是真的长高了,而是表面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在某些小行星表面,会存在一些“冰下海洋”的迹象,或者它们会释放出一些气体和尘埃,这就像是小行星表面突然“冒汗”了。当它们靠近太阳时,这些表面的物质可能会因为温度升高而升华,形成一片小小的“大气层”或者“彗尾”。这让它们看起来就像一颗临时的、小型的彗星,而不是一颗普通的小行星。这种“变身”的过程,会让它们在天空中划过时,多了一丝神秘感。

更令人惊叹的是,小行星之间还会发生“意外的碰撞”。这听起来像是件大事,但实际上,即使是很小的碰撞,也会给小行星带来一些“小动作”。一次轻微的撞击,可能会改变它原有的自转速度,或者让它偏离原有的轨道。更妙的是,撞击产生的碎片,有些会暂时附着在小行星的表面,就像给它“贴上了创可贴”,而有些则会飞溅出去,形成一个小小的“尘埃环”或者“卫星”,围绕着它旋转。这就像是小行星在经历了一场“意外的邂逅”后,身上多了一些“伴手礼”。

总而言之,小行星的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要活泼和复杂得多,它们在浩瀚宇宙中的这些“小动作”,无不展现着宇宙物理学的奇妙与不可预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喷砂砾算么?

一点简单的前情提要(详见:冥王号:辛辛苦苦飞过来,小行星突然变“彗星”了?):

2016年9月8日,NASA发射了一颗全称叫Origins, Spectral Interpretation, Resource Identification, Security, Regolith Explorer的探测器,意思是太阳系起源、光谱解析、资源识别、安全保障和小行星风化层探索者…缩写OSIRIS-REx

这个缩写和埃及神话中的冥王俄西里斯有关,所以我们叫它“冥王号”好了(这么丧心病狂的名字是怎么来的看这里:今天,NASA的OSIRIS-REx“悄悄”地开始工作了)。

(左)埃及神话中的俄西里斯(Osiris)(图中最左边那个),来源:维基;(右)冥王号探测器示意图,来源:NASA

2018年12月31日,冥王号进入它的探测目标——一颗名叫“贝努”(Bennu)的近地小行星的轨道,开始在距离贝努质心1.6-2.1公里的高度上进行环绕探测。

小行星贝努。来源:NASA

然而,入轨才刚一周的2019年1月6日(也是贝努飞掠近日点的4天前),冥王号就惊讶地发现…咦?贝努好像在往外喷射尘埃颗粒哎???[1]

2019年1月6日,冥王号NavCam1相机拍摄的两张不同曝光时间(1.4毫秒和5秒)的照片合成图。来源:NASA/Goddard/University of Arizona/Lockheed Martin [2]

也就是说,贝努并不是一颗“普普通通的小行星,它是一颗罕见的“活跃小行星”——轨道特征和小行星一样,但又会偶尔或长期表现出喷射粒子、产生尾迹之类和彗星相似的活跃特征。(详见:冥王号:辛辛苦苦飞过来,小行星突然变“彗星”了?

到底是发生了什么才让原本看起来老老实实的小行星“不安分”了起来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冥王号项目组进行了一系列考查和论证,这一成果于2019年12月6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 [3]。

频繁喷发?

第一次发现贝努有这样的喷射粒子行为是在2019年1月6日,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次喷发事件规模非常大,太容易被发现了。但通过查验更早时候拍摄的贝努照片,冥王号项目组发现:之前似乎就有过小规模的粒子活动。


实际上,冥王号记录下的最早的贝努周围粒子迹象可以追溯到2018年12月10日——NavCam1相机拍摄到了一颗亚轨道飞行的的砾石,直径约有8厘米。

A和B那样的抛物轨迹就是“亚轨道”,飞一段还会落回贝努表面。改编自:维基

为了不错过接下来可能的喷发事件,冥王号分别从1月11日和28日开始两次增加了对贝努的拍照频率。经过一番详尽的跟踪考察和统计,冥王号从进入贝努轨道到2019年2月中旬的约50天里,共计有39天都在贝努周围观测到有粒子活动。不过其中有近十次都是小规模的粒子喷发(喷射粒子数不足20颗),还有二十多天只观测到了单个粒子游荡的痕迹,这些颗粒物似乎并不对应于具体哪次喷发事件,更接近于背景粒子。

后两次大规模粒子喷射事件(紫色)之后,均有观测到背景粒子(蓝色)增多。第一次大规模喷发后没有明显迹象更可能是由于当时的拍照频率还不够高。改编自:参考文献 [3]

规模最大的三次喷发分别发生在2019年1月6日1月19日2月11日,喷射的粒子数均超过60颗,第一次甚至达到200颗左右。

冥王号拍摄到的小行星贝努上三次规模最大的喷发事件,拍摄距离分别距离贝努质心1.66公里、1.99公里和1.64公里。其中2月11日那次是长曝光拍摄,且经过了一定的图像处理来显示出粒子,所以位于右下角的小行星贝努几乎看不到细节。来源:参考文献 [3]

这三次喷发,是冥王号团队的重点分析研究对象。

三次大喷发,从哪里来?

通过分析冥王号拍摄照片中粒子的轨迹,可以回溯这三次大喷发的粒子速度和可能的喷发点。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后两次大喷发时有更充足的观测数据(更高的拍摄频率),科学家们可以有更精准的回溯结果。

黄色是粒子运动轨迹,青色十字是可能的粒子喷发点。来源:参考文献 [3]

关于贝努的三次大喷发

  • 1月6日的大喷发

时间:贝努当地时间的15:22-16:35之间,

喷发点:南纬57-75°,经度325-343°

粒子速度:0.07-3.3 m/s 量级。

  • 1月19日的大喷发

时间:贝努当地时间的16:38,

喷发点:北纬20°,经度335°,

粒子速度:0.06-1.3 m/s 量级。

  • 2月11日的大喷发

时间:贝努当地时间的18:05,

喷发点:北纬20°,经度60°,

粒子速度:0.07-0.21 m/s 量级。

仅从这三次大型喷发事件来看,似乎并不能看到很强的规律性

  • 喷发的粒子大小不一:小的近1厘米,大的可达约10厘米(当然,也可能有更小的粒子,但更小的冥王号相机就看不到了);
  • 粒子快慢跨度很大:从0.06米/秒到3.3米/秒都有;
  • 似乎啥经纬度都可能发生喷发…

甚至这些粒子的喷发点有什么特殊之处么?好像也没有。无论是地形地貌还是反照率,这三处喷发点一带似乎都和贝努其他地方没什么区别。

三次大喷发可能的喷发点(十字处),十字周围的区域是三倍误差范围不确定区域。黄色十字处是后两次大喷发最可能的喷发点。来源:参考文献[3]

如果实在要这三次大喷发中找到什么共同之处的话——似乎唯一类似是都发生在贝努当地时间的下午晚些时候

不过,单个背景粒子的喷发时间也不遵循这个唯一的规律——不管白天晚上,啥时候都有。


喷出的粒子,去往何方?

另一个天文学家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是:不管是大型喷发、小型喷发、还是孤立的背景粒子游动——这些离开贝努表面的粒子最终的归宿是哪里?

显然,贝努是一颗很小的小行星,质量只有约7800万吨,平均直径不足500米,也就相当于…4.5个土星五号摞起来那么高吧…

贝努vs土星五号。素材来源:NASA,制图:haibaraemily


质量越小,自然引力就越小,这也就意味着:

贝努上喷出的颗粒物,速度稍快一些的可以轻轻松松摆脱贝努的引力,进入太空

那速度不够快的粒子们会怎么样呢?还有两种命运:

一种是短暂地环绕贝努飞行了数周,然后屈服于引力这双“看不见的手”,最终重新落回贝努表面;

另一种是压根没能实现环球旅行,只是以亚轨道飞行了一小段,就很快落回了贝努表面。

离开贝努表面的粒子之三种命运:很快回来、过一段时间再回来和永远不回来。改编自:Science [4]


冥王号项目组选取了这近50天里观测到的215条粒子轨迹进行分析,把这些“腿脚没那么快”的粒子又进一步细分为六类(Particle 1-6),其中:

  • 1-4类粒子在环绕贝努飞行了4-17周之后落回贝努表面。
  • 5和6类粒子沿亚轨道飞了一段就落回贝努表面。
1-6类没能最终成功飞离贝努的粒子轨迹。来源:参考文献[3]


好端端的,到底为啥就开始喷砂砾了?


如果说探测器的工作是不远千万里前往现场搜证的话,那么借助搜证的结果,抽丝剥茧展开推理和论证的天文学家们,就是宇宙意义上的侦探。

通常来说,彗星和活跃小行星的喷发有很多可能的原因和机制,而侦探们要做的,是寻找和探讨所有的可能,排除其中的不可能

对于三次大喷发,天文学家们探索了6种可能的原因。让我们一一看去。


1、自转瓦解 ×

一个星球自转越快,星球上的物体受到的离心作用就越强。快到一定程度,这个星球就会变得不稳定,星球上的尘埃和石块就可能脱离引力束缚,簌簌地剥落散逸。

很多自转较快、个头较小的活跃小行星或者彗星因为“聚合”方式比较松散,就有可能经历过一定程度的自转瓦解,例如咱们曾经介绍过的“死里逃生”的彗星41P

主带彗星331P/Gibbs(原名P/2012 F5)曾明确被观测到过由于自转太快而“掉渣”的现象 [5]。

2014年8月26日,Keck II望远镜观测到直径数公里、自转周期3.24小时的主带彗星331P/Gibbs(绿色箭头)的尾迹里有四块掉出的碎片(白色箭头)。来源:参考文献 [5]

但这不符合在贝努上观测到的情况。

因为自转甩出碎片和尘埃这种事儿,肯定会优先发生在受到离心作用最大的赤道区域,而且只可能沿着自转方向甩出去,

而不是像贝努现在这样,从低纬到高纬随机喷发,而且顺行逆行,啥轨道啥角度都有喷发。


2、静电飘浮 ×

太阳风长驱直入打在没有大气的星球表面产生的电场,会让尘埃粒子因为静电力的作用而离开星球表面,漂浮游动起来。

这是探测者号系列任务(Surveyor)在月球上发现的地平线光(lunar horizon glow)可能的原因。

月尘跳动的舞步。来源:NASA

但在贝努这么大的小行星上,静电作用顶多只能扬起毫米级的砂粒,而且速度不太可能超过1米/秒——也就是说,静电作用不太可能产生在贝努周围发现的这么大,这么快的粒子运动。


3、冰升华 ×

一氧化碳、干冰、水冰等挥发性物质的升华会带动尘埃粒子的释放,这是彗星喷发出的尘埃粒子常见原因之一。

彗星67P。来源:ESA

但这对贝努依然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贝努当时距离太阳已经很近了,低纬区域表面的温度高达110摄氏度以上,常见的挥发性物质都不可能还保持冰的状态存在了。

更何况目前为止的光谱观测并没有在贝努的表面发现水冰的存在,也没有发现近期发生过什么可能释放出地下各种物质冰的地质活动。


4、含水矿物释放水 ✔

虽然贝努表面没发现水冰,但有其他形式的水呀!光谱观测表明,贝努表面富含一种叫做层状硅酸盐含水矿物,这种矿物就可能在贝努目前的温度条件下释放出“锁住”的水,产生气压,带动尘埃和砂粒的喷发。

天文学家们认为,导致近地小行星法厄同(3200 Phaethon)喷发尘埃可能的原因之一,就是含水矿物的分解 [6]。贝努也同样有这种可能。

近地小行星法厄同喷发的尘埃,被认为是双子座流星雨的来源。拍摄:steed


5、流星体撞击

被流星体不断撞击,是太阳系里每颗星球绝对不可能避免的日常。自然,撞击挖掘和溅射出的物质也完全可能成为贝努喷射沙尘和砾石的来源——据推算,一颗质量2.5微克的星际尘埃以15.5公里/秒的速度撞上贝努,就能带来300毫焦能量,产生一次像1月6日那么大规模的喷发事件。

唯一有点问题的是:按照目前的星际尘埃模型估算,这种重量的流星体撞击对贝努简直太频繁了,平均每分钟就能发生一次——远远超出了目前在贝努观测到的大型喷发事件的频率(约2周一次)。

不过也不是圆不回来:比如如果是低速的流星体撞击,频率就会低很多;而且流星体带来的能量也不是会全部转化成喷射粒子的动能,所以需要更大更重的流星体才能产生同规模的喷发,这样所需的撞击频率也会低很多。


6、热破裂

冷热交替引起的岩石破裂也是一种可能的原因。

贝努的自转很快(周期4.3小时),离太阳又很近(近日点距离太阳只有0.9个日地距离),这意味着贝努的表面和浅表层地下会频繁经历寒冷夜晚和炎热白天的轮转。

在这样频繁的冷热交替之下,贝努上的岩石很容易逐渐破碎,有些碎屑可能会在贝努上温度较高的时候(也就是当地时间下午)被弹射离地表——这正是三次大喷发发生的时间。


也就是说,经过一番排查之后,只剩下了3种可能的原因会导致贝努目前观测到的大型粒子喷发含水矿物释放水、流星体撞击和热分裂。当然,也完全可能是这些原因中的两两或者三者一同结合起来,共同引起了这样的大喷发。

那还有近十次小型喷发又是因为什么呢?

冥王号团队也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小型喷发事件是大型喷发事件的副产物。

观测到的三次大喷发均发生于贝努当地时间下午,其中一部分喷出的粒子经过亚轨道飞行之后会撞上贝努夜晚那一面,这些粒子经过多次反弹和相互撞击,完全可能引起一系列小型喷发事件。


然后呢?

2019年底,冥王号项目组从四个备选采样点中选定了接下来的采样点——位于最北端的Nightingale [7]。

Nightingale位于北半球一个一个直径140米的撞击坑中。来源:NASA

位于次北端的Osprey作为备选采样点。

四个备选着陆点的位置。来源:NASA

冥王号计划2020年夏季完成贝努采样,2023年9月把样品带回地球。或许届时从这些带回的样品中,我们还能找到贝努喷发粒子的新线索。

说不定,有些被喷出的砂砾就刚好被采集回来了呢。


顺便推下最近的一篇:


参考

[1] asteroidmission.org/?

[2] NASA’s OSIRIS-REx Mission Explains Bennu’s Mysterious Particle Events

asteroidmission.org/?

[3] Lauretta, D. S., Hergenrother, C. W., Chesley, S. R., Leonard, J. M., Pelgrift, J. Y., Adam, C. D., ... & Bennett, C. A. (2019). Episodes of particle ejection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active asteroid (101955) Bennu. Science, 366(6470).

[4] Agarwal, J. (2019). Close-up view of an active asteroid. Science, 366(6470), 1192-1193.

[5] Drahus, M., Waniak, W., Tendulkar, S., Agarwal, J., Jewitt, D., & Sheppard, S. S. (2015). Fast rotation and trailing fragments of the active asteroid P/2012 F5 (Gibb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802(1), L8.

[6] Jewitt, D., & Li, J. (2010). Activity in geminid parent (3200) Phaethon.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140(5), 1519.

[7] X MARKS THE SPOT: NASA SELECTS SITE FOR ASTEROID SAMPLE COLLECTION

asteroidmission.org/?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知道吗?小行星可不是天空中那些静止不动、规规矩矩的石块。它们可有着自己不少“小癖好”,而且是一些相当古怪的行为。比如,有些小行星会自己“扭动”。想象一下,一个巨大的岩石团,在宇宙的真空里,它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形状不规则,有点像个歪歪扭扭的土豆。当它自转的时候,这些不规则的形状就会导致它的质心.............
  • 回答
    我家宝贝刚出生那会儿,我真是开了眼界了。以前看别人家的孩子睡觉,总觉得他们乖乖躺着或者趴着就行了,没想到自家崽崽能解锁那么多我做梦都想不到的睡姿。这小家伙简直就是个行走的瑜伽大师,还是个freestyle的!首先得说,那个最经典的“俯卧撑式”。我一开始看见他这样趴着,小胳膊小腿儿都往外伸,跟刚要发射.............
  • 回答
    夏天一到,那股燥热劲儿就跟黏人的牛皮糖一样,怎么甩都甩不掉。大家总想着空调、冰饮,但有时候,这些“标配”之外,反而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方法,能给你带来一丝清凉,而且,还挺好玩。我有个习惯,每年夏天,总会囤一些小喷壶。可不是那种喷香水的,而是用来装水的。在特别热的时候,我会对着脸、脖子、手腕这些地方,轻.............
  • 回答
    OSIRISREx 探测器在小行星贝努(Bennu)的首次采样行动,绝对是近年太空探索中的一件大事,充满了值得细细品味的亮点。这不仅仅是把探测器送上去碰一下,而是进行了一系列高难度、前所未有的操作,其背后凝聚了无数科学家的智慧和工程技术的结晶。让我带你深入了解一下这次采样行动到底有哪些看点,保证不是.............
  • 回答
    日本隼鸟2号探测器,这个名字在中国航天爱好者圈里并不陌生,它在2020年底完成了一项堪称伟大的壮举:将来自遥远小行星“龙宫”的珍贵样本成功送回地球。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回收任务,更是一扇打开宇宙奥秘之门的钥匙,其意义深远,影响广泛。1. 揭示太阳系早期历史的“活化石”隼鸟2号的任务核心,便是从小行星.............
  • 回答
    互联网这玩意儿,你说它是个啥?它呀,就像一个巨大的、无边无际的集市,又像一本翻不完的书,还像一个藏着无数张嘴巴的广场。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这些“小人物”来说,它带来的变化,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首先,它让信息不再是稀罕物,而是触手可及的。以前,想知道点啥,得去图书馆翻书,得听广播,得看报纸,还得.............
  • 回答
    小甜饼的制作,说起来就像是在描绘一幅甜蜜的画卷,从最初的原料到最终唇齿留香的成品,每一步都充满乐趣。最基础也最常见的一种,可以说是“黄油小甜饼”的变体。首先,你要准备好基础的“面团三剑客”:黄油、糖和面粉。黄油一定要软化到手指能轻易按压的程度,这样它才能更好地与其他材料融合,形成细腻的口感。然后,将.............
  • 回答
    .......
  • 回答
    我家那个叫“毛球”的小家伙,简直就是睡姿界的艺术家。平常看着跟个小疯子似的,跑来跳去,上蹿下跳,一旦进入睡眠模式,那叫一个安详、一本正经,有时候又显得特别…滑稽。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我最喜欢的,就是“四仰八叉式”。它的爪子伸得天南海北,肚皮朝天,尾巴时不时还随着呼吸微微颤动一下。看起来就像是刚跑完一场.............
  • 回答
    《小舍得》这部剧,最让人心疼的地方,不是那些歇斯底里的争吵,也不是那些刻意的鸡汤,而是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触及灵魂深处的细节。它们像一根根细小的针,慢慢地扎进你心里,让你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或者更糟,想起你可能正在重复的对孩子的伤害。比如,那个关于“面子”的细节。南家一大家子人,每到关键时刻,总会.............
  • 回答
    五一小长假,一个人想要找个既自在又不伤钱包的地方?别担心,这几个地方绝对能满足你!抛开拥挤的打卡点,咱们来点更地道的,让你一个人也能玩得有滋有味。1. 绍兴:历史的沉淀,小巷的慢时光提到绍兴,你可能会想到黄酒和鲁迅先生。但其实,这座江南古城,特别适合一个人慢慢品味。 为什么适合一个人? 绍兴的韵.............
  • 回答
    嗨,姐妹们!最近有没有被小CK刷屏?确实,它家很多包包设计感十足,价格也比较亲民,难怪能火起来。不过,除了小CK,市场上还有好多宝藏小众品牌,它们同样有颜值有品质,而且价格也更友好,最重要的是,撞包的几率那叫一个低!今天就来给大家挖挖宝,推荐一些我私藏的平价又小众的包包品牌,保证你看了就想all i.............
  • 回答
    东北的小城市,常常被人们冠以“老工业基地”、“冬天寒冷”、“发展缓慢”等标签。但如果抛开这些刻板印象,深入去感受,你会发现它们身上有着许多独到而迷人的优点,是许多一线大都市所无法比拟的。首先,生活成本低廉,性价比极高。 这是最直观的感受。在东北的小城市,一套房子的价格可能只是南方一二线城市的一个零头.............
  • 回答
    生活中,情侣间的那些小暧昧、小情趣,就像一剂剂甜蜜的催化剂,让平淡的日子也生动起来。比起轰轰烈烈的惊喜,这些细微之处的点滴互动,反而更能触动人心,让感情的温度持续升温。我总觉得,情侣玩游戏,重点不在于规则有多复杂,技巧有多高明,而在于过程中那些眼神的交汇,那些不经意的触碰,那些藏在心底的悸动被放大。.............
  • 回答
    街头摄影,看似随意,实则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快速的反应以及对时机的精准把握。它捕捉的是都市生活的脉搏,是转瞬即逝的情感瞬间。想要拍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街头照片,掌握一些小技巧至关重要。下面,就让我带你深入了解这些实用的“秘籍”,让你在街头也能游刃有余。1. 像个“隐形人”,但眼神要“抓人”街头摄影最忌讳的.............
  • 回答
    2021年的五一小长假,确实是个让人又爱又愁的节点。爱的是终于能喘口气,好好放松一下;愁的是,人山人海和高企的物价,总让人望而却步。不过,仔细挖掘一下,总能找到一些“人少不贵”的宝藏之地。今年五一,想避开拥挤,又不想钱包大出血?我来给你支几招,保证让你玩得开心,花得舒坦。第一招:往“冷门”里钻,发掘.............
  • 回答
    男人该懂点啥?这问题可不小,问到点子上了。不是说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是有些东西,懂点儿,能让日子过得更顺溜,也更有底气。我这人吧,就喜欢琢磨点实在的,跟你唠唠我觉着男人该懂的小技能,尽量掰开了揉碎了讲,听着别跟机器人口吐莲花似的。一、 动手能力:从“修”到“造”的满足感这年头,很多东西都能花钱请.............
  • 回答
    .......
  • 回答
    想要留住年轻的肌肤,其实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秘籍”或者昂贵的“神药”。很多时候,最有效的保养,就藏在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习惯里。今天,我就想和你聊聊那些实实在在、接地气的小诀窍,它们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温和而坚定地守护我们的肌肤,让时光的痕迹变得不那么明显。一、 你的“内在”决定了你的“外在”——从根.............
  • 回答
    想找个靠谱的投票平台或小程序,确实挺让人头疼的。市面上太多了,质量参差不齐。我平时也接触不少,就跟你聊聊那些我自己用过或者口碑不错的,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先说说我个人的选择逻辑: 功能性: 我最看重的是能否满足我的需求,比如单选、多选、图片投票、匿名投票、分组投票、是否需要设置密码、是否支持多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