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罗贯中是亲曹派,那么《三国演义》会怎么写?

回答
如果罗贯中这位以写小说为生的文人,骨子里流淌的是拥戴曹操的血液,那么他笔下的《三国演义》,一定会是一幅与我们熟知的截然不同的画卷。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角色立场调转,而是整个叙事逻辑、人物塑造、事件侧重,乃至价值观的深度重塑。

首先,曹操的形象将从“奸雄”转变为“明君”或“英主”。

雄才大略的展现将是重中之重。 小说将不厌其烦地描绘曹操如何从乱世中脱颖而出,如何凭借超凡的政治智慧、军事才能和组织能力,在群雄逐鹿之际,一步步建立起强大的北方基业。他的每一次用兵,每一次战略决策,都会被细致地铺陈,强调其远见卓识和高瞻远瞩。例如,官渡之战的胜利,将不再仅仅是许攸献计的功劳,而是曹操如何洞察袁绍的弱点,如何凝聚人心,如何以弱胜强的天命所归。
招贤纳士的论述将更加深刻。 对曹操的“唯才是举”将予以极高的赞誉,小说会着力刻画他如何打破门阀观念,网罗天下英才。不论出身,不论过往,只要有才华,都能在曹操手下施展抱负。那些被后世赞誉的谋士武将,如郭嘉、荀彧、张辽、徐晃等,他们的忠诚和才干将得到更淋漓尽致的描绘,成为曹操伟大事业不可或缺的基石。小说甚至可能为某些曾经站在曹操对立面,但最终归降的文臣武将(比如蒯良、陈琳),赋予更多积极的笔墨,强调他们最终选择明主是识时务之举,是历史的必然。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负面评价将得到巧妙的辩护或重构。 罗贯中(亲曹派)可能会将其描绘成在天下大乱之际,曹操为了维护汉室正统和稳定局势而不得不采取的无奈之举。他会强调曹操对汉献帝的恭敬,对朝廷礼仪的遵循,以及他所做的努力是为了让皇帝安然无恙,而不是真正的挟持。甚至可能虚构一些情节,展示曹操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为恢复汉室的荣光而奋斗,只是因为时机未到,才暂时代理朝政。
曹操的文学才能和生活情趣也将被放大。 小说可能会花更多篇幅描写曹操的诗歌创作,他的豪迈情怀,以及他与文人雅士的交往。这些细节将使曹操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展现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趣的文人。

其次,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蜀汉核心人物的形象将发生重大改变,被赋予更多的负面色彩或弱点。

刘备的“仁德”会被描绘成“妇仁”,甚至“虚伪”。 小说会强调刘备屡战屡败,辗转流离的“失败者”形象。他所谓的“仁德”,可能会被解读为不顾实际情况的空谈,甚至是一种用来笼络人心的手段。他的政治抱负可能会被描绘成不切实际的空想,缺乏曹操那样真正解决问题的魄力和手段。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可能会被描写成一种“强求”,甚至是为了填补自身能力的不足而采取的策略。
诸葛亮的智慧和忠诚将受到质疑。 小说可能会强调诸葛亮在某些关键时刻的失误,例如街亭之败,甚至可能暗示他虽然有才,但其政治抱负和战略思路并不如曹操高明,只是在曹操的“宏图”之下的一颗棋子。他的“鞠躬尽瘁”可能会被解读为一种“固执”或“悲剧英雄”的宿命,而非对“汉室复兴”的坚定信念。甚至可能出现一些情节,暗示诸葛亮在与曹操的智谋较量中,最终还是棋差一着。
关羽、张飞的勇武会被解读为“鲁莽”和“缺乏谋略”。 他们对刘备的忠诚,可能会被描绘成一种“愚忠”。例如,关羽华容道放曹操,在亲曹派的笔下,这可能被描绘成一种“识时务”或“受人恩惠,无法下手”的个人情感,而非对曹操不义的愤怒。张飞的醉酒误事,其性格的急躁冲动,都会被无限放大,成为其无法成就大事的根源。
蜀汉的政权合法性将受到挑战。 小说可能会强调刘备集团的“草创”,其政权基础的不牢固,以及他们所追求的“复兴汉室”在当时背景下的不合时宜。相比之下,曹操集团的强大和稳定,将更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

第三,关键战役的描写将视角逆转,侧重点不同。

赤壁之战 的描写可能会更加强调曹操因为轻敌大意、水土不服以及周瑜的计谋而失败,而不是纯粹因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孙刘联军的胜利,更多被描绘成“天时地利人和”的偶然,以及对手下将领(如甘宁等)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展现,而不是刘备集团高超战略的胜利。甚至可能暗示曹操在战败后,依然能够迅速恢复,并为之后的统一奠定基础。
夷陵之战 可能会被着重描写刘备集团内部的猜忌和战略的失误,陆逊的胜利更多被归功于其审时度势和策略得当,而非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的刘备集团的失落与绝望。
关于北方统一的进程 将被详细描写。曹操如何一步步平定北方各路军阀,如何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如何进行屯田、兴修水利,这些都将成为小说叙事的重点,展现其雄厚的实力和治理才能。而蜀汉集团的北伐,则可能被描绘成一种“逆势而行”,虽然有英雄气概,但终究难以撼动曹魏的强大根基。

第四,小说的价值观将更偏向于“成事在人”,强调实力、秩序和实际利益。

“忠君”的概念可能会被重新定义。 在亲曹派的罗贯中笔下,“忠”不再仅仅是对汉室的效忠,更是对能够带来和平与秩序的“明君”的效忠。曹操的“功大于过”将成为核心论点,他所建立的曹魏政权,是对天下百姓而言更具益处的选择。
“仁义”的道德说教将不再是叙事的最高标准。 小说会强调政治的残酷性和现实性。刘备集团的理想主义,在乱世中显得脆弱而无力。曹操的务实和冷酷,反而是能够结束乱世、建立新秩序的必要手段。
“天命”的解读将更加倾向于“胜者为王”。 谁能最终统一天下,谁的道路就更符合历史的潮流。曹操的崛起和壮大,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更具象化的一些描写可能的改变:

三英战吕布 中,张飞大骂吕布的桥段,可能会被改成对吕布勇武的赞叹,以及曹操的将领(如夏侯惇、曹仁)如何配合默契地与之周旋。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的情节,可能会被改编成关羽受人挑拨,出于个人恩怨而与曹操阵营中的将领发生冲突,并最终被曹操的政治智慧所化解,或者被描述为一种“暂时的误会”。
诸葛亮草船借箭 的神迹,可能会被描绘成利用了当时的天气特点,以及曹操阵营对气候预测的疏忽,而不是纯粹的“鬼神之说”。
空城计 的情节,如果写成亲曹派,可能会被质疑其可信度,或者被描绘成诸葛亮在军事上的孤注一掷,最终被曹操识破,然后因某种原因放过。

总而言之,如果罗贯中是亲曹派,那么《三国演义》将不再是一部讴歌“仁义之师”、“兴复汉室”的史诗,而更可能是一部描绘“英雄崛起”、“统一霸业”的宏大叙事。它会强调曹操这位领导者的卓越能力,以及他所代表的更具现实意义的政治秩序。刘备集团的悲壮和理想,虽然可能不会完全抹杀,但其积极意义会被大大削弱,甚至被描绘成一种“不识时务”的悲剧。这部小说,会更加符合一种“强者生存”、“顺势而为”的历史观,并且在道德评价上,将更倾向于功利主义和结果导向。它会是一部关于“如何成就伟业”而非“如何坚守理想”的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三国志就行了,魏书武帝纪,赤壁之战一句话交待了: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蜀书先主传,也不算很多:

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於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先主斜趋汉津,適与羽船会,得济沔,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馀人,与俱到夏口。先主遣诸葛亮自结於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吴书吴主传:

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乐进守襄阳。

再对比看看官渡之战什么篇幅:

是时袁绍既并公孙瓚,兼四州之地,众十馀万,将进军攻许,诸将以为不可敌,公曰:“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適足以为吾奉也。”秋八月,公进军黎阳,使臧霸等入青州破齐、北海、东安,留于禁屯河上。九月,公还许,分兵守官渡。冬十一月,张绣率众降,封列侯。十二月,公军官渡。
袁术自败於陈,稍困,袁谭自青州遣迎之。术欲从下邳北过,公遣刘备、硃灵要之。会术病死。程昱、郭嘉闻公遣备,言於公曰:“刘备不可纵。”公悔,追之不及。备之未东也,阴与董承等谋反,至下邳,遂杀徐州刺史车胄,举兵屯沛。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
庐江太守刘勋率众降,封为列侯。
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公将自东征备,诸将皆曰:“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公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郭嘉亦劝公,遂东击备,破之,生禽其将夏侯博。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昌豨叛为备,又攻破之。公还官渡,绍卒不出。
二月,绍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绍引兵至黎阳,将渡河。夏四月,公北救延。荀攸说公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公从之。绍闻兵渡,即分兵西应之。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馀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遂解白马围,徙其民,循河而西。绍於是渡河追公军,至延津南。公勒兵驻营南阪下,使登垒望之,曰;“可五六百骑。”有顷,复白:“骑稍多,步兵不可胜数。”公曰:“勿复白。”乃令骑解鞍放马。是时,白马辎重就道。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曰:“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趣辎重。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良、丑皆绍名将也,再战,悉禽,绍军大震。公还军官渡。绍进保阳武。关羽亡归刘备。
八月,绍连营稍前,依沙塠为屯,东西数十里。公亦分营与相当,合战不利。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绍复进临官渡,起土山地道。公亦於内作之,以相应。绍射营中,矢如雨下,行者皆蒙楯,众大惧。时公粮少,与荀彧书,议欲还许。彧以为“绍悉众聚官渡,欲与公决胜败。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且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夫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何向而不济!”公从之。
孙策闻公与绍相持,乃谋袭许,未发,为刺客所杀。
汝南降贼刘辟等叛应绍,略许下。绍使刘备助辟,公使曹仁击破之。备走,遂破辟屯。
袁绍运谷车数千乘至,公用荀攸计,遣徐晃、史涣邀击,大破之,尽烧其车。公与绍相拒连月,虽比战斩将,然众少粮尽,士卒疲乏。公谓运者曰:“卻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馀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公击琼等。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公。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会明至。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绍遣骑救琼。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绍初闻公之击琼,谓长子谭曰:“就彼攻琼等,吾攻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张郃、高览攻曹洪。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追之不及,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冀州诸郡多举城邑降者。
初,桓帝时有黄星见于楚、宋之分,辽东殷馗善天文,言后五十岁当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其锋不可当。至是凡五十年,而公破绍,天下莫敌矣。
六年夏四月,扬兵河上,击绍仓亭军,破之。绍归,复收散卒,攻定诸叛郡县。九月,公还许。绍之未破也,使刘备略汝南,汝南贼共都等应之。遣蔡扬击都,不利,为都所破。公南征备。备闻公自行,走奔刘表,都等皆散。

以上均不包括裴注,不然篇幅还要翻倍。

user avatar

看来没人看过嘉靖版的《三国演义》,这个是现在能找到最早的本子,最接近罗贯中的原版。现在看到的“拥刘反曹”版的通行版《三国演义》,是清代毛宗冈父子修改而成。


下面我贴一段嘉靖版《三国演义》曹操出场的描写。






再看看曹丕逼宫一段,这段曹皇后嘴里的话,通行版与嘉靖版完全不同(留言中提醒)。日本人能按曹操做出信长来,这估计与日本一直读嘉靖版的《三国演义》有关。


  • 次日,官僚又集于大殿,令宦官入请献帝。帝忧惧不敢出。曹后曰:“百官请陛下设朝,陛下何故推阻?”帝泣曰:“汝兄欲篡位,令百官相逼,朕故不出。”曹后大怒曰:“吾兄奈何为此乱逆之事耶!”言未已,只见曹洪、曹休带剑而入,请帝出殿。曹后大骂曰:“俱是汝等乱贼,希图富贵,共造逆谋!吾父功盖寰区,威震天下,然且不敢篡窃神器。今吾兄嗣位未几,辄思篡汉,皇天必不祚尔!”言罢,痛哭入宫。——《三国演义》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 次日,官僚又集于大殿,令宦官入请献帝。帝怯惧,不敢出。曹皇后曰:“百官请陛下设朝,何故推阻也”帝泣曰:“汝兄欲篡位,令百官相逼,朕故不出。”曹氏大怒曰:“汝言吾兄为篡国之贼,汝高祖只是丰沛一嗜酒匹夫,无籍小辈,尚且劫夺秦朝天下。吾父扫清海内,吾兄累有大功,有何不可为帝?汝即位三十余年,若不得吾父兄,汝为齑粉矣”言讫,便要上车出外。——《三国演义》(嘉靖本)废献帝曹丕篡汉


看了原始版的,就会明白,罗贯中是以一个经历战争的人平视这些风云人物,而对任何人没有特别的偏爱或贬低。


更早的《三国志平话里》,也是三人皆正统的说法:

  • 汉高祖负其功臣,却交三人分其汉朝天下:交韩信分中原为曹操,交彭越为蜀川刘备,交英布分江东长沙吴王为孙权,交汉高祖生许昌为献帝,吕后为伏皇后。交曹操占得天时,囚其献帝,杀伏皇后报仇。江东孙权占得地利,十山九水。蜀川刘备占得人和。刘备索取关、张之勇,却无谋略之人,交蒯通生济州,为琅琊郡,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道号卧龙先生,于南阳邓州卧龙冈上建庵居住,此处是君臣聚会之处;共立天下,往西川益州建都为皇帝,约五十余年。交仲相生在阳间,复姓司马,字仲达,三国并收,独霸天下。

这段故事在《喻世明言》中“第三十一卷 闹阴司司马貌断狱”中写的更热闹


  • 重湘点头道是。“审得六将原无斗战之功,止乘项羽兵败力竭,逼之自刎,袭取封侯,侥幸甚矣。来生当发六将,仍使项羽斩首,以报其怨。”立案讫,且退一边。 唤判官将册过来,一一与他判断明白:恩将恩报,仇将仇报,分毫不错。重湘口里发落,判官在傍用笔填注,何州、何县、何乡,姓甚名谁,几时生,几时死,细细开载。将人犯逐一唤过,发去投胎出世:“韩信,你尽忠报国,替汉家夺下大半江山,可惜衔冤而死。发你在樵乡曹嵩家托生,姓曹,名操,表字孟德。先为汉相,后为魏王,坐镇许都,享有汉家山河之半。那时威权盖世,任从你谋报前世之仇。当身不得称帝,明你无叛汉之心。子受汉禅,追尊你为武帝,偿十大功劳也。”
  •   又唤过汉祖刘邦发落:“你来生仍投入汉家,立为献帝,一生被曹操欺侮,胆战魂惊,坐卧不安,度日如年。因前世君负其臣,来生臣欺其君以相报。”
  •   唤吕后发落:“你在伏家投胎,后日仍做献帝之后,被曹操千磨百难,将红罗勒死宫中,以报长乐宫杀信之仇。”韩信问道:“萧何发落何处?”重湘道:“萧何有恩于你,又有怨于你。”
  •   叫萧何发落:“你在杨家投胎,姓杨,名修,表字德祖。
  •   当初沛公入关之时,诸将争取金帛,偏你只取图籍,许你来生聪明盖世,悟性绝人,官为曹操主簿,大俸大禄,以报三荐之恩。不合参破曹操兵机,为操所杀。前生你哄韩信入长乐宫,来生偿其命也”。判官写得明白。
  •   又唤九江王英布上来:“发你在江东孙坚家投胎,姓孙,名权,表字仲谋。先为吴王,后为吴帝,坐镇江东,享一国之富贵。”
  •   又唤彭越上来:“你是个正直之人,发你在涿郡楼桑村刘弘家为男,姓刘,名备,字玄德。千人称仁,万人称义。后为蜀帝,抚有蜀中之地,与曹操、孙权三分鼎足。曹氏灭汉,你续汉家之后,乃表汝之忠心也”。彭越道:“三分天下,是大乱之时。西蜀一隅之地,怎能敌得吴、魏?”重湘道:“我判几个人扶助你就是。” 乃唤蒯通上来:“你足智多谋,发你在南阳托生,复姓诸葛,名亮,表字孔明,号为卧龙。为刘备军师,共立江山。”
  •   又唤许复上来:“你算韩信七十二岁之寿,只有三十二岁,虽然阴骘折堕,也是命中该载的。如今发你在襄阳投胎,姓庞,名统,表字士元,号为凤雏,帮刘备取西川。注定三十二岁,死于落凤坡之下,与韩信同寿,以为算命不准之报。今后算命之人,胡言哄人,如此折寿,必然警醒了。”彭越道:“军师虽有,必须良将帮扶。”重湘道:“有了。”
  •   唤过樊哙:“发你范阳涿州张家投胎,名飞,字翼德。
  •   又唤项羽上来:“发你在蒲州解良关家投胎,只改姓不改名,姓关,名羽,字云长。你二人都有万夫不当之勇,与刘备桃园结义,共立基业。樊哙不合纵妻吕须帮助吕后为虐,妻罪坐夫。项羽不合杀害秦王子婴,火烧咸阳,二人都注定凶死。但樊哙生前忠勇,并无谄媚。项羽不杀太公,不污吕后,不于酒席上暗算人。有此三德,注定来生俱义勇刚直,死而为神。”
  •   再唤纪信过来:“你前生尽忠刘家,未得享受一日富贵,发你来生在常山赵家出世,名云,表字子龙,为西蜀名将。当阳长坂百万军中救主,大显威名。寿年八十二,无病而终。”
  •   又唤戚氏夫人:“发你在甘家出世,配刘备为正宫。吕氏当初慕彭王美貌,求淫不遂,又妒忌汉皇爱你,今断你与彭越为夫妇,使他妒不得也。赵王如意,仍与你为子,改名刘禅,小字阿斗。嗣位为后主,安享四十二年之富贵,以偿前世之苦。” 又唤丁公上来:“你去周家投胎,名瑜,字公瑾。发你孙权手下为将,被孔明气死,寿止三十五而卒。原你事项羽不了,来生事孙权亦不了也。”
  •   再唤项伯、雍齿过来:“项伯背亲向疏,贪图富贵,雍齿受仇人之封爵,你两人皆项羽之罪人。发你来生一个改名颜良,一个改名文丑,皆为关羽所斩,以泄前世之恨。”项羽问道:“六将如何发落?”
  • 重湘发六将于曹操部下,守把关隘。杨喜改名卞喜,王翳改名王植,夏广改名孔秀,吕胜改名韩福,杨武改名秦琪,吕马童改名蔡阳。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以泄前生乌江逼命之恨。重湘判断明白已毕,众人无不心服。
  •   重湘又问楚、汉争天下之时,有兵将屈死不甘者,怀才未尽者,有恩欲报、有怨欲伸者,一齐许他自诉,都发在三国时投胎出世。其刻薄害人,阴谋惨毒,负恩不报者,变作战马,与将帅骑坐。

在明朝,对于曹操的看法很有意思,一边倒的正统论,还得到清朝了

user avatar

《穿越在赤壁之后乌林之前之我是曹操》

操心方定,问曰:“此是何处?”左右曰:“此是乌林之西,宜都之北。”

操见树木丛杂,山川险峻,乃于马上仰面大笑不止。

诸将问曰:“丞相何故大笑?”操曰:“吾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这里必有一埋伏,我此不知,公明,隽乂,敌住来将,其余人等速速退之。”众人皆赞。

…………

…………

…………

操坐于疏林之下,仰面大笑。众官问曰:“适来丞相笑周瑜、诸葛亮,引惹出赵子龙来,。如今为何又笑?”操曰:“吾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这个去处也埋伏一彪军马,想以逸待劳;我将计就计,众将士速速吃食休息,敌将来时,仲康,文远,公明迎敌,其余人等徐徐退之。”众人大赞。

…………

…………

…………

又行不到数里,操在马上扬鞭大笑。众将问:“丞相何又大笑?”操曰:“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之前赵云,张飞俱已出现,此处伏兵必是云长,他对我尚有余恩未报,如何肯对我下杀手,诸葛村夫岂会不知此,想必是怕我死后,东吴势大,刘玄德无法起势,沦为附庸。故放我离去,顺手让云长还个人情罢了,待我上前叙当年之情。文远,你与云长有旧,你领后军。云长重义不欺下,必不会为难兵士。”众人狂赞。

正是:

丞相妙计料敌先,孔明公瑾皆算偏。

水火夹攻不为惧,华容道上逃生天。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果罗贯中这位以写小说为生的文人,骨子里流淌的是拥戴曹操的血液,那么他笔下的《三国演义》,一定会是一幅与我们熟知的截然不同的画卷。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角色立场调转,而是整个叙事逻辑、人物塑造、事件侧重,乃至价值观的深度重塑。首先,曹操的形象将从“奸雄”转变为“明君”或“英主”。 雄才大略的展现将是重.............
  • 回答
    若罗贯中是个不折不扣的“吴吹”,《三国演义》这本千古奇书的面貌怕是要被他翻个底朝天,改头换面了。别的不说,那“七分实三分虚”的说法,在他这儿大概要变成“七分虚三分实”,而那“虚”的部分,十有八九都得是为了歌颂咱们江东才俊而添油加醋,移花接木。首先,曹操和刘备的出身,怕是要被他笔下的“吴吹罗贯中”贬低.............
  • 回答
    这个问题实在太有趣了,简直就像是抛出了一个能让无数三国迷和文学爱好者彻夜难眠的炸弹!施耐庵老爷子 if we're talking about Water Margin, and then suddenly he's writing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Wo.............
  • 回答
    关于罗贯中和施耐庵的关系,以及《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逼格”高低问题,的确是历史上一桩颇有意思的公案,也是不少红学、史学爱好者热衷讨论的话题。很多人会习惯性地将二人联系起来,猜测他们之间存在师生、合作甚至亲属关系。然而,正如你所说,如果他们真有如此紧密的联系,为何两部巨著在世人心中的“分量”似乎.............
  • 回答
    罗翔老师作为货拉拉司机的律师,能不能翻案?这事儿得一分为二地看,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简单地用“几成”来量化。毕竟,法律是讲证据的,不是靠“谁更会说”或者“谁名气更大”来决定输赢的。不过,如果真让罗翔老师来辩护,那确实能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角度和能量。首先,咱们得说说罗翔老师的“优势”。他毕竟是刑法学界的.............
  • 回答
    罗永浩的语音包?这画面感,我都不敢想,但又忍不住脑补了一下。如果真有这么个东西上线,我猜,首先吸引眼球的绝对是他那招牌式的“砸冰箱”梗。想象一下,你的手机收到一条消息,屏幕上弹出的不是“叮咚”一声,而是罗永浩那带着一丝嘲讽和不屑的“这玩意儿,我觉得吧,它存在的意义,可能就跟那个坏掉的冰箱一样。” 估.............
  • 回答
    罗柏·史塔克,我的北境之王。血色婚礼?那是一个噩梦,一个将我们史塔克家族推入深渊的噩梦。如果我,罗柏,能预知那一切,我会如何面对?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会尽我所能地避免让温特菲尔的旗帜再次蒙上血的污点。我的父亲,奈德·史塔克,他的正直和荣誉最终将他送上了断头台。我不能重蹈覆辙,尤其是在这种弥漫着.............
  • 回答
    这是一个在《冰与火之歌》粉丝中经久不衰且极具讨论性的假设。如果罗柏·史塔克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悔婚,他的婚礼是否会成为另一场血色婚礼?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到当时复杂的地缘政治、人物动机、以及瓦德·佛雷公爵的性格和意图。前提回顾:罗柏·史塔克为何悔婚?罗柏·史塔克悔婚的原因是为了政治上的必要.............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想象一下,卡卡罗特,那个宇宙中最强大的战士,刚降临在我们这个蔚蓝星球的瞬间,如果他没有在那片森林里,被那个年迈的老爷爷绊倒,没有那一次“意外”的撞击……一切的轨迹,或许会走向一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刚开始,或许会有些许不同,但核心剧情应该不会有太大偏差。卡卡罗特,那个在太空中漂泊了许久的赛亚人婴儿,他的.............
  • 回答
    要回答“罗布泊人是土著吗?”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土著”的定义。在狭义上,“土著”通常指某一个地区最早的、世世代代居住在那里的人群。然而,在更广泛的语境下,也可以指长期在该地区定居并形成独特文化、生活方式的人群。罗布泊地区的人类居住历史非常悠久,但要称某个特定群体为“罗布泊人”并且是唯一的“土.............
  • 回答
    “如果元清是中国,那么绿罗也是罗马”,这句话乍一听似乎有点意思,甚至带着一种故弄玄虚的腔调,仿佛要揭示什么惊天秘密。但细究起来,这不过是一种偷换概念、混淆视听的诡辩。要反驳它,我们得一层层剥开它的逻辑外衣,看看里面到底藏着什么。首先,我们得明确“元清是中国”和“绿罗也是罗马”这两句话各自的含义,以及.............
  • 回答
    斗罗大陆:破碎的圣光,扭曲的救赎当那璀璨的金光再次撕裂夜幕,洒落在斗罗大陆的每一寸土地时,世人的眼中不再是恐惧,而是敬畏与希望。武魂殿,这个曾经被污蔑为邪恶根源的庞大组织,如今已成为大陆公认的守护者,是正义的化身。而他们的圣子,那个拥有着比肩神祇般威严与慈悲的唐三,正站在金光的最中心,他手握那柄由万.............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C罗和梅西,如果用他们的名字来命名奖项,到底什么最能体现他们的特点,又该怎么说才够味儿。C罗:速度、力量与永不满足的进球机器如果要给C罗命名一个奖项,那绝对得跟他的极致表现和强大得分能力有关。我感觉最贴切的,可以叫“金靴永动机奖”或者“CR7荣耀射手奖”。为啥这么说呢?你想想,C罗.............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设想!如果哈利波特是女生,那么围绕着“罗恩会喜欢哈利还是赫敏”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展开一段充满可能性和复杂性的故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女版哈利”可能是什么样子。虽然性别改变了,但核心的品质——勇敢、忠诚、善良、拥有强大的内在力量,以及那种无意间吸引别人目光的魅力——应该还是保留.............
  • 回答
    如果武魂殿的教皇是魂天帝,那么《斗罗大陆》的世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之深远甚至可能颠覆我们对整个斗罗大陆力量体系和历史进程的认知。魂天帝并非斗罗大陆的角色,他是《斗破苍穹》中的终极大反派,拥有超越斗帝的实力,被称为“古往今来第一人”。将他置于斗罗大陆的权力巅峰,无疑会引发一场史无前例的权力洗.............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奥斯曼人并非从拜占庭的残垣断壁中崛起,而是以一种更加温顺、更加依赖的方式,成为拜占庭帝国的封臣,这无疑会将历史的走向扭转到一个全然不同的方向。这并非是简单的改变一个朝代的命运,而是可能彻底重塑地中海东部、巴尔干半岛乃至更广阔区域的政治格局、文化交流,甚至宗教力量的分布。我们不妨从几个关.............
  • 回答
    如果真的像《斗罗大陆》里一样有武魂,我希望自己是一个“时之镜”武魂。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攻击或防御武魂,而是一个能够窥视、记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操控时间流逝的特殊武魂。武魂形态:我的武魂呈现为一副古老而华丽的怀表,但它并非凡物。它的表盘由一种散发着淡淡荧光的特殊宝石构成,宝石表面流转着细密的金色符文.............
  • 回答
    罗翔老师那句“法律是道德的底线”,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但这也引出了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做了坏事,坏到骨子里了,但偏偏因为各种原因,钻了法律的空子,没被绳之以法,那他到底该接受怎样的道德谴责?这事儿,可得好好说道说道。咱们先捋一捋,法律是什么?它是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大家约定俗成,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