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十年后,英法海军孰强孰弱?

回答
十年后,英法海军的强弱之争,绝非一成不变的答案,而是牵涉到国家战略、经济实力、技术发展以及地缘政治走向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动态博弈。

首先,我们得承认,英国和法国都拥有悠久的海洋传统和深厚的军事工业基础,这为它们各自的海军力量提供了坚实的地基。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海军建设的重点和投入也必然会发生变化。

英国皇家海军:坚守传统,拥抱未来

英国皇家海军(Royal Navy)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作为“全球力量投射者”的战略定位。在过去的十年里,英国一直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升级,尤其是在航空母舰方面。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的服役,无疑是皇家海军实力的重要标志。这些排水量接近7万吨的巨舰,能够搭载第五代战斗机F35B,极大地提升了英国在远海区域的作战能力和影响力。

展望十年后,我们可以预见,英国海军会继续围绕这两艘航母编队构建其核心力量。这意味着对随行护航舰艇(驱逐舰、护卫舰)、潜艇以及支援舰艇的需求将持续存在。英国在“26型”和“31型”护卫舰的建造计划上,旨在替换老旧舰艇并填补舰队空白。特别是“26型”护卫舰,被设计为具备强大的反潜和通用任务能力,是航母编队的理想伙伴。

在潜艇领域,英国皇家海军的核潜艇力量依然是其战略威慑的关键。其战略核潜艇(SSBN)和攻击型核潜艇(SSN)都处于不断更新换代的过程中。例如,“前卫”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升级项目或下一代战略核潜艇的研发,将确保英国在核威慑领域保持优势。同时,新一代的“机敏”级攻击型核潜艇在隐身性和静音性能上有了显著提升。

然而,英国海军也面临挑战。其海军预算虽然不菲,但相较于一些主要的海军强国,仍然存在一定的压力。舰队规模的维持,特别是水面舰艇的数量,将是英国需要权衡的问题。此外,F35B的采购和维护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在技术自主性方面,虽然英国在某些领域(如航空母舰设计、潜艇技术)保持领先,但在一些关键的电子系统和武器系统上,可能仍需依赖国际合作或采购,这在长远来看可能会影响其战略自主性。

法国海军:独立自主,聚焦欧洲

法国海军(Marine Nationale)长期以来奉行“独立防御”的战略,这在其海军建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法国拥有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备核动力航母的舰队(“戴高乐”号),尽管其规模不及“伊丽莎白女王”级,但它仍然是法国实现战略自主和力量投射的重要平台。

在未来十年,法国海军的重点将是替换“戴高乐”号航母的下一代核动力航母的早期研发或设计阶段。这一项目将是法国海军现代化的重中之重,一旦成型,将极大提升其未来海基作战能力。

在水面舰艇方面,法国海军正在进行“FREMM”(欧洲多任务护卫舰)的现代化升级和后续型号的建造,这些舰艇在反潜、防空和反舰方面都表现出色,是法国海军舰队的骨干。此外,法国在“未来护卫舰”(FDI)项目上也有新的动向,旨在进一步提升其舰队的先进性和多任务能力。

法国海军的潜艇力量同样强大,特别是其核动力攻击型潜艇(SNA)和弹道导弹核潜艇(SSBN)。“绿宝石”级攻击型核潜艇的更新换代,以及“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现代化,确保了法国在战略核威慑上的独立性。法国在水下作战领域的经验和技术积累,使其潜艇部队在噪音控制和隐身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法国海军的优势在于其相对独立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完整的军事工业体系。从核动力技术到舰船设计,再到武器系统,法国在很多关键领域都能自主掌控,这为其海军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法国积极参与欧洲防务合作,特别是与德国、意大利等国在舰艇项目上的合作,也为其海军建设带来了协同效应。

然而,法国海军也面临一些限制。受限于国防预算和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其舰队规模相对受限。同时,“戴高乐”号航母作为其唯一的中型航母,在作战效率和舰载机搭载能力上,与大型航母相比仍有差距。此外,一些新一代舰艇的研发周期可能较长,且成本较高,这对其舰队的整体更新速度构成一定挑战。

十年后的较量:谁能更胜一筹?

要判断十年后英法海军孰强孰弱,需要细致地审视几个关键维度:

航母能力: 英国的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在吨位、舰载机数量和先进性上,很可能在十年后依然占据优势。如果法国下一代航母项目进展顺利,未来可能会迎头赶上,但短期内,英国的优势明显。然而,航母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本身,更在于其编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水面舰艇力量: 两国都在进行水面舰艇的更新换代。英国的“26型”和“31型”护卫舰,以及法国的“FREMM”和“FDI”护卫舰,都代表了当今先进的水面舰艇设计理念。关键在于各自的建造速度、数量以及性能的均衡性。
潜艇力量: 两国在核潜艇领域都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和实力。英国的核威慑能力和攻击型核潜艇的先进性毋庸置疑。法国在潜艇技术上的独立自主性,特别是其静音性能,使其在水下对抗中具有强大竞争力。这一领域的强弱对比将非常微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对潜艇技术的持续投入和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与自主性: 法国在军事工业上的独立自主性是其长期优势。英国虽然也在努力加强自主研发,但其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可能相对更高。十年后,谁能在人工智能、无人系统、先进传感器和武器系统等前沿技术上取得突破,将直接影响其海军的未来竞争力。
全球投射能力与战略意图: 英国皇家海军的战略定位更偏向于全球力量投射,其航母编队能够更有效地部署到全球各个热点地区。法国海军虽然也具备一定的全球投射能力,但其战略重点可能更侧重于欧洲及周边地区的防御和影响力的维护。
经济与政治支持: 海军建设是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哪个国家的经济能够更稳定地支持其海军的长期发展和现代化升级,哪个国家的政府能够给予海军建设更持续的政治支持,也将是决定性因素。

综合来看,十年后,两国海军的强弱对比将是动态的,且各有侧重:

英国皇家海军 凭借其两艘先进的大型航空母舰,在航空作战能力和全球力量投射方面,可能会继续保持其在欧洲的领先地位,甚至在全球范围内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海上力量。其现代化舰艇的更新速度和质量也值得关注。
法国海军 则可能以其强大的潜艇力量、相对独立的军事工业体系以及正在规划中的新一代航母项目,展现出一种“精而强”的特质。其在欧洲防务合作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在关键技术上的自主性,将是其长久发展的基石。

谁“更强”?这是一个相对的问题。 如果以航母规模和全球存在感来衡量,英国可能稍占上风。但如果以战略自主性、水下作战能力以及对关键技术的掌控程度来衡量,法国的优势同样不容小觑。两国海军的实力对比,更像是两种不同哲学和战略取向下的产物,它们都在按照各自的方式,为未来的海上挑战做好准备。最终的较量,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双方在实际冲突或危机中的应对能力和效率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理论上看现在的造舰计划,退役计划和现有舰队,如果考虑20年代的年代末,RN战斗舰队还是要大一些,总吨位当然远大。但是反舰能力未见得能赢斗兽棋就是了。这个事,英国舰队本来就大,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潜艇部队吨位略大的前提下,RN在水面舰艇上CVF2对1,T45对地平线的6对2(2+N),2阿尔比恩+3河湾+百眼巨人对3西北风,再加上三倍以上的辅助舰队兵力——如果2020年的时候RN规模更大,2030年仍然更大就没有意义,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如果要详细讨论的话,反而可以聚焦护卫舰这边,能看出发法国人的工作做得好(得多)。法国和英国本身对新建拨款节奏是不一样的,MN在一步步入役舰艇的时候,RN往往批量订购一批然后等待一个集中入役时期。这个直接表现在2020年代法国在等FREMM的最后一批2艘的时候,RN在等T31和T26全体总计13艘。FREMM的跟进舰问题应该不大,但是T31和T26十年内能拿到多少是个问题,理想状态下是6艘左右,现实往往骨感得多。整个这个护航舰计划就是一团巨型滑稽剧。T31还没有开工,原先强调入役在23年(注意后面T23退役时间),现在发现是2023年“hull in the water”,计划入役是27年。这就荒唐。“2023年这条船绝对在水里——只不过还在舾装。”知道的是新厂房需要时间,选型拖延的几年都回报在落成上,不知道以为说相声呢,不知道老佛爷在园子里爱听否?T26的问题大一些,但是开工更早,看起来也是27年首舰入役。

T23的服役寿命已经基本接近尾声了,通过延寿让其中一部分坚持到2027左右是有可能的,但是一方面不是所有的T23都还有这个舰况,一个是延寿显然会进一步影响出勤率。T23计划退役的第一艘是2023年的阿盖尔(F231 HMS Argyll)。这样就意味着如果要保证13艘护卫舰的底线,第一艘T31必须在2023年交付海军,而现在看起来毫无可能。如果2025年完工交付,2027年测试完成,那2023年海军注定拿不到舰艇。进一步来说,那么护卫舰纸面力量还要继续下跌,因为2024第二艘T23(F229 HMS Lancaster)也要计划退役了。简单来说,2020年内护卫舰数量跌破13艘是必然情况,除非RN决定降格到俄海军的空留船壳的游戏维持纸面数字。

如果这种必然情况真的出现,T23不延期,T31建造速度没有惊喜,那么2023年到2027年间护航舰队就真的要和MN对标了。当然27年后年入役2艘的速度可以让30年代开始时回到原力量。然后可以探讨会不会有T31的第二批以及T31会不会被T26后续舰取代的问题。

2020年代的护卫舰队理论上是这样的:

在所有的T22和T21去世后,护卫舰队一直是13艘的规模,除非出现战沉,或者意外损失,这个规模保持的2022年。
23年,F231 HMS Argyll退役。护卫舰在役数量12。
24年,F229 HMS Lancaster退役。护卫舰在役数量11。
25年,F234 HMS Iron Duke退役。护卫舰在役数量10。
26年,F235 HMS Monmouth退役。护卫舰在役数量9。
27年,F236 HMS Montrose退役,T26首舰,次舰,T31首舰入役。护卫舰在役数量11。
28年,F237 HMS Wesminster退役,T26 3号舰,T31次舰入役,护卫舰数量12——
以此类推,29年回到13。

当然“纸面数字跌破13”这个事问题不大,因为现在能够使用的实际护航舰远低于纸面力量,事实上去年前年低位的时候维持在6艘左右的驱护舰水平,强调13艘护卫舰是抬举RN的护航舰规模。20年代理论上可操作舰艇的数量会回升一点。现在看起来理论上的舰队低点是2026年,9艘T23+6艘T45的纸面力量=15艘可用护航舰。当然此时事实上海军手中的舰艇不止15艘,理论上有3到4艘会处于交付但是海试中的状态或者至少快要完工,但是说这个没有意义。

这里面还有个玄机。T31作为补充T26建造速度过慢的舰艇,现在可能会比T26更晚入役,其存在价值现在主要体现在外销和扩充舰队数量上。如果到时候T31并没有订购第二批,拿到最后就真成了半是闹剧了。而注意,T26已经补充了联邦各国相当一部分的海外订单了,T31的潜在出口者也就是埃及,土耳其,智力等。考虑到FREMM之类的竞争者的存在和T31本身并不乐观的建造时间,很难说对于这些舰队有什么特殊的优势。

1994到2027,33年1艘护卫舰,彻头彻尾的丑闻。2艘QE4艘前卫加起来没这么多折腾,13艘护卫舰磨蹭到了快40年换代结束。尤其要考虑到,战后第二批护卫舰(21,22)和福克兰后的第一批多功能护卫舰(22,23)在数量上有多么多,带着这么多护卫舰到新千年里硬生生能够磨磨蹭蹭到最后几年赶不上退役进度。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上文提到的是水面护航舰队,也是大多数时候说到舰队很多人第一印象去看的单位。当然随便写点顺溜的话抖机灵是可以的,嘲讽一下RN和MN加起来也不剩下USN/PLAN的零头。但是实际上,这种比较背后要认识到,水面护航舰队只是海军中的一部分,而英法海军基本结构有巨大的区别。像后文提到的,RN+RFA比海自+海警的吨位大多了;但是实际上RN的一线护航兵力远远达不到海自的水准,和MN是同一个级别可能略多的。这其实是说各方吨位分配是不一样的。同样反过来,RN的吨位远大于MN,但是你在水面护航舰上看不出来,背后是因为他有三倍于法国的补给舰。这其实说明的是侧重点的区别,超越舰艇数量和吨位的侧重点。

实际上,俄,英,日,法这四个第二梯队的海军国中(除去印度,并非歧视,单纯不甚关心所以不了解),舰队结构互相之间各不相同。当代单纯认为他们的舰队小是不太完整的。当然,确实小,但是一句“小”就掩盖过去很多问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英国有比西欧中欧剩余国家加起来还要多的补给舰,这说明海军希望保持远洋投送战斗力,而非传统欧洲海军的欧洲战区的部署需求;法国巡逻艇和小型护卫舰吨位最大,数量最多,这对应她西非警察的身份;俄国有最多的导弹艇,潜艇部队吨位最大,然后保存下来的是大量的登陆舰,说明舰队有较强的反制能力和核投送能力之外,日常任务包括热点地区的实际运输和介入;日本有最多的大型水面护航舰和大型防空舰,对应东亚地区高强度海军建设环境下对一线战斗舰艇的要求。

在“小”的背后,麻雀虽小,五脏各不相同。他们应对的威胁和承担的任务是完全不一样的。


回到话题上,虽然按照舰艇数量RN现在难以维持19护航舰的指标,单纯按照总吨位计数,RN+RFA的总和仍然超过八十万吨,远超过法国和印度,超过海自和海保,和俄海军一起属于我国和USN以下标准的第二梯队。考虑到T26和T31,A艇和3艘固态补给舰的吨位溢出,减去注定要失去的Fort Victoria和对应的替换舰,大概率要后继无人的RFA Argus,这个数字在2020年代可能会上升。印象里几天前有人说过,“皇家海军战斗舰队位于六十年代后总吨位的最大值”。想不到具体来源了,感觉上是错的。没有具体去做81年和20年的加减法,但是不要紧,因为这个说法哪怕是真的,也有给政客胡扯的嫌疑,或许本来就是玩笑。如果稍微动脑想一想,减去大多数战列舰和巡洋舰,减去大部分航母,而整个50年代都在入役T12,T41,T61这种护卫舰,那么当然“吨位”计算到了70年代里不会太大。反过来,当代随便找一个Albion级在吨位上都是庞然大物。这属于汉弗莱似的欺负古人,“我军战斗力比无敌舰队时期有重大提高”。

这个事还有个笑话。前几日MoD把三艘固态补给舰说成了“Warship”——如果这个事是为了统计角度增加战斗舰队吨位(应该不是),那就是铁打的汉弗莱行为。作战舰艇吨位不足怎么办呢,把辅助舰艇改个叫法就有了啊!如果把RFA都算战斗舰队,那可不就是“六十年代后总吨位最大值”嘛!稳如泰山。

所以,RN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增加一线战斗力,而不是简单地补充规模。整个舰队远远不仅仅是“缺少舰艇”,而是“舰艇比例独一无二”。具体来说,RFA舰队吨位高达四十万吨以上,和海自可以一较高下——这是整个一个发达国家海上力量规模的“非战斗舰艇”。

在同级别的海军里这是不可想象的。可以理解为RN仍然有同级别舰队中独一无二的远洋投送要求,是福克兰症候群的一部分;但是10年T22还没有被清理干净的时候,护航舰队是没有今天这么小的。换言之,2010-2020年间,舰队一线战斗舰艇的规模又缩小了一大圈,到了今天无法供应2个满编CV编队的水平(倒不是说有必要),那么这个时候是不是要考虑新的形势,应该是提出来的问题。单纯寄希望于T31一定会有第二批是不现实的。

之前有一张RN的OPV护送俄海军小型导弹舰的图片:

这两条船都是2000吨以下。属于水面舰艇里的末座。俄海军这条船是368舰,也就是Vasily Bykov。这是个轻护舰或者说巡逻舰,小于两千吨,然后俄国人打算给她装3M-54导弹。皇家海军这艘是P222,HMS Forth,两千吨以下的OPV,然后英国人给她装了30mm炮。大概可以互相评论“你不正常”然后相视一笑。但是现实是相似吨位下战斗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而更荒唐的是,双方大概都自有道理。如果你要在克里米亚或者最远叙利亚沿岸,面对强大的敌舰队,那么每一条船都需要塞满武器。反过来,如果你需要这条船动辄百余天甚至更长时间在南大西洋福克兰附近巡逻,或者去加勒比地区做驻防舰,那么装满了导弹就是自己给自己找维护的麻烦。说到底,如果有钱,俄海军当然也可以用更大的舰艇承担更重的战斗任务,RN大概也可以让巡逻舰队有更好一点的火力装备,但是没钱,没钱,就有荒唐事。


昨天T82的唯一一艘遗产布里斯托被拖走以后,RN需要在2020年迫切解决的问题是:

0,无畏级计划继续推进,这是国家任务;

1,A艇4,5,6号舰(阿伽门农(5号)进度良好);

2,两艘阿尔比恩的替换至少提出方案最好开工(最迫切的,难度最大的问题);

3,3固态补给舰替换Fort(近期似乎有新进展。但是必须在UK境内制造可能会有麻烦);

4,T26在2025年前完工不再拖延,2027年入役(BAE昨天发布舰首装配完成的图片);

5,继续循环OPV

6,在这个基础上看T31是否订购第二批,能不能想办法找到专门的医院船替代Argus(T31进度反而顺利)

问题是,在疫情这个经济形势下,没有刺激就没有理由向海军投入倾斜。这届阿根廷不太行,海军日子很艰难。

user avatar

英国海军会稍强一些。

这也很正常,除了前几年的CV空档期有些吃亏以外,近代以来英国海军一直强于法国海军。

去年的图,展示了2020-2040年英国海军驱护舰的发展历程(预计情况,可能会拖延),这是2030年的情况:驱逐舰部队,也就是防空舰部队,依旧是6艘type45(这一情况会一直持续到40年代,直到下一代type4X将其替换下来);护卫舰方面type23依旧没有退完,type26/31分别交付了5艘和2艘,驱护舰总数18艘,低于海军希望的19艘,在2030年后这一数量将继续下降,直到2041年type26/31全部交付,完成海军19艘驱护舰的需求。

相比英国海军而言,法国海军在驱护舰的替换上显得更有持续性,在2023年前,包括Alsace和Lorraine这两艘防空舰在内的全部8艘FREMM将入列法国海军,之后的FDI计划将一直持续到2030年,在最乐观的情况下最后一艘FDI,也即Amiral Cabanier,将在2029年交付法国海军,也就是说,在2030年法国海军主要的驱护舰将包括(如果不考虑OPV的话):2艘地平线、6艘FREMM(ASM版)、2艘FREMM(DA版)、5艘FDI、3艘拉法叶(即获得延寿升级的La Fayette、Courbet和Aconit),一共是18艘。非常巧合的是,这一数量与同时期的英国海军是一致的。

在法国人决定大方地为所有FDI配备SeaFire500+Aster30的组合后,法国海军最为人诟病的防空能力终于获得了极大的加强,即使性能上逊于tpye45,但至少在防空舰的绝对数量上,法国海军第一次超过了英国海军(前者为2地平线+2FREMMDA+5FDI,后者为6type45。P.S. 那时英国海军驱护舰的防空水平横比来看是历史上最差的)。到2030年,法国海军和英国海军的驱护舰部队水平的差距不再那么明显,法国甚至在一些方面占据优势。如果将低武装的OPV考虑在内,这一差距将更小——得益于法国对远洋海外领地巡逻的旺盛需求。

在2030年,法国海军另外一个与英国海军实力相仿的领域是海基核打击。就目前而言,得益于凯旋的优渥艇体和自产度更高的M51,法国海军的海基核打击相比英国海军甚至略有优势。但是无畏的出现将极大地提高英国海军的SSBN水平,如果没有严重拖延的话,第一艘无畏Dreadnought将在2028年交付英国海军,也就是说在2030年,英国海军的SSBN将由3艘前卫+1艘无畏组成,而法国海军的SSBN仍然是4艘凯旋(SNLE 3G不可能在2030年前交付),显然,拥有全球最先进SSBN(哥伦比亚除外)的英国海军在这一领域再一次压过了法国海军,但两者的差距不是那么明显。

然而,除了驱护舰领域和海基核打击领域,在2030年,法国海军很难找到其他与英国海军差距很小甚至基本持平的领域。在绝对体量上,英国海军(RN+RFA)的总吨位比法国海军多出了30%以上;远洋作战中关键的补给能力和投送能力,英国海军明显更占据优势;而在CV上,无论再怎么拖延,到2030年女王都肯定能够形成完整战斗力,即使亲王的前景不明,但由于2030年前法国海军绝无可能将CV换代(根据Parly的说法新航母应该是在2038年替换戴高乐),英国依旧在这一领域强于法国;在SSN方面,梭鱼的最后1艘可能无法赶在2030年前交付,也就是说在2030年,法国应该拥有5艘四代SSN,而英国则是7艘四代SSN——注意,前者是梭鱼,后者是机敏,显然,在SSN领域,法国依旧明显弱于英国(这也正常,自打有SSN以来法国就一直比英国弱得多),结合SSBN的情况,可以说英国海军的水下力量明显强于法国海军。

虽然到2030年英国海军依旧会比法国海军稍强一些——正如一直以来的那样,但法国要在2030年建成全球型高质量海军的Mercator计划始终在稳步推行中,即使其中遭到了不少挫折。说起来,如果将时间线拉到2040年,可能法国海军和英国海军之间的差距会进一步缩小——当下一代CV替换戴高乐,SNLE 3G替换凯旋时,英国海军依旧在使用女王和无畏,英国海军和法国海军之间这种实力比较的变化和两国不同的军购习惯有关,但从整体上来看,在可预见的未来内,两国海军一直是同一档位内的海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十年后,英法海军的强弱之争,绝非一成不变的答案,而是牵涉到国家战略、经济实力、技术发展以及地缘政治走向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动态博弈。首先,我们得承认,英国和法国都拥有悠久的海洋传统和深厚的军事工业基础,这为它们各自的海军力量提供了坚实的地基。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海军建设的重点和投入也必然会发生变化。英国.............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扎心的问题,也是很多英语学习者心中的共同呐喊。我们辛辛苦苦上了十年的英语课,为什么毕业了,张口结舌,除了“How are you?”之外,好像就没多少能用的了?这个问题,拆开来看,其实牵扯到太多层面了,远不止是“学没学好”那么简单。首先,教学模式的“应试化”是我们最大的阻碍。回想一下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十年寿命换《王者荣耀》里的能力?这可真是个艰难的抉择。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也实在是不短了。不过,既然是假设,那就不妨畅想一下。让我想想,如果真的要拿十年寿命去换,我会选择什么呢?我首先排除掉那些纯粹的攻击型技能或者装备。毕竟,十年寿命换来一个能秒人的技能,虽然爽.............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太有意思了,瞬间把我拉回了当年那个挑灯夜战、熬红了眼的LOL玩家时代。十年寿命换一个技能?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得好好掂量掂量。如果可以,我愿意。而且这个技能,我心里早就有一个名字了——卡萨丁的虚空行走(R技能)。为什么是卡萨丁的R?这背后可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位移技能。对我而言,它代表了一种极.............
  • 回答
    一个以汉语为母语、完全不会英语的人,如果在美国生活十年,他能否听懂英语或用英语交流,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能”或“不能”来回答。这其中牵涉到许多因素,包括他所处的环境、个人的学习能力、学习意愿、以及他接触英语的频率和方式等等。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听懂”和“交流”这两个层面。听懂英语.............
  • 回答
    十年后回头看,“艳照门”事件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复杂的,触及了个人、娱乐圈、社会、法律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这些影响:一、 对当事人的直接影响: 陈冠希: “艳照门”事件直接导致陈冠希宣布退出香港娱乐圈。他在事业上升期戛然而止,虽然之后尝试在其他领域发展,但“艳照门”的阴影始终伴随着.............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到2034年,印度经济总量有没有可能超越日本,并且力求让这篇文章读起来更像是经验丰富的分析师的心得体会,而不是冷冰冰的AI生成内容。十年后,印度经济总量能否赶超日本?这是一个引人入胜且备受关注的话题,它触及了全球经济版图的潜在重塑。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细致地审视两国各.............
  • 回答
    十年后比特币的价格?这个问题,与其说是在问一个精确的数字,不如说是在探讨一个未来可能性的光谱。预测比特币价格就像在迷雾中摸索,充满了变量和不确定性。不过,我们可以试着抽丝剥茧,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勾勒出十年后比特币可能的价格轮廓。首先,我们得明白比特币的价值基础是什么。它不是由任何国家发行,也不是基.............
  • 回答
    十年后,在国内,洗碗机、烘干机、净水器这三件“厨房新贵”,会不会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像空调、电视一样成为标配,这确实是个值得好好聊聊的话题。在我看来,答案很可能是,而且普及的程度会比许多人想象的要高,但普及的路径和速度,会和各自的特点息息相关。我们一个一个来分析:1. 洗碗机:从“奢侈品”到“刚需”的.............
  • 回答
    十年后,国产游戏史上,原神和黑神话悟空谁将更伟大?这个问题,在当下或许充满了想象和争论,但十年后的视角,我们或许能看到更清晰的轮廓。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哪个卖得更多”或“哪个玩家口中评价更高”的层面,而是要从更宏观、更深远的角度去审视它们对中国游戏产业、文化输出乃至世界游戏格局可能产生的.............
  • 回答
    十年后的大学招聘,招聘门槛是会水涨船高,还是会略有下探,这恐怕是当下许多即将步入职场,或是正在大学校园里奋斗的年轻人,心中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要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实在太过困难,因为这牵扯到太多太复杂的影响因素,就像预测股票市场一样,总有变数。但我可以尝试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拆解一下这个问题,看看未来.............
  • 回答
    十年后的苏州和香港,谁更有前途?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毕竟这两个城市都代表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样本,但又走着截然不同的道路,各自拥有独特的优势和挑战。要判断“谁更有前途”,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二元答案,而是需要细致地审视它们在未来十年可能的发展轨迹。首先,我们来审视苏州。苏州,这座古韵与现代交织.............
  • 回答
    十年后,县城房子的价值走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很难一概而论地说“一定会贬值”或“一定会升值”。它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就像一个正在进行中的复杂手术,需要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影响县城房价的几大关键因素:1. 人口流动: 这是最核心的驱动力。如果县城人口持续流失,尤其是年轻、有购买力的人群大量涌向大城市.............
  • 回答
    十年后的医疗技术,特别是针对慢性肾衰竭的突破,确实充满了令人期待的可能性。我理解您希望了解的是那些能真正改变患者生活,甚至带来希望的进展。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方向来探讨一下。方向一:遏止慢性肾衰竭进展的革命性药物目前,治疗慢性肾衰竭(CKD)的药物主要是控制血压、血糖,以及一些能够减缓肾脏功能下降的药.............
  • 回答
    想象一下,十年后,我们周围的世界可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工智能(AI)不再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而是真实地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取代了许多我们曾经认为只有人类才能胜任的职业。教师、医生、律师,还有那些支撑起社会运转的体力劳动者和中低级脑力劳动者,都可能在AI强大的能力面前黯然失色。那.............
  • 回答
    说起AMD当初收购ATI,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来形容毫不为过。将近十年过去了,回头看这笔交易,就像是看一出精彩纷呈的连续剧,有高潮迭起,也有低谷徘徊,但最终留下的,是深刻的行业格局重塑和令人玩味的技术演进。在当时,AMD还在苦苦追赶Intel在CPU领域的霸主地位,而NVIDIA则是独立显卡市场的一.............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技术发展、经济周期、劳动力市场变化、教育投入等多个维度。简单回答“是”或“否”都过于片面。更准确的说法是:程序员十年后极有可能依然拥有可观的收入,但具体的收入水平和结构可能会发生显著变化,并且会因程序员自身的技能、选择和市场供需关系而异。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