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意这个下面许多答主说的,你想的和李吟一样并不值得一提,但你看了他的经历后能做的和李吟一样才是李吟的过往真正有价值的地方。
我来说下我的经历吧,我也是读了他的经历后才有了勇气退学转而学习物理。如今已经在从事一些数学物理方面的研究。如果我的经历能帮助你决定一些事情,帮你走出困境,那就再好不过了。
我高中毕业后因为父母和学校的原因,也因为自己没有主见,去了一个低难度标化考试+申请制国家的大学读本科学习CS。然而我个人对CS不是很有兴趣,而且我对那个国家本科的低难度教育模式持有强烈的怀疑态度,所以我在大一大二的时候一直在想要不要换个学科甚至换个国家进行学习。那段时间里我和你一样,陷入了强烈的迷茫与纠结之中。只知道自己处于非常不对的处境中,但对于我要去向哪里又该做什么却毫无头绪,只能茫然地刷GPA来麻醉自己。
然后非常巧的是,在某一天(大概是物理诺奖发表日之后一周内)我在学校里听了一个介绍今年诺奖物理工作的公开讲座(永生难忘,是关于中微子的),结束后在回去的路上又刷到了李吟的一些回答和他的经历后,那晚我就翻来覆去的在床上睡不着了。因为我知道我已经产生了想像他一样,改变自己无聊的人生,去勇敢的做点自己喜欢的事的想法。
之后就是经过各种曲折,例如说服父母,学习语言,夯实理科基础(因为当初高中的目标是去申请制国家读本科,所以数理水平和计算能力和弱智一样。而我现在所在国家的大学入学考试难度要比申请制国家高很多,不得不恶补高中理科。这段经历使我认为国内高中的传统教育水平还是优于什么国际班的,尤其是你想日后学习数学/物理的话)等等,最终在另一个以本科数理教学严格著称的国家里重新上了大学,开始学习了物理。在新大学的四年里,与之前相比很神奇的一点是你根本不用去“刷”GPA,因为我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且有热情(虽然我不大喜欢固体物理和实验之类的),期末考试自然而然的就能拿到很好的分数。我觉得这就是热情的力量吧,这也是支撑李吟能走过这么坎坷的路的原因。所以你不用担心你题干中说的“但是我觉得我没有像他那样厉害,就有他那样的感同身受,我是不是太过自视甚高了呢。”。哪怕愚笨如我(并不是自谦,当初的我在数理水平上真的蠢笨如猪,只停留在国内高中国际班平均水平,脑子转不了多于2下)在那时也能感受到他的勇气;如果你也能感同身受,就应该顺着这股勇气做出你认为对的行动。
我不认同李吟的观点(甚至在某些极端的方面完全相反,我对某申请制国家的看法如同他对中国的看法一般),但不得不承认,他的经历他的故事真的让我很受用,在我的人生关键节点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真的非常感谢那次拿下诺奖的几位中微子研究者(见过其中一人但当时没敢唐突道谢,就在这里表达下感谢好了hh)和科普他们工作的那位教授(虽然我现在的研究内容和中微子完全无关哈哈。。。)以及最重要的那位敢于把自己的坎坷历史写出来的李吟。
李吟的网络形象承载了太多人的情绪。有人学历普通,渴望出人头地;有人热爱数学,不被周围人理解;有人对体制不满。这些情绪都汇聚到“归农”这个情绪节点上,最终其实产生了他本身所反对的“造神运动”一般的网络效应。
我的建议是,你可以去看李吟的文章,了解他的人生经历;但是没必要搞偶像崇拜,事事效仿他。说句不好听的,他现在学术进展也并不顺利,如果他quit了,那你对数学的热爱也就随之崩塌了么?说到底还是要有独立人格,你可以被他的经历所激励,但是不要被他的话所操控。
数学界经历坎坷的其实也不少,有人本科背景可能比李吟更差,经历的挫折、受过的委屈更多,最终也坚持下来了。我说这些不是说李吟不应该在网上宣传自己的经历,而是说,他的经历不是个例。所以,题主以及很多其他人,都是有坚持下去的希望的。既然题主有出国读master的机会,那就想办法去申请,去抓住机会。李吟除了在网络上写文章抨击各种现象以外,还做了 申请港中文、转学伦敦、发表论文 等等实实在在的事情。希望大家学学他的韧劲,而不仅仅是激昂的语气。路是走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典型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这个世界你没法阻止别人发光,
但也没有任何人能掩盖你的光芒,
如果你有的话。
自勉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