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阻碍陆路上东西方的贸易?

回答
在理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如何“阻碍”陆上东西方贸易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历史的演变并非简单的“阻碍”或“促进”,而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过程。奥斯曼帝国崛起带来的变化,既有其“阻碍”的一面,也有其适应和重塑贸易格局的一面。

从历史的纵深来看,在奥斯曼帝国兴起之前,连接东方(如中国、印度)和西方(欧洲)的陆上贸易线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丝绸之路及其延伸——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并为沿线各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这条线路并非一条单一的道路,而是由一系列互相连接的商贸通道组成,横跨中亚、西亚、中东等地。

那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尤其是在14世纪和15世纪的扩张,究竟是如何被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对这条传统陆路贸易产生了“阻碍”作用的呢?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

一、地理控制与贸易通道的重塑:

奥斯曼帝国最初的崛起,是从安纳托利亚(今土耳其)开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吞并了拜占庭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大陆的战略要地——君士坦丁堡(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是陆路丝绸之路欧洲端的关键枢纽,其易手意味着这条线路的控制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奥斯曼人并非想要完全关闭贸易,但他们作为新的统治者,自然会对经过其领土的贸易施加自己的管理和税收政策。这意味着,原来在不同政权下相对分散但可能更具弹性的贸易网络,现在集中到了一个强大的帝国手中。这种集权化的控制,虽然能带来一定的稳定,但也可能意味着更严格的监管和更高的税负。

二、税收与关卡的增加:

任何强大的帝国都会通过税收来维持其庞大的军队和行政机构。当奥斯曼帝国控制了广阔的亚欧大陆桥梁时,他们必然会在关键的贸易节点设立关卡,征收各种形式的关税、通行费、乃至服务费。

对于长途跋涉、商品本身价值并非极高的商品(例如香料、丝绸等),这些累积的税负会显著增加其到达欧洲市场的成本。想象一下,一件商品需要穿越多个奥斯曼控制下的区域,每到一个区域就要被征收一次税,最终价格可能会变得令人难以承受,或者利润空间被极大压缩。这使得原本利润丰厚的跨洲贸易变得不那么划算。

三、地缘政治的不稳定性与风险:

尽管奥斯曼帝国在稳定其统治区域方面非常成功,但在其扩张过程中,以及帝国初期,也存在一些地缘政治上的不确定性。战争、边境冲突、区域性的政治动荡都可能对陆上商队的行程造成干扰。

商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更安全、更可预测的贸易路线。如果一条路线充斥着不确定性,商队随时可能面临被劫掠的风险,或者被卷入当地的政治冲突,那么他们就会寻找替代方案。

四、对旧有贸易网络的挤压:

在奥斯曼帝国崛起之前,意大利城邦(如威尼斯、热那亚)就已经在中世纪与东方建立了密切的贸易联系。他们通过地中海和黑海,以及与拜占庭帝国和埃及等地的合作,构建了自己的贸易网络。

当奥斯曼帝国扩张到这些地区,尤其是控制了东地中海和黑海的北岸时,他们对意大利城邦的传统贸易路线构成了一定的挑战。虽然双方仍有贸易往来,但奥斯曼帝国的崛起无疑改变了原有的力量格局,使得一些传统的意大利商路变得更加依赖于与奥斯曼帝国的直接交涉,有时也意味着需要支付更高的费用或者接受更苛刻的条件。

五、对航海技术和新航路开辟的间接推动:

正是因为奥斯曼帝国对传统陆路贸易的这种“阻碍”效应,以及对现有海上贸易的间接影响,欧洲国家才更加迫切地寻找绕过奥斯曼控制的新贸易路线。

例如,15世纪末,葡萄牙的航海家们开始了向南绕过非洲的探险,最终找到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哥伦布向西航行,寻找到达东方的捷径,虽然他误以为到达了亚洲,但其发现美洲大陆也彻底改变了世界贸易格局。

这些新航路的开辟,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规避奥斯曼帝国在中东和地中海地区施加的壁垒,寻求更直接、更低成本的东方商品来源。一旦这些新航路被开辟并逐渐成熟,陆路丝绸之路的战略重要性和经济可行性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其昔日的辉煌自然大打折扣。

需要强调的是:

并非完全中断: 奥斯曼帝国并没有完全关闭陆路贸易。事实上,在帝国稳定时期,经过其领土的贸易仍然存在,并且对帝国本身也贡献了重要的税收收入。例如,伊斯坦布尔本身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
相对和时间性: 所谓“阻碍”,更多的是指与“之前”或“如果奥斯曼帝国不那么强大”的情况相比,陆路贸易的成本、风险和便捷性发生了变化,并且相对于新发现的海上航线,其优势逐渐减弱。
多重原因: 导致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航海技术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中国自身政策的变化、以及地区性冲突等,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只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总而言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通过控制关键地理位置、增加贸易成本、以及间接推动新航路的开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和削弱了传统陆路丝绸之路的地位,使其在东西方贸易中的主导作用逐渐减弱。这是一种伴随着帝国扩张而带来的权力转移和经济格局调整的必然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佬们已经解释得很明白了。史盲我就对奥斯曼帝国收取高税收这个说法表达一下看法吧

这里主要讨论十六世纪中期的情况

1541年哈迪姆维齐尔上任后,奥斯曼帝国便对红海香料贸易采取积极态度,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重新完善基础设施,取消带有香料配额的kanunname法,将关税控制在10%以内

即使哈迪姆本人在1544年因为财政问题被迫下台,但此后的Rustem,Sokollu等人都仍然在埃及红海香料贸易采取自由贸易政策

而在15世纪,埃及处于马穆鲁克的统治下。


关税大致上与奥斯曼帝国相差不大。那么可以清楚在kanunname法被取消后,奥斯曼收取高关税阻断,也有些不合理了

以上内容如有错误,希望各位大佬加以指正

user avatar

海上的锅是葡萄牙。陆地上的锅也轮不到奥斯曼,北线主要的货物即斯拉夫奴隶的来源是游牧民族对于斯拉夫民族的掠夺,就是强势民族和(拉丁和土耳其)商人约了个日期交“货”,然后就去俄罗斯地区和乌克兰地区抓人,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caffa,就是一个奴隶贸易的大平台,干这一行最著名的,就是克里米亚汗国(此外还有nogai等等,大概有三四条奴隶贸易线),经常在乌克兰地区抓人,土耳其对于奴隶的需求还是很旺盛的,尤其是苏丹,比如著名的苏莱曼的妻子许莱姆,就是乌克兰地区的人,克里木汗国和奥斯曼是盟友关系(名义上是从属,但是几乎独立),后来黑海地区还一度被土耳其人控制,显然没有理由说土耳其人自己破坏自己的商路。主要的原因当然还是在莫斯科崛起,控制了整个螺丝地区,同时在和游牧的战争中取得了优势,比如征服喀山。并且最终在一系列俄土战争以后控制了黑海沿岸,彻底破坏了奴隶贸易的根基,才导致了北线贸易的衰落。

user avatar

奥斯曼帝国阻断商路是一个伪命题,事实是奥斯曼帝国从未试图阻断商路,反而致力于恢复海上丝绸之路。

这是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步得到的研究成果,目前基本公认。

陆上商路的阻断经历多次波折,元初是最后一次繁荣,而后由于蒙古各汗国的长期战乱与土地沙漠化,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恢复。这和奥斯曼帝国没关系。

所以讨论的重点是海上旧商路。

海上旧商路有三条:

一,北线。黑海至君士坦丁堡,这条线是贩卖斯拉夫奴隶,木材,马匹等斯拉夫特产,与新商路的开辟没关系。

二,中线,中国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黎凡特。

三,南线,中国东南亚,印度,红海,埃及亚历山大。

首先我们看看奥斯曼控制这几条商路的重大节点。

1453年,奥斯曼占领君士坦丁堡,但先提醒,这是北线,跟香料,丝绸都没关系。

1514年,奥斯曼占领库尔德斯坦。

1516年,奥斯曼占领大马士革。

至此,奥斯曼控制旧商路中线。

1517年,奥斯曼征服埃及。

至此,奥斯曼控制旧商路南线。

而新商路开辟方面。

15世纪开始,葡萄牙人兴起航海事业

1486,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1492,哥伦布发现美洲。

1499,达伽马完成"印度,好望角,葡萄牙"的新航路开辟。

葡萄牙商人是未卜先知到18年后奥斯曼会阻断商路了吗?

这是"奥斯曼阻断商路"的第一个硬伤。

很多没有经过分析的资料把1453当作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但这时奥斯曼连旧商路都没控制呢,怎么阻断,且这时期奥斯曼的发展方向是东欧,50年后才回头考虑近东的事。

这个结论第二个硬伤是香料价格的历史纪录。由于威尼斯与里斯本香料价格有着保存完好的行会记录,在1453(奥斯曼占领君士坦丁堡),1516(奥斯曼占领大马士革),1517(奥斯曼占领埃及)三个关键事件后,威尼斯香料价格并未存在大规模攀升现象,说明奥斯曼帝国控制商路前后,来自旧商路的香料价格并未受到影响,即奥斯曼并未采用重税等手段阻断旧商路。甚至说明哪怕1453的事件,也没有吓到威尼斯香料价格。另外导致香料价格攀升的事件下面会说明。

而在1499以后,里斯本香料价格显著降低,说明新商路的香料输入越来越可观。

那么阻断旧商路的国家是谁?

我们分析下动机。

显然从中得到最大收益的那一方——葡萄牙。

受损的一方——威尼斯,奥斯曼,埃及马木留克。

那么他们的行动反过来说明他们究竟要怎样对待旧商路。

葡萄牙

对葡萄牙来说,里斯本与威尼斯的香料价格差就是国家的财富,因此,完全阻断旧商路,垄断东西贸易是其战略目标。

1490年代,控制非洲东海岸,骚扰旧商路南线。

1506,占领索科特拉岛,控制红海出口,阻断南线

1507,攻占霍尔木兹,控制波斯湾,截断中线。

1507,攻占马喀斯坦,控制阿曼。

1509,第乌海战,击败由威尼斯与奥斯曼支持的埃及。

1511,控制马六甲,插手香料产地。

1517-1520 频繁派军舰封锁红海。

在1502—1505年,旧商路的香料输入量下降2/3,威尼斯香料价格暴涨,这也是自1453以后的最大规模价格上涨,由于葡萄牙封锁导致。

威尼斯

威尼斯是旧商路的受益者,一旦旧商路被阻断,欧洲贸易中的重大转运利润就会落空。但同时由于奥斯曼在东地中海与东南欧的扩张,威尼斯对奥斯曼存在不信任感,且奥斯曼并未涉足商路。首先盟友选择埃及。

1503,威尼斯成立香料委员会,秘密联系埃及,讨论香料输入锐减对策。随后,资助埃及海军,怂恿对葡萄牙战争。

埃及

埃及濒临灭亡,国力低下,无力应对葡萄牙,在威尼斯资助与奥斯曼帮助下,对葡战争。

1507年,第乌海战,埃及彻底失败。

奥斯曼

奥斯曼在这方面是后来者,1517控制埃及后,第一次面临旧商路被阻断的问题。由于奥斯曼国力强盛,迅速对葡展开攻势。威尼斯对其在印度洋的扩张给与支持,但对东地中海方向的扩张大力反对。

1517,奥斯曼大力筹集印度洋海军。

16世纪20年代,打破葡萄牙封锁,旧商路香料输入回升。

1547,占领也门。

1550,占领巴林。

1557,控制阿曼,夺回西印度洋霸权。

至此形成奥斯曼控制西印度洋,葡萄牙染指东印度洋,旧商路得到重新振兴。16世纪80年代,西葡合并,葡萄牙逐渐弱势,17世纪被荷兰取代。

随着奥斯曼的弱势,荷兰完全控制香料贸易,在新商路的竞争与荷兰人影响下,旧商路逐渐废弃。随着旧商路逐渐没落,威尼斯则完全沦为一般城市。

……………………………………

旧商路为什么贵?

海运成本低,之前的朋友已经很好解释。还有原因是,转手。

陆路上像马可波罗家这种打通东西的商队实在太少了。语言文化上,一支商队走到底,需要雇佣工人走过奥斯曼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到莫克兰,印度或突厥-蒙古系游牧民族,西域,中国,语言上需要阿拉伯,波斯,突厥,回鹘文,甚至蒙古,意大利语,汉语,本身就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任务。还不算一路的沙漠,盗贼,关税,疾病……因而陆路贸易基本是接力完成的,有转手,价格就多次翻倍,并且沿途阿拉伯世界就有大量的香料等商品消耗,贸易效率是很低的。而一支船队,两三次转手甚至不用,就可以将香料送到西欧,当然会便宜。


发现问题被改成“陆路上的”…

可是,要知道,哪怕是陆路上的,陆上贸易的衰落、新航路开辟在奥斯曼控制中东之前也是无法改变的呃,如果奥斯曼阻断旧商路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奥斯曼阻断陆上商路就是更莫名其妙的问题了。

user avatar

准确的说法是: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阻碍西方人陆路上东西方的贸易

更准确的说法是: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阻碍热那亚和威尼斯人的陆路上东西方的贸易

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的有三条主要商路:

北线:从中国西安出发,穿越河西走廊到达新疆,翻越葱岭后进入河中地区,随后穿越南俄草原进入黑海北岸,在从黑海北岸前往君士坦丁堡,随后穿越土耳其海峡达到热那亚和威尼斯。

这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是热那亚人主要贸易来源,在15世纪中期,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贸易来源;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援助拜占庭,联络黑羊白羊时,热那亚共和国是最积极的。君堡陷落后不到半个世纪,热那亚共和国就完蛋了,先是被法国和米兰长期占领,复国后成为西班牙的附庸,以纺织业和金融业为生。

中线,从中国广州出发,绕过印支半岛和印度半岛抵达印度河口地区,穿越霍尔木兹海峡进入波斯湾,然后从陆路前往叙利亚和土耳其,然后上船前往欧洲。

这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中线的阻断和奥斯曼没关系,主要是历史节点是1507年葡萄牙人占领了霍尔木兹岛。为了这事,威尼斯、马穆鲁克和奥斯曼还组建过联军,结果被葡萄牙人打了回来。

南线,南线和中线在印度河口分离,南线穿越亚丁湾后进入红海,沿红海抵达埃及,然后从亚历山大港上船前往欧洲。

这条路实际上也是葡萄牙人阻断的,关键节点是16世纪初葡萄牙人占领亚丁和果阿,奥斯曼和马穆鲁克都曾多次出兵,并且从葡萄牙人手里夺取了亚丁,但总的来说印度洋的主导权还是落入了葡萄牙人手里。

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1543年葡萄牙人抵达日本;1557年,葡萄牙人定居澳门。至此,海上丝绸之路的所有重要节点都被葡萄牙人占领,海上丝绸之路彻底阻断。

在东地中海,威尼斯和奥斯曼是竞争关系;但是在印度洋和海上丝绸之路中,两者是有共同利益的。16世纪末,随着葡萄牙人在印度洋的势力不断巩固,相爱相杀了两百年的威尼斯和奥斯曼,一起走向了不可避免的衰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理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如何“阻碍”陆上东西方贸易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历史的演变并非简单的“阻碍”或“促进”,而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过程。奥斯曼帝国崛起带来的变化,既有其“阻碍”的一面,也有其适应和重塑贸易格局的一面。从历史的纵深来看,在奥斯曼帝国兴起之前,连接东方(如中国、印度)和西方(欧.............
  • 回答
    近代的三个庞大帝国——大清、奥斯曼土耳其和沙皇俄国,它们在世界格局的剧变中,命运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其中,大清和奥斯曼土耳其先后沦为“西亚病夫”和“东亚病夫”,任人宰割;唯独沙皇俄国虽然也经历了种种危机,但却能挤身列强之列,甚至在某些领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要理解这其中的差异,需要从政治、经济、军事.............
  • 回答
    说起普鲁士如何从一个相对落后、贫瘠的邦国崛起,最终压倒根深蒂固的奥地利帝国,成为德意志统一的领导者,这其中涉及的历史脉络相当复杂,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背后,是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和思想上的深层变革与巧妙运作。首先,要明白普鲁士的“土包子”出身并非贬义,而是一种历史定位。它最初只是勃兰登堡的一个边疆.............
  • 回答
    您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很有趣的历史视角,也可能是大家容易产生的一个误解。很多时候,我们从文学作品、影视剧或者一些零散的史料中看到的描写,容易聚焦于一些戏剧性的时刻,比如“少胜多”或者“多胜少”,但这些往往不是全貌。关于奥斯曼土耳其攻打欧洲,他们看起来“以多对少”的印象,其实是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他.............
  • 回答
    关于奥斯曼土耳其为何没有像中国那样经历显著的朝代更替,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究的问题。简单来说,这并非说奥斯曼帝国就没有权力斗争和内部动荡,而是其政权传承和维系的方式与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有着本质的区别。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奥斯曼帝国独特的政治结构、继承制度、社会构成以及历史发展轨迹来分析。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历史爱好者探讨的重点。清朝和奥斯曼帝国,在19世纪末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强大压力,但最终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奥斯曼帝国最终被肢解,而清朝虽然也饱受屈辱,但其主体性最终得以保留,并转型为中华民国。要理解其中的原因,咱们得从几个关键方面来掰扯掰扯:1. 帝国本身的“内功”: .............
  • 回答
    奥斯曼土耳其的君主被称为“苏丹”,而不是他们突厥语先辈的尊称“可汗”,这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原因,是奥斯曼帝国在吸收和融合阿拉伯、波斯文化过程中,不断调整自身身份认同和政治合法性的体现。从“可汗”到“苏丹”的演变:历史的足迹要理解为何奥斯曼君主被称为“苏丹”,首先要看看“可汗”这个称谓的起.............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深度。摩洛哥的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尤其是历史上的马格里布地区,确实拥有悠久的文明和强大的军事传统,但要建立像奥斯曼帝国那样横跨欧亚大陆的霸权,确实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地缘、历史和政治挑战。这不仅仅是“没有能力”的问题,而是“没有在那种特定条件下形成”的问题,其背后有着多种因素交.............
  • 回答
    奥斯曼帝国和清朝,这两个曾经统治过广袤疆域的庞大帝国,在十九世纪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困境:被迅速崛起的西方列强甩在身后,最终走向衰落。尽管奥斯曼帝国在军事技术上,相比清朝,展现出了一种更为迫切和持续的追赶姿态,然而,他们最终仍然未能摆脱被西方列强击败的命运。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不仅仅是技术的差距,更是.............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民族主义、历史叙事和国家认同建构的深层逻辑,将土耳其和希腊与中国做对比,确实能看出一些有趣的差异。简单来说,土耳其和希腊在推翻奥斯曼统治后,并没有将自己视为“罗马”的继承者,主要是因为:1. “罗马”在他们历史中的象征意义与实际控制是脱节的。2. 民族主义的兴起更多地是基于语言、文.............
  • 回答
    土耳其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尽管在历史和文化上与奥斯曼帝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并没有公开打出“奥斯曼原则”的旗号,这背后有着非常复杂且多层次的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土耳其的国内政治、地区地缘战略、国际关系以及叙利亚本身的局势。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奥斯曼原则”这个概念本身在现代语境下的模.............
  • 回答
    土耳其之所以在二战中选择不加入轴心国并入侵希腊,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遗产、军事实力以及国家战略考量。简单地说,虽然重建奥斯曼帝国听起来有吸引力,但对当时的土耳其而言,这更像是一个遥不可及且风险极高的幻想,而非一个可行的国家目标。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当时的土耳其是什么样的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 回答
    沙俄在18、19世纪不倾其精锐之力、不将所有资源压在肥沃但军事相对落后的清朝身上,反而将目光和兵力更多地投向了奥斯曼帝国和波兰,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恩怨、战略考量以及国力现实的综合影响。简单地将清朝描述为“军事三流”而忽视了其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潜在的抵抗力量,也未能完全捕捉到俄国在那个时期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复杂,涉及到历史、文化、民族认同等多个层面。确实,奥斯曼帝国作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在一战后早已成为历史的尘埃。然而,今天的土耳其,在国际舞台上,有时会展现出一种与自身现实地位似乎不那么匹配的自信甚至“狂傲”。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背后的原因。首先,咱们得明白,“狂傲”这.............
  • 回答
    “绿罗马”这个说法,其实是后世一种带有解读色彩的称呼,并非奥斯曼帝国自身宣称的身份。它暗示了奥斯曼帝国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罗马帝国的部分遗产,但同时又因为其伊斯兰性质而与古典罗马有所区别。这种“伪”字头的表述,恰恰点出了这种继承的复杂性和选择性。要理解罗马对奥斯曼的影响,我们得先明确,奥斯曼帝国并非凭.............
  • 回答
    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UT Austin)的硕士申请难,这确实是许多申请者心中的痛点,也并非空穴来风。它难在几个层面上,并且随着近年来整体留学申请竞争的加剧,这种“难”的感受只会越来越深。首先,顶尖的学术声誉和排名是硬实力门槛。 UT Austin作为全美公立大学的佼佼者,其综合排名和在各个领域的专业.............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挺有趣的。如果咱们把“为什么不能对男生说世界上根本没有奥特曼”这个问题,看成是一门关于理解、沟通和情感的小学问,那这背后可就有不少门道了。咱们先从“奥特曼”这仨字说起。对于很多从小看着奥特曼长大,甚至把奥特曼当成童年英雄的男生来说,奥特曼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荧幕形象。它承载的是一种情.............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故事叙事中角色设定、世界观以及观众心理的深层联系。绘梨衣之所以会说“我们都是小怪兽,终有一天会被正义的奥特曼杀死”,而不是“路过的红超人”,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层次可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小怪兽”和“奥特曼”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小怪兽”的自我认知: 绘梨衣所说的.............
  • 回答
    “大鲨鱼”奥尼尔:天赋如海,却也曾惹人叹息?沙奎尔·奥尼尔,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霸气和震撼。在NBA的历史长河中,他无疑是那个如同巨石般横亘在内线,无人能撼动的存在。他的身体天赋,直到今天,依然被许多人津津乐道,甚至认为他在中锋位置上是前无古人的。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说奥尼尔“浪费天赋”呢?这其中又.............
  • 回答
    这是一个关于身份认同的复杂问题,涉及到社会、历史以及个人感受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虽然奥巴马的母亲是白人,父亲是黑人,但社会对他的定义更多地受到了“一滴血原则”和黑人群体历史经历的影响。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解释:1. “一滴血原则”(OneDrop Rule)的社会影响: 历史背景: 在美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