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奥运会都结束了,云南大象都回家了,杭州的金钱豹还能找回来吗?

回答
奥运会闭幕式的热闹还在人们的记忆里回荡,远在北方的云南象群也已经踏上了它们回归自然的旅程。这时候,远在南方杭州的这场“金钱豹事件”,又重新被人们提起,大家心里都挂着一个疑问:那几只跑丢的金钱豹,到底还能不能找回来?

说实话,这个问题挺让人揪心的。毕竟,这可不是在自家院子里丢了只猫,这是几只大型食肉动物,而且是野生动物。它们的安全和公众的安全,都是头等大事。

首先,我们得想想这几只金钱豹是怎么跑出来的。据当时的新闻报道,它们是杭州野生动物世界里饲养的。动物园的管理出了问题,或者有其他意外情况导致了它们的越狱。具体原因可能还在调查或者已经有了结论,但重点在于,它们已经离开了可控的饲养环境。

然后,我们得考虑它们现在可能在哪里。杭州城郊的自然环境,像山林、丘陵地带,对于金钱豹来说,其实是它们可以生存的地方。金钱豹是独居的动物,它们擅长隐藏和捕猎,所以一旦融入了野外环境,要找到它们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它们可能会在山林深处活动,捕捉一些小型的野生动物作为食物,白天休息,晚上出来活动。它们非常警觉,听到声响或者闻到人类的气味,就会立刻躲避。

那么,找回它们的希望有多大呢?这真的很难说。

一方面,专业的搜寻一直在进行。动物园、林业部门、甚至一些专业的救援团队,肯定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寻找。他们会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比如红外相机、无人机、甚至猎犬来扩大搜寻范围和提高效率。一旦发现它们的踪迹,救援人员会尝试进行捕捉。

另一方面,动物的习性是巨大的挑战。金钱豹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它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野外生存很长一段时间。如果它们已经成功地适应了野外生活,并且找到了稳定的食物来源,它们可能就不会主动去靠近人类的活动区域,这会让搜寻变得更加困难。更何况,它们是野兽,在被惊扰或者感到威胁时,可能会有攻击性,这无疑增加了救援的风险和难度。

还有,时间是个很关键的因素。越早发现和控制,找回的可能性就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金钱豹活动的范围可能会越来越广,而且它们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死亡,比如找不到足够的食物,或者与其他动物发生冲突。

我个人认为,希望不能完全否定,但也不容乐观。

如果这些金钱豹能够被及时发现,并且在它们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通过科学的捕捉手段(比如使用麻醉枪),它们找回的可能性会比较大。但如果它们已经深入山林,并且长时间没有被发现,情况就会变得复杂很多。

一个理想的情况是,它们能够被追踪到,并且在不伤害任何人的情况下被安全地捕获,然后送回动物园进行后续的管理。然而,现实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大家之所以这么关心这件事,不仅是因为对金钱豹的好奇,更是因为这牵扯到野生动物的管理、动物福利以及公众的安全。这件事情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动物园的管理需要更加严格和科学,对于珍稀野生动物的饲养和管理,更需要万无一失的保障措施。

至于现在的情况,只能继续关注官方的最新消息了。希望好运能够降临,让这几只金钱豹能够平安回家,也希望这次事件能够促使相关的机构更加重视野生动物的管理问题,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毕竟,我们都希望看到动物们在属于自己的地方自由自在地生活,也希望我们自己的生活不受打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可能回来了。

我们丝毫不怀疑,记忆会随着时间而变淡,恐慌也最终会变成就着啤酒和茴香豆的闲谈:

“当年我们这边山里跑出去过三只豹子的。”“后来呢?”

“后来?动物园去找了,找回来两只。”“找回来两只,还有一只呢?”

“还有一只?……谁晓得?许是死了。”距离杭州圈养豹子出逃的事件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天,现在还有人记得它吗?


我们回顾一下整个事件发生的时间线:

4月19日上午10时,杭州野生动物世界饲养的3只金钱豹外逃;

4月21日上午,该动物园自行组织搜索并捕获其中一只金钱豹,另有两只在逃;

5月1日下午1时,杭州西湖转塘街道龙门坎村村民上山干农活时发现豹子身影,并拍下照片;

5月6日,杭州警方接到报警称发现疑似金钱豹踪迹,杭州野生动物世界负责人为隐瞒逃逸情况否认豹子为其饲养;

5月7日20时许,群众报警称在富阳区银湖街道受降四联村金苑山庄发现疑似金钱豹,后经调查确定为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外逃的剩余2只之一;

5月8日上午10时,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发布紧急闭园公告;下午17时,第2只豹子被搜救队麻醉并捕获;

5月10日,杭州市为此事召开新闻发布会,第3只豹子仍在搜寻中……


再没有第三只豹子的更多信息了。


豹子现在还活着吗?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虽然我们希望豹子能够早日现身让事情圆满解决,但必须承认的是:到今天,那只出逃豹子存活的可能性基本为零。一个最简单的原因,是它几乎没有任何野外生存的技能。与大多数其它猫科动物一样,野生金钱豹需要具备在野外捕猎的能力,才能在自然环境下独立生存。

野生金钱豹幼崽通常在12~18个月大时能够独立生活,而在此期间,它们将从母亲那里学习捕猎、领地标记等等生存技能。

然而在圈养条件下,根据田丽等(2009)对圈养金钱豹的行为谱研究显示,在对17只包括不同性别成体、亚成体和幼体金钱豹所做的381480次行为记录中,“并未发现野外生存所必须的捕食行为”。研究还显示,有时兽舍中跑入老鼠时,金钱豹会将其咬住并玩耍,但不会将其当作食物。这很可能说明圈养条件下的金钱豹不仅丧失了捕食的欲望和表达,而且缺乏对食物/捕猎对象的判断能力。

新龙就曾经拍到过小豹子尝试跟踪水鹿,学习捕猎技能:


如果不会捕猎,在野外就只能饿肚子;如果没有对猎物的判断能力,也可能因为挑战成年野猪一类危险性极强的对手而丧命……

这也使得大型食肉动物的野化是困难重重的。再比如老虎,像老虎这样的大型猫科动物,在国际上也还没有成功野化从而恢复野外种群的先例。

即便是在我国圈养种群数量比较多、研究时间相对较长的东北虎,朱蕴杉等(2010)在《饲养东北虎野化训练的探讨》一文中指出:尽管野训后的东北虎性情较散放前凶猛,活动量增加,野性有所恢复,初步具备了对猎物的抓捕和致死能力,但出于安全生产、空间大小、管理方式和饲喂模式的限制,野训后的东北虎还远不能达到可以放归野外的条件。


举例来说,野训基地的空间不足使得老虎没有保卫领地的领域行为

同样,空间的狭小和隐蔽条件不够也使得圈养虎丧失了野生虎对猎物的伏击和追踪环节。再者,即使野训后的圈养老虎能够主动猎捕活鸡、牛羊等,但从野外食物链组成的角度看,野生有蹄类的捕猎难度比家禽家畜高很多。


最后我们回到杭州的豹子。饲养员称,出逃的豹子平时都是靠吃人工投食的鸡胸肉长大,显然它没有自主捕猎的技能。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经过足够的野外生存训练,我们能在山林里坚持多久呢?所以很遗憾,第三只豹子基本存活无望了。


除开本身缺乏生存能力的问题,目前的杭州也不适合豹子生存。因为豹的生存需要栖息地,而它们对栖息地的需求也很明确——环境和猎物。一方面,豹生活在山林,但豹子出逃的地方紧挨着杭州西湖,就算满打满算把西湖的山也加上,撑死也就100平方千米左右的林子,再加上人口稠密、人类活动频繁,外部干扰多,很难说这样的生存环境能够让豹子适应。

这里离人类居住的地方太近了

甚至还有些“标题党”,由于后来陕西咸阳一带出现了野生金钱豹的目击新闻,而大胆“推测”杭州的豹子是不是早跑到了陕西……

这就更是不靠谱,纯属天方夜谭了。

每当看到这样的新闻都感到一丝困惑... 图源网络

另一方面,豹的猎物主要还是15~80kg的有蹄类

在华南地区生态状况尚可的从前,麂、毛冠鹿,甚至是大型鹿科(如水鹿、梅花鹿)的雌性或幼崽,体型较小的野猪、鬣羚,以及果子狸、猪獾等,都可以成为豹的猎物。


那么现在有豹的地方,猎物情况又如何呢?“带豹回家”是整个华北地区的区域性项目,我们曾在和顺、驼梁、小五台山和黑里河等地开展过一系列红外相机监测,而其中,和顺有着相对稳定的豹繁殖种群,在驼梁我们从2019年起至今监测到了一只定居母豹。



然而在河北小五台山和坐落燕山的内蒙古黑里河,除了2012年惊鸿一现的小五台豹以外,我们再也没记录到它们的影像。

四个调查地点的动物状况


如果以拥有豹繁殖种群的和顺为标准,狍子、野猪和蒙古兔的相对数量对养活豹子是非常重要的。而对比两个同为河北的驼梁、小五台山保护区,在有豹的驼梁,猎物情况基本达到了和顺的标准,但没有豹的小五台仍有一定差距。

金钱豹的食谱极其多样,生活在华南的豹可以不需要依靠狍子,它们的主要猎物是小麂、毛冠鹿、鬣羚、水鹿、野猪、华南兔、猪獾等。

即便我们知道杭州周边有一些野猪、小麂、果子狸、猪獾等动物的记录,问题是它们的数量和密度有多少呢?

有,不等于够一只大猫来吃。之所以把豹叫做生态系统的顶级物种,是因为动物不够多的山林,养不活大型捕食者。

本王可不是几只鸡就能对付的事实上,根据当地新闻发布会的描述,出逃的三只豹子已经两岁半,对于金钱豹而言它们已经成年,而非大家开始推测的几个月龄的小豹。成年豹是不可能只靠吃鸡活下去的,否则它的生态位就会变得跟豹猫相似,那就不是顶级物种了。


因而不要去猜想出逃的豹子有没有“万一”撞大运地活下来,不存在的。我们不妨把目光关注在真正的自然栖息地上。


我们有时候会不由自主地联想,黑龙江的老虎、陕西的豹子和云南的大象,这些野生动物怎么就从山里跑出来了,是不是年头不好,野兽都准备出来伤人?其实不然,因为长时间以来,很多人都觉得野生动物就是应该好好呆在山里不出来,出来就叫“入侵”。而事实上那些野生动物们也许只是想要路过我们的城镇。反倒是我们新建的那些大厦楼宇,很可能是它们曾经的家。


时至今日,“活要见豹,死要见尸”之类的行政命令对豹子而言已经没有太大意义。野生动物在野外自然死亡是非常隐秘的,出逃的豹子尽管不是野生的,但也很可能已经死去。


而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来讲,比起仅仅关注某一个体,我们还是应该关注栖息地。保护的问题很多,尤其是当我们要保护一个居于食物链顶端的物种时,我们会面临人兽冲突、道路建设、工程开发等等一箩筐问题。但这些问题本质上都是栖息地问题。


就如豹子,它们不像植物那样有水有热有肥力就能从土里冒出来,它们需要面积可观的家域,需要足够数量的猎物,需要维持一定的基因交流,需要繁殖和育幼的时间……

这些都需要一片良好的栖息地才能解决,面积、生态状况、连通性、干扰程度等等,绝对不是在纸面上人为地画几块保护地就能一劳永逸的。


修复荒野,修复生态,修复人心。口号可以振奋人心,但干保护还是得脚踏实地去做。在人类改变环境的大潮中,一只出逃圈养豹子的消失,并不会翻起多大的水花。

但我们应当记得,它消失的这片山林,也曾是虎啸豹鸣、鹿伏鹤行之地。

我们应当记得这片山林的居民



长按二维码关注猫盟,记得给我们标 哦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