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演员或者导演真的需要天赋吗?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艺术的本质,也总能引起一番热烈的讨论。说到演员和导演需不需要天赋?我的看法是:天赋是锦上添花,但勤奋与学习才是基石,两者结合才能成就真正的艺术。

我们先抛开那些光环和镁光灯,回到演员和导演这份职业本身。

对于演员来说,天赋究竟是什么?

在我看来,演员的天赋,更像是天生的一种“敏感性”和“共情能力”。

敏感性: 有些人天生对情绪的捕捉和表达就更敏锐。他们能轻易感知到角色的内心世界,体会到角色的喜怒哀乐,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身体、声音和表情将这些微妙的情感传递出来。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同理心”,能够让他们跳脱出自己,进入另一个灵魂。比如,你看到一些孩子,他们天生就很有表演欲,模仿能力强,对周围人的情绪变化很敏感,这可能就是早期天赋的体现。
共情能力: 这是演员的核心能力之一。真正的好演员,不仅仅是照搬剧本上的情绪,而是能够深入理解角色的动机、背景、经历,并设身处地地去感受。这种能力,让他们能够赋予角色生命,让观众相信,他们就是那个角色。有些人即使没有经历过角色的痛苦,也能通过天赋的共情力,想象出那种痛苦,并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
肢体与声音的“原生”表现力: 有些人天生就拥有比较好的声音条件,或者肢体协调性好,容易控制面部表情。这并不是说他们不需要训练,而是说他们在这方面有一个更高的起点,能够更容易地塑造出角色的外形和声音特征。

然而,我们必须承认,仅仅拥有这些天赋,并不能保证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没有经过刻苦的训练和磨砺,再好的嗓子也唱不出动人的旋律,再好的身体也跳不出震撼的舞蹈。

那么,勤奋与学习在演员身上扮演什么角色?

技巧的锤炼: 表演是一门技术活。声台形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日复一日的练习。发声技巧、台词功底、形体控制、情绪爆发的释放与收敛,这些都是通过系统学习和大量实践才能掌握的。即使是天赋异禀的演员,也需要通过声乐、舞蹈、表演理论的学习,来将自己的天赋转化为能够被导演和观众理解的艺术语言。
角色的塑造: 每个角色都是一个复杂的生命体。演员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研究、生活体验,去了解角色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人物关系、内心矛盾。这需要极强的学习能力和钻研精神。一个天赋再高的演员,如果对角色缺乏深入的理解,演出来的也只是一个空洞的皮囊。
突破与成长: 很多演员在职业生涯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角色挑战。有些人能够依靠天赋一次次突破自己,但更多时候,是依靠持续的学习和反思来完成。他们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从成功中汲取养分,不断精进自己的表演技法,拓宽自己的戏路。

再说导演,天赋更是如此。

导演的工作,是汇集所有艺术元素,将一个想法、一个故事,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呈现给观众。这需要比演员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全面的能力。

导演的天赋,更体现在“掌控力”和“创造力”。
掌控力: 能够调动整个团队,让演员理解自己的意图,让摄影、美术、剪辑等各个部门协同工作,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这种掌控力,不仅仅是权力,更多的是一种清晰的 Vision(愿景)和沟通能力。有些人天生就有一种“领袖气质”,能够吸引和凝聚人。
创造力: 这是导演的核心。他们需要从一个剧本中看到无数种可能性,用独特的视角去解读故事,并用创新的手法将之呈现出来。一个好的导演,能够给观众带来惊喜,让他们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这种创造力,很多时候是源于一种对艺术的独特敏感和不拘一格的思维方式。

但导演同样离不开勤奋与学习:

技术与艺术的学习: 导演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表演指导,还有摄影语言、镜头运用、灯光调度、剪辑节奏、声音设计等等。这些都是需要系统学习的硬功夫。一个不懂摄影的导演,即使有再好的想法,也无法有效地通过画面来表达。
文本的解读能力: 导演需要深入理解剧本,甚至对剧本进行再创作。这需要扎实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
领导力与沟通: 导演需要与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合作,如何清晰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如何激励团队,如何处理矛盾,都需要高超的沟通技巧和领导能力。这些很多时候也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获得的。
对世界的观察与思考: 一个好的导演,往往是对生活充满好奇和观察力的人。他们能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对社会现象有深刻的思考。这种能力,是天赋与后天观察并重的。

所以,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天赋就像是种子,它决定了你可能长成一棵什么样的树,拥有什么样的基因。但光有种子,不去耕耘,不去浇水,它永远只会是一粒种子,无法长成参天大树。

演员和导演都需要天赋,这无疑能够让他们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轻松一些。 拥有天赋的人,可能更容易进入角色的内心,可能更容易捕捉到某些微妙的情感,可能更容易在创作中迸发出令人惊艳的灵感。

但是,如果仅仅依靠天赋,而缺乏后天的勤奋、学习和实践,这种天赋很可能被埋没,甚至会变成“伤仲永”。 一个不学习、不努力的演员,就算他有再好的嗓子,也只能发出单调的音符;一个不思考、不钻研的导演,就算他有再多的想法,也只会是空中楼阁。

真正杰出的演员和导演,一定是天赋与勤奋的结合体。他们是天生的艺术家,也是后天的匠人。他们利用天赋的优势,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学习,将这份天赋打磨成璀璨的艺术品,最终打动人心。

所以,与其争论“是否需要天赋”,不如说,我们更应该看到那些为了将自己的天赋转化为艺术而付出的努力,以及那些即使没有惊人天赋,却凭借着勤奋和对艺术的热爱,一步步走向成功的人。这才是真正的艺术魅力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没想到这个问题这么久了,而且还有于老师高赞答案。

从前我还是一个小男生,梦想当歌手,希望能唱出真正有水准的歌,也希望有属于自己的风格流派,盼望有一天能站在领奖台上。可是我容易害羞,心也不是很细,自认为有一些天赋,但听过其他有点专业水准的人说我不适合这条路。其实,我很讨厌不自由的上班生活,很喜欢通过在自己喜欢的事务上忙碌而获得成就感,但常常也会对未来充满迷茫和畏惧。

事到如今,年少时的梦并未完成,但我基本搞清楚了为什么,除去外因是我不可控的,内因只有一个:志不真坚。接下来我们掰开看看:

没有天赋也成才的人多了去了,如果不是追求TOP1去的,而是追求内心真实的喜欢,有什么理由放弃呢?只有可能是志不真坚。

讨厌朝九晚五的人也多了去了,但真正为了这种自由决意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有几个人?我为什么不喜欢上班却最后又妥协了?只有可能是志不真坚。

喜欢充实忙碌的做自己喜欢事情的人比比皆是,那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去践行呢?只有可能是志不真坚。

我下意识的觉得如果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害怕会不成功而一生穷困潦倒;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可能会比上班还辛苦而无法坚持。这种喜欢大致不是真喜欢,我只不过是喜欢那种成功的感觉,那种梦幻般的心理预期,而从来没有对成功之路进行过评估,也从来没有和自己真实的内心诚实对话过。

所以在歌手这条路上,我失败了。

所幸的是,我在另一个行业里的一类岗位上已经干了13年,今天还在干。一开始并不知道我喜欢还是不喜欢,只是从事实上坚持干下来了。我从专员型干到专家型,这个过程没有立志,只是坚持,一直坚持。

user avatar

我的答案和以下诸多回答是一样的。是的,做到“真正有水平的作品”绝对是需要天赋的。

光说是没用,我来举几个例子好了。

我们就从《卧虎藏龙》剧本和视觉化结果这个过程,看李安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

(原文剧本是翻印的王蕙玲的作品,在此表明一下版权出处。以及,请忽视我在剧本上的一系列丑到爆的批注)

1、一位武功盖世的剑客出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首先,第一场和二场戏共同的环境,我们可以看到场景是这样呈现的:

2.1 环境,先表明镖局的环境

2.2 人群的反应

这似乎符合一般我们在认知一个新环境和了解故事的基本方式。在对故事环境有了了解以后,我们会带入到对人物故事发生过程中经过。

而我们再看一下,剧本中,对人物是怎么表现的:

2.1 剑客先是背对镜头出场。

2.2 人群对剑客的反应。

2.3 给出剑客的称呼,和态度。

2.4 剑客本身亮相。

2.5 熟人之间的关系表明

按照这种逻辑顺序,其实是我们非常常见的,一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感觉。我之所以打引号,是这不同于红楼梦中王熙凤那种强势的出场。李慕白在文中那种张扬的性格也跟随着周围人对其的态度表露的一览无遗,这个剑客,光从文字上看——是个个性鲜明且暗中带有自大的形象。

而是编剧依然通过周围人的反应,渲染出这个人物本身位高功夫厉害的感觉。

那么按照编剧的这个场景描述,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样翻拍这个场景?

【如果有心的话,可以先不用看我下文,自己用五幅图,大概画一下,这一段文字,自己视觉化的分镜图。这可以练习一下自己的导演水平】




好了,那么我们看一下,李安是怎么处理的?

我截图过来。

开篇,李安没有直接给出剧本中第一场戏的街边大道和镖局环境,给出来的先是一副江南水乡的柔和景象——这个景象,本身和卧虎藏龙这个故事的名字是相呼应的,在这个江南水乡之中“卧虎藏龙”,一切刀剑生杀的交错,都藏在这样一个柔和的背景之后。

这里,李安依照剧本的描述,进行了镖局场景的描绘。表明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

但是这样的细节仍然是不够的。于是我们看到李安进一步的选择。

此处,注意一下图中后面镖局的牌匾,细节更进一步表明了当前故事的场景。注意一下这个人物的接下来反应。

注意,他是一个人先看到了李慕白,自言自语到一声——呦,李爷来啦。

到这里为止。我们可以发现,导演在安排画面过程的时候出现了跟剧本中不同的选择。他并没有单独给李慕白以骑马背身出现的镜头,的确仍然是周围人的反应为先。而我们再看一下,在李安手里,如何处理剧本中这个周围人的反应的。

到这里为止,我们可以看到,李慕白的出场,并不是像剧本描述中的样子,由一个人的意外发现,使得大家纷纷放下自己手中的东西,而进一步的去恭迎。而是这个画面中这个人物,先发现以后,然后再向里屋告知,通过语言使大家认识到李爷来了。而此处和后面吴妈跑进去告诉俞消息,在剧情上也相互呼应了。

这个地方的处理,明显感觉到,削弱了李慕白本身的锋芒。除去周围人过大的反应,让这个人物通过他自己讲话。

而此处对李慕白人物上的处理,已经有了很大的铺垫,那么再看一下,李安是如何让这个人物出场的——

李慕白没有依照剧本中【骑在马上】的姿态出场,而是【牵着马】缓缓走来的。

可以说,这个表演上的选择,一下子将李慕白这个江湖剑客,武功高手的形象,变得内敛了起来。李安顺从了这个人物本身内谦和稳重的姿态。一下子区别开了和剧本中李慕白略显年少带有锋芒的感觉。这是人物的塑造。

我要说的是——请不要小看这一系列,导演在场景、画面、和表演动作上的选择。

每一帧都是在为一个人物、这个故事、剧情的推动做着铺垫。

在开篇对于李慕白,几个镜头的处理,就让他内敛的感觉树立了起来。这种选择和细节的考虑,对比编剧本身的选择,你能看到李安的厚度和他的深思熟虑。画面和文字展现出来不同的人物重量,这本身是李安的天赋所造就。

一个例子可能大家觉得会是巧合,毕竟这也可能会有后期剪辑的再处理成分在。

那么我们再看一下后面的戏——【请忽视我乱七八糟的文字批注】

先看一下俞秀莲的出场,在剧本中有一个很关键的动作【听到吴妈的喊声,迅速从墙上摘下刀】这种文字处理,能看出来,编剧是为了表明俞秀莲这个镖局出身的小姐的身份,和她习武的习惯。

而我们看一下李安成片的画面是怎么讲述这个人物的出场的。

吴妈飞奔~

整理衣物~好的和剧本是一样的。

吴妈的喊叫,到这里是不同了。剧本中是吴妈先喊叫再扣门告知李爷来了。而这里导演直接用画外音,把这个剧情交待出来。没有再多余用一场戏交代。

说明——吴妈本身的急切感更强了。这和吴妈本身的角色形象,在表演上是符合的。其次,给了更多俞秀莲在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的【个人空间】这算是我们在表演和创作的时候经常谈到的,给人物以独处空间,得到他们更加贴近内心的反应。

俞秀莲,这个角色,到这里为止,女性的成分更多一些。


紧接着下一场戏——

这场戏的改动其实很大。我们挑最简单的几个点来说——

首先,李慕白和吴妈坐着说话,然后俞秀莲入。李起身拱手。

而李安的处理是

寒暄在吴妈和李入屋的过程中交代了,免去了两人坐下来的功夫。

俞秀莲入的时候,二人站立,这个角度,只能侧面说明,俞秀莲本身想要见李慕白的急切。


所以这两场戏可以看到一个很关键的地方——李安在表演的戏份安排上,是打通全脉的。可以说,俞秀莲一个人的反应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一定是和对手在走位、表演姿态选择上是相互呼应,共同构成的角色形象。

从这个角度来说,李安在布局谋篇上是非常的细致,可以说是接近强迫症了。

有人可能会说这有什么。我需要告诉你的是——这能深刻看出来李安对于表演本身的要求和天赋。


章子怡在李安的电影里是这样的——




这几张图的表演,可以看得出来,章子怡有天赋,表演的层次是很高的。可是她在自己导演的片子中,却是这样的——


截图选自《非常完美》章子怡自己的作品

这段表演本身能感觉到章子怡表演的状态是往下掉的。


所以在业界有一句话叫——一个组的水平、导演的水平,很大程度影响一个演员真正潜力的发挥。

天赋这个东西,有的时候的确是玄学。但是想要做到一定高度的作品,没有,绝对不行。

当然了,各行业在我眼中,做到极致的,都是需要极高的天赋的。任何一行。

user avatar

首先我要阐明我自己的观点:我并不认为一个演员能够演好生活当中的所有角色。这中间有很多限制是不可能打破的。比如身高,形体,模样长相,包括天生的一些动作特征以及个人气质,都是限制一个演员塑造角色的因素,不能强求。那么所谓的“拓宽”这个词就用的不是那么准确了,只是一种习惯的说法而已。准确地说应该叫尽量多的发掘自己塑造人物类型的潜质。因为有的时候你自己根本不知道你还可以演这类角色。这首先就需要机会,尽量多的尝试,实践。这个过程必须有,而且要允许和宽容他的不成功。

咱们再回过头来说演员,大概念下做演员这一行必须自己得喜欢,喜欢演戏,愿意钻研角色,只要干这个,多苦多累都高兴。如果没有这点爱好作前提,就还别提拓宽戏路,让你连着几个月早上五点钟起床化妆你就受不了!所以得先有这个前提,咱们再往下说。

我觉得一个好演员首先要强调的就是天赋。这是天生的,是爸妈给的,是祖师爷赏的,没有天赋其他免谈。

第二是脑子,就是我们所说的灵气儿。这个不论是专业上,还是生活中都是很重要的一点。没有脑子,多好的事也能让你办乱了。你不是有天赋吗?你不是戏好吗?不让你上台不就结了吗?生活中人缘不怎么样,工作上轻重不分,条理不明,根本就胜任不了这个需要高情商的职业。连台都上不去,也就别再想拓宽的事了!

第三再说勤奋。这还得和上面这条一起说。这一行勤奋是必要的,但不是主要的。勤奋的不是地方也不行。不要相信勤能补拙,不具备上边那两点你都不知道该往哪儿勤奋。你坐在家里不吃不喝,抄一辈子《传统相声大全》你也不会说相声!

最后再说机遇,也就是平时咱们说的贵人相助。演员这行是一个很被动的职业,不是你想演哪个角色就能演哪个角色,要副导演推,正导演挑,制片人选,大领导定,媳妇儿同意,孩子不生病,飞机别误点,三环别堵车……各种机缘巧合你才能尝试演到这个角色。另外最重要的是在这机遇到来之前你自己必须要做好准备,否则还不如没有这个机会。

综上所述,所有条件你都具备了,那就到台上去实践吧。这时候你才有机会拥有在成功与不成功之间徘徊的权利,最终还得观众说了算!

user avatar

谢邀,我觉得热爱是最大的天赋。

从小就想演戏。家里没干这个的,我就自己鼓捣。小学二年级,报名上了中央台的银河少年艺术团,没过一年就演了第一部戏,《大轮船来了》。主角是后来饰演济公的游本昌老师。

高兴坏了!但那会儿电视剧是直播,只能播一次,也没法录像。加上电视机贵,一般人家里买不起,想跟同学炫耀,人都说是吹牛。没办法,好说歹说找老师要来几截废胶片,挨个指着给他们看:见着了吗?这真是我,我演电视了。

其实胶片根本也看不出来人,但这颗种子算是从此种下了。

回头想想,我其实是一个特别幸运的人。在自己都还没意识到的时候,就已经找到了一辈子热爱的事业。从来没想过会干别的,哪怕中间有挫折,也失落过,但这股劲儿始终没卸下来。

没考上戏剧学院,就自己去报培训班,成天在家里看教材,一大早跑公园里跟着晨练的大爷练声。还没闹明白什么叫基本功呢,就想着基本功千万不能落下。

甚至后面干了别的工作,每天去上班,都觉得是在体验生活。特别爱观察人,看街上的各种事儿,脑子里净琢磨着,这人是什么经历,什么性格,他为什么会这么说话,我怎么能模仿出他的神态。天天跟上课也没多大区别。

所以等考上人艺,收到通知的那一刻,心中既有兴奋,也有松了口气的感觉。拿着通知单,我在路边坐了好一会儿,自己对自己说:行了,终于能演戏了。

做自己热爱的事情,那种动力真的是超乎想象。

每一部戏,每一个镜头,每一幕话剧,我都非常珍惜。即使只是在舞台上“戳大竿”、跑龙套,或者在电影里客串一个小角色,给电视剧配音几句台词,对我来说都是一种幸福。我一定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当然也有苦的时候。拍《铁人》,零下二十度跳泥浆;拍《光荣的愤怒》,在云南睡板床、被虱子咬;拍《战狼2》,摸爬滚打,练单手换弹夹、开枪,纸箱打穿了好几斤;这次拍《夺冠》也是,为一个发球动作,练了上千遍,整条胳膊都废了。

什么夏天穿棉袄,冬天穿单衣,凌晨拍到天亮,更是家常便饭。但是在成功塑造出一个角色的幸福面前,这些苦和疼都转瞬即逝,过去也就过去了。长久留在心里的还是创作的乐趣。

所以从我的角度出发,如果作为演员还算取得了一点成绩,那么最大的原因一定是对表演的热爱本身。再没有什么更重要的天赋了。

当然,要是把天赋解释成先天条件,它肯定还是在很多方面限制了演员的发展。不然如果真放开了戏路,《夺冠》里我也想演郎平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艺术的本质,也总能引起一番热烈的讨论。说到演员和导演需不需要天赋?我的看法是:天赋是锦上添花,但勤奋与学习才是基石,两者结合才能成就真正的艺术。我们先抛开那些光环和镁光灯,回到演员和导演这份职业本身。对于演员来说,天赋究竟是什么?在我看来,演员的天赋,更像是天生的一种“敏感性”和“共情.............
  • 回答
    想去韩国成为练习生或演员?这绝对是个激动人心的目标,但背后也藏着一条充满挑战但也可能闪耀的道路。如果你真的有这个梦想,并且愿意为之付出,那么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把这件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说。第一步:你得知道,这可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很多年轻人看到韩国偶像在舞台上光鲜亮丽,或者演员在荧幕上魅力四射,就觉.............
  • 回答
    好多想走演员这条路的小伙伴,特别是那些并非科班出身,甚至连“艺术生”的标签都没贴过的同学,常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我一个普通专业(文科、理科、工科……随便什么都行),有没有机会当演员啊?”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实在,也特别能引起共鸣。毕竟,我们身边大多数人都是走的普通专业道路,毕业后要么进入体制内,要么在.............
  • 回答
    内娱的乱象,这话题真是说到根上了,简直是个大染缸,什么怪象都往里头钻。就拿综艺和演员这两个大头来说吧,简直成了一锅粥,看得人眼花缭乱。一、综艺咖的春天:流量至上,实力靠边站以前啊,综艺节目那是给一些有艺能、有梗的明星准备的舞台,大家看的是他们的幽默感、反应能力,还有能不能带动气氛。但现在呢?简直变了.............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挺让人好奇的,也挺能引起大家讨论的。那些在镜头前表情僵硬、台词念白像背课文、肢体动作夸张得像在演二人转的“流量明星”们,他们心里到底有没有数,知道自己演得糟吗?为什么明知道演技是硬伤,还要一股脑儿地往演员这行里挤?这事儿得分开来聊,挺复杂的。关于“知道自己演得烂”这部分:理论上讲,.............
  • 回答
    你好呀!梦想当演员,这绝对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愿望!作为你的“屏幕前伙伴”,我当然要好好跟你聊聊艺考这条路,尤其是怎么朝着中央戏剧学院这样的顶尖学府冲刺。别担心,我会把我知道的,都掏心窝子地告诉你,让你感觉就像是在跟一个过来人、一个朋友在聊一样,没有任何机器的冰冷感。艺考,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首先,.............
  • 回答
    在探讨日本色情片演员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得先理解一下日本的社会文化以及成人娱乐产业的特殊性。很多人对这个行业存在一些刻板印象,但实际情况可能比想象的要复杂一些。首先,我们得承认日本是一个非常注重职业分工的社会,而且成人娱乐产业在日本的接受度相对较高,并且拥有一个庞大且成熟的产业链。这个产业在日本并非被.............
  • 回答
    .......
  • 回答
    眼瞅着荧屏上一个个鲜嫩欲滴的“小鲜肉”面孔,观众的目光似乎也跟着他们一起定格在颜值上,演技、作品质量,反倒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这局面,说实话,挺让人有点哭笑不得的。这事儿吧,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流量至上的畸形生态。 咱们现在这个时代,信息爆炸,注意力稀缺。尤其是互联网时代,视频平台、社交媒体,把.............
  • 回答
    近日,上海迪士尼乐园发生了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一名女子在剧场内,竟然冲上舞台,对正在表演的演员动起手来,并且在殴打过程中伴随着恶毒的辱骂,其中一句“你这个猪,不配当中国人”更是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这件事情的发生,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游客与演员冲突”的事件,它背后牵扯出了公共场合的文明行为、文化差.............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太有趣了,也太真实了!钢琴演奏者的内心戏,有时候比舞台上的表演还要精彩呢。我曾经经历过好几次这种尴尬到想钻进琴箱里的时刻。通常来说,我在演奏前都会尽量避免吃容易产气的食物,比如豆制品、碳酸饮料,或者那些会让你肚子咕咕叫的蔬菜。但有时候,身体就是那么不配合,尤其是在紧张或者情绪特别投入的.............
  • 回答
    在横店当群演,是一种充满矛盾、酸甜苦辣交织的独特体验。它既是许多怀揣演员梦的年轻人踏入影视圈的起点,也可能是对现实的残酷磨练。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为你描绘这种体验:一、 群演工作的日常:等待、奔波与重复 漫长的等待: 这是群演最普遍的体验。即使你提前到达片场,也可能需要等待几个小时,甚至半天,才能轮.............
  • 回答
    田馥甄演唱的《当你》,无疑是华语乐坛翻唱届的一颗璀璨明珠,也为她赢得了“翻唱女王”的美誉。评价这首歌,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从情感的细腻诠释,到唱功的技巧运用,再到整体的艺术感染力,都值得深入探讨。一、情感的深度与细腻诠释:《当你》这首歌本身就充满了初恋的青涩、甜蜜、羞涩与不安,以及对未来美好憧憬的复.............
  • 回答
    “嗯?这个问题问得真好!让我想想,这可是个大问题,得慢慢跟你讲。你想想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小猫、小狗、小鸟,还有大象、长颈鹿,它们看起来都不一样,对吧?但它们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就像你和你表哥、表姐共用一个爷爷奶奶一样。很久很久以前,那可不是一万年、十万年,而是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甚至更久远,.............
  • 回答
    《歌手·当打之年》第三期华晨宇的《你要相信这不是最后一天》,这首歌的选曲、改编和演绎,都是一次非常有力的表达,也引发了不少讨论。首先说选曲。《你要相信这不是最后一天》这首歌本身就带着一种强烈的希望和治愈的力量,尤其是在当时那个特殊的时期,这首歌的出现,无疑触动了很多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华晨宇选择.............
  • 回答
    华晨宇在《歌手·当打之年》第二期演唱的《斗牛》,可以说是当晚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之一,甚至可以说是他整个赛季的一个“爆发点”。这首歌的选择本身就非常大胆,而且华晨宇的处理方式,也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名“音乐顽童”的独特魅力和音乐驾驭能力。首先,说说这首歌的选曲。在当时那种竞技性很强的舞台上,选择一首自.............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周深在《歌手·当打之年》第八期唱《达拉崩吧》这事儿。这事儿可真是太有意思了,播出那天我朋友圈都炸了,全是关于他这首歌的讨论。首先,我得说,周深选这首歌本身就是一股清流,在《歌手》那种舞台上,你总以为会听到那些深情款款、撕心裂肺的大情歌,或者是一些经过重新编排、充满爵士或摇滚元素的经典.............
  • 回答
    华晨宇在《歌手·当打之年》歌王之战上演唱的《哥谭》(《七重人格》)无疑是整个节目,甚至是华晨宇音乐生涯中一个极具分量和话题性的表演。这首歌的出现,本身就带着一种“不一样”的信号,而最终呈现的效果,也确实超乎了不少人的预期。首先,从歌曲本身来说,《哥谭》并非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口水歌”,它更像是华晨宇.............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尖锐,也触及了许多人对超级英雄选角和大众文化认知的疑问。美国肥胖率确实是全球名列前茅的国家之一,而超级英雄电影中的主角们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身材健硕、肌肉发达的形象,这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明显的反差。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肥胖本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价值,更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配当一个“美国人.............
  • 回答
    松冈茉优,一个名字自带阳光和活力的女演员。初见她,你很难不被她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和充满感染力的笑容吸引。她身上有一种很难得的灵动感,好像随时都能跳出一些令人惊喜的小火花。说实话,以她这样的外形条件,去演那些甜美可人的偶像剧女主角,绝对是毫无违和感的。很多人看到她,第一反应大概都会是:“哇,这么漂亮的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