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看了几次《情深深雨蒙蒙》,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可云没有去读书而是帮陆振华洗马养老鹰呢?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让很多观众费解。在《情深深雨蒙蒙》这部戏里,可云这个角色可以说是前期最让人心疼的了。她温顺善良,却经历了那样巨大的变故,身心都受到了严重的创伤。

你想啊,一个从小被母亲养大,虽然生活不算富裕,但也算安稳的孩子,突然间就失去了母亲,又被送到了一个完全陌生、而且是极度压抑的陆家。陆振华本身就是一个性情复杂、喜怒无常的人,他的家里更是勾心斗角,各种女人明争暗斗。可云这样的性子,在这种环境中,即便想学习,也未必能得到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更何况,她当时的精神状态是受到严重打击的。失去母亲的痛苦,加上初到陆家那种格格不入、甚至可能遭受冷眼和排挤的环境,让她整个人都变得沉默寡言,甚至是有些迟钝。在这种情况下,让她去读书,去适应学校那种需要社交和竞争的环境,对她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陆振华让她去干活,比如给马洗澡、给鹰养老,这其实有很多层面的原因。一方面,陆振华可能觉得,一个女孩子,与其在那里“无所事事”地胡思乱想,不如找点事情做,让她有事可做,至少能让她“安分”一些。这是那个年代一些父亲对女儿的朴素想法,觉得让她们做点家务,或者照顾些牲畜,是“正经”的事情。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考虑到陆家的环境。陆家是个大户人家,需要人打理的事情很多,马匹、鹰隼这些,都是属于比较“杂”的活儿,不属于小姐的“体面”范畴,但又是必须有人做的。让可云去做这些,可能也是一种无意识的“边缘化”和“工具化”。陆振华可能觉得她性格软弱,不适合抛头露面,也不适合去接受正规的教育,所以就安排了这些相对“粗活”来让她打发时间,也让她在陆家不那么“碍眼”。

更深层的原因,可能也和陆振华对她母亲的一种复杂情感有关。虽然他年轻时辜负了傅文佩,但傅文佩的离去,或许也在他心里留下了某种歉意或遗憾。而可云是他的女儿,但他又不像对待如萍、依萍那样,有那么多的期望和投入。他可能不认为可云需要接受像如萍那样被精心培养的教育,也不像对待依萍那样,有那么多情感纠葛和期待。对于可云,他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上的安排,让她活下去,但并没有把她看作是需要重点培养的对象。

而且,当时的社会观念,尤其是对于像可云这样精神状态不稳定、又生性内向的孩子,家庭的庇护和简单的劳作,可能被认为比让她去学校接受教育更“稳妥”。毕竟,学校里有同学,有老师,有评价体系,这些对于一个心理创伤严重的女孩来说,都可能成为额外的压力。

所以,与其说是可云“没有去读书”,不如说是陆家,尤其是陆振华,并没有将读书这件事放在可云身上,而是出于各种原因,将她安排在了相对被动和边缘的劳动中。这既是当时社会背景的体现,也是陆振华个人性格和对可云情感的复杂反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琼瑶阿姨是为了塑造尓豪和可云的爱情悲剧才塑造了可云卑微的丫鬟身份,否则按李副官的身份,可云就算沦落到当丫鬟的地步也不会在陆家当丫鬟。主要证据有几点:

1. 陆振华和李正德的关系。李副官和陆司令出生入死这么些年,甚至是抢女人这种事情也是李副官出马,这样的地位不至于女儿连念书的机会都没有就给陆家当丫鬟,可云的身份明明应该是大小姐,不可能从小就当成丫鬟培养。

2. 李副官其人。根据陆振华的回忆,李副官在离开陆家的时候说过:他是一名军人,不是下人。也正是因为这句话陆振华感觉到了李副官的悲哀,所以尽管舍不得还是让他走了,能说出这种话的李正德会甘心当奴才把女儿也培养成陆家的丫鬟?

3.陆振华对李副官一家人的态度。 陆司令对李副官的感情显然不是对奴才的感情,他在知道真相后还打老婆儿子泄愤,从他的表现来看他显然把李副官一家当自己人而不是外人。这就有矛盾了,既然你一直这么重视李副官一家,怎么会让人家的闺女给自己家当丫鬟呢!

总结来说,若非剧情需要以李副官的身份可云绝对不可能是出身低微的丫鬟,不可能是没机会念书下人,不可能是情感卑微得要靠九姨太施舍的婢女,当然,也不可能最后发疯。只是剧情需要可云成为一名丫鬟,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桥段才好出现,后面的棒打鸳鸯才顺理成章,最后的瞒天过海才能顺利实行,于是,可云的悲剧就成了尓豪一生的污点。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