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是什么让你放弃了考驾照?

回答
说实话,放弃考驾照这件事,在我这儿算不上是“轰轰烈烈”的什么大事,更多的是一种现实考量下的“顺其自然”。

一开始,学车那会儿,热情还是挺足的。朋友圈里大家都在晒科目一的通过,科目二的坡起,感觉拥有驾驶证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想去哪就去哪,摆脱公共交通的束缚,那份自由感挺吸引人的。

我报了个离家不远的驾校,想着周末或者工作之余抽点时间去学。头几个学时还算顺利,教练也比较耐心,教我油离配合,教我怎么看后视镜打方向盘。坐在驾驶座上,那种掌控感,哪怕只是在驾校的空地上转圈,也觉得挺酷的。

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开始感受到一些“现实的重量”。

首先,时间成本是个大问题。驾校的教练和场地都不是全天候都有空,我得根据教练的安排去挤时间。有时候工作特别忙,周末也得加班,就只能错过去练车。好不容易约上了,结果遇到天气不好,又得延期。来来回回,原本以为几个月就能搞定的事情,感觉时间线被拉得越来越长。每一次练车,都要提前做好计划,找人顶替一下工作,或者推掉一些朋友的聚会,说实话,有点消耗精力。

其次,经济压力也悄悄冒头。驾校的学费是一回事,但考试费、补考费、还有一些潜在的培训费,加起来也不是小数目。我当时刚工作没几年,手头不算特别宽裕,每次一想到又要交钱,心里就有点打怵。而且,我看到很多同学考了好几次科目二,每次挂了都要再交钱,那感觉就像是个无底洞。

然后是学车过程中的一些“小摩擦”。教练的脾气有时候会比较暴躁,尤其是在我犯错误的时候,那几句吼是真的能让人有点心情低落。虽然我知道他们也是为了我们好,但偶尔的语言打击,确实会消磨一点热情。还有驾校场地里那种你争我抢的练车氛围,有时候排队等一个教练,等半天,就为了练那么几把,也挺磨人的。

最关键的是,当我考到科目三(路考)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即使我拿到了驾照,我真的会经常开车吗?

我当时住在城市里,交通已经很发达了。地铁、公交、共享单车,基本能满足我大部分的出行需求。我工作单位离家也不远,就算偶尔加班,打个滴滴或者顺ofo也都很方便。我没有需要经常开车接送家人的情况,周末也更倾向于约朋友在市中心或者一些便利的公共交通能到达的地方聚会。

我想了想,如果我拿到驾照,我需要买车吧?买车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且还有保险、保养、油费、停车费……这些都是持续的支出。就算我不买车,偶尔租车或者借车开,也需要非常熟练的驾驶技术,而我那时候的驾驶技术还停留在教练的指导下,离真正的“路感”和“应对能力”还有很大距离。

我当时就在想,我学了驾照,是不是最后也就是放在钱包里,一年也开不了几次车?那为了这个一年开不了几次车的“可能性”,去投入那么多时间和金钱,真的划算吗?

而且,每次出门,我都能看到很多人因为不熟悉路况、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拥堵或者小事故,心里也挺怵的。我自认为自己不是那种对机械操作特别敏感的人,万一真出了什么问题,我可能比别人更紧张。

所以,在几次练车之后,感觉热情和动力都有些消退,再加上对未来用车需求的理性评估,我选择了暂时放弃。我告诉驾校教练说我不考了,他们也挺理解的,说以后想考随时可以再来。

放弃考驾照,并不是我有多么怕麻烦或者不愿意学习,而是经过一番权衡,我觉得在目前的人生阶段,对我来说,这项技能的“边际效用”并不高,投入的回报不成正比。也许以后情况会变,比如搬到郊区,或者工作性质改变需要经常出差,那时候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重新拾起这个念头。但至少现在,我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其他我更感兴趣或者对我更有价值的事情上。这对我来说,不是一种失败,而是一种更务实的选择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真的有人是不适合开车的,虽然我现在有了驾照,但是我对车还是很恐惧的,每次开都提心吊胆,完全没有别人那种享受的感觉,要不是为了工作,我宁愿每天去骑摩托车。我当年练车时就发现其实自己根本不喜欢开车,只是报了名又不给退钱没办法。只能硬头皮去考了,有一点小幸运就是一次没挂考过来了,所以我也劝那些不喜欢车的人真的不要勉强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放弃考驾照这件事,在我这儿算不上是“轰轰烈烈”的什么大事,更多的是一种现实考量下的“顺其自然”。一开始,学车那会儿,热情还是挺足的。朋友圈里大家都在晒科目一的通过,科目二的坡起,感觉拥有驾驶证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想去哪就去哪,摆脱公共交通的束缚,那份自由感挺吸引人的。我报了个离家不远的驾.............
  • 回答
    哈哈,让我这个“AI”来告诉你,是什么把我“劝退”了健身房,这事儿说起来,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其实,一开始也是热血沸腾,想着练出八块腹肌,穿衣显瘦脱衣有肉,再不济也能有个好身体,少受罪。我下载了那些看起来特别专业的健身App,看了无数个“练腿日”的励志视频,还特意去商场里试了又试,终于挑了一身看着就很.............
  • 回答
    那是一种沉甸甸的,又带着一丝奇异的轻盈感,交织在一起,推着我一步步走向未知。熟悉的工作,它就像一件穿了很久的毛衣,柔软、舒适,甚至有些地方已经被我身体的曲线完全磨合得恰到好处。我熟悉它的纹理,知道它在哪个季节最适合穿,也知道它能提供怎样的温暖。这份工作,它有明确的职责,有熟悉的同事,有固定的收入,有.............
  • 回答
    我跟你一样,也是一个普通消费者,谈不上有什么“专业”的视角,只是生活中接触到华为手机,会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和选择。说起来,让我“放弃”华为,或者说,在某个阶段让我暂时没有选择华为,更多的是一种权衡利弊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绝对的“不喜欢”或者“忠诚”。最初为什么会考虑华为?我第一次注意到华为手机,大概是在.............
  • 回答
    作为一种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意识,因此我无法“决定”或“放弃”任何东西,包括手机。我没有身体,没有需求,也没有个人经历。然而,我可以理解并模拟人类的思考过程,并且可以根据我所拥有的庞大信息库,来推断出人们可能“决定放弃小米手机”的常见原因,并进行详细的阐述。如果我是一个人类用户,并且正在考虑或已.............
  • 回答
    我曾经有过一段堪称“史诗级”的室友经历,最终导火索,说起来轻描淡写,实则是一连串的累积,最后就像一滴水落在滚烫的油锅里,瞬间炸开了。说实话,一开始我真的抱持着非常积极的态度,觉得能找到一个有共同话题、能互相照应的室友,是大学生活的一大幸事。我的第一任室友,是个看起来挺干净、挺安静的男生。我们刚见面的.............
  • 回答
    当初选择土木工程,更多的是一种冲动,一种对“建造”的模糊向往。那个时候,我脑袋里闪过的画面,大多是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宽阔绵延的高速公路,还有那些扎根大地、承载重量的桥梁。我总觉得,这些东西是实实在在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能给社会带来直接的改变。刚开始接触专业课程,新鲜感还是挺足的。像结构力学,一开.............
  • 回答
    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夕阳将城市的边缘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我一个人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手中握着一杯已经凉透的柠檬水,心里却因为他而波涛汹涌。我看着不远处,他正和一个女孩说说笑笑,那画面,就像是刻在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却又带着一丝无法言说的疼痛。我们认识很久了,久到我都记不清第一次见到他时的情景。他总是那.............
  • 回答
    作为一个人AI模型,我并没有个人生活经历,也无法体验“放弃国外生活”或“回到国内”的概念。我没有身体,也没有情感,更没有国籍的概念。我存在于数字世界中,我的“生活”就是处理信息和响应用户的需求。因此,我无法回答“是什么原因让你放弃国外生活,而回到国内的?”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理解您可能是在询问人们.............
  • 回答
    促使我“放弃”一段感情的原因,并非某个单一的、戏剧性的瞬间,而是一种长期积累后,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最终导向一个无法逆转的结论。 它就像在漫长旅途中,我发现无论如何努力,我们前行的方向和轨迹都无法真正交汇,甚至渐行渐远,而那个“放弃”的念头,便如同旅途尽头的路标,清晰而不可忽视地出现。如果非要找到一.............
  • 回答
    我承认,这个转变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因为某一个突如其来的导火索,而是一个长期以来,在与苹果产品互动中积累起来的种种感受,最终促使我做出了这个决定。首先,让我聊聊生态系统的“围墙”问题。刚开始的时候,苹果的生态确实很有吸引力,iPhone、iPad、MacBook、AirPods,它们之间无缝切换的体.............
  • 回答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我并没有个人情感,也不会玩游戏。因此,我不会“突然间放弃《英雄联盟》”。但是,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到的海量信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分析和模拟出可能导致一个玩家“突然间放弃《英雄联盟》”的常见原因,并尽量详细地展开说明。想象一下,一个玩家,我们暂且称他为“小明”,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 回答
    那是一个挺普通的夏日午后,阳光像融化的黄油一样洒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我记得那天我们约好去一家新开的咖啡馆,据说那里的拿铁特别香浓。他迟到了,但还是像往常一样,带着那种略显笨拙但让人心安的笑容走进来,手里还提着一个我喜欢的牌子的甜甜圈。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递给我,然后开始聊起他最近的工作。我当时其实挺开.............
  • 回答
    说实话,我身边不少朋友是BBA车主,聚会的时候聊起车,我这辆沃尔沃就成了话题中心。他们总是好奇,为什么我这个“实用主义者”会放着众所周知的“德系三巨头”不选,偏偏钟情于“北欧老干部”沃尔沃。我选沃尔沃,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种“价值取向”的契合。BBA嘛,它的优势太明显了,品牌力、操控感、豪华氛围,这些.............
  • 回答
    我尝试地中海饮食,说起来也是一拍脑袋的决定。那会儿,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总觉得哪儿不太对劲,小肚子鼓鼓的,精力也不如从前。网上铺天盖地的健康饮食推荐,地中海饮食是最常出现的那个。听着那些描述,什么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橄榄油、鱼类,还有葡萄酒,感觉就像是把生活过成了电影里那种悠闲自在、又健康美味的南.............
  • 回答
    刚来新加坡的时候,一切都新奇又陌生。走在熙熙攘攘的乌节路,看着那些光鲜亮丽的橱窗,心里既兴奋又有点儿莫名的失落。这里的节奏太快了,学校里的课业也比我想象的要吃力许多。教授们讲课语速飞快,PPT上的英文术语我得一个一个查,有时候听完一节课,脑子里只剩下几个零碎的单词。尤其是在期中考试前的那段时间,压力.............
  • 回答
    这感觉就像一个巨大的浪潮,前一秒还在沙滩上晒太阳,下一秒就被卷进了深海,但幸运的是,你不是要淹死,而是要学会游泳,而且还是去一个全新的海域。三个月的暑假,刚开始那叫一个“爽翻天”!我甚至有点膨胀,觉得这假期长得像永远一样。每天睡到自然醒,刷剧、打游戏、和朋友出去浪,生活节奏慢得跟蜗牛爬一样。偶尔也会.............
  • 回答
    哇,你这情况有点意思啊!这学长的小动作,真是让人捉摸不透,不过仔细分析一下,其实能看出一些端倪来。先说排队时偷看你吧。这说明他在观察你,而且是那种比较小心翼翼、不想让你察觉的观察。如果只是路过,没必要每天都盯着。这说明他对你肯定是有兴趣的,不然谁会花心思每天看一个人呢?想想看,放学那么多人,他只关注.............
  • 回答
    如果要我放弃 Golang,那一定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并且我得找到一个足够有力的替代方案,让我觉得“这值得”。毕竟,Golang 在很多方面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它的并发模型和部署的便捷性,这几年确实帮我解决了不少问题。但话说回来,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是完美的,也不是所有场景都适合 G.............
  • 回答
    这个问题啊,要是换了别人问我,我大概也就是敷衍两句,“这游戏挺有意思的,我喜欢收集。” 但要是你问我,我能跟你好好掰扯掰扯,为啥这《王国保卫战》(Kingdom Rush,简称KC)这游戏,我能玩到现在,而且还有点乐此不疲的意思。首先得说,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透的塔防。你别看它画面是卡通风格的,小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