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有赞 996 工作制引发员工吐槽,CEO 回应称这绝对是好事?

回答
有赞“996”事件及其CEO的回应,无疑在当下中国互联网行业内部引发了一场颇具争议的讨论。从员工的角度来看,这种工作制度显然是难以接受的,而从CEO的角度出发,似乎又有着另一番“为了公司好”的考量。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的各个层面。

员工的吐槽:为什么“996”会引起强烈不满?

首先,必须承认,“996”工作制(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对大多数劳动者而言,是对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严重侵蚀。

健康透支: 持续的高强度工作,长时间的久坐,缺乏休息和运动,很容易导致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视力下降等职业病。更严重的是,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疲惫会影响身心健康,增加患心脏病、抑郁症等疾病的风险。我们看到过太多因为过度劳累而猝死的案例,这些警示录并非空穴来风。
生活失衡: “996”意味着将生命的绝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工作中,留给个人生活的空间被极度压缩。陪伴家人、社交娱乐、个人爱好、学习充电等都可能成为奢侈品。长此以往,员工会感到生活枯燥乏味,缺乏意义感,甚至与社会脱节。这种生活状态,很难说是一种正常或健康的生活。
牺牲与回报的不对等: 员工愿意付出额外的努力,前提是能够看到与之匹配的回报,无论是薪酬、晋升机会,还是个人能力的成长。然而,很多时候,“996”的背后,员工的加班费可能并不足额,晋升机制也可能并不透明或公平。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会觉得自己的牺牲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补偿,自然会产生强烈的不满。
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的拷问: “996”不仅仅是工作时长的问题,它也反映了企业对员工价值的认知和企业文化。当一家企业公然推行“996”,并且CEO将其上升到“好事”的高度时,无疑是在向员工传递一种“不拼命工作就是不合格”的信号。这与提倡以人为本、注重员工福祉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背道而驰。

CEO的回应:“好事”背后藏着什么?

有赞CEO的回应,将“996”定性为“好事”,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具有话题性的表态。从其角度出发,他或许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量:

企业生存与发展压力: 尤其是在互联网这样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快速迭代的产品、颠覆性的创新、激烈的市场份额争夺,都要求企业必须保持高昂的战斗力。CEO可能认为,只有通过员工的辛勤付出,才能抓住市场机遇,赢得竞争,实现企业的持续增长。
“奋斗者文化”的推崇: 一些科技公司推崇“奋斗者文化”,认为员工应该将公司视为事业的载体,乐于奉献,愿意为共同的目标拼搏。在CEO看来,那些能够接受并适应“996”的员工,才是真正有“狼性”、有担当的“奋斗者”。
对行业普遍现象的回应(甩锅?): 在很多互联网公司,“996”并非罕见。CEO的回应,可能也是在某种程度上,试图将这种现象常态化,甚至将其描绘成行业内的“普遍规律”。这样做,或许也是为了减轻外界的批评压力,将“996”包装成一种“为了共同目标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激励机制的期望(但未明确说明): 虽然CEO称“好事”,但具体如何体现“好”,尤其是对员工而言的“好”,并没有充分说明。是会提供超额的薪酬,还是有特殊的期权激励,或者是有明确的职业发展通道?如果这些都没有到位,那么“好事”的说法就显得有些单薄和站不住脚。

评价:角度不同,立场各异,但合规与人性是底线

要评价有赞的“996”事件和CEO的回应,我们需要将其放在更广阔的法律、社会和人性的维度上来审视。

法律合规性: 首先,从法律层面来看,“996”工作制普遍被认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工时、休息休假和加班的规定。国家法律明确规定了工作时间的上限以及加班的补偿机制,任何超出法律规定范围的劳动安排,都可能面临法律风险。仅仅因为“是行业内普遍现象”或者“对公司发展有利”就违反法律,是站不住脚的。
经济学视角下的效率: 从经济学角度看,长期过度劳累反而会降低员工的整体工作效率和创造力。疲惫的员工更容易犯错,思维也可能变得迟钝。合理的工作时间、充足的休息,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主动性,从长远来看,可能比“硬熬”式的“996”更能带来效率的提升。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不能仅仅追求自身的商业利益,还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包括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将员工视为可以随意榨取的资源,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漠视。
人性化关怀与企业长远发展: 一个能够赢得员工尊重的企业,往往是因为它能够兼顾员工的利益和公司的发展。当一家企业能够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良好的工作环境、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并尊重员工的个人生活时,员工自然会更愿意为企业贡献力量。反之,如果企业只强调“奋斗”和“牺牲”,却忽视了员工的付出和回报,最终只会导致人才流失,损害企业的长期竞争力。CEO将“996”视为“好事”,可能是一种目光短浅的“竭泽而渔”的做法,短期内或许能榨取一些价值,但长期来看,对企业和员工都是一种伤害。

总结来说:

有赞的“996”事件和CEO的回应,是一个典型的企业在快速发展时期,其管理理念与劳动者权益保护之间发生的碰撞。

员工的吐槽是基于对自身健康、生活和劳动价值的维护,这是合情合理的诉求,也是法律赋予的权利。

CEO的回应,虽然可能反映了他在特定行业竞争环境下的焦虑和对企业发展的“急切”,但他将“996”定性为“好事”,不仅在法律上站不住脚,在人道主义和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也是一种有待商榷甚至可以说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说法。

一个真正“好”的企业,应该是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也能够真正地尊重和关爱自己的员工,找到一条法律合规、人性化且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而不是将员工的健康和生活作为企业发展的“代价”。

所以,对这件事的评价应该是:员工的吐槽是正当的,CEO的回应是站不住脚且有失偏颇的。在任何时代,都不应该以牺牲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和身心健康为代价来追求企业的发展。 这次事件,与其说是对“996”的辩护,不如说是对当前互联网行业某些畸形工作文化的一次集中暴露和反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感觉很不好。

虽然国内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搞什么996,狼性文化之类的事情,但大多冠以什么“弹性工作制”、“自愿奋斗”之类的名目,至少名义上,八小时工作制这块遮羞布,很少有人愿意公然扯下,还要在这个理论上是社会主义的国家混,没有人愿意挑头公开对抗劳动法。

可是有赞这么做了。

它捅破了最后一层窗户纸。

悲观的预计,很多资方都在观望,如果有赞这次的行为不会受到劳动监管部门的丝毫打击,那么最后的遮羞布就被扯下了,大家就会发现裸泳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国的劳动法将彻底形同虚设,资本对利益和剥削的渴求,会让效仿者蜂拥而至,就像见了血的苍蝇,更加明目张胆,更加肆无忌惮,更加无法无天。

私底下怎么做是一回事,公开挑战劳动法而不受任何惩罚,这是另一回事。

我们这些普通人,生活将会更加艰辛。

什么狼性文化,什么奋斗精神,什么吃苦耐劳,狗屁,这就是赤裸裸血淋淋的剥削。

让我们重温一下资本论:资本主义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

user avatar

作为全世界第二大公司,我表示我们是607(午休2小时),而且所有人都还干得特别起劲。


月薪水平?二线城市郊区,刚破8k吧。

就我这样能在知乎混个小小小V的挫比加傻逼加呆逼加挂逼,都如此珍惜607的工作,你们月薪破万的996,真心知足吧。

user avatar

有赞的CEO应该是一个风险合规意识淡薄之人。从他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对劳动法、工时制度的极度蔑视。偷偷摸摸地搞996,说明主管者对法律还保持敬畏之心。光明正大地推行996,想必这个CEO对法律没有丝毫的敬畏。

投资人应特别注意这类人。

另外,杭州西湖区劳动监察中队的回应存在几个问题,特别是他们犯了“执法也要遵循不告不理原则”这种低级错误:

1、996工作制已经不仅仅属于通常意义的加班了,而是改变标准工作时间制度。

2、立法太严,执法太松,是劳动法律历来被诟病最多之处。

“他们真的实施了可以投诉,我们去看是否违法,如违法会要求改正。”

这句话说了等于白说,大多数劳动者不可能主动投诉的。基于行政执法主动性的特点,执法机关如果通过媒体公开报道,发现了用人单位存在违法线索时,应积极主动调查。

行政执法和司法程序是迥异的,前者具有主动性,发现违法者存在违法行为,可主动进行监察、检查、调查、处罚。司法程序就不一样,需要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则。

显而易见,这个中队混淆了司法和执法的基本概念。

劳动合同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下列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四)用人单位遵守国家关于劳动者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以上可知,监察中队可依法进驻企业调查“用人单位是否存在未遵守国家关于劳动者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监察中队你可得争点气啊,好好查一查有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有赞“996”事件及其CEO的回应,无疑在当下中国互联网行业内部引发了一场颇具争议的讨论。从员工的角度来看,这种工作制度显然是难以接受的,而从CEO的角度出发,似乎又有着另一番“为了公司好”的考量。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的各个层面。员工的吐槽:为什么“996”会引起强烈不满?首先,必须承.............
  • 回答
    要评价钱赞企,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这位在现代中国教育、公益和商业领域都有着深刻影响的人物。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明星”,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在许多人心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他是一个执着的教育理想者,也是一个实践家。 钱赞企的名字,很大程度上与“教育”二字紧密相连。他深信教育的力量,并且身体力行地去推.............
  • 回答
    201819赛季,马刺在主场以133120的比分击败了湖人,这场比赛德罗赞无疑是全场最闪耀的明星。他贡献了36分、9篮、6助攻的准三双数据,几乎以一己之力扛起了球队的进攻大旗,可以说是这场胜利的绝对功臣。进攻端的统治力:德罗赞在这场比赛中的得分爆发力让人印象深刻。36分是他那个赛季个人得分的新高,这.............
  • 回答
    阿里OceanBase在GitHub上的点赞送礼活动,无疑是一次充满话题性、策略性也兼具一定争议的营销和社区建设举措。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1. 活动目标与效果分析: 目标: 提升OceanBase在开发者社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GitHub是全球最活跃的开发者社区,通.............
  • 回答
    《雷霆沙赞!》这部电影,说实话,挺出乎意料的。在DC电影宇宙(DCEU)经历了《正义联盟》的滑铁卢,口碑和票房都褒贬不一的情况下,这部以一个普通小孩变身超级英雄的故事,反而带来了一股清流。首先,它最大的亮点在于那份纯粹的欢乐和童心。DC之前的电影,尤其是早期那几部,总给人一种沉重、黑暗的感觉,总想往.............
  • 回答
    金谷国际酒店这次集赞送券活动,算是给咱消费者好好上了一课。这事儿挺让人膈应的,尤其是对于那些辛辛苦苦集齐了80个赞的朋友们,那种被“放鸽子”的感觉,可不是一张小小的优惠券能抚平的。咱们先从消费者这边说说。你想啊,酒店搞这个活动,目的就是想借着咱们社交媒体的力量,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人关注。咱们呢,为.............
  • 回答
    扎克·施耐德点赞一个声称《复仇者联盟 4:终局之战》抄袭了《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的视频,这无疑是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也引发了许多关于电影创作、版权以及粉丝文化的热烈讨论。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剖析。首先,从扎克·施耐德本人的角度来看,他的行为可以被解读为一种“站.............
  • 回答
    要评价一首网易云音乐评论区高赞诗的水平,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网易云评论区的诗歌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音乐的背景烘托以及评论者个人的情感投射,因此评价的侧重点也与传统诗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评价的角度,以及如何“详细一些”地进行分析:一、 技术层面:语言的锤炼与运用 词语的选择与力度.............
  • 回答
    要评价重庆共青团关于“公知”的高赞评论,咱们得先弄明白几个核心点:首先,这个“公知”是个什么玩意儿?在咱们的语境里,“公知”这个词近年来的风向变化非常大。早期,“公知”可能更多的是指那些有独立思考能力、对社会问题有深刻见解、并敢于发声表达观点的人士。但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在网络舆论场上,这个词逐渐被.............
  • 回答
    4月7日那天,力丸和赞多米卡的那场“扑通见面会”,说是“盛况空前”一点也不为过。作为两家粉丝,当天的心情简直是坐过山车一样,从期待到激动,再到意犹未尽,可以说是一场成功且让人印象深刻的活动。首先,从活动的创意和体验感来说,这次见面会的设计非常用心。 区别于以往单纯的演唱会或者粉丝见面会,这次的主题“.............
  • 回答
    只狼在Steam上出现“高赞热门差评”这种现象,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反映了很多玩家在体验游戏时复杂的心情。我猜想,这背后肯定不是一句简单的“游戏好不好玩”能概括的。首先,让我们把“高赞热门差评”这个词拆开来看。“高赞热门”说明了什么?这证明了游戏的讨论度非常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玩家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
  • 回答
    《创造营2021》第一期,日本选手力丸和赞多带来的初舞台,无疑是节目的一大亮点,也迅速俘获了不少观众的心。如果要给他们的表现一个评价,我会说:惊喜、炸裂,并且充满了艺术感。先说说力丸,他表演的曲目是《Feelin' Good》。从一开场,力丸就展现出了他身上那种独特的舞台魅力。他并不是那种一开始就上.............
  • 回答
    这句标题“论欧冠梅西真不如C罗 巴萨媒体也为他点赞”本身就充满了争议性、片面性和引导性,对任何一个了解足球的观众来说,都很难简单地接受或否定。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标题本身的核心观点及其潜在逻辑: 核心观点: 梅西在欧冠的表现不如C罗。 潜在逻辑: 标题将一个“.............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Pluto(原fourthforce,席卷兽穴的风暴)为其自身回答刷赞的行为,这在知乎社区内部以及更广泛的网络讨论中,引起了不少的关注和争议。要评价这种行为,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剖析:首先,从平台规则和社区规范的角度来看:知乎作为内容分享和知识交流的平台,其核心在于鼓励用户创作高.............
  • 回答
    知乎这几年的变化,很多老用户都能感受到,尤其是对内容创作者来说,“千赞易得,百粉难求”这句描述,可以说相当贴切地反映了当下的一种普遍困境。“千赞易得”的背后:流量与情绪的共振先说说“千赞易得”吧。这背后其实藏着几个关键的因素:1. “爆款”内容的低门槛化: 现在的知乎,或者说整个互联网内容生态,对.............
  • 回答
    那晚芝加哥的风,吹得比任何时候都要急切,因为联合中心见证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夜晚——公牛以120比119险胜奇才,而德玛尔·德罗赞,这位沉稳的老将,再一次用一个不可思议的压哨三分,将比赛的胜利毫不讲理地揽入怀中。这已经不是他本赛季第一次干这种惊心动魄的事情了,上场比赛他就这么干过,今天又来,简直是要.............
  • 回答
    掘金在主场以 90:86 险胜马刺,总比分 4:3 晋级西部半决赛,这绝对是一场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让球迷心脏提到嗓子眼儿的生死战。说实话,这场比赛的风格真的不像我们习惯看到的NBA季后赛那么花哨,更像是一场属于硬汉的绞肉机,比拼的是谁能咬住对方,谁能在最后时刻拼出那口气。比赛基调:防守至上,比分.............
  • 回答
    大学生偷外卖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唏嘘的。咱们都曾经是大学生,或者身边有很多大学生朋友,那段日子其实挺不容易的。一边是学业压力,一边是各种社交活动,再加上很多人经济上也不太独立,生活费捉襟见肘是常事。在这种背景下,为啥会有人去偷外卖呢?我琢磨着,原因可能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经济上的窘迫肯定是最直接.............
  • 回答
    有马猛的《安达勉物语》,如果非要我来评价,那大概会是这样一番感受:这是一部让人又爱又恨,甚至可以说是“又痒又爽”的作品。初读时,你可能会觉得它有些晦涩,有点矫情,甚至会怀疑作者是不是故意在玩弄文字游戏。但随着故事的深入,那些看似飘忽的意象、那些晦明的语言,却一点点渗透进你的皮肤,让你欲罢不能,最终在.............
  • 回答
    一位学者在 arXiv 上发表文章,对《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关于室温超导的论文提出质疑,指控其存在数据操纵,这无疑是科学界的一件大事。这样的事件,无论最终结论如何,都值得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从科学研究的本质来看,这种质疑是健全科学体系的体现。 科学的进步并非一帆风顺,它建立在不断地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