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主导的开源,真的是很容易陷入优化某些指标的误区。github star是最常见的。其实还有别的,例如活跃开发人数,人均贡献的代码行数,issue个数,等等。熟悉git的同学可以分分钟弄出一套实时监控指标来。github和各种第三方网站也提供很多这样的服务。
把任何指标作为KPI都有很大的问题。一个原因是公司不一定想清楚了开源对公司的商业价值在哪里,所以也不知道应该优化什么。二是同学们为了升职加薪就会过多的盯着这些指标,容易不利于开源项目的发展。
开源是程序员的社交,我个人觉得社区的健康是最重要的。健康的社区里贡献者对项目充满激情,不断快速创新和提升质量来服务用户。一些用户在感受到了热情之后加入到贡献者的群体中来。健康的社区可以用指标来衡量,但直接去优化这些指标不一定让社区变更好。
最好的方法是团队的负责人,甚至是高层,能够走进社区,亲身感受下。就像如果你经营一家餐馆,不应该只盯着每周的报表,而是要时不时去用餐,亲身感受下服务,观察下客人的状态。
很赞同 @贾扬清 的观点,在公司做开源实在是不容易。一方面开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社区和行业上,而不是对某家公司。所以如何跟自家公司的商业价值挂钩需要仔细理清楚,才能得到资源做下去。另一方面,开源需要同学们付出艰辛努力,需要激励大家做下去,不能光靠理想和情怀,也需要升值和加薪。所以在此抛砖引玉,希望能集思广益能让更多的公司投入来支持开源。
给好评送优惠券,把github当淘宝用了。
「非常同意楼主的观点」
我 赞 同 我 自 己
补充:瞻仰直通车
可惜已经自己删了,big sad
补充:似乎此君认定我是PingCAP的水军。我他妈倒是想做水军,我上个月才被老东家裁了,做水军好歹是份收入……我反而才要怀疑这人是PingCAP请来故意翻车反向恶炒自己的水军。
现在是有在呼吁所有人杯葛oceanbase,要求阿里把这项目线撤掉吗?好像也没有人这样讲吧?
我只是觉得有人翻大车后着急非常好笑,你们赶紧加油吵,吵得越热烈越好,反正于我没有任何笋丝。
感谢 @phodal @我,深有同感。个人明确来表个态,刷star这种事情,不对。这和网店刷皇冠有什么区别?除了搞烂一个社区活跃度指标之外,完全没有意义。这种瞎搞绝对是要认真处理的,赤裸裸的为了数字而刷数字。
这也是我们现在做开源治理的时候遇到的一个问题,做心智要很长时间,开源本身其实是一个基于热情来做的事情,仓廪实而知礼节,饱暖思...饱暖思开源。今天用“指标”来推动大家做开源,一不小心就会出现指标没定义好的情况,然后时不时地就会出来这样打法变形的事情。
现在我们在想的一些指标,是更多地看贡献者的数字(而且不仅是历史贡献者,而是活跃贡献者),看adoption的情况,看在上层二次开发产生的解决方案的规模。而且,“我的项目开源了“不能作为绩效考核的时候的成就,所谓delayed impact,只有实际看到开源项目有活跃度接受度的时候,才能认同实际的贡献。
大家批评阿里的这些,我认。打脸都是打到包括我在内的这一干阿里的技术leader上面的,我们在负责设计开源评判的制度,没设计好自然执行会出问题。认识我的也许都知道,“KPI开源“,”按揭开源“,”开源见光死“,都是我之前也吐槽过的事情,在阿里内部怼得更凶。就是感叹一下,成年人的生活当中没有容易二字,咱们慢慢改吧。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