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简单聊聊个人浅见。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PC互联网逐渐向移动互联网倾斜,通信和互联网基本融为一体,几乎人人都是人机合一状态,随时随地在线,导致现在的年轻人绝大多数有手机依赖症。
而手机依赖症产生的原因就是便捷,人的本性本就是好逸恶劳的,动动手指就能轻松完成生活中琐碎,比如买菜这种小事,何必要劳自己大驾呢?能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就是每一个打工人的终极追求嘛。
就比如我吧,已经有小半年没有去逛超市购物,如果家里没人,通常我会在下班之前算好时间,提前在手机买好菜和日用品,直接送达社区小店,下班后顺道就取回家,家里缺油少盐的顺道也一并买了回去。休息时候就选择送货上门,不要太方便哦。
科技改变生活,也让人类进化的越来越懒,正是互联网+智能手机的便捷性,让年轻人不再愿意跑出去购买物品。下班后如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去超市的话,得大包小包往家里拎;开车绕路又费油,停车也麻烦。上了一天的班拖着疲惫的身躯,大家都只想直接回家。如果动动手指就能解决口粮问题,这多出来的时间用来躺在沙发上刷手机简直太香啦!
有需求就有市场,线上买菜就这样逐渐融入老百姓的生活,轻轻的敲击屏幕,就能将天下美食一网打尽,满足吃货的全方位需求。
相比较社区小店产品的单一性,社区电商因为其有中心仓的原因,可以吸纳来自全国的商品和菜品。以淘菜菜为例,有阿里数字农业的水果、盒马的海鲜、大润发的百货,还有天猫国际的新奇特洋货等等。理论上来说,可以满足大部分老百姓的购物需求。
很多网友可能会问:网上买菜新鲜度和质量能保证吗,尤其是生鲜?
这主要关乎供应链能力,从淘菜菜最新的介绍来看,其三层仓运冷链覆盖率达到100%,送至社区小店后即刻冷冻,中午12点送达率达到99%。
社区小店经过升级,可以分化出很多功能区,不仅是果蔬店、百货店、淘菜菜自提点、充值站,还协同菜鸟驿站、饿了么,方便用户到社区小店拿果蔬生鲜和日用品的时候,也可以在小店收发快递、拿外卖。小店内还设有直播间,用时下流行的视频方式,在线交流和分享产品。
有些热心的店主,会在店里特别开辟一个公益角,空闲的时候,帮助进店的老人,教会他们使用智能手机,分享厨艺、花艺,话话家常,丰富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有人可能会好奇,这种多功能小店的兴起会不会对传统社区小店的生意起到冲击作用,影响社区小店的经营呢?
要知道,人毕竟是社会动物,绝对的依赖互联网生活不现实的,很容易让人产生虚无感。就像我们主任和我说,她认为去菜店,亲手挑选蔬菜,看着生鲜区里吐着泡泡的鱼,感受贴近现实生活的乐趣。
实际上多功能助力只会让社区小店生意更好。很容易理解,社区小店尽管菜品相对单一,不能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但是一般地理位置比较好,客流量也相对稳定,在此基础上如果与互联网结合,对店面进行整合规划,设置清晰的多功能分区,生意肯定会更好。
既然社区小店每天都要打开门做生意,房租水电人工照常支付,那么功能和产品越丰富就意味着拥有了更多的赚钱机会,也越能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用户去店里提货,顺便把快递拿了,再看看家里缺油盐酱料新鲜水果啥的,一并买了带回去。
有接入阿里社区电商半年的一家社区小店的店主也算了一笔账,综合收入提高了30%左右。半年30%的收益说实话真的很高了,我的股票一年收益才10-15%左右,还得承受金融市场巨大的风险,吃不下,睡不香。
这种多功能集合到一家社区便利店,既方便了消费者,也增进了左邻右舍之间的感情。同时,官方正在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服务,阿里计划帮助一批小店升级为品牌店,也是积极相应国家政策,力图为老百姓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实惠。
这算是非常难得的从商户的角度来提问的,我觉得很有意思。
你看,一个小店包含了七个功能,听起来是业务比较繁忙了,有点违反打工人常见的一个事情做好就行的心态。
但是站在商户的角度,完全不是这样的,任何做商户的第一个考虑的,其实是自己能不能持续的做下去,自己的营业收入能否覆盖自己的成本支出,说白了就是能不能盈利。
站在固定成本的角度考虑,房租还是那个房租,员工还是那些员工,水电依然是那些水电,做一个传统店和做一个淘菜菜小店的差距没有那么大。
但是介入淘菜菜带来的业务增长却是很直白的。
电商自提点和快递站,没有赋能之前,大家网上买东西了,是不会过小店这一块的,最多也就是驿站里面走一转,这些钱,小店是赚不到的。
而七大功能聚合,给小店带来的是什么?
是人流量,对于社区附近的小店来说,人流就意味着更多的可能去售卖自己之前已经在经营的产品。
我相信大家肯定听过这句话,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选址、选址、选址。
这套法则的底层逻辑就是选址直接决定了人流,人流直接带来的销售,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人流和选址有了细微的划分,只要能满足需求,大家不介意稍微多走几步,而且毕竟都是在小区附近嘛。
取包裹的时候,顺手买瓶可乐;取昨天下单的农产品的时候,顺手带回家一包零食,别看这些商品的价格低,但是只要有人流量,对一个小店来说就是不错的营业收入。
而从另外一个方面讲,虽说淘菜菜小店的功能增加了,但是成本是在降低。
大家猜,以前这些小店,都是从哪里进货的?
其实也就是城市周边的农贸市场或者批发基地,运气好的可以成为超市配货系统的一员,但是本质上都是不变的,那就是商品要通过多层级经销商传递到小店。
每多一层就分润一层,在终端售价往往被市场指导价限定的情况下,那就是直接从小店的利润里面切走。
有了淘菜菜模式的存在,其实小店就有了直供直销的货源,这不是说就能给小店带来竞争优势,毕竟别的小区的小店也可以直接嵌入这套直供直销的系统里面,但是小店本身就是靠着自己贴近居民作为最核心竞争力的,所以只要能对传统供货渠道升级,能降低成本对小店来说就是直白的月底收入。
更进一步,那就是云菜场这个概念可以直接让小店赚到之前赚不到的钱。
淘菜菜模式,不光是让消费者更常光顾,而且是让消费者可以买到之前小店买不到的东西。
阿里的生态系统大家都知道,盒马和数字农场的生鲜,那就是传统小店没办法经营的。
大家注意到没有,社区旁边的水果蔬菜店、生鲜店和小卖部,很多时候是不兼容的,这是因为不同大类的商品的进货渠道、保存方式、设备要求都不一样,所以一般都是一家店主营一样。
但是阿里赋能之下,可以让小店把以前做不到的业务都囊括进来。
我觉得这些都还是概念,说个直白的数据就是,过去6个月,介入淘菜菜的小店,综合收入提高了30%。
在成本基本不变甚至会有下降的情况下,收入提高30%,这数据问任何小店主,小店主都会觉得有吸引力。
不过肯定有小伙伴会问,那钱是赚多了,操作的过来么?
毕竟我们很多社区小店,都是夫妻店模式,老板就是工作人员,累死累活才能多赚30%,肯定有人心里会有疑问。
这其实就要看科技能怎么赋能了。
开小店,除了营业时候正常的和消费者打交道,很大的一部分时间会花在库存、物流、清点上面。
这也是很多小店主要起早贪黑的原因,也是咱们有时候进小店买东西的时候看到店主趴在柜台上戳计算器的原因。
而淘菜菜这套系统,那是不光解决了进货问题,在库存、物流、清点上都有数字化功能的协助。
小生意,进销存,是绕不开的坎,平日里面知乎都是大场面,肯定很多人说这就想到ERP系统,动不动就IBM定制一套,或者国内用友or金蝶系统买起来,这些对于小店主来说不光用不起,而且用不上。
进货记录,阿里系统已经给你做好了,销售,其实我觉得阿里如果愿意的话,多做一步,也轻松可以帮小店搞定,存货,只要不是经常被偷盗,进销一减就出来了。
甚至可以自动检测库存数量,在触及需要补货的情况下自动系统下单,然后自动配送,整个流程至少从技术上来说,已经完全没有不能解决的点了。
而这些,其实都是用科技在让小店主从繁复的工作里面解脱出来,让他们在减少工作量的同时能轻易的操作淘菜菜小店的七大功能。
当然我也可以理解,新事物出现的时候,总是会有观望的心情,我觉得观望没毛病,不过小店主们最好多看看,把这个大趋势随时挂在心头。
毕竟等身边的小店都开始扩充功能,别人能9点关门你要清货到11点,别人可以睡到自然醒你还要跑去郊区进货的时候,累的是自己。
等身边的小店都开始多元化服务客似云来的时候,自家小店还依然守着小卖部的心态等着消费者上门,亏得是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