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家庭暴力为何如此普遍?

回答
家庭暴力之所以如此普遍,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涉及个人、家庭、社会、文化和经济等多个维度的因素。以下将从这些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根植于个人心理与行为模式:

习得性暴力: 许多施暴者可能在成长过程中目睹或经历过家庭暴力,将暴力作为解决冲突和表达情绪的“学习模型”。他们可能认为暴力是正常的、可接受的,甚至是有效的。
控制欲和权力欲: 家庭暴力往往源于施暴者强烈的控制欲和权力欲,他们试图通过暴力来掌控家庭成员,尤其是伴侣,并维持一种不平等的地位。
情绪管理能力低下: 施暴者可能缺乏健康的情绪调节能力,无法有效处理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最终将这些情绪通过暴力发泄出来。
低自尊与不安全感: 悖论的是,一些施暴者可能内心存在自卑感和不安全感,通过贬低、控制和伤害他人来获得短暂的优越感和掌控感,以此来弥补内心的空虚。
人格障碍: 部分施暴者可能存在某些人格障碍,例如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等,这些障碍特质会显著增加其使用暴力行为的可能性。
酒精和药物滥用: 酒精和药物会降低人的抑制力,放大负面情绪,增加冲动性,是家庭暴力发生的重要诱因。许多家庭暴力事件都与滥用这些物质有关。

二、 渗透在家庭内部动态:

沟通不畅和冲突升级: 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导致误解、不满积累,当冲突发生时,无法通过理性协商解决,最终演变成暴力。
期望与现实的落差: 对婚姻、家庭关系存在不切实际的期望,当现实不符时,可能产生挫败感和愤怒,进而诉诸暴力来发泄。
家庭界限模糊或缺失: 缺乏明确的个人界限,导致家庭成员的隐私、空间和自主性受到侵犯,为冲突和暴力埋下隐患。
代际传递的负面模式: 如前所述,童年时期遭受暴力会增加成年后施暴的风险,形成代际传递的恶性循环。

三、 社会文化与观念的助推:

男权主义和性别不平等: 在许多文化中,男权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将男性置于优越地位,认为男性有权控制和支配女性,这为男性施暴提供了文化土壤。
对“家丑不外扬”的传统观念的强调: 许多文化强调维护家庭的“完整性”和“面子”,受害者可能因为担心被指责、被孤立、或被认为“丢人”而选择沉默,不敢向外界求助,这反而助长了施暴者的嚣张气焰。
对受害者的污名化和受害者责备: 社会上存在一种对家庭暴力受害者的不理解甚至指责的倾向,例如认为“她肯定做了什么惹他生气才被打”、“为什么不离开?”等等,这些言论会加剧受害者的痛苦和孤立感,让他们更难摆脱困境。
暴力文化的渗透: 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暴力文化,例如媒体中对暴力的渲染、对男性气概的狭隘定义(如“男人要强硬”,这可能被曲解为可以暴力解决问题),也会间接影响人们对暴力的认知和容忍度。
法律和制度的不完善: 尽管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反家庭暴力的法律,但执行力度、法律援助、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导致受害者难以获得有效的保护和帮助。

四、 经济压力与社会不稳定因素:

经济困难和贫困: 经济压力,如失业、债务、贫困等,会加剧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冲突,成为家庭暴力的导火索之一。
社会支持网络的缺失: 现代社会中,许多家庭缺乏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例如邻里关系淡漠、社区支持不足,使得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更难获得外部帮助和庇护。
社会隔离和孤立: 一些群体,如新移民、单亲家庭、老年人等,可能更容易面临社会隔离,缺乏有效的支持系统,更容易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或施暴者。

五、 受害者视角下的普遍性:

经济依赖: 许多受害者,特别是女性,由于经济上依赖施暴者,难以离开一段关系,即使遭受暴力也只能忍耐。
情感羁绊和恐惧: 即使遭受暴力,受害者可能因为对施暴者仍有情感依恋,或者出于对报复的恐惧,而选择不离开或不举报。
子女的牵绊: 为了孩子,受害者可能选择忍耐,害怕破坏家庭完整性或担心孩子遭受报复。
缺乏自信和自我价值感: 长期遭受暴力会让受害者丧失自信和自我价值感,认为自己不值得更好的生活,从而难以做出改变。

总结来说,家庭暴力之所以普遍,是因为它是一个交织着个人心理困境、家庭失能、社会文化偏见、经济压力以及法律制度漏洞的复杂问题。 它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强化的结果。要有效解决家庭暴力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加强个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健康的家庭沟通模式,挑战有害的社会文化观念,完善法律和支持体系,以及提高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知和干预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回答问题前一定要先站个队,即

我们应该无论情况无论形式旗帜鲜明地反对所有家庭暴力行为,这是我们作为一个高等文明的标志。

家庭暴力按照成因分为三大类,个人原因,家庭原因,社会与文化原因。

  • 个人原因
  1. 个人病理原因。施暴者有精神疾病或性格缺,如缺少自尊、不成熟、精神分裂症等,这导致他背离非暴力的行为规范。也有人认为,病理性行为异常引致的暴力可归因于伴侣一方或双方的心理或精神疾病或性格缺陷,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受害者是受虐狂,此类人陷入受虐角色认识之中而难以改变行为模式以避免再遭受伤害。
  2. 嫉妒型心理疾病。施暴者通常具有某种心理上的事先的自我控制和缺少自尊的模式。当妇女在工作上开始获得管理和专业职位、在家中因其独立的职业而在经济上变得日渐自立时,有此种心理障碍的男性就会感到较大的威胁,这些男性由于“失去权力”,便会诉诸身体报复以维护其统。作为个人,男人可能不是暴力倾向型的,而女人也不愿意容忍虐待。但一旦处于恋爱或婚姻关系之中,即触发了一种能动力,以致暴力以不变的方式周期性发生。
  3. 生物学原因。还有一些解释则立足于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皮质素的化学失衡,化学物质会导致攻击性改变、情绪变化、异常行为及精神疾病。比如,在男性青少年中,睾丸激素较高与暴力犯罪率较高之间存在联系。在具有高睾丸激素的少年犯中,有 80%以上的人犯有暴力罪行,而在具有较低睾丸激素的男性中,90%以上的人属于非暴力犯罪。
  • 家庭原因
  1. 暴力循环。生长在暴力家庭中的人,通过习得的行为,可将暴力直接传递给下一代,由此形成一个暴力不断再生的循环。在暴力家庭里,一个处于儿童期的人,若遭受或目睹了暴力,即倾向于成为易于诉诸暴力的成年人。这样的儿童也可能没有机会学习适当的解决冲突的技能和非暴力肯定行为。这些缺失的机会会导致在成年施暴者中常见的愤怒情绪控制缺陷。
  2. 家庭结构。比如按照性别对家庭责任和义务进行分配的家庭,面临挫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的家庭,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的相互作用和内在的权力不平衡等都可造成紧张关系并诱发暴力侵犯。在当今社会,日益加剧的家庭与社会的疏离使本可以抵制暴力倾向的一些制约性和支持性力量难以发挥作用。因此,那些最缺少亲密私人友谊的家庭具有较大的发生家庭暴力的危险
  3. 长期以来,家庭暴力一直是不受社会干预和制约的私人犯罪行为,家庭则成为表露暴力倾向的危险系数颇低的地方。在暴力几乎不用付出什么社会或法律代价时,就较易于发生虐待家庭成员的情况而且可以施暴而不受惩罚。个人往往只在他们极有可能逃避暴力引致的责任的情形下才实施侵犯行为。当利益(扭曲的精神利益)大于包括社会认可或社会制裁的潜在可能的代价时,即可能发生暴力和虐待。家庭暴力普遍发生的原因之一在于,对家庭成员实施暴力的代价非常低。
  • 社会原因
  1. 在许多层面,暴力是为文化所认可和鼓励的,甚至是一种深感荣耀的文化表述形式。这种文化就是大男子主义文化。男性针对女性的暴力是社会以及家庭的传统父权模式的表现,对妇女的暴力是文化的各个方面所认可和允准的。男人打老婆的种种理由也因此得到认可,诸如怀疑女人在外有了相好、糟糕的管家理财本事、过于独立自主或过于被动依赖、控制欲太强或正好相反太胆小懦弱、拒绝和丈夫睡觉、没有教育好子女等。凡此种种,使家庭暴力传统上要么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要么将矛头指向妇女,认为她们挑起事端,应受责备。除以上男权文化和传统态度外,历史上,法律也赋予男性以管束妻子、子女和仆人的权利。男人至今仍相信家庭是他们的“私人城堡”,作为这一私人领域的养家糊口者和家庭的主人,自己有权力控制支配妻子和伴侣。这一传统助长了家庭暴力的发生,同时强化了女性的传统性别角色和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屈从地位。
  2. 在家庭中无论男女由于缺少金钱、失业、住房、教育等而造成的困境基础上。低收入家庭的家庭暴力发生率较高。不平等的机会分配加之贫困带来的重压(如入不敷出、疾病缠身、拥挤的生存环境)在低收入家庭形成高程度的挫折失意感。这样的心境有时会导致针对无辜者但却是近旁的受害者(配偶及孩子)的暴力侵犯。

由于以上各种各样复杂的原因使得家庭暴力这一野蛮的行为还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在下认为,施行成本低,以及人类对暴力的普遍需求是导致家庭暴力普遍存在的根本原因。

我真的真的真的希望,我死之前能看到家庭暴力彻底消失的一天。

以上

针对评论区的问题做简要答复

1.这个人类对暴力的普遍需求,应该从哪些层面来说呢?社会原因?家庭原因……?

@刘柯

这个我也不知道,硬要说的话应该是种族原因吧,人类不是植物而是动物。暴力是所有动物的捕食手段和宣泄手段,就像猫直至今日都会捕食鸟类,抓到耗子后玩耍后再弄死,狼或者黄鼠狼钻进羊圈鸡窝会把所有家畜都咬死一样。暴力是动物的根深蒂固的一个本性,人类也无法排除掉,像是抖腿等不经意的动作都是在表达人类作为动物的天性。但是我之所以上面说摒除暴力是作为高级文明的标志,是因为人类在建立了社会之后,发现暴力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这是人和动物的一个巨大区别,也是社会之所以叫做社会的原因。所以无法从什么层面上来解释。

2.睾丸激素是?和雄性激素有什么区别?怎么界定高低,有没有具体的数值?

@Rufus Xie

这个我也不清楚,抱歉了。一般来说指的是睾丸酮,一般人类每日分泌4~9毫克,也许是大于9或者是大于其他平均数,另外这个睾丸酮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还在研究过程当中。并不是一个确切的科学事实,不好意思

3.有些女的红杏出墙,我觉得她们被打没什么不对的。而男的搞外遇,女的对他们实施不让碰之类的冷暴力,也未尝不可。

没有任何冲撞你的意思,咱们就事论事。

我上面已经明确说了,摒弃对同类的暴力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原因。你长着一张嘴干什么的,人类拥有语言系统是干什么的,法律设定出轨的一方是过错方,并且可以因此提起离婚诉讼是干什么的?这么多合法而真正切实有效的方法摆在你面前,你非得打女人,你非得一句话不说也不让碰,这不是有病吗?明明面前有开罐头的工具非得去拿牙咬开一个罐头,你让我还能说你什么好。不去沟通,不去谅解,上述行为失效后还可以提起法律诉讼,为什么非要给你的妻子一个巴掌呢,说得好像这个巴掌就让她不敢出轨了一样。说到底还是源于你对暴力的需求。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