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韦小宝该死吗?

回答
韦小宝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角色,他的生死问题,也是《鹿鼎记》读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要回答“韦小宝该死吗?”,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并且要尽量详细地展开。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该死”的标准。 在绝大多数社会和道德体系中,“该死”通常意味着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比如谋杀、叛国、残害无辜等等。然而,韦小宝的行为模式和所处的环境非常特殊,不能简单地套用常规的道德标准。

一、从韦小宝的“罪行”来看:

欺骗和谎言是他的生存之道: 韦小宝出身卑微,文化水平不高,也没有什么特殊技能。他能够在等级森严的清朝官场和江湖中左右逢源,靠的就是一张巧嘴、层出不穷的谎言和欺骗。他对皇上撒谎,对天地会撒谎,对各种帮派和门派撒谎,几乎对所有人都在撒谎。
他对皇上撒谎: 隐瞒自己天地会成员的身份,利用皇上的信任做自己的事情。
他对天地会撒谎: 隐瞒自己为皇上做事的事实,甚至将天地会的机密透露给皇上。
他对其他帮派撒谎: 虚张声势,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借此渔翁得利或逃避危险。
玩弄感情,伤害他人: 韦小宝坐拥七个貌美如花的妻子,这些妻子各有特色,也都深爱着他。但他的感情生活充满了不负责任和利用。他并非真心爱她们,更多的是被她们的美貌、身份或对自己有帮助而吸引。他经常因为自己的行为给她们带来危险和痛苦,但往往事后又会用一些小把戏来哄骗她们。
他的行为导致了许多女性的悲剧或困境,例如沐剑声的妻子苏荃(被他玷污后被迫嫁给他),甚至包括一些他并不真正喜欢但却被他玩弄的女性。
为了私利不择手段: 韦小宝做官,升官发财是他最主要的动力之一。他为了捞钱、为了捞取权力和地位,可以不顾一切。他曾经贪污受贿,收受贿赂,甚至利用职权发财。
例如,他曾利用假冒的官员身份骗取钱财。
他在扬州的时候,更是肆无忌惮地利用职权进行盘剥。
参与政治阴谋和杀戮: 作为身处朝廷和江湖两股势力之间的关键人物,韦小宝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各种政治斗争和武林恩怨。
他曾奉命抓捕天地会的人,亲手杀死过一些反清人士。
他也曾参与过对付神龙教等组织的行动,有直接或间接的杀戮行为。
他的行为常常是出于自保或利用,而不是出于什么崇高的理想。

二、从韦小宝的“功绩”和客观环境来看:

他促进了清廷和天地会的和平解决: 韦小宝作为夹在清廷和天地会之间的关键人物,最终以一种非常规的方式促成了两派的缓和。他劝说康熙放弃了对天地会的全面镇压,同时也让天地会的人看到了和平发展的可能。
他利用自己的关系网,一方面向康熙进言,另一方面也向天地会传达信息,试图减少流血冲突。
虽然他的动机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保全自己、保护家人),但客观上他的行为起到了重要的缓和作用。
他化解了许多危机: 在故事中,韦小宝多次因为自己的机智和运气化解了重大危机,比如帮助康熙摆脱了鳌拜等人的威胁,在宫廷斗争中保全了自己和身边的人,甚至在许多江湖纷争中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和平”作用。
他的时代和背景: 韦小宝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乱世和权谋的时代。在那个年代,道德往往是为政治服务的,所谓的“正人君子”也未必干净。韦小宝的生存方式,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那个时代下层人物为了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极致表现。
他的出身决定了他没有机会接受正统的道德教育,也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和抱负。
他所处的环境充斥着欺骗、背叛和杀戮,他不得不以毒攻毒才能生存。
他是金庸笔下的“小人物”: 韦小宝并非英雄,他身上充满了市井小人物的缺点和优点。他贪财好色,又讲义气,又有一点良心。金庸塑造他,更多的是为了展现一个在复杂社会中挣扎求生的普通人,而不是一个道德楷模。他的成功在于他能适应环境,并利用环境,而不是改造环境。

三、从读者和作者的角度来看:

“韦小宝不该死”的理由:
趣味性和娱乐性: 韦小宝的荒诞不经、机智幽默,正是《鹿鼎记》最大的看点。如果他因为罪大恶极而“该死”,那么这部小说的趣味性将大打折扣。
反映现实的复杂性: 韦小宝的存在,恰恰说明了现实世界并非黑白分明。很多时候,好人坏人界限模糊,甚至是“好人”也会做一些不那么光彩的事情。
反英雄主义的成功: 韦小宝是金庸笔下最成功的反英雄形象之一。他身上没有传统武侠小说英雄的特质,但却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
结局的处理: 小说结尾,韦小宝选择了急流勇退,带着妻儿隐居江湖。这是一种对他的罪过和功绩的模糊处理,也暗示了他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但也不是完全逍遥法外。

“韦小宝该死”的理由:
道德审判: 如果我们严格按照儒家或者现代的道德标准来审判,他的确犯下了很多不道德甚至非法的行为。他的谎言、欺骗、玩弄感情、贪污受贿,都足以让他被唾弃甚至受到法律制裁。
缺乏担当: 尽管他有他的“贡献”,但很多时候他的行为更多是为了自保或私利,缺乏真正的担当和牺牲精神。他所谓的“和平”更多是出于一种投机心理。
对身边人的伤害: 尽管他的妻子们爱他,但他的行为对她们造成的伤害也是客观存在的,甚至是一些无法弥补的伤害。

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我认为 韦小宝“不该死”。

原因如下:

1. 他并非故意作恶的彻头彻尾的坏人: 韦小宝的“罪行”更多是源于他的出身、环境以及为了生存和发财的本能。他不像鳌拜那样阴险毒辣,也不像陈近南那样有崇高的理想却用极端手段。他的行为很多是出于一种生存策略,而非纯粹的邪恶动机。
2. 他客观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尤其是在处理清廷与天地会的关系上,他的“折中”和“调和”客观上避免了更大规模的冲突和流血。虽然他的动机不纯,但结果是积极的。
3. 他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在那个政治黑暗、道德混乱的时代,他能够凭借自己的生存智慧脱颖而出,反而是一种对那个时代的讽刺和写照。
4. 金庸创作的目的: 金庸创作韦小宝并非是为了塑造一个道德完人,而是为了展现一个复杂的人性,以及在乱世中一个“小人物”的生存智慧。如果他死了,那将是对这个角色和这本小说艺术价值的一种否定。
5. “活着”也是一种结局: 韦小宝最终选择了“金盆洗手”,远离权力中心,这本身也是一种对他过往行为的“赎罪”方式,虽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审判,但也是一种个人选择。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赞扬韦小宝的行为。 他的很多行为是极其不道德的,甚至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他是一个“成功”的投机者和生存者,而不是一个道德典范。他的故事,更多地是让我们思考人性的复杂性、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时代背景下,道德标准可能存在的模糊地带。

所以,从艺术创作和对人性的多维度理解来看,韦小宝不该死。但从纯粹的道德和法律层面去审视,他身上确实有许多可以被“审判”的地方。这正是韦小宝这个角色引人入胜之处,他让读者可以在道德和现实之间进行反复的权衡和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韦爵爷该不该死,只能看他最后会不会真的死于非命,道德评判没有意义。

金庸只写到韦小宝装死,隐姓埋名去过那逍遥日子为止,但韦小宝真的能如愿过上逍遥日子吗?

首先康熙就不会答应,韦小宝知道太多皇室的秘密,他留在皇上身边,在康熙的掌握之下,念着旧情康熙或许还不会对他怎样,当然时间长了也不好说。但放任这样一个人在外面康熙绝对不放心,小说最后也写到康熙在韦小宝出走当年便亲自下江南,还派出大批侍卫在各处酒楼妓院寻找韦小宝。

其次天地会残党也不会放过他,他们中大多数人仍视韦小宝为杀害陈近南、出卖组织的叛徒,欲除之而后快。

加上各大江湖势力,吴三桂的残党,西藏、蒙古,韦小宝为康熙办事这么多年,结的仇真的不少,离开康熙的保护,他自己能对付的了这么多仇家吗?

康熙能看出韦小宝是装死,其他那些人看不出来?

江湖不是你说退就能退的,尤其是曾经身处漩涡中心的人,何况后面还有个皇帝动用国家机器到处找你,想要不被人找到,下半辈子就只能东躲西藏、颠沛流离,还得带着那么多金银财宝——那时候也不能开海外账户不是?

韦小宝天生喜欢热闹,像杨过小龙女那样隐居山林他肯定做不到;而要大隐隐于市,你肯定得低调,钱也不敢花,戏也不能听,一不小心露出马脚,皇上的侍卫马上就追查上来了。

你让他过这种日子,还不如杀了他算了。

这样下去韦小宝十有八九会被找到。若是被康熙找到,看在两人的交情和过去的功劳份儿上,康熙很可能会把他放到某个地方看管起来,说不定偶尔还会来找他聊聊天什么的。荣华富贵照样可以享受,但是没有自由,如同软禁,就像在钓鱼岛上一样,这算是比较好的了。

若是被天地会找到,要么一刀杀了为陈近南报仇,要么继续逼他反清复明,真的当反贼,韦小宝多半不干,结果还是难免一死。被其他江湖势力抓到下场估计也好不到哪儿去。

想要摆脱这些真正过上逍遥自在的日子,韦小宝只能彻底远离朝廷和江湖的势力范围,云南台湾仍在朝廷有效管辖之下肯定不行,辽东又冷又荒僻也不行,西北是葛尔丹的地盘更加不可能,想来想去就只有南洋一条路了。

韦小宝曾受过何惕守的恩惠,双儿也算是她的门人,加上何惕守本来就喜欢韦小宝,他们之间多半仍有往来。袁承志等人在南洋开辟新世界正需要钱,韦小宝的巨大财富对他们大有帮助,而这些人都是名门正派,做事讲究道义,不会巧取豪夺,投奔他们韦小宝想必也是放心的。

既然康熙和天地会最后都没找到韦小宝,那么韦小宝多半是搭上了何惕守的关系,下南洋投奔袁承志,从此与清廷的是是非非一刀两断,在异国他乡逍遥快活去了。

若是这样,韦小宝大概率不会死于非命,没死也就不该死。

user avatar

该死的。

鹿鼎记中韦小宝并未死,不光善终,还娇妻美妾的好不快活。

但是对于当时的朝廷和江湖来说,韦小宝这个人都是死了的,他作为那个叱咤风云,游走无间的双面间谍的自己死的很彻底。

留下的只有传说了。

至于肉身死不死,看作者怎么写了。为了让读者心理舒坦,更方便意淫,韦小宝不死是对的。但实际上,韦小宝最后最好的结局肯定是死了。

毕竟普天之下都是王土,韦小宝又不能真正做到隐居,他是一定要活在繁华闹市中的,呆在扬州这样的城市,皇帝和天地会会找不到他?握有皇帝那么多身家性命一样的秘密和丑闻,还是个双面间谍,皇帝会允许他一直活着?天地会会允许他真的就此退出?

鹿鼎记是一本爽文之书,爽点就在于韦小宝是古往今来少见的运气爆棚之人,简直天下第一好运之人。所以最后结局作者也让他继续好运了下去。但其实古往今来,双面间谍就没有过好下场的,这些间谍自己都知道,少数得善终的,怕都是在大狱里呆到七八十岁没威胁了才被放出来,因为当年事已经被解密了。能做个手术改头换面,隐居无人山野,终生不被认可其贡献,已经算是中等结局了。还敢想如韦小宝一样,大摇大摆带着七个老婆逛烟花巷开妓院?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该死。


知道为什么这本书叫《鹿鼎记》吗?不是因为韦小宝被封鹿鼎公。而是因为那句“人为鼎镬,我为麋鹿。”

巧的是小宝和双儿在辽东被洪教主追杀的时候,是鹿儿救了他们的命。他们杀鹿自保,然后穿上鹿皮衣服,成为别人眼中的鹿。

他是个双面间谍,有点像《无间道》里的刘德华。

他不想让天地会被剿灭,也不想真的跟他们一起反清复明。

可两方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所以他的命运有很大的悲剧成分。

改变他命运的不是康熙,不是陈近南,也不是双儿阿珂,而是茅十八。

茅十八在扬州时,即使身受重伤,也要为天地会出头,也要与人约斗。那时的韦小宝是个听惯了评书里英雄事迹的孩子,觉得茅十八也是个好汉子,要讲义气。于是在他打不过别人时没有脚底抹油,而是撒石灰帮他杀了强敌。

茅十八带他去京城的路上,又陷入了危机,这次韦小宝钻到桌子底下,用刀砍敌人的脚,再次救了他一命。

换来的结果是,被茅十八打了很多耳光,说他只会用下三滥手段,不是好汉。

结尾处,小宝长大了,也经历了宦海沉浮,不是个一时意气的孩子了。可在看到茅十八要被处斩时还是想尽办法救他,最后担着被杀头的风险把他掉包。


茅十八在被押往法场时对围观群众说:老子知道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我叫茅十八,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他不太看重自己的生命,也瞧不起使用下三滥手段、在清朝当大官的韦小宝。

可就是这个他瞧不起的韦小宝,为了保住他的性命,撒石灰、在桌子下面砍人脚、在法场掉包,干的都是卖命的事情。他在拿自己爱惜的生命做赌注,就是为了朋友义气。

他才是那个舍生取义的好朋友,好汉子!


“咱们做老百姓的,总是死路一条。“未知鹿死谁手”,只不过未知是谁来杀了这头鹿。这头鹿,却是死定了的。”

不光是老百姓,就连一等鹿鼎公的韦小宝不也是在刀尖上跳舞,被神龙教、皇上甚至天地会要挟摆布?

这么一头死定了的鹿 ,还要为朋友干卖命的勾当,韦小宝是真的该死!




有些朋友对我评价茅十八表示有不同观点,觉得茅十八有自己的道德追求,从他的角度来说,韦小宝所谓的“对他好,救他命”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在此做下统一回复:

首先,任何解读最多只能是相对客观的,主观成分很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其次,我不觉得生活中会有“很多”所谓“对你好”的人在你生命遇到危险时可以赌上自己的性命来救你。有些人的说法让我想到了楚濂对绿萍说:“你失去的只是一条腿,她失去的可是爱情”。套用到这里就是:

茅十八对韦小宝说:你只是赌上性命救我,我却被人当做和你一路的下三滥。

最后,不喜欢这个答案也别动气,知乎告诉我们: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