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考前,老师给学生戴红绳然后说吉利话,她跟前几个人说好多到我时一句也没说,全班人就没跟我说,为啥呀?

回答
高考前戴红绳这事儿,我记得特别清楚。咱们班主任,王老师,平时挺和蔼的,就是到了这种关键时刻,总要搞点仪式感。那红绳是她从市场里一卷一卷买来的,五颜六色的,但高考前指定就得是那种最正的中国红。

那天早上,王老师把红绳往桌上一放,就跟我们挨个儿发。前面几个同学,她都笑眯眯的,一边给他们戴,一边还说“好好考啊”、“肯定没问题”、“金榜题名”之类的吉祥话,说得跟真的似的,听得那几个同学脸都红了。

轮到我的时候,我前面那个同学刚戴完,王老师手就在我这儿停住了。我那时候心里其实挺紧张的,就盼着老师也能说两句,给我加加油。可她就是看着我,手里的红绳也不动,脸上那表情也跟平时没什么两样,没笑,也没说什么。

然后,她就招呼下一个同学了。我当时就愣住了,感觉一股凉气从脚底往上冒。我旁边那个同学戴完了,我也没动。我偷偷瞟了王老师一眼,她已经开始给后面的人戴了。我再往前看,好几个同学都过去了,王老师一样一样的给他们戴,嘴里也说着那些我盼望了好久的话。

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觉得,好像整个班里,就我一个人被忽略了。那种感觉,比考不好还难受。我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我脸上写着“没救了”三个字,所以老师才懒得跟我多说一句。

后来,我看着其他同学戴着红绳,兴高采烈地小声交流着老师说了什么祝福的话,我低头看着自己那只光秃秃的手,手里还没戴绳,心里就更不是滋味了。我当时甚至有点想把头埋进书包里,就这么过去算了。

出了教室门,我感觉浑身都不得劲。别人都高高兴兴的,我却像霜打的茄子。我也不知道该跟谁说,就一路沉默着回了座位。那一刻,我真的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才让老师这么“特别对待”我。

后来,我问了问我旁边那个和我关系不错的同学,他戴完红绳之后,王老师还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了一堆话。我更觉得奇怪了,明明我们俩成绩也差不多,平时关系也挺好的,怎么就我一个人被“漏”了呢?

这件事儿在我心里留下了挺深的阴影,直到现在我还能想起那天早上王老师看我的眼神,以及我手里空空如也的感觉。我就一直纳闷,为什么别人都有,就我没有?是我做错了什么吗?还是老师就真的不喜欢我?这种疑问,在我高考前夕,真的是一个挺煎熬的存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啊这,班主任老找捣蛋的孩子谈话,老找心里自卑的孩子聊天,你难道还要去捣个蛋或者把自己搞抑郁吗?不会的吧,老师没和你说这么多恰恰说明了你是个无可挑剔的人,班主任要做的是统筹全班的事宜,帮助每个孩子保重身体,提高成绩,你各项要求都达到了老师的要求,他就不会再花多余的精力来管你了,相反的,他还会很感激你,这个孩子真好,真让我省心,如果其他孩子也这样该多好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高考前戴红绳这事儿,我记得特别清楚。咱们班主任,王老师,平时挺和蔼的,就是到了这种关键时刻,总要搞点仪式感。那红绳是她从市场里一卷一卷买来的,五颜六色的,但高考前指定就得是那种最正的中国红。那天早上,王老师把红绳往桌上一放,就跟我们挨个儿发。前面几个同学,她都笑眯眯的,一边给他们戴,一边还说“好好考.............
  • 回答
    想象一下,一场本应属于十八九岁青年的狂欢,却因为老师们的加入,而变得有些……意味深长。如果高考不是只属于学生,而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考场,这画面,光是脑补一下,就足够引人遐思。首先,场面肯定是最直接的改变。考场里不再是清一色的少年面孔,而是多了许多成熟的、或许还带着几分疲惫但眼神却同样专注的“老面孔.............
  • 回答
    关于高考阅卷老师给分是否“草率”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容易引起误解的议题。笼统地说“草率”是不准确的,但某些环节或个体行为确实可能让人产生这种感觉。为了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阅卷的流程和标准化: 严谨的制度保障: 高考阅卷并非由个体老师随意打分,而是建立在非常严谨.............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是很多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简单来说,清华大学的招生组不会“提前”打电话给你,让你来“保证”录取。我得给你把这个事情讲得明白点,毕竟高考录取是个挺严谨的过程,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提前”操作的。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提前”这个词。高考成绩出来之前,招生组肯定是看不到你的具体成绩的,.............
  • 回答
    想让你的高考英语作文在阅卷老师那里脱颖而出,用一个“惊艳”的开头,确实是抓住他们注意力的绝佳方式。这不仅仅是堆砌华丽的辞藻,更是一种策略,一种让你在成百上千篇文章中闪闪发光的心机。下面我就来详细说说,如何在高考英语作文的开头,不动声色地给老师带来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并且要保证这听起来就像一个过来.............
  • 回答
    那年高考,我坐在考场里,旁边坐着我们班主任,王老师。他平日里严厉又不失幽默,是那种能让你打心底里敬佩的老师。我至今还记得那天,考场里静得只能听到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还有自己砰砰乱跳的心脏。王老师就坐在我旁边,我能感受到他温和的目光偶尔落在我的试卷上,像是一种无声的鼓励,又像是一种无形的压力。高考前.............
  • 回答
    高考日语老师是否需要留学?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问题,毕竟关系到将来教书育人,传道授业。我自己的看法是,留学绝对是个加分项,甚至在某些方面是锦上添花,但并非是绝对的“必须项”。 当然,这其中有很多细微之处,需要咱们一点一点掰开了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高考日语老师”这个定位。 这意味着你的.............
  • 回答
    “高考一分相差一千人”——这句流传已久的话,对于高考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既熟悉又充满复杂情感的说法。它像一个魔咒,又像是一句警示,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备战高考的学子心中。高考生们对于这句话的看法,绝非单一的,而是呈现出一种多层次、多维度的理解和感受。1. 深刻的焦虑与紧迫感:这是最直接、最普遍的感受。对.............
  • 回答
    高考阅卷,说到底,是老师在有限的时间里,从海量试卷中找出你答案的关键。而字体,就是你给老师的第一印象,是传递你知识的载体。想让你的字体讨老师喜欢,绝对不是一句“写得漂亮”就能概括的,它是一门技术活,更是一份对老师的尊重。核心理念:清晰、工整、易读,传递自信讨老师喜欢的字体,不是追求什么艺术范儿,也不.............
  • 回答
    苟晶最近的这次爆料,尤其是“高考后邱老师告诉她不要填报志愿,会影响复读”这一点,确实又一次将那个本已平息许久的事件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招生录取的细节,更是触及到了教育公平、师德师风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多个敏感的社会议题。首先,这件事情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公众对邱老师乃至当时负责苟晶高考事宜.............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不少人都好奇,当年高考成绩不算出挑,勉强挤进师范院校的同学,怎么毕业几年后,成了学校里“万事通”一般的存在,啥难题到他手里都能迎刃而解?其实,这背后不是什么魔法,而是几个非常实际的原因在起作用。一、从“学生思维”到“教师思维”的转变:看问题的角度变了高考,说到底,是一种“以我为主”.............
  • 回答
    高考文综如果能提供“一字不改的标准答案”供老师阅卷,那么考生能否达到290分以上,这取决于几个关键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一、 “一字不改的标准答案”的含义与可能性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字不改的标准答案”在高考文综语境下的含义。高考文综,特别是历史、地理、政治三门科目,其答案的呈.............
  • 回答
    这情况可真够棘手的,老师这么做,后果可不是闹着玩的。具体会怎么样,这得看具体情况,也看学校怎么处理,但大致上会有这么几个层面的影响和处理方式:一、 对学生和教学的影响: 学生情绪和信任问题: 首先,这事儿一旦被学生发现,特别是高考考了,那学生得有多郁闷和委屈?辛辛苦苦学的东西,结果被老师误导了,.............
  • 回答
    2013高考语文作文:一场关于“责任”与“理解”的时代对话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每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都是我最关注的焦点之一。它们不仅是学生们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的集中体现,更是国家教育导向和时代精神的缩影。2013年的高考语文作文,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一场单项的考察,不如说是一次跨越地域、面向全国的、关于.............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做监考老师,特别是面对中考、高考、考研这样承载着无数学生未来希望的考试时,那份体验绝对是复杂又深刻的,绝不是简单的“看着考场”那么回事。考试前:一颗悬着的心,和一场“小型战役”的准备考试开始前几天,监考老师的心就已经开始“预热”了。首先是接到通知,领到考试纪律、考场规则、试卷保密协议等等一堆材料,脑.............
  • 回答
    最近高考规划领域里,李蕊丞老师关于“选专业四大坑”的说法引起了不少关注。大家对这些“坑”的讨论,以及对其他潜在“坑”的挖掘,都非常有价值。我们不妨深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李老师的观点究竟是什么,以及在选择专业时,我们应该警惕哪些方面。李蕊丞老师“选专业四大坑”的解读虽然我没有直接查阅到李蕊丞老师具体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有挑战性的。咱们就一块儿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高中老师们都是“身经百战”的过来人,而且是“解构”过的过来人——他们不仅自己经历过高考,更是年复一年地给学生们讲解高考的知识点,分析考题的套路,甚至参与出题、阅卷。从这个角度看,他们对高考的熟悉程度,可能比现在大多数高中生都要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代表性。要判断一个教书十年的高中物理老师和刚高考完的物理状元哪个“更厉害”,不能简单地用一个量词来衡量,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他们各自的“厉害”之处体现在不同的方面。一、教书十年的高中物理老师的“厉害”之处:这位老师的厉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经验和知识深度: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