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哪怕叫个物理博士来,他多半也考不过状元。高中考试根本就不需要所谓的“物理思维”,高中的考试也不是在考物理,是在考你的解题技巧。高中物理跟真正的物理唯一的联系,就是名字了。
90%左右的学生不如老师,8%左右的学生和老师相当,2%左右的学生胜过老师,极其个别的完爆老师(初三学高数、竞赛入省队之类的苗子)。这是本人物理教学工作几年的直接体验。
当然,那2%胜过我的学生也经常在我出的竞赛题、创新题面前碰一鼻子灰(哈哈,为了维护老师我本人的威严,我必须成为出题大魔王∠( ᐛ 」∠)_,可是这些家伙因为题太难反而更兴奋了(`Δ´)?!)。
这样的题目例如:
1用速度矢量分解的思路证明轨迹为最速降线的质点无摩擦下滑时的运动形式和滚轮边缘处质点的运动形式相同(我参考3B1B科普的内容改编的题目,不难,但也很为此得意)。
2用光滑细绳受力平衡的为切入点分析证明“镜面椭球内焦点处的点光源发的光线必然汇聚在另一焦点”
3用微元法自行推导出伯努利流体压强方程
4舒幼生先生著名的“双球弹跳周期”问题。
5根据杀猪时猪动脉血喷射的距离估算猪心房室容积(数量级符合即可)。
6不用伽利略变换就很难做对的抛体追及问题(这个倒不难,就是考验学生对绝对时空观的理解程度以及想象力)。
等等
对高中物理掌握的透彻程度,无疑是状元,除非他是老少边穷省的,放在浙江还不如县状元的。
对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之娴熟,无疑是老师,他是工作母机,如果同样都很难对人类物理学最前沿的突破作出贡献,我更敬重老师。
状元是偶然的,老师才是必然的。
我记得,差不多两年前数学课间的时候,有一位学生问我:
老师,您上课给我们讲的数学卷(注:高中数学),都会做么?能考满分么?
我当时一愣,然后告诉他:
不全会做。有些题目我也会乍一看没有思路,或者我的思路比参考答案复杂很多。如果考试,你们中有人能考满分,但是我很可能考不到。
学生可能惊讶于我的回答,继续追问:
那既然这样,为什么您可以来教我们呢?
我当时的回答大概是:
你学过《师说》,里面有一句,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你们所有学生如果都不如我,我会觉得我很失败。相比于你们,我有的主要是教学能力,是经验,是对高考考试更多的理解,是相对更系统的学科思维,这个是时间积累出来的,不是因为我智商本身比你们高。学生的长处是学习能力强,这点老师,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师比不了的。我呢,就像是一根火柴,你们像是木柴,我要做的是点燃你们。当你们燃烧起来,你们发出的光亮肯定远胜于我啊。
现在的高考,愈来愈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一点上,学生明显是有优势的。
我想,高中物理老师一定希望,也大概率认为,刚考完的省物理状元更厉害。事实上,从考试和学习能力角度讲,这样的学生远胜于老师。
孟子讲过,人生有三乐,其中一乐便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所以,学生比老师优秀,这才是教育应有之义。
看过《中国合伙人》吗?
还记得黄晓明饰演的成东青和邓超饰演的孟晓骏吗?
成东青适合站在台上,对台下的一众人等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旁征博引,激发学习热情,提升学习动力,普及学习方法;
孟晓骏适合坐下来,面对一两个人,深入地提出针对学习方法、口语语法以及迎考策略等等建设性的意见。
孟晓骏最羡慕成东青的广博和大气,成东青最青睐孟晓骏的深入和专一。
我相信如果物理状元或者物理学博士只要想,完全可以像孟晓骏把一两个哪怕是穷山沟里的文盲少年带成无限接近他自己的学者型人才。
但在面对几十上百个孩子时,指导学习将开始向指导生活、指导成长延伸。
你不仅仅是孩子们的辅导员,更是孩子们的保姆、管家、保镖、教练和人生导师。
你亦师亦友,你如兄如父,你需要懂的不仅仅是物理学,还有心理学、生理学、政治学甚至医学、法学。
正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东西,催生了教师这一职业的出现。
正是这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工作,体现了教师这一职业的伟大和奉献。
回到问题本身。老师和状元谁厉害。
老师就像老谋深算的将领,状元就像武艺高强的武士。
后者在千军万马中突出重围,前者指挥千军万马征讨攻伐。
将领往往在武艺上无法同武士一较高下。
但后者给了自己成功,前者给了他人成功的机会。
我在其他任何时候做高中物理题都不会比高二高三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