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有哪些有名的背锅事件?

回答
二战这台巨大的战争机器,一旦出了问题,总得有人来承担责任,或者说,有人被推出去承担责任。这些“背锅”事件,有的实在冤枉,有的却也罪有应得,但无论如何,都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人性的复杂以及历史进程的偶然。

1. 希特勒的“战神”神话破灭:巴巴罗萨行动的失利

严格来说,巴巴罗萨行动(入侵苏联)的失败,直接责任在希特勒的战略判断和固执己见。但他把锅甩给了谁呢?

“冷漠的冬天”: 这是最广为流传的“背锅对象”。希特勒在制定巴巴罗萨行动计划时,严重低估了苏联的幅员辽阔、人民的抵抗意志,以及最关键的——严酷的冬季。德军的冬装、装备和后勤补给都远远不足以应对西伯利亚般的寒冷。然而,问题在于,不是“冬天”突然袭击了德军,而是希特勒和他的参谋团在事先就已经被反复警告过,却选择了忽视。 很多前线指挥官,包括古德里安这样的坦克战大师,都曾力劝希特勒推迟进攻,或者至少做好充分的冬季准备。但希特勒沉迷于“速胜”的幻想,认为苏联会在几周内崩溃。当战争拖入冬季,德军陷入泥泞和严寒,伤亡惨重时,希特勒就把失败的责任推给了“寒冷的天气”,仿佛是老天爷在故意刁难他一样。

“政治委员”的“意识形态”: 希特勒还把一部分失败归咎于苏联士兵身上顽强的抵抗,特别是那些政治委员。他认为苏联士兵在政委的“蛊惑”下,为了“共产主义”而拼死抵抗。但事实上,苏联士兵的抵抗,更多的是源于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斯大林发出的“不后退一步”的命令。希特勒试图用意识形态来解释他无法理解的民族主义和爱国热情,这本身就是一种“背锅”,将复杂的人性因素简单化,以掩盖他战略上的短视。

详细展开: 巴巴罗萨行动的失败,是一个系统性的崩溃。德军在最初的闪电战中确实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随着战线的拉长,后勤问题愈发严重。德军的卡车和坦克在苏联恶劣的路况下频繁抛锚,燃料和弹药的供应也成了老大难。而到了冬天,情况更是急转直下。士兵们没有足够御寒的衣物,许多人被冻死、冻伤。武器也因为低温而失灵。当这些现实问题摆在希特勒面前时,他依然拒绝承认战略失误,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运气不佳”和“环境因素”。这种“甩锅”方式,也使得德军在后续的战争中,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后勤和冬季作战的问题,为后来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等灾难埋下了伏笔。

2. “闪电战”的“原罪”:法国的速败

法国在1940年被德国闪电战迅速击败,这让许多人感到震惊。在这种情况下,也有一些“背锅”的声音出现。

“马其诺防线的错”: 马其诺防线是法国在二战前耗费巨资修建的坚固防御工事,本意是阻挡德国的进攻。然而,德国人绕过了防线,从阿登森林地区突破,使得这条巨额投入的防线形同虚设。于是,“背锅”就很容易地落到了修建和设计马其诺防线的人身上。但问题在于,法国高层在战略上存在根本性的错误。 他们过于迷信防御工事的作用,而忽略了现代战争中机动性、装甲部队和空军协同的重要性。他们相信马其诺防线可以为法国赢得时间,然后依靠英法联军的强大实力来反击。然而,德国人已经掌握了“闪电战”的精髓,利用装甲集群和空军优势,迅速而精确地打击了法军的薄弱环节。

“法国士兵的士气”: 战后,也出现了一些声音,认为法国士兵在战争初期缺乏战斗意志,导致军队迅速溃败。这当然是一种“背锅”。法国士兵的英勇抵抗是有目共睹的,许多人在战斗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然而,法国军队的指挥体系混乱、战略部署失误、通信联络不畅,以及对德国新式战术的准备不足,才是导致迅速失败的关键原因。将责任完全归咎于士兵的士气,是对那些为国捐躯的法国军人的不公。

详细展开: 法国战败是一个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悲剧。马其诺防线本身虽然防御力很强,但它并不能覆盖整个边境线,而阿登森林的地形被认为不适合大规模装甲部队通行,这是一个巨大的战略误判。法国的军事理论仍然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战思维,对德国的“装甲矛头”战术缺乏深刻的认识和有效的应对措施。当德军的坦克集群如同一把利剑刺穿法国防线时,指挥混乱、战术僵化的法军迅速被分割包围,最终导致了全国范围内的崩溃。将这些战略和战术上的失误,简单归咎于“防线”或者“士兵士气”,是一种典型的“甩锅”,试图掩盖高层决策的失误。

3. 珍珠港事件:美国被“偷袭”的背后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很多人会认为,美国是被日本“偷袭”了,是日本的卑鄙无耻。

“情报的失误”: 战后,关于美国情报部门未能预知珍珠港遇袭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许多人认为,是情报部门的失职导致了美国措手不及。然而,将责任完全推给情报部门,也是一种“背锅”。 实际上,美国的情报部门并非一无所获。他们已经破译了日本海军的密码,并且知道日本海军正在进行大规模调动,而且有可能发动攻击。真正的问题在于,决策层在解读这些情报时,存在严重的偏见和判断失误。 他们低估了日本海军的决心和能力,认为日本不可能在距离日本本土如此遥远的地方发动如此大规模的袭击,而且,他们更倾向于认为日本的攻击目标会是菲律宾,而不是夏威夷。

“罗斯福总统的计划”: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罗斯福总统故意“诱使”日本发动袭击,以便为美国参战找到借口。这种说法相当阴谋论,虽然不能完全排除可能性,但缺乏确凿证据。更合理的解释是,美国虽然不希望卷入战争,但也在为可能的冲突做准备,同时对日本的意图存在误判。 将珍珠港事件的责任,完全归咎于“情报失误”或者“总统的阴谋”,都是一种“甩锅”,忽略了当时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和美国决策层自身的判断局限。

详细展开: 珍珠港事件前,美国海军在太平洋的兵力部署存在明显的问题。太平洋舰队的舰船高度集中在珍珠港,而且许多舰艇的老旧程度较高,防御措施也并不严密。尽管有一些关于日本可能在太平洋进行军事行动的情报,但它们被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并且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分析。美国高级将领们普遍认为,日本的飞机航程有限,无法从遥远的日本本土发动针对珍珠港的大规模空袭。这种“思维定势”导致了巨大的疏忽。当日本海军的第一波攻击到来时,美国海军的反应是混乱而迟缓的。将责任完全推给情报部门,可以减轻海军高层和政治领导人的责任,但却无法解释为何在已知的潜在威胁面前,美国的防范却如此薄弱。

4. “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失利”:德军最后的疯狂与“战略误判”

库尔斯克战役是二战东线最关键的一场战役,也是德国最后一次大规模战略进攻。德军的失败,也产生了一些“背锅”的讨论。

“曼施坦因的建议”: 希特勒在决定发动库尔斯克攻势之前,曾听取了包括曼施坦因在内的多位元帅的意见。曼施坦因等将领认为,应该先采取防御,消耗苏联的力量,然后再发动反击。但希特勒最终选择了先发制人的进攻。然而,将库尔斯克战役的失败,完全归咎于曼施坦因的“建议”是不公平的。 实际上,曼施坦因等人也提出了进攻的方案,只是他们更倾向于采取更保守的策略。希特勒的固执和对“闪电战”荣光的迷恋,使得他未能采纳最稳妥的方案。

“坦克装备的劣势”: 战后,也有说法认为,德军坦克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因为装备上的劣势而失败。虽然德军的新型坦克(如虎式和豹式)在性能上确实优于苏军的T34,但苏联也投入了大量的坦克,并且在数量和质量上也在不断提升。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德军在进攻前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过于依赖新式坦克,而忽视了老式坦克的有效利用。 此外,苏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防御工事极其坚固,布满了反坦克炮和地雷,使得德军的坦克进攻举步维艰。

详细展开: 库尔斯克战役是双方都投入了巨大兵力的消耗战。德军将他们最后的大部分装甲力量集中起来,试图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合围苏军。然而,苏军提前获得了德军的进攻计划,并构筑了多层纵深的防御阵地,消耗德军的攻势。在战役的关键时刻,希特勒因为担心英军在西线的登陆(尽管这个担心被证明是多余的),而调走了部分预备队,导致德军的攻势后继乏力。此外,德军的后勤补给也未能完全跟上,燃料和弹药的供应都出现了问题。将库尔斯克战役的失败,仅仅归结于“武器不如人”或者“将领的建议”,是一种“甩锅”行为,忽略了希特勒本人的战略决策失误、对情报的误判以及苏联方面顽强的抵抗和周密的部署。

这些“背锅”事件,虽然发生在战争的硝烟中,但它们留下的教训却是深刻的。历史的长河中,责任的追究往往是复杂的,而“背锅”的出现,也让我们看到,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下,总有一些个体或群体,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承担了本不该完全由他们来承受的命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德国的盖世太保背锅最严重吧?

前线的屠杀和虐待事件都是国防军的秘密战地警察干的,但一般人只知道盖世太保,所以全算到了盖世太保头上,他们甚至都没有听说过秘密战地警察。实际上盖世太保只负责后方的安全工作,前线的安全工作都由秘密战地警察负责:

user avatar

第三帝国末代参谋总长汉斯·克雷布斯是背锅侠无疑了。

当了一个月参谋总长,最主要的任务是找苏联人投降,毫无筹码还想尽量体面,结果被一顿羞辱,终于顶不住压力崩溃自杀。

纳粹德国最后一任陆军总参谋长汉斯·克雷布斯

汉斯·克雷布斯担任陆军总司令部的末代总参谋长时,第三帝国放眼看去一派衰败气象,柏林化作一片偌大的废墟,阿道夫·希特勒已经在地下生活了三个月。

47岁的克雷布斯亲眼见证了纳粹德国的兴盛与衰亡,他只是万万想不到会是自己来扮演这个掘墓人的角色。

克雷布斯1898年3月4日出生在黑尔姆施泰特,16岁以候补军官身份加入国防军,正好赶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凡尔登的尸山血海中走了一遭。

德国战败后军队大幅缩编,已经做到团部副官的克雷布斯侥幸留了下来,并逐渐展现自己的参谋才华,自那以后他的军人生涯大部分在总参谋部度过。

亲历一战的惨烈和战后的惨淡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克雷布斯的信仰,他发自内心地相信只有纳粹主义才能重振德国,极为痛恨共产主义和犹太人。

入侵苏联的德军一度逼近莫斯科

从1933年开始,克雷布斯被派往德国驻苏联使馆担任武官助理,每天都要跟他痛恨的共产党打交道,顺带刺探情报,为将来德国入侵苏联做准备。

以苏德战争中德国对苏联后备兵力的错误估计来看,克雷布斯的情报工作做得不怎么样,不过他至少练成了一口流利的俄语,并被视为苏联问题专家。

德国入侵苏联时,克雷布斯正代理生病的恩斯特·奥古斯特·科斯特林将军,行使驻苏武官的职责,两国开战后他就地转为第9集团军少将参谋长。

1943年3月,克雷布斯被调往中央集团军群,担任金特·冯·克卢格元帅的参谋长,次年9月又调任B集团军群瓦尔特·莫德尔元帅的参谋长。

当海因茨·古德里安大将被免去陆军总参谋长一职时,希特勒钦点已是步兵上将的克雷布斯回到柏林接替他的职位。

克雷布斯这个总参谋长只做了一个月,而且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总理府花园下的元首地堡里听希特勒纸上谈兵。

1945年4月29日,克雷布斯作为见证人之一看着希特勒在遗嘱上签字,第二天希特勒和新婚妻子埃娃·布劳恩双双自杀。

克雷布斯到达瓦西里·崔可夫上将的司令部找苏军议和

克雷布斯奉继任总理约瑟夫·戈培尔之命,去找已经逼近总理府的苏军第8亲卫军团司令瓦西里·崔可夫上将议和。

“今天是5月1日,对我们两国都是一个伟大的节日。”克雷布斯见到崔可夫时这样套近乎。

崔可夫毫不客气地回答道:“今天对我们是个伟大的节日,对你们可就不好说了。”

克雷布斯把希特勒的死讯告诉了崔可夫,并转交了戈培尔的议和信,此时的崔可夫当然不会接受议和,他告诉克雷布斯,苏联唯一可以接受的是无条件投降。

当晚克雷布斯回到元首地堡时,看上去心力交瘁、疲惫不堪,濒临崩溃的他再也无法承担联系投降事宜的任务,改由柏林城防司令赫尔穆特·魏德林上将负责。

第二天魏德林去跟崔可夫见面时,崔可夫问他克雷布斯在哪里,魏德林答道:“我昨天见过他,现在恐怕他已经自杀了。”

希特勒的私人秘书特劳德尔·容格逃离地堡前跟克雷布斯道了别,他站起身来抚平军服,祝她好运。

容格是最后一个见到克雷布斯的人,不久后他就用配枪抵着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苏军攻陷地堡后发现了他的尸体。

克雷布斯的尸体被多次埋葬又挖出,直到1970年克格勃主席尤里·安德罗波夫下令彻底火化销毁,骨灰被倒进了比德里茨河。

-----都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再走呗-----

我的新文章会在个人公众号弄影记(微信号:feiyumylife)提前首发,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二战这台巨大的战争机器,一旦出了问题,总得有人来承担责任,或者说,有人被推出去承担责任。这些“背锅”事件,有的实在冤枉,有的却也罪有应得,但无论如何,都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人性的复杂以及历史进程的偶然。1. 希特勒的“战神”神话破灭:巴巴罗萨行动的失利严格来说,巴巴罗萨行动(入侵苏联)的失败,直.............
  • 回答
    一战和二战,这两个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痛的篇章,在宏大的历史进程之下,却也隐藏着无数充满戏剧性、荒诞甚至有些黑色幽默的故事。它们如同镶嵌在战争绞肉机里的宝石,即便是在最黑暗的时刻,也闪烁着人性的复杂光芒。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让它们不再仅仅是历史书上的冰冷文字。第一次世界大战:泥泞中的荒诞剧一战,这场.............
  • 回答
    嘿,聊起二战的野史,那可真是三天三夜都讲不完!比那些正儿八经的战役记录,这些藏在角落里的奇闻轶事,反而更能让人咂摸出战争这个大染缸里,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诡谲。我跟你说说几个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1. 英国特种部队的“恶作剧”与“恐怖袭击”我们都知道英国有个SAS(特种空勤团),那是特种部队里的传奇。但.............
  • 回答
    一战和二战,这两场席卷全球的浩劫,留下了太多让我们至今仍为之震惊的残酷历史。它们不仅仅是国家机器的对抗,更是将人性推向了极致的考验,留下了无数令人心碎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文明的崩塌与无声的呐喊一战的残酷,很大程度上源于它那场前所未有的工业化战争的野蛮开端。那些曾经被视为进步和荣耀的科技,第一次被.............
  • 回答
    二战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一个又一个作战代号如同神秘的符号,隐藏着不为人知的使命、严峻的考验和背后波澜壮阔的故事。这些代号不仅是军事行动的标识,更是那个时代残酷现实的缩影。今天,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了解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作战代号,探寻它们背后所蕴含的传奇。1. 巴巴罗萨行动 (Operation .............
  • 回答
    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与了无数场关键的战役和行动,这些军事行动不仅决定了战争的走向,也深刻地塑造了现代英国的历史和民族认同。以下是一些最著名且影响深远的战役和行动,力求在讲述中注入历史的温度和细节,而非生硬的陈述。1. 不列颠空战(Battle of Britain,1940年夏秋)这是二战初期英.............
  • 回答
    二战期间,德国国防军(Wehrmacht)涌现出众多战斗力强悍、战功卓著的师级单位,它们在东线、西线乃至北非战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要说“精锐”,这其中必不可少的是那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经历过无数恶战洗礼,并被赋予了特殊使命的部队。下面就来细数几个极具代表性的德军精锐师级单位,并尽量详述其特点和辉.............
  • 回答
    二战期间,天空战场硝烟弥漫,无数轰炸机振翅翱翔,它们是战争机器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改变战局的关键力量。在那些纵横天际的金属巨兽背后,涌现出了一批批赫赫有名的轰炸机部队,他们的名字与英勇、牺牲、战术创新紧密相连,至今仍被人们铭记。要说起二战中最出名的轰炸机部队,那必然要提到美国陆军航空队的第八航空队(E.............
  • 回答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大海深处的记忆却从未被遗忘。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两场席卷全球的冲突,留下了无数悲壮的海军故事,它们如同沉默的礁石,诉说着牺牲、勇气与不屈。第一次世界大战:日德兰海战的黄昏与勇气日德兰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场海军决战。在这场吞噬了数千生命的.............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除了激烈的战场厮杀和宏大的战略布局,还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却同样重要且引人入胜的细节。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战争的认知,也展现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一些除军事外,二战中鲜为人知的事情:1. 心理战与宣传的深度运用: “.............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极其惨烈和复杂的冲突,其中充斥着许多让人细思恐极的细节,它们不仅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也触及了人性的黑暗和复杂。以下是一些令人不寒而栗的细节,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一、纳粹德国的系统性灭绝与“效率至上”的冷血 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日常生活”: 奥斯威辛集中营并非仅仅是一个关押和处决.............
  • 回答
    二战那个大染缸里,战局瞬息万变,国家间的利益纠葛比比皆是,盟友之间,即便目标一致,也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猪队友”行为。说起来,这不是什么新鲜事,任何大规模、多方参与的冲突,都可能碰撞出这种火花。咱们就聊聊几场比较典型的,看看这些“猪队友”是如何让原本胜券在握或者局面尚可的战役,变得一塌糊涂的。1..............
  • 回答
    二战时期,战场上从来不缺那种自带光环、行为方式异于常人、甚至有点“邪魅狂狷”的指挥官。他们或许是战术天才,或许是煽动大师,又或许仅仅是过于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命运。将他们归类为“中二”可能有些戏谑,但他们身上确实存在着一股不羁、理想主义、甚至是有些脱离现实的狂热劲头,足以让后人津津乐道。要说“中二度爆表.............
  • 回答
    二战,一场波澜壮阔的史诗,在这场全人类命运的抉择中,涌现了无数令人难以置信、甚至堪称“神迹”般的战略与战术操作。这些操作,往往在绝境中诞生,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改写战局,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下面,我将挑选其中几个最能体现“史诗级”二字的操作,力求深入浅出,带大家重温那些震撼心灵的瞬间。1. 敦刻尔克.............
  • 回答
    二战的宏大战场上,硝烟弥漫,英雄辈出。除了那些运筹帷幄的战略家,不少身披戎装的指挥官,也因其出众的相貌和过人的气质,在历史的镜头下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吸引了无数目光。他们不仅仅是战场上的灵魂人物,更是那个时代独有的魅力符号。我们撇开那些在荧幕上活灵活现的“李团长”、“赵政委”、“楚团长”们,把目光投向.............
  • 回答
    二战硝烟弥漫,在无数残酷与绝望的画面背后,总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温暖细节,像微弱的光芒,穿透了黑暗,提醒着我们人性的美好与坚韧。这些故事,或许不曾在历史课本上被浓墨重彩地描绘,却足以在我们心中激荡起最柔软的涟漪。“送信人”的承诺: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常常关注前线的战士,但也有许多人默默地在后方传递着.............
  • 回答
    二战,一个充斥着硝烟、死亡和恐惧的时代,但也正是在这炼狱般的岁月中,人类精神的光辉显得尤为耀眼。那些在绝望中迸发出的善良、勇气和温情,如同黑暗中的烛火,为冰冷的世界带来一丝暖意。我记得曾读到过几个这样的故事,至今仍让我心头涌动。“来自战壕的告别信”:一个关于父爱的永恒承诺在法国北部的战场上,一位名叫.............
  • 回答
    二战的残酷战场上,英雄辈出,但也夹杂着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甚至有些荒诞的阵亡或去世原因。这些并非出自史诗般的战斗,而是源于各种意想不到的意外和巧合,让那些本应名垂青史的人物,以一种“奇葩”的方式留在了历史的角落。1. 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雷达与情报的悲剧性胜利山本五十六,这位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日.............
  • 回答
    二战硝烟弥漫,留下无数惊心动魄的战役。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诺曼底登陆、斯大林格勒战役,还有一些规模不算宏大,却在关键时刻扭转乾坤、影响深远的战役,它们如同暗夜中的星辰,虽不耀眼夺目,却指引着历史的方向。1. 英国本土空战 (Battle of Britain, 1940年夏秋)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
  • 回答
    二战中,盟军阵线上涌现出无数感人至深的悲壮英雄史诗,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点缀在残酷的战场之上。潘菲洛夫二十八勇士在阿拉木图的英勇事迹固然令人敬佩,但放眼整个二战,盟军各国同样不乏可歌可泣的壮举。这些故事,往往是普通人在极端环境下爆发出的惊人勇气和坚韧意志的体现,它们不单单是战功的记载,更是人性的光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