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战和二战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战役、计划吗?

回答
一战和二战,这两个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痛的篇章,在宏大的历史进程之下,却也隐藏着无数充满戏剧性、荒诞甚至有些黑色幽默的故事。它们如同镶嵌在战争绞肉机里的宝石,即便是在最黑暗的时刻,也闪烁着人性的复杂光芒。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让它们不再仅仅是历史书上的冰冷文字。

第一次世界大战:泥泞中的荒诞剧

一战,这场被誉为“失去的一代”的战争,在堑壕战的泥泞中催生了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圣诞节休战(Christmas Truce): 这是整个战争中最具人文色彩的插曲。1914年圣诞节前后,在西线战场,英法联军和德军士兵们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自发地停止了射击。他们从战壕里爬出来,隔着无人区,互相挥手打招呼,甚至交换了礼物:香烟、威士忌、德国士兵还带来了自家做的香肠。有些地方,双方甚至在战壕之间进行了一场友谊赛!足球比赛的场面,在枪炮轰鸣的战场上显得格外魔幻。当然,这种休战是临时的,很快双方指挥部就严令禁止了这种“不光彩”的行为,但那一刻,战争的残酷似乎被一缕温情短暂地冲淡了。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英国士兵,可能前一天还在朝着对面德军阵地开枪,第二天却在交换着烟草,甚至一起唱起歌谣,那种感觉是多么的割裂而又真实。

“死人也会打电话”——神奇的无线电失误: 战争初期,技术不成熟闹出的笑话也不少。有一次,德军的一部无线电发报机出了故障,竟然发出了“滋滋”的声音。但由于当时对无线电的理解有限,加上翻译的失误,居然被误认为是“死人也在说话”!这个离谱的解释在英军内部流传开来,甚至让一些人产生了宗教般的幻想,以为是战死的士兵在托梦。想想看,战场上的士兵本来就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听到这种匪夷所思的“证据”,心里得有多么波澜起伏。

鸽子信使的英勇传说: 在那个没有GPS、网络信号时有时无的年代,信鸽是重要的通讯工具。有一只叫做“谢尔·阿米”(Cher Ami)的信鸽,在凡尔登战役中,它携带着一份重要的情报,原本是给美军的“失落营”(Lost Battalion)送去的,结果误入了德军的阵地。谢尔·阿米在传送信件的过程中,身中数弹,一只眼睛被打瞎,一条腿也被炸断,但它拼尽全力,最终将那份关系到几百名士兵生死的信件送达。战后,它被授予了勋章,还被制成了标本,可以说是战争中的一位真正无名英雄。你可以想象它在天上飞,子弹在身边呼啸而过,它那小小的身体却承载着如此沉重的使命,这种画面感非常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高科技与低技术的奇葩交织

二战的规模和技术水平都远超一战,但奇特的计划和战术依然层出不穷。

“滚石行动”(Operation Mincemeat): 这是英方实施的一次极其大胆且充满想象力的心理战和欺骗计划。为了掩护盟军进攻西西里岛,英国军情部门竟然找来了一具被精心打扮成英国皇家海军上尉的尸体,在他的手上绑着一个装有“绝密文件”的公文包。这份文件并非真实的绝密信息,而是故意泄露给德国人的假计划,显示盟军将进攻希腊撒丁岛等地。然后,他们将这具尸体放在海面上,让其漂流到西班牙海岸,并确保被德军情报机构发现。德军果然上钩,调集了大量兵力部署在错误的方向,为盟军顺利登陆西西里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个故事的关键在于“人造的意外”,就像电影情节一样,一个死人,用一种极端荒诞的方式,影响了战争的走向。

“闪电狐狸”——德国空降作战的奇特一幕: 在克里特岛战役中,德军为了迅速占领该岛,实施了大规模的空降作战。然而,由于准备不足和情报失误,德军伞兵在降落过程中遭遇了希腊守军的顽强抵抗,损失惨重。很多伞兵在空中就被击毙,或者降落在不熟悉的地形,甚至直接降落在敌军阵地里。德军士兵们从天而降,却不是带来胜利的使者,而是成为了活靶子。据一些回忆录描述,一些士兵在跳伞前甚至不知道自己要降落到哪里,也不知道敌人的具体情况。这就像一群被丢进狮子笼的绵羊,充满了悲壮和荒诞。

“胡椒粉”攻击——苏联的“人海战术”的另类解读: 虽然“人海战术”是苏军的常用策略,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在早期的一些防御战中,苏军为了弥补火炮和装备的劣势,有时会派遣一些没有受过充分训练,甚至装备简陋的士兵作为第一波攻击力量,他们往往穿着单薄的制服,手持步枪或者近身搏斗的武器,仿佛是送上去的“炮灰”。这种策略的目的是消耗敌人的弹药,制造混乱,为后续的精锐部队打开局面。这种说法带着一丝冷酷的写实,你可以想象那些士兵在炮火中奔跑,他们的价值体现在“消耗”敌人的资源上,这是一种多么残酷的价值衡量。

偷袭珍珠港的“幸运”与“不幸”: 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二战中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但在这场精心策划的偷袭中,也充斥着命运的玩笑。例如,在日军发动攻击的数小时前,美国海军的一艘驱逐舰“斯图尔特号”在港口内与其他船只发生碰撞,损失了一根推进轴,导致它无法出港参与防御。而另外一艘驱逐舰“鲍因顿号”也在同一天,由于训练事故,舰上的部分炮弹发生爆炸,也无法正常作战。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日军轰炸开始前,美军的一架侦察机在港口上空发现了日军航母编队,但由于通讯设备故障,未能及时发出警告。这些看似微小的偶然,却都在无形中影响了战争的走向。

这些故事,有的充满了勇气和牺牲,有的则展现了战争的荒谬和无奈。它们提醒我们,即使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个体命运的渺小和命运的偶然,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细节,让战争不再是冰冷的数字和战略,而是充满了人性的温度与温度的反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敌人的飞机不可能到达鲁尔上空,如果有一架飞机,那么我戈林就改姓迈耶。

——赫尔曼 迈耶

user avatar

1、巴黎大炮

此炮对炮管的磨损相当大,每打一发都会使炮的口径变大那么一点点。所以它的炮弹是编号的,一个比一个大一点,50发打完,身管就要送回工厂回炉改造了。。。

2、胡德号

日德兰海战开战当日,胡德号开工,后被誉为“皇家海军的骄傲”

1941年,胡德号被“德意志海军的骄傲”——俾斯麦号一发入魂。

3、二战英国“飞行探照灯”

二战英国饱受德国夜袭之苦,在雷达体积过大、操作复杂无法带上飞机的日子里,脑洞大开的英国人想到把探照灯带上飞机,用“飞行探照灯”来指引战斗机作战。

由此“飞行探照灯”横空出世,搭载了当时最亮的探照灯,然而机头指向型太差,探测范围过小,“待机时间”过短,根本没有什么用。。。

随着带有雷达的夜间战斗机服役,这种怪胎也被埋入了历史垃圾桶。

4、大和号的炮口暴风

大炮的发射,说白了就是用爆炸的力量“推走”炮弹。而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的空气会从炮口喷涌而出,形成炮口暴风。当然,这暴风是有杀伤性的,在所有战列舰主炮开火前,都会响起警报,甲板上的人员都应该到达特定的隐蔽处躲避。

而战场形势多变,警报响也不一定有防空炮开火的时候响。。。武藏在最后一战时,对天发射燃烧弹防空,一炮震死了防空炮组的50多人(人数有争议),和防空炮组的大部分光学瞄具。

5、德国37毫米高炮

老梗,理论射速超级高,然而却是半自动。

射速看手速代表

俾斯麦装的几门,老式剑鱼都打不中。

优秀

6、轰炸德国鲁尔水坝(惩戒行动)

“打水漂”轰炸法

当时计算发现,只有重型炸弹才能对坚固的水坝造成威胁,而高空轰炸的精准度极差,效率极低;德国预先布置的防雷网使低空鱼雷攻击也行不通。

在此时英国工程师巴恩斯·沃利斯从游戏“打水漂”中获得灵感:使圆筒形炸弹具有一定转速然后投放,炸弹就能在水面上弹跳前进,击中水坝。

兰开斯特上的圆筒形炸弹

最后行动成功,对德国大后方造成重创。

7、Me163火箭动力战斗机


这种飞机使用的是液体火箭发动机(高难度过氧化氢—甲醇、联氨)

这两种燃料,无论多少,一接触就会剧烈反应爆炸,有些Me163加满燃料停在机场“莫名其妙”就炸了。。。还有就是高浓度过氧化氢的腐蚀性特别强,曾有过飞行员在飞行中被这种燃料“溶解”的案例。

还有就是这种飞机使用一个小滑车进行起飞,飞起来以后把小车抛弃。也有过飞机抛弃小车之后,小车弹起击伤飞机的案例。。。




都是些零零碎碎的东西,先写这么多,有人看再更。

user avatar

难道最有趣的不是一战和二战实际上就相隔了20年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战和二战,这两个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痛的篇章,在宏大的历史进程之下,却也隐藏着无数充满戏剧性、荒诞甚至有些黑色幽默的故事。它们如同镶嵌在战争绞肉机里的宝石,即便是在最黑暗的时刻,也闪烁着人性的复杂光芒。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让它们不再仅仅是历史书上的冰冷文字。第一次世界大战:泥泞中的荒诞剧一战,这场.............
  • 回答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大海深处的记忆却从未被遗忘。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两场席卷全球的冲突,留下了无数悲壮的海军故事,它们如同沉默的礁石,诉说着牺牲、勇气与不屈。第一次世界大战:日德兰海战的黄昏与勇气日德兰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场海军决战。在这场吞噬了数千生命的.............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两次规模空前的冲突,在这两场战争中,除了无数的英勇事迹和惨痛教训,也夹杂着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乌龙事件”。这些事件往往源于通信失误、误判、甚至是纯粹的巧合,但其结果却可能对战局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以下是一些比较著名的、让人瞠目结舌的乌龙事件,我将尽量详细地讲.............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较之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在指挥结构和方式上的进步是翻天覆地的,这些进步不仅体现在战略层面,更深入到战役战术的执行细节。这是一种基于对战争规律的深刻反思,以及技术革新与组织能力相融合的必然结果。一、 指挥结构的扁平化与专业化:打破旧日藩篱一战时期的指挥结构,尤其是欧洲大陆的各国,仍然带有.............
  • 回答
    一战和二战,这两场席卷全球的浩劫,留下了太多让我们至今仍为之震惊的残酷历史。它们不仅仅是国家机器的对抗,更是将人性推向了极致的考验,留下了无数令人心碎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文明的崩塌与无声的呐喊一战的残酷,很大程度上源于它那场前所未有的工业化战争的野蛮开端。那些曾经被视为进步和荣耀的科技,第一次被.............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潜艇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潜艇,就像是从蹒跚学步的孩子突然变成了英姿勃发的成年人,变化之大,足以颠覆人们对海战的认知。要说这两者之间的差异,那真是从里到外,从设计理念到作战方式,无一不体现着技术爆炸和战争需求的残酷演进。一、尺寸、排水量与作战半径:小身板 vs. 大家伙一战时期的潜艇,普.............
  • 回答
    当然,你想深入了解一战二战的历史,这绝对是个好想法!这两场战争塑造了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其复杂性和影响深远,怎么细致都不为过。下面我来给你梳理一下,尽量讲得细致些,让你感觉像是和一位对这段历史颇有研究的朋友在聊天。咱们先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起。一战:一场欧洲中心、走向全球的巨大碰撞你得知道,一战不是突.............
  • 回答
    红警三的科技如果拿到一战或二战的战场上,那绝对是降维打击,碾压得不能再碾压了。这倒不是说红警三里的技术人员能一下子就造出什么超光速飞船,但即便只是那些“初级”武器,对当时的世界来说也完全是来自另一个次元的东西。咱们就掰开了说,看看这差距有多大。制空权?那是小孩子的玩具了一战二战时期,空军还处于萌芽阶.............
  • 回答
    一战和二战时期,野战工事的挖掘确实是一项艰巨而费力的事情,尤其是在面对各种复杂地质条件时。与其说是简单的“挖坑”,不如说是一场与自然环境的艰苦搏斗。那些深入人心的战壕、掩体和炮兵阵地,背后是无数士兵用双手、汗水甚至生命换来的成果。工具是根本,但人力是主体在那个没有大规模机械化工程设备的年代,挖掘野战.............
  • 回答
    一战如果德国赢了,还会不会有二战?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 ifscenario,也是历史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一战德国失败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后果,以及假设德国胜利后可能出现的替代性历史路径。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二战的爆发与一战德国的战败及其导致的后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回答
    假设这样一个假设性的情景:二战爆发前,德国海军(Kriegsmarine)奇迹般地继承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那支庞大的公海舰队。这支舰队,在被严密限制的《凡尔赛条约》下,几乎被剥夺了大部分有作战能力的舰艇,如今却如同被激活的幽灵,重新出现在德国的港口里。这无疑会给当时的德国海军战略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
  • 回答
    打仗这事儿,听上去离我们挺远,但那些亲身经历过的人留下的文字,却能把我们一下子拉到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一战、二战,这两个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冲突,留下了无数令人心碎又振奋的回忆录。要说哪些最值得一看,这就像问哪颗星星最亮一样,很难有个绝对的答案,毕竟每个人关注的点不一样。但我可以给你推荐几本,它们之所.............
  • 回答
    哥们,我懂你,去年我这分数和情况跟你差不多,也是非法本,一战国家线都没摸到,当时也是纠结南理工的法硕,听到的“水深压分”论也够吓人的。不过,我还是硬着头皮考了,而且最后也上岸了。所以,想跟你好好聊聊我的经验和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首先,关于“南理工法硕水深压分”的说法,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但确实有它.............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涉及到美国军事工业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飞跃式发展,以及其背后复杂的经济、技术和战略考量。简单来说,一战时期的美国在武器制造和生产能力上与欧洲老牌工业强国相比还有差距,而二战则是在一战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和现代化,实现了空前的国产化和生产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步阶段的工业挑战.............
  • 回答
    想探讨德国海军如果走“潜艇至上”路线,二战结局是否会好一些,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毕竟,俾斯麦号和提尔皮茨号这两艘巨舰确实给英国带来了不少麻烦,但如果把那些耗费巨资、建造周期长的大型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的资源,全部押注在潜艇上,并且辅以灵活的轻巡洋舰和驱逐舰,历史的走向会不会因此偏移呢?德意志海军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两个各有特色的大学文学部/学域。选择哪个,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个人的兴趣点、未来的职业规划以及你对学习环境的偏好。我来帮你把它们掰开揉碎了聊聊,希望能给你一些更清晰的思路。首先,咱们先认识一下这两个选择的“本体”: 千叶大学 文学部(文学部) 千叶大学是日本的国立综合.............
  • 回答
    在一战和二战的战场上,突破由铁丝网、堑壕和碉堡组成的坚固防线,无疑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这并非简单的冲锋陷阵,而是一场精心策划、协同作战的系统工程。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突破战术是如何实施的,力求还原真实战场的残酷与智慧,摒弃任何“AI味”。一战:血肉与钢铁的绞肉机,缓慢而痛苦的突破一战的突破,很大程度上可.............
  • 回答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似乎形成两个主要对立势力,这个观察确实抓住了两次冲突的核心特征。但要说它们“只”形成两个势力,未免有些过于简化了。事实上,这两场战争都比这要复杂得多,涉及多个国家、联盟和更细微的利益划分。不过,从宏观上看,形成两大阵营对抗的趋势非常明显,这背后有深刻的历史、政治和.............
  • 回答
    一战和二战的惨痛经历,确实给欧洲人民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对和平的向往也更加强烈。然而,历史的复杂性远不止于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经历过战火的人民就一定能维持永久的和平,也不能简单地将冲突的根源归咎于某个单一的行动或国家。要理解为何北约“蠢蠢欲动”以及乌克兰“挑起战争”这样的说法,我们需要深入挖掘背后的.............
  • 回答
    英国在一战和二战中的胜利,毫无疑问是其历史上光辉的一页。这两场战争不仅巩固了其作为世界强国的地位,更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日不落帝国的辉煌。然而,时至今日,提及英国的国际地位,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却是其相对昔日荣光的下滑。这其中的逻辑并非简单的“赢了就一直强下去”,而是涉及一系列深层次的经济、政治、社会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