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士兵冒死得到的战功勋章?

回答
士兵冒死获得的战功勋章,是无数士兵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荣耀,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多维度的解读。看待这些勋章,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才能真正体会其分量和价值。

一、 勋章本身及其象征意义:

荣誉的顶点: 战功勋章,尤其是在生死关头冒着生命危险立下赫赫战功所获得的,是士兵在战场上能够获得的最高荣誉之一。它不仅仅是一枚金属制品,更是对士兵英勇无畏、舍生取义精神的肯定和褒奖。
牺牲的证明: 获得这些勋章的士兵,大多经历了极其残酷的战斗,亲眼目睹过战友的牺牲,甚至自己也身受重伤。勋章是他们幸存下来并且立下功劳的直接证据,也是他们为国家和人民付出的牺牲的物质载体。每一枚勋章,都可能伴随着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一段血与火的记忆。
国家认可和激励: 颁发战功勋章是国家对士兵英勇表现的最高认可。它不仅是对获得者个人的肯定,更是对全体军队的一种激励,传递着“英勇奉献者必将受到尊敬和奖励”的信号,激发更多士兵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
历史的见证: 许多战功勋章都与重要的战役或历史事件紧密相连。它们是那个时代战争残酷性、士兵英勇程度以及国家意志的活化石,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感。

二、 士兵冒死获得战功勋章背后的故事和价值:

极度的危险和高昂的代价: “冒死”二字就足以说明一切。这意味着士兵在完成任务时,面临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可能随时会牺牲。他们可能是在敌人的猛烈炮火下匍匐前进,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在生死一线之间做出关键抉择。每一个“冒死”的背后,都是对死亡的直面和超越。
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 能够在极端危险的环境下坚持战斗,完成任务,甚至超越自我,绝非易事。这需要无比坚定的意志力、强大的心理素质,以及对国家、人民、战友的忠诚和责任感。这些品质,是构成一名优秀士兵的核心。
对团队和战友的责任: 许多时候,士兵冒死立功,并非仅仅是为了个人荣誉,更是为了掩护战友撤退,为了完成关键任务,以确保整个战队的胜利或生存。这种为了集体利益而甘愿牺牲个人的精神,是军人最宝贵的品质之一。
战术和战略的体现: 士兵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往往是整个战役胜利的关键。可能是某个士兵冒死摧毁了敌人的关键火力点,扭转了战局;也可能是某个侦察兵冒死深入敌后获取了重要情报。他们的牺牲和英勇,是战术和战略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保障。

三、 如何看待和对待这些勋章:

崇高的敬意: 首先,我们应该对获得这些勋章的士兵和他们付出的牺牲,给予最崇高的敬意。他们是真正的英雄,他们的功勋值得我们铭记和传颂。
深入了解和学习: 媒体和历史研究应该深入挖掘这些勋章背后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士兵们所经历的艰辛和付出。通过学习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平的来之不易,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尊重和传承: 对于获得勋章的士兵本人或其后代,社会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关怀。勋章的意义也应该在代际之间传承下去,让后人知道他们的先辈为国家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反思战争的残酷性: 虽然我们赞颂英雄的英勇,但也要深刻反思战争的残酷性。勋章是荣耀,但也是战争留下的伤痕。我们追求和平,正是为了避免更多的士兵需要去冒死获得这些勋章。
警惕过度拔高和神化: 在赞颂英雄的同时,也要避免过度拔高和神化。士兵是人,他们也有情感和痛苦。理解他们的牺牲,是尊重他们的艰辛,而不是将他们塑造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神。

总结:

士兵冒死获得的战功勋章,是军人荣耀的最高体现,是国家对英勇付出的肯定,更是和平年代我们应该铭记的英雄史诗。它们承载着生命、牺牲、勇气和责任。我们应该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去看待它们,深入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学习和传承那些伟大的精神,并以此为鉴,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每一枚勋章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之前在国企干的时候,认识一大哥,一把手的司机,当年三十大几,今年得40多了,也是北京人,士官转业回来的,汽车兵。


这人平时没什么爱好,就爱喝酒聊天。也不敢喝多了,干司机的不敢喝大酒,最多就两瓶啤酒,还得是领导说好了晚上肯定不用车的时候。


有一回聊起来,问他在哪儿入的党,他说在部队上,再问,他这话匣子打开就关不上了:


据他自己说,98年他们团在大堤上,汽车团,任务是堵口,

具体的办法,就是开着装满石头的卡车,油门踩到底往江里冲,

车门敞着,眼瞅着到堤边了,人再赶紧跳下来,车就带着石头下去了,靠这个堵口。


据他自己说,当时他们一个团的人整队站在江边,开动员大会。

面前是鲜红的旗帜,远处是涛涛的江水,

团长政委轮番讲话:“你们身后就是**市**万父老乡亲,现在是党和人民最需要你们的时候”


连长带头喊着口号,指导员号召“要为人民立功”,

班长反而不让你上,说你新兵蛋子逞什么能,技术不行还不是党员,轮谁也轮不到你。


但是据大哥说:"那场面,别说班长了,天王老子都拦不住,就觉得一股一股的血往脑门儿上顶,要是让别人上不让你上,你都能直接跳河死了,命是小事,不让你上说明组织不信任你,丢的起那个人吗?”


然后大哥就上去了。


他们连有个战友,跳晚了,和车一起下江里去了,革命烈士。


大哥在最后一刻跳车成功,下来以后火线入党。


据他自己说,能批准他上,也是是因为当时干部和党员实在不够用,而他是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要不然他再争取也没用。


看见了吧,别说勋章了,什么都不给,都能撩着蹦玩儿命往上冲,

到那会儿,什么勋章,嘉奖,连命都不算事。

这就是集体的力量,信仰的力量。



你说苏联红军战士趴雪里都快冻死了,迷迷糊糊的还给自己鼓劲“斯大林同志知道我”

斯大林知道他是谁呀,但这就是信念。


这部队到了靠勋章调动的时候,也就离完蛋不远了。

user avatar

左边那一块是我自己收的。右边的一块是我喜欢的姑娘在不知道我已经有了一块的情况下送给我的。

既然你们都在谈论士兵与杀戮的关系,我便来谈谈别的,有关于那些手上不沾血的士兵的故事。

1986年,人类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被60万名可亲可敬的战士、工人、警察、科学家拉了回来。

这块名为“切尔诺贝利抢险救灾英雄勋章”的——用答主的思路讲——一块铁牌,便是授予他们的。

你说敷衍?不不不,苏联政府也发了奖金的,合美金一百元。题主,我们不说一百美金,给你一百万,你会上四号机的屋顶铲石墨吗?

你说生命高于一切?当然,你的生命在你眼里当然高于一切。但是有的人,愿意为了更多人的生命,放弃自己至高无上的生存的权利。这就是你——一个庸人——与他们——一群英雄,的区别。

1986年切尔诺贝利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导致大量的核泄露,附近一个水库里的水几乎全被放射性元素所污染。如不及时处理,污水会变成水蒸气飘散到欧洲,只有派人潜入水底打开阀门,排出污水才能得以缓解。但是潜入到污水中,必死无疑。然而却依然有三名志愿者站了出来。他们为了救援,仅要求妥善安排逝去家人的后事,毅然而然潜入了核反应堆的水中。十天以后,他们被葬在铅制的棺材中。 他们拯救了欧洲。

我无意指责任何人,亦无意苛求。我只希望,各位闲来无事东床坦腹(我知道与原意不符)的时候,能够长点良心,不要用自己狭隘的“独立思考”玷污英雄的美名。

如果我可以和那个姑娘结婚成家生子的话,我会把这两块勋章作为他们懂事后的第一件礼物。

“宝贝,知道这个是从哪里来的吗?这可不是爸爸挣来的哦,它们属于两位过去的英雄。对,就是那种拯救了地球的大英雄。他们没有超能力,不会飞,但是他们是确确实实的真正的英雄。想听听他们的故事吗?事情得说回三十年前......”

——————————————————5.11更新——————————————————

感谢评论区的纠正!该章属于证章而非勋章,即“参与救灾人员的证明”。但是好像这样更加切题了(笑)。

放两张纪录片截图吧。

这是从辐射最烈的四号堆屋顶清理瓦砾归来的苏联消防员与苏联军人。

我反对将英雄神格化,反对将英雄当成“完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英雄,就是我们身边的大叔大妈,骑车上班的老师或者路边售卖煎饼的胡子叔叔。

或者,就是你。

不少人都问到了价格,因为存世量太大,所以很好搞的,某万能宝就能找到。

说句题外话,带证书的乌克兰反法西斯周年纪念章,居然比这个还要便宜,真是感慨啊,有黍离之悲也。

————————————5.11中午更新——————————

这位将军获颁的证章与我们这个并不相同,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同样是拯救行动中的英雄。

【注意右胸】

——————5/11下午修改————

我!没!有!秀!恩!爱!

我!们!还!没!有!在!一!起!

【痛哭】

——————20200505——————

我们没有在一起。

但我依然爱她。

“我会永远这样陪伴着你,因为我最知你的痛苦”

user avatar

我在用我姥爷的勋章反推考证我姥爷生前是哪个部队。

勋章就像一块翡翠或玉石。

玉这东西,不是真金白银,凭感情和眼缘。喜欢的,可能花10万也得请回家;不喜欢的,就是一块石头,没什么价值。

勋章也一样。

尊重和崇敬它背后的历史荣誉的,视它为无价之宝;

而对历史荣誉无感的,就是废铜烂铁。

比如我姥爷的勋章。

其实准确来讲,它们不是勋章。是纪念章。并不属于授勋体系内的军功章。

但是并不妨碍我尊重它们背后的历史。

我姥爷,刘邓大军的一员,2001年去世,那年我才7岁,什么也不懂,也未曾考证过背后的战斗故事。真是一大遗憾。

家人连姥爷在哪个部队都不清楚。

这时候,纪念章就成了考证祖辈青春从军经历的载体。

于是我用我不多的军史知识,开始了考证祖辈军旅人生的一番调查:

1.解放华北奖章,1950

2.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代表团奖章,1954

3.成阿公路理马段通车奖章,1953

4.解放西北奖章,1950

5.解放西南奖章,1949

6.信封一个,上写“自贡市四川军区xx一分院”,信件遗失

(这俩字不认识)

我姥爷雪山修路留下了病根,说话气喘,是伤残军人。当时应该在自贡这个一分院住院,收到的这封信。我姥爷部队在自贡这点可以确定。

我妈1988年的河北师大本科。而且是复读了一年才考上。一直挺敬佩我姥姥的魄力,那个年代让农村女孩子复读考大学。

今天明白敢情是我姥爷的伤残军人抚恤金,和我太姥姥的烈士家属抚恤金(我太姥爷是八路军烈士),两份抚恤金硬生生供出来的全家第一个大学生,包括上大学的费用。

再加上“刘邓大军”“跟着李先念”“有一个叫梅国良的领导”“在雪山里修路,脚冻成了冰坨子”等只言片语的回忆,反推祖辈的从军经历,也是一件挺有仪式感的事情。

首先,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代表团奖章没有多大推理价值,这个是颁发全军范围的,无法参考。

一分院也没有太大参考价值,医院的流动性很大,住院的军人很多,所以也无法推断什么。

这两条线索就排除。

然后:

1.我老家,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在河北邢台临西县(现在我家在廊坊),按入伍地域、“刘邓大军”和“李先念”的推断,是晋冀鲁豫野战军无疑

以太岳、太行、冀南、冀鲁豫军区主力和中原军区部队一部(原新四军第5师),依次组成第8、9、10、11、12纵队。

1947年5月,李先念任新的中原局第二副书记、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

2.可是又有华北解放奖章,据我所知这个章是颁发给华北军区部队的。所以我们就要区分,哪些部队是后来的中原野战军,哪些划到华北军区。这就又得以确定:

1948年5月,晋察冀野战军与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合编成华北野战军,包括18,19,20兵团;

所以我姥爷没有并入中野,因为没有淮海、渡江的奖章,而有解放华北奖章。所以并入了华北军区部队。

3.随后又是解放西北。那么华北军区部队去西北的只有十八兵团了。

1949年4月,第十八兵团归第一野战军建制,1949年5月周士第接任兵团司令员兼政委。

4.然后是解放西南。十八兵团正是由贺龙率领越过秦岭、解放成都的。

入川路线和我姥爷的奖章完全吻合。

5.然后是那封“四川军区xx一分院”的信封:

1950年4月,第十八兵团番号撤销,所辖各军分别组成川西、川北、西康军区。

所以由此推断,我姥爷是在60军、61军、62军中的一员,并且是筑路部队。

60军在1951年3月就第二批入朝参战了,而我姥爷没有去过朝鲜,后两枚奖章是1953年和1954年,都是国内。所以应该不是60军。但是,

4月25日,该军随兵团改隶第一野战军建制。12月30日成都和平解放,该军随兵力进驻成都,军部兼成都警备司令部,担任城防任务。1950年3月,第60军兼川西军区,所属各师兼各军分区。随后进行围剿川西土匪武装的作战。

貌似应该又是60军。此处存疑,先继续往下看。

61军是1950年2月,奉命兼川北军区,我姥爷是在自贡,(据网友指点说自贡属于川中)所以不是61军;

再看62军。

1950年7月始,部队进行整编。第186师第556、第557团和第185师第554团调归贵州军区建制。8月,军独立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独立第1师,归川西军区领导。1951年2月,第184师第550团、第551团和第185师第553团拨归第10军建制。1952年5月,第184师第552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21团,第185师第555团和第186师第558团分别改编为西南军区独立第7、第8团。1952年7月,第62军军部改编为西康军区,第62军番号撤销

当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是多么的激动啊。我姥爷退役回家,人到中年得了脑血栓什么也不记得了。我姥姥是普通农民,也不懂这些。等家人想问的时候,老爷子已经什么都不记得了。


(一场未被载入史册的反偷袭战斗)

排除各种调动因素,如果我的推断没有错的话,可以大体确定:

我姥爷生前所在部队是:60军未入朝留下来改编为川西军区的某部,或62军军独立师,即西南军区独立1师。

这个范围又很大了。60军有许多部队,有去朝鲜的有没去的,是哪个呢。

现在只剩下这个“梅国良”的领导、“雪山修路”和成阿公路纪念章没有得到核实了。

信封是我姥爷在自贡住院时收到的,应该是自贡军分区。(之前对老信封格式不了解,以为写在右边是发出)

我对四川也不熟,不知道自贡大体处在川中的什么位置,和我姥爷修的成阿公路又是什么关系,有没有过雪山的路段。

(…………新更,网友又指出,自贡属于川中,不是川西,那么之前的一切有关川西军区的推断又进一步存疑了。)

而且章上写的是“理马段”。应该是理县到马塘,但是具体哪个部队修的也不知道。


这位网友提供了信息,不知道我姥爷说的“雪山”是不是这座鹧鸪山

有雪,那么姥爷口中的“雪山住帐篷”“脚冻成冰坨子不能用火烤”的回忆,应该是这座鹧鸪山。

(…………新更,有网友指出修成阿公路的是川西军区教导团,现在范围又大了……)

(…………再新更,有网友指出当时的自贡就是川西,因为那时还有西康省,四川没有现在那么大,所以现在的川中就是当年的川西。那么重点范围还是回到川西。)

随后又出现了更为准确的推断,因为找到了当年给我姥爷发这封信的组织科长!


困扰我家多年后,经过我的考证,和广大网友的共同推断,重新大体复盘了我祖辈的军旅青春。

那么,排除干扰线索,目前最接近的可能是:60军178师。


因为写信人:成阿公路筑路指挥部的组织科长,是178师的组织干事,并且179,180均已入朝,178留在四川。(筑路+剿匪)

现在就差找这位最关键的老爷子了。

每查到一个历史上的吻合点,我仿佛都看到了我姥爷当年走过的路。

打运城、攻临汾、战晋中、克太原,纵横秦岭,解放成都,雪山筑路,高原天堑变通途。


想想他曾是那些震撼的筑路部队照片中的一员,就很激动。

我没有他那样承载历史的魄力,没有他的英雄豪气。我能做的就是把他这普通一兵的故事,在宏大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一朵小浪花。

我姥爷知道的话,应该为外孙的小小军史水平和历史荣誉感而欣慰吧。

这就是勋章对于当下的意义。

它承载了一名临终前自己拔掉输液管的解放军老兵一生的坚强。


“有最孤傲的雪山,静听过你我颂章。

世人惊羡的桥段,不过寻常。

有最清瘦的字迹,都已随记忆泛黄。

而我再度铺垫起,下个篇章。”

——《十年人间》



…………………

新更

感谢 @老豆子 提供的信息,我已经找到了目前为止最准确的关系人,即给我姥爷当年开出这封信的组织科长


但是我没有这位孔令玺老人的联系方式,老人1965年转业到电子科技大学。不知道老人还在不在。

如果能有电子科技大学的网友帮我联系到,万分感谢!在线求助!





…………我对军史考证的其他一些回答


Ps:曾有果粉 @hellreigel1915 评论攻击我:

我姥爷当年在刘邓大军的时候把果军都撵到金三角去了,果党可能杀不了我全家了。哈哈哈哈哈哈

user avatar

想理解这种行为,要先了解勋章代表了什么?

对于 @无招胜有招 等几位高赞答主的回答,我很赞同,但是我想从另一个角度阐述这个问题。

如果你觉得勋章只是一个做工精美或略有粗糙的牌牌,那么你永远无法理解士兵们为何会在战场上舍生忘死。

我有一位忘年交,今年60多了,早年入伍到部队当了一名汽车兵。八十年代随部队上了老山前线。在战场上,他冒死将车开到前沿阵地,把四名重伤员送到了后方医院,因此荣立二等功。退伍的时候,本该按政策返乡的他,因为战场上荣立二等功,得以如愿安置到了天津市某党政机关。退休时原本是处级干部的他,也因为当年在战场上立过二等功,享受了副局级退休待遇。

再说说前段时间在中印边境牺牲的几位烈士。

陈红军烈士牺牲时家中的父母已年过六十,而妻子已怀孕5个多月。陕甘两省相关部门积极行动,为陈营长怀孕的妻子提供了非常周到的孕产期服务。并且,在得知烈士妻子为“声乐专业硕士研究生”后,相关部门多方协调,将烈士妻子安排到西安音乐学院担任教师。

2021年清明节,陈红军的家人带着刚出生的儿子,去兰州为陈红军扫墓,全程警车开道,兰州市民自发到烈士墓前献花。


在陈祥榕烈士牺牲之后,其原籍地相关部门为照顾陈母的生活,在当地为一直在外地打工的陈母提供了工作岗位。也为陈祥榕烈士的姐姐妥善安排了工作,以便其能够更好的照顾母亲。

王焯冉烈士牺牲后,王焯冉家乡的政府部门及时响应,按规定为烈士遗属发放了抚恤金,并且妥善协调解决了王焯冉烈士妹妹的就学与实习问题。

勋章,其实和货币一样,归根结底是一种国家信用。

明白了这些,你就能明白电影《淮海战役》中的国军士兵丁小二为什么不想要邱清泉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因为所有人都明白,国民党的统治都已经朝不保夕,金圆券都成了擦屁股纸,勋章还有用吗?青天白日勋章,还不如窝头来的实在。

战士们在战场上能够舍生忘死,本质上讲是对他们身后的军队、国家和人民的信任。军队国家和人民会全力维护他们的利益,伤了残了国家养活你,你还会受到社会的尊重;你牺牲了,你的家属国家会安置好,虽然这些不足以弥补你的离去给他们带来的伤痛,但也足以令他们在没有你的日子里衣食无忧;如果有人玷污你的名誉,国家也会出手替你收拾这些混蛋。

明白了这些,你就会明白战士为什么会舍生忘死了吧,战士们舍生忘死的目的不是得到勋章,但是国家和人民绝对不会辜负这些为他们舍生忘死的人,让这些勇士们没有了后顾之忧。

勋章,只是个牌牌,而勋章身后的国家所代表的国家信用,才是它的价值。如果国家信用体系崩塌了,勋章也会和货币一样一文不名。

我小时候一直跟着姥姥姥爷生活在部队干休所里,干休所里的老军人们每次提起勋章的时候,都会提起一个老兵——一名曾经的苏军中校。

那是90年代初期,干休所组织全体军休干部到黑河疗养,当时的黑河口岸刚刚开放,恰逢苏联解体不久,俄罗斯深陷“休克疗法”的泥淖,每天都有大量的俄罗斯人过境,将自己家中的细软变卖,换取能够能够糊口的生活物资。也就是在黑龙江边上一个自发形成的俄货市场里,我姥爷他们几位老军人遇到了一个卖勋章的俄罗斯老人。

我姥爷早年曾留学苏联,能讲一口流利的俄语,其余几位老人也都或多或少的学过一些俄语,于是双方很快就熟悉了。特别是当我姥爷一行人向他亮明身份,说自己也曾是军人时,俄罗斯老人一下子兴奋起来。

俄罗斯老人自己介绍说,他曾是一名苏军中校,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在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负过伤,也曾经跟随着朱可夫元帅一路攻入柏林。他曾是一名优秀的战士,在解放乌克兰的战斗中,身为排长的他带领全排战士一举击毁了十一辆德军坦克,他也因此被授予了苏联英雄勋章,这是他一生荣耀。战争结束后,他进入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了远东的西伯利亚工作,后来他在这里安家,和妻子一同养育了五个孩子。六十年代中期,他从军队退役,到铁路部门工作,一直到退休。

退休后的他原本生活富足,除了退休金之外,苏联对曾经参加过二战的老兵还会按月发放一份丰厚的津贴,子女也都有收入不错的工作。他和妻子平时住在城里,周末就会和家人一起,开车到郊外的别墅的度假。然而,这种生活随着苏联的解体戛然而止。苏联解体后,整个社会陷入了混乱,他的退休金难以按时发放,好几个子女也都纷纷失业,无奈之下只得靠变卖家产度日。但是,没过多久家产就被变卖一空,手里值点钱只剩下了他的勋章。前不久,他听说另一个老兵的勋章在黑河卖了一千元人民币,他也想来试试运气,毕竟他的苏联英雄勋章一种只发放了一万多枚,应该更值钱。

我姥爷早就注意到了俄罗斯老人身前的那枚金星勋章,那是苏联英雄的荣誉称号的获得者才能被授予的勋章。但是一开始,我姥爷还对苏军中校的话抱有一些怀疑,但是随着谈话的深入,这种疑虑慢慢的被打消。我姥爷提出了几个很专业的军事问题,对方都对答如流。而当同行的一位老人提出想买他的勋章得时候,他却沉默了,盯着手中的勋章看了很久,再抬头时,竟然泪流满面。在场的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痛!

这时,我姥爷他们一行的几位老军人也沉默了,最终双方商定第二天交易。

我不知道当天晚上那名俄罗斯老人是怎么的度过的,但是我姥爷一行的这些中国老军人却在宾馆里开了一晚上的会。

第二天,到黑河疗养的三十多名老人一同来到了市场,找到了苏军中校,将昨天晚上大家筹集的三千元人民币交给了中校,但却没有拿走他的勋章。这是这些中国老兵昨天商讨了一晚上做出的决定,原因是同为军人的他们明白,那枚勋章是中校用命换来的,如果被别人拿走了,他的命也没了。

那一刻,苏军老兵抱着几位素不相识的中国老兵号啕痛哭……

那个时代的中国军人对于苏军的感情是复杂的,苏军曾是他们盟友,也曾是他们的老师,还曾是他们的敌人。他们曾经无数次将这名苏军中校所在的部队作为假想敌写进作战方案。但是,此刻他们看到的是个可怜的老军人,用自己昔日里用生命捍卫的荣誉来换取赖以生存的金钱,原因是他的祖国没了,荣誉变成了废纸。

这种痛苦让同为军人的中国老人们感同身受,在此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干休所里的老人一提起苏军和勋章都讲起这名苏军老兵的故事,而我听了无数次,每一次都能感受到他们言语中的那份惋惜。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虽然我身边很多人都喜欢收藏勋章,但是我却一直对这种收藏行为十分抗拒,在我看来所有把勋章作为商品进行的交易,对于勋章本身来说都是一种玷污。

user avatar

中国多年 受帝国主义的欺负,割让多次土地给外国。原因是,《士兵冒着生死就为了那枚勋章,有什么用?》有这种想法的人太多了。

user avatar

姥爷今年88岁。

参加了解放战争。

参加了朝鲜战争。

立功无数。

可我们从没见过什么勋章。

甚至一张军装照都没见过。

问姥爷,姥爷说:扔了。

说得很淡定。

一次战斗冲锋,一个连上去,两个人回来换来的勋章,就这么扔了。

搞侦查伤了一根指头换来的勋章,就这么扔了。

俘虏了数名美国黑人换来的勋章,就这么扔了。

……

回国后,姥爷被调驻北京。

可是,想起在家的姥姥,想起还在襁褓的我的大舅,自己居然从北京跑回来了

47年入党的党籍也不要了。

回到家里默默地做一个林场会计直到退休……

……

老子打仗是为了军功章吗?不!为的是我身后的家人!身后的国!

此匾一直藏在姥姥家的阁楼上,直到搬家时才取出来。

问姥爷:为什么单单保存了这个匾?

姥爷回答:这是家乡人给我发的……



+++++++++++++++++++++++++++++++++++++++++++++++++++++++++++++++++++++++++

接到知乎管理员私信,说我泄露他人隐私。为保护本答案,特删除此前本人有关知乎用户

@咖啡

的人肉搜索内容。(此用户在本答案评论里几次侮辱我家人我姥爷,按知乎管理员要求,他的侮辱言论的截图也须一并删除。

@知乎小管家

最后,谢谢大家的支持,让我看到了知乎正义和温情的一面!

user avatar

更正一下,经过求证,老头那4万块不是上交,而是捐献出去了。

~~~~~~~~~~~~~~

先说背景,我爸是某军工企业的工人,然后我和我哥也先后考进去。

有个老兵,抗美援朝下来的,具体几等功不清楚,反正两只手一共剩下五根手指。他是自己主动要求工作的,但实际上干不了什么活,于是安排他当门卫,而且岗位永远都是在单位的正门!

每天早上提前十分钟笔直站在大门口,厂领导的车经过一律减速慢行,还会伸出手和他打招呼。如果是军代表,则会下车敬礼,等他还礼后才上车离开,有时还会聊几句。

每次厂里民兵连训练,都会让他去指导。

他的老婆成份不好,在另一个小厂子上班,文革期间那个厂的造反派冲到他家把两口子拉去批斗,这边直接派民兵荷枪实弹把人抢回来,随便还把那帮二傻子揍了一顿。

儿子17岁就被他踢到部队,40岁才回到地方尽孝。

后来他已经远超退休年龄,但是一直不愿意走,于是领导也就继续留用,一直干到96年。

02年去世前几个月把存的4万块全部上交给组织,只给后人留下一套建于50年代的老房子,就一间卧室一间厨房,上厕所都要下楼走几十米。

生前从来没有向单位要过任何好处,反而每次捐款都积极参加,不谈自己的军人生涯也不让单位宣传他的事迹,除了他刚进厂时在任的那几个领导,没人知道他曾经经历过什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