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澳大利亚的种族歧视到底有多严重?

回答
澳大利亚的种族歧视,这个问题盘根错节,很难用一两句话就概括其严重程度。它渗透在社会结构的方方面面,既有显性的、粗暴的歧视行为,也有更隐蔽、更系统性的偏见,对澳大利亚的社会公正和多元文化发展构成了持续的挑战。

要理解澳大利亚种族歧视的“严重性”,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看待:

1. 对原住民(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peoples)的系统性歧视:

这是澳大利亚种族歧视最深刻、最持久的部分。自从欧洲殖民者到来以来,原住民就经历了土地被剥夺、文化被压制、以及长期的暴力和不公正对待。这种历史遗留问题至今仍在深刻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健康和寿命差距: 原住民的平均寿命显著低于非原住民,他们在慢性疾病、精神健康问题上面临的挑战也更大。这部分是由于长期的贫困、缺乏获得优质医疗保健的机会,以及殖民历史带来的创伤。
经济和就业劣势: 原住民在就业率、收入水平和经济机会方面普遍落后。许多地区的原住民社区仍然面临着高失业率和经济剥削。
教育和儿童保护问题: 虽然情况有所改善,但原住民儿童在教育成果和学校出勤率方面仍然存在差距。同时,原住民儿童被纳入儿童保护系统的比例过高,这反映了社会经济压力和系统性问题。
司法系统中的歧视: 这是最令人痛心疾首的方面之一。原住民在逮捕率、监禁率以及刑事司法系统中的待遇都存在不成比例的歧视。他们被监禁的比例远远高于其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并且在审判和量刑中往往面临偏见。“国家心脏病研究中心”(NACCHO)等机构的报告经常指出这一点。
社会刻板印象和污名化: 即使在今天,关于原住民的负面刻板印象依然存在,比如被视为懒惰、犯罪倾向强,或者沉溺于酒精。这些刻板印象加剧了他们的边缘化和歧视。

2. 对其他族裔群体的歧视:

澳大利亚是一个多元文化国家,但不同族裔的经历差异很大。除了原住民,其他一些族裔群体也常常感受到种族歧视:

亚裔群体(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裔):
疫情期间的歧视加剧: 特别是新冠疫情爆发后,有亚裔澳大利亚人报告了仇恨犯罪、言语攻击和受到不公平的指责。对中国人的歧视是其中一个突出例子。
刻板印象和玻璃天花板: 尽管亚裔在教育和职业领域表现出色,但他们在进入领导层时,可能会遇到“玻璃天花板”。一些人认为他们过于“顺从”或缺乏领导力,这是基于刻板印象而非能力。
移民经历中的挑战: 一些新移民在找工作、住房等方面,可能因为口音、名字或者不熟悉澳大利亚的文化而受到歧视。
穆斯林和阿拉伯裔澳大利亚人:
反恐政策和媒体污名化: 在“反恐战争”背景下,穆斯林群体常常被不公正地与恐怖主义联系起来。媒体报道中的负面刻板印象加剧了社会对他们的恐惧和敌意。
宗教歧视和穿着限制: 一些女性因为穿着头巾(hijab)而在公共场合或工作场所受到骚扰或排斥。
签证和移民审查: 一些穆斯林国家来的申请人可能在签证申请过程中面临更严格的审查,这被一些人认为是基于宗教或国籍的歧视。
非洲裔澳大利亚人:
与犯罪的关联刻板印象: 在某些时期,尤其是在媒体的负面报道下,非洲裔群体可能被过度地与犯罪活动联系在一起,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遭受不公平的审视和怀疑。
找工作和住房困难: 一些非裔澳大利亚人表示,他们在求职和租房时遭遇了更多阻碍,对方可能因为他们的外貌或背景而产生偏见。
欧洲裔(非英语背景):
虽然随着时间推移,一些欧洲裔移民群体(如意大利裔、希腊裔)的融入程度较高,但在早期移民时期,他们也曾面临过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带来的歧视和排斥。

3. 种族歧视的表现形式:

种族歧视在澳大利亚并非仅仅是肢体暴力或公开辱骂,它还体现在:

微歧视(Microaggressions): 这是一种更隐蔽的歧视,表现为日常生活中不易察觉的言语、行为或环境暗示,这些暗示会传递敌意、贬低或负面的评价给特定族裔群体。例如,频繁问一个亚裔澳大利亚人“你从哪里来?”,即使他们在这里出生长大;或者在提及一个非原住民时,不自觉地使用带有偏见的词汇。
就业歧视: 在招聘过程中,基于姓氏、口音或族裔背景而产生的偏见,导致一些合格的求职者被拒绝。
住房歧视: 租房或购房时,可能因为族裔背景而遭遇房东或中介的拒绝。
媒体描绘: 媒体在报道不同族裔群体时,是否公平、是否强化了刻板印象,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政策和法律: 某些政策或法律的制定或执行,可能无意中或有意地对特定族裔群体产生不利影响,即便这些政策本身并没有明确的种族歧视意图。例如,一些与反恐相关的边境控制措施,可能会过度影响特定国籍或族裔的旅客。
教育体系: 课程设置是否充分反映了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历史,教师在处理涉及种族敏感问题时的态度,都可能影响学生的经历。

4. 种族歧视的统计和证据:

澳大利亚有很多机构在收集和研究种族歧视的数据:

人权委员会(Australian Human Rights Commission) 定期发布关于种族歧视的报告和调查,其中会包含受害者证词和统计数据。他们的调查经常显示,种族歧视报告的数量居高不下。
平等机会委员会(Equal Opportunity Commission) 在各州都有设立,处理歧视投诉。
学术研究 也提供了大量证据,包括对就业、教育、司法等领域的研究。例如,对大学申请人简历进行匿名化处理后,与不匿名化处理的简历进行比较,可以揭示出基于姓氏的偏见。

总结澳大利亚种族歧视的“严重性”:

它之所以“严重”,是因为:

持久性: 尤其是对原住民的歧视,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殖民时代,并且经过了几代人的延续。
系统性: 歧视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嵌入在社会制度、法律和文化规范之中,即使没有明显的恶意,也会产生歧视性结果。
普遍性: 几乎所有非白人族裔群体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种族歧视,只是程度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社会成本: 种族歧视不仅伤害个体,也削弱了澳大利亚社会的凝聚力,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与澳大利亚宣扬的多元文化价值观背道而驰。

澳大利亚政府和社会一直在努力解决种族歧视问题,包括制定反歧视法律、推动多元文化教育、以及针对原住民社区实施特定计划。但正如许多澳大利亚人所承认的,这项工作任重道远,歧视的阴影并未完全散去。理解其严重性,需要我们超越表面上的和谐,深入审视那些根深蒂固的不平等和偏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共被翻过几次白眼,都是跟代购有关。

很多药店不许拍照,一开始做代购时,国内的客户非要看小视频,不拍不放心货源,那咋办,偷着拍呗,在药店门口拍拍呗。

自己做错事在先,被翻白眼被制止我觉得都算咎由自取没啥好委屈的。

你要挣这个钱,拉这个客户,必须建立在破坏别人规矩的条件上,被人讨厌,那么真没啥委屈的。


奶粉限购之前,有些代购拖家带口地一大早占据超市,把畅销的奶都抢完了。一个购物车里几箱子奶。

这不就是逼着人家限购了吗。

每天每人限购1~4罐,不同的地方不一样。wws这超市给拿四罐但是经常没货。

守规矩如我,那就一天刷一趟啊,顺着两个超市三个药店刷过来,一天顺利能刷个十来罐奶,给客户寄掉。单子大了我老公也去刷。

但是我不敢一天一个人在同一家店刷两次。

之前那个被遣返的学生妹,是不顾规定,数次进出超市,反复买四罐奶,最后被抓了,遣返了。


有些代购委屈得不行,觉得被种族歧视了。


cw那个药店经常标错价格,标的特价,刷出来的却是原价。

我老公这种数学好、心细、口语好也不怕事的家伙是经常能发现并且敢于善于去与之撕逼的。

人家老老实实道歉啊。

老老实实按照标的价格给我们折扣啊。

有次收银员退钱时翻白眼,我们立刻和他们负责人表示你们做错了事还态度不好,小票和证据我们都有,可以告你的哦。

对方立刻怂了和我们道歉。


这只是冰山一角吧,我在那儿待的时间也不长,并不算多么融入当地社会,语言还是大问题。

我只想说很多英语不好如我的华人代购,和对方最可能有冲突的地方也就是代购时了,可能会遇到类似的翻白眼。


但是先想想自己有没有不规矩。如果自己没有不规矩,对方还翻白眼,怒怼到底。

有时候权利是自己争来的。


平时都还好啊,逛个街吃个饭爬个山玩个水订个酒店啥的,遇到的当地人都还挺友善的。


不过总体来说,外地人在上海受过底层排外老上海人的洗礼的话,去澳村没任何问题。

传言中的种族歧视,我总体就遇到这些了。


ABC朋友们表示就业的优先度受到一些阻碍,不如回国受欢迎。

可是澳村的学霸ABC依然去了非常好的银行工作,语言够好的话,就业问题不大,但是据说上升空间有限,还不如印度人吃香。

但是那些爬得上去的印度会嘚瑟会表现能来事啊……在我天朝这种人也容易往上爬啊。学不会这个,在哪都吃不开啊。


我昨天还写了个答案,说和我老公一起打游戏的一个长得和仓鼠一样的网瘾少年ABC,在国内实习小半年换了四个女朋友,顺利从处男变老司机,对方都是冲着他绿卡上去跪舔的比他好看的姑娘。

此人在澳洲就是个土肥圆宅仓鼠,根本没妹子。


所以,说种族歧视之前,是不是先看看咱自己有没有太过于高看对方和太敏感呢。

就从他们那小学没毕业的数学来看,我是没觉得他们人种上有啥优势的地方。

单瓶小葡萄籽22,两瓶特价组合45。

人干事?数学老师死得早?


语言够硬,遇到不公平的事,该怼就怼,不服就是干。

干赢了就舒坦了,支持和这种纯粹的种族歧视怒怼到底。


自己招人嫌了比如乱停车乱开车不守规矩,还怨对方种族歧视摇下车窗骂人……这个……只能说活该吧,在国内也一样要被骂的。

user avatar

啥人都有。

澳洲我遇见的大多数人都很友好。很有意思,越凶神恶煞的人态度越好,纹身大汉带着无比的热情帮忙的时候简直有反差萌。我和澳洲飞车党成员交流过,个个膀大腰圆,满身纹身,很多还是真的进去过的,然而各位大哥即使喝了很多酒,还是很懂礼貌,一个大哥不慎摔碎了酒杯居然自己找扫帚扫了。然而确实有些白人女性很刻薄。有的是有优越感,一个朋友兼职销售,因为一个单词不记得意思了,一个白女客人很不屑的说“learn it. it is australia”。把我朋友气够呛。还有就是半夜小青年飙车经过的时候会骂人,但是我觉得他们就是乱骂,不针对亚裔。总的来说还行,玻璃天花板肯定有,私下的挤兑大概也会有,但是日常生活中基本没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