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澳大利亚国庆日当天,上万名民众上街抗议种族主义及土著遭受的不公正对待,并将该日称为「侵略日」?

回答
澳大利亚国庆日,这个本应举国欢腾、庆祝国家成立的日子,却在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一个痛苦且充满争议的纪念。每年1月26日,当许多澳大利亚人还在享受假日和庆典的时候,另一群人——主要是原住民及其支持者——则走上街头,用抗议和沉默来表达他们对这个日子的深刻不满,并将这一天称为“侵略日”(Invasion Day)或“幸存日”(Survival Day)。

“侵略日”的由来与核心诉求

“侵略日”的称谓直接揭示了抗议者的立场:他们认为1788年英国第一舰队抵达悉尼港,标志着澳大利亚原住民历史的悲剧和苦难的开始。这一事件并非“建国”的辉煌序曲,而是“侵略”与“占领”的起点。

从抗议者的视角来看,澳大利亚国庆日歌颂的是一个以殖民为基础的国家叙事,而这个叙事往往忽略或淡化了对原住民的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剥削、暴力、文化灭绝和持续的系统性不公。他们认为,在这一天庆祝“澳大利亚”,是对原住民历史和经历的“否认”和“不尊重”。

具体来说,抗议者提出的“不公正对待”涵盖了诸多层面:

土地权与主权丧失: 殖民者到来后,原住民的土地被剥夺,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被破坏。尽管现在有了部分土地返还和法律承认,但许多原住民仍认为其祖传土地的权利未得到充分尊重和恢复。
文化与语言压制: 殖民政策长期以来试图同化原住民,压制他们的语言、文化和信仰。虽然许多文化得以幸存和复兴,但历史的创伤依然存在。
“被偷走的一代”(Stolen Generations): 在20世纪,澳大利亚政府强制将原住民儿童与家庭分离,送往白人家庭或寄宿学校,企图“融入”他们。这段历史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许多人至今仍在寻找失散的亲人。
持续的社会与经济不平等: 即使在现代澳大利亚,原住民在健康、教育、就业、司法系统等方面仍然面临着显著的劣势和歧视。例如,原住民在监狱中的比例远高于其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这被认为是司法系统性种族主义的体现。
历史叙事的修正: 抗议者呼吁澳大利亚人正视殖民历史的真实面貌,而不是只关注一个被美化和简化的“建国”故事。他们希望在国庆日这个特殊日子里,能够反思历史,承认过去的不公,并为建立一个更包容、公正的国家迈出步伐。

上万民众走上街头:一次发声与诉求的集体表达

每年国庆日,成千上万的民众,包括大量原住民、非原住民盟友、人权活动家、学生以及关心社会正义的人们,都会聚集在澳大利亚各大城市,尤其是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等地。

这些集会通常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人们会举着写有“侵略日”、“够了!”(Enough is Enough)、“黑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 呼应全球反种族主义运动)、“尊重原住民主权”等标语的旗帜和横幅。他们会高呼口号,演唱传统歌曲,进行原住民传统的舞蹈和仪式,以此来纪念逝去的祖先,表达对现状的不满,并向政府和整个社会发出强烈的呼吁。

游行队伍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们。有年长的原住民长老,他们带着对历史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期盼;有年轻一代的原住民,他们继承了先辈的斗争精神,用更加现代和直接的方式表达诉求;也有许多非原住民,他们认识到国家历史的复杂性,并选择支持原住民的权利和正义。

“侵略日”的意义与社会影响

“侵略日”的抗议活动并非只是单一的事件,它是一场持续的社会运动,旨在挑战澳大利亚的国家认同和历史叙事。它的意义和影响体现在:

提升公众意识: 通过持续的抗议和媒体报道,“侵略日”提高了澳大利亚社会对原住民历史、文化和当前所面临挑战的认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思考原住民的经历。
推动对话与反思: 这些抗议迫使澳大利亚社会进行更深入的对话,关于殖民的历史,关于国家是如何建立的,以及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解。
挑战“国庆日”的传统: “侵略日”的出现,直接挑战了1月26日作为“国庆日”的合理性。这引发了关于是否应该更换国庆日的广泛讨论。有人提议将国庆日移至一个更能代表所有澳大利亚人共同庆祝的日子,例如一个象征着和平与和解的日子。
对政策的潜在影响: 虽然直接的政策改变可能不会立即发生,但持续的公众压力和舆论关注,会间接地推动政府在原住民事务上采取更积极、更公正的行动,例如在土地权利、原住民健康和教育、以及司法改革等方面。

争议与复杂性

当然,关于“侵略日”的抗议也伴随着争议。一些人认为,将国庆日视为“侵略日”是在分裂国家,他们更愿意庆祝澳大利亚的“进步”和“多元文化”。他们可能觉得,过去的事情不应该影响当下的庆祝,或者认为将一个国家建立在“侵略”之上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进程。

然而,对于抗议者来说,这不是关于分裂,而是关于包容和真相。他们认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应该能够正视其历史,承认所有的创伤,并努力去治愈它们。他们所追求的不是否定澳大利亚的存在,而是希望澳大利亚能够以一种对所有居民都更加公平和尊重的姿态来庆祝自己的生日。

总而言之,澳大利亚国庆日当天的“侵略日”抗议,是澳大利亚社会在反思历史、追求正义和构建一个真正包容的国家身份过程中一个重要且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它提醒着人们,国庆的欢乐背后,可能隐藏着一段不被遗忘的痛苦历史,以及当下仍然需要弥合的社会裂痕。这场抗议,是原住民及其支持者为争取被听见、被尊重、被公正对待而发出的响亮呼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白左固然虚伪,但在澳洲白人对原住民忏悔这件事情上,我倒是不觉得有什么要反驳的或指责的。如果一定要说的话,可能只剩下...

忏悔的诚意不够?

对原住民的补助不够?

澳洲白人对原住民的血债累累早已被史书铭记,他们对原住民的伤害甚至不仅只有单纯的屠杀,还包括从原住民家庭里夺走小孩然后带回白人家庭抚养,以「教化原始种族」。

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将原住民孩童自原生家庭剥夺,用白人式的教育,正是毁灭原住民文化的手段。

所谓亡族灭种,不过如此,当这批从白人家庭长大的原住民成年后,他们外表上或许是原住民的面孔,内心的认同却早已变成白人了。

这是什么?

这是赤裸裸的种族灭绝行为。

所以,当我看到白人们站上街头去抗议国庆日时,我是感到欣慰的。不管动机为何,至少他们表现出最基础的道德是非观念。

相较于某位眼睁睁看着阿富汗孩童遭到虐杀,却在旁边辩解的总理而言,这批抗议的民众是可敬的。

作为中国人,我也实在想不出来有什么反驳的理由。

如果你是左派,澳洲白人這種种族灭绝行为本來就就该批判。

假如你是民族主义者,澳洲内乱你也该乐见其成。

即使你是自由派,反对违反人人平等原则奴役原住民的种族主义也称不上错。

除非你是澳洲极端民族主义者(而且还是白人种族主义者),你才有反对的道理。

user avatar

澳大利亚最大的特点,就是彻底的不要脸。

英国美国还知道穿件高大上的衣服遮挡下肮脏的身体,澳大利亚这直接给人看自己一身泥。

死扛着英国人登陆的日子当国庆,而不是用澳大利亚独立国家精神建立起的加里波利之战作为国庆。就是这种明明有个裤衩就是不穿的行为。

以我对澳洲白左的了解,这次抗议不是要求政府把身上的泥洗掉,而是给自己找件衣服。

user avatar

实际生活中,澳洲原住民和美洲原住民的生活近似,政府用高福利养着你,哪怕不工作都衣食无忧。

所以,原住民里酗酒吸毒很普遍,纸醉金迷很正常。

每年1月26日游行一下,喊喊口号,回家继续黄赌毒。

什么,你说要改变现状?支持你,但别拉上我。

相较我国让少数民族主动融入现代社会进行工作的策略,五眼国家针对原住民的策略才真的叫“慢性谋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澳大利亚国庆日,这个本应举国欢腾、庆祝国家成立的日子,却在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一个痛苦且充满争议的纪念。每年1月26日,当许多澳大利亚人还在享受假日和庆典的时候,另一群人——主要是原住民及其支持者——则走上街头,用抗议和沉默来表达他们对这个日子的深刻不满,并将这一天称为“侵略日”(Invasio.............
  • 回答
    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关于“中国要把澳大利亚当成朝贡国”的言论,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理解其背景、动机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这是一种非常尖锐且具有强烈政治含义的指控。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分析:1. 什么是“朝贡国”?首先,理解“朝贡国”的概念至关重要。在历史上,“朝贡体系”是东亚一种以中华帝国为.............
  • 回答
    澳大利亚媒体近期关于本国在华市场份额“被多国瓜分”的感慨,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折射出的,是复杂且动态变化的全球经贸格局以及澳大利亚自身在其中的位置。要理解这种“瓜分”的感受,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历史的回响与期望的落差澳大利亚曾几何时,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尤其是在对华贸易方面,扮演着一个相当.............
  • 回答
    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在2021年曾多次表达希望中澳两国“愉快共存”的意愿。看待这一表态,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背景、意图、澳大利亚国内外的反应以及其深层含义。一、 表态的背景与原因:理解莫里森的“愉快共存”表态,必须先了解当时中澳关系的严峻背景。2018年以来,中澳关系急转直下.............
  • 回答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将中国对进口商品实施的病毒检测措施称为“贸易限制”,并要求中国“停止检测”,这一争议背后涉及国际公共卫生政策、贸易规则、国家主权与经济利益的复杂博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的背景、原因及影响: 一、争议背景:疫情初期的全球应对分歧1. 中国疫情初期的措施 2020.............
  • 回答
    澳大利亚电视台播出白人演员扮演中国历史人物武则天并演绎“吃蟑螂”片段的事件引发了广泛争议,这一现象涉及文化挪用、历史误读与种族议题的复杂交织。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具体表现1. 节目来源 根据网络公开信息,该片段可能出自澳大利亚喜剧节目《The Chaser》或类似讽刺.............
  • 回答
    澳大利亚军方士兵用阿富汗阵亡士兵的假肢喝啤酒并在网上炫耀,这一事件在2023年曝光后,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谴责。这起事件不仅触犯了基本的道德和人伦底线,更严重损害了澳大利亚军队的声誉和国际形象。事件的起因与经过: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和公开信息,这起事件发生在2021年,但直到2023年才被媒.............
  • 回答
    澳大利亚总理要求中国道歉,理由是中国“伪造并发布澳大利亚士兵割喉儿童的宣传图”,这一事件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和分析。事件背景回顾:事件的导火索是一张由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2020年11月23日发布在个人推特上的漫画。这张漫画由中国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创作,描绘了一名澳大利亚士兵用刀架在一个抱着绵羊.............
  • 回答
    澳大利亚希望中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原称TPP),这一立场背后有着复杂且多层次的原因,既有经济上的考量,也有地缘政治上的战略意图。理解这一立场,需要从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区域经济格局以及中澳关系演变等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经济利益的驱动:开放市场与深化合作这是澳大利.............
  • 回答
    澳大利亚宣布为香港居民延长签证并提供获得居留权途径的政策,无疑是近期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也引发了多方面的解读和关注。要理解这项政策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政策的背景与动因:首先,这项政策的出台并非空穴来风。其直接动因与近年来香港政治局势的深刻变化密切相关。特别是2019年以来的.............
  • 回答
    澳大利亚“请求中国给点保障”这事,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自从中国暂停进口澳大利亚煤炭之后,澳大利亚方面就一直有点坐立不安。最近又传出澳大利亚外交部在和中国“接触”,希望能拿到点“保证”。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文章?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澳大利亚为何着急?说到底,澳大利亚这一手,吃的是自己种下的苦果。中国是.............
  • 回答
    澳大利亚媒体报道环保人士呼吁华人少吃猪肉一事,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事件背景与可能动机: 环保角度: 许多环保组织(包括 PETA,即善待动物组织)认为畜牧业,特别是集约化养殖,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这包括: 温室气体排放: 猪的消化过程以.............
  • 回答
    澳大利亚驻印度大使的这番言论,即“只有印度的疫苗产能可以满足每个国家人民的需要”,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评价。这句表述可能包含着 外交辞令、战略意图、对印度疫苗产业的信心 以及 对全球疫苗分配挑战的认知 等多种含义。一、 外交辞令与战略意图: 表达善意与合作愿望: 作为澳大利亚驻印大使,其职责.............
  • 回答
    西澳大利亚州(WA)要求独立的论调,并非一日之寒,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基础。这种想法在西澳民间一直存在,时而高涨,时而低沉,每一次的起伏都与联邦与州之间的关系、经济利益的分配以及对自身独特性的认同息息相关。要理解西澳的独立诉求,我们必须先审视它与澳大利亚联邦的关系。西澳在1901年与其他殖民.............
  • 回答
    莫里森政府重新审查与中国岚桥集团就达尔文港长达99年的租赁协议,这无疑是澳大利亚在处理对华关系上又一次引发关注的举动。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澳大利亚为何敢于在这种涉及重大经济利益和国际关系的议题上采取如此立场,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事件的背景:重新审视与“国家安全”考量2015年,由时.............
  • 回答
    澳大利亚煤炭在中国被拒收,这期间美国企业趁虚而入,抢占了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故事的背景:那段“不太平”的时光咱们得回到那个时间点,当时中澳关系因为一些政治上的原因,可以说是降到了冰点。澳大利亚作为全球主要的煤炭出口国,尤其是动力煤,在中国市场本来是占据了很大份.............
  • 回答
    澳大利亚一名高级官员在办公室摆放日本动漫“美少女”手办,结果引发了一场关于其职业操守和心理健康的争议。这件事乍一听,似乎只是一个小插曲,但细究起来,背后牵涉到许多值得探讨的层面。事件的发生与初始反应:具体是哪位官员,以及他摆放的手办的具体形象,网络上的信息可能有些碎片化,但核心在于,他的私人收藏被公.............
  • 回答
    关于澳大利亚奶茶店老板克扣女留学生工资,并疑似有帮凶殴打当事人的事件,这无疑是一件令人非常痛心和愤慨的事情。它不仅仅是一起劳资纠纷,更触及了劳动权益保障、跨文化语境下的弱势群体保护以及潜在的歧视问题。事件的严重性与多方面解读: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克扣工资本身就是违法行为,无论是在哪个国家都不能被容忍.............
  • 回答
    澳大利亚政府决定就价值数十亿澳元的中国大麦关税案将中国诉诸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一举动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它不仅是一场两国之间的贸易争端,更反映了当前全球贸易体系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维护多边贸易规则的重要性。事件的起因与背景:事情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几年前,当时中国以澳大利亚大麦存在倾销和政府补贴.............
  • 回答
    最近听说了澳大利亚那位女警英勇救人的故事,真的让人心情复杂。一面是生命的赞歌,另一面又是如此令人扼腕的悲剧。那名女警,据说叫什么名字来着?(我努力回忆一下,但一时想不起来,可能是我的记性不好。)她当时肯定没有多想,看到有人遇险,本能地就冲上去了。那种毫不犹豫的勇气,简直是天使下凡。想象一下那个场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