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俄罗斯 15 万人签名,反对将贝加尔湖天然水售卖给中国?

回答
关于俄罗斯国内关于贝加尔湖天然水售卖给中国的议题,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近期出现了15万人签名的请愿活动。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一、 核心反对理由:保护“西伯利亚明珠”的生态主权

贝加尔湖在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同寻常。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泊,储存了全球约20%的未冻结淡水资源,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自然遗产。对许多俄罗斯人来说,贝加尔湖不仅仅是一项自然资源,更是一种民族象征,一种神圣的“母亲河”。

15万人签名的请愿,其核心诉求就是基于对贝加尔湖生态系统的深切担忧。这些人普遍认为:

生态脆弱性与不可逆的破坏风险: 尽管项目声称会采用环保技术,但大规模的取水、运输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都可能对贝加尔湖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他们担心这会威胁到湖中的特有物种(如贝加尔海豹),改变水质,破坏整个生态链的平衡。历史上,贝加尔湖也曾面临过污染问题(如纸浆厂),这让民众对任何可能的新威胁都高度警惕。
水资源的战略价值: 在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贝加尔湖的淡水资源被视为一项极其宝贵的战略资产。将如此巨量的淡水资源“出售”,意味着俄罗斯在未来可能失去对这一关键资源的自主控制权。反对者认为,这是对国家未来生存基础的“贱卖”。
主权与尊严的象征: 一方面,将重要的自然资源输出给外国,尤其是在当前地缘政治环境下,被一些俄罗斯人视为国家主权受到挑战的表现。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这种合作模式,尤其是如果涉及到大规模的、可能由外国主导的开发,是对俄罗斯国家尊严的一种伤害。他们宁愿将这些资源留给自己,用于国内发展,也不愿看到它们成为他国商品。

二、 背后推手与社会情绪

这次15万人签名的请愿,并非孤立的个体声音,它背后可能代表着一种更广泛的社会情绪和利益团体的博弈:

环保组织与活跃人士: 一直以来,俄罗斯都有不少环保组织在积极倡导保护贝加尔湖的生态。这些组织往往拥有较强的动员能力和舆论影响力,能够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比如组织签名、发起抗议。
地方居民的担忧: 贝加尔湖周边地区居民的生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湖泊的生态环境(旅游、渔业等)。大规模的商业开发,即使是以取水为主,也可能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来源产生负面影响,自然会产生反对声音。
民族主义情绪的催化: 在当前俄罗斯的社会氛围下,民族主义情绪是相当普遍的。任何涉及国家资源、主权和国际合作的议题,都容易被解读为国家利益是否受到损害,从而激发更强烈的民族情绪。将贝加尔湖水“卖给中国”,很容易被放大成“中国侵占俄罗斯资源”的叙事,进一步煽动反对情绪。
政治因素的考量: 不排除一些政治力量在利用和放大民众的担忧,以达到自身政治目的。在某些情况下,政府的项目可能会受到反对派或特定政治派别的阻挠。

三、 现实考量与潜在的妥协

尽管有15万人签名,但这并不意味着“贝加尔湖水售卖中国”的项目就会立即被叫停或完全停止。

经济利益的驱动: 从俄罗斯政府的视角来看,与中国就贝加尔湖水资源展开合作,可能意味着可观的经济收益,以及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获得中国投资的机会。在财政压力或发展需求下,政府可能会倾向于寻求经济上的利益。
技术与可行性: 将贝加尔湖水输送到中国(尤其是在早期项目设想中,涉及到长距离管道),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成本高昂的工程。项目的实际可行性和商业上的吸引力,也是影响其最终走向的重要因素。这些技术和经济上的难题,本身就会对项目造成制约。
妥协与调整的可能性: 面对如此规模的民间反对声浪,俄罗斯政府和相关企业可能会考虑调整项目方案,例如:
减小取水量: 降低每年抽取的淡水量,以尽量减少对生态的影响。
改进运输方式: 探索更为环保的运输方案,比如更先进的管道技术或罐装运输。
加强环境监测与补偿机制: 承诺投入巨资进行环境监测,并设立相应的生态补偿基金,回应民众的担忧。
分阶段实施或试点: 先期进行小规模的合作或试点项目,观察效果后再决定是否扩大规模。
强调互利共赢: 努力向公众解释项目的经济效益,以及如何通过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以争取更多支持。

总结来说,这15万人的签名是俄罗斯社会对贝加尔湖生态保护和国家资源主权高度重视的集中体现。 它反映了民众对潜在环境风险的担忧、对国家战略资源的珍视,以及在民族情感上的敏感。这股力量不容忽视,它将迫使俄罗斯政府在推进相关合作项目时,必须更加审慎地权衡经济利益、环境影响、民众意愿以及国家主权等诸多因素。未来的走向,很可能是在巨大的压力下,项目方案会经历大幅度的调整、限制,甚至可能面临长期搁置的风险。这背后是俄罗斯社会内部对于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其宝贵自然资源,以及如何平衡国内声音与国际合作的一个缩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看得我目瞪狗呆!

我以为的贝加尔湖水卖给中国:挖一条运河,和南水北调差不多的规模,把贝加尔湖水运送到华北、西北这些缺水地区。每吨水给少则几毛多则两三块钱水费。

实际的贝加尔湖水卖给中国:建一个矿泉水厂,把贝加尔湖水做成瓶装饮用品,当成奢侈品卖到中国。每瓶水都不止这个价。

如果这么卖,我也反对,真拿中国人当SB了?这钱也太好赚了吧?

user avatar

俄罗斯人显然还没有理解卖水的精髓。

农夫山泉里是没有农夫的

康师傅水里面没有康师傅

怡宝里面没有宝

南波万也不是第一名

俄罗斯人显然不理解原产地的意义。

洗澡螃蟹

洗澡鱼

洗澡小龙虾

换标的各种水果


所以,贝加尔湖畔注册的饮用水公司就一定要卖来自贝加尔湖的水嘛?

user avatar

中国人想象中的俄罗斯民族是这样的,和美国博弈游刃有余,大杀四方。

亦或者对俄罗斯的印象停留在曾经的老大哥模样:

而现在抖音里的战斗民族是这样的,天天无底线迎合中国趣味,靠表演小丑来让中国姥爷赏口饭吃:

而东北边境生活中看见的俄罗斯人是这样的,很多俄罗斯人宁愿来中国发展,也不愿意在俄罗斯发展,俄罗斯远东都快成为无人区了:

过去,苏联领导斯大林率领钢铁洪流打败了纳粹法西斯,面对纳粹兵临莫斯科,也毫无惧色:

现在斯大林的孙女,已经叛逃美国,变成了嬉皮士,全身都是美国人的恶习,极度反对斯大林:

苏联统帅阿赫罗梅耶夫年轻的时候,他带领百万雄师打败了纳粹,那时候的他目光炯炯有神。

仅仅过来半个世纪多,苏联就解体了,周围的西化派嘲笑他守护了一辈子的理想是一个笑话,最后他自杀殉国,变成了黑白照片,眼神呆滞。

当年苏联写了封寄给未来的信,封存了50年,在2017年被打开,信里写到:


“我们相信,你们已经很好地开发了我们美丽的蓝色行星,开拓了月球,并在火星着了陆,不断地向着宇宙进发。太空船是不是已经冲出了银河系呢?”

我们已经走出了探索外太空的人类第一步,当你们读到这封信时,你们或许正飞往其他星球。而且,你们将揭开更多新的、我们所不知道的大自然秘密,核能可以控制了吧,元素的量可以根据人类意愿控制了吧,气候已经可以改变了吧,在北极可以开发花园了吧……”

现在的俄罗斯...

看看俄罗斯博主自己怎么说的?当年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现在变成了俄罗斯博主在中国网站吐槽:俄罗斯年轻人看不见希望。

不过她也只是停留在吐槽俄罗斯,毫无实际行动救国的意愿。

当年的苏联是一个工业化强国,现在的俄罗斯是一个大号的加油站。如果不是苏联留下的家底太厚,今天的俄罗斯可能连加油站都做不了。

从苏联到俄罗斯,一个曾经牛上天的帝国,怎么就变成了今天这个鬼样子?

中国人想象中的战斗民族,早就根本不存在了,现在没有战斗民族,只有加油站民族。

真正符合中国人形象的战斗民族,恰恰是中国人自己,经济和美国贸易战打的游刃有余,疫情作战全面胜利,国民生活水平直线上升,国防力量日新月异。

中国人对俄罗斯关于战斗民族一切的想象,都没有发生在俄罗斯人身上,而是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为什么俄罗斯会变成这样?

那就是因为俄罗斯精英始终在幻想俄罗斯可以融入欧美。

中国有句话说得好:圈子不同,不要强融。

俄罗斯在西方人眼里,就是蒙古人,虽然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误解。

西方有句话说得好,劈开一个俄罗斯人,里面就钻出来一个鞑靼人。意思就是说在西方人眼里,俄罗斯人就是蒙古人。

其实事情也很简单,当初俄罗斯还没有诞生的时候,蒙古西征,把很多斯拉夫部落征服了,在蒙古长期统治下,俄罗斯很多习俗都被东方化了,还有一部分黄种人血统。

最终就脱离了西方文明,成为了西方文明语境里面的蛮夷。

比如西方人喜欢搞民主、自由,而因为蒙古化的原因,俄罗斯却喜欢武力、征服、还有服从权威。

而且还有一点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俄罗斯脱离欧洲母体以后,类似楚国一样,自己自成一派发展的挺好,成为了世界一极。

但是俄罗斯始终是不如楚国,因为楚国最开始也幻想融入中原朋友圈,但是被中原鄙视链严重伤害以后,终于喊出了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前传:我乃蛮夷!不与中原之号。

意思就是说,老子掀桌子了,你们总是不承认我,我干脆自己玩一套规矩得了。

而俄罗斯始终没有跳出欧洲情节,俄罗斯至今存在强大的欧洲情节,俄罗斯的耀武扬威,更像是小伙子对母亲的耍性子,试图引起母亲的关心。

俄罗斯对欧美的唱反调,不是真正的想自立门户,而是一种渴望被欧洲承认的赌气。

为什么中国不会对西方有这种幻想?认为自己放弃社会主义以后,就可以融入欧美?

因为我们是华夏文明,是东亚人的华夏文明,我们不是高加索人、不是欧罗巴人种,我们不可能融入成为西方文明的一部分。

但是脱胎于欧洲文明的俄罗斯,他不这么想,他总认为:

妈妈总有一天会认我这个儿子的,你看欧洲是金发碧眼的白人,我俄罗斯也是金发碧眼的白人,我们就顺着欧美那个发展模式,融入成为欧美世界的一份子多好啊!妈妈再爱我一次!这就是俄罗斯的真实想法。

格局比楚国低了一万倍,罗刹人始终还是文化底蕴太低。

虽楚国最终被秦朝打败,其实秦朝也是一个非典型华夏国家,因为秦国在西北边疆,沾染了大量非中原王朝式的习俗,也是和楚国一样,被中原姥爷们看不起。

但是最终就是秦朝这样的“屌丝国”逆袭了整个中原国家,把他们全部统一了,换句话说,秦朝的精神就是:我是西北土猪,我就要拱中原白菜。

而秦朝被推翻以后,楚人刘邦代替秦朝,最终统一了华夏,我们可以这么说,真正完成统一中国伟业的,就是被中原各国,最瞧不上的两个“土猪”国。

实际上,秦国和楚国的精神是非常类似的:

我发展的越来越强大,但是中原朋友圈始终不愿意带我们玩,那我们就掀桌子,拱了那些城里的白菜,我们自己来定规则!

最终变成:我的草原我的马 我想咋耍就咋耍!

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看看各个时代的中华精神吧!

1.0版本:我乃蛮夷!不与中原之号。

2.0版本: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0版本: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

4.0版本:我是农村土猪,我就要拱城里白菜!

合起来就是毛主席说过的一句话: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西方世界难道就是天宫吗?那我还真就想大闹天宫一下!

现在情况就是:舍得一身剐,敢把美帝拉下马!

俄罗斯是战斗民族?相比华夏民族,他就是一个精神不能自立的孩子罢了!

俄罗斯的精英始终对欧美存在一种:我们都是白人,你就别把我当外人的战略误判。

实际上,这就是幼稚,当你的体量足以构建一个自己的世界,来挑战那些城里白菜的时候,你无论模仿那些白菜有多像,人家都不会承认你是白菜,或者承认你是中原朋友圈的一份子。

因为这么大个子的你进来了,有很多人就得被挤出去了。

唯一的思路是什么?要有自己的芯片,仅此而已。

当你俄罗斯真有可能性去成为领导西方的霸主,在这一刻,你就永远不可能融入西方了。

主人需要的是哈巴狗,而不是北极熊。

当俄罗斯什么时候敢对欧美怒吼:我乃斯拉夫,不与欧美之号的时候,俄罗斯才是真正站起来的时候。

当别人对你百般刁难与苛责的时候,就是故意找你茬的时候,如果你还在自我反思,你格局就低了。

不应该反思,而是应该反对,你说的规矩,我不认了。

就好像政治正确是欧美的规矩,我中国人为什么要遵守?我不管你命多么贵,你在中国犯什么事情就伏什么法!希望听懂掌声。

作者 公众号:每日怡见(sxjjzj77)

user avatar

单纯的俄罗斯人,他们天真的以为中国商人会从贝加尔湖取水,然后加工、净化,最后还要不远万里运回中国。

殊不知中国商人只想建个工厂装装样子,在那里拍几张照片打广告,然后回去把国产自来水高价卖给傻子。

user avatar

那很好,我也是这样想的。

我支持在俄罗斯境内建立水厂,将贝加尔湖的天然水进行进一步食品化加工后,再卖给中国。

user avatar

不是第一次,也可能不是最后一次。

贝加尔湖畔正是目前民间矛盾最为激烈的地区。开发贝加尔湖饮用水的厂家实际上有近百家,但是中国企业频频成为众矢之的。矛盾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过去许多年里一直有华商通过行贿等手段盗采木材,深深种下了积怨的种子,让当地人形成了中国商人为谋利不顾法律、不顾环境的不良印象。这是我方实锤。

2.近年来两国旅游大热,中国游客剧增,超出Листвянка镇接待能力。因此又产生了华商违规建旅舍,向湖中排污的负面案例。加上一些导游和游客的不当言行,民间矛盾进一步加深。这也是我方实锤。

3.在水厂行业里,去年已经有一家中资水厂因经营中存在违规被关停。这也是我方实锤。

4.当然,为什么盗采森林资源许多年一直能做到呢?为什么不符合规定的旅舍能拿到地呢?因为俄方管理层一直有腐败的空子可钻。这是俄方实锤。

5.制造饮用水的俄企不面临反对情绪问题,但是普遍面临资金压力。这种情况下,中国市场大,市场上韭菜还多,来几个人砸点钱建个小厂就能哗哗走量。让当地人不酸也不容易。这算是俄方虚锤。

6.华商确实曾经存在销售假劣、灰关、不注重环境、不注重形象与口碑等诸多问题。但是随着中国发展,具备互利共赢、持续发展理念、公关策略和足够经济、技术实力的企业正在越来越多。在俄罗斯欧洲部分,已经出现了一批能成功助力当地就业、税收、产业升级的合作案例。远东地区也正在出现。要扭转积重难返的局面,这种大家着实一起挣到钱的成功案例是最为有效的。然而,西伯利亚地区,目前比较少。具体到贝加尔湖地区,0。

目前情况下,企业走出去比较划算的方式就是在当地寻找合作伙伴,让当地人搞定当地事。当然,在俄罗斯办企业确实不容易。伊尔库茨克州引资工作做得不够好,还有那么一些人尤其喜欢煽动反华。这是俄方实锤。

能把事作得亮亮堂堂的实力大企业为什么一直不进军这一资源丰富的地区?为什么还没出来一个亮亮堂堂的大合作?这里面也许中俄双方互有错综复杂大大小小虚虚实实的锤。

因为工作原因,我们专门关注过这个事情,走访过很多人。但也是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全在网上说。

只说一个期待吧。

卖贝加尔湖饮用水是卖什么?是没水喝有刚需么?不是,谁家里都有白开。跟法国活泉、西藏冰川、火山岩过滤、地下深多少米一样,卖的是一股富足的矫情。小康的买瓶尝尝什么味儿,大富的用来把自己从“污染、漂白粉、重金属⋯”等焦虑中救赎。费这么大劲去一个不容易营商的国家生产卖两三块一瓶的水本来就不是最合适的方向。这个事得挣有钱人的钱。

贝加尔湖地区需要的仍是一个有示范作用的“站着把钱挣了”的案例。

友情提示:贝加尔湖畔还有另一个行政区域呢。

(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领土派别的同学们,请接受现实和国际事务基本规则。打2001年睦邻友好条约起,就不往回要了。)

user avatar

就是很直接地反映了俄罗斯人对于远东地区的焦虑。俄罗斯国土的一大半都是处于高纬度远东地区,这个地区的价值那就是俄罗斯的命脉所在,想当年二战时候,如果苏联没有远东这么大一块土地所形成的战略纵深,很难说啊。

然而,现在的俄罗斯人也就是嘴里喜欢,但是已经没有人会来这里居住生活,他们都喜欢住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些欧洲部分地区,他们还是自认是欧洲人嘛。一个越来越少自己人住的地方,未来面对中国这样强大的竞争者,心里不反感,那是不正常的事情。中国企业的野心和企图,他们多多少少还是知道的,一旦这些地区以后完全依赖于中国的开发,会不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像矿泉水这样的东西,其实里面的水真算不了什么,大头还是营销和品牌,俄罗斯现在就是干不了这个,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什么用呢?建一个灌装矿泉水的工厂也不是一个很难的事情,问题怎么卖出去,卖给谁的问题。中国对于贝加尔湖有着特殊的情怀,这个牌子和中国企业的销售策略当然是可以发大财的,然而,这对于俄罗斯人来说,有什么用?

中国在贝加尔湖地区建再多的工厂,也只是改善当地的经济和吸引当地人就业。俄罗斯是联邦制国家,税收和经济是各自独立的,中国企业在此贡献的税收和经济利益与更多居住在欧洲地区的俄罗斯人,就变得似乎没有多大关系了。以目前俄罗斯的经济和广袤的国土来看,实际很多俄罗斯人也和我们一样,只是在视频和图片里看见过贝加尔湖,很多人可能这一辈也没打算来这里看看。中国人觉得这里真不错,有一部分可能也是因为李健的歌曲罢了。

对于一块自己实际上并不关心,这里的开发也和自己并没有关系的地方,自己赞成也没好处,为什么不投票反对?那块地方自自然然放在那里,我还保护了联邦的自然资源,这是多好的事情,自己又爱国了,又为俄罗斯的名声做出了贡献,何乐而不为?

我得不到好处,那么其他人也别想。当年苏联垮杆的时候,俄罗斯人也高兴着呢。

大家看看,这发蓝的冰块,我们觉得稀罕,俄罗斯人也这样觉得吗?不一定的,这样的场景人家根本不觉得特别,在俄罗斯境内,多得很。

像贝加尔湖这样的地区,除了开发自然资源和旅游,还有什么法子发展经济?当地政府不引进外资,提高就业,让当地经济增长,那么政府是干什么吃的?谁都愿意替别人当家,那就投票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国内关于贝加尔湖天然水售卖给中国的议题,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近期出现了15万人签名的请愿活动。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核心反对理由:保护“西伯利亚明珠”的生态主权贝加尔湖在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同寻常。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泊,储存了全球约20%的未冻结.............
  • 回答
    俄罗斯从中国订购1.5亿只口罩这件事,在国际社会引起了不少关注,咱们也来掰扯掰扯这背后的一些道道。首先,这批口罩的量是真的大。 1.5亿,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咱们都知道,口罩在疫情期间是多么稀缺的物资,很多国家都为抢夺口罩而焦头烂额。俄罗斯一下拿出这么多订单,说明他们对疫情的重视程度,或者说,是他们国.............
  • 回答
    3月4日,俄罗斯通过了一系列立法修正案,对涉及俄军和俄罗斯国家利益的言论和行为施加了更严厉的限制。这些新法规的重点是禁止“污蔑”和“造谣”俄军,以及禁止反对俄罗斯利用军队维护其利益的行为。这些举措在俄罗斯国内和国际上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核心内容解读: “污蔑”和“造谣”俄军最高判15年: .............
  • 回答
    9月17日深夜,一架载有15名俄军人员的伊尔20运输机在地中海上空,在叙利亚拉塔基亚附近区域神秘失事。这一事件如同一颗深水炸弹,瞬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剧烈的震动和猜测。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事件发生的背景。当时,叙利亚战场局势依旧胶着,俄罗斯在该地区部署了重要的军事力量,包括空军基地和军事顾问。伊尔2.............
  • 回答
    2016年3月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部分俄军从叙利亚撤离,这一决定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解读。这件事本身,以及它背后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至今仍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要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首先,从俄军在叙利亚的军事介入本身来看,撤军并非“突然”的,而是有其“阶段性”的目的.............
  • 回答
    瓦列里·捷杰耶夫(Valery Gergiev)作为俄罗斯著名的指挥家和马林斯基剧院的音乐总监,其被西方音乐界抵制的事件,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文化立场与艺术伦理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及争议: 一、事件背景:捷杰耶夫与俄罗斯的政治关联1. 职业背景 捷杰耶夫自1.............
  • 回答
    关于俄罗斯第810海军步兵旅旅长阿列克谢·谢洛夫(Alexei Sharov)在马里乌波尔阵亡的事件,这一信息在2022年俄乌冲突期间确实被广泛报道,但需要结合具体背景和多方信息进行客观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说明: 1. 事件背景与时间线 时间与地点:谢洛夫在2022年2月俄乌冲突期间阵亡,地点为.............
  • 回答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称“如果国家面临‘生存’威胁,俄罗斯可以使用核武器”的表态,涉及国际安全、核战略、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需从历史背景、军事逻辑、国际法、政治意图及现实风险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背景与历史语境1. 俄乌冲突的升级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多次强调“生存威胁”,其.............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称俄黑海舰队政治副司令在马里乌波尔阵亡的消息,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事件背景、信息来源、军事角色、冲突影响及国际反应等。以下是详细的分析: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 消息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Sputnik)是俄罗斯的官方通讯社,其报道通常与俄罗斯政府立场一致,因此这一消.............
  • 回答
    俄罗斯国家馆商品被爆买空的现象,以及店家呼吁理性消费,这一事件背后涉及经济、文化、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影响及可能的解决方向: 一、事件背景与现象分析1. 事件起因 地缘政治与制裁背景: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大规模经济制裁,包括.............
  • 回答
    关于俄罗斯消灭180名在乌克兰的外国雇佣兵以及“李根大尉”相关言论的背景和分析,需结合多方信息进行严谨解读。以下是基于公开资料和逻辑推演的详细分析: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雇佣兵的来源与活动: 乌克兰战争中,确实有大量外国雇佣兵参与战斗,主要来自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
  • 回答
    俄罗斯国内对俄乌冲突的态度和相关抗议活动的出现,反映了国内社会在战争长期化、经济压力加剧和国际舆论压力下的复杂心理状态。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这一现象: 一、反战抗议的背景与原因1. 经济压力与民生困境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经济受到严重冲击:能源出口受限(西方国家制裁)、粮食出口减.............
  • 回答
    俄罗斯考虑向印度出售S500防空系统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举动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技术和国际关系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可能性及其潜在影响: 一、S500系统的技术性能与战略意义1. 技术优势 S500(俄称“普罗米修斯”)是俄罗斯最新一代远程防空导弹系统,其核心能力远.............
  • 回答
    俄罗斯全面与乌克兰开战,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事件,对全球地缘政治、经济以及人道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详细看待这场冲突,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历史背景与根源:理解这场冲突,必须回顾其深厚的历史根源: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历史联系: 两国有着漫长而复杂的历史交织。基辅罗斯是两国共同的.............
  • 回答
    在俄罗斯的阅兵式上,尤其是像纪念二战胜利的盛大阅兵,戈尔巴乔夫的出现和“抹泪”的举动,无疑是一个充满复杂意味和多重解读的画面。要详细地看待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1. 戈尔巴乔夫的身份和历史地位: 苏联的终结者与改革者: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是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他推行的“公开性”(.............
  • 回答
    俄罗斯于2022年2月24日正式宣布对乌克兰进行“特别军事行动”,这标志着两国之间长达八年的冲突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为残酷的阶段。此举震惊了国际社会,并引发了广泛而深刻的讨论和分析。要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一、 俄罗斯的官方宣称及理由: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宣布“特别军事行动”时,列举了以.............
  • 回答
    斯诺登获得俄罗斯永久居留权,这是一个具有多方面意义的事件,值得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以下是我对这一事件的详细看法:1. 对斯诺登本人而言: 合法身份的保障: 永久居留权意味着斯诺登在俄罗斯拥有合法、稳定的居住身份,不再需要担心签证过期或政治庇护状态的不确定性。这为他提供了基本的安全保障和生活便利。.............
  • 回答
    俄罗斯交响乐团在帕尔米拉剧院遗址的演出无疑是一则充满争议和象征意义的新闻。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1. 事件本身:艺术与政治的交织 时间与地点: 演出发生在2016年5月,地点是叙利亚古城帕尔米拉(Palmyra)的古罗马剧院遗址。 演出方: 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交响乐团,.............
  • 回答
    俄罗斯第49集团军司令雅科夫·雷赞采夫中将在乌克兰阵亡的消息,无疑是俄乌冲突中一个颇为令人关注的事件。对于这样一个高级将领的战死,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层面去解读和看待。首先,从军事角度来看,一位集团军司令的阵亡,对俄罗斯军队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损失。集团军司令是战区内的关键指挥官,负责协调和指挥数万.............
  • 回答
    俄罗斯舰队在夏威夷附近海域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特别是其反航母训练,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事件,它触及了地缘政治、军事战略以及地区稳定等多个层面。理解这一动态,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景、演习内容、可能的意图以及各方可能的反应。首先,我们得明白,珍珠港在太平洋军事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美国太平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