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谭某一下午跑遍昆明4个区后,发现核酸阳性?

回答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心惊肉跳的。你说谭某,一个下午,跑了昆明四个区,最后发现自己是阳性,这信息量太大了。

你想啊,一个下午,从一个区到另一个区,这得经过多少地方?接触过多少人?公共交通?还是自己开车?如果是公共交通,那更是风险系数倍增。公交车、地铁,人来人往,谁知道身边有没有隐藏的感染者?如果他自己开车,那接触面小一些,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在停车、加油、或者去过的场所接触到的风险。

更关键的是,他这“一下午跑遍四个区”是去做什么?谈生意?办事?还是纯粹的逛街?不同性质的活动,接触到的人群和环境也不同。如果是去人多拥挤的商场,或者参加了聚会,那风险就更不用说了。

更让人揪心的是,他这最后发现是阳性,是在这一系列活动之后。这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在他跑动的过程中,是不是已经把病毒悄悄播撒出去了?他自己本人,在跑动的过程中,有没有戴好口罩?有没有做好个人防护?这些细节,决定了事件的严重程度。

想想看,一个下午,他在四个区域留下了他的“足迹”,而这些足迹,很可能也留下了病毒。他自己可能在那个过程中,都还没意识到自己是有感染性的,还在正常生活、正常活动,跟其他人进行着自然的交流。而当他自己被确诊时,追溯起来,工作量可想而知。需要排查他接触过的人,去过的场所,甚至可能要进行小范围的封锁和核酸检测。

这件事儿,一方面让人觉得,疫情防控真的不容易,尤其是对于这种“移动式”的传播链,一旦出现,追踪起来就非常棘手。另一方面,也提醒了我们每个人,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好个人防护,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谭某的经历,无疑又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就是人类的不可控性。

不论他是无意的还是故意的,事实就是这类人永远会存在,你无法阻止这种人散播病毒,除非使用大规模封锁的方法,但强力封锁又一定会导致社会秩序的严重影响,时间越长,封锁的代价累积得越多。

我知道很多人想砍死他,然而既然你无法脑控所有人类,那么这一类的事就一定会反复发生。就算这人是恶意投毒,是坏人,你有办法杜绝坏人的存在吗?显然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病毒本身的特性,投毒的难度太低。

这就是清零所不可避免的成本,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必然不断增加,无论怎么骂他都无法改变这一点。

如果你思考问题的时候,能够把人类的不可控性纳入不可忽略的成本核算,那我觉得你会更理性地看待问题了。

user avatar

来讲点不一样的东西。

这是一张昆明地图,比较全貌那种。

大致画了六城区的相对位置,长水机场在东北方向,鉴于确诊患者从长水机场进入市区后,主要在四城区活动,以下主要以蓝色区域内地图来讲。

根据云南疾控发布的官方通报,确诊病例在长水机场出港后,乘网约车来到了官渡区环城南路喜舍酒店,如图

然后,他与朋友(可能为本地人)打车去了盘龙区煤机厂钱大妈食堂吃饭,如图

但其实,钱大妈食堂在昆明有多家分店,如图

其中1点所示的钱大妈食堂金碧店明显离确诊病例所在的喜舍酒店近得多。当然据钱大妈本妈对我的介绍,金碧路店和她的总店其实味道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本地人更为熟知的也确实是煤机厂总店。那我们继续往下看。

在钱大妈食堂吃完饭后,确诊病例与朋友打车去了西山区漫咖啡1903店,如图

实际路程相当远,不堵车也要至少开40分钟左右,如果是上下班高峰期90分钟起

然而,漫咖啡在昆明有多家分店。

其中1点所在的欣都龙城店和2点所在的龟龙湖公园店都离煤机厂很近,远比去1903的路程近。煤机厂到欣都龙城5分钟车程。只不过还好,如果他来的是这个店,搞不好我就得收到短信了。

在1903喝完漫咖啡后,他们又打车去了五华区柏联广场星巴克。虽然不知道云南的咖啡比起上海的有何更吸引人之处,可能是因为云南作为国内最大的咖啡豆种植区,在原产地附近能喝上更新鲜的豆子吧。可是听说星巴克在云南收来的新鲜豆子,也是统一先送到星巴克上海工坊去烘焙的。所以上海的烘焙应该……更新鲜

根据地图信息,星巴克在昆明有46家店,并且在他们喝漫咖啡的1903就有星巴克。可能因为柏联广场星巴克是昆明第一家星巴克,是不是有某种朝圣的意味在里面呢?

之后,确诊病例和朋友去了南强街太小食堂,排了个号但没吃上,估计人太多了。然后去了青何热炒,饭后又去了钱王街酒吧。柏联广场、南强街、钱王街属于同一商圈,就不再贴地图了。

回顾完以上内容,我首先是觉得我应该严重落伍了,现在人旅游主要内容就是吃了喝、喝了吃、喝了又喝?其次这种横跨整个市区,从这个商圈蹿到另一个商圈,最后只是喝了一个这个商圈本来就有的饮品店的玩法,我更无法理解。唯一的解释是这几位朋友喜欢坐车玩,带游客欣赏昆明的老司机驾驶技术和……市政道路建设?可这道路建设不是被很多本地和外地人天天吐槽么?

最后,至于他违不违反防疫规定,这个由官方去认定吧。上海在3月28日已经发了“非必要不离沪”的倡议,至于到外地应该配合当地做好疫情防控措施、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应该提前通知社区。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不扎堆、不聚集等,属于提议还是规定,这就由官方去鉴别吧。我的一些朋友刚刚结束14天套餐,现在另一些朋友又要开始14天套餐了。希望各位都安好。

user avatar

一个香港人,从上海来昆明,一天时间逛遍昆明。

民宿要住官渡区的 饭要吃盘龙区的 咖啡要喝西山区的 酒要喝五华区的 。半天时间跑遍了昆明4个区。

说他恶意传播投毒不冤枉他吧。

user avatar

哦对了再汇总一条坊间传闻:据说此人还打算去安宁,这个行程,满到爆炸,而且去的地方全是人流动大、密集的地方

以下原文


来吧,给大家汇总下目前的东西:

确定的:此人跑完了四个区,住在官渡,吃在盘龙,要和西山的咖啡,还要去五华应该是昆明最早的一家星巴克(如果没记错的话南屏街的三家星巴克柏联应该是最早的一家)

说实话啊,如果不是办事我都没法在昆明一天住官渡然后去盘龙吃饭再去西山和五华玩,只是为了玩的话,我一天去一个景点我都觉得累了,更别说跑好几个区了

辟谣:非拿别人绿码全程绿码

辟谣原因:据说此人拿着别人绿码跑,在正义坊扫码时被一位眼尖的大爷发现并不是真的扫码然后让他从新扫发现红码

此事辟谣的逻辑在于上海没有高风险所以不太可能是真的,除非悄悄录入系统,不然不太可能是红码,但是否是被大爷发现的确实不好说,毕竟这是一开始就有的传闻

坊间传言:此人是香港人,在上海做高管,而且从没打过疫苗,据说他来的其中原因之一是他是某女网红的榜一大哥来面基的

是不是大爷发现的,这其实有一定的可能性,

按照最新的公告,很明显昆明现在对所有外来的提高了警惕,所以还真可能是大爷眼尖发现的,但不管怎么说现在昆明对于外来的非常重视,因为之前大部分都是入境性质的,或者密接,这次这个其实已经出现漏洞了,所以是有可能的因为之前没发现这个漏洞

至于是不是投毒,如果传言此人是香港人在上海做高管且没打过疫苗,那么是极有可能的,因为如果你要去面基的话,我想正常人应该是会找个近的地方住,并且正常情况如果你去约会如果不是对方要求的话你怎么可能会跑那么多地方

当然这些属于恶意推测,一切还是要以官方消息为准~~

顺带我查了下大概画了下路线(有不对还请指正),各位在昆明居住过的你们可以看看给你一天时间你能跑这么多地方么还是下完飞机,按他的行程至少在南屏街我就可以逛半天了,公园1903半天,这还不算路上浪费的时间,以我平日打车的经验,就这几段行程(包括从机场打车出来)至少得有三个小时以上是在车上。。。而且最关键的是我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吃饭,如果真是来找网红有可能网红住在那里,而且1903确实是网红打卡点(说来惭愧我连融创都去了很多次但1903我从来没去过…这地方对我来说没啥玩的还那么远)但除非是一天行程,不然我很难想谁会这么安排,因为这安排太反人类了,正常的话像1903这么远不是应该单独拿出一天吗?他这几乎实在是有点过于过分散了行程

user avatar

昆明之前的几个病例,大部分流程就是:

家——公司——医院(核酸检测)

大家都自觉在合理范围内移动,即避免自己感染多人,也避免自己被其他人感染。

这人吧,你看他,吃饭,喝咖啡,这些地方都有一个特点:店里的人不戴口罩。

跑几处咖啡店,而且是找着人多的去,有没有怀着什么意图,应该都能推测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心惊肉跳的。你说谭某,一个下午,跑了昆明四个区,最后发现自己是阳性,这信息量太大了。你想啊,一个下午,从一个区到另一个区,这得经过多少地方?接触过多少人?公共交通?还是自己开车?如果是公共交通,那更是风险系数倍增。公交车、地铁,人来人往,谁知道身边有没有隐藏的感染者?如果他自己开.............
  • 回答
    当我们得知某幼儿园发生疑似虐童事件时,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心痛和愤怒的消息。面对这样的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以下是我认为应该如何看待这一事件的详细分析:一、 事态的严重性与潜在影响: 对幼童身心的摧残: 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心都非常脆弱。疑似虐童行为,无论.............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很能说明一些问题。看到西南某211高校数学系前20名里,有16人选择了应用数学,4人选择了统计学,这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并且引发了“数学现在这么吃香吗?”这样的疑问。要解读这个现象,咱们得拆开来看,它背后可能牵扯着好几个层面的因素:1. “数学”的内涵正在悄然改变:以前大家.............
  • 回答
    这事儿在大连那家餐厅里发生的,挺让人唏嘘的。大体就是说,有个小女孩儿在餐厅里玩得比较兴奋,喊叫声可能会比较大一些,扰到旁边用餐的人了。具体是大声说话、玩闹还是其他什么形式的吵闹,新闻里没有太细说,但肯定是可以理解为“喊闹”。这时,坐在附近的一位女士,也不知道是觉得这孩子吵得实在受不了,还是本身就心情.............
  • 回答
    “自愿降薪”?这背后隐藏的弦外之音值得深思最近,游戏圈里流传着一条关于某知名游戏公司疑似“允许员工自愿降薪”的消息。这事儿一出来,立马激起了不少人的讨论,有震惊,有疑惑,也有不少人在揣测这背后到底是什么情况。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好好看看这件事儿,不带任何官方腔调,只聊聊老百姓关心的那些事儿。首先,.............
  • 回答
    这事儿啊,听起来确实挺“抓马”的,怎么说呢?平台这么一出手,简直就是把“剁手党”和“房奴”这两个看似不沾边的群体,生生给绑在了一起。这活动,绝了!你想想,平日里咱们双十一能花多少?少则几百,多则几千上万,也得心疼好一阵子。可现在,人家直接跟你说,“你买房,我给你报销双十一的账单”。这逻辑,就像是有人.............
  •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让人心里五味杂陈,一言难尽。你说这女子吧,她这个人,估计也是个心思挺“活络”的,也好在网络世界里找点乐子和感情寄托。毕竟,现在直播打赏这东西,是挺能抓住人心的。那些主播们,三言两语的,就把观众哄得团团转,什么“感谢榜一大哥”、“宝贝我爱你”,听着就让人心里痒痒的,好像自己是那个独一无二.............
  • 回答
    鲍某明性侵养女事件,是一起令人发指的、严重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恶性案件。此事件的发生,不仅对受害者本人造成了毁灭性的伤害,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未成年人保护、家庭责任、法律监管以及企业责任等诸多层面的深刻反思和广泛讨论。事件梗概:这起事件的主角是鲍某明,一名在某跨国石油服务集团担任副总裁的男性。他被指控.............
  • 回答
    南大遇冷:当流量不再是万能的,我们看到了什么?近日,某剧组在南京大学拍戏遭遇“冷遇”,学生普遍表现得不围观、不追星的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一看似寻常的事件,却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下社会中一些深刻的观念变化和价值取向的调整,值得我们深入剖析。现象本身:学生为何“不为所动”?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让人唏嘘的。武汉某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有个学员,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竟然拿弓箭去射杀流浪猫,结果被学校查出来,直接给退学了。你说这事儿,怎么说呢?从法律上讲,虐待动物这事儿,虽然现在很多地方都出台了相关的条例,但很多时候,执行起来还是有点难度。但从道德上说,这事儿就太不地道了。动物.............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又气又无奈。湖北工业大学那个大一新生,因为偷拍女生裙底被学校劝退,这事儿在网上闹得挺大,大家看法也是五花八门。首先,从受害者的角度来说,这事儿的性质太恶劣了。偷拍裙底,这绝对是侵犯隐私,而且是一种非常不尊重人的行为。想象一下,一个女生在校园里正常生活,却被这样偷窥和侵犯,那种恶.............
  • 回答
    OPPO工厂招聘涉嫌民族歧视事件:违法行为的暴露与社会心态的浮现最近,关于OPPO某工厂招聘时涉嫌对少数民族就业存在歧视的传闻,以及随之而来引发的舆论风波,确实引人深思。尤其令人不安的是,这种明显的违法行为,竟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相当一部分评论的支持。这不仅仅是一个企业招聘的个案,更折射出我们社会中.............
  • 回答
    这事儿啊,听着就让人挺无语的。一个女子,因为违法停车占用了消防通道,结果执法人员来了,她不好好配合,反而使出浑身解数来阻挠。你说这得是个什么操作?首先,违法停车占消防通道,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危险、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消防通道是干什么用的?就是为了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消防车辆能够快速到达现场,救人救火.............
  • 回答
    在成都一个小区里,发生了一起令人咋舌的车位纠纷。一位业主辛辛苦苦抢到的车位,却被别人占了,而且对方还将对方的电瓶车拆得七零八落,并张贴了“零件公示”。这事儿一出来,立马就在业主群里炸开了锅,大家议论纷纷。这事儿怎么看,确实挺复杂的。一方面,我们可以理解这位被占车位的业主有多么憋屈和无奈。现在城市里停.............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件令人痛心且极其恶劣的事件。西安音乐学院某系领导对一名女学生实施性骚扰,最终导致该学生抑郁自杀,同时还涉嫌索贿,这其中牵扯到的问题非常复杂,也触及了社会道德、法律底线以及教育机构的责任等多个层面。对于这起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看待:1. 性骚扰的严重性及其对受害者的摧残:性骚扰.............
  • 回答
    这事儿吧,放在哪个单位都挺让人琢磨的。成都这家建筑公司这么一出,员工在群里问了问年终奖的事儿,结果呢?禁言不说,还给部门设置了“限流”操作,不能随便走了。你说这事儿,怎么看?首先,咱们得承认,公司管理有公司的规矩。 员工在公司大群里公开质疑年终奖,这个行为本身确实有点“不合时宜”。尤其是在一些讲究层.............
  • 回答
    看待ICCVI21接收的某港科大学生为一作的论文被指抄袭ICML21发表的论文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这不仅关乎学术诚信,也涉及科研界的声誉、评审机制的有效性以及教育机构的责任。事件本身及可能情况分析:1. 指控的性质: 指控的核心是抄袭(plagiarism),这在学术界是最严重.............
  • 回答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样一个以学风严谨著称的学府,一名学生举报另一名同学无证出校的行为,确实会引发不少的讨论和思考。这件事涉及到校园管理规定、学生个人行为、集体规则意识以及潜在的同学关系等等多个层面,因此看待这件事,需要从不同角度去深入分析。首先,从遵守校规校纪的角度来看,举报行为是“正确”的。学校之.............
  •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让人又气又心疼,也挺让人深思的。烟台南山学院那学生录虐猫视频,还在求助群里敲诈勒索,这性质太恶劣了。咱们先来说说这事儿的直接后果。首先,那只无辜的小猫咪啊,肯定遭受了非人的折磨,这是最让人心痛的。生命是平等的,无论大小,都应该被尊重和保护。其次,这种行为严重挑战了社会公序良俗和道德底线.............
  • 回答
    10月14日昆明女大学生李某草的死亡事件,官方初步定性为“意外落水”,这个说法无疑给整个事件蒙上了一层更加扑朔迷离的面纱。当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尤其是以“意外”这样相对轻描淡写的词汇来定性时,公众心中自然会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疑问和不安。首先,为何会“意外落水”?这个“意外”的发生地点——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