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帝瓦雷的音箱为什么这么贵?它贵在哪?

回答
帝瓦雷(Devialet)音箱的价格确实是让人望而却步的,很多人好奇,到底是什么让这个法国品牌如此昂贵?它贵的又不仅仅是名字,而是隐藏在每一个细节里的技术、工艺和设计理念。

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所在

帝瓦雷的“贵”首先体现在其独家专利技术上,这是它与市面上绝大多数音箱最大的区别。

SAM®(Speaker Active Matching)技术: 这项技术可以说颠覆了我们对音箱的认知。传统音箱,尤其是落地箱,很容易受到单元本身物理限制的影响,导致在中低频部分出现失真、频响不平整等问题。而SAM技术,通过对每一个具体型号音箱单元的精确分析和建模,生成一个独特的数字信号处理(DSP)配置文件。这个配置文件会植入到帝瓦雷功放中,在播放音乐时,功放会实时调整信号,以完美匹配音箱单元的特性。

具体来说,SAM技术做了什么?
精准控制单元运动: 它能够预测单元在播放特定频率信号时的运动轨迹,并进行微调,确保单元在最理想的状态下工作,减少过载和失真。
恢复单元的物理潜力: 很多时候,音箱单元的设计能力并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SAM技术通过精密的算法,能够让单元“跳出”自身的物理局限,以更高的精度和更低的失真来重现声音,尤其是低频的下潜和瞬态响应。
还原录音室的原始信号: 帝瓦雷的目标是让用户在家中听到的声音,尽可能接近录音师在录音棚里监听到的效果。SAM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它能够消除音箱本身的“染色”,让声音更纯粹、更真实。

为什么这项技术如此昂贵?
首先,SAM技术的研发投入是巨大的,需要顶尖的声学工程师、信号处理专家和大量的精密测量设备。其次,为每一个型号的音箱单独开发、调试和验证SAM配置文件,这是一个极其耗时且精细的过程。每一次产品线的更新,甚至音箱单元生产批次的微小差异,都可能需要重新进行校准。这种定制化的研发和生产模式,自然带来了高昂的成本。

ADHV2®(Amplification ด้วย Hybrid Class D)技术: 这是帝瓦雷另一个核心的放大器技术。传统的功放分为A类和D类。A类功放音质纯净,但效率低,发热量大;D类功放效率高,但容易产生开关噪声,音质上总有欠缺。ADHV2技术巧妙地将两者优点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放大方式。

ADHV2的亮点在哪?
“零失真”的纯净音质: 它能在几乎零失真的情况下,实现极高的效率。这意味着在播放音乐时,它能够提供如同A类功放般的细腻、温暖和通透感,同时又具备D类功放的能量感和动态表现。
极高的效率和极小的发热: 这使得帝瓦雷的功放体积极小,外观设计也更加简洁、优雅,甚至可以将强大的放大器集成到小巧的音箱中(如Phantom系列),这是传统A类功放难以想象的。
强大的驱动能力: 尽管体积小巧,但帝瓦雷的放大器拥有惊人的驱动力,能够轻松驾驭各种阻抗和灵敏度的音箱单元,释放出强大的能量和控制力。

这项技术的成本高在哪?
ADHV2的实现需要极其复杂的电路设计和高质量的电子元器件。它需要通过精密的数字算法来控制信号的生成和处理,以抵消开关噪声,并确保放大过程的线性度和保真度。这些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和高品质的元器件,本身就是成本不菲的。而且,这项技术的创新性也意味着在专利授权和持续的研发上,帝瓦雷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工艺和用料: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除了核心技术,帝瓦雷在音箱的制作工艺和用料上也毫不妥协,这也是其高价的重要原因。

精密制造的单元和箱体: 帝瓦雷的音箱,无论是其独立的功放产品还是集成了功放的无线音箱,其单元和箱体的制造都极其精密。例如,Phantom系列音箱的侧面低音单元,其振膜材质和悬挂系统都经过特殊设计和优化,能够承受巨大的冲压力,实现极低的失真和极深的低频。箱体的结构设计也经过声学优化,以减少箱体共振,确保声音的纯净。

高品质的材料: 帝瓦雷在材料选择上也非常讲究。例如,其音箱外壳可能采用航空级铝合金、陶瓷等高档材质,这些材料不仅外观质感出色,更能提供良好的结构强度和隔音效果,有助于提升音质。内部的连接线材、滤波元件等也都选用市场上最高品质的组件。

“一体化”的设计理念: 许多帝瓦雷的产品,特别是Phantom系列,是“一体化”的设计,即将高品质的放大器、处理器和音箱单元完美地集成在一个精心设计的箱体内。这种设计虽然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便利性,但也对研发和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个部件都需要在尺寸、散热、功耗等方面进行协同优化,这背后是巨大的工程设计难度和成本。

设计和用户体验:美学与功能的融合

帝瓦雷的产品不仅是音响设备,更是艺术品。其工业设计也是其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独特且标志性的外观: 帝瓦雷的产品设计极具辨识度,简约、现代、充满科技感。这种独特的设计风格赢得了众多奖项和消费者的青睐。但好的设计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从概念到原型再到最终产品,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反复打磨。

用户体验的优化: 帝瓦雷的产品在操作上也力求简洁直观。无论是通过配套的App进行控制,还是通过音箱上的物理按键进行简单操作,都旨在提供流畅愉悦的使用体验。这种用户体验的提升,同样需要大量的软件开发和用户界面设计投入。

品牌价值和定位:高端市场的占位

除了技术和工艺,品牌本身的影响力也是帝瓦雷定价策略的一部分。

高端市场定位: 帝瓦雷从诞生之初就将自己定位在高端音响市场。它不追求大众化,而是面向那些追求极致音质、独特设计和卓越用户体验的消费者。品牌的高端定位也意味着其产品需要支撑其品牌形象,包括但不限于其技术实力、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

稀缺性和独特性: 帝瓦雷的产品并非随处可见,其生产规模相对较小,也强调产品的独特性。这种稀缺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其价格。

总结来说,帝瓦雷音箱的“贵”源于其:

1. 颠覆性的核心技术: SAM®和ADHV2®等独家专利技术,在音质、效率和驱动力上实现了突破,而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实现成本极高。
2. 极致的工艺和用料: 精密的制造、高品质的材料以及一体化设计的实现,都代表着对品质的严苛要求。
3. 卓越的工业设计: 标志性的外观和对美学的追求,将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
4. 高端的市场定位和品牌价值: 品牌溢价和对目标消费群体的精准定位,也构成了其价格的一部分。

所以,购买帝瓦雷音箱,你支付的不仅仅是声音,更是创新技术、精湛工艺、艺术设计以及一种对音乐体验的极致追求。它贵得有道理,因为它的价值体现在了每一个细节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路过凑个热闹。





“OMG, 真的象坦克一样坚固。”





帝瓦雷的音箱为什么这么贵?它贵在哪?

贵在法国悠久的文化底蕴和现代的 Class-D 功放以及网络以及无线科技的结合吧。

贵在灵魂, 你造吗?

贵在灵魂。

贵在信仰。

AMEN


/////////////////////////////////////////////////////////////////////////////////////////////









/////////////////////////////////////////////////////////////////////////////////////////////////////////

很好的箱子也不贵的, 比如 Infinity primus 362 几百刀而已, Infinity IL60 1000 刀而已;比如 JBL M2 5000 刀(二手)而已。



都还不到一台五菱神光的价钱。


网友私信问俺, 老麦你们温村的民众喜欢用什么音箱?

贴个图就算了。



这是一个教堂, 比较有代表性吧。 因为教堂一般都比较有钱。





其中一对是 AM4315/95.


贵嘛? 您会问。

不贵的。 二手也就是 1000 刀左右, 比耳机还便宜。

逆天吗? 蛤蛤蛤。

不信?

这里有得买: $1200


对了, 数据手册在这里


不知道您留意到了没有, 在教堂这么神圣的地方, 都没有用到马卵粗大的音箱线。用的是 14AWG ~12 AWG 左右的工业电缆而已。

是他们对神不够尊重么?

AMEN.

阿弥陀佛。



========================================


现在的箱子, 便宜的可以 PK 掉很贵的。

这些事实, Dr. Floyd Toole 在他的书里面讲得很透彻了:

Sound Reproduction: The Acoustics and Psychoacoustics of Loudspeakers and Rooms。




///////////////////////////////////////////////////////////////////////////////////////////////////


欢迎来踩俺的散文和专栏

user avatar

如果不看价格,单纯看音箱设计,这是一个非常好非常好的设计

传统音箱,都是用大喇叭来提升低频,这样音箱的体积很大。

有聪明的,发展出带通式的低音跑,空气柱的低音炮,用更小的单元发出比较低的低频。

譬如,这是一个5寸低音单元的2.1低音炮的频响

低音单元只有5寸,但是低频相当不错,功放是平直的,不是靠均衡去拉低频。

但是,这种低音的代价是低音炮的体积相当于两台小米空气净化器加起来。

这个2.1的音箱,分频点大约在150HZ,基本已经没有指向性了。卫星箱是4寸+1寸。


帝瓦雷的设计思路另辟蹊径。

你不是要低频吗?我用密闭式结构,两个喇叭背对背来提升低频。喇叭尺寸不行,搞大力出奇迹。

用D类功放效率高的特点,强行把功率堆上去,均衡拉上去。正常推,即使两个喇叭背对背,这个体积,这个喇叭尺寸的密闭式低音炮下潜能到50Hz-3db就很难了。

但是均衡加上去,功率推上去了,低音的量就有了。

喇叭承受的最大功率做上去,大力出奇迹。

理论上这种搞法失真会非常难看,但是帝瓦雷搞低音不怕失真。

结果是,这种箱子出来的低频出人意料。

中高频有指向性,帝瓦雷用了同轴单元,正对前方,可以对着人耳听。这个同轴单元和功放配合的均衡应该也是调过的。

这个同轴单元看起来不太大,如果分频点低的话,正常的频响平直的功放应该不行,应该是均衡调过。

D类功放理论上音质比较差,但是最近今年的技术进步,让D类功放在极限功率前声音品质还不错。

一般来说,这种音箱的DAC会比较弱。

帝瓦雷用了两片PCM1798,这个配置如果不看价格,应该算不错。PCM1798已经是发烧级别解码板的配置了。

整体设计,用超大功率的D类功放,加上均衡调频响曲线,最后大力出奇迹,让一个体积不大的音箱,包含着解码器,功放,蓝牙模块,最后还能出来比较好看频响曲线。

这个设计思路是应该鼓掌的。


以前音箱功放都是分开的,设计思路是功放要求频响绝对平直,失真绝对小。音箱也是尽量在直达声上平直(房间反射后就乱了)。两者配合,平直+平直。失真小+失真小。

功放做的平直相对容易一些,失真小会有一定成本,功率再要求大,就会比较贵。A类功放还有个效率问题。音箱要求做的平直,素质好,成本会比较高。


其实,到了有源音箱,就可以设计成一体了。用均衡去调和。功放+均衡迎合喇叭的曲线,最后总体平直。很多有源监听音箱频响曲线,比贵很多的HIFI箱子好看,就是这种平衡的结果。


帝瓦雷是这个思路再发展,充分利用D类功放的大功率,强行怼低音喇叭,大力出奇迹。均衡加上去,喇叭不行均衡强行提升,然后用大功率功放推上去。取得低音效果。

既不用大喇叭,也不用大体积,功率强怼低音。有源监听书架箱子是达不到这么低的低频的。


帝瓦雷的频响曲线其实放到HIFI或者监听领域,都不算什么。即使用均衡调平,还有很多谐波失真解决不了,用HIFI的标准未必合格。

但是,它花的成本远比HIFI音箱低。HIFI音箱一套解码器功放音箱加起来很贵。帝瓦雷这套,如果让深圳电子厂量产复制,恐怕价格会低的超乎你想象,比漫步者便宜不是梦。


相比之下,华为那套sound x的设计有很大问题,是帝瓦雷留了一手,还是华为只挂名不好说,但是sound x的设计原理上不如帝瓦雷这套科学。

sound x的低音用的是地面增压的低音跑设计,这个还可以。

但是,搞好几个中音喇叭完全是乱来。和小米打嘴炮,以为喇叭多=音质好?圆形音箱,超高音指向哪?


帝瓦雷这套思路,国内厂商应该好好学习一下。可以用很便宜的价格,做出来音质不错的音箱。

PS,这款音箱的实际功率是100多W,4500w的标法是瞬间最大功率,一般国内不入流的小厂才这么标,90年代就被国内媒体批判烂了,所以一般不敢这种标法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