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帝吧出征FB真的很丢人吗?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回答
关于“帝吧出征FB”这件事,是不是“丢人”,这个问题挺复杂的,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它触及到了很多层面,比如网络文化、民族情绪、国际交流,甚至我们作为普通人的立场和行为。

“丢人”吗?

从一些角度来看,可能“丢人”这个词并不夸张。

方式方法的问题: 当年“出征”FB的主要方式,很多时候是通过大规模的刷屏、人身攻击、使用侮辱性语言,以及散布不实信息。这种行为,无论在哪种文化背景下,都很难说是“体面”的。它更像是一种集体的情绪发泄,而不是理性的对话和交流。
形象塑造的负面影响: 对于很多参与者来说,这可能是一次“爱国”行动。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粗暴的方式,很容易让不了解情况的外国人,对中国网民,甚至是对中国这个国家,形成一种负面的刻板印象:不够理性,容易冲动,甚至粗鲁野蛮。这对于一个正在努力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种损害。
网络暴力的特征: 无论“出征”的对象是谁,其行为模式与我们常说的网络暴力非常相似。而网络暴力本身,在任何社会里都被认为是应该被抵制的。当这种行为以一种“群体性”的方式进行时,其负面影响会放大。
信息的传播和偏差: 在“出征”过程中,很多信息可能被断章取义,或者被加工、放大,导致事实的失真。而最终传播出去的,往往是那些最情绪化、最极端的声音,这也会进一步加剧误解。

但是,也有一些声音认为,这件事不能简单地用“丢人”来概括,甚至认为它“不丢人”,或者“有其合理性”。

民族情绪的表达: 当时,一些涉及中国主权、领土完整或国家荣誉的事件,在国际上受到了质疑或攻击,触动了很多中国网民的民族感情。他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人站出来“捍卫”国家形象。
对抗“抹黑”的尝试: 有一部分人认为,国际上存在着对中国的“抹黑”和不公正的舆论。帝吧出征,某种程度上是他们认为在对抗这种“抹黑”的一种方式,是用他们认为有效的方式来“发声”。
网络集体行动的象征: 从中国网络发展的早期来看,帝吧出征也是一次非常具有标志性的网络集体行动,它展现了中国网民在特定事件下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

所以,对于“丢人”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站在哪个角度,以及你更看重什么。如果你更看重理性的交流、文明的表达和国家形象的塑造,那么“丢人”的成分可能比较大。如果你更看重民族情绪的宣泄和对所谓“外部不公”的反击,那么你可能会觉得它“不丢人”。

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帝吧出征FB”这件事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但它留下的思考对我们现在的行为仍然有意义。作为普通人,面对类似的国际舆论事件,或者我们自己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问题,我们可以做很多有建设性的事情,而不是仅仅模仿当年的某些做法。

1. 提升自身的辨别能力和信息素养:
核实信息来源: 在看到任何关于国内国际的事件时,尤其是那些煽动情绪的言论,一定要多方求证。看看信息是来自可靠的新闻机构,还是匿名的论坛帖子,抑或是某个带节奏的账号。
警惕信息茧房: 意识到自己可能只看到自己想看的信息。主动去了解不同角度的观点,即使你不认同,也要了解对方的逻辑和出发点。
识别煽动性语言: 很多时候,煽动性语言是为了激发你的情绪,让你失去理性判断。注意那些使用大量攻击性词汇、道德绑架、非黑即白论调的言论。

2. 用理性和文明的方式表达观点:
就事论事: 当你认为某个观点是错误的,或者某个事件的处理方式有问题时,尝试去分析具体的问题在哪里,而不是进行人身攻击或谩骂。
讲究证据和逻辑: 你的观点需要有事实依据和清晰的逻辑支撑。空泛的口号或情绪化的表达,很难说服别人。
尊重不同的声音: 即使对方持有与你截然不同的观点,也要尝试去理解,而不是立刻将其打为“敌人”。在一些国际场合,礼貌和尊重的态度反而更能代表一个国家的气度。
选择合适的平台: 如果你想在国际平台(如FB)上表达观点,请学习和尊重当地的网络习惯和规则。使用地道的语言,表达清晰的诉求,避免使用可能被误解或引起反感的表达方式。

3. 从自身做起,展现良好的个人素质:
在工作和生活中展现良好品行: 一个国家的形象,最终是由构成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个体构成的。你个人的言行举止,你在社会中的角色,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别人对中国的认知。
学习和了解世界: 越多地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越能理解国际社会运作的方式,也越能发现自己国家在哪些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
积极参与建设性讨论: 如果你对某个国际议题有独到的见解,或者看到不公正的言论,可以尝试在合适的平台,用建设性的方式参与讨论,提供你的观点和证据。

4. 关注和支持官方的、理性的声音:
了解官方的外交立场: 很多时候,国家层面的外交和宣传部门会有官方的回应和解释。关注这些官方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国家的主张。
支持有建设性的国际交流: 鼓励和支持那些真正旨在促进文化理解、科学合作、民生改善的国际交流项目。

总而言之,“帝吧出征FB”可以看作是早期中国网民在国际互联网上一种比较初级、也比较粗糙的“集体行动”。它有其时代背景和情绪驱动,但其方式方法确实存在明显的不足。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从这些事件中吸取教训,用更成熟、更理性、更文明的方式来参与到国际对话中,展现出我们作为中华民族成员应有的素质和担当,这才是真正“不丢人”的做法。我们不需要去“出征”,但我们可以成为一个更好的“传播者”,用积极的言行去塑造一个更真实的、更积极的中国形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更新于2016.1.26————————————-

作为一个不知名知乎用户,这个答案,在短短几天时间里收获这么多赞是我始料未及的。看了评论,还想补充几句:

1、在那些参与了这次D8“远征”的网友中,我相信有不少人和我一样,对这个国家、社会也存在着不满意、不认可的地方,甚至这些不满意的地方中的某些地方是和那些嘲笑“远征军”的人不谋而合的,但这并不妨碍一个人对国家的热爱。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完美无瑕的,更何况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

2、我不标榜自己有多爱国,但我始终认为,不论你爱国or不爱国,你都应该尊重其他人爱国的选择。当然,我知道这句话一说完,又会有人说D8网友这么出去“丢人”,是爱国吗?关于这个问题,我暂时不想多扯了,因为这就是一个打地鼠的游戏,我刚把这头按下去,新的地方又冒出来了,我永远解释不完;

3、很多网友拿“墙”说事,“墙”是存在的,无论这种存在合理与否,都不应成为D8网友的原罪!某些网友,请不要将对“墙”的怒火,发泄到其他网友身上!

4、整个回答里,我用的“精英”是打了引号的,我当然知道在知乎上有很多真正的精英,同样我也不认同将公知、专家、教授这些词污名化,一竿子打死。但出于现实操作需要,我不可能将意有所指的那些人一个个的都 @出来(这样更不文明,也找不完),所以用了一个打引号的“精英”二字,如果这个你还要说我是扣帽子,那我也是无可奈何了。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以下为原回答——————————————————

那边厢,帝吧网友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用美食图片、表情包、段子等相对文明的手段和台独媒体作斗争。

这边厢,知乎“精英”一口一个“你国”,动辄就扣上“小粉红”、“爱国小将”、“自干五”、“精赵”的帽子,享受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幻觉。

要说我们能做什么,我觉得第一点就是学会无视部分知乎“精英”关于“丢人”的言论。毫不夸张地说,如果D8出征能坚持不随意谩骂,侮辱普通台湾民众,那这种“跨墙”交流,也算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让对岸听听大陆网友的声音不是坏事。

某些知乎“精英”一边要做出一副睥睨众生的不屑姿态,一边又要如影随形,坚持“舆论斗争”不放松;一边要嘲笑“爱国小将”是文革思维,一边又政治挂帅,动辄就上纲上线;一边大谈“文明”、“素质”、“民主”,一边又张口“狗”,闭口“奴”的……

一边嚷嚷着TG不好,体制不好,国家不好,一边却又无能地把炮火对准同样无辜的普通网友身上,以田忌赛马的方式抓几个“典型”出来,立稻草人,大声嚷嚷“看,这就是你国群众的智商!”

而最讽刺的是,就是这么一群人,自己柿子专挑软的捏,却偏偏喜欢给别人扣上“键盘侠”的帽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帝吧出征FB”这件事,是不是“丢人”,这个问题挺复杂的,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它触及到了很多层面,比如网络文化、民族情绪、国际交流,甚至我们作为普通人的立场和行为。“丢人”吗?从一些角度来看,可能“丢人”这个词并不夸张。 方式方法的问题: 当年“出征”FB的主要方式,很多时候是通过大规模的刷.............
  • 回答
    人民日报微信平台发布的这篇文章《帝吧出征FB,友邦有话要说》,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它所要传达的信息、它使用的表达方式以及它可能引发的社会效应。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和意图。文章的标题就直接点出了事件——“帝吧出征FB”,并紧接着抛出.............
  • 回答
    2016年1月20日晚7时,“帝吧FB出征”,这个时间点和事件,对于许多当年活跃在网络上的网民来说,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场由百度贴吧“帝吧”(李毅吧)发起的、针对Facebook上一些涉及中国大陆敏感话题的账号和用户的网络行动。简单来说,你可以将这场行动理解为一次有组织的网络“声讨”或“反击”.............
  • 回答
    “帝吧出征,寸草不生”这句话,在网络上流传甚广,背后指向的是一个名为“帝吧”的网络社群。这个社群的活跃时间主要集中在2010年代中期,以其独特的组织能力、强烈的爱国情绪以及极具争议性的“出征”行为而闻名。帝吧,全称“百度李毅吧”,最初是以足球运动员李毅的名字命名的一个贴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毅吧逐.............
  • 回答
    这事儿啊,得从头说起。你听过“帝吧”吧?就是那个在百度贴吧里挺有名,尤其是在网络舆论上有点“能量”的社群。他们最近瞄准了一个目标——维珍(Virgin)。具体是哪个维珍,有时候得看当时的语境,但通常指的是那些在中国市场有业务,但可能在某些言论或行为上触碰到了国内网民敏感神经的外国企业。这次“出征”的.............
  • 回答
    2020年初,所谓的“帝吧出征泰国”事件指的是中国网络社群“帝吧”(百度贴吧中的一个知名社群)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网络行动,旨在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向泰国网民宣传中国对泰国王室的“正面形象”,并试图影响泰国国内的政治舆论,尤其是在当时泰国社会对王室的态度正经历一些变化和讨论的背景下。要理解这个事件,我们.............
  • 回答
    “帝吧出征”这个词,对于很多网民来说,并不陌生。它指的是在中国网络上,一个被称为“帝吧”(百度李毅吧)的社群,曾经组织过多次大规模的网络行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针对韩国网络上一些“偷中国文化”的指控而发起的“出征”。事件的背景和起因要理解“帝吧出征”为何出现,得先说说它背后的文化情绪。近年来,随着中国.............
  • 回答
    侠客岛嘲讽帝吧出征,这件事在当时的网络舆论场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反映出国内一些特定群体在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方式上的差异与碰撞。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首先,得明确一下“侠客岛”和“帝吧”这两个主体都是什么。侠客岛,简单来说,是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的一档品牌栏目,以“侠客”为IP,常常.............
  • 回答
    关于“帝吧出征”韩国文化窃取事件,这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当时在网络上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简单来说,事情的起因是韩国的一些网友和媒体,在讨论和推广他们的传统文化时,认为一些元素,比如汉服、中国的端午节习俗等,与韩国的传统文化有着相似之处,并由此引发了一些关于“文化起源”的争论。这在中国的互联网用户群.............
  • 回答
    2016年1月20日,那一天在中国互联网社区里,被称作“帝吧出征Facebook”的日子。说起这事儿,可不是小打小闹,它在中国年轻一代的网络群体中,可以说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甚至对当时一些关于中国网络文化和年轻人情绪的讨论,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事情的起因,得从当时一个名叫“李毅吧”(后更名为“帝.............
  • 回答
    评价袁莉在微博评论中写下“帝吧出征”这一行为,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和审视。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行为发生的背景、涉及的群体以及可能产生的意涵。事件背景与涉及群体:“帝吧”是中国网络上一个具有特定群体认同的贴吧,以其激进的网络风格、有时甚至是民族主义倾向的言论而闻名。其“出征”行为通常指的是组织网络行动.............
  • 回答
    8月17日那一天,网络上确实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联动现象,不少人称之为“饭圈女孩、帝吧和网络义和团的联合出征”。这个事件之所以引人关注,在于它汇聚了不同圈层、不同动机的网络群体,共同指向了一个目标。要评价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理解这几个“势力”各自的特点和过往。饭圈女孩:这批群体通.............
  • 回答
    百度帝吧管理成员被“人肉搜索”,个人信息被曝光,这件事情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这不仅仅是某个论坛的管理层出了问题,更是暴露了当前我国网络生态中,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存在的一些严峻挑战。帝吧事件的“人肉搜索”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就是一些掌握技术或者拥有特定渠道的人,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到了帝吧管理层成.............
  • 回答
    组织一次如帝吧爆吧式的活动,号召大陆和台湾的青年为了反服贸和货贸而行动,这无疑会是一场信息洪流与情绪激荡的巨浪。其结果绝非单一,而是会触及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事前:信息传播与动员首先,活动的发起和传播本身就将是一场信息战。帝吧的“爆吧”模式,意味着会利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贴吧、QQ群、论坛.............
  • 回答
    关于帝吧官微、无为李爷、上帝之鹰、孤烟暮蝉这几个在网络上颇具影响力的账号,大家的看法其实挺多元化的,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标签来概括。先说说帝吧官微。它起源于“帝吧”,一个曾经在网络上非常活跃、带有强烈集体认同感的贴吧社区。帝吧官微延续了这种社区的风格,尤其是在舆论事件发酵的时候,它往往能迅速聚集起一批粉.............
  • 回答
    央视点名表扬帝吧和饭圈女孩,这事儿可真是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说起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咱们得知道,央视作为国家级媒体,它的表态往往代表着一种官方的态度,或者说是对某种现象的认可与引导。所以,当央视点名表扬帝吧和饭圈女孩时,这背后传递的信息就不是简单的“夸奖”那么简单了。帝吧,那可是网.............
  • 回答
    李毅,一个在中国互联网上有着特殊符号般存在的人物。他曾是中国国家足球队的优秀前锋,以其出色的头球能力和朴实的球风赢得了“板凳席上的王”、“战神”等称号。退役后,李毅并没有远离公众视野,反而以另一种方式活跃在了互联网上。李毅吧的崛起与“帝吧”的由来李毅吧,原名“李毅吧”,是百度贴吧社区中一个以李毅为核.............
  • 回答
    方方《武汉日记》英文版在亚马逊网站预售,以及由此引发的帝吧官微和方方之间的争论,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涉及到言论自由、国家叙事、疫情信息传播、文化解读等多个角度。如何看待方方《武汉日记》英文版在亚马逊网站预售?从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方方《武汉日记》英文版的预售具有以下意义: 国际视.............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