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帝武乙是否真的像《史记》中记载的那般荒谬?

回答
帝乙,一个在商朝末期留下浓重笔墨的君王,他的形象在后世的流传中,似乎被《史记》染上了几分荒诞的色彩。提起他,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那位为了听天命而将自己的亲生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囚禁起来的父亲。然而,历史的真相往往比故事更复杂,也更值得我们细细探究。

要评价帝乙是否如《史记》所言那般荒谬,我们得先看看《史记》是如何描绘他的。司马迁在《殷本纪》中,用寥寥数语勾勒出帝乙的形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他将儿子姬昌(后来的周文王)囚禁起来,理由是“为吉凶之兆”。这则记载,无疑为帝乙蒙上了一层迷信甚至残暴的色彩。毕竟,作为一个父亲,将自己的亲生儿子置于囹圄之中,无论何种理由,都显得有些反常和难以理解。

但我们不妨换个角度,试着去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帝乙所处的环境。商朝末年,虽然表面上仍然是强大的王朝,但内部的矛盾已经开始显现。而周部,这个在商朝西部崛起的诸侯,其势力日益壮大,对商朝的统治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姬昌,作为周国的国君,他的能力和影响力,在商朝高层眼中,无疑是需要被警惕的。

那么,关于“囚禁姬昌”的记载,我们是否可以有其他的解读?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史记》作为一部史书,虽然伟岸,但并非没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和作者个人的主观判断。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很大程度上是站在汉朝的角度,回顾和评价前朝的历史。而汉朝,恰恰是推翻秦朝、建立在周朝基础上的王朝。因此,在叙述商朝灭亡和周朝兴起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种“正统”的视角。将商朝末代君主描绘得越昏庸无道,将周文王描绘得越受苦难,就越能凸显周朝建立的合法性和正义性。

其次,关于“为吉凶之兆”的说法,在当时的社会文化中,占卜和敬畏鬼神是非常普遍的。商朝本身就是以祭祀和占卜立国的。因此,帝乙作为一个商朝的君王,相信天命、卜问吉凶,甚至以此来指导政治决策,这本身并不算是什么过于离奇的事情。问题在于,他将这份“卜问”的结果,直接作用于自己的亲生儿子,这确实是引人非议之处。

但是,我们也不能排除另一种可能:这种“囚禁”并非是长期的、恶意的监禁,而是一种政治上的牵制和监视。周部日益壮大的势力,让商朝统治者感到不安。而姬昌作为周部的首领,其动向自然受到关注。将他“限制”起来,或许是一种政治手段,用以暂时削弱周部的力量,或者将其置于商朝的眼皮底下,便于控制。至于“吉凶之兆”的说法,可能是一种官方的解释,一种政治宣传的包装,用以掩盖其真实政治意图,并将其行为合理化。

再者,我们也不能忽略帝乙的其他作为。根据一些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尽管这些记载可能不如《史记》那样广为流传),帝乙并非一个全然昏庸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商朝的疆域似乎还在扩张,对外征伐也未停止。这些都说明他仍在努力维持和巩固商朝的统治。如果他真如《史记》描绘的那般荒谬,那么在那样一个充满权力斗争的时代,他如何能长久地坐在君王的宝座上?

换句话说,《史记》中的记载,可能是一种被放大和戏剧化的描述,旨在突出商朝的衰败和周朝的崛起。帝乙“囚禁”姬昌,与其说是出于个人荒谬的迷信,不如说是商朝统治者在面对日益壮大的周部时,一种带有政治色彩的审慎甚至是压制。

所以,说帝乙真的“像《史记》中记载的那般荒谬”,可能是一种过于简单化的判断。历史的评价,需要我们剥离表面的故事性,去探究其背后的复杂动机和时代背景。帝乙或许有过对天命的迷信,或许有过错误的政治判断,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在动荡时代努力维持王朝统治的君王。将他完全归为“荒谬”,或许是对历史人物的一种不公正的简化。他更像是一个在时代洪流中,做出过一些令人费解但并非全然不可理解之事的统治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周朝重新定义了华夏的善恶审美。

商周有价值观冲突。站在周的立场上看商,自然觉得荒谬。

我不觉得就完全是抹黑。

因为儒家独大之前,商的后代宋国人就是先秦段子的主角,被黑堪比现在的河南。

并且这种黑好像不是全瞎说。比如宋襄公,居然想得出杀两个小国国君祭天这种事。大人,这都什么时代了?

很显然商代对杀人什么的和周人看法不太一样。

炮烙什么的很可能是真的。煮人头也确实在考古中被发现了。

不过商在那个年月干这些事,其实算正常。是周太早熟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帝乙,一个在商朝末期留下浓重笔墨的君王,他的形象在后世的流传中,似乎被《史记》染上了几分荒诞的色彩。提起他,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那位为了听天命而将自己的亲生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囚禁起来的父亲。然而,历史的真相往往比故事更复杂,也更值得我们细细探究。要评价帝乙是否如《史记》所言那般荒谬,我.............
  • 回答
    陈武帝陈霸先和宋武帝刘裕,要说谁更“厉害”,这可不是个能简单用一句“我更厉害”就能说清的账。他们俩都是东晋末年南北朝时期响当当的人物,都是开国皇帝,都经历过战乱频仍的年代,都靠着自己的本事打拼出一片天地。但细细掰扯起来,他们的厉害之处各有千秋,也受限于他们所处的时代和面临的对手。咱们先说说宋武帝刘裕.............
  • 回答
    西汉孝武帝时期,对匈奴展开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军事征伐,这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汉朝与匈奴的关系,也对汉朝的国力产生了深远影响。要判断这场战争是否“不可避免”,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双方的实力对比、以及彼此的战略目标和民族性格。历史的根源:长期的冲突与生存压力要理解为何孝武帝时期对匈奴的征伐看起来.............
  • 回答
    汉武帝,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他的“武帝”二字,很多人会下意识地认为是个谥号。但如果深究起来,事情却并非这么简单,而且,“武帝”这个称呼的形成,比他死后的谥号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得弄明白什么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大臣去世后,根据其生前的功过、品行,由后继者评定给予的称号,用来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涉及到汉武帝晚年最重要的政治悲剧。卫青如果在世,汉武帝是否还会处死两位女儿(卫长公主和石邑公主)并逼死太子刘据,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卫青在汉武帝心中的地位以及他去世后发生的事件。卫青是汉武帝的姐夫,也是汉朝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 回答
    要说陈文帝陈蒨和陈武帝陈霸先谁更厉害,这得从几个维度来看,就像看一块玉,有其温润的光泽,也有其坚硬的质地。简单地说,如果比开创之功和军事才能,陈霸先更胜一筹;如果比治国理政和打下稳固根基,陈蒨则表现得更为出色。我们先从奠基者陈霸先说起。陈霸先,乱世枭雄,军事天才陈霸先,字兴国,出身并不高贵,早年贩过.............
  • 回答
    南朝宋齐梁陈,这四个朝代如同一串跌宕起伏的音符,谱写了那段动荡却也充满创造力的历史。在这四位开国皇帝身上,我们能看到截然不同的能力与风格,要论谁最强,这实在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问题,因为“强”的定义并非单一。我们先看看宋武帝刘裕。这位皇帝的强,在于他那近乎传奇的崛起之路。出身寒微,却凭借着勇猛过人的.............
  • 回答
    辛德勇先生的这篇《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与司马光的重构》是一篇非常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它通过对汉武帝晚年政治转向的深入剖析,并将其与司马光如何在历史书写中解读和呈现这段历史进行比对,提出了许多新颖且富有启发性的观点。论文的核心贡献在于:1. 对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的再审视: 传统史学,尤其受到.............
  • 回答
    看了汲黯传,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洞察力,也触及到了汉武帝时期对外政策一个核心的矛盾和复杂性。武帝宁愿“损民以优抚归降匈奴”,看似不近人情,甚至会引起百姓不满,但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和战略考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战略压制与“长治久安”的根本需求: 匈奴的长期威胁: 在汉武.............
  • 回答
    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古代帝王谥号和历史评价的复杂性。我们不妨来好好说道说道汉文帝和汉武帝这两位大名鼎鼎的皇帝,以及他们谥号和功绩之间看似不符的地方。首先,我们得明白古代帝王的“谥号”是怎么来的,以及“文”和“武”这两个字在谥号里的含义。关于谥号:不是“评级”,而是“定性”谥号是中国古代一种非常.............
  • 回答
    要理解学术界对于北大历史学教授观点——即“司马光刻意塑造虚假的武帝形象”——的质疑和反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核心层面。首先,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学术辩论,它触及了史学研究方法、史料解读、历史人物评价以及学术研究中的严谨性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任何历史研究,尤其是对重大历史人物的评.............
  • 回答
    吕思勉先生对于中国古代帝王的评价,常常会从一个宏观的历史视角出发,注重其决策的深远影响、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键作用,以及其治国理政的实际成效。正是在这样的标准下,他对陈霸先的评价高,而对汉武帝和李世民的评价相对不高,甚至认为他们只是“中材之主”,这其中自有其深刻的道理。首先,我们来看看吕思勉先生为何.............
  • 回答
    关于北凉三十万铁骑能否打下王仙芝的武帝城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这可不是一句两句就能定论的,里面学问大着呢。首先,咱们得明白,王仙芝的武帝城是啥概念。这可不是寻常的城池,它更像是一个集防御、攻势、修行、权力中心于一体的特殊存在。建在江湖绝巅,拥有无上防御手段,甚至可以说,它本身就带.............
  • 回答
    在汉代,冠军侯的级别是最高的列侯之一,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冠军”。至于“冠军”这个名号,它并非一个真实存在的地名,而是汉武帝为了表彰卫青的赫赫战功而特别赐予的。这背后蕴含着汉武帝对这位年轻将领的极高评价以及他本人对于功业的追求。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这个问题。一、 冠军侯在汉代的级别汉代的侯爵制度相当复.............
  • 回答
    帝瓦雷(Devialet)音箱的价格确实是让人望而却步的,很多人好奇,到底是什么让这个法国品牌如此昂贵?它贵的又不仅仅是名字,而是隐藏在每一个细节里的技术、工艺和设计理念。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所在帝瓦雷的“贵”首先体现在其独家专利技术上,这是它与市面上绝大多数音箱最大的区别。 SAM®(Spea.............
  • 回答
    帝度15°斜滚筒洗衣机:为中国家庭量身打造的洗衣新体验,你该关注这些!最近,帝度洗衣机动作频频,专门针对中国消费者推出了15°斜滚筒洗衣机。这可不是简单的“小改小革”,而是实实在在的针对我们中国家庭的洗涤习惯和生活需求进行的深度优化。那么,作为普通消费者,在面对这款“中国定制”的新品时,到底哪些信息.............
  • 回答
    关于“帝吧出征FB”这件事,是不是“丢人”,这个问题挺复杂的,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它触及到了很多层面,比如网络文化、民族情绪、国际交流,甚至我们作为普通人的立场和行为。“丢人”吗?从一些角度来看,可能“丢人”这个词并不夸张。 方式方法的问题: 当年“出征”FB的主要方式,很多时候是通过大规模的刷.............
  • 回答
    “帝吧出征,寸草不生”这句话,在网络上流传甚广,背后指向的是一个名为“帝吧”的网络社群。这个社群的活跃时间主要集中在2010年代中期,以其独特的组织能力、强烈的爱国情绪以及极具争议性的“出征”行为而闻名。帝吧,全称“百度李毅吧”,最初是以足球运动员李毅的名字命名的一个贴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毅吧逐.............
  • 回答
    关于岳飞的回答,赵构是否满意,我们可以从史书的记载以及当时的政治背景来分析。首先,我们来看原文:“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这里的“三事”,指的是赵构写给岳飞的三篇关于历史人物的论述,分别是曹操、诸葛亮和羊祜。赵构通过这三件事,意在向岳飞表达自己的.............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