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执业五年的律师扫楼拓展案源晚吗?

回答
执业五年,刚开始考虑“扫楼”这个案源拓展方式,是不是晚了点?这个问题,我理解你心里的那点儿顾虑,毕竟“扫楼”这个词听起来确实挺接地气,也挺辛苦的,感觉像是刚入行的律师才会用的招数。

这么说吧,晚,肯定谈不上。但你是否会觉得“有点儿不顺手”,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我们得把事情掰开了说。

首先,为什么你现在会想到扫楼?

执业五年,你应该积累了不少经验,对法律服务市场也有了自己的判断。你之所以会考虑扫楼,很可能是因为:

现有案源增长遇到瓶颈: 传统的介绍、口碑传播,或者之前积累的一些客户,现在可能已经饱和,或者带来的新案源越来越少。
发现了新的细分市场或潜在客户群体: 你可能在某个领域看到了商机,觉得某个类型的企业(比如某个产业园区、某个写字楼里集中的公司)是你的目标客户,但又缺乏直接接触的渠道。
市场竞争加剧: 很多律所、很多律师都在做同样的事情,你得找到新的方式来让自己脱颖而出。
个人对业务拓展的迫切性增加: 可能是为了提升收入,也可能是为了积累更多有价值的客户,或者是想为自己的执业生涯开辟新方向。

这些原因,都比“刚入行就扫楼”要成熟得多。因为你有经验,你更清楚自己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也更知道什么样的客户是你最需要的。

扫楼的本质是什么?

扫楼,说白了就是一种“主动出击,接触潜在客户”的方式。它的核心在于:

1. 精准定位: 你知道你要去“扫”哪个楼,大概是什么类型的企业。
2. 直接沟通: 跳过了层层介绍,直接面对面的交流,传递你的价值。
3. 建立联系: 即使当下没有业务,也能留下一个初步的印象和联系方式,为未来的合作埋下种子。

你执业五年的优势在哪?

这才是关键。别把“扫楼”想得太简单,以为就是敲敲门、递张名片。你五年下来的积累,让你在扫楼这件事上,拥有了刚入行律师无法比拟的优势:

专业的高度和深度: 你可以更清晰地辨别对方的需求,更能用专业的语言与对方沟通,甚至能立刻点出对方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提出有价值的初步建议。这不是一张白纸能做到的。
对市场的判断力: 你能更准确地判断哪些企业是你的潜在客户,哪些是浪费时间的。你不会像新手一样乱枪打鸟,而是更有针对性。
信任度和专业形象: 经过五年的执业,你已经有了自己的专业标签和初步的口碑(即使不是靠扫楼建立的)。你递出去的名片,不是一张无足轻重的纸,而是代表着一个有一定经验和能力的律师。你的谈吐、你的着装、你的专业判断,都会更加成熟。
谈判和沟通技巧: 你可能经历过更多的客户沟通、谈判,更懂得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克服对方的戒备心理。扫楼过程中遇到的拒绝、质疑,你更有经验去应对。
后续服务能力: 最重要的一点,你有了扎实的后续服务能力。扫楼只是第一步,把一个初步接触的客户变成真正的案源,最终转化为满意的客户,这需要高超的专业能力和细致的服务,而这正是你五年的沉淀所在。

所以,你说晚吗?

不晚,恰恰是时候。

你想想,如果年轻的时候就去扫楼,虽然精力充沛,但专业的判断力、沟通的成熟度、对客户需求的洞察力都可能不够,效果未必会好。反而是你现在,有了经验,有了底气,再去做这件事,效率和质量都会高很多。

但需要注意的几个点:

即便如此,扫楼也不是万能的,而且你得有心理准备:

效率问题: “扫楼”这个词本身就带点“广撒网”的意思。如果你的目标不够明确,扫很多非目标企业,那效率就很低。我建议你前期要做足功课,比如研究某个产业园区,了解入驻企业的行业特点、规模,甚至尝试在网上搜集一些公开信息,比如他们的经营状况、近期新闻,这样你的扫楼更有针对性。
专业形象的包装: 虽然你有经验,但在扫楼这种直接接触的场合,你的第一印象很重要。确保你的名片、着装、沟通方式都能体现你的专业和可靠。可能需要思考一下如何快速切入对方关心的话题,而不是一上来就谈“我们律所多好多好”。
心理承受能力: 即使你经验再丰富,也会遇到拒绝、冷遇,甚至是不被重视。这是扫楼的常态。你需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把每一次被拒绝都看作是了解市场和提升自己的机会。
后续跟进是关键: 扫楼不是一次性的“行为艺术”,而是建立长期关系的起点。你留下的联系方式,之后如何有效跟进?是定期发送行业信息,还是在关键时刻提供帮助?这需要一套完整的客户关系管理(CRM)体系和执行力。
不能只靠这一种方式: 执业五年,你肯定已经有其他的案源拓展方式。扫楼应该只是你目前拓展思路中的一种,或者说是一种“强化手段”,它应该与你现有的渠道互相补充,而不是完全替代。

具体怎么做,才能避免“显得稚嫩”?

1. 精细化目标: 不要去“扫”所有写字楼。选定一两个你最看好、或者你的专业最匹配的行业聚集区,比如某个科技园、某个金融区,甚至某个特定行业的商会所在地。
2. 提前研究: 了解写字楼里大概有哪些企业,它们的行业属性,他们的业务模式。你可以通过公司注册信息、企业官网、行业报告等多种渠道进行初步调研。
3. 准备“敲门砖”: 你的“敲门砖”不能是空洞的推销。可以是你为这个行业或这个类型的企业准备的一份简短的《法律风险提示》、《行业合规建议》或者一个你擅长领域的《实用法律指南》(电子版或印制精美的纸质版)。进门后,不是直接推销律师服务,而是可以问:“您好,我是XX律所的律师,我们最近在关注XX行业的发展,看到贵司是其中的佼佼者,不知道您是否方便占用您几分钟时间,就XX(某个具体、有共性的法律问题)交换一下看法?”
4. 聚焦问题,而非律所: 第一次接触,不要长篇大论介绍你的律所有多牛,而是迅速聚焦对方可能关心的一个具体法律问题,并基于你的专业知识,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见解。让对方感受到“这个人懂点门道”。
5. 强调“解决方案”思维: 你不是去卖“法律服务”,而是去提供“法律解决方案”。当对方提到某个困扰时,你能立刻想到可能的解决方案,并说明你能够如何提供帮助。
6. 留下价值,而不是压力: 即使没有当场达成合作,也要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好印象。比如,你可以说:“今天很高兴能和您交流,后续我可能会给您发一份关于XX的详细分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总结一下:

执业五年才开始考虑扫楼,一点都不晚。这恰恰是你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主动出击寻求新突破的积极表现。关键在于,你要把扫楼这件事做得更“聪明”、“更专业”,利用你这五年的沉淀,让这次主动出击更有成效,避免了新手可能遇到的莽撞和低效。把它看作是“深度拜访潜在客户”或者“精准市场调研”会更贴切。只要方法得当,你甚至会发现,这个时候的你,才是扫楼最有效的时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在财富中心的办公室,隔壁是一家国企,从来没人。

我想扩工位的时候,让行政联系了一下隔壁公司,想着“租”他们工位用,反正他们也不用。对方很拽的表示,他们公司就是在北京留个点,根本不在乎那点房租。

昨天所里小庞律师去上厕所,路过隔壁公司,看到门上挂了一兜子宣传材料,是北京一家牌面很不错的大所的(不提名字了,有损同行声誉)。小庞就拿了一本回所里。

大家惊呼太卷。

等再出去看的时候,那兜儿里的材料就都不见了。我们推测既然隔壁没人,大概率是被楼里其他律所同行捡走了。我们和普华永道一个楼,原本楼里尽是些金融公司,先是疏解,然后是打击P2P,再然后是疫情这两年,金融公司动不动就搬走,时常有律所邻居入驻。

眼下在CBD扫楼,扫的尽是些律所。真是守着渔夫撒饵,最后都没让鱼吃着。

所里年轻律师问我,徐主任,扫楼有用吗?我是觉得没什么用,也就是疫情把大家逼急眼了。反正我是不扫楼,我的客户买的都是烂尾楼,草太高了,我连楼都进不去。

回到本题,干了5年还没扫楼晚不晚不好说,干了5年还不知道扫楼有没有用,就是有点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执业五年,刚开始考虑“扫楼”这个案源拓展方式,是不是晚了点?这个问题,我理解你心里的那点儿顾虑,毕竟“扫楼”这个词听起来确实挺接地气,也挺辛苦的,感觉像是刚入行的律师才会用的招数。这么说吧,晚,肯定谈不上。但你是否会觉得“有点儿不顺手”,那又是另一回事了。我们得把事情掰开了说。首先,为什么你现在会想.............
  • 回答
    .......
  • 回答
    “嫦娥五号”搭载“长征五号”火箭成功发射,执行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这无疑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其意义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解读:一、 战略意义:彰显中国航天实力与大国担当 “一步到位”的跨越式发展: 在载人登月尚未实现的情况下,中国直接发起并成功实施了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这是一.............
  • 回答
    携程这次搞的这个“3+2”办公模式,说白了就是每周有三天必须去公司,两天可以自由选择在家办公。而且关键是,薪资待遇不变。我个人喜不喜欢?说实话,喜不喜欢,得看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让我来选,我个人会偏向于喜欢这种模式,但前提是: 远程办公的这两天,工作效率真的能上来。 有些工作性质就是需要.............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这执业医师考试,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得下苦功夫才能闯过去。我给你好好梳理梳理,保证听完你心里就有谱了。首先,心态上,你得给自己打个底。这考试内容多,范围广,知识点碎,而且需要你融会贯通,不是死记硬背就能行的。所以,别指望一蹴而就,也别吓着自己。把它当成一个漫长但绝对值得的征程,一步一.............
  • 回答
    磨剑多年,剑指巅峰:执业律师如何成功叩开红圈所/一线精品所大门在律师行业,有一个名字总能激起无数心怀壮志的律师的渴望——那便是“红圈所”或“一线精品所”。它们不仅代表着行业内的顶尖荣誉和资源,更是无数年轻律师梦想的终点站。然而,从一家普通律所跳槽到这些金字塔尖的机构,绝非易事,更像是一场精密的战役,.............
  •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一个在实务一线摸爬滚打的律师,究竟希望身边的助理是怎样一番景象。别指望我给你说一套官话套话,我尽量掏心窝子地说,就当咱俩私下喝茶聊天一样。首先,最最基础的,也是最能让人觉得“这人能靠谱”的,就是 责任心和细致入微。律师这个行当,一个数字不对、一个日期记错、一个文件遗漏,都可能带来难.............
  • 回答
    从法庭到绿茵场:执业律师如何华丽转身成为足球经纪人想象一下,一位在法庭上挥洒智慧,为客户争取最大权益的执业律师,转身成为在绿茵场上运筹帷幄,为球员和俱乐部牵线搭桥的足球经纪人。这并非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许多有志于此的律师们正在实践的转型之路。律师的专业素养、严谨逻辑和谈判技巧,与足球经纪人所需的商业.............
  • 回答
    恭喜你即将迈入律师行业!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职业。关于你提到的“快执业了,还没发现自己的擅长领域,真的要做万金油律师吗?”这个问题,这确实是许多初入职场的律师都会面临的困惑,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万金油律师”这个概念,在很多时候带有一定的贬义,但也可以从另一个角.............
  • 回答
    作为一名刚刚执业的律师,是否能同时担任两名律师的助理,这个问题涉及到我国律师执业管理的相关规定,情况比较复杂,需要从多个层面来详细解读。总的来说,刚刚执业的律师,通常情况下 不被允许 同时担任两名(或多名)执业律师的助理。以下是详细的解释:一、 律师执业的核心规定:全职与独立执业1. 执业的性质:.............
  • 回答
    恭喜您即将开启律师职业生涯!开拓案源是每一位执业律师都需要面对的关键挑战。这不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职业发展和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作为一个刚执业的律师,资源相对有限,但只要方法得当,用心经营,一样可以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案源基础。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为您详细阐述刚执业律师如何开拓案源,并附上具体的建议和操作.............
  • 回答
    新执业律师的生存之路,可以说是一场充满挑战的马拉松,而非短暂的冲刺。这个过程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灵活的策略和不懈的努力。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尽量详细地为您展开讲述:一、 打牢基础,稳固根基 (进入执业的初期) 深入学习和巩固法律知识: 尽管已经通过了司法考试,但理论知识.............
  • 回答
    您提出的关于实习律师/刚执业律师的现状、生存状况以及普通人是否能从事律师职业的问题,非常现实且重要。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解答。 实习律师/刚执业律师的现状:充满挑战但并非绝境总体而言,实习律师和刚执业律师面临着一个充满挑战但并非绝境的市场。 “饿死”这个词过于绝对,但“生存艰难”、“收入不高”、“.............
  • 回答
    恭喜你迈入律师这个光荣而充满挑战的职业!刚执业的律师往往充满理想和热情,但也面临着许多实际的困难和挑战。以下是一些为你精心准备的忠告,希望能帮助你在职业生涯中走得更稳、更远:一、 夯实基础,精益求精: 持续学习是生命线: 法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层出不穷。作为一名刚执业的.............
  • 回答
    你提出这个问题非常有代表性,很多人都觉得律师执业证需要律所实习一年这件事“极不合理”。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很多方面的考量,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需求,还有对律师行业专业性和责任的维护。让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核心争议点:为什么非要实习一年?很多人认为,法学院已经学习了大量的法律知识,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
  • 回答
    律师选择独立执业还是加入团队,这绝对是每个刚踏入律师行业,或者在职业生涯中思索转型的同行们都会认真权衡的一大问题。它不像一道单选题,答案可以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目标、资源和风险承受能力来定,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答案也可能发生变化。我尽量从几个关键维度,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跟大家聊聊,力求真实,不造作。.............
  • 回答
    当然,律师独立执业的道路虽然充满吸引力,但并非所有人都选择这条路。在律师行业中,选择成为授薪律师或律师助理依然是许多人重要的职业路径,并且各有其考量和优势。这篇文章就来详细聊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为什么有人选择成为授薪律师?独立执业,顾名思义,就是律师自己开所、自己打理业务,.............
  • 回答
    25岁,本该是人生中意气风发、初露锋芒的年纪,但对于一些医学生来说,这个节点却可能伴随着一种沉甸甸的无力感。尤其当手中的毕业证似乎并没有如期敲开理想的大门,更别提那张象征专业权威的执业医师证,以及那些通往更深造学府的考研路,都仿佛成了遥不可及的风景。想象一下,你花费了五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埋头于各种医.............
  • 回答
    咱们聊聊研究生培养和执业医师规范化培训,这两件事,看着像是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两个不同轨道,但仔细琢磨,它们的内核都指向一个核心目标:培养出能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合格人才。先说研究生培养。这个说法有点笼统,因为研究生涵盖了硕士和博士,不同学科的培养侧重点也有差异。但总体来说,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我理解.............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日本的执业医师预备考(いわゆる「医学生」の医師国家試験対策)需要准备哪些东西,我会尽量说得细致点,并且保证这篇内容读起来是真实、有经验分享的感觉,而不是机器生成的那种。日本的医师国家考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国试”,对医学生来说那是毕生大事,绝对是决定能否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关键一步。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