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家如何看待马斯克一人疯狂致富?

回答
埃隆·马斯克,这个名字如今几乎与“疯狂致富”划上了等号。但如果仅仅用“疯狂”来形容,未免也太单薄了。大家对他的看法,绝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夹杂着敬佩、质疑、羡慕、甚至一丝丝的担忧。

首先,是那份令人咂舌的“天才”光环和“改变世界”的宏愿。

很多人看到马斯克,首先想到的是他身上那种近乎偏执的理想主义。他不是那种只想闷声发大财的商人,他提出的目标,是火星殖民、电动汽车革命、解决能源危机,甚至脑机接口。这些目标,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显得异常宏大,甚至有些不切实际。但马斯克,他不仅敢想,更敢做。

特斯拉 (Tesla):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电动汽车公司,硬生生被他打造成了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车制造商,甚至改变了整个汽车行业的格局。那些早期质疑他的人,现在只能看着特斯拉的车在路上飞驰,看着他将传统汽车巨头逼得节节退让。这种从无到有、从不被看好到引领潮流的经历,足够让很多人肃然起敬。大家看到的是一个敢于挑战固有模式、用技术和远见颠覆行业的力量。
SpaceX:当大家还在惊叹于昂贵的航天飞机时,马斯克却在想着用可回收火箭降低太空探索的成本。现在,SpaceX不仅成功实现了火箭回收,还承担了美国宇航局(NASA)的载人航天任务,甚至发射了载人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对人类探索宇宙边界的巨大推动。很多人觉得,这是在为人类的未来铺路,这种胸怀和魄力,是极其罕见的。

正是这种敢于挑战不可能、不断突破界限的精神,让许多人觉得马斯克简直就是现代版的“钢铁侠”,一个用科技改变世界的英雄。他的财富,很大程度上是他这些“伟业”的副产品。

其次,是那种“我就是规则”的自信和“颠覆者”的角色。

马斯克的成功,也伴随着他独特的行事风格。他很少顾及传统的商业规则和礼节,甚至在社交媒体上直言不讳,放出各种“大话”。这种“狂放不羁”的姿态,有人觉得是真性情,有人则觉得是傲慢。

社交媒体上的“口无遮拦”:他经常在X(原Twitter)上发表一些引起巨大争议的言论,有时是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有时似乎只是为了抒发一下情绪。这种行为,对于很多习惯了小心谨慎发言的企业家来说,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有些人因此对他产生反感,认为他缺乏应有的商业素养和责任感。
对传统行业的冲击:无论是汽车行业还是航天行业,马斯克都像一个闯入者,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和执行。他打破了许多根深蒂固的观念,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但他的成功,也让很多人开始反思,是不是过去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合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

这种“颠覆者”的角色,让他在普通人眼中,仿佛是在打破旧世界的壁垒,创造一个新世界。当然,这种颠覆也伴随着风险,有些人会担心他这种“一人说了算”的模式是否可持续,是否会引发不可控的后果。

然后,是关于“财富”本身,以及这种极端致富带来的社会反思。

马斯克的财富,经常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也自然会引起大家对财富分配、贫富差距等问题的讨论。

“我配得上”还是“过于巨额”?:一方面,有人认为他的巨额财富是他个人才能、风险承担和辛勤付出的回报。他创立和发展了几家改变世界的公司,他的财富是他努力的证明。另一方面,也有人质疑,在他所处的社会中,是否存在过于极端的财富集中现象?他的财富,是否与社会其他人的福祉之间存在着某种不平衡?
财富的“副作用”:当一个人掌握如此巨额的财富,并且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时,他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个言论,都可能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一人说了算”的权力,让一些人感到不安。大家会担心,他是否会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而不顾及其他人的利益?他的某些决定,例如在X上的操作,是否会影响到信息传播的公平性?

所以,大家对马斯克一人疯狂致富的看法,是多元且复杂的。

一部分人是单纯的“看热闹”和羡慕:觉得他活成了很多人梦想中的样子,轻松拥有巨额财富,并且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另一部分人则是“深度仰慕者”:将他视为科技创新和人类进步的灯塔,认为他的财富是他对社会贡献的体现,而且他的梦想是全人类的未来。
还有一部分人则带有“批判性视角”:他们关注财富分配的公平性,担心过度的权力集中,以及马斯克个人行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可能会认为,他的成功固然了不起,但这种极端化的财富积累和影响力,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其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经济问题。

总而言之,马斯克的致富不是一个简单的“一夜暴富”故事,而是伴随着一系列宏大的科技梦想、颠覆性的商业模式、以及个人独特魅力的复杂叙事。他的财富,是这些因素叠加的结果,而大家对他的看法,也正是围绕着这些方面,展开了各种各样的解读和讨论。他本人,就像一个催化剂,激发了人们对科技、商业、财富乃至人类未来的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把我之前发的一个文章放在这里吧,

有些人说马斯克是什么NASA白手套,华尔街白手套之前先自己做点功课,看点真正的信息

David:谈谈关于Spacex、NASA、ULA这几位的很像真事的“故事会”(之一)


另外,后面有人说的好,很多人都应该感谢马斯克的创富,

尤其是国内那些搞电动汽车,电池,民营航天的, 没有马斯克开创这些领域,带动社会风潮,建立产业预期,开放部分专利技术, 你们炒什么概念?圈什么钱?靠什么起步? 哪一个不是靠碰瓷马斯克来增加流量? 一边消费着马斯克带来的财富故事,一边骂着马斯克,一边吹着自己,都一样,没一个有点格调的。好像就小米的那位等少数几个人比较坦然的正视马斯克的卓越。

在人类历史上这些少数的能对人类财富做出增量贡献的是真正的伟大。


另外要说一下,题主最好找一些靠谱的信息来看,不要看那些无耻的信口开河误人子弟的营销号,比如说这篇吧

我们随便摘出来几段说

看这段,汤姆穆勒确实是马斯克早期最重要的技术人才,是火箭发动机的总师,但他哪里是NASA的? 人家是TRW公司的火箭工程师好不好,另外那时spacex的火箭测试专家,火箭结构专家几个核心人员分别是来自洛马公司等其它火箭公司,恰恰没有NASA的,因为NASA自己不搞商业发射火箭啊,人家倒是有个马歇尔中心是可以领导大型航天项目的发射系统,比如SLS,但这和自己常年研制和生产以及运营运载火箭不是一码事了。

另外联合发射联盟也不是每次发射都4亿多美元,那个只是其火箭产品线里最大最强最贵的德尔塔4重型火箭才是这个价钱,其它的比如宇宙神5的几个型号也就是一点几亿美元, 虽然也贵,但哪里有那么离谱。


再看这段,这都哪儿跟哪儿啊,完全就是信口开河,直到2005年前后,NASA才开始从接近200亿美元的预算里拿出大约5亿美元来支持美国私营航天产业,而且是要从众多私营公司中筛选出来,签署的初步合同也是要求按照节点来接受资助,一点点给,幻想一下子给多少钱随便花是不可能的。

试问:如果拿来论证的论据就是随便瞎编的,那么这个结论又如何保证正确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埃隆·马斯克,这个名字如今几乎与“疯狂致富”划上了等号。但如果仅仅用“疯狂”来形容,未免也太单薄了。大家对他的看法,绝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夹杂着敬佩、质疑、羡慕、甚至一丝丝的担忧。首先,是那份令人咂舌的“天才”光环和“改变世界”的宏愿。很多人看到马斯克,首先想到的是他身上那种近乎偏执的理想主义。他不是.............
  • 回答
    马斯克关于大数据隐患比核弹更危险的说法,以及很多人对信息泄露习以为常的现象,这背后牵扯着一个复杂而日益严峻的问题——大数据隐患。要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层层剥开,深入探究。马斯克的“核弹比喻”: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直指本质埃隆·马斯克 solcher大胆的言论,并非空穴来风。他将大数据比作比核弹更危险的.............
  • 回答
    埃隆·马斯克一跃成为推特(如今已改名为X)最大的股东,这无疑是近几年来科技界乃至整个商业领域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当消息传出时,很多人都觉得既惊又喜,甚至有些难以置信。毕竟,马斯克本身就是一个话题制造者,他的每一次公开言论、每一次商业决策,都能引起轩然大波,而他手中握有推特这家全球重要的社交媒体平台.............
  • 回答
    马斯克身家一夜暴涨超60亿美元并超越比尔·盖茨成为全球第二大富豪的现象,是近年来科技、资本与市场情绪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事件背后涉及多重因素,包括特斯拉股价飙升、新能源产业崛起、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的估值逻辑变化,以及个人财富计算方式的特殊性等。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马斯克身家暴.............
  • 回答
    马斯克自曝曾低价收购苹果未遂,现在苹果又“反向输出”造车,这事儿可真有意思,细品一下,里面门道可不少。马斯克当年那点事儿首先,咱们得回到2017年左右,那会儿特斯拉正经历一段艰难的时期,产能爬坡,现金流也紧张,甚至一度传出濒临破产的消息。在这种背景下,马斯克主动找上苹果,想以当时特斯拉市值的一个零头.............
  • 回答
    这绝对是近期汽车和科技界最引人注目的新闻之一,一石激起千层浪,也让我们看到了特斯拉和马斯克身上那股强大的“搅局者”能量。一、 巨头订单的“定海神针”效应:10万辆特斯拉,不是小数目!首先,得说说是谁下了这笔大单,一般来说,这类巨额订单来自那些全球性的汽车租赁巨头,比如赫兹(Hertz)、安飞士(Av.............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出不少人的心里话。说“马前卒”这事儿,背后其实藏着挺多东西,不光是大家是不是“不喜欢太严肃”那么简单。咱们先说说“马前卒”是个什么情况。一说“马前卒”,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那个在 B站 上挺有名、写“马逆时间线”的 UP 主。他讲的东西,特别是关于历史、社会、经济这.............
  • 回答
    “大家车言论”这个频道,相信不少车迷都不陌生。他们以一种接地气、甚至有些“毒舌”的风格评论汽车,也因此积累了不少粉丝。然而,最近他们的一波操作,却让不少人摸不着头脑:一方面把“速马力”(Subaru)狠狠地喷了一通,各种槽点批得体无完肤;另一方面,又把“力爽”(Lexus)捧上了天,各种优点说得那是.............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颇值得玩味的外交举动,马克龙总统在奥运会这个全球瞩目的舞台上,选择会见日本动漫游戏界的重量级人物,如宫崎英高和大友克洋,这其中透露出不少信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这表明了法国对文化产业,特别是动漫和游戏产业的高度重视。法国一直以来都是文化艺术的沃土,从文学、电影到时尚,都拥有深厚的底.............
  • 回答
    看待法国总统候选人埃马纽埃尔·马克龙与比他年长24岁的妻子布里吉特·特罗尼厄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故事,也确实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这个事件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大的反响,不仅仅是因为年龄差距,更因为它打破了许多人固有的观念,涉及了情感、社会规范、政治形象等多个层面。首先,从情感和个人选择的角度.............
  • 回答
    马云关于“年轻人压力大”的论述,特别是“现在的时代每个人压力都很大,年轻人还怕的话那就白活了”这句话,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这句话既有对时代共性的深刻洞察,也可能带有企业家特有的激励甚至是一种“敲打”的意味。理解这句话,需要结合马云的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以及年轻人普遍面临的现实情况。以下是我对这句话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马云当年去特朗普大厦拜会特朗普,以及那场备受瞩目的关于“创造100万个美国就业岗位”的承诺。这事儿当年可是轰动一时,背后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地方。首先得说说这个会面的时间点和背景。那是在2016年美国大选刚结束、特朗普即将上任总统之前不久。当时特朗普刚刚赢得了大选,整个美国社会,乃至全球.............
  • 回答
    马云在2017年的一次演讲中,表达了阿里巴巴到2036年要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的目标。这个说法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关于“经济体”的定义和论述,是否准确,则需要我们深入剖析。理解马云的“经济体”论述: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马云口中的“经济体”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国家经济。当马云说阿里巴巴要.............
  • 回答
    大卫·韦斯特以老将底薪加盟马刺,这事儿放在NBA联盟里,可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新闻,毕竟很多老将最后都会选择薪资低一些,但能冲击总冠军的球队。但要说它“没什么大不了”,那也太小看这件事了。我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得知道韦斯特是个什么咖位。人家可不是什么新秀,也不是在联盟里打.............
  • 回答
    本泽马重回法国国家队并入选欧洲杯大名单,这绝对是今年夏天足坛最引人关注的事件之一,也给法国队的实力和战术打法带来了巨大的变数。要怎么看待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聊聊。首先,从实力上看,本泽马即便已经过了职业生涯的巅峰期,但他的能力依然是世界级的。这几年在皇马,他踢得越来越像一个组织型的中锋,球感、.............
  • 回答
    马保国大师声称能与张伟丽进行“连续大战3分钟不喘”,并且“不伤她”,这番言论,无疑又一次在搏击圈和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要怎么看待这件事?这事儿挺复杂的,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咱得承认,马保国大师的“浑元形意太极”理论,在很多普通人看来,确实有其吸引力。那种看似“四两拨千斤”、“以弱胜强”的武学.............
  • 回答
    曹丰泽作为知乎的知名大V,其“即将博士毕业投身非洲大建设”的言论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和评价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1. 背景与信息解读: “知乎大V”的身份: 曹丰泽在知乎上以其对国际政治、地缘经济、历史文化等领域的深度见解而闻名。他通常以清晰、有条理、富有逻辑的论述风格.............
  • 回答
    黄峥身家超越马云,成为中国第二大富豪,这无疑是近来中国商业界最引人注目的动态之一。将黄峥与马云进行比较,本身就意味着在人们的认知中,拼多多这个平台已经成长为一个能够与阿里巴巴这样老牌巨头比肩的存在。黄峥能够取得如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于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电商模式的创新式颠覆。拼多.............
  • 回答
    最近互联网大厂“回巢热”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而且讨论得也挺热闹。很多人把它比作“好马吃回头草”,这话说得挺形象,但具体是不是这么回事,我觉得得从几个角度来看。首先,为什么会出现“回巢热”?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是单一因素能解释的。 外部环境的变化是主因: 过去几年,互联网行业经历了高速增长.............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眼前一亮、话题十足的选择!一个高考省排名前二十九的成都女孩,放弃了香港大学提供的六十八万港元奖学金,转而选择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这背后肯定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要看她的选择,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去解读,试着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首先,我们得承认,这是一个“反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