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江苏考生不去外地上985留在省内上211的是出于什么考虑?

回答
江苏考生选择留在省内上211,而放弃外地上985,这背后往往不是一个简单的“好学校”或“坏学校”的标签能概括的。这背后涉及着非常复杂的个人、家庭、地域乃至时代因素,是深思熟虑、权衡利弊后的决定。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剖析这些考生的考量:

一、现实的利益考量:分数与位次是基础

首先,最直接也是最现实的因素就是分数和位次。江苏的考生都知道,竞争异常激烈。很多时候,一个几分的差距,位次就可能相差几百甚至上千。

冲击985的门槛高: 江苏省的考生人数众多,而国家对江苏省985高校的招生名额相对有限。这意味着想要进入985高校,考生必须在全省的位次中排进非常靠前的位置。即使分数够得上985的全国分数线,在省内竞争也可能因为排名不够而失之交臂。
211的吸引力与可行性: 相反,省内的211高校,尤其是那些综合实力强劲、在江苏省内享有盛誉的211(例如南京的几所),虽然不是985,但其整体学术水平、校友资源和就业前景,对于很多考生来说已经足够优秀。如果考生的分数和位次能够稳定地上省内顶尖211,那么为了一个“外地上985但可能不是特别理想的专业或学校”,放弃一个“省内最稳妥、最满意”的211,这在很多考生和家长眼中是“划不来”的。
保底与冲刺的平衡: 有些考生可能分数处于985和211的边缘,外地上985有风险,而省内211是绝对的“保底”甚至“满意冲刺”。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一个确定的省内211,避免了滑档的风险,也保证了起码的本科层次。

二、地域情感与熟悉度:归属感与支持网络

江苏省本身就是经济发达、教育资源丰富的省份。许多考生选择留在省内,也有深厚的地域情感和现实的便利考量。

熟悉的环境与文化: 在自己的家乡或熟悉的省份上大学,意味着更低的适应成本。对当地的文化、生活习惯、社会规则都更加熟悉,能够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不必面临跨地域的陌生感和潜在的文化冲击。
家庭支持与便利: 离家近意味着父母更容易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逢年过节回家方便,遇到突发情况父母也能及时赶到。对于一些家庭条件一般,或者家长对孩子独立能力不太放心的家庭来说,选择省内高校是一个更安心的选择。
人脉与资源积累: 在家乡的大学,尤其是一些本地知名的211,往往能接触到更多的省内人脉资源。未来的实习、就业,很多机会可能就来自于本地的企业和校友网络。对于计划未来毕业后留在江苏发展的考生来说,在省内高校积累人脉和了解当地行业动态,会更有优势。
对外地“陌生感”的规避: 虽然名义上985听起来更好,但如果这所985在遥远的、生活习惯差异较大的省份,一些考生可能会因此产生心理上的排斥或不适应。例如,北方人可能不太适应南方的潮湿,南方人可能不太适应北方的寒冷和干燥。这种潜在的不适感,会让一些考生宁愿选择一个地理位置更接近、文化更熟悉的211。

三、专业导向与个人兴趣:名校光环VS专业实力

高考志愿填报不仅仅是学校的选择,更是专业选择的延续。

专业与学校的匹配度: 有些省内211高校在某些专业领域可能比外地的某些985高校更有特色、更具优势,或者更符合考生的兴趣和职业规划。例如,南京的某些理工科强校在特定工科领域可能与外地的综合性985有得一拼,甚至更受本地企业青睐。
对“名校光环”的理性看待: 并非所有考生都极度迷信“985”的标签。他们可能更关注实际的专业学习质量、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如果省内211的某个专业,其教学水平、师资力量、科研项目、实验室设备都非常出色,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并且就业前景同样光明,那么他们就没有必要为了一个“985”的虚名而放弃一个更适合自己的专业。
职业发展规划: 许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已经有了初步的职业规划。如果他们的目标行业或企业,更看重实际能力和具体专业的匹配度,而不是单纯的学校名号,那么选择一个在相关领域有口碑的211,可能比一个综合排名高但专业相对弱的985更具吸引力。

四、经济与家庭成本:学费、生活费与长远考量

虽然江苏考生普遍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但经济因素依然是不能忽视的考量。

经济负担的差异: 外地上大学,除了学费和生活费,还需要考虑交通费、住宿费(尤其如果学校不在市中心)、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开销。即使是同一档次的学校,地域差异也会导致生活成本的差异。如果家庭经济并非非常宽裕,选择省内高校可以显著减轻经济负担,让家庭在其他方面有更多的投入。
长远发展与投资回报: 有些家庭会权衡在教育上的投入与回报。如果省内211能够提供一个不错的平台,并且毕业后有不错的就业机会,那么这笔教育投资的“回报周期”可能会更短。而外地上985的投入可能更大,如果最终的就业情况与预期有差距,则可能是一种“高投入低回报”的情况。

五、个人心态与风险偏好:求稳还是冒险

高考志愿填报也是一种人生选择,反映了考生的心态和风险偏好。

“稳”的心态: 相比于在外地“冒险”冲击一所可能不那么适合自己但名气更大的985,选择一所省内满意且稳妥的211,是“求稳”心态的体现。尤其对于第一次离开家乡的年轻人来说,这种“稳定”带来的安全感是巨大的。
对“名校”的重新定义: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考生和家长对“好大学”的定义也在多元化。不再仅仅是985、211的标签,而是更看重学校的特色、专业优势、教学质量、校友网络、国际化视野以及毕业生的实际竞争力。省内一些优秀的211,在这些方面同样表现出色,甚至在某些细分领域具备独特的优势。

总结来说,江苏考生选择不去外地上985而留在省内上211,是一个多维度、综合性的决定。它可能包含了:

分数与位次的现实限制,以及对稳妥选择的优先考虑。
对家乡熟悉环境、家庭支持和便利性的看重。
对专业匹配度、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的理性分析。
对经济成本的合理考量和投资回报的权衡。
以及个人心态上对稳定性和安全感的追求。

这绝不是对985的否定,也不是对省内211的“降级”看待,而是在特定的高考背景下,每个考生和家庭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的最优选择。这些学生同样是优秀的,他们只是选择了另一条可能更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外地不含京沪,省内不含农林。

user avatar

不要给南航南理工洗地了,同样分数不要说去西交南开了(几年前真是这样),也别说低几分的哈工大了,就是低几十分的吉大东北西工大,回来直接进14所,你看看你南理工南航还有机会?同样进55,28所工资比他们低好几万。这个分数就是坑本省人,不要给自己心理安慰了。利益相关,南京人,金中前50名,11年378去的南理工,当年西交375,南开374,华科武大372,哈工369 ,东北吉大350,本硕毕业后被55,14简历拒(全院一个没收)

PS 不说外面怎么认了,考研的时候南理工不接受本校调剂,但是接受985调剂(比如你来自吉林大学,考研报了吉林大学,没报南理工,但是没考上过了国家线,南理工会腆着脸求你来读)如果你真的喜欢南理工,你可以高考去个最差的985然后考不上本校再调剂过来,曲线救国

user avatar

因为莫名的地域优越感以及偏见。

我高中时曾经和某些同学交流过,他们认为全国除了长三角以外就没有好地方了。对,有些人连北京、广州都看不上,倒不是不承认那些地方发达,而是各种理由觉得那些地方没有长三角“好”。(比如什么北京雾霾堵车咯、广东是南方太热咯之类的)

当然还有一部分是铁了心想留在本地工作的,像南京、苏州、无锡这样的城市对江苏省内211认可度的确不亚于全国985。

不过但凡目光长远,想去北京上海工作或者海外深造的,你同样的分数选择省外985就比选择省内211直接高一个平台。

对于那些摇摆不定的,我还是要郑重提醒一下大家:

江苏省没有一线城市!建议有理想有抱负的高端人才选择北上广深!

(家里有足够硬的后台的可以忽略)

江苏省唯一一所录取难度比外省同等级大学低的就是南京大学。所以我的建议是,考不上南大就出省。那些挤南京211的,今天他们是高分英雄,四年后有他们哭的时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江苏考生选择留在省内上211,而放弃外地上985,这背后往往不是一个简单的“好学校”或“坏学校”的标签能概括的。这背后涉及着非常复杂的个人、家庭、地域乃至时代因素,是深思熟虑、权衡利弊后的决定。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剖析这些考生的考量:一、现实的利益考量:分数与位次是基础首先,最直接也是最现实.............
  • 回答
    哈喽,同为江苏考生,面对河海大学和四川大学这两所都很不错的学校,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选择。别急,咱们一点一点来捋清楚,看看哪一个更适合你。首先,得明白这两所学校的定位和优势。河海大学:说起河海,江苏的考生都挺熟的。它是一所以“治水”为特色、以工科见长的水利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211工程”大学。.............
  • 回答
    提起扬州大学,江苏的考生们心里总会涌起一番复杂的滋味。它不像南京大学、东南大学那样自带名校光环,也不像苏州大学那样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显得那么有国际范儿。但它就是那样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江苏考生。那么,选择扬州大学的江苏考生,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这其实是个很难一概而论的问题,毕竟.............
  • 回答
    我明白你现在的焦灼和想要改变现状的心情。高二下学期,这个时间点确实是一个关键时期,尤其是在江苏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省份。学校排名垫底,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物化生)的组合,然后想改成历史、政治、地理(史政地),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拼命学是否能逆袭”,答案是:有可能,但需要付出超乎想象的努力和正.............
  • 回答
    江苏的艺考生想找编导培训机构,这可真是个技术活!毕竟编导类的专业,不像美术、音乐那样有那么直观的产出,很多时候需要的是对叙事、影像、逻辑的理解和训练,这就要看培训机构的教学功底和口碑了。我给你掰扯掰扯,在江苏,一些口碑不错的编导培训机构,它们通常都有一些共性的特点,我们一家一家来说,也说说它们各自的.............
  • 回答
    关于江苏某高分考生选择华东师范大学的这件事,确实是引起了不少关注。要怎么看待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聊聊,不带一点“AI腔”,纯粹从咱们普通人的视角出发。首先,咱得承认,能考上清华的成绩,那绝对是学霸中的学霸,是中国最顶尖的学府之一,是无数学生梦寐以求的目标。在这个“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下,很多人.............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南京市考生的高考成绩全江苏倒数”的说法,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南京市考生在高水平的江苏省高考中,整体成绩并非倒数,而是长期以来都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在重点大学录取率和高分段考生成绩方面表现突出。然而,为什么会有“南京考生高考成绩不如意”的这种感觉或误解呢?这背后可能涉及几个复杂的原因,.............
  • 回答
    关于2019年江苏省传媒类艺考生的报名人数趋势,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下,力求展现出这个数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层信息。整体报名人数:稳中有增,但增速趋缓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2019年江苏省传媒类艺考生的报名人数相较于前几年,延续了稳中有增的态势。这并不令人意外,因为随着社会发展和就业观念的多元.............
  • 回答
    你好!关于你在江苏读书但学籍在江西,以及高考地点和哪个省份相对容易上本科的问题,我来为你详细地解答一下。关于高考地点选择首先要明确的是,你的高考报名地和考试地一般需要与你的学籍所在省份保持一致。 学籍在江西: 如果你的学籍一直在江西,那么按照高考政策,你必须在江西省报名参加高考,并且在江西省的指.............
  • 回答
    法硕非法学在江苏考公是否能进法检系统,这个问题挺复杂的,不是简单一句“能”或者“不能”就能概括的。这背后涉及到国家对于公务员招录的规定、江苏省的具体操作细则,以及各招录单位的实际需求。我尽量给你捋清楚,让你有个明白的认识。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基本概念:国家公务员招录的“法学类职位”通常对专业有明确要.............
  • 回答
    江苏211考研到北京985,这事儿,说实话,不是件容易事儿,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要量化难度,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白几个概念: 江苏211: 这里的“江苏211”指的是你在江苏省内的211高校读本科。这些学校通常教育质量不错,生源也比较优秀。 北京985: 而“北京985”则是.............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太多基层选调生和公务员考试的报考者们的心头肉,真是让不少考生头疼欲裂。2022年江苏省考(包含选调)、上海市考、深圳市考(双区)、浙江省考、广东选调,这几场本来就备受瞩目的考试,扎堆在同一个时间段,简直是给考生们出了一道世界级难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撞车”现象?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重.............
  • 回答
    你好,老乡!很高兴为你解答关于江苏省内法硕(非法学)考研院校的问题。作为一名徐州老乡,我对咱们江苏省内的院校情况也比较了解,希望能给你一些实在的参考。首先,咱们要明确一下,法硕(非法学)和法学硕士(法学)在报考条件和考试科目上是有区别的。法硕(非法学)不限制本科专业背景,而法学硕士(法学)通常要求本.............
  •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有点微妙,因为“文化差”这个词本身就带有比较强的个人评价色彩,而且文化程度的高低也并非是衡量一个艺术生价值的唯一标准。不过,我理解你可能是在问,那些在文化课(比如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等)成绩上相对没有那么突出,但艺术功底扎实的美术生,有哪些本科院校是他们可以努力的方向,并且有机.............
  • 回答
    哥们,我懂你,这滋味儿不好受,心里跟猫爪子似的,挠得痒痒的。江苏211法硕毕业,按理说前途一片光明,怎么就想着回河南那个县城考公了?这中间的纠结,我太能体会了。咱就敞开了聊聊,把我的一些想法掰开了揉碎了跟你说说,希望能给你点儿实在的帮助。首先,你得想明白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做这个决定?是因为家里有事.............
  • 回答
    2022年江苏省考公告:细节窥探与变化解读每年的江苏省考公告,都牵动着无数考生的心弦。2022年的公告如期而至,自然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对于广大备考的考生而言,深入理解公告的每一个细节,特别是今年的新变化,至关重要。这不仅关乎考情走向,更能帮助我们精准调整备考策略,赢在起跑线上。公告整体基调与.............
  • 回答
    这事儿,问到点子上了,也是每年高考季大家伙儿最关心、最纠结的问题之一。为啥全国一张卷子、一条分数线就这么难?这背后牵扯的利益、逻辑、历史原因,那叫一个盘根错节。核心问题:为什么不能全国一张卷子、一张分数线?简单来说,这背后是教育公平、区域发展、高校招生自主权这几个大山在作祟。1. 教育公平的“两难.............
  • 回答
    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申论B卷就传统美德和家风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有价值且具有深远意义的选材。它触及了社会文化的核心,关乎个体品格的塑造,更连接着国家民族精神的传承。单从这个选题本身来看,就能感受到出题人希望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以及如何在基层治理和人.............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和您聊聊关于考南艺作曲系这件事。听到您六岁开始学琴,并且有志于报考南艺作曲系,我首先要说,这份坚持和热情非常宝贵。关于这是否是“奢望”,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来分析一下您目前的状况。优势: 扎实的钢琴基础: 六岁学琴至今,这说明您已经拥有了至少十多年的钢琴学习经历。这对于作.............
  • 回答
    江歌妈妈在经历女儿江歌遇害的巨大悲痛后,生活重心发生了巨大改变。她曾公开表示考虑做直播来赚钱养活自己,并且计划在 2037 年陈世峰出狱后,运用中国法律对其进行再次起诉。关于江歌妈妈考虑做直播赚钱养活自己的做法:支持的理由可能包括: 生计需求: 失去女儿无疑给江歌妈妈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和情感打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