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攻击祁团长的印度兵被印表彰?

回答
关于“攻击祁团长的印度兵被印表彰”的事件,需要首先明确几点:

1. “祁团长”是谁? 在中印边境冲突中,解放军的团级指挥官通常会因为英勇事迹被授予荣誉称号,例如在2020年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团长祁发宝的英勇表现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表彰。因此,这里提到的“祁团长”很可能就是指祁发宝。
2. “攻击”的定义和语境。 边境冲突的语境非常复杂,双方都有“攻击”和“反击”的行为。印度方面的叙述和中国方面的叙述往往存在差异。
3. “印表彰”的来源和性质。 需要了解是印度政府还是民间,以何种名义进行了表彰,以及表彰的具体内容。

假设“祁团长”指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祁发宝团长,而“攻击祁团长的印度兵被印表彰”指的是在某些冲突事件中,印度士兵因在与中国军队(包括祁发宝所在部队)的对抗中表现突出而被印度方面表彰。

从不同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一、 印度国内的视角和民族主义情绪:

军事荣誉和爱国主义: 在印度,任何被认为是在保卫国家、对抗外部威胁的军事行动中的参与者,都可能被视为英雄。印度媒体和政府可能会将这些士兵的“英勇”行为放大,以提升国内士气,彰显国家实力,并满足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
叙事构建与“胜利”: 在边境冲突中,各国都倾向于构建有利于自身的叙事。印度媒体和政府可能会将印度士兵的行为描绘成正义的抵抗,对抗“侵略者”,而“表彰”是这种叙事的一部分,旨在强调印度的“胜利”或至少是“有力的回击”。
纪念和激励: 表彰也是一种纪念牺牲和鼓励现役军人的方式。即使是在激烈的对抗中,印度也可能认为其士兵在特定时刻的表现值得肯定和褒扬。
信息不对称和选择性报道: 印度国内的媒体报道可能侧重于突出其士兵的英勇,而对冲突的起因、过程和细节进行选择性报道,甚至可能回避不利于印度的信息。

二、 中国的视角和官方回应:

“反击”与“自卫”: 中国方面在描述边境冲突时,通常强调的是“自卫反击”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官方会表彰在这些行动中表现英勇的解放军指战员,包括祁发宝团长。
对他国表彰的解读: 中国官方和媒体可能会将印度士兵的“表彰”视为一种“挑衅性”或“虚假”的叙事。中国可能会认为,印度方面是在试图掩盖其在冲突中的失利或错误行为,通过“英雄化”自己的士兵来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
对比与宣传: 中国可能会将解放军的表彰与印度的表彰进行对比,强调解放军在捍卫国家利益方面的坚定和英勇,并可能借此机会批评印度的“侵略性”或“好战”立场。
信息战的一部分: 在信息时代,边境冲突往往伴随着信息战。双方都在争夺话语权,试图在国际和国内舆论中占据优势。印度对士兵的表彰,在中国看来,可能是其信息战策略的一部分。

三、 国际视角和中立观察:

复杂性和多面性: 国际社会在观察这类事件时,往往会认识到冲突的复杂性,以及双方叙事可能存在的差异。难以轻易评判哪一方的说法完全准确。
事实真相的追寻: 对于独立的观察者和媒体而言,会更倾向于从多方信源(包括卫星图像、目击者证词、独立调查等)来尝试还原事件的真相。然而,边境冲突的现场往往信息不透明,真相的获取非常困难。
国家利益驱动: 双方的表彰行为都可以被理解为国家利益驱动下的宣传和动员。各国政府都有责任保护其军人,并在面对外部压力时展现国家团结和力量。
对和平的潜在影响: 如果一方的表彰行为被另一方视为挑衅或不尊重,可能会加剧双方的紧张关系,对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具体到祁发宝团长和相关事件(例如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

在2020年的加勒万河谷事件中,中国官方表彰了祁发宝等参战的军人,授予其“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的荣誉称号。而印度方面也对在此次冲突中伤亡的士兵进行了追授勋章和表彰。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在一次公开场合提到了在加勒万河谷事件中伤亡的印军士兵,并表示他们为保护国家而牺牲,国家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印度政府也对一些在此次冲突中表现英勇的士兵进行了表彰。

因此,“攻击祁团长的印度兵被印表彰”这一说法,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双方在同一场冲突事件中,对各自参战士兵行为的不同解读和价值肯定。

中国视角: 表彰祁发宝是表彰他坚守边疆、英勇反击的英雄行为。
印度视角: 表彰在冲突中表现勇敢的士兵,是对他们“保家卫国”的肯定。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类事件揭示了:

1. 国家叙事和民族主义的强大力量: 在涉及主权和领土的冲突中,国家叙事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并深刻影响着公众认知和国家行为。
2. 信息传播的复杂性: 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极广,但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和立场性却成为关键问题。边境冲突中的信息战更是如此。
3. 军事荣誉的激励作用: 表彰是军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激励士气,增强凝聚力,同时也是一种政治动员手段。

总结来说,如何看待“攻击祁团长的印度兵被印表彰”这件事,取决于你站在哪个立场和角度。

从中国官方和民族主义者的角度看,这可能是对中国英雄的“诽谤”或对印度的“歪曲宣传”的驳斥,或者将印度的表彰视为其在冲突中的“虚张声势”。
从印度官方和民族主义者的角度看,这是对印度士兵英勇捍卫国家主权的应有赞誉。
从更客观和中立的角度看,这是两国在复杂边境冲突中,基于自身国家利益和叙事构建,对参战士兵行为的不同解读和肯定。这本身也是边境地区紧张关系的一个体现。

最重要的是认识到,边境冲突往往是多层面的,涉及历史、地缘政治、民族主义和军事实力等多种因素,单一的叙事很难完全涵盖其复杂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印度也要过日子啊!

印度这个做法,对我们来说,就是表个态,这事儿没完。这有什么,我们接着办他们就是了。

对他们自己来说,就是丧事喜办。以前公知美分都是这样说我们的。我们遭遇寒潮侵袭,然后动员救灾力量进行了抗灾工作。事后表彰救灾英雄,他们就说我们丧事喜办。现在美国遭遇寒潮侵袭,灾难发生前无视天气预报,灾难发生后干脆嘲讽民众活该,扯什么要救灾找共党。这都坟头蹦迪了,结果没人说丧事喜办。由此可见,五毛党办事不力啊。

这有什么好看的。

user avatar

新德里法西斯匪帮成为战犯被钉上耻辱柱之前,任何一个侵犯我国土、残害我军民的印兵都有可能获得类似的荣誉。且看骗取圣雄甘地民族解放事业衣钵、窃取真理的名义,多年来欺压南亚次大陆各族人民的殖民主义活化石能走多远吧。

user avatar

你穷苦出身却学业有成,在大城市好地段买了房子,老婆漂亮贤惠,孩子学习成绩好,上司对你青睐有加,准备考核下然后升职加薪,升职后当地的警察头子也惹不起你了。

你对面有个小混子,认了警察当干爹,对你羡慕嫉妒恨,天天到你家楼下骂街,扔垃圾,警察说管不了。

这时候你有三个选项:

  1. 把小混子毒打一顿,但这样你有案底了,升职加薪有困难不说,孩子以后升学也有麻烦。
  2. 当啊Q,骂几句小混子活该穷,然后忍了。
  3. 装摄像头记录证据,自己努力工作,升职后拿着证据让警察头子的头子来按照法律处理这个混子。

努力工作=货币国际化、科研自主化、产业高端化、武德充沛化

升职加薪=一超多强,变成多强无超

user avatar

一天,乌云密布,一群印度人跑到在街上站着。他们要和天杠一杠,于是几个人举起一条铁棍,挂上印度国旗,朝天大喊:我不怕你!来劈我呀!!于是天空一道闪电划过,劈死了几个。


剩下的印度人发现倒了几个,又抓起掉下的铁棍,继续朝天大喊:没劈到我啊!有本事再来啊!


天空又出现了一道闪电,又劈死了几个。还剩下三个印度人,如法炮制,大喊说:我们还没被劈到!再来呀??


天空再次出现闪电,把剩下三个都劈死了。


这时候藏在屋子里的一个印度人等了一阵子,看到天气转晴了,跑出来,站在被雷劈死的那群印度人之间,举起铁棍,对着天空大喊:哈哈哈哈看到没有!!你能劈死这么多人,就是劈不死我!我才是被命运选中的英雄!!


路过的魔笛看到,认为这是神迹,于是表彰了这个人,送了一车牛尿给他。

user avatar

我个人觉得站在印军的角度上,这个印军上尉值得表彰,值得大大的表彰。


你要是知道他们平时表现是啥样的话

索巴.曼宁巴属于是印军里面最悍勇的那一类了——敢于在毫无攻击意图的人面前动武,这就是印军最勇敢的那一类人。


而且这人还全身而退,这可不得大大表彰吗?




通常来讲印度军人的勇气属于你完全无法贬低的东西,你不可能贬低印军军人的勇气,你怎么可能贬低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呢


印军普通军人一般来说非常能吃苦、遭罪,不给吃的不给给养,他们也能活得下去,属于扔在哪儿就在哪儿的那一类人。我见过不少印军军人,吃的东西在我看来很难被称为“食物”,说实话,90年代我还是个农村孩子的时候,煮给猪吃的饲料看起来都比那个强。

这是一份比较典型的印军前线食品,有两张饼、一份米饭、一份咖喱、一份奶汤和一坨不知道什么东西。我估计这份饮食应该是军官的伙食,因为有奶汤和肉类,士兵的伙食是没有这些的。


这一点上解放军是肯定比不过印军的,你敢给解放军战士吃这个,军官还搞特殊化,士兵们分分钟就要跑来找你谈心。


但是印军也确实是“吃多少饭、干多少活”,不可能吃着牲口一样的伙食,干人干的事情。我以前在边防上听说士兵们口耳相传有个规定:边防连队过年不许放鞭炮。我翻遍了边防管理条例和战备条例都没有找到这一条,对这个规定有很大的疑问,据老兵们说这是为了防止对面误会我们打过去了。


我就不信这个邪,没有禁止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干?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祖上是鞭炮的发明者,我大过年的放个鞭炮怎么了?


所以年夜饭之间就在饭堂门口爽爽的炸了一大挂鞭炮,没有火药味的年夜饭感觉总是缺了点什么东西。


第二天上巡逻哨的士兵就跑来找我,说印度兵看我们眼神都不对劲,显得畏畏缩缩的,是不是在憋什么坏?我也纳闷,这帮孙子是不是趁着我们过年放假,想偷袭我们?初一天一大早连扑克牌都没去甩,安排好岗哨就跟着巡逻的跑去铁丝网那边看。


好家伙!


这特么是一级戒备的架势啊!


一群印度兵畏畏缩缩的站在他们院子的围墙根儿上朝我们这边打望,一副随时准备脚底抹油的样子,我觉得自己昨晚上可能是玩儿过火了,朝他们招了招手,一群人跟苍蝇似的“嗡”的一声就没影了……


大哥我的意思是给你们解释一下的,咱们不要这么敏感好么?


我也没管他们,我又没违反什么东西,你爱紧张紧张你的。


至于放松警惕?你开玩笑呢?“战士过节、干部过关”晓得不晓得啊?节假日期间统一都是双岗,严格执行干部带岗制度,战士们1.5小时一班岗,干部是3小时一班,大冷的天夜里要冻得透心凉才算完,“人性化”这东西对于共军军官是无效的,那是士兵才有的福利。条令明文规定,站岗时间不得持续超过2小时,寒冷地区应对适当缩短,干部?干部那叫“带岗”,那不是站岗。




一般印军士兵的胆量也就这样了,但是还是有一些民族的士兵相对来说要强悍一点的。


其中最猛的就是廓尔喀人。廓尔喀人一直以悍勇著称,二战的时候英国还专门“进口”了一批印度北部和尼泊尔的廓尔喀人去替他们打仗,表现据英军反映挺好的。不过实际水平嘛,反正是被乾隆时期的福康安带着千里迢迢赶过来的八旗兵和绿营兵追得满山乱跑,一直被打到首都城下。

其次就是锡克人。锡克人一直比较尚武,也是印军主要的兵源地之一,因为没有跟中国交手的记录,因此也不好评价他们的战斗力,不过在印军里面锡克人地位是要低于廓尔喀人的。

再然后才是曼宁巴所在的东北邦少数民族。这个曼宁巴是个那加族人,却出生在曼尼普尔邦,刚开始我还以为是那加兰邦的。那加族据说远古时候生活在黄河上游,被炎黄二帝一路往南赶,最终赶到了现在的若开山脉一带。

重点说一下这个那加族,那加族是典型的“猎头族”,当然现在他们也不砍人脑袋装点自己家门面了,不过还是崇尚武力的,比较受士气低下的印军青睐。那加族的图腾是蛇/龙,可以看出一点远古黄河流域民族的特征,不过被赶了这么远,应该属于蚩尤那边战斗力都比较拉胯的。





总之莫迪老仙这次给印度兵颁奖表彰,充斥着一股弱者的气息,吃了败仗还授勋就是这样,这也没有办法。不过他这个奖属于是“乐意得颁、不乐意也得颁”,硬着头皮也得上,原因有三:


1、印度人惯性思维,“别人有的我也得有”。


印度人的思维就是,别人家有我也必须有,哪怕自己弄到的东西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那名义上也必须要有。这个思维在他们的武器装备发展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根本不顾国力,也必须要凑齐五花八门的“现代化武器”,哪怕这些破烂儿拿出去也就是一波流的水平,至少名义上是有的。


就好像穷人家看有钱人家开奔驰,眼珠子都红了,赶快跑回家把自己家五菱宏光的车标抠了,贴了个淘宝20块钱包邮的奔驰车标;或者咬咬牙卖了车再贴点钱,买了个1992年款跑了80万公里的二百五十手奔驰E230。

不管咋样,咱也有奔驰了。


中国人表彰了,那我也得有,我也必须要表彰,不管这个表彰是不是丢人现眼。


2、国内政治斗争需要,“占民族主义便宜”。


现在印度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你不占这个便宜,那么别人就会占这个便宜;你不出来表彰,别人就会出来表彰。说实话,印度老百姓谁又搞得清楚这个“加勒万河谷”在什么地方?到底是谁先动手谁吃了大亏?哪边死人多?


不管咋样,表彰就行了,无脑吹收割民族主义智商税不香吗?


3、印军那里有个交待,“鼓劲打气需要”。


畏畏缩缩鼓了半天的劲冒了个头,被解放军一巴掌抽了冰冰爽、透心凉,死亡、受伤、被俘无算,这事儿要是抖搂出来让全印军的大头兵都知道了,那后果是啥呢?


那我估计我们的边防哨所过年放个鞭炮,第二天印度哨所的兵只能去果阿邦找了。

没跑路到斯里兰卡就算是对印度共和国忠心耿耿。


无论如何先表彰了再说,不然印军的面子往哪放?




至于印度想要发奖章,这个好办,再来一次再被解放军抽死一大堆,回去又是没完没了的奖章,多得是,反正那奖章多半都是浙江义乌产的,淘宝包邮。

user avatar

如果可以,

最好这两个都回到战场上去,

可惜,现实,恐怕很难让他们再面对面了。

user avatar

不让印度高层承受挑衅我们的严重后果,以后这样的挑衅会越来越多。

从印军受表彰的部队编号来看,把这么多部队的人凑到一块绝对不是一个印军前线指挥官一拍脑袋就能做的的事情,应该是印军高层甚至印度政府高层的授意下抽调印军中的所谓"精锐"组成的队伍想搞一次偷袭赚了便宜就跑——>回来集体授勋宣布自己大胜——>刷一波声望涨选票并朝美国要外援继续走对抗中国的路子。

印军计划似乎进行的非常顺利,只是实施的时候没想到"精锐"们战斗力实在拉跨,最后死了二十多被俘几十个,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大幕拉开,丧事也得当喜事办了,美国的天蓬元帅也赶紧到印度又是送花圈纪念又是卖军火支援,印度再大规模授勋,证明自己的的确确是一场大胜——"你见过打了败仗表彰逃兵的吗?"

"没有见过!"

"我们表彰了参战将士,充分说明我们印度又打了胜仗!"

不要幻想印度会自己反思错误,这种事情只有我们国家才有,印度的思维方式是只要你没砍掉他一条胳膊卸下他一条腿,他会鼻青眼肿的回去跟家里人和外人吹嘘:"我把对方打的只剩下一口气,最后慈悲为怀饶了对方一命,老子赢了,哈哈哈!以后我碰到他一次就揍他一次!"

必须反击,不让印度从上到下都感到疼,在印度高层的鼓励和美帝的煽动下,印度军方立功心切,这种袭击我方交涉人员的行为会越来越多。

user avatar

从这次印度的表彰行动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东西。

首先是在与中国的冲突中,印度用表彰证明了他们没有失败,也没有妥协,甚至表现出了鼓励他们的士兵与中国继续斗争的强硬态度。

其次是证明了我们部分人“下克上”猜想的破产。在世界各国的军队建设和管理中,如果是下级官兵违背上级意志发动自主的军事行动,失败的话自然会受军法处置,即便是成功也不会被视为“军功”,同样接受处分,最好的情况也仅仅是李云龙打平安县城式的“功过相抵”。这次表彰,充分证明了印度军人的挑衅行动是印度军方所指挥领导的,是完成上级期望的体现。且印军具备良好的纪律性,不可掉以轻心。

最后,如果印度大败,或者自知不敌中国,那么这样大张旗鼓的表彰就不应该存在,甚至还要背一个“违反纪律主动挑衅”的罪名。至少不应该在这次冲突方面继续大作文章。

所以很有可能,这次的和平是暂时的。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以上我是从中国人的视角并基于中国人的价值观来进行的局势判断。真实情况的话么,由于印度人让教员“想了十天十夜都想不明白”的奇葩性,还真的不好说。

user avatar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指出,印度对士兵的挑衅行为纵容乃至奖励,这是中印边境出现动乱和对峙的一个很重要的根源。

“从(印度)上层的意志来说,他们就根本没有想让这里成为一个稳定的边界。”

2020年6月,印军公然违背与中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前出交涉的解放军官兵更遭其蓄谋暴力攻击,我军4名边防官兵为捍卫国土英勇牺牲

在中方2月19日公布的现场画面中,一名印度军官引起了中国网民的关注,他长着一张东亚面孔,是第一个向祁发宝团长发起攻击的人。

印度方面后来证实,此人名叫曼宁巴(Soiba Maningba Rangnamei),是比哈尔联队第16营的上尉,来自曼尼普尔邦塞纳珀蒂县,属于印度东北部少数民族——那加族。

在那场边境冲突中,作为侵略者的印军被解放军打得抱头逃窜,至少20人死亡,曼宁巴却侥幸逃脱。而中方公布的画面还让他在印度“火”了一把,印媒吹捧、地方长官亲自接见。

曼宁巴只是迫切想要融入印度主流社会的那加人之一。对于印度政府而言,他们也在利用曼宁巴做一场“政治秀”:一边吹嘘来自分裂主义严重地区的军人“为国挺身而出”,一边鼓励印军在边境的挑衅行为。

中方公布视频后,印度官员高调接见曼宁巴

曼宁巴现年24岁,毕业于印度国防学院,2018年加入印度陆军,2020年6月15日参与了印军所谓的“雪豹行动”。

在这场预谋已久的行动中,印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从中方公布的冲突现场视频来看,印军当时全副武装、手持盾牌长棍强行渡河。我军某边防团团长祁发宝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仅带几名官兵前出交涉,却遭对方蓄谋暴力攻击。

视频可见,当祁发宝和战友张开双臂,原地拦截印军时,走在最前面的曼宁巴手持长棍,对祁发宝做出推搡动作。

在这场冲突中,解放军官兵们奋不顾身、英勇战斗,把印军打得溃不成军,抱头逃窜,丢下大量越线和伤亡人员。据印度官方此前公布的数字,印军在这场冲突中死亡20人。

曼宁巴并不在其中,他活着逃回了印度。

事实上,在曼宁巴攻击祁发宝团长的画面曝光前,他的名字几乎没有见诸印度媒体的报道。《印度时报》等印媒也是在这两天的报道中提及,曼宁巴曾在1月底印度“共和国日”上被印度总统授予“战报传令嘉奖(Mentioned in dispatches)”的荣誉,以表彰他在作战时的“英勇”表现。

中方公布的冲突视频意外让曼宁巴成了印度官方炒作的对象。

2月20日,曼宁普尔邦首席部长辛格(N Biren Singh)在推特赞扬曼宁巴“为国家挺身而出的勇气”。

2月23日,辛格更高调在官邸接见了曼宁巴,并为他颁奖。辛格还把两人见面的照片发在推特上,写道:“我们总是感激像他这样为了国家安全和保障在前线身先士卒的士兵。”

值得注意的是,辛格21日在推特上发了一张名单,上面列着11名印军新兵的名字,他们都来自曼尼普尔邦。辛格写道:“曼尼普尔人是国家的骄傲,随时准备为国家服务。”

对于充斥着民族矛盾乃至分裂主义的曼尼普尔邦而言,辛格的推特多少有点笼络人心的意思。

谁是那加人?

曼宁巴所属的那加族是一个分布在印度和缅甸的跨境民族。在印度,那加族分布在那加兰邦、阿萨姆邦、曼尼普尔邦等多个地区。那加人属于东亚人种,因此肤色、面貌都与汉族相似,反而与印度其他民族相差甚远。此外,这个民族也是出了名的尚武,甚至过去一直保留着猎首习俗。

北京印刷学院社科部讲师李益波在2006年发表的《试析印度的那加人问题》一文中指出,印度东北各邦在历史上属于阿豪马王国(Ahom,又译作阿豪姆王国、阿洪王国),该王国在1826年被英国殖民者兼并前一直独立于印度政府之外。此后英国人对那加人的特殊统治政策,一方面催熟了那加人的民族意识,另一方面,“分而治之”政策使那加人进一步脱离印度主流社会,为日后的分离主义运动埋下隐患。

1947年,印度宣告独立后,昔日阿豪马王国的领土成了印度的阿萨姆邦。

文章称,那加人独特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地理环境,造就了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建立一个独立的“大那加兰”国是那加人长期以来追求的政治目标。那加人分裂主义运动甚至被称为印度东北地区的“叛乱之母”。

上世纪50年代,那加人爆发分离主义叛乱,在印度政府的镇压下有所平息。1963年,印度设立那加兰邦。此后,那加人分离主义运动不时兴起,但在印度政府的软硬兼施下逐渐走向低潮。

曼宁巴的家乡曼尼普尔邦则成立于1972年,该地区的主要民族为梅泰族,但也有不少那加族人,他们曾与当地其他民族爆发冲突。

而曼尼普尔邦也是各种分离运动横行的“刺头”。去年7月,印度陆军阿萨姆步枪队在东北部印缅边境地区遭到伏击,3名士兵死亡6人受伤。印方怀疑伏击为曼尼普尔人民解放军所为。2015年,曼尼普尔邦的那加族激进分子发动的一次袭击,导致至少20名印度士兵死亡,随后印度当局在一次大规模行动中打死约100名激进分子。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对观察者网表示,目前那加人的分裂势力已经被印度政府清除地差不多了,仍有少数力量在进行抗争。

也有不少那加族人选择主动融入印度社会,例如前往新德里、孟买等大城市打工。但林民旺提及,由于那加人在长相等各方面与印度主要民主有较大区别,他们在印度社会颇有种“二等人”的感觉。

或许正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如曼宁巴那样想通过“在战争中逞能”融入印度主流社会的那加人。

有意思的是,曼尼普尔邦地方媒体《乌克鲁尔时报》2月22日发表的一篇文章,在标题中这样写道:“来自马兰那加部落的(曼宁巴)让那美上尉,赢得了印度人的心”。明明是印度人,还要强调他“赢得印度人的心”,这未免有些见外,但从中也可见那加族相对印度其他主流民族的边缘地位。

印度政府想干什么?

对于去年6月那场由印度挑起、且导致印军死伤惨重的冲突,印度政府反而大张旗鼓地奖励那些参与挑衅行动的印军将领、士兵。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指出,印方因视频奖励曼宁巴,是在鼓励印军的鲁莽和逞能,如果印方张扬这样的意识形态,将置印度于长期风险中。

胡锡进表示,在那段视频中,曼宁巴狰狞前冲的样子和祁发宝团长伫立在河水中张开双臂阻拦的样子,前者是盗寇之勇,后者是真正的现代军人之勇。印度一些人面对视频的现场记录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足见该国的极端民族主义到底有多烂。

“曼宁巴作为前线肇事者之一,这一次侥幸踩着战友的尸体成名。奉劝这样的印度军人小心点,如果总是挑起边境流血冲突,他们不会永远这么幸运。”

对于曼尼普尔邦与印度政府来说,他们一方面可以利用曼宁巴的身份来炒作那加人和曼尼普尔人是“国家的骄傲”;另一方面,印度也通过大力嘉奖曼宁巴这样的人鼓励印军的挑衅行为。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对观察者网表示,印度政府一直在纵容士兵在边境地区对中国采取“侵略性尝试”。例如对于策划了所谓“雪豹行动”的印军将领,虽然此次挑衅行动让印军死伤惨重,他却没有被追责,印度反而甩锅中国。对那些参加挑衅行动的印军士兵,也是各种褒奖授勋,“这些行为都是在纵容,鼓励前线士兵和中方对抗。”

林民旺指出,这是中印边境出现动乱和对峙的一个很重要的根源,“从(印度)上层的意志来说,他们就根本没有想让这里成为一个稳定的边界。”

(文/观察者网 王恺雯)

user avatar

印度已经很有进步了。

虽然仍然能恬不知耻的说出“如果中国越界十次,那么久越了五十次”这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p话…

虽然这种“攻击”更多是基于背信弃义和基于表演性质,毫无荣誉可言。


但你是不知道印度对荣誉的理解有多差劲。

2019年印巴空战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

巴基斯坦空军王牌开着枭龙把印度战机给揍下来了,印度飞行员被俘。结果你猜怎么着?被俘虏的印度飞行员回国被当做英雄,甚至成了网红!

胜败乃兵家常事,被俘的军人回国后被照顾一下倒是可以的,这倒没什么大不了。

但捧成网红是什么脑回路?全国人民还都模仿他的小胡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损他呢。结果人家真的将其奉为英雄

还给人做了一个沙雕纪念碑,各位这是在他伤口上撒盐吗?

但正主不那么想,你撒盐他还舔一口。本人还特别自豪,各种宣传图看得我都以为他一人把巴基斯坦给拿下了。王玄策都没你秀。

但实际上,他的战斗是这样结束的。

这是需要国民拿出宽容与爱为他开导的时候,不是他开香槟走穴的时候。

幸好法西斯之间各不相同,这要日本人早都剖腹二百多回,刀都能给你用崩碴了。


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要考虑考虑要以怎样的态度面对前线战士,胜的,败的,牺牲的,幸存的。甚至我们为了和平,能让烈士的讯息掩藏那么久…这种隐忍,他们能懂吗?

印度人嘛…

背信弃义的,热烈表彰!

被打吐血的,人民英雄!

军部独走的,一路顺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攻击祁团长的印度兵被印表彰”的事件,需要首先明确几点:1. “祁团长”是谁? 在中印边境冲突中,解放军的团级指挥官通常会因为英勇事迹被授予荣誉称号,例如在2020年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团长祁发宝的英勇表现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表彰。因此,这里提到的“祁团长”很可能就是指祁发宝。2. “攻击”.............
  • 回答
    这则消息的出现,让人不由自主地将目光重新聚焦到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的计票过程上,尤其是那些关键的摇摆州。美国专家的说法,核心在于对计票结果的“可信度”提出了质疑,并据此建议希拉里团队申请重新审计。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摇摆州”在美国大选中的特殊地位。这些州通常没有固定的投票倾向,在每次大选中都可能由.............
  • 回答
    OPPO副总裁沈义人微博异常:清空内容改名,疑似友商粉丝攻击所致近日,OPPO副总裁沈义人的一系列微博操作引发了广泛关注。他不仅清空了自己所有过往的微博内容,还将微博昵称从“沈义人”改为“沈戈”,这一反常举动立刻在网络上掀起了关于原因的猜测,其中,友商(特指H&M)粉丝的恶意攻击被认为是导致这一事件.............
  • 回答
    关于江歌母亲被指责“消费江歌”的讨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理解这件事,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是非判断。首先,我们要理解“消费江歌”这个说法的来源和潜在含义。当有人指责江歌母亲“消费江歌”时,通常包含了以下几种情绪和观点: 对江歌母亲行为动机的质疑: 一部分人认为.............
  • 回答
    2020年1月8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向位于伊拉克境内的美军基地发射了一系列弹道导弹,这是对此前美国在巴格达击杀伊朗高级将领苏莱曼尼(Qasem Soleimani)的回应。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地缘政治和地区势力博弈的脉络。事件的直接起因:苏莱曼尼之.............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公开攻击美国军方领导层,指责他们“只知道打仗,让军火商开心赚钱”,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特朗普的言论核心及可能的动机:特朗普的这番言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对军事行动的质疑和厌倦: 特朗普在竞选和任内都多次表达过对美国过度介入海外冲突的厌.............
  • 回答
    在讨论美国直接攻击叙利亚政府军这一复杂议题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它并非一个简单的“对”与“错”的判断,而是牵扯到国际法、地缘政治、人道主义以及各方利益博弈的深度纠葛。首先,从国际法的视角来看,任何国家的军事行动都需要有合法的依据。在叙利亚问题上,联合国的授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美国对叙利.............
  • 回答
    美军两栖攻击车(AAV)沉没事件,导致八名士兵失踪并最终被推定死亡,这无疑是一场令人痛心的悲剧。这起事件不仅暴露出军事装备可靠性的问题,更深刻地揭示了海军陆战队在两栖作战中的脆弱性和复杂性,以及在极端情况下搜救行动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事件经过与悲剧的发生事发当天,美国海军陆战队正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克莱门.............
  • 回答
    075两栖攻击舰失火:一次不容忽视的事件及其背后2024年6月14日,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传遍网络:中国海军075型两栖攻击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内发生火灾。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公众和军事观察家的高度关注。075型两栖攻击舰,作为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标志性装备,其性能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此次事故无疑给关注中国.............
  • 回答
    关于部分网民对马蓉名誉权纠纷案律师的语言攻击,这件事确实挺值得说道说道的。咱们不扯那些虚头巴脑的,就从老百姓的角度,说说心里话。首先,得承认,马蓉这个案子,从一开始就带着一股子“劲爆”的成分。涉及到的是公众人物,感情纠葛,财产分割,再加上网络传播的力量,瞬间就变成了一个全民围观的大戏。这种情况下,律.............
  • 回答
    巴萨的攻击力,嗯,这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说它“恐怖”,绝不是夸张,有时候看他们踢球,真的会感觉对手的防线仿佛纸糊的一样。咱们就从几个层面来细掰扯掰扯,为什么这支巴萨的进攻能让人看得热血沸腾,又或者说,让对手望而生畏。1. 基因里的DNA:传控与渗透的艺术首先,得从巴萨骨子里流淌的东西说起。这.............
  • 回答
    看待中国首艘两栖攻击舰的作用,得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它不仅仅是一艘船,更是中国海军力量结构和战略意图的一次重要升级。简单说,它是一艘“准航母”,或者说具备了航母一些核心功能的舰艇,但定位更侧重于两栖作战。首先,我们得明确两栖攻击舰的本质。这类舰艇的核心使命是投送兵力,特别是海军陆战队,通过直升机、登陆.............
  • 回答
    布什父子高调出书批评特朗普,并且自诩为“最后的共和党人”,这绝对是一件值得细嚼慢咽的事情。这不仅仅是两本回忆录那么简单,更像是一场政治宣言,一场对共和党灵魂的争夺,以及一次对当下政治格局的深刻回应。首先,咱们得想想,老布什和小布什,这两位共和党总统的履历可不一般。他们代表着一个更传统、更温和、更注重.............
  • 回答
    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对叙利亚发动导弹袭击,这无疑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事件,尤其是在将其与特朗普本人及其政治立场进行关联时。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特朗普与建制派合流”这样一句笼统的概括,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多重因素。首先,我们需要审视特朗普一贯的“美国优先”.............
  • 回答
    ACCN 这种网络攻击并进行敲诈勒索,而且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的现象,确实是个非常令人担忧的问题。咱们得好好聊聊这事儿,不带任何官方腔调,就当是大家伙儿凑一块儿议议。首先,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你可以想象一下,ACCN 就像一群在数字世界里专门找茬儿的“社会闲散人员”,只不过他们手上不是砖头,而是病.............
  • 回答
    微软人员和粉丝攻击Apple Watch和新款MacBook,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详细分析:一、 竞争关系与产品定位的天然对立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微软作为一家科技巨头,与苹果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移动设备(虽然微软Surface系列直接竞争笔记本电脑,.............
  • 回答
    关于美国海军“基萨奇山”号(USS Kearsarge LHD3)两栖攻击舰发生火灾的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将尽量详细地介绍已知情况,并分析可能的背景和影响,同时力求语言自然流畅,不显露AI痕迹。“基萨奇山”号火灾事件的已知情况: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关于这起火灾的具体细节,海军方面通常会进行调.............
  • 回答
    海军舰艇的里程碑:075型两栖攻击舰海南舰入列当中国海军的075型两栖攻击舰首舰海南舰(舷号31)在2021年4月23日正式入列,这无疑是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的到来,不仅仅是又一艘先进军舰的名字出现在海军序列中,更是标志着中国海军在两栖作战能力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向着构建一.............
  • 回答
    “nmsl”等一系列人身攻击性网络用语,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现象。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拼音缩写或字母组合,而是折射出当代网络文化、社会情绪、人际交往模式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的诸多特点。要全面看待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定义与起源: “nmsl”的字面含义与引申: “nms.............
  • 回答
    白岩松老师这番话,虽然言辞不多,但着实切中了当下网络上一些声音的要害,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他的意思,我们得一层层剥开。首先,白岩松老师提到的“短视”,直白点说,就是看问题只看到眼前,缺乏长远的眼光和历史的厚度。当柳传志先生卸任联想董事长,很多人在网络上表达了一些负面情绪,甚至进行攻击。这种攻击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