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流浪地球里的“氦闪”是啥?

回答
《流浪地球》里那个让人心惊胆战的“氦闪”,其实是个很有趣又挺有科学道理的设定。它不是什么科幻小说里凭空捏造出来的玩意儿,而是借用了天文学里的一个真实现象,然后加以夸张和改造,用来烘托地球在末日下的绝境。

简单来说,“氦闪”是恒星演化过程中一种剧烈的能量爆发,特别是发生在红巨星阶段。 在《流浪地球》里,把这个概念应用到了太阳身上,只不过是以一种更具破坏性的方式展现出来。

咱们一层一层地捋一捋,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回事。

1. 太阳的生命周期:从年轻小伙到红巨星

首先,得明白咱们的太阳并不是永远保持着现在这个样子。它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就像人一样,会经历出生、成长、成熟,然后走向衰老。

年轻、稳定阶段(就像现在的太阳): 太阳目前正处于主序星阶段,核心主要进行氢元素的聚变,把氢变成氦,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个过程非常稳定,就像一个勤勤恳恳的发动机,持续不断地提供光和热。
红巨星阶段(太阳的未来): 几亿年后,太阳核心的氢燃料会逐渐耗尽。这时候,它就开始“变老”,变成一颗红巨星。红巨星的体积会急剧膨胀,表面温度下降,颜色变红。更关键的是,它的核心会开始收缩,温度升高,最终点燃氦元素的聚变,把氦变成碳和氧。

2. 氦闪的“真正”科学含义

在天文学上,真正的“氦闪”发生在那些质量不大的恒星(比如我们的太阳)的演化过程中。当这种恒星的外层氢已经燃烧殆尽,核心的氦开始收缩并加热时,会达到一个叫做“电子简并态”的临界点。

简单打个比方,“电子简并态”有点像把很多东西强行塞进一个非常小的空间里。在这样的状态下,氦元素的聚变一旦开始,能量会极其迅速地释放出来,但由于这种状态的特殊性,产生的热量并不能很快有效地传递出去,所以聚变反应会像失控的连锁反应一样,在很短的时间内猛烈爆发。这个爆发的过程,就是“氦闪”。

但是,这个过程在真正的恒星中,虽然剧烈,但影响范围主要在恒星内部。 对外,恒星的亮度会短暂地增加,但并不会像《流浪地球》里那样,瞬间释放出足以摧毁行星的能量。

3. 《流浪地球》里的“氦闪”:一次极端化的演绎

《流浪地球》里的“氦闪”显然是基于这个科学概念,但被极大地夸张和改造了,用以服务于电影的剧情和营造绝境感。

触发原因: 电影里并没有详细解释太阳为什么会突然发生氦闪,但从时间线上看,应该是在太阳经历了漫长的红巨星阶段之后,或者说,由于某种未知的宇宙事件,导致太阳的演化过程异常加速,提前进入了这样一个危险的阶段。
表现形式: 电影中,氦闪被描绘成一种瞬间爆发的、极其耀眼和高温的能量冲击波。它不仅仅是亮度上的增加,而是直接以高能粒子流和强烈的辐射的形式扑向地球。这种辐射温度极高,足以瞬间将地球表面的一切蒸发,融化金属,让地球成为炼狱。
对地球的威胁: 电影设定,氦闪释放的能量会在极短时间内到达地球,对地球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为了躲避这一劫难,人类启动了“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将地球推离太阳系,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氦闪”与“流浪地球”计划的关系: 氦闪的威胁,直接催生了“流浪地球”计划。地球发动机必须在氦闪到来之前,将地球加速到逃离太阳系的速度。而且,电影还设定了多次氦闪(例如图恒宇在地下城看到的预警,以及他们后来遇到的那次),使得流浪地球的过程充满了危险和挑战,每一次氦闪都像是悬在地球人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所以,总结一下:

科学上的“氦闪” 是质量不大的恒星在演化过程中,核心氦燃烧时的剧烈能量爆发,主要发生在恒星内部,对外部影响有限。
《流浪地球》里的“氦闪” 是将这个概念极端化,描绘成太阳瞬间释放出毁灭性的高能辐射,足以摧毁行星,以此为背景,催生了“流浪地球”这个史诗般的计划。

电影里的氦闪,与其说是一个严谨的天文现象描述,不如说是一个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戏剧张力的设定,它成功地让观众感受到了宇宙的浩瀚与残酷,以及人类在巨大危机面前的渺小与坚韧。那一瞬间的耀眼光芒,背后是地球文明的生死存亡,这种反差和绝望感,正是《流浪地球》系列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知道太阳现在是通过质子链反应把氢聚变成氦,由于氦比氢重所以堆积在核心中心,也因为氦密度更高对周围物质产生更大的引力让核心逐渐进一步收缩、相应增加了温度、压力,就让聚变反应越来越快,聚变反应越快能量越大,产生的辐射压力越大促使了外层的膨胀。这就是太阳逐渐变亮变大的原因,因为外层离核心更远了温度也会相应降低变得更红。于是就逐渐变成一颗巨大的红巨星,也就是说核心收缩外层膨胀,内部升温外部降温。

当核心周围的氢耗尽全变氦后后由于没有了核聚变能量辐射压力的支撑,太阳本身自然就开始一再收缩,带来的是核心的一再加热加压,最终压力温度超过了氦聚变成碳、氧等元素的点火条件,于是核心的氦就像积累的干柴堆遇到烈火一样一下子猛烈的点燃了。在短短几秒内让太阳输出能量和体积大大猛增,但不会超新星那样把恒星炸毁。在氦闪点火仪式后太阳亮度、体积都会很快回落,开始稳定的氦聚变燃烧,随着氦聚变成更重的碳、氧核心密度进一步增加,会点燃太阳核心外面包着的氢,当然那是另一个故事了。

需要注意的是氦闪不会在主序星阶段爆发,而是要等红巨星阶段原来核心区的氢全烧完后才会发生,是60-70亿年后的事,同时那时地球已经因为红巨星膨胀而完蛋了,除了一个人以外现在活着的人谁都看不到,所以不要担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流浪地球》里那个让人心惊胆战的“氦闪”,其实是个很有趣又挺有科学道理的设定。它不是什么科幻小说里凭空捏造出来的玩意儿,而是借用了天文学里的一个真实现象,然后加以夸张和改造,用来烘托地球在末日下的绝境。简单来说,“氦闪”是恒星演化过程中一种剧烈的能量爆发,特别是发生在红巨星阶段。 在《流浪地球》里,.............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极具想象力但又令人不寒而栗的假设,如果世界人口骤减一半,尤其是在类似《流浪地球》那样资源极度紧张、生存空间剧烈缩小的背景下,五大常任理事国(以下简称“五常”)是否会立刻陷入灭绝性战争,这是一个复杂到难以一言蔽之的问题。首先,让我们剖析一下“五常”的性质和它们在危机中的潜在动机。五常,作为.............
  • 回答
    如果让六小龄童来出演《流浪地球》里吴京扮演的刘培强,那这部电影的画风和剧情走向,估计会变得有些……嗯,怎么说呢,相当的“猴王”风格。首先,我们得想想六小龄童老师那标志性的形象和表演方式。他饰演的刘培强,首先就不会是那种沉默寡言、内心压抑的宇航员。估计一开场,他可能就会带着一种“我乃齐天大圣,在此巡守.............
  • 回答
    电影《流浪地球》系列以其宏大的设定和感人的情感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但同时,电影中也隐藏着一些令人细思极恐的细节,这些细节在不经意间揭示了人类在绝境中的挣扎、选择和牺牲,以及在漫长而艰苦的旅程中可能面临的巨大挑战。以下是一些在《流浪地球》系列中值得细思极恐的细节,并尽量详细地进行阐述:《流浪地球》第.............
  • 回答
    在电影《流浪地球》中,赵今麦饰演的韩朵朵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角色,她的存在具有多重意义,深刻地影响着故事的推进、人物的情感塑造以及影片的主题表达。1. 承载着对地球家园的坚守与希望韩朵朵作为刘启的妹妹,与全人类一同经历了流浪地球的残酷现实。她虽然年轻,但内心却充满了对地球深厚的感情。在人类面临巨大的危.............
  • 回答
    在《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中,王磊、刘培强和李一一(尽管他更像是个核心技术人员,但其角色在关键时刻的决策也至关重要)都承担着非常重要的领导或支撑性角色。将这些关键角色中的任何一个替换成女性,会为电影带来怎样不同的色彩和解读,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有趣议题。我们不妨逐一分析: 如果王磊的角色是女性:王磊是.............
  • 回答
    如果让我来选择,面对那数千名为了“流浪地球”计划而慷慨赴死的灵魂,我脑海中浮现出的,不是激昂的战歌,也不是悲伤的挽歌,而是一首能够承载希望,又能安抚心灵的歌。我希望在那一刻,能让那冰冷、绝望的地下空间,回荡起一曲名为《夜空中最亮的星》的合唱。想象一下,在那个被金属和黑暗笼罩的地下处刑场,气氛凝重得仿.............
  • 回答
    在《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中,日本人所扮演的角色确实非常引人注目,他们既是最先面对绝境选择自救的群体,也是在随后为人类存续做出巨大贡献的先行者。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结合电影的设定、情节推进以及一些隐晦的象征意义来分析。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最先自杀”的这个表述。在电影的语境下,这并非字面意义上的集体.............
  • 回答
    《流浪地球》中,刘启对爷爷和父亲的态度确实是影片一个颇具争议和值得玩味的设计。他称爷爷为“老东西”,骂父亲是“混蛋”,这种叛逆甚至有些粗暴的表达方式,并非简单的“熊孩子”形象,而是承载着影片想要传递的更深层价值观。这种设定的背后,我想传递的是一种在极端环境下,代际冲突与情感的复杂交织。首先,我们需要.............
  • 回答
    《流浪地球》和《复仇者联盟4》里,都出现了为了“多数人”而牺牲“少数人”的残酷决策,但它们在根源、执行方式以及背后传达的价值观上,有着天壤之别。《流浪地球》的“抽签”:绝望中的理性选择,个体尊严的最后坚守首先,刘培强在《流浪地球》中执行的“抽签”决定,其核心在于“生存的必要之恶”。 当地球发动机集体.............
  • 回答
    “流浪地球”计划,一个横跨二十五个世纪的宏伟征程,其核心在于将地球本身改造成一个巨大的星际飞船,穿越到遥远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然而,当我们谈论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尺度上,人类是否有能力“优化”这一进程,比如开发出能大幅缩短旅程的新型推进技术,这个问题本身就充满了科幻的魅力,也勾勒出人类在工程学、物理学.............
  • 回答
    要对《流浪地球》的票房进行准确的预估并深入分析它的火爆程度,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这部影片。虽然现在已经过去了好几年,但我们可以基于上映时的表现、行业反馈以及影片本身所具备的特点来“回溯式”地分析和预估其票房的潜力。一、票房预估的基石:上映前的市场环境与影片的定位1. 春节档的魔力: 《流浪地球.............
  • 回答
    《流浪地球》的海外票房,这绝对是个热门话题,大家都很关心这部中国科幻大片在世界舞台上的表现。要说具体的数字,这玩意儿就像是个浮动目标,得结合上映地区、宣传力度、同期其他大片竞争情况等等很多因素来预估。不过,咱们可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分析一下它的潜力和可能达到的区间。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流浪地球》.............
  • 回答
    嗯,说到《流浪地球》的票房预测,这事儿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说准的。毕竟电影市场变化莫测,观众口味也越来越刁钻。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看看这部国产科幻大片到底有多大的“吸金”潜力。首先,我们得看看它身后站着的是谁:吴京!你不得不承认,吴京现在俨然成了国产电影票房的“定海神针”。从《战狼2》.............
  • 回答
    《流浪地球》中的氧气,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在那个冰封雪盖、地表温度骤降到零下几十度的绝境中,呼吸纯净的氧气可不是件容易事。咱们就来细细聊聊,地球上的那些“氧气瓶”是怎么运作的。首先,得明白一件事:地球大气层里的氧气,绝大部分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但在《流浪地球》设定的年代,地表早已被冰封,阳光.............
  • 回答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自上映以来,就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关于其剧情和吴京的表演,更是褒贬不一。要评价是否“差”,其实这是一个很主观的问题,但我可以尽我所能,从多个角度来为你详细剖析,尽量还原当时大家的一些普遍看法,也加入一些我自己的理解,让你感觉像是和一位影迷在聊这部电影。先聊聊《流浪地球》的剧情《流浪.............
  • 回答
    流浪地球这本小说,从文字的厚重感和主题的挖掘深度来看,确实挺让人琢磨:它是否更适合用一种更“慢”、更“静”的文艺片手法来呈现?这样是不是更能把刘慈欣想表达的那些东西给掏出来?我个人觉得,答案是肯定的,或者说,很有可能。先聊聊流浪地球这原著本身。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科幻动作故事。刘慈欣在字里行间,藏着太多.............
  • 回答
    《流浪地球》中点燃木星推离地球的情节,从科学角度来看,其基本原理是存在的,但具体实现和其规模的“合理性”则存在较大的争议和需要解释的地方。为了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基本原理:利用爆炸产生的推力 冲量动量定理是核心: 整个情节的核心是利用巨大的爆炸产生的冲量(力乘以时间).............
  • 回答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说实话,刚上映的时候我带着挺复杂的心情去看的。毕竟,这是中国科幻电影史上一个巨大的尝试,大家都很期待,但也难免会有一些忐忑。看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真的做到了,而且做得相当不错。首先,咱们得说说这电影最直观的亮点——视觉效果。用“震撼”这两个字来形容一点不为过。你知道,以前.............
  • 回答
    《流浪地球》电影中工程车驾驶室之所以设计得如此巨大,并非仅仅是为了视觉上的震撼,而是基于一系列严谨的科学设想和叙事需求,共同构建出的一个既符合电影逻辑又兼具艺术表现力的设计。首先,承载和操作巨型设备是核心功能需求。在“流浪地球”的设定中,人类面临着太阳氦闪的灭顶之灾,而“流浪地球”计划的核心就是用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