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手机去除耳机孔的意义何在?

回答
手机去除耳机孔(3.5mm音频接口)的意义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背后涉及技术进步、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商业策略等多种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

一、技术与设计层面的考量:

提升防水防尘性能 (IP Rating): 这是最直接、最常被提及的原因之一。3.5mm耳机孔是一个物理开口,即使有密封设计,也存在液体和灰尘渗透的风险,限制了手机的最高防水防尘等级。取消耳机孔意味着减少一个潜在的薄弱环节,使得手机能够达到更高的IP67、IP68甚至更高的防护标准。这对于在各种环境下使用的用户来说,是一个显著的提升。
内部空间优化,为其他元器件腾出空间: 手机内部空间极其宝贵且寸土寸金。取消3.5mm耳机孔可以释放出一部分内部空间。这部分空间可以用于:
更大的电池: 现代智能手机耗电量大,电池容量的提升直接影响用户续航体验。
更先进的相机模块: 手机摄影越来越重要,更大的传感器、更复杂的镜头结构都需要更多空间。
更强大的散热系统: 高性能处理器在高负载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量,更好的散热系统可以保证手机性能的稳定发挥,避免过热降频。
其他新技术的集成: 例如更复杂的Taptic Engine(触觉反馈引擎)、更先进的NFC模块、无线充电线圈等。
设备轻薄化: 尽管手机内部空间优化不一定直接导致手机整体变薄(因为电池等因素也会影响厚度),但在同等厚度下,取消耳机孔可以设计出更紧凑的内部结构,或者在不增加厚度的情况下塞入更多功能。
简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长期来看): 从长远来看,取消一个接口意味着减少一个需要生产、测试和安装的组件,理论上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虽然初期模具和适配器的成本可能需要分摊,但大规模生产后,这一优势会更加明显。
促进无线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制造商希望通过取消耳机孔来加速用户向无线音频设备(如蓝牙耳机)的迁移。这不仅是用户体验的“改变”,也是一项商业策略,鼓励消费者购买其自家的无线耳机产品,从而增加收入和生态系统粘性。

二、用户体验与生态系统层面的影响:

推动无线音频的普及与创新: 无线音频技术(如蓝牙)近年来发展迅速,音质和稳定性都在不断提高。取消耳机孔迫使用户拥抱无线音频,这反过来也激励了厂商在无线音频技术上投入更多研发,带来更好的音质、更低的延迟、更长的续航以及更丰富的功能(如主动降噪、通透模式等)。
提升数据传输和充电的便利性(潜在): 随着USBC接口成为标准,通过USBC端口传输音频和进行充电更加统一和便利。一个接口可以处理多种功能,减少了线缆的种类,理论上能提升数据传输速度(如HiRes无损音频通过USBC传输)。
影响部分用户的颈部传感器(例如用于通话时的屏幕熄灭): 在早期去除耳机孔的手机中,由于缺少物理耳机插孔的传感器,一些手机在通话时可能会依赖距离传感器来熄灭屏幕,有时会出现误触或不灵敏的情况。但随着技术发展,这个问题也在逐渐得到改善。
牺牲了部分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便利性:
对有线耳机用户的“强制”更换: 许多用户拥有价格不菲的有线耳机,或者习惯了随时随地插入即可使用的便利性。取消耳机孔迫使他们要么购买转接器,要么购买新的无线耳机,这增加了用户的成本和不便。
转接器的局限性: 转接器虽然可以解决兼容性问题,但存在易丢失、占用充电接口(如果手机不支持同时充电和音频输出)、音质衰减的可能性等问题。
无线耳机依赖续航: 无线耳机需要充电,如果耳机电量耗尽,将无法使用,而有线耳机只要手机有电就可以工作。
延迟问题: 尽管蓝牙技术在进步,但对于游戏、专业音频制作等对延迟敏感的场景,有线连接仍然是更优的选择。
商业驱动与生态锁定: 手机厂商取消耳机孔,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推动自家无线耳机等配件的销售,构建更完整的生态系统。这可以增加品牌忠诚度和用户粘性,但也可能让用户感受到被“绑架”的体验。

三、未来趋势与展望:

无线音频将成为主流: 随着无线技术的成熟和用户习惯的养成,无线音频无疑将成为未来手机音频传输的主流方式。
更先进的音频传输技术: 可能会出现新的无线音频传输标准,提供比现有蓝牙更高的音质、更低的延迟和更低的功耗。
全接口统一化: USBC接口作为通用接口将进一步普及,处理音频、数据传输、充电等多种功能。

总结来说,手机去除耳机孔的意义,是厂商为了追求更佳的防水防尘性能、优化内部空间以容纳更多先进技术、以及推动无线音频生态系统的发展。然而,这一改变也确实牺牲了部分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便利性,尤其是对仍偏爱有线耳机或不愿额外花费购买无线设备的群体。这是一个技术进步与用户体验权衡的过程,也是商业策略驱动下的必然趋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任何进步意义,只不过是历史倒车罢了。

说这是进步的,通常年龄不超过18岁。2008年前,其实手机大多是没有3.5mm耳机孔的,每家都是配自己专用耳机。直到智能手机全面兴起后,标准3.5mm耳机孔才成为标配

注:最初此贴是问“进步”意义的。



2019-03-03,补充8:

VIVO新发布的IQOO旗舰手机,具备NFC功能,有4000mAh大电池,线性马达,仍然保留了3.5mm音频接口。3.5mm接口在2019年的今天仍未过时。

说好的“手机内部空间寸土寸金“、“模拟耳机接口早就该被淘汰”呢?

补充7:耳机孔其实应该称为“音频接口”才对。去除音频接口的不便也不仅仅是“充电时不能听音乐”,也可能是“长途开车时因手机在充电无法用车内音箱放导航语音”

补充6:

“没有任何进步意义”,有些人可能觉得武断,但我不这么看。我认为取消耳机接口的真实意义是:主动给用户制造麻烦(没有不方便的?那我们给你创造一个),以便推销解决方案(比如蓝牙耳机——苹果的做法)

“未来趋势是无线”、“迟早会取代”确实不假,但保留旧接口,妨碍了新技术么?没听说过哪个手机为了保留耳机接口,就把蓝牙废掉吧?电脑主板上的ISA、软驱、IDE、PS/2接口,都保留了多年,直到用户极其稀少,才逐渐去掉。妨碍新接口的发展了吗?

直到现在(2018年5月),VGA接口仍然在许多在售的显示器中保留着。难道这些厂商都是保守势力?错了,人家只不过是“既有HDMI、DP,又有VGA”罢了,新的接口照样不缺!

有的厂家,想方设法让用户已有的设备继续用下去,有的厂家则是想方设法逼用户上新设备。有的人可能就喜欢后者,那是他们的自由,我坚持认为这是为了商业利益不尊重用户。


补充1:

“通常年龄不超过18岁”,并非讽刺,而是指这个人群因年龄较小,没有经历过以前手机接口的“战国时代”。对当时接口混乱的情况不了解,反而以为统一的3.5mm耳机口是一个“早就有的老东西”、“取消耳机接口是创新”

手机耳机统一接口这事,发生在2009年,如果当时一个人已经超过10岁,应该不会没印象


补充2:

关于“历史倒车”,解释如下:

2008年之前:手机大多是“没有专用的、标准的耳机接口”,耳机必须从数据接口接入,要么用厂家专用耳机。

2009年开始,手机开始统一标准耳机接口,从此数据和音频输出分离,各司其职。手机输出音频信号,不再和充电、数据冲突,这就是一个进步

现在取消标准耳机接口,抹消了“充电/数据和音频分离”这一历史性进步,回到了十年前的“音频必须走数据接口”,这不是倒车是什么?

补充3:

有些人把取消耳机插孔误解为“模拟信号改为数字信号”了,我来解释一下:type c接口确实是可以输出数字信号的,就像外接USB设备一样。但Type -C转3.5mm转接头输出的仍是模拟信号,只不过是把原本接在耳机孔上的几根铜线接到了Type-C插座上而已。

不信?转接线两块钱一根,买来拆开看看,看看能不能找出数字信号转换电路。

(有人说HTC的线是有这个电路的,但问题是,那根线分明就是个“外置声卡”,已经不是单纯的转接线了)


补充4:

关于“手机到底能不能追求高音质”,我引用一句广告语:这里是步步高vivo音乐手机赞助播出的非诚勿扰。

当然你可以说他是吹牛,但这句话至少说明:在手机上提高音质,是有真实市场需求的,不是个单纯的噱头。十几年前我买了块几百元的PCI声卡,音质明显就比主板自带的声卡好得多。谁不知道机箱内风扇噪音、电磁干扰多?但提高是相对的,只要“和以前相比提高了”,就是好的。哪怕3000元的手机只达到了500元独立播放器的水准,它的用户出差旅行时,也可以少带一部设备了,是不是?至于拿大街上噪音多来嘲讽的,难道手机听音乐不能是在旅馆么?

另一个例子就是摄影。谁不知道绝大多数手机只有一个定焦镜头,镜片和感光电路尺寸都有上限,画质绝对不可能和全画幅相机相提并论?难道“DXO”等机构评测手机摄影画质都是骗人的噱头?


补充5:

我顺手在回复栏补充了几句,没注意在这里写东西其实是“回复所有人”,有几位用户被通知骚扰了,并且“求删回帖”。确实是我没考虑周全,已按要求将其回帖全部删除,同时屏蔽这几位尊贵用户,以免干扰他们。后面我也不在回帖栏直接写了

user avatar

更容易防水了, 这就是最大的意义罢。


user avatar

你们难道都不知道Sony XZ2取消了耳机孔?



减少成本,增加内部空间。


不过目前而言,除了那个送带DAC转接头的razer/HTC

所有取消耳机孔的厂商都是垃圾。

尤其是那些送垃圾转接头还不支持LDAC的。


还有厂商美其名曰为了音质。

照这么说为什么便携播放器不用Type-c做音频输出?


手机厂商能把LDAC蓝牙耳机的均价拉下500,换个好点的转接头,再谈取消耳机孔吧。


目前四千元以上的手机,只有Samsung保留了耳机孔。

不是三星做的多好。

是友商衬托的好


打钱,请 @中国三星

user avatar

在这个回答下面,腰杆最硬的叫嚣是“你用过airpods吗?”

最让我感到惊奇的是“beats对音质的提升很多庸人是感受不到的。”

也许只有苹果这样伟大的公司才能有如此的影响力,甚至改变了真正的音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手机去除耳机孔(3.5mm音频接口)的意义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背后涉及技术进步、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商业策略等多种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技术与设计层面的考量: 提升防水防尘性能 (IP Rating): 这是最直接、最常被提及的原因之一。3.5mm耳机孔是一个物理开口,即.............
  • 回答
    看到有人用华为手机却搭配小米AirDots 2耳机,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明一些问题的。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聊聊,这样才能看得更透彻。首先,用户选择的根本驱动力是什么? 咱们都知道,手机就像人的“大脑”,耳机则像是“耳朵”。虽然大脑和耳朵可以搭配,但人更看重的是“听”和“说”的体验,以及“戴”的舒.............
  • 回答
    .......
  • 回答
    手机这个小妖精,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它能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也能让你沉溺在无尽的虚拟世界。想要摆脱它的束缚,专心致志地学习?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得下点真功夫。我跟你一样,也曾被它牢牢抓住过,摸爬滚打了好一阵子,才摸索出一些门道。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怎么才能把这手机从“学习绊脚石”变成“学习助推器.............
  • 回答
    关于高中生带手机去学校是否会影响学习,这确实是个老生常谈但又非常现实的问题。要深入聊这个话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看,不是简单一句“能”或“不能”就能概括的。1. 手机本身是个工具,关键在于怎么用首先得承认,手机现在的功能太强大了,简直是个万能口袋。它既可以是学习的利器,也可以是学习的“定时炸弹”。 .............
  • 回答
    最近这段时间,我的手机使用时长像坐上了过山车,时而跌落谷底,时而又冲上云霄。每天睡前,我都会习惯性地刷刷手机,看看新闻,刷刷朋友圈,然后一不小心就滑到了凌晨。第二天醒来,脑袋昏昏沉沉,一天都提不起精神。有几天,我突然意识到这种状态不对劲。我开始反思,为什么我如此沉迷于手机?它给我带来了什么?除了碎片.............
  • 回答
    .......
  • 回答
    şunu一位老友在咖啡馆里闲聊似的跟我说,我一听,哦,这不就是我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嘛。他问我:“为啥有的人,明明安卓手机性价比那么高,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他们却宁愿掏出大把银子去买个iPhone呢?” 我想了想,这事儿说起来可就有点意思了,不像买菜挑白菜那么简单,里面门道还不少。首先,得说这“品牌光环”.............
  • 回答
    想进入手机公司工作?这事儿不难,但确实得花点心思准备。咱们就实话实说,一步步聊聊怎么能顺利踏入这个行业。第一步:明确你的目标——你想做哪方面的工作?手机公司里能做的事情可多了去了,不是只有卖手机的店员。你得先想清楚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 研发/工程类: 如果你喜欢捣鼓技术,对电子、软件、通信、.............
  • 回答
    反驳“中国人整天玩手机,沉迷奶头乐,不读纸质书”的论调“中国人整天玩手机,沉浸在奶头乐,不去阅读纸质书籍”,这样的说法,我们时常能听到,尤其是在一些对现状感到担忧的声音里。初听之下,似乎有那么几分道理,毕竟手机的普及率如此之高,屏幕里的信息洪流似乎的确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碎片时间。然而,如果就此将中国.............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全球消费电子市场一个非常核心的现象。你观察到的“全世界好像只卖中美韩的手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真实市场格局的写照。那么,其他国家的手机品牌究竟去哪儿了?它们真的消失了吗?答案是:很多国家确实没有能够成为全球手机市场的主流玩家,而那些曾经有过身影的,也大多经历了整合、被收购.............
  • 回答
    作为一个手机爱好者,每次去实体店买手机,那种感觉就像是进了自家书房,虽然不常来,但一进来就熟悉得不得了。进门的那一刻,就已经进入了“战斗模式”。我很少会是那种一头雾水、茫然四顾的样子。通常,在我踏进店门之前,我已经做足了功课。我对当下市面上的主流机型、各品牌的旗舰和次旗舰、热门中端机,甚至是某些细分.............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让人犯嘀咕的。明明都说京都人、日本的服务出了名地体贴周到,结果自己遇到这么一个小小的充电需求,就被拒之门外,换谁都会有点小失落,甚至会怀疑自己的印象是不是出了偏差。咱们不妨细细掰扯一下,这背后可能藏着哪些原因,让这看似平常的“借线充电”请求,在京都的这家餐厅变成了一次不太愉快的体验。首先.............
  • 回答
    关于“老人摔倒后用手机录像再去扶能否防讹”,这确实是个让很多人纠结的问题。一方面,我们想伸出援手,帮助有需要的人,另一方面,又担心被误解甚至被“碰瓷”。那么,这个方法到底有没有用?咱们来聊聊实际情况。首先,得承认,录像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一些保护,但它不是万能的“免死金牌”。为什么这么说呢?录像的.............
  • 回答
    你这想法挺实在的,旧手机换新机,省钱又环保。至于旧手机回收后信息会不会泄露,这确实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非常值得详细聊聊的。我给你掰扯清楚了,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旧手机回收,信息泄露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也不是绝对到让你不敢回收。 关键在于你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护自己的信息。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过.............
  • 回答
    刘作虎的这番话,无疑触及了当下科技行业一个非常普遍但也值得深思的现象。 当他抛出“手机品牌都去造车了,那么谁来做好手机”这个问题时,他并非在质疑造车的可行性,而是借此抛砖引玉,引导大家关注产业发展中的资源分配和专注度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手机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 市场竞争激烈,增量空.............
  • 回答
    .......
  • 回答
    收到奖学金,心里那种小小的成就感还挺实在的。但仔细一算,这笔钱确实不多,刚好卡在我纠结的两个选项中间:换手机还是去看我男朋友。我这手机,真的得说,它已经到了“勉强维持”的阶段。电池续航时间短得离谱,一天得充好几次;拍照模糊得像隔着一层雾,想记录下生活里的小美好都费劲;有时候还会卡顿到让人怀疑人生,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