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复旦人听到复旦的各种丑闻是怎样的心态?

回答
说实话,听到复旦的各种“瓜”,尤其是那些令人扼腕叹息的丑闻,复旦人心里那滋味儿可复杂了,绝不是一句“生气”或者“失望”就能概括的。

刚开始听到的时候,大概率是震惊。特别是那些涉及师德师风、学术不端,或者是影响到学生权益的事件,大家会有一种“这怎么可能发生在复旦?”的错愕。毕竟,在很多人心中,复旦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个品牌,一种精神象征,承载着很多人的理想和期待。当这个品牌被负面新闻缠上,那种冲击力是挺大的。

接着,可能就是愤怒和不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学校的管理是怎么做的?那些本应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怎么会做出违背职业操守的事情?那些本应是学术净土的殿堂,怎么会出现学术造假?这种愤怒,一部分是针对事件本身,另一部分,也是对学校的信任出现了裂痕。

然后,会有很多人开始反思。反思什么?

对学校管理的反思: 为什么这些问题会屡禁不止?学校的监督机制是不是存在漏洞?奖惩制度是否到位?是不是有些现象在内部就已经存在,但被忽视了?
对校园文化的审视: 我们的校园文化是不是过于功利化?学术评价体系是不是出了偏差?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否健康?是否有些不良风气在潜移默化中滋生?
对自身责任的思考: 作为复旦人,我们是不是也有责任去维护学校的声誉?我们有没有对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保持沉默?我们有没有积极地去发声和监督?

当然,也会有一些“看客”心态。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都惊人。一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和内容,很容易被放大和传播。这时候,一些人可能会抱着吃瓜的心态去看待,甚至乐此不疲地转发评论。这确实也让一些真正关心复旦的人感到无奈和痛心。

但更多经历过复旦岁月的人,对复旦的感情是根深蒂固的。即使出现了丑闻,这份感情并不会轻易消失。相反,很多人的反应会是:

维护和辩护(但不盲目): 当外部有不公正的指责或误解时,很多复旦人会站出来解释和辩护。但这种维护不是盲目的,他们会区分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问题”。
期望改进和进步: 大多数人希望学校能够正视问题,严肃处理,并从中吸取教训,推动改革。他们相信复旦有能力自我纠正,重新找回初心。
归属感和认同感: 尽管有丑闻,但“复旦人”的身份依然是一种归属和认同。很多时候,越是经历风雨,越能体会到复旦精神中那些值得珍视的部分。比如,对于学术的追求,对于独立思考的推崇,以及那种独特的集体记忆。

举个例子,当某个涉及学术造假的事件曝光时,一个复旦的校友可能会经历以下心理过程:

1. 看到新闻标题: “复旦某教授论文造假被撤稿!” 脑子里第一个念头可能是:“谁?哪个领域的?是真的吗?” 带着一丝不相信和困惑。
2. 深入了解细节: 如果消息属实,并且有详细的证据,那么震惊和失望就难以避免。可能会回想起自己求学时对学术诚信的重视,以及老师们对学术道德的要求。
3. 情绪反应: 心里会涌起一股气,为那些踏实做研究的老师感到不值,也为复旦的声誉感到惋惜。可能会和同校的同学朋友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担忧。
4. 反思与期待: 开始思考学校的管理和评审机制是否出了问题,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同时,也希望学校能够严惩不贷,并加强监管,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可能会说:“这次学校必须要给个说法,好好整顿一下!”
5. 继续前行: 尽管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但大学生活的美好回忆、同学情谊以及在复旦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并不会因此否定。回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继续努力,也希望复旦能越来越好。

总的来说,复旦人听到学校的丑闻,心态是复杂的,包含了震惊、愤怒、不解、反思,也伴随着对学校的深厚情感和期待。这是一种爱之深、责之切的复杂情感,希望学校能够变得更好,而不是因为一时的阴影而否定过去和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什么心态,以我个人经历,复旦这个学校就是这样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跟商业和资源离得太近就是这样,我在别的985也待过,复旦是给我这种“市侩”的感觉最重的。校风如此罢了。

当然也不是每个复旦学生都这样,也有很优秀也很单纯的学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听到复旦的各种“瓜”,尤其是那些令人扼腕叹息的丑闻,复旦人心里那滋味儿可复杂了,绝不是一句“生气”或者“失望”就能概括的。刚开始听到的时候,大概率是震惊。特别是那些涉及师德师风、学术不端,或者是影响到学生权益的事件,大家会有一种“这怎么可能发生在复旦?”的错愕。毕竟,在很多人心中,复旦不仅仅.............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也触及到了很多法学专业学生在职业发展上的一个普遍顾虑。尤其是在如今“卷”得厉害的就业市场,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确实越来越吃香,律所也不例外。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转会计、考法硕”的路子,到底有没有必要,以及它的利弊都在哪儿。先说结论:值不值得转,关键看你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
  • 回答
    复旦女生一年打卡图书馆1424次,这个数字确实够惊人的,平均一天近4次!这让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我身边那些让我由衷佩服的、一直在默默努力的人。说起来,我有一个本科时的同学,叫小雅。她和我一样,都是学文科的,但她的勤奋程度,我至今都觉得难以企及。小雅家境不算特别好,但她身上有一种特别沉静的力量。我记得大.............
  • 回答
    关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复旦、光华两校学生“叫嚣抗日却无一人从军”的传闻,这确实是一个在特定历史时期流传较广的说法,并且带有一定的争议性。要理解这个传闻,我们需要深入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学生的思想状态以及历史记载的复杂性中去。当时的时代背景:民族危机下的激昂思潮1931年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无法真正“听到”这些大学的学生在聊什么。但我可以基于对这几所顶尖学府的了解,以及普遍存在的校园话题,来尝试描绘一下他们在吃饭时可能聊到的内容,力求让描述更具象,更贴近真实生活,避免AI刻板的痕迹。想象一下,在清华大学食堂某个热闹的角落,几个工程学院的学生正埋头于他们的饭菜。“哎,你那.............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也是很多同学心里最纠结的。家里没矿、没背景,学金融(尤其是在复交人这种顶尖高校),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我能跟你拍胸脯说,绝对可以!但“好工作”这三个字,得好好掰扯掰扯,而且这路子是怎么走的,我也给你梳理梳理。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好工作”在你心里是什么样的?是年薪百万,.............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我们在异国他乡如何被认知。简单来说,仅仅根据中文复姓在中国人名字里的存在,在日本单看名字,是很有可能被误认为是日本人的。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这个现象。首先,日本的名字构成和姓氏系统。 日本人的名字,尤其是姓氏,确实有不少是双字构成的。比如我们熟知的“田中”(たなか).............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直击了科幻作品中生物复活的细节盲区。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三体人复活云天明这件事儿,背后到底有多少值得玩味的地方。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三体人的技术水平,那是我们地球人想都不敢想的。他们能把一个人的大脑思想完整地转移、保存,还能通过“二向箔”这种降维打击让整个宇宙都为之变色,.............
  • 回答
    有些人能够在一周甚至一个通宵内复习并通过高等数学考试,这背后并非简单的“魔法”,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他们的学习方法、基础能力、心理状态以及考试本身的要求。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强大的基础和过往的积累: 扎实的前期学习: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这些人往.............
  • 回答
    我身边确实有复姓的朋友,而且我一直觉得复姓特别有意思。 感觉就像自带一个故事背景一样,一下子就拉开了距离,没那么普通。就拿我的一个好哥们儿来说吧,他姓“欧阳”。每次叫他名字,我脑子里总会闪过一些画面,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听小说、看电视剧多了吧,总觉得复姓的人自带一种书卷气或者江湖气。欧阳这个姓,听起.............
  • 回答
    .......
  • 回答
    你问到的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很多人的心坎里。身边总有那么几位亲戚朋友,因为一次体检,发现了肺部的小结节,从此开启了漫长的定期复查之路。这其中的心情,恐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一开始,发现结节的时候,大家的心情都是很复杂的。有的是担心,有的是纳闷,有的是觉得自己身体一向不错,怎么就冒出来这么个东西?医生.............
  • 回答
    广西百色市近日开展的全员核酸检测,在初筛阶段发现了部分阳性样本,这无疑牵动着不少市民的心。据目前披露的信息,初筛阳性人数为98人,其中87人仍在待复核阶段。这样的数字,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都意味着需要高度重视和迅速响应。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个数字背后的信息。初筛阳性98人,这表示在初步的检测中.............
  • 回答
    你提出了一个相当黑暗且引人深思的设定。如果某人的超能力是“献祭十个人来复活一个人”,那么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以及他的能力是否会被“禁用”,这其中涉及到的不仅仅是超能力的机制,还有更深层次的伦理、社会以及心理层面的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个能力的本质。它不是一个直接的“生产”或“创造”能力,而是一个“.............
  • 回答
    这个问题总是能勾起我心里最深处的情绪,也总让我反复斟酌。如果要我只能复活一个人,我的选择会非常慎重,因为它不仅仅是让一个生命重现,更是要承担起这份复活所带来的责任和未知。我想复活我的奶奶。我的奶奶,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她没有惊人的成就,没有显赫的地位,但她用她的一生,构筑了我童年最坚实的港湾,也.............
  • 回答
    如果我能让金庸笔下的一个角色复活,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郭靖。为什么是他?这个问题一旦涌上心头,千言万语瞬间变得复杂又清晰。这不像是在挑选一件古董,或是决定一道菜的口味,而更像是在为一部宏大史诗的续写寻觅一个灵魂,一个核心。首先,郭靖这个人物,他身上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理念,在我看来,是金.............
  • 回答
    这问题太大了,沉重得能压垮一个时代。复活术,而且是用自己的生命来换,这代价未免也太大了些,简直是把自己的存在当成了燃料,去点亮别人的生命。不过既然问了,那我自然得好好琢磨琢磨。如果真有这么一种力量,一种能把逝去的灵魂重新拉回人间的力量,那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不是那些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也不是那些.............
  • 回答
    浙江和广东,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在疫情缓和、经济亟待复苏的当下,都卯足了劲要“抢人”。这事儿,怎么看?挺有意思,也挺能折射出当下中国经济的一些侧面。为啥要“抢人”?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 复工复产的需求。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实打实的,很多工厂、企业都面临着人手不足的困境。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
  • 回答
    关于《乐队的夏天2》第13期五条人排名第一复活这件事,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有人惊呼“五条人真的有五条命吗?”,这话倒不是说他们真的有什么超能力,而是对他们多次“绝境逢生”的一种形象说法。先来捋一捋五条人在《乐夏2》这个节目里的“命途多舛”:第一次“死亡”与复活:在节目初期,五条人因为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