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大家容易忽视,而且日常不会想到,但是真正发生后会要人命,而且是要很多人命的设计!!!这么重要居然没人说!!
很多地方的公共建筑特别是2000年以前修的,例如教室、会议厅、商场等,门是只能单向朝里面开的。一旦发生火灾,人们在惊慌失措的情况下的下意识反应是破门而出,肯定是往外推门。(这个时候人都失去理性了,第一反应肯定是推)。等到第二反应想拉时,后面的人已经挤上来了,没有空间拉了。大家自己脑补想象一下这是多么恐怖的场面!!
------------------------------------------------有人点赞就我说点论据------------------------------------------------------------
其实补充的原因在于,我说给我女朋友,她居然不信,觉得没有什么,说她如果遇到紧急事件,一定会去拉门。
例证:
1942年11月28日,美国波士顿的“椰林夜总会”发生火灾,大家都想夺门而逃,前面的人冲到唯一的门口时,却发现那门是朝里开的,还没来得及打开门,后面的人群已经涌来将门堵死,结果谁也出不去,造成492人丧生,死者都是享受离营假日的军队士兵和文职人员。(参考这篇文章第二段:信息越充分谣言越容易消解)
另外国内媒体最近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一些记者的报道:
商家开错大门? 只图方便不符消防要求 安全达标准 工作更安心----东方烟草网更多详情,有好奇心的同学自己可以去考证。有什么新发现欢迎讨论。
各种只能用手机号注册登陆的智能手机App。特别是无密码的。特别是在中国没有实现携号转网,和携号转归属地的情况下。
使用手机号登陆,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问题,手机丢失的话,可以通过短信进行很多操作。而且一次性获取到了你的很多账号。
在更换手机号时,号码被收回并重新售出时,下一个号码持有人会获取上一个持有人的很多信息。甚至完整的通讯记录,照片,电话本,短信,等等。
M-388核火箭弹(图片来自网上),射程3.5公里,而杀伤半径却超过射程,高达5公里,这岂止是反人类?谁用谁知道!
----------------------------------------------------------------------
上面这东西是疯狂年代的东西,没实用过,看着一乐就是了,补个身边的:
从小我就对这类扶手、把手、提手感到别扭,手指对号入座抓不紧,抓紧了硌手,长大后也没觉得适应,我手也不小啊!
我tm手一贱就搜到了这个(略重口):
鉴于评论,再次提醒下图高能,深夜时、胆小者慎看。
我爸的所有发明。
我爸,是一个执着于无卵用/反人类发明长达20余年的男子。于是我5岁开始就帮他测试产品,7岁桶装氯化铁溶液刻电路板,12岁开始焊电路。
篇幅所限,我贴几个他近年的设计(还有他写的产品介绍):
由于我爸爱睡懒觉,周六日白天常常被广场舞吵醒,他就发明了这个,经过改进还可以把音频直接转化成闪烁……但从实用性方面讲,一群人围着光柱静默地跳舞,这个场景不是很奇怪么?没有根本不带感好不好?
果然,当我爸把这个发明送给楼下广场舞队的时候,被委婉拒绝了……
2.电子化曲棍球
之后他又做了这个,认为中老年去干一些安静的室外运动,而不是一味地舞动青春:
进球得分后计分器上会直接显示分数,免去裁判吹黑哨的可能性!但没想到demo还是遭到了广场舞队的拒绝,那么大的器材家里又没地方放,幸好学校的领导同意把这个曲棍球机放到学校,作为同学们课余活动的器材,解决一下初中生无处释放的活力。
3.电子跳绳计数器
一开始计数器挂在手柄旁边,这种设计太不人道了,他就把手柄改成了如下的样子TAT(还有上面ppt的蜜汁审美……TAT)
我爸说他的电路图传男不传女,但无所谓了,如果我不贴出来无论男女都永远不会了解他的作品。当然,这个作品最后因为体验太差手感太差,没有被大规模应用。
4.音乐教学节拍器
可能我爸觉得那个配合音乐led闪烁的技术太牛了,人可以在一片光与影之间找到艺术的真谛。所以虽然在广场舞领域遭遇挫败,应该在中学音乐教学领域还有一片新天地。
这个视频比较直观……
音乐教学123_腾讯视频 https://v.qq.com/x/page/p03881traf0.html看到灯光每亮一次,同学就发出一个声音,再也不怕抢拍了呢!
我看完这个视频表情是这样:
除了充分体现了光速大于音速的原理。它的实用价值在哪里?!如果靠这个学会了两只老虎,可能一辈子也没办法泡妞的吧!
5.文化校园触摸屏答题系统
我爸的追求绝不仅仅停留在文体领域,他觉得知识是立国之本,就做了以下这个东西并且向校长极力推荐:
demo比较简陋,就一个电视屏幕+一个读卡器,但是运行良好。我爸建立了一个系统,将校园卡与这套答题系统绑定,学生刷一下校园卡,就会录入学号,记录该学生的答题成绩,月底可以评比。老师也可以通过教师端将自己的题库录入答题器中。
如上,是每个学生的答题成绩。
(此时我爸知道了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做business plan,于是用他的蜜汁审美做出了一个ppt,从而向校长大力推荐这个随时随地可以玩一站到底的机器……)
这是他理想中的成品(重复N遍的魔性审美……)校长最后把这个系统作为学校文化周的特色推出,不过强调主机就用学校淘汰的电视屏就好,没必要重新做成上图那个落地的……
6. 放学提示牌
我爸此时体会到了学校的捉襟见肘,于是乎决定要以小成本的发明直击教务痛点!让家长、学校、老师真切地感受到方便。
此时他已经迷恋上了做bp_(:3 」∠)_
非常简单粗暴,放在校门口滚动显示各个班级的放学情况,极简主义,多一个功能都没有,门卫大爷瞬间学会操作。考虑到学校的经济情况,为了控制成本,基本是用废铁做的,花费不足200块。但最后学校以“放学校门口影响美观”方案给毙掉了……
我爸有点懵,自言自语道:“为啥我做高级的东西充门面,你们嫌贵,我做这种低花费的校长又说丑呢?”
其实我知道原因,但我没有说。
对这个问题同样感兴趣的同志们可以回顾一下我的一个答案:
7.运动会自动化系统
学校经常开运动会,但还是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拿跑步来说,需要有人在起点发令,需要有人在终点掐秒表,还需要有人在主席台做统计。
我爸觉得这很没效率,是学校唯一一个攻城狮出场的时候了,于是他做了一套系统:
比较复杂我也没看懂,大概的意思是运动员佩戴着一个感应器,然后冲线的时候触动终点的感应板,电脑会自动记录数据录入中央系统,还顺带做了一套配套软件……
这套系统我们学校开运动会倒是常用,除了偶尔失灵和长得太丑外,几乎没缺陷。
8.排课系统
作为一个留心细节的人,我爸发现每年开学学校排课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实际操作中会遇到诸多限制:甲老师不愿意上午上课,乙老师不愿意连上两堂课等等……而且往往等排完了课,一个老师拿到课表说自己某个时间不行,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工作又得重头再来。于是我爸发明了这个,输入人名/课程/时间/限制条件,就能自动排课的软件:(介于这个ppt有20多页,就贴几页上来,依旧是蜜汁配色)
这个貌似是原理?
这是我爸的得意之作,20年前他开发完这套程序,觉得自己解决了一个巨大的民生问题,有一个暑假,他抄下了几乎所有能找的中小学地址,一家家寄信发出去他的产品简介,那年我还在上幼儿园,也沦为了贴邮票粘信封的童工。最后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四中貌似都用过这套系统,但这依旧没有让我爸走上人生巅峰。
9.水中蜡烛
烛光会摇摆明灭,原理是两个三极管互相充放电形成周期性电流转向电路,线圈形成的极性也跟随变化的磁场变化,灯片底部磁铁就受力摇摆了……
10.各种怪异的东西
印象深的还有我小学时候他做的水上飞机,直接从水上滑翔就可以起飞,他带着学生和这架飞机参加市里举办的中学生飞机大赛(貌似是这个名字),以为自己的飞机可以水上起飞绝对夺得机王称号。可是之前测试的时候飞机一直是在湖面飞的,忽略了海浪的因素,飞机没飞起来栽进海里了,他自己人去捞飞机,结果人也掉进海里了,游了半天游上岸,这让在岸上向小伙伴们夸下海口的我十分蛋疼。
如果90年代末,你用过一套画风非常诡异,配音极度幼儿化的汉字启蒙软件,那就是我配音的……这也是20年前的老作品了,用他的软件来对汉字描红,如果笔画错了就会一直提醒你。我就是用这套软件认字的。
还有各种会踢足球的机器人,会躲避障碍物的航母模型,等等等,但年代久远就没图片了。
我爸大学学的土木,但最后因为兴趣开始捣鼓电子,今年他52岁依旧保持每年1-2个发明的产出,20年下来几十种发明形形色色,有硬件,也有纯粹的电脑程序。发明共同特点也很明显——几乎没有啥卵用,当然也没有创造什么经济效益。
我觉得如果我爸生在古代,一定是一个令十里八乡崇拜的巧手木匠,每家每户都用他改良过的犁,小麦亩产一千八。他凭借一双巧手成了村里最有权势的智者,我也可以顺利嫁给田亩最大的地主家的大儿子。
但现实总是残酷的,结果是家里有一整间屋子放他的无用发明创造,还得自己掏腰包买原料,这时常引起我妈的不满。
他们对此进行了N次争吵之后,我妈觉得日子还是要过,但要彻底改变这个不良局面,就得有几个大房子来堆放我爸的一系列发明和原材料,于是她在21世纪初的深圳开始了一波固定资产配置……
还是我妈好,我妈英明,我妈万岁。
1、生产日期见瓶身
2、不写过期日期,只写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3、药品生产保质期和服用说明全部印在盒子上,不印在里面的铝箔包装上。
//解释累了,有兴趣的去看看这个话题吧,我也是刚刚搜到的,早知道有这个话题我就不啰嗦了。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670065
https://zhuanlan.zhihu.com/p/31364531
【2017-12-13更新】看了很多评论,谢谢很多提出建议的同学。 我自己想了想怎样平滑过渡合适。最合适的办法,应该是国家出新国标,增加一种“两脚斜八字插头”,这样基本上五孔插座上可以插到三孔上去。然后给一个时间表,慢慢废弃掉平行两脚插头。这样最终可以演变成澳标。
最反人类的设计,是中国国标插头/插座,
全世界独一份,没有第二家。
参考,GB 1002,有几个版本,最早是GB1002-67(1967年版本),GB1002-2008,2017年(国标委第7号令)改成了GB/T 1002,意思是,原来标准是强制性标准,现在是推荐性标准了。
// 各位反驳的请先看清楚啊,是两脚插三孔,不是两孔插三脚。两孔本来就插不进三脚,这个道理不用讲吧。
//继续加注释,我觉得有那么难懂吗?
//如果,中国的三孔设计的本来就是“平头*2 + 第三孔”,那么“平头”的两脚插头是不是可以插入三孔?或者,中国的两脚设计,本来就设计成“和三脚一样的对斜脚”("可以想象把三脚插头的接地脚掰掉“),是不是也可以共用一个三孔插座?
很多人骂五孔插座,如果没有中国这种变态国标,根本不会出现五孔插座。
// 注:这一段不是很“安全”,大家看看就好。
//几年前的乱插兼容插板因为不符合国标被禁止。要知道,那样的插座才是正道啊。
有各种疑问的,看看wiki介绍,看看是不是中国独一份:
https:// en.m.wikipedia.org/wiki /AC_power_plugs_and_sockets
看不懂英文也无所谓,认识china一个词就够了。对比一下其他国家的图就行
举几个例子,其他国家插座标准的两脚和三脚怎么兼容。
美国:
//评论里有人说我觉得中国和美国不一样我才喷,呵呵,再加几国。所有图片都来自wiki
巴西:
法国:
意大利:
我国的:
有人说安全问题,只要全屋设计成10A三孔,就可以随便插两脚三脚,不存在所说的安全问题。
现在我们的五孔插座但是走线都按三根线走过去再并联分出两个插座(一个三孔,一个两孔),才更不安全。安全性绝对不如三根线三孔更安全。
至于更大功率的,本来就是另一套国标,插头间距更大,连低功率三脚都不兼容。
我怎么觉得这么费劲呐,继续加废话:
评论里还是很多人没有弄明白,如果兼容就不存在两孔插座了,不存在两孔,没有两孔了!!!没有了两孔,为什么还需要掰三脚呢?掰三脚不就是为了插两孔吗?如果没有了两孔插座,干吗还要掰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