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计划经济有哪些比市场经济更优越的地方? 第1页

  

user avatar   tian-feng-21-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既然都是抖机灵的回答 我也抖个机灵

14年印度人口13亿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记录达到2.56亿吨 因为丰收 所以出口了1800万吨。可见国阿三民众 都过的丰衣足食。这是市场经济优越性的体现。

而78年中国人口是9.6亿 粮食产量有3亿吨 但却还要进口了700万吨 以保证内需。还要实行配给制以确保供给。可见这是计划经济的恶果。

两相比较 可见市场经济才是绝对正确的选择。

==========

补充一点全球饥饿指数 印度竟然比朝鲜还高 这应该就是污蔑

2013年全球各国饥饿指数排名

user avatar   reader-read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两个社会模式。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的行为主体是公司,不是个人。在市场中,每个行为主体的激励方式是自负亏盈自主决策,而在公司内部,则是以“完成命令、获得报酬”这种计划经济式的激励为主。换句话说,以公司为界,外部是市场经济,内部是计划经济。

如果我们先验的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好、计划经济就是坏,那为什么在公司内部不采取市场化的管理,让每个个体都完全自负亏盈自主决策呢?或者,换句话说,为什么公司这种组织形式会演化出来呢?

思考下公司内部的运转就会知道,在公司这个层面上,每个人都独立决策对公司整体是非常不利的。公司要研发/生产/销售一款产品,需要很多部分部门相互配合协作,很难说清楚一款产品的销售额中,哪一部分是哪个个人或部门的贡献。一旦每个部门、甚至每个个人都完全独立财权的相互博弈,结局就是公司的整体利益受损。

这并不奇怪,无非是个体的利益与集体的整体利益不一致罢了,这本来就是司空见惯的博弈场景。一旦出现这种场景,自由博弈的结果是双输,那么大自然的演化,就必然要求出现某种“组织形式”,在组织的内部,以命令/计划/独裁的手段强行扭转对个体的激励。“每次合作中都尽可能要价” 这种激励变成了 “完成指定的任务获得报酬/奖励” 这样的激励。通过理性的安排任务,使得原先自由博弈中无法实现的合作得以实现。

而苏联和以前的中国,则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整个国家就是个公司,所有人都是国家的雇员。为什么这种模式也难续存呢?因为任务的计划和安排随着组织规模的上升将变得越来越困难。

我们观察一个公司由小变大的过程就能看出这一点。“计划”的本质是强行扭转对个体的激励来避免囚徒困境。小公司的领导人可以细致的了解团队中的每个人,从而设计出最优的激励方式。而随着规模越来越大之后,单个领导人再也无力进行这样的规划,而需要通过层层代理来执行,就是公司中逐层领导的官僚系统。组织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的代理层数就越来越多,而每增加一层代理,就需要增加一层代理成本。组织的”临界规模“是什么?就是当组织大到,再多增加一个代理层时产生的代理成本,高于组织分裂、市场化运转时的博弈损耗。一个组织的规模要是远高于“临界规模”,组织就会每况愈下,最后分崩离析,回归市场化的状态。

经验性的观察可以看到,不同行业能支撑的公司规模不同,但即使跨行业的大型国际性公司也远远不能达到垄断全社会的地步,膨胀到一定程度,就自然开始衰落/分裂了。所以我们可以推断,整个国家做为一个公司,规模显然远大于前述的临界状态。这样的公司,试图中央集权式的规划,复杂度太高,而通过逐层代理的方式规划,代理成本太高。

我们也可以看出哪些因素会影响组织的规模。一个因素是需要的合作水平,或者说囚徒困境能造成多大的损耗,如果这个损耗非常高,那么即使大组织的计划式运转方式有种种弊端,仍然优于分裂状态。另一个因素是计划的效率,随着科技的发展,能够有效计划越来越复杂的组织。这些因素都是由当前的生产力状况来决定的。

这个时代因为互联网行业的繁荣,出现很多小规模的创新机会、很多小范围合作就能生产的产品。根据上面的判据,这使得大组织模式不合时宜。但有意思的是,“去中心化”、“去组织化”这样的词一夜之间就流行起来。在某些人的鼓吹中,“去中心化”似乎成了世界的意志、历史的必然。好像“去中心化”突然就具有了某种先验的、形而上的优越性。这一幕是不是似曾相识呢?马克思的时代,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方兴未艾,生在那个时代,如果我们没看到组织形成的内在逻辑,仅仅关注眼前的表象,那也会得出一个结论:人类未来的终点是计划经济。

--------------------------------------------------------------------------------

其实这个答案算是偏题了,虽然题目是经济,但无论很多人脑中想的却是政治。而我这个答案和政治无关,只是讨论不同的博弈场景罢了。但这正是我想要表达的核心:不要为市场/计划贴上形而上的标签。


user avatar   marxist-v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把这个问题吵火了,然后让微信部门的人看到。然后等待版本更新。


user avatar   xiao-tu-5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来讲个小明和蛋蛋的故事吧。

小明马上就要18岁,摩拳擦掌准备闹一辆车,从此好踏上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的康庄大道。万万没想到,他的老爹老妈合计一番后,告诉他:“买新车你就别想了!爸给你一套旧的汽车零部件,妈给你一套旧的汽车零部件,你把零部件归置归置捯饬捯饬。拼成一辆开吧!这是我们老张家的传统!”

基因就像是汽车部件,如同每个部件都有它自己的用处一样,每个基因也有其既定的功能——一般来说,是编码一种有功能的蛋白,由蛋白来参与生理活动。

有性生殖的过程就好像是老爹老妈各给了一套汽车零部件,最终拼成的汽车有两套部件(二倍体)。

WTF!

小明见到两套零部件的时候,几乎要哭昏在车库了。真是凄凉啊!老爸给的部件里坏了了大灯,老妈给的部件里裂了后盖。一阵秋风刮过,小明只觉得人生暗无天日。

有缺陷的基因,就好比有问题的零部件。因为小明有两套部件,所以部件都是“一式两份”的。来自爸爸的大灯和来自妈妈的大灯就是一对“等位基因”。

不过,老张家的传统之所以能成为传统,说明老张、老老张、老老老张祖祖辈辈至少证明了这件事可行。事实也的确如此,两套部件虽然寒掺了点,真的算起来,也不是不能拼成一辆车的——老爸的车没有大灯,但是老妈那有啊;老妈的车没后盖,但是用可以用老爸的外壳啊!

大多基因缺陷属于“隐性遗传”的。也就是说,来自父亲的和来自母亲的两个同一部件,只要有一个是好用的,那就能够维持正常的功能了。比如大灯,虽然老爸给的部件里灯是坏的,但是只要有老妈给的好的大灯,这个车就还能正常地照明。大灯的遗传模式就是隐性遗传。“大灯不亮”就属于隐性遗传病


那么有没有显性遗传呢?有的,比如油箱。即使有两个油箱存在,但是只要一个漏油了,那汽车可就危险了。这种只需要一对等位基因里其中一个出错,就会发生的疾病,成为显性遗传病


隐性遗传病往往是缺少了必须的功能,而显性遗传病则往往源于产生了错误的成分。


隐性遗传病之所以比显性遗传病多得多,正是因为它遗传方式的隐匿性,使得有问题的“基因缺陷”有可能被代代传递下去。而如果是“漏油”这样明显的缺陷,可能早就让父母那一辈的汽车就直接报废了,那也就谈不上什么传递给子女了。(除非这个漏油是缓慢的、迟发的,才有机会传递下去)

所以我们后面就只讨论隐性的遗传模式。

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小明能把车开起来的可能性。假设一整套汽车部件共有100个,小明从老爸、老妈那里拿到的部件,各有2个是坏的。因为老爸、老妈的部件是随机出问题的,所以,只有恰巧“等位基因”同时出问题时,小明的汽车才会“胎死腹中”,也就是说,概率仅仅是0.02。最终,有98%的可能性,小明还是可以开着一辆“准新车”踏上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的康庄大道的。

相比于小明,蛋蛋的故事就有点淡淡的忧伤了。和小明的爸妈一样,他们也各给了蛋蛋一套汽车配件让他们来组装。不幸的是,他们俩的车部件是由孙猴子的拔根汗毛,对着同一辆汽车吹一吹的来的——虽然都能开,但是却有着同样的“隐患”。无论是蛋爸,还是蛋妈,他们各自汽车的两套部件中,都有一个发动机是坏的。于是乎存在这样的可能(可能性1/4),蛋爸给的部件里,发动机是坏的;蛋妈给的部件里,发动机也是坏的。再怎么拼,汽车也发动不起来。所以,那个夏天,蛋蛋的故事结局有些悲伤——他最终也没有走出汽车库。

所以,近亲结婚最大的问题在于,由于“问题基因”是来自于同一个老祖宗的,而平均每个人又携带2个以上隐性遗传突变。那么这么一计算下来,生下有遗传疾病的孩子的风险就很高了(这个“很”是相对的)。之前无聊刷微博的时候,有个讲妇产科医生见闻的帖子。里面有涉及到亲妈与儿子怀孕,结果早早流产的情节。我想,隐性遗传病导致的可能性非常大。


这里给出一组“亲缘指数”,又称血缘系数。它是“指将群体中个体之间基因组成的相似程度用数值来表示即为血缘系数”。“意义即拥有共同祖先的两个人,在某一位点上具有同一基因的概率。”这个数值越大,婚配后生下患隐性遗传病的孩子的概率也就越大。

子代之间

r=0.5

全同胞之间

r=0.5

半同胞之间

r=0.25

爷孙之间

r=0.25

表(堂)兄弟之间

r=0.125


看到这里,题主应该已经明白了。所谓近亲结婚生下白痴,只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回答。更准确一些的说法应该是,近亲结婚所生下的后代,有更高的几率患上隐性遗传病。隐性遗传病多是在小孩2岁前发病,有些出生一两月就发病了,并且一般预后都不好(致死、致残或严重智力损害的占大多数)。中国古代,婴儿的夭折率高,很多小孩生下来“立不住”,隐性遗传病虽然不一定占主导因素(其他影响包括卫生条件、营养条件、育儿观念等等),但也是不可否认的。

反过来,近亲结婚生下的孩子,只要没有从父母双方继承到同样的“坏部件”,从而导致遗传疾病的发生,那么他/她和其他非近亲结婚生下的孩子没有区别。无论是智力上还是其他方面。(还有号称近亲结婚也有一些优势的,比如《新发现》-近亲结婚有好处)我们的“老祖宗们”以近亲结婚为乐,要是近亲结婚生下的孩子都是白痴,中华民族早就挂了。

那么题主不是还问了吗?近亲结婚不是还可以把“优良的基因”传递下去,还能更“纯粹”不是吗?回到蛋蛋的例子。一个发动机的“优秀”可能体现在它的动力比别人强点(比如别人是2.0的,它是2.0t的),但是一个“坏的”发动机则是更不跑不起来的。那么如果蛋蛋爸妈给的部件分别是一个好的2.0t发动机,一个坏的发动机。那么有3/4的概率,蛋蛋会得到至少一个动力强劲的发动机,也有1/4的可能性,蛋蛋得到了两个坏的发动机,车死胎中。所以还是这个问题。近亲结婚增加的是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而这种概率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按照现在的生孩子、养孩子的成本,这代价是很高的。

事实上,通过近亲结婚来加强某些“优秀基因”的做法,一直被广泛地运用在动物植物的育种当中。比如所有的“纯种狗”、“纯种猫”,都是少数几个“祖先”繁育下来的共同后代。一方面,他们讨人喜欢的特征通过近亲繁殖加强了,了另一方面,他们祖先的“遗传隐患”也在这个过程中被不断加强。


最典型的例子,是苏格兰折耳猫。决定了小猫“折耳”这一性状的基因Fd,同时也是与猫的软骨生长相关的。有着“折耳”特征的苏格兰折耳猫必然携带Fd基因。而折耳猫与折耳猫交配后,1/4概率生下的小猫有软骨发育不全的后果,小猫其实是很痛苦的苏格兰折耳猫,养它图什么?纯种狗的遗传疾病概率也很高。科学家发现纯种狗多患"家族遗传病"--科技--人民网


不仅是动物,植物也很受“近亲结婚”的困扰。咖啡豆对于埃塞俄比亚等地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收入来源,然而种植的咖啡豆,近年来饱受虫害。究其原因,是种植的咖啡豆都是“近亲结婚”的后代,遗传特性非常的单一,以至于全球要合力拯救野生咖啡豆,给它们建“种子银行”的程度了。再暖点,咖啡就消失了。水稻、棉花等经济作物也是一样(题外话,所以保存野生物种的遗传资源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搞不好哪天来了一种病毒把水稻都灭了,这时候就只有到野生水稻里去寻找有抵抗这种病毒能力的植株了。野生水稻濒临消失 专家呼救“植物大熊猫”(图)-搜狐新闻

事实上,不存在像题主疑问的那样,“优势基因存在于贵族,劣势基因存在于平民”的说法。道理很简单,几乎每个人都存在隐性遗传病的突变,平均还不止一个。即使父母辈没有,生殖细胞还可能自发突变呢。一个基因如果发生突变,99%以上的可能性是朝着坏的方向——就像一个链条,随便哪里断了,这链条就坏了。而要想链条“好”,则必须每一段都是好的。贵族中也存在非常严重的遗传病基因,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女儿们把血友病传遍整个欧洲王室啦!所以,与其说”通过近亲结婚把优秀基因留在贵族中”,不如说贵族们是希望“通过近亲结婚把财富留在贵族中”吧。


罗嗦了半天。总之,近亲结婚,由于有着共同的祖先,因此有更大的几率将祖先的“特性”得以放大。如果这种“特性”是好的,那么皆大欢喜,如果是“不好的”,比如祖先携带的某个隐性遗传病的致病突变,那么结果是病、残、死。对于猫、狗、动植物的繁殖来说,这种不良的“后果”代价并不大,但是对于“人类”,对于家庭,对于个体,这样的后果就未免有些大了。

如果条件允许,无论是不是近亲结婚,都建议在准备结婚或准备怀孕时进行些遗传病筛查。这就好比说在从父母那里继承汽车零部件时可以进行一次全面排查,提前知道哪零部件是存在隐患的,从而判断组装后可能出现的风险。为什么即使不是近亲结婚也需要筛查呢?因为虽然近亲结婚者后代发生遗传病的概率更高。但实际发生遗传病的孩子,多数来自并无家族史也并非近亲结婚的家庭(基数大)——父母都恰巧携带同一个疾病的遗传突变,又恰巧同时将致病突变传给了孩子,巧合X巧合=不幸。


最后,话题太严肃,放点美图压压惊。近亲结婚 却美到令人窒息的迪拜王子与公主




  

相关话题

  如何理解 Peter Thiel 认为中国目前处于「悲观—确定性」象限的说法? 
  有哪些文章或者书把中国的货币政策说得比较明白? 
  假如全世界穷人都消失,只剩下精英,那会怎样? 
  未来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计划经济有无可能取代市场经济,成为各个国家经济体制的主流? 
  我国的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还是混合经济。? 
  余额宝对 M0、M1、M2 分别有什么影响? 
  现代主流经济学是否能够提出解决经济危机的可行路径? 
  如何看待新闻「初中生家里有 14 套房子,收房租不想上学」? 
  到底是买房好还是租房好? 
  如果你是张一鸣,你会怎么做? 

前一个讨论
末茶为何在中国式微,却能在日本保留并发展成今天抹茶?
下一个讨论
历史研究是怎么解决“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这个问题的?如何拨开乌云见真知?





© 2024-05-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