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类话题下,王莽、特斯拉、拉马努金、达芬奇等是常客了。
不过,这里还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但又陌生的人物——卡文迪许。
不!当然不是这位!!
而是我们中学物理课本里,那位常与牛顿形影不离,但却连个画像都没有的卡文迪许。
想必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大多只停留在他用扭秤测出了引力常量。
但事实上,这位神人隐藏之深远超所有人想象。
如果你有机会发现欧姆定律、库仑定律等能载入史册的成果,你会怎么做?
因为性格孤僻,卡文迪许竟让这些理论烂在了手稿里,至死都未曾发表!
直到19世纪末,电磁学之父麦克斯韦应邀兴建卡文迪许实验室时,他才发现了这20捆尘封的神秘手稿。
这些惊为天人的理论和猜想,让麦克斯韦都怀疑此人是穿越者。
他感叹道:卡文迪许也许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他几乎预知了电学上的所有伟大事实。这些事实后来通过库仑和法国哲学家的著作闻名于世。
首先,他最早证明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应该与距离的平方呈反比关系。
在1772-1773年间,他作了个双层同心球实验,第一次精确测出电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指数偏差不超过0.02。
后来法国人库伦通过实验验证了他的发现,从此关于电荷间的受力规律被称作库伦定律。
而与库伦的扭秤实验相比,卡文迪许的同心球实验不但更早,而且还要更精确。
虽然说现在的测量精度已经到了10的-16次方量级,但用的也依然是卡文迪许的实验原理。
如果,他把这个成果发表的话,我们今天见到的库伦定律可能就要换名字了。
他还第一个提出了电势的概念,指出了电势与电流的正比关系。
由于当时没有测定电流的仪器,卡文迪许就把自己的身体当做实验仪器,根据身体的麻木感觉来估计电流的强弱,发现了导体两端的电势(差)与通过它的电流成正比。
这也就是我们物理课本电学章节中的欧姆定律。
同时卡文迪许与法拉第共同主张,电容器的电容会随其介质不同而改变,与插入平板中的物质有关。
后来,他也据此提出了介电常数的概念。
因为做了太多的电学实验,他还提出每个带电梯的周围都有“电气”,这与电场理论是很接近的。
但问题是,以上这些他都没有公开过,基本都埋藏在了手稿里。
除了物理上,卡文迪许在化学上也是个造诣不浅的科学家。
在一次偶尔的实验中,卡文迪许发现一些金属与酸反应,会产生一种“可燃空气”。这种“可燃空气”,就是氢气。
只是当时对于这种反应生成的气体还没有普遍的认识。罗伯特·波义耳统一称所有的生成气体为“人工空气”。
但卡文迪许却不认同,他坚持认为这就是一种新的物质。
于是,他便用现在最常用的排水集气法,收集到了氢气。
经过干燥和纯化处理后,他成功测定了氢气的密度。
当然,这个实验最重要的是发现,还属这两种气体混合竟生成了水。
这在当时可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因为化学界普遍地认为,水是组成万物的元素之一(当时的“四元素说”,包括水、土、气、火)。而证明水是化合物,简直就像是说耶稣是韩国人一样无礼。
此后,他将氢气与空气混合后,用电火花引发反应。
从而发现了氢气能消耗掉五分之一的空气,明确氢气与氧气的消耗比约为2.02:1。
经过多年的研究,卡文迪许甚至还弄清楚了空气的组成。
他指出空气中大约有20.833%的氧气,剩下的大部分是氮气。
而现今我们所测得空气中氧含量约为20.95%,误差已很小。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卡文迪许还发现空气中约有1/120的气体几乎不发生反应。
这也就是稀有惰性气体。
一百多年后,第一种惰性气体氩气才被发现,并证实了卡文迪许当年的天才推测。
不过说来比较有意思,反倒是卡文迪许最著名的扭秤实验,是被世人误解了。他用的扭秤实际上是米切尔设计的。
米切尔去世后,装置几经易手才送到卡文迪许手中。
卡文迪许将装置进行几番精细的改造后,才开始进行长达25年的测量。
此外,他用扭秤测量的也不是什么引力常数,而是为当时热门的天文学测定地球的密度和质量。
卡文迪许将扭秤安装在一个密不透风的房间里,在扭秤的石英纤维上加装了可以反光的小镜子。
将光束投向镜面,反射的光线经过一段距离射在有刻度的平面上。
这样就能巧妙地克服测量微小量的困难。
而卡文迪许则在远处,用望远镜记下了这些伟大的数据。
根据卡文迪许的实验记录,他测算出的地球密度为水密度的5.481倍,也就是5.481克每立方厘米。
这与现今21世纪的数据相比,仅有0.65%的误差。
至于万有引力常数G,卡文迪许并没有计算出来。
但他的实验记录中,计算G的数据已经齐全。
就算是现在的高中生,都能轻易地就能够算出引力常数,而且相当精准。
卡文迪许离万有引力常数只是一步之遥。
可惜以当时的认知,还没有出现引力常数的概念。
所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还是决定将测出引力常数G的头衔,授予卡文迪许。
其实以卡文迪许的才学,他的名气肯定比现在要大得多。
如果非要找原因的话,大概是因为上帝在描绘他的智慧上花费了过多的笔墨,以至于无法给他绘出更美好的性格。
他虽腰缠万贯,却常年只穿着一件褪色的天鹅绒大衣,戴着过时的三角帽。
性格孤僻、沉默寡言的他,几乎不敢与陌生人和异性交谈。
不过卡文迪许也会参加一些科学聚会,以保证自己不与最新的科学发现脱节。
在博物学家班克斯举行的交流会上,班克斯会特别告诫来宾们。
不要靠近那个在角落的人,就算他在发言也要装作没有听见他说的话,这样才能听到他的一些高见。
卡文迪许腼腆的程度是圈子里有目共睹的。
就连与自己聘来的管家沟通,他也只通过传纸条等方式来避免尴尬。
还有一次,卡文迪许出席宴会,一位从奥地利远道而来的科学家,竟敢称赞卡文迪许的贡献杰出(熟悉卡文迪许的人都不敢这样做)。
他听到后大为忸怩,好似尴尬癌发作。
很快手足无措的他便站起来,直直冲出房间坐上马车走了,留下众人面面相觑。
除了对科研特别上心之外,在卡文迪许身上几乎难以找到长处。
他是伦敦银行最大的储户,但他对财产却完全不管不问。几十年来,都只让投资顾问购买的同一种股票。他的顾问也实在看不过眼了,提议他购买另一种股票。
谁知这个草率的举动,竟引来了卡文迪许罕见的大怒:“不要拿这些琐事来烦我,否则我就解雇你”。
从这些事看来,卡文迪许还真不在乎这些名气,或许他还有刻意躲避这些“名气”的嫌疑。
爱谁谁,不要来妨碍我做实验就行!
别整那些扑风捉影的,这个就是铁穿越者(
王勃。
仅一顿饭工夫就写出《滕王阁序》这种文学史上登峰造极的作品,我严重怀疑他是穿越回去直接背出来的!
别人呕心沥血,穷尽一生可能才有几句的绝世佳句,他竟然在几个时辰里、在短短一篇中,就信手拈来了这么多: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句在炼字上做到了浑然天成,几近鬼斧神工。
这几个词看似寻常,却如同天生就应该放到一起一般,无一字不和谐、无一字可更改!单句看,既完成了景色的描绘:
上方的晚霞在坠落,下方的孤鹜在高飞,恰好在同一水平线上平齐;上方的天空和下方的秋水颜色一致,宛如一体。营造出极致的空间感和美感。
又同时完成了句内对偶与句外对偶: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落霞孤鹜齐飞,再对秋水长天一色!
更牛逼的是,它描绘的是一个天地平分,万物均衡的画面,而此句恰恰出现在全篇中间的位置,以上文为铺垫,以下文为余韵,文章读到这一句,正正是一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如此精巧、如此意境、如此璀璨的名句,你说就算是一个百年一遇的文豪,他该想多久算妥当?这么一句想十天半个月绝不夸张,就算文思盛时,也该反复推敲大半天吧?
可王勃偏偏随手就写出来了,无一字生涩、无一处瑕疵(孟郊、贾岛、姚合已哭晕在厕所),若说是妙手偶得,这区区七百多字的文章里“妙手”出现的次数也太多了吧!这句还只是一个开始!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此句之绝,绝就绝在“渔舟唱晚”四个字,前溯五百年,后推一千年,所有写渔家画面的词句竟无出其右者!
意境上能与之对等的唯有“渔歌互答”一句,但若论影响之大、流传之广,此句已经无敌。不信你看输入法,输入渔舟,联想出来的是唱晚,输入渔歌,联想到的还是唱晚(范仲淹哭晕在厕所)!
说说这四个字做到了哪些牛逼之处:
在炼字上,字字珠玑,字字有用意,笔墨精简而意蕴悠远。能唱的自然是歌,故而不写“渔歌唱晚”,只以舟字勾勒形体。“渔歌互答”是虚的,只有意境而无载体,“渔舟唱晚”却前实后虚,以渔舟之实行唱晚之虚。
在意境上,为什么要唱晚?因为打渔到深夜。在何地唱晚?在舟中。广阔天地里渔夫驾一叶孤舟在江上飘荡,夜色沉沉,而他的歌声在夜色中悠扬。不说孤独已孤独,不说寂寞已寂寞。
无需互答,人已茕茕。
而这么牛逼的四个字,只是他一挥而就的七百余字文章中极小极小的一部分,整篇文章都用时很短!
如果说别人为了一句佳句要苦等灵感,待天时地利人和皆全,王勃这就是“信口吟成尽佳句,一山还有一山高。”你以为已窥尽全貌,却不知道他的才华像重峦叠嶂,遮天蔽日。
你站在山外看,影影绰绰捕捉到一点都觉得惊为天人,其实走进去你就会发现他没展露出来的东西比展露出来的还要更精彩!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此句贯通了全篇气脉,极合初唐气象。
那是一种变天击地、无所畏惧的气象,初唐上承乱世,下启盛唐,当时的国家气质是一种历经磨难后对未来充满激情的极乐观的气质,而事实上这个国家的人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
接下来的盛唐,中国达到了古代世界历史地位的顶峰,万国衣冠拜冕旒,世界文明仰中华,近到交趾、新罗、百济、高句丽、倭岛,远至南洋、大食、欧洲,无不慕大唐衣冠。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初唐时全体国人的励精图治艰苦奋斗之上的。
唐前的胡人乱华南北对峙,给了汉民族最幽暗的时光,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这股“穷且益坚”的精神,也正是在“青云之志”的鼓舞下,唐人才完成了从个人到国家的升华,得以浴火重生!
和“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相近的是什么呢?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从汉末乱世走出的曹操期待一个盛世,千年后一个唐人和他相应和。
除了时代背景,还要看王勃的个人背景。
作《滕王阁序》时,王勃正处于人生最低谷的时期。更操蛋的是,没过多久他就死了。
当然,那个时候的王勃还不知道这一点。
在王勃十八岁的时候,也就是他入京的第四年,当时他在沛王李贤府上,正是人生得意的时候。沛王和英王斗鸡,王勃犯了文字瘾,随手写了一篇《檄英王鸡》。这本是一篇平平淡淡的文章,却彻底改变了王勃的命运。
也许是血淋淋的玄武门之变让兄弟争斗变成了李唐皇家的一个禁忌,也许是“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一句勾起了唐高宗某些不好的回忆。总之唐高宗听到后,勃然大怒,就把王勃削职为民,轰出了京城。
后来补了一个参军,又因为私杀官奴,被抓起来下狱。出狱后去探望父亲。
父亲当年被他连累,已经被贬为了交趾令,在现在越南北部,穷山恶水。
这就是王勃当时的处境。
二十四岁,人生已几起几落,现在更是落落落落落落落。
但他仍然相信自己的“青云之志”。
这就是王勃。
这就是初唐。
说完名句,再说典故。
大家都知道《滕王阁序》用典丰富,可你们知道这七百多个字里到底有多少个典故吗?
简单列举一下:
1,“龙光射牛斗之墟”:据《晋书·张华传》,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张华请教精通天象的雷焕,雷焕称这是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张华命雷焕为丰城令寻剑,果然在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古属豫章郡)牢狱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内有龙泉、太阿二剑。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2,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据《后汉书·徐稚传》,东汉名士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宾客,惟徐稚来访时,才设一睡榻,徐稚去后又悬置起来。
3,“宾主尽东南之美”东南之美:据《诗经-尔雅-释地》:“东南之美,有会稽之竹箭;西南之美,有华山之金石。”
4,“腾蛟起凤”:据《西京杂记》:“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又:“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5,“孟学士之词宗”: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沈约。
6,“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据《古今注》:“吴大皇帝(孙权)有宝剑六,二曰紫电。”《西京杂记》:“高祖(刘邦)斩白蛇剑,刃上常带霜雪。”
7,“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指滕王李元婴。
8,“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故以钟鸣鼎食指代名门望族。
9,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化用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10,“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据《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11,睢园绿竹:睢园,即汉梁孝王菟园,梁孝王曾在园中聚集文人饮酒赋诗。《水经注》:“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世人言梁王竹园也。”
12,“气凌彭泽之樽”,彭泽:县名,在今江西湖口县东,此代指陶潜。陶潜,即陶渊明,曾官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 樽:酒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有酒盈樽”之句。
13,“邺水朱华”:邺水在邺下,邺下是曹魏兴起的地方,三曹常在此雅集作诗。曹植在此作《公宴诗》。 朱华指荷花。曹植《公宴诗》:“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14,“光照临川之笔”,临川,郡名,治所在今江西省抚州市,代指即谢灵运。谢灵运曾任临川内史,《宋书》本传称他“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15,“四美具”,四美: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另一说,四美:音乐、饮食、文章、言语之美。刘琨《答卢谌诗》:“音以赏奏,味以殊珍,文以明言,言以畅神。之子之往,四美不臻。”
16,“二难并”,二难:指贤主、嘉宾难得。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王勃说“二难并”活用谢文,良辰、美景为时地方面的条件,归为一类;赏心、悦目为人事方面的条件,归为一类。
17,“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宇宙:喻指天地。《淮南子·原道训》高诱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来今曰‘宙’。”
18,“望长安于日下”,日下:京城。古代以太阳比喻帝王,帝王所在处称为“日下”。《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19,“目吴会于云间”,云间:江苏松江县(古华亭)的古称。《世说新语·排调》:“陆云(字士龙)华亭人,未识荀隐,张华使其相互介绍而不作常语,云因抗手曰:‘云间陆士龙。’”
20,“地势极而南溟深”,南溟:南方的大海。事见《庄子·逍遥游》。
21,“天柱高而北辰远”,天柱:传说中昆仑山高耸入天的铜柱。《神异经》:“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 北辰:北极星,比喻国君。《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22,“怀帝阍而不见”,帝阍:天帝的守门人。屈原《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此处借指皇帝的宫门
23,“奉宣室以何年”,奉宣室,代指入朝做官。贾谊迁谪长沙四年后,汉文帝复召他回长安,于宣室中问鬼神之事。宣室,汉未央宫正殿,为皇帝召见大臣议事之处
24,“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易老:冯唐在汉文帝、汉景帝时不被重用,汉武帝时被举荐,已是九十多岁。《史记·冯唐列传》:“(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 李广难封:李广,汉武帝时名将,多次与匈奴作战,军功卓著,却始终未获封爵。
25,“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贾谊在汉文帝时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圣主:指汉文帝,泛指圣明的君主。
26,“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梁鸿:东汉人,作《五噫歌》讽刺朝廷,因此得罪汉章帝,避居齐鲁、吴中。 明时:指汉章帝时代,泛指圣明的时代。
27,“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机:“机”通“几”,预兆,细微的征兆。《易·系辞下》:“君子见几(机)而作。” 达人知命:通达事理的人。《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28,“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29,“不坠青云之志”, 青云之志:《续逸民传》:“嵇康早有青云之志。”
30,“酌贪泉而觉爽”,酌贪泉而觉爽:贪泉,在广州附近的石门,传说饮此水会贪得无厌,吴隐之喝下此水操守反而更加坚定。据《晋书·吴隐之传》,廉官吴隐之赴广州刺史任,饮贪泉之水,并作诗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伯)夷(叔)齐饮,终当不易心。”
31,“处涸辙以犹欢”,处涸辙:干涸的车辙,比喻困厄的处境。《庄子·外物》有鲋鱼处涸辙的故事。
32,“北海虽赊,扶摇可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语意本《庄子·逍遥游》。
33,“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日出处,表示早晨,引申为“早年”。桑榆,日落处,表示傍晚,引申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后汉书·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4,“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孟尝:据《后汉书·孟尝传》,孟尝字伯周,东汉会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洁奉公著称,后因病隐居。桓帝时,虽有人屡次荐举,终不见用。
35,“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阮籍:字嗣宗,晋代名士,不满世事,佯装狂放,常驾车出游,路不通时就痛哭而返。《晋书·阮籍传》: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36,“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终军:据《汉书·终军传》,终军字子云,汉代济南人。武帝时出使南越,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时仅二十余岁。
37,“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投笔:事见《后汉书·班超传》,用汉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宗悫:据《宋书·宗悫传》,宗悫字元干,南朝宋南阳人,年少时向叔父自述志向,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因战功受封。
38,“奉晨昏于万里”,奉晨昏:侍奉父母。《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昏定而晨省。”
39,“非谢家之宝树”,非谢家之宝树:指谢玄,比喻好子弟。《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40,“接孟氏之芳邻”,接孟氏之芳邻:“接”通“结”,结交。见刘向《列女传·母仪篇》。据说孟轲的母亲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最后定居于学宫附近。
41,“他日趋庭,叨陪鲤对”,鲤,孔鲤,孔子之子。趋庭,受父亲教诲。《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孔)鲤趋而过庭。(子)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子)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42,“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喜托龙门:《后汉书·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43,“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杨意,杨得意的省称。凌云,指司马相如作《大人赋》。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经蜀人杨得意引荐,方能入朝见汉武帝。又云:“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
44,“钟期即遇,奏流水以何惭”,钟期即遇,奏流水以何惭:钟期,钟子期的省称。《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45,“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兰亭:在今浙江省绍兴市附近。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与群贤宴集于此,行修禊礼,祓除不祥。
46,“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据钟嵘《诗品》:“陆(机)才如海,潘(岳)才如江。”
是不是光扫一眼都觉得眼晕?但这些竟然都是王勃在一顿饭的工夫里、一气呵成运用进他的文章的!而且完全没有为用典而用典的凝涩意,反而一点都不着痕迹,不落窠臼!
在短短一篇《滕王阁序》里挤进了这么多典故,不但丝毫没有让人觉得拥挤不堪,还安排得圆融无比、让这短短七百余字有了历史的厚重感。按理说就算文思泉涌、就算是人形自走百科全书、就算百年一遇的天才,像这样一个个典故拣选得来,一处处呼应安排得来,完成这样一篇妙到毫颠的文章,用上半年是不奇怪的。
但他就是一顿饭的时间写完了。
文不加点,倚马可待,不刊之论。
有人说王勃用了二十年写了别人一辈子的文章。我看他起码用了一顿饭写了我九十九辈子的文章。
可能还不止。
所以当我站在南昌的秋水广场,遥望对面的滕王阁时,我不禁一声大叫:王勃!你真不给人活路!
流涎化玉,吐气成珠,一身文章骨,一生不凡人。
奇哉王勃!岂非穿越者乎?
最后附上《滕王阁序》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钱学森
林立果
这个清朝人竟发过《Nature》,造了中国第一艘军舰,建了中国第一个科技学校,连你背过的化学元素周期表,都是他翻译命名的。
此人姓徐名寿,号雪村,1818年出生在江苏无锡。
这孩子自小聪颖,不仅喜欢工艺制作,还诸子百家啥都看,常常发表一些独到见解,四邻五舍见了就夸。
没想到的是,这个所有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科考却失利了,连个秀才都没考上。
不过,如果像范进他们用一辈子去科考,那他也就不是晚清科技第一人了。
他是怎么想的呢:
尝一应童子试,以为无裨实用,弃去
翻译:八股文有个鬼用,老子不学了
在那个科考作为唯一上升通道的时代,他居然就那么硬生生放弃了科举做官,转而研究经世致用之学。
四书五经泛滥,也没有很多可以看的书啊,同样看《诗经》《春秋》《汉书》等,别人看“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看故事,他居然看山川、物产、地理变迁,还有数学、天文历法、物理、音律、医学等,只要他觉得有用,就无所不看。
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他还根据书里面的原理,自制指南针、象限仪、自鸣钟等。
自鸣钟,小鸟报时
这样一个精巧的钟放家里,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呐。
真正带他走上人生巅峰的却不是这些,而是他对乐器的研究,心灵手巧的他会做好多种古代乐器。
有一次,他在县城帮人修理七弦琴,作为一个博览群书之人,他手法美妙,谈吐优雅。
人群中一双眼睛扫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清代举人华翼纶,他正在给儿子华蘅芳找玩伴,就是陪读陪玩陪上厕所咯。
徐寿就跟着去了,他比华蘅芳大15岁,没想到的是,二人一见面就觉相见恨晚,在茫茫大清朝终于有一个可以谈论科学技术的人了。
二人立组CP携手走天涯,寻找科学宝藏和同道中人。
到上海的时候,一本书出现在了二人眼前,二人当即像着了魔一样路都走不动了,这本书叫《博物新编》。
这是近代西方科技输入中国的第一本著作,物理、化学、天文、生物无所不包。
对于科技水平落后西方几百年的大清朝,这感觉就像如今的我们开着宇宙飞船上班,穿越到了未来几百年啊。
徐寿他们立马把书买回家去翻来覆去地看,不仅看,他还照着书中原理做实物。
大清朝哪有那么多工具呀,毕竟是能工巧匠,徐寿表示:没有我就自己做咯
验证光的折射和分色要用到三棱镜,没有,他就拿一个水晶图章磨出来;
看到蒸汽机的图片要验证原理,没有,他就跑到洋人的轮船上看去。
别人都忙着种地读书,徐寿却整天琢磨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要知道那可是一个男耕女织的社会啊
大家眼里的徐寿是这样的:
这人有病,得治!
甚至连清朝大臣都知道了,然而徐寿却完全不为所动,你们该种地种地该读书读书,我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实验实验再实验。
不做实验的学霸不是好科学家,他就这么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学者。
那时,正值鸦片战争失败,闭关锁国几百年的大清慌了。
洋务派说:我们要师夷长技以制夷,要开工厂办学堂。
要知道,官员们都是从八股文中脱颖而出的人,哪里有人懂西洋技术。
这时大家一致想到了徐寿,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都极度赏识这小子,他们一致说:放着,让徐寿来。
1861年,曾国藩开设了安庆内军械所,次年3月,徐寿、华蘅芳、徐寿儿子徐建寅等进入军械所工作。
当时外国轮船在中国内河横冲直撞,十分嚣张跋扈。眼看着别人在太岁头上动土,大家却毫无办法,毕竟清军水师用的还是帆桨动力船啊。
大家一致决定,先造蒸汽机。
说起来容易,一无图纸、二无材料,简直是异想天开。
没想到的是,徐寿就凭着《博物新编》上的图和简介,然后跑到洋人船上研究了一整天,回来就开造了。
没有零件,我就自己一锉子一锉子做。
3个月后,作为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象征的蒸汽机,居然被一个连秀才都没考上的人造好了。
蒸汽机造好了,大家说,那咱还得有蒸汽轮船啊,外有洋人的坚船利炮,内有太平军。
曾国藩立马拍板:造!
1864年,军械所从安庆搬到南京,在徐寿、华蘅芳这对CP的组织下,历时两年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蒸汽动力船——“黄鹄”号诞生了。
长55巿尺,排水量45吨,时速12.8公里,这对于科技落后数百年的大清可是历史性的一幕啊。《字林西报》等媒体,报道了这一普天同庆的时刻。
曾国藩激动地说:
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
同治帝钦赐牌匾:
上书:天下第一巧匠
作为一个在现代世界走了一圈的人,徐寿却面红耳赤立马把牌匾拆了下来,心里想:你们这群笨蛋,人家都开轮船半个世纪了,也不怕人家笑掉大牙。
1866年底,李鸿章、曾国藩要在上海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蒸汽轮船一出,徐寿更是一战成名,被拉到上海负责襄办。
对于这一中国军工业的新生儿,徐寿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为译书
二为采煤炼铁
三为自造枪炮
四为操练轮船水师
曾国藩他们哪里想得了这么多,一言婉拒:
其轮船以外之事,勿遽推广言之
翻译:到底谁是老大,让你造船就造船,瞎操啥心
徐寿想:造就造啊,有啥了不起。
在徐寿的带领下,不久后,我国近代第一艘军舰“惠吉号”诞生
“惠吉号”兵轮示意图
接着,”操江”、”测海”、"澄庆"、"驭远"等接连诞生,成为我国海军军工业的鼻祖。
然而,徐寿这时心里却又打起了小算盘:四条建议一条都不过,不让“译书”就是不行,不学习你们还想进步?
既然曾国藩那条路走不通,那我就换条路走。
他找到江南制造局的冯骏光和沈宝靖,说:兄弟,咱先试试翻译几本,你们看看行不行再说,好不
不久之后,三本书翻译好了。
这一翻不打紧,曾国藩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激动地说道:给你建个译馆,专门搞这个吧
不久,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成立,徐寿任总管,他请来英国传教士傅兰雅、伟烈亚力,叫上铁哥们华蘅芳和儿子徐建寅等懂西学的人,一起翻译科技著作。
他这一翻译就是17年,共翻译作品13部,其中西方近代化学著作6部63卷,《化学鉴原》《化学考质》《化学求数》等,把西方近代化学引入中国,为近代中国带来第一批化学教材。
最重要的是化学元素周期表。
那时的中国压根没有化学,化学元素、化学术语几乎都没有
从罗马音到汉字,徐寿花费了大量心血去翻译,还造出了很多新字,一直沿用至今
你是不是觉得很简单?那么请看看日语的翻译
再看看他们的整张元素周期表
要把这样一张元素周期表背下来,心疼他们3秒钟,然后默默庆幸自己生在了大中华,能安全度过初高中,我真要一辈子对徐寿心生感激。
为了充分传播近代科学知识,徐寿和傅兰雅还去成立了个学校。
1874年上海格致书院成立,矿物、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等专业相继开设
格致书院
他们完全抛弃科举,自己出题考试,放在今天就相当于自己建了个学校抛弃高考啊。
为了让学校维持下去,他自掏腰包1000银元,作为当时被边缘化的科技人员这可以购买100亩良田啊
后来,他又发动各界共筹款7700银元,让这所学校得以继续发展,流传至今。
如今这所学校已更名上海格致中学,成为上海市的重点中学,2010年,从这所学校出来的学生,有51%进入清华北大等中国Top10大学。
与此同时,徐寿还筹办了我国第一份科技期刊——《格致汇编》,他在期刊上发表了诸多文章
1881年,他的一篇文章《考证律吕说》,纠正了著名的伯努利定律,还登上了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这是我国第一篇发表在《Nature》的文章,震惊了整个《Nature》编辑部。
1884年,徐寿在他亲手创建的学校病逝了。
但是他一手培养了自己的儿子徐建寅,替他完成未竟使命。
徐寿儿子徐建寅
他的儿子成功研制出了硫酸,结束了中国近代硫酸靠进口的历史,亲自去欧洲为北洋水师买下了定远和镇远舰,成为甲午战争的主力舰,筹建了保安火药局,结束了中国军队依赖外国火药的历程。
最后,他的儿子也因一次工厂意外事故去世。
在那个苦读四书五经的时代里,在那个通过科考光耀门楣的社会里,徐寿显得格格不入。
他似乎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人,一肩扛起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撑起了中国近代军工业的半边。
他和儿子的发明支撑了中国近代多次战争,包括艰难的八年抗日战争。
而他的科技思想、他创办的学校、他翻译的化学元素周期表,直到今天我们还在受益。
我知道,大清一百多年前就亡了,可这个人似乎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人。
我在想,如果他生在今天,他是不是会直接建一所没有高考的学校?研究一下外星人和外太空?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也许只是还差一个从未来世界穿越回来的人。
参考资料:
我们爱历史《一个奇葩少爷出生,他以生命撑起中国近代军工业》
微信公众号SME《他考不上秀才,倒成科技总设计师,大清未亡就发了第一篇《Nature》》
下方原始回答仅是对一些已有资料的整理并组织成了树形图方便理解,这是一个 7 年前的回答了,当时作者并未对所有资料进行严格考证,大部分是来源于百科及一些没有明确标注文献来源的文章。感谢 @马亚南 的这篇回答对达·芬奇的相关事迹进行了相对严谨的考证,并纠正了原始回答中的许多错误: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003900/answer/294514330
在此对本原始回答中考据不严谨的部分表示致歉。
列奥纳多·达·芬奇主要成就、观点及轶事
图片作者:太空小孩(https://spacekid.me/)
发布时间:2013-03-30
授权方式:Creative Commons Public Domain Dedication CC0 1.0 Universal
如需转载,请自行复制取用。
决定不再对本图保留任何版权。
2016-12-12 更新
达·芬奇的死对每一个人都是损失,造物主无力再塑造一个像他这样的人了。
—— 法朗切斯柯·米尔兹
原图使用 Xmind 制作。
本图内容均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如需查证信息可靠性,请使用搜索引擎。
篇幅所限,恕不逐一标注考证来源。
说实话我不是很能理解大家都默认现代人穿越到古代肯定能有所作为这件事。不要说达芬奇、牛顿、特斯拉,就算是王莽也是干出了一番事业的传奇人物,这些人生在现代多半也不是一般人。不妨看看你自己,看看身边的人,你真心觉得把他们传回到800年前1000年前就能闯出点什么名堂来吗?
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二世比较符合我心目中的穿越者气质:不受当时的道德准则约束,按照未来社会的常识行事而令人侧目;但是真的让他承担什么责任的时候却又眼高手低地搞砸甚至作死。爱德华二世跟大自己两岁的继母调情;对说法语的贵族爱答不理,跟说英语的平民混在一起玩乐;跟身边的骑士明目张胆地搞基以至于他爸爸确信自己被绿了要不然不可能生出这样的儿子;迎娶了十二岁的法国萝莉老婆之后把她晾在一边,跟骑士搞基;明明对战争屁都不懂却谜之自信地去讨伐苏格兰,觉得自己优势很大地寻找敌主力决战结果陷入不利地形,被人家以寡击众地屠杀;从此留下心理阴影却又不得不再次亲征,这回连苏格兰人的毛都没摸到就一瞬车欠缩进修道院里叫别人替他指挥;处理国政一塌糊涂,连法国老婆都发动内战逼他退位;被人关进又脏又臭的地牢里希望他在里面病死但是因为身体强壮关了半年多放出来还是活蹦乱跳,最后据说是被人用烧红的铁棍捅进菊花里弄死了。我觉得这人活脱脱就是一个千禧年一代的英国健身房基佬穿越回中世纪去了。
古代粉丝也很疯狂
据清代人董含所著《三冈续识略》记载,康熙朝时浙江嘉善县枫泾镇有戏班子演出秦桧冤杀岳飞父子的故事。不怕演员演的好,就怕观众太入戏。
台下一男观众实在看不下去了,不忍岳飞就这样惨死风波亭下,誓死要为岳大人报仇。于是手持尖刀,一跃而上舞台,朝“秦桧”胸口几刀下去,可怜的演员就此躺在血泊中,竟不治身亡了。凶手被送到官府,这才从戏中走出来。案件审理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法官“怜其义愤”,以误杀而从轻处理。
可见,古代粉丝的疯狂程度丝毫不逊于咱们现代人。有为了偶像而改名的,比如西汉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这哥们曾用名司马长卿,根据《史记》的记载,他实在太仰慕战国时赵国蔺相如的为人,索性改名叫司马相如。所以,假如粉丝一不小心还是个文艺青年的话,他们的追星方式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了。
唐宋时期诗词盛行,诗坛、词坛大咖云集,文艺青年也异常活跃,如果能够参加某个大咖的粉丝见面会,这个牛真的能吹上几年的。李白堪称大唐诗坛一哥,人气长期高居不下,粉丝遍天下。粉丝后援团的成员不分民族、不分宗族、部分阶层,为了一个共同的偶像走到了一起。其中就有一个叫魏万的文艺小青年,为了见上偶像一面,开创了“自费千里追星”的先河。
话说魏万住在王屋山时,不知道从哪个狗仔队那里打听到了李天王的行程,并决定下山要一张李天王的亲笔签名照。可两人的缘分似乎还没到,也可能是魏万得到的情报有误,经常是李白前脚刚走,魏万后脚才赶到。就这样辗转周折大半年,经过三千多里的长途跋涉,魏万同学终于在广陵(扬州)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李白。
除了献上他的膝盖,还献上为偶像写的诗《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李白大为感动,想不到世间竟有如此奇男子对自己这般痴迷,此情此景,诗仙诗兴大发,吟诗一首《送王屋人魏万还王屋并序》。还鼓励魏同学,说他以后肯定红的发紫。(著大名于天下)没错,直到一千多年后,我们的确还记得魏万同学,但却是因为他的追星故事。
当然“千里追星”的举动还在常人可以理解的范围,可接下来这位脑残粉的行为就真的有点像脑袋进水了。张籍,唐代非著名诗人,“诗圣”杜甫的头号粉丝。拿到偶像写的诗,张同学的第一反应就是大声朗读然后背诵全诗,背下来之后就一把火把这些诗烧成灰烬。张同学也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的秘方,他将这些灰烬放在碗里,加少许水,再放点孜然等作料,搅拌几下,一碗黑暗料理就这样做好了,然后一饮而尽。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吃什么补什么吗,吃了偶像的诗就能文思泉涌、快速提高写诗的能力。事实证明,这种偷懒的学习方法并不可取,张同学除了经常半夜跑几趟厕所,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
到了宋代,粉丝追星的行为甚至已经闹到了夫妻离婚的程度。北宋时有个学者叫章元弼,对第一大文豪苏东坡的崇拜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生活里到处都是东坡,墙上挂着东坡的海报,书架上都是东坡的书,唱的歌也是东坡写的词。老章人长得不怎么样,但是运气好,娶了个白富美。
话说新婚当夜,白富美第一次见到老章,看到老章长得实在不堪入目,竟伤心的流下了眼泪。再看老章,人家才不管什么空房花烛夜,也不管你梨花带雨,手捧东坡的书看的正入迷呢。
婚后,老章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就跟“苏东坡”待在一起,把新婚妻子晾在一边。妻子实在忍无可忍,给了老章两个选项,选我还是选他。老章就连片刻的犹豫都没有,斩钉截铁说道,我选他。一纸休书,二人结束了短暂的婚姻。据说苏轼听了这件事,既是感动,又是惭愧。不过这又关东坡何事,粉丝自发的行为应该由粉丝自己承担责任。
欢迎关注公号:唠叨历史,这里的历史有趣有料。
首先他在抗日战争还没刚开始爆发1937,年就考入黄埔军校第四分校,
在1938年10月,广州被日军攻占前夕.随军撤离至广西桂平.
1944年在日军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占领了广西贵县、桂平县、平南县.
但在前一年,陆兄已经考入第四分校十九期,一直到抗战胜利,一直在大后方成都训练.
1946年,抗战胜利,陆兄毕业,从成都直接分配到台湾高雄炮台. 也就是说他完美错过解放战争所有战役,在他同学被击毙,被俘或者狼狈转进到台湾时,他已经作为军官在台湾平安生活了快2年.
最神奇是在,广州被解放最后一刻,也就是在这几天,陆兄居然从台湾偷渡到广州,把自己未婚妻接到107舰,回到台湾,最后白头到老. 至今健在.
生于乱世而从军,完美错过所有大战而善终,我很难怀疑这是不是一个历史穿越者.
管仲(公元前725-前645年)东周春秋时代齐国的宰相。——
一个信奉”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穿越到古代所能造成的影响:
推行产业、税收、商业、民生等领域的整体配套改革,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稳定宏观,放活微观“。而其很多政策和手段,时至今日依旧不断上演,所建立的经济治理的思维,依旧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微观的放活体现在:
其宏观的调控体现在:
其国际贸易手段体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