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历史上有哪些疑似穿越者?理由是什么? 第2页

           

user avatar   mayanan-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反对这个回答:太空小孩:历史上有哪些疑似穿越者?理由是什么?

原来我网上在找达·芬奇的资料的时候,总是看到这张图,我看到有人说是从微博上看到的,前几天我才看到这个回答,我想这里应该就是出处了,这个差不多是五年前的回答了。

其实说起来,我前面写了一些关于达·芬奇的内容,要说明达·芬奇并不是什么穿越者也是我做这件事的初衷之一,我想说的是这里面没有多少神秘的东西,这些东西我们是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探讨的。

正好看到了这个回答,那就通过分析这个回答来说明为什么说达·芬奇根本就不是个穿越者吧。

这个朋友没有注明资料来源,他说:内容均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篇幅所限,恕不逐一标注考证来源。

这里面的大部分内容应该都是来自百度百科(达·芬奇_百度百科),这个来源是很不可靠的,这个词条最后的参考资料也是乱七八糟。他肯定是还找了不少其他的资料,但是从结果来看这些资料同样是不可靠的,这些成就里面很多是很牵强的,我觉得写成这样很容易误导别人,造成不好的影响。

我在这一个月写达·芬奇的过程中最大的感触就是力不从心,我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懂,所以我去找了不少书来看,包括:

《达·芬奇笔记》 book.douban.com/subject

《达·芬奇手记(珍藏版)》 book.douban.com/subject

《哈默手稿》 book.douban.com/subject

《达·芬奇机器》 book.douban.com/subject

主要就是这几本,我还读了两本传记,几本绘画史和科学史的书,除了书之外还看了七、八部纪录片,刷了几百个网站。

这个回答是不好反驳的,因为大部分的事达·芬奇确实是做过的,里面很多东西确实是事实,但是这么写还是有很大的问题,这里面把很多达·芬奇稍微涉猎过一点的东西都说成了惊人的成就,有着很明显的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错误。

我觉得最好的反驳的办法就是找到最原始的资料,从他的手稿中把所有的出处都找出来,比如他在哪里提出了这个观点,他提出这个观点的根据是什么,他的推导过程又是怎样的等等。我觉得如果真的这样做了,那么结果将会是一目了然的,这个回答里的大部分结论是站不住脚的。

很多人都说达·芬奇是一个穿越者,很多很多人,我在网上看到的几乎所有的关于达·芬奇的文章基本上都是一个模式,放一些达·芬奇的手稿的图,比如他画的解剖图、建筑图,比如坦克、飞行器这些,最后结论就是他是一个穿越者。

达·芬奇说准确的判断源于透彻的理解,我觉得他们之所以会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他们没有深入去了解达·芬奇和他的作品,他们不明白其中的原理,不懂得其中的内容。

其实反驳这个观点的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去买一本《达·芬奇手记》,基本上看两三页就不会再觉得他是一个穿越者了,他的手稿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错的。

举几个例子,比如这个回答里关于月球的部分有这么两条,1、达·芬奇认为月球本身不会发光,2、他认为月球的光辉来自太阳。

达·芬奇确实是说过这样的话,他在笔记中写道:在我看来,月球本身并不能发光,却能发亮,必定是借助借助其他星球散发的光芒来照亮的。(《达·芬奇手记·卷一·手记1》)

但是在几千字里中只有这两句话是对的,而这两句话其实还是一种猜测,完全没有推导过程,达·芬奇说的是“在我看来”,然后后面达·芬奇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证明月球能反光是因为月球上全是水。

我虽然没有看过达·芬奇的全部的手稿,但是就我看过的一些内容来看,这样的断章取义夸大事实的例子太多了,比如有一条说,达·芬奇设计了潜水艇,其实这只是一个猜测,是因为达·芬奇在手稿中写了句有一种可以在水下航行的船这样的话。关于这个潜水艇,既没有图纸和模型,也没有更多的文字描述。

比如力学,上面说达·芬奇认为物体下落速度和时间成正比,早于牛顿 200 年预见到重力学,这么说也是有问题的。举个例子:达芬奇通过观察瀑布下落,得出结论瀑布里的水在不同的高度,将获得不同的重力和速度(《哈默手稿·手稿十五》)。达·芬奇的理解是有问题的,和牛顿的理论也有差别,我们现在一般认为当物体距离地面高度远远小于地球半径时其重力加速度是不变的。

还有一条说,达·芬奇发现了惯性原理,后来被伽利略证明,动摇了亚里士多德的落体学说。其实也是不对的,达·芬奇认为被抛出去的物体受到引力和冲力的共同作用移动,后来冲力耗尽,物体开始下落(《哈默手稿·手稿十五》),达·芬奇的理解也是错的,被抛出的物体不带有冲力这种东西。

达·芬奇的力学理论有很多错误,他所运用的就是他自己总结的自然界四力规律,即偶发运动、重力、推动力及撞击力是四种偶生力,世间一切可见运动的存亡都依赖它们(《达·芬奇笔记·第十五章力学》)。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他得出了很多很多推论,这些结论中只有很小一部分是正确的,比如上面回答里提到的达·芬奇认为重物朝地心直线下落,达芬奇的原话是:自由物体以最短的路线径直向世界中心运动,就叫做重(《达·芬奇笔记·第十五章力学·重力》)。达·芬奇的话和这个回答里的结论也并不完全一样。

达·芬奇没有受过多少正规的教育,在这个回答里提到一条说,达·芬奇非常强调数学的作用,这也是事实,他确实是说过这样的话,但是在达·芬奇的手稿中基本上看不到任何的数学公式,看到数字的地方大部分是在绘画上的人体比例的方面。

我觉得达·芬奇能做成这么多事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他高超的绘画能力,如果去读一下他的手稿就会发现,这里面的内容大多是一种直观的记录而已,并没有缜密的推导,也没有科学分析,其中有很多联想和猜想。我读他的文字,感觉像是看他画的一幅一幅的精致的素描画,而不是看到一种完善的立体的科学理论。

这个回答最开始就提到达·芬奇的天文学成就,也是对的,达·芬奇确实是否定地心说,认为太阳不动,也确实比哥白尼早,达·芬奇原话是这样的:在论述中,应证明地球与月亮极为相似,也是一颗星;太阳不动(《达·芬奇笔记·第十一章天文》)。但是也就仅此而已了,没有更多的说明了。如果去对比一下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和达·芬奇的手稿的话,就会发现这两个人写的内容截然不同,《天体运行论》里引用了大量的天体观测数据,其内容基本上全是数学公式,几何图形和推理证明,是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

而且关于地心说日心说早在古希腊的时候就有争论,公元前 200 多年阿利斯塔克就已经提出了日心说,比达·芬奇还要早 1700 多年。达·芬奇认识世界的理论基础还是亚里士多德的火、水、土、气四元素论。

我原来读过一点流体力学方面的书,我们现在的流体力学书里面有着大量的偏导数、微积分和矩阵的公式计算,而这个回答里列出了很多达·芬奇的研究成果,这些也是对的,达·芬奇是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但达·芬奇的流体力学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写的他看到了什么,和一些简单的推理而已。

达·芬奇的极其认真的做事态度,让他在解剖学领域有很多超前的发现,但是其中的内容也并没有多少神秘的东西,这个回答里有一条说,达·芬奇认为老年人的死因之一是动脉硬化,是这样的,达·芬奇是怎么发现的呢,是有一个老人临死前几小时告诉达·芬奇自己活了一百岁,除了感到身体衰弱,并未感到任何不适。老人死后达·芬奇对其进行了解剖,他发现老人心脏下方的动脉枯萎衰竭的厉害,是血液供给的衰退导致了他的死亡(《达·芬奇笔记·第十章人体小宇宙》)。

我觉得这些还是观察的结果,达·芬奇的大部分解剖学成果都是在描述一些观察到的事实,上面有一条说哈维证实和发展了达·芬奇的成果,其实如果比较一下哈维的《心血运动轮》和达·芬奇的笔记的话,那么结论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写的内容有着很大的差别,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是系统、准确而全面透彻的,达·芬奇的理论是简单浅显不成系统的。而且达·芬奇的解剖学手稿在哈维去世近 200 年后才被人拿出来研究,说哈维证实和发展了达·芬奇的成果是有问题的。

我个人非常喜欢达·芬奇的机械设计,我自己研究了四、五十个他设计的机械装置,明白了其中的原理,其实也并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达·芬奇的设计可以说是非常巧妙,他非常善于观察联想,也很有创造力,他有很多很棒的 idea,但是他的大部分设计原理是非常简单的,他设计的很多东西也不科学,比如他设计的起重机(达·芬奇设计的起重机 - 知乎),这个设计确实是巧妙,但是稍微做一点力学分析就会发现,这个东西并不省力,因为大轮的半径比起重杆的半径大得多,所以反而把力增大了好多倍,这个打磨机(达·芬奇设计的凹镜打磨机 - 知乎)也是这样,真正运行起来是很费力的。

这个回答上面单独列出来一条说,达·芬奇设计了自动汽车,每小时可以运行 15 公里。达·芬奇确实是设计了一款小车(达·芬奇设计的自动车 - 知乎),这个东西的运作非常非常简单,就是发条和两三个齿轮而已,而且这个东西根本就走不远,能走几十米就很了不起了,一般认为这是一个舞台道具,把这个说成是自动汽车明显就是不符合事实了。

比如有一个武装坦克车,这个东西(达·芬奇设计的坦克 - 知乎)其实一点都不复杂,而且其中有一些不科学的地方,比如它很难运动,平面还好一点点,如果是遇到一些坑坑洼洼,那真的是寸步难行,而且这个坦克工作的时候,如果所有的炮筒同时发射,噪音会非常大,人在里面会被震聋的。

达·芬奇的飞行器也是非常简单的,他一直在做的是如何让自己的设计更像一只鸟或者蝙蝠,但是他没有掌握真正成熟的空气动力学知识,他设计的直升机也是飞不起来的。

上面还列出了很多达·芬奇的设计成果,并说他在世界发明家中排多少位,其实如果仔细看一下,这其中很多设计就只是一幅简单的草图而已,有些只是一个想法,而一个想法和一个最后可以真正起作用的发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当然我的分析方法是有一个很严重的错误的,达·芬奇的这些成就在当时毫无疑问是非常超前的,他有不少成就要领先当时科技水平 200 多年,如果换做是我,在同样的条件下,要完成他百分之一的成就可能都达不到。我拿现在的知识来反驳一个 500 多年前的人,肯定是不对的,但是我觉得用这个办法来反驳他是一个穿越者的论点,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我觉得他有很多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因为受条件的限制,当时科技很不发达,既没有工具,也没有资料,他接触和使用的理论也都是错的,所以出错是才是最正常的,没什么大不了的,科学的发展本来就是这样,都对了才不科学。

其实我们对达·芬奇的生平了解并不多,我读过一点他的传记,书上只有一些他什么时间在哪里生活过多少年这些记录而已,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反而我是在看他的手稿,知道了他做事的步骤和过程的以后才慢慢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

我是很佩服他认真的态度,他做事观察可以说是巨细无遗,不厌其烦,他很有耐心,有毅力,异常勤奋,不怕困难,视野开阔,有着极强的好奇心,他的创造力也令人赞叹,而且他不拘泥于教条和权威,而是求教于现实和经验,他说准确的判断力源于透彻的理解,热爱源于全面的认识,他说应勤奋学习,而不是求快。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


他在他一生之中做了很多很多事,他有着很了不起的一生,我觉得与其说他是一个穿越者,不如说他是一个活得非常认真的人。


user avatar   zhao-yong-gang-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95年叶志平就任桑枣中学校长。

上任后就开始加固学校的建筑。

资金不宽裕,他就年年去争取。

到2005年,终于全部加固完,他又开始紧急疏散演习。

摸索师生怎么安全快速地跑出教学楼。

每学期都要演练。

他的行为,说匪夷所思也不为过。

直到2008年,地震发生。

身处重灾区的桑枣中学,两千多人无一伤亡。

2011年,桑枣中学重建完不久,叶志平操劳过度与世长辞,享年57岁。

他可能并没有去世。

只是完成了使命,回到原来的世界去了吧。


user avatar   tian-ji-sh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此人生卒年月不详,只知道应该是在公元前1世纪的古罗马,和凯撒大帝差不多年纪。

没人知道他的生活,只是知道他是门米乌斯的朋友。门米乌斯在公元前58年担任古罗马行政长官,公元前54年成为执政官候选人。但因为一项错综复杂的选举协定出了问题,在公元前52年被发现有舞弊罪,而流亡雅典。

是不是很像《寻秦记》,穿越到2000多年前,然后,找些有权有势的人做朋友。

而了解此人的唯一来源,就是他留下的一本书。

这本书里写了些什么呢?

时间的相对性:

时间并不单独存在,而是从事物本身产生出的一种感觉。谁也不会对独立于事物运动或者事物静止的时间有所感觉。

宇宙是不断膨胀的:

我已经借助最可靠的推理显示并证明,宇宙向四面八方无限扩展,无处不在。

在那一千多年后,人们还在为日心说还是地心说争个不停的时候,他已经提出,宇宙没有中心,因为宇宙是无限的:

宇宙没有终点,没有任何限度。所以你站在宇宙的什么位置,都无关紧要:无论一个人置身何处,宇宙总会无限延伸,没有止境。
既然宇宙是无限的,那就不可能有中心。

既然对宇宙这么了解了,那他当然知道我们这个世界的万物,包括人和动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具体怎么由原子构成的呢?

你可以看见很多词共用很多字母,虽然词和诗句的意思和发音大相径庭,但这是字母通过改变顺序就能实现的。原子就是用这种方法,创造出了世间万物。

另外,原子是不断运动的,也就是布朗运动:

原子并不是想方设法或者处心积虑的把自己安置得井然有序,它们没有签订契约,规定它们各自应当如何运动。而是很多原子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在宇宙上下无休止的相互瞎碰乱撞,改变了位置,尝试过种种运动,种种结合,最终它们进入了我们这个世界创造所依据的那种格局。

而且,单个粒子是呈叠加态的不确定性:

你不能追随每一个单个原子,看清每件事是以什么方式完成。

人意识的主动行为也来自粒子运动:

事实上,内心里没有任何控制自己的所有行动、自己的一切运动,那完全是原子在不定的时间、不定的地点,微小的偏离所致。

然后,他讲了颜色的产生,是因为不同波长的光线被反射,然后在意识中形成的。当然了,为了不至于太过明显,他没有用「波长」这个名词,而是用的「形状」。

物理学方面,还讲了光学的镜面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雷电的成因,为什么雷声比闪电更慢。

基于电影原理,来讲解意识里是怎么形成活动的图像的:

这是因为当先前那个肖像消失了,而别的有别种姿势的肖像产生出来的时候,前者就好像已经改变了它的姿势。当然,这种变化是极迅速的;因为,肖像这些东西的速度是那么快,它们的数目又是这么多,并且在心灵能够知觉的任一个短瞬中,肖像零件的数量又是那么巨大,它们足以使供应不断地源源到来。

月亮本身不会自己发光,而是反射太阳光。并且还讲解了日食月食原理,也就是月亮和地球挡住了太阳。

除了物理学,还有生理学和生物学相关的内容。

比如神经和意识的关系:神经是产生意识的基础,通过神经间大量粒子的作用,形成了可以感知的神经反应和意识。

然后分别讲解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的产生,都是相应的比如光、产生气味的粒子等等,作用到我们的感受器上,然后传递给神经,从而形成了相应感受。

生物遗传学方面,是来自父母双方的种子产生作用,你的表现型取决于父母基因的表现:

生育来自双方的种子。偶然地,在男女混精的时候,如果女方的力量战胜男方的力量,并一举而把对方的力量加以制服,那么孩子就表现较多的母亲的基因,就会更像他们的母亲;正如较多父亲的基因就会使他们更像父亲。但那些看来具有双亲的样子、父母两方的特征相等地混合在身上的孩子,他们则是由父亲的物体和母亲的血所产生。

而最神的,就是对这个世界和各种生物由来的解释:

这个世界的开始,是一片原子间的「混沌」:

各种各样的原子的奇异风暴和汹涌的巨团,在它们的空隙、关联、路线、重量、打击、遭遇、运动中制造骚乱。
因为不同分子形状样式不同,结合起来时便不能全部保持原样,后来有些部分开始分离,相似的东西相互结合,并把世界划分开来,塑造它的肢体,安排它巨大的部分——也就是,把上天下地分离开,海也分开,将它分离的水漫延过去。

后来出现了最原始的生命,并且通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方式,演化到现在:

因为自然禁止它们的增长,而且它们也没有力量达到所渴求的美好的成熟的年华,也不能找到养料,或者彼此交合。因为在生物中间,必须有许多条件合起来,才能使它们生育并借生育而永远把生物的种类一代一代造出来。
在那些时候有多种生物消灭了,它们不能借生育来创造后代子孙。因为任何你看见能够呼吸着生命的气息的生物的种类,都是由狡猾或勇力或至少由敏捷保护着。才从最初时候坚持活下来。
后来还有许多物类存下来,则是因为对人类有用,因此引起人类的保护。

这哥们儿根本就是穿越到两千多年前,把现在的很多认知,直接写到这本书里。

这个穿越者,就是卢克莱修;这本书就是《物性论》。


豆瓣上对这本书的评价,直呼「神作」:

而更神奇的是,这本书写出来之后,不光作者不知所踪,书也「消失」了1000多年。

作为一部唯物主义无神论著作,这本《物性论》完全躲过了漫长的中世纪。直到1417年,文艺复兴刚开始不久,它又突然出现在了修道院的图书馆里。

然后就引起轰动,陆续影响了布鲁诺、伽利略、培根、牛顿、马克思……

更牛的是,这本书是以诗歌的形式写出来的,包括对物理、生理、生物学知识的描述,还有哲学思想的阐释,都是用诗歌来表达的。

也就是说,这是一部哲学长诗。有多长呢?现存流传下来的,有7000多行。

这里摘几句:

光亮之中,看不到黑暗。

是真理,就屈服投降;/ 是错误,就勇敢反抗。

谁也不能完全拥有生命,/ 大家都是承租人。

愚人喜爱追捧他们看到的那些 / 隐藏在颠倒黑白的语句中的东西,/ 把娓娓动听的甜言蜜语和音调铿锵的华章丽句 / 当成真理。

后来很多哲学家和诗人,都喜欢引用他的名言。比如莎士比亚的诗歌风格就受到了他的影响,而蒙田的随笔集中,对《物性论》引用了100多处。

著作严重超越时代,同时身世又极其神秘,可能真的只能用穿越来解释了吧。


user avatar   yiwei-re-xin-de-zhuan-ye-ren-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转载,侵删……


user avatar   mo-yu-fan-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堪称古人表情包:三星堆博物馆修复呆萌马头】近日,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晒出一组图,并配文说:"今天路过文物修复室,看到一个身中剧毒的马头"。

好像在哪里见过


user avatar   xyg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韩信。

韩信不只是穿越者,还证明了我们的世界不过是一场游戏。

他来历不明。

韩信是一个没有家世的人,在他正式出山之前,他没有朋友,没有工作……

他最早的记载是出现在一个村子(新手村),穿着破烂的衣服,身上背着一把剑(一级装备)。

他不事生产。

他不种地,二不经商,三不出仕,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在村子和周围闲晃荡。饿了去亭长家蹭饭;闲了,就去水边钓鱼;

信钓於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司马迁的笔法很巧妙,韩信在城下钓鱼,没说钓鱼的成果,却直接连到了“漂母饭信”。这说明,韩信钓鱼只是一个形式,他钓的不是鱼,而是“饱食度”。

历史上没记载他到底钓了多久的鱼,总之,他熬到了天下大乱——可见,钓鱼还有个功能,即挂机

他甘心受胯下之辱。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玩过游戏的人都知道,对方发出决斗邀请,拒绝的原因只有两个,其一,级别不够,杀不了人,还得被人反杀,得不偿失;韩信钓鱼的经验值和属性点,还不足以与这个杀猪的NPC正面PK。

其二,他的任务栏中,主线任务和支线任务已经排满,没有空间再去接其他任务。

注意,“孰视”二字,像极了玩家看着任务栏那种艰难的取舍心态。

逆天的押宝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

秦国已灭,项羽分封天下,当时楚国最强,可韩信偏偏跑了,去追随被项羽排挤到汉中的刘邦。

这种押宝能力、预知能力,若非是知道历史的穿越者,就是看了秘籍的游戏玩家。

奇怪的死里逃生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適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於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

明明和十四个人一起犯法当斩,之前已经砍了十三个,他排在最后,最后只喊了一句话,竟然被放了!不但被释放,还给加官进爵!

可见,决定韩信生死的不是逻辑,而是经验值。

当然,也可能,他就是个游戏作弊者,调出了控制台,输入了无敌代码,或者重新洗了属性点,让自己的说服力满格。

莫名其妙的登坛拜将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本就有违常理,这萧何丞相级的高官,和韩信只是聊过几次天,竟然认定此人能帮刘邦称霸天下。而此前,我们没听说过韩信有任何统兵作战的记录。

追回韩信,刘邦直接让韩信做了大将军。

韩信真的跑了吗?未必。韩信有可能是去刷了几次副本,让经验值爆炸,回来获得“大将军”称号。

未尝败绩的灭国战争

韩信打仗才是真正的逆天。历史上,大多数将领都是按胜多少场战役,杀多少人,夺多少个城池计算,韩信的战绩,直接用灭多少国来计算。

这种玩法,我只在三国志系列的游戏中见过。

看看数据:

汉元年四月,刘邦前往南郑,预计五月能抵达。而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说明,韩信拜将就是两三个月之间的事,拜将之后,直接平定三秦。(3国)

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2国)

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汉王遣张耳与信俱,引兵东,北击赵、代。後九月,破代兵,禽夏说阏与。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2国)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於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1个国家)

发使使燕,燕从风而靡。(1国)

汉四年,遂皆降平齐。(1国)

最后,十面埋伏,灭楚。(1国)

加起来,满打满算四年时间,连灭11国。这大概是历史上效率最高的“大将军”了。


——————————

为韩信写了个穿越小说,有兴趣的可以移步专栏。

论证韩信就是至尊宝穿越过去的。

肖遥哥哥:嫌疑人至尊宝的献身 ║ 如果月光宝盒故障,至尊宝穿越到秦末……

————————————

统一回答大家关于:“他为什么会死?”的问题。

不知道有没有人在玩单机游戏的时候开过作弊?

如果你想以最快的速度失去对这款游戏的兴趣,那就作弊吧。

开始,你会玩的很爽;

过一段时间,你就会有点无聊;

最后,你会彻底的反感……选择关机。

但是,如果你无法关机呢?你必须要玩呢?而且是强制的……

那是一种怎样的痛苦?

韩信就是如此。


另外,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很多道理,但我们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韩信知道了历史的走向,但这丝毫改变不了他的性格,他的思维方式,他的情商……

他依然和我们一样,是个凡人,有七情六欲,有欲望和痛苦。

当痛苦与失望足够多的时候,当游戏始终无法退出的时候,当自己越陷越深的时候……

你只想解脱。

韩信为什么要被封为“淮阴侯”?

重点在那个“阴”字——那时候的韩信,已经充满了阴气,负能量。

所以我推断,他统一天下之后,就得了抑郁症。

终于,他迎来了解脱。

我想,他应该会感谢吕后。

——————————

正在把这个idea改编成一个长篇小说,欢迎追更支持。

长篇创作马拉松:如果让你主宰一段历史,它会是什么样子?


user avatar   ban-tian-zheng-si-lang-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同治六年九月(1867),梁王张宗禹的数万捻军被左宗棠逼迫到了陕北,陕北沟壑纵横,土壤贫瘠,捻军战马极多,粮草问题很难解决,湘军追得紧,梁王人困马乏,并无战意,遂扯队北走清涧、绥德、安塞、延川一带。

十月,梁王打下绥德,接到了遵王赖文光在山东被清军围困的告急文书,他决心启程去为战友们解围,这时一位八十多岁、须眉皆白的陕北老翁,骑着一头牛来拜见梁王,梁王非常尊敬地接待了他,对他说将要带队伍出潼关去支援东捻军,老翁劝阻梁王说:「不可,敌兵齐聚于山东,这时直隶一带必然空虚,我军出怀庆、彰德,越大名,直取北京,清妖必定火速回师返救,山东之围则不战自解了」[1]

梁王听了,连声叫好,认为这是围魏救赵的奇招,十一月,他派出部将袁大魁[2]率领七百人去探看黄河结冰的情况,袁大魁在宜川县侦明,知道黄河已经结冰「小雪流裂,大雪合桥」,他派人回禀梁王可以过河了,谁知此时湘军大将刘松山率军尾追而至,梁王不待回禀,已经于二十二日率全军由宜川的龙王赸、壶口踏一带踏冰桥渡过了黄河,攻下了山西吉州[3],袁大魁没有跟上大队伍,隔在河西。

袁大魁心下思索,梁王已经远走,追兵又在后方,势必无法再东渡了,于是他率领自己的七百人的队伍转走陕甘交界地带,从此开始了他单独行动的生涯。

袁大魁一边走,一边沿途招收地方上的各路起义部队,共招有三千余众,又接纳清军溃兵三百,到了甘肃的环县、固原州一带,地方上在闹饥荒,大魁率众一到,振臂一呼,招来了饥民近万人,但甘肃此时没有粮食,他决计把队伍拉回陕北,伺机东渡黄河与梁王会师。[4]

同治七年四月(1868),袁大魁率部攻取了宜川县的云岩镇,遂盘踞于此,他下令将镇城加修,又开挖壕沟,在山坡上建起两座营寨以为掎角之势,大魁一面每日派部下分途征集粮草,积蓄城内,一面整顿部伍,约束将士,同时,他还迅速派人联络交好附近的回民起义军及地方上的董福祥等人。

袁大魁的所部虽然有万余人马,但大都是一些饥民乌合,他们跟随自己的理由就是自己能带他们乞食,如果把这云岩镇的粮食吃光了,这批人恐怕就要四散而走了,考虑到这里,大魁决定分发种子,命令全军屯垦土地,自给自足,然后每日四下派出小队伍去周围的乡镇村落里从富人、地主手里搜刮粮食,积蓄在云岩镇里,袁大魁一支孤军偏师,数万之众而粮草自足,纵观诸路捻军,已然颇为难得。

袁大魁认为这帮人都是乌合之众,不立纲纪恐怕无法坚持反清复国的大业,他于是与部下盟誓,依照太平天国于1853年的《太平军目》为纲领,自己在军中分设官职,从检点到两司马,各种军功、典官一应俱全,就和当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初一样;太平天国末年,官爵滥封,王侯多如土,而天京陷落之后,所剩下的南北诸余部要不继续滥封官爵笼络人心,要不就是像捻军那样官爵混乱,号令不肃,要不就是干脆没有名目如李文彩、李七他们那样,袁大魁在全军生死垂亡之际,凭借自己的一腔复国热忱和杰出的才能,把过去芜杂的爵号官制革除,用国初的制度重新约束部伍、任命将校,而麾下的将领毫无怨言,部众也没有就此离散,可以说真是一位奇才了。

很快,最艰难的考验就到了,五月,清陕甘总督左宗棠听说居然还有一支捻军留在陕西,觉得如芒在背,无法放手向西进剿,他于是檄调精兵五千,携带洋枪和开花大炮来剿灭袁大魁,十九日,清军开到云岩镇,袁大魁凭借险要地形迎击清军步兵,清军难以前进,于是燃放开花大炮轰击袁大魁的营寨,大魁没有火炮,无法还击,营寨被炮火摧毁,他于是勒令部将退守城镇,清军又分批登城攻打,他指挥部下抛掷滚木礌石,炮石如雨下,清军毫无进展,伤亡惨重,一直坚守到三十一日,清军又增兵遣将,清将魏光焘观察地形,认为此城地形险恶难以仰攻,决定将云岩镇团团包围起来,六月初二,大魁认为部下仓促招募,还没有习惯作战,器械陋寡,恐怕不是洋枪洋炮的对手,之前又被开花大炮轰击,伤亡不少,人心惊惶,决定今日突围再做长计,这天晚上大雨如注,不料清军合围已成,又事先派出军队截击,部队在雨夜中遭到敌军突袭,全军溃散,被清军打死俘获五千余人,部将检点张大有、指挥施万才、李纲山、李成玉、将军曹振邦、两司马周友明、军功袁昆冈都被清军俘获牺牲,大魁只率领不足百人的部下杀出重围。

袁大魁遭到了重大失败,但他丝毫没有灰心丧气,反清复国的远大理想像火焰一样在他的胸中燃烧,他将高举太平天国的旗帜不懈奋斗,七月,大魁转战到了宜川县燕曲堡,在这里收集冲出云岩的部下、甘肃饥民、清军散勇九百多人,继续他的事业,可是清军不肯放过他,非得彻底消灭袁大魁才能心安,大魁落脚没有多久,清军就一路跟踪追击而来,再次打败了大魁,大魁命令部下撤走,这一仗虽然败绩,但却败而不散,队伍没有就此垮掉,这年冬天,袁大魁率部占领了保安县的老岩窑,又把部队汇聚起来,拉起了数百人的部众,分为五队,每一队设一位指挥、一位将军带领,同时又劝说临寨人民蓄发拥护太平天国旗号,临寨的居民居然都照做,并且积极为大魁的部队协助,提供清兵的信息,给予部队藏身之所,大魁就这样在陕西的沟壑里与清军展开了游击战,时合时分,清军根本无从下手。[5]

早在这一年的七月,梁王率领的捻军被困在山东境内黄河、运河、徒骇河之间,大将幼沃王张禹爵早已中枪牺牲,梁王失去支柱[6],南镇一战,捻军终于全军覆没,梁王率领一十八骑溃围而走,夜宿在一个小村里,梁王的祖先张鸿羽曾经是明末和李自成、张献忠同时而起的一位农民军领袖[7],梁王的身上流淌着那些高贵的反抗者们的血液,他本该效法李自成一十八骑东山再起的壮举继续他的反清事业,可是他却没有这么做,悲观的现实和心灰意冷浇灭了他的斗志,他悄悄地离开了自己的骑兵,从此隐居起来......

与梁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袁大魁毫无放弃斗争的想法,恢复国家的壮志一丝也没有泯灭,一直与清军周旋到了同治八年(1869)的春天,这时西捻军主力全军覆没的噩耗已经传遍了陕北,清廷的君臣们正在弹冠相庆,全国的反清形势也正在转入低潮,这一切都在向陕西的民众传达一个信息,清朝的江山终于要稳固下来,各族人民起义要被全面镇压了,大魁为了振奋人心,毅然在附近各地遍贴告示,大书太平天国已巳十九年的正朔,以反清复国号召陕甘人民,这是金田勋旧如赖文光、赖世就都没有做过的壮举,大魁的意志就是那样坚定,理想就是如此的远大!

清朝地方官大惊失色,急忙调集重兵围剿袁大魁,三月下旬,大魁在老岩窑的驻地被清军侦知,遂派兵急袭,袁大魁适在营中,他立马召集部众抵抗,打退了清兵的进攻,清兵见强攻不成,于是把各营分番进攻,日夜攻打,大魁的部下人数太少,全体舍死抵抗,昼夜都无法得到休息,全都疲惫极了,十七日的晚上,清军派遣的死士从营寨的后方闯入,连抛火弹点着了营房,守军此时都因为过于疲惫睡着了,结果清军鱼贯而入,袁大魁惊醒,急忙喊战士们起来迎敌,清军用短兵刺杀,战士们都措手不及,激战一番,袁大魁和他的弟弟袁二全都牺牲,麾下的几百人也都全军尽没,太平天国的陕西部队终于也失败了。[8]

《天国志袁大魁列传》写道:

赞曰:
袁大魁桑梓不可稽,官爵不可考,常充哨探,未将大军。天国末造,王侯百万,如大魁辈,殆无坐处。然其居陕北也,垒外皆仇寇,麾下尽乌合,而能简官爵以明约束,兴屯田以止剽掠,榜谕赫赫,正朔昭昭,其名也微,其志也大。观天京陷后,将帅幸存者尤多,然康王之辈,惟知滥爵赏以饵悍卒;梁王之流,徒解疲马足而逐秋粮,掠几分即饱几分,走一日即活一日,较诸大魁,得无愧乎?

全文完


[1]:事见王大球《张宗禹传略》、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牌尾传》

[2]:袁大魁的出身、历史、职位都不详,但如下文所述,以他熟悉太平天国制度的程度和他的内部并不像捻军那样的编制等情况来看,不太可能是捻军中人,而更可能是太平军出身,陶短房认为应该是太平军余部,或者是翼王中旗余烬。

[3]:《张宗禹传略》:由延安至延长,探悉龙王场冰桥方结,而东岸清军防守甚严。宗禹命张琢(即张禹爵)带短刀队五百人,夜渡冰桥,拔其鹿角,焚其营垒;宗禹自建大将旗鼓,鼓行而前,破吉州,道平阳,出横岭关,走泽潞。

[4]:见薛观骏《宜川续志》、《平定关陇纪略》

[5]:见《平定关陇纪略》

[6]见《张宗禹传略》: 宗禹部将有张琢者,乃敏行之第五子也,美秀而武勇,锐为全军之冠,所部皆百战健儿,所向无前。僧军陈国瑞部,号称二十五人包打一百者犹避其锋。唯任柱与之不协,遂随宗禹分道入豫,此后张西行,任东行,终不复合。即清廷所谓东捻、西捻者 也。

[7]:见王大球《张乐行传略》:...(张乐行家)有良田五百余亩,其先世有张鸿羽者(与张宗禹同村),在明末清初,曾占独山起义(在涡阳城东北三十里),与闯、献同时,而势力差小,名声差低,故乡里犹传其佚事...

[8]:杨毓秀《平回志》卷二

作者:曹变娇


看了很多评论,统一回复一下各位,对袁大魁的事迹感受不一样也是非常正常的,在我看来他的这些行为对比同时代的其他人如汪海洋、赖文光、李文彩、张宗禹、宋景诗、陈大喜等人、再对比各色会军、教军等等的做法,袁大魁的身上闪烁着不少超越时代的闪光点。

比如举例说捻军,捻军早期不能组织脱产的军队,捻军实际上是一种出则为战士(装旗),入则为农的半兵半农的状态,这种做法其实非常严重的影响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内部也不封官授爵,地方上不建立政权来替代清朝的地方政权,结果清军大举反攻,整个以雉河集为首的捻军根据地就立即遭到了全面失败,落入清军之手了。

捻军后期,即使是遵王赖文光这样的首领并入了捻军以后,仍旧是自行其事,据赖文光的自述,捻军名义上尊崇赖文光为最高领导,但,实际上捻军内部完全是各行其事,赖文光无法命令捻军(所谓沃王之不能强,遵王之不能拗),他的远大抱负根本实现不了,曾国藩说“捻匪之人多志大远不如粤匪”,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整支捻军实际上是一只到处追逐食物的无头苍蝇,一边躲避清军的围剿,一边盲目地追逐粮食丰富的地方就食,仅有的进据川陕的正确战略也不了了之,捻军尚且如此,其他的天地会、文贤教军、八卦教军、幅军、翼王李文彩余部等情况就更好不到哪里去了,而袁大魁作为一支捻军中脱出的小分队,能办到回答里那样程度实在是给我一种具有超脱时代的感觉,这是我为他写这篇传记的感受,如果还是有觉得文不对题的,我在此道歉,以后会注意的!


user avatar   zha-wei-ye-xiao-c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提名图特摩斯三世

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以军功著称,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帝国。人送外号“古埃及的拿破仑”。

虽然被类比为拿破仑,但按照图特摩斯三世所取得的战绩和当时的生产力来计算,这位法老恐怕远比拿破仑出色。他一生远征十六次,打过利比亚,巴比伦,亚述,赫悌,米坦尼,叙利亚,巴勒斯坦…胜率是100%。

然而,他最传奇的故事,还是崛起前的经历。


图特摩斯三世出生时,当朝法老暗弱,大权落到他的姑姑----哈特谢普苏特----一个强势又聪明的女人身上。当朝法老一死,哈特谢普苏特就将图特摩斯三世册立为新法老,然后把他流放到了神庙,自己以监护人的身份独揽朝政。

为了监视他,女王让自己的情人当了阿蒙大祭司,把全天下的僧侣控制在自己手中。

那一年,图特摩斯三世刚满十岁。


接下来的二十年,图特摩斯三世都在神庙中度过。接触不到大臣将军,也学习不到治国理论。帝国的任何事务都与他无关,整日陪伴他的只有庙中的僧侣。他还要谨言慎微,唯唯诺诺,不让哈特谢普苏特猜忌自己。

他就这么年复一年地混日子。后来因为表现良好,被哈特谢普苏特赐予了“大将军”的头衔。

“大将军”只是个虚衔。但根据传统,它应该在法老继位时就被授予。图特摩斯三世的“大将军”整整晚来了二十年。

尽管被嘲弄,图特摩斯三世也不敢有丝毫抱怨。

这样的生活,是不是像极了中国的某些傀儡皇帝?

然而图特摩斯三世的处境比傀儡皇帝还要艰难。压在他头上的不是权臣,不是外戚,而是一个像武则天一样强有力的人物。

当时的埃及在女王治下,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富足,军队兵强马壮。女王的统治牢固而不可撼动。

没错。开局一条狗,对手是王者。

但我们的图特摩斯同学,此刻却开始了精彩的表演。


在被发配到神庙的二十二年后,没有任何征兆地,年轻的国王突然回到了底比斯。

一夜之间,权倾天下的女王消失了。和她一起消失的,还有女王的情人和女儿。

起事之前,图特摩斯三世在首都没有任何势力。他最多能够发动的,就是那些从小陪伴他长大的僧侣。历史学家对这段往事充满疑问,却提不出任何可能的假设。图特摩斯三世没有兵,没有钱,仅凭借几个历史上连名字都没留下来的僧侣,就干翻了统治天下二十多年的女王,实在有违常识。

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个从没受到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巩固统治就像老鸨接客一样熟练。

整饬军队,贿赂贵族,册立新的维西尔,安排自己算不上亲近的“亲信”当总督。半年之内,帝国的权力就已经悄然易手,波澜不惊。

后来出于统治需要,图特摩斯三世刻意隐去了女王存在过的痕迹,他的政变手法也随着这场整风运动掩埋在了历史的尘埃中。后人只知道一个年轻的王子孤身离开了监禁他二十年的神庙,然后摇身一变,成为了帝国的掌门人。


国内尘埃落定。接下来,就是走出国门的第一战。

每当新君即位,周边国家总要试探一下新君主的成色。西亚的卡迭石国王趁着埃及内乱,纠集了三百多个小国的王子,宣布他们不再承认埃及的宗主国地位。

实际上,强如哈特谢普苏特,也无法长期在西亚保持权威。按照当时的生产力条件,这相当于美国跨洋征服俄罗斯,还要做到长期占领。

但图特摩斯三世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拉起一支两万人的军队,穿越茫茫大漠,要给卡迭石带去民主。

攻方兵力为二万人,守方兵力为四万人。地点是圣经记载的“善恶决战的永恒战场”---美吉多荒原。这就是图特摩斯的第一次远征----美吉多战役。

卡迭石王集结了所有的资源防守美吉多城,并在埃及军队的必经之路上埋伏重兵,试图将年轻的法老扼杀在荒野中。

图特摩斯三世没有吃这一套。他先让将军杰夫特攻占雅法以确保补给线,然后自己带领剩余的一万兵力倾城而出,放过对手重兵埋伏的两条大路,从阿鲁纳通道穿过卡梅尔山脉,直抵美吉多城下。一千多年后,中国的韩信也使用了同样的兵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守军立刻崩溃,美吉多城一战而定。

整场战斗,图特摩斯三世仅俘虏了340人,斩杀了83人。可见对手已经完全懵逼,没做太大的抵抗就放弃了。

历史上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大型战役,就这样带着不可思议的战损比结束了。

战后,图特摩斯三世并没有对敌国王子斩尽杀绝,而是将他们带回埃及,接受同化教育,再放归本国,借此稳固埃及的统治。

这个手法为历代统治者所惯用,但图特摩斯三世显然是原创。

美吉多战役为埃及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它让埃及法老第一次以征服者的姿态站在国际舞台上。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图特摩斯三世又发动了十五次远征。一次比一次远,最远打到了巴格达,饮马幼发拉底河畔。


图特摩斯三世还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国营海军舰队。它让从来没有海军兵种的埃及人得以横行东地中海。舰队中配备了世界上第一支专业武装运兵船队,以前需要三星期才能到达的叙利亚沿岸,现在只需要四天。

凭借强大的海军实力,埃及人的触角远及克里特岛,爱琴海和塞浦路斯,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非的洲际大帝国。


历史上最辉煌的第十八王朝帝国版图,在图特摩斯三世手中达到了最大。


上面所说的一切,都发生在公元前1500年。

那时,中国的商朝刚刚建立。





后记:感谢大家的积极讨论。

实际上,对于3500年前的历史人物,任何考证都无法做到精确。但评论区出现了如此多的历史虚无主义者,还是让答主颇感意外。为了尽可能给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图特摩斯三世,现在补记一些简单的历史证据。欢迎大家补充。


长文预警:这部分可能才是本回答的本体。(至于夏商周爱好者的评论,答主就不回复了。很多人出于对自己文化的自尊心,不愿意承认他国的历史,这一点答主十分理解。但答主还是要说一句:埃及文明已经灭亡两千多年了,而我们还在。我们没有必要和死去的文明一争短长。无论是读史还是看热闹,都要有大国的风范。


  • tips:对于历史专业的知友,或是有兴趣做学术研究的知友,推荐一本书:

《Urkunden der 18. Dynastie》古代埃及第18王朝的象形文字集合,由德国学者Kurt Heinrich Sethe编辑

这本书保存了1226页手写的象形文字(16个分册),是Urkunden系列中最长的部分,包含了Thutmosis III统治时期大部分时期的第18王朝的所有记录

理论上,只要您有耐心,关于图特摩斯三世的所有信息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但这本书只是个考古记录集,所以发行量不大。英译版本由Barbara Cumming出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索一下。


中文资料的话,目前比较好的,也可能是唯一系统性阐述古埃及历史的只有《古代埃及史》。几乎所有的历史细节与考古论证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读起来很像经典大学教材。作者刘文鹏,国内知名老学究(和那些在百家讲坛里贩卖埃及历史小故事的主播不同)。这本书是答主认识埃及文化的启蒙图书,裂墙推荐给大家。

另外两个比较有趣的书是小说。当然这个与严肃的考古无关了,只是个人爱好。因为埃及题材的文学作品比较少,优质的小说更是凤毛麟角,所以贴两个不错的以飨知友。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

序.古埃及的周边形势

为了更好地理解图特摩斯三世的历史功绩,这里要先介绍一下基础背景知识(这部分有些冗长,熟悉西亚历史的同学建议跳过,直接看第一点):

在分类上,古埃及并不算传统意义上的“非洲国家”。现在学界更倾向于将它定义为“泛地中海文明”。

古埃及文明存在的年代是3500---500BC。如果从拉美西斯11世算起,那么时间跨度大概在2500年左右。

这2500年期间,埃及的敌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

1.南方是努比亚人。

努比亚是世界上第一个黑人文明,也是唯一一个与埃及共享尼罗河的文明。它位于埃及正南方,两国的国界大概在今天的菲莱岛,著名的“阿布辛波神庙”就是古埃及的南大门。

在古埃及人口中,努比亚被称为“库什”,后来努比亚人建立的国家就被称为“库什王国”。



努比亚地区的文治程度很低,以至于历代努比亚王都无法建立起成熟的国家体制与埃及对抗。在大部分历史时期,努比亚都在“叛乱--被征服--再次叛乱”中循环。从第一座金字塔奠基到新王国覆灭,努比亚长期扮演着埃及下位盟友的角色。

埃及对努比亚人的认识是基于侵略战争的基础上。由于努比亚盛产黄金(“努比亚”这个词可能就来自埃及语“黄金之国”),并处在埃及与非洲腹地的贸易路线上,所以两者的战争从各自文明的初期就开始了。

早在美尼斯统一埃及之前,蝎子王就留下了斩杀“戴着鸵鸟羽毛的敌人”的石刻。在金字塔时期,大法老斯尼夫鲁一次性将几千平方公里的努比亚领土夷为平地。到了新王国时期,努比亚人已经完全被埃及同化,成为了埃及军队的一部分。


努比亚人也曾反抗过埃及的统治。在图特摩斯出生前三百年,努比亚进入了“柯玛文化”(Kerma Culture)期,国力有了长足进步。这一时期的埃及正处在分裂期,无暇顾及国外。努比亚人趁乱入侵埃及,曾险些将埃及灭国。


柯玛文化期过后,努比亚又重新成为埃及的附属国。直到古埃及末期,努比亚人才有机会再次进入埃及并建立全国性政权(第25王朝)。这时距离蝎子王第一次远征努比亚,已经过去了2450年。



在军事上,努比亚人以“弓箭手”闻名于世。后来埃及干脆以“弓之地”来指代努比亚。在两国交界的“Medjay”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支职业雇佣兵军队。作为精英部队,他们通常被埃及法老雇来保卫皇室或驻守重要地区。在新王国的军事扩张中,努比亚雇佣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文化上,努比亚深受古埃及的影响。他们信仰埃及的宗教,使用的埃及政策,连统治者也开始自称“法老”,并按照典型的“法老风格”行事。

比较出乎意料的是,努比亚人对埃及文化的热爱似乎比本土埃及人更加强烈。新王国覆灭后,来自努比亚的黑人法老带领埃及人反抗亚述的侵略,积极维护古埃及传统,并致力于复兴埃及文化。埃及文明能残留到罗马时代,努比亚人居功至伟。

最后,在新王国灭亡1400年后,库什王国被阿克苏姆人攻陷,努比亚不再以实体国家的形式存在。又过了300年,非洲正式进入阿拉伯时代。



2.西方是利比亚人。

没错,就是卡大佐的那个利比亚。

古埃及时的利比亚和今天一样,多以部落的形式聚居,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古利比亚的主体民族可能是柏柏尔人,他们的体貌特征在同时期的埃及壁画中有所体现。

但实际上,古代利比亚人的考古证据极少,人们对他们的种族,语系,疆域等关键性概念几乎一无所知。考古证据的缺失可能是源自气候变迁。几千年的时光将绿洲变成了沙漠,湮没了所有历史信息。

由于古代交通条件的限制,古埃及人从未对尼罗河以西的地区进行过探索。所以在古埃及的文献里,利比亚人只被简单地描述为“蛮族”。他们被认为是游牧民,土匪和海盗的集合体。

历史上,埃及对利比亚人的最大胜利是发生在美棱普塔王时期。埃及用两万人杀死了九千余利比亚人,创下了远古战争史的歼敌记录。


3.北方是亚洲诸国。

在不同历史时期,西亚有不同的对手。最强大的是巴比伦,亚述,米坦尼,赫悌,波斯,马其顿和罗马。这些都是人类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文明,而埃及经历了它们全部。


实际上,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西亚才是核心舞台,埃及只能算是“番邦”。由于木材和马匹等战略资源上的明显优势,西亚的诸文明普遍领先于同时代的埃及。只有极个别的大法老才有能力和西亚文明一较短长。这才是图三,拉二,拉三的真正伟大之处。

在新王国时期,埃及在西亚的对手主要是三个:

a. 古巴比伦系帝国:

它是闪族人建立的一系列帝国的总称。在图三时期,这个帝国叫做“米坦尼”。

尽管米坦尼的建立者—胡里安人并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闪族人,但他们全盘接受了古巴比伦人的文化和宗教,传播并使用巴比伦人的文字。从文明延续的角度上看,米坦尼就是另一个古巴比伦

米坦尼是个强大但又尴尬的帝国。它的南面是古埃及最强大的第十八王朝,北面是以军事力量著称的赫悌。在它的东南边境,还生活着生命力顽强的亚述人(从公元前3000年一直存活到现代社会,堪称人类文明史上第一奇葩)。

有限的发展空间让米坦尼的大国地位非常脆弱。但在图三时期,米坦尼依然是最强大的对手。在军事上,它可以动员超过十万的兵力,其影响力覆盖到埃及本土;在经济上,它掌控着连通三大洲的贸易路线,坐拥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商贸中心阿勒颇

关心叙利亚局势的朋友对“阿勒颇”这个名字肯定不陌生。从公元前一万年一千年到公元后2009年,阿勒颇一直是人类活动的中心。这里经历了几千年的繁荣,也承受了几千年的战火。直到今天,它依然是全世界目光的焦点。

先今并没有证据表明图特摩斯三世成功打下了阿勒颇,但这座历史名城确实出现在图特摩斯三世的征伐记录中。有学者猜测,图三选择避开阿勒颇的理由之一,是他不想破坏埃及赖以生存的贸易路线。近东的铁矿和黎凡特的雪松木,是埃及历次远征的原动力。按照有限的考古证据,埃及与米坦尼之间的贸易处在一种动态平衡中。

米坦尼人的陶器在埃及非常受欢迎。埃及的手工雕像则在米坦尼成为爆款。两国之间的贸易历史悠久,甚至在战争时期,依然有中间商贩卖军马的记录。



b. 赫悌帝国:

赫悌人来自于高加索,是安纳托利亚分支的最著名成员。他们的先民翻过四千米的雪山来到近东,在这里征服了哈提帝国,并改称自己为“哈提人”,即我们今天口中的“赫梯人”。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欧洲人”,可能是现在东欧诸国的共同祖先之一。

赫悌是个黑科技帝国。它是全球最早使用铁器的国家。赫悌出产的铁制品是当时外国统治者垂涎的目标,以至于其价格与黄金相等,是青铜制品的60倍。赫悌王曾把冶铁技术视为专利,禁止出口到国外,一度引起了埃及法老的恐慌。有证据表明,赫悌帝国灭亡后,赫悌铁匠们将冶铁技术扩散到国外,其中印度和中国

由于地处两河文明与爱琴海文明的交汇之处,早在图三出生之前三百年,赫悌就已经以商贸闻名近东。它的首都哈图沙是有近千年历史的超级都市,是古代三大洲贸易的经济中心。




随着二十世纪考古学的蓬勃发展,赫悌这一神秘帝国的全貌也逐渐清晰。从国力来看,赫悌帝国的强大远非“城邦”二字可以形容。它拥有30万常备军队,并依据比《汉谟拉比法典》更人道,更有效率的法律系统来治国。赫悌在全盛时期的领土面积已经超过了埃及。


尽管如此,图三时期的赫悌并没有对埃及造成太大的威胁。一方面是米坦尼隔在中间,成为了埃及与赫悌之间的缓冲带;另一方面在1300BC,人类的生产力还不足以支撑从尼罗河到土耳其的长途征伐。赫悌和埃及之间的关系,更多是争夺影响力的战争。赫悌人聪明地在米坦尼和埃及之间左右逢源,以寻求替代米坦尼成为近东霸主的契机。


图三死后一百五十七年,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时期,赫悌已经发展成为帝国。著名的卡迭石之战中,赫悌和埃及一共出动了5000多辆战车。如果把战车看成是远古时期的坦克的话,那么这场战役的规模将超过二战时期的库尔斯克会战。

拉美西斯二世固然浮夸,但他所面对的赫悌,确实也比图三时期更加强大。卡迭石之战中,赫悌的盟军数量达到了19支,算上赫悌自己的23000人军队,赫悌方的兵力达到了夸张的5万人,是拉美西斯二世两倍还多。

从这个角度说,拉美西斯以劣势兵力劳师远征,最后还能全身而退,本身就已经是个奇迹。这让后人对拉美西斯二世又多了一些谅解。


c. 其他小文明。


在波斯人到来之前,两河流域从来就不存在统一的帝国。即便是如日中天的巴比伦和亚述,也无法囊括从波斯湾到地中海的所有土地。所以在古埃及的任何历史时期,西亚都是一强多弱,满地城邦的格局。


这些城邦尽管地盘小,实力弱,但他们的历史要比埃及还要悠久。苏美尔人,阿卡德人,胡里安人,埃兰人都曾建立过独立城邦。上文提到的卡迭石就是其中一个较大的城邦。


这些小国不断与强国为敌,时降时叛。遇到危机就抱团取暖,外部压力不大时就互相攻伐,在长达3500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着独立或者半独立的状态,没有任何文明能够将其彻底征服。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两河流域一直是两大人种的交汇之处。闪族人和印欧人在这里反复拉锯,交替主导着地区的霸权。


埃及作为第三方文明,是三者之间最弱的。


以上三个方向的对手,就是埃及对外征服的主要目标。其中西亚是古埃及最主要也是最宿命的对手,伴随了整部埃及史。


1.图特摩斯三世与女王的世系。

古埃及分为“上埃及”与“下埃及”两个部分。

辉煌的金字塔时代过去以后,古埃及进入了被外族入侵的动荡历史时期。在2次漫长的中间期过后,希克索斯人统治了下埃及。上埃及则由本土法老“二世”(Tao II)统治。

“希克索斯人”意为“异国的统治者”。现代考古学认为,他们是来自于迦南地区的闪族人,凭借复合弓和新式战车征服了孱弱的埃及第十三王朝,侵占尼罗河三角洲地区长达108年。期间埃及人不断发起“解放战争”,但因为科技的劣势进展缓慢。

古埃及的第十五,十六王朝都是希克索斯人建立的外族王朝,首都为阿瓦利斯,与本土埃及人建立的第十七王朝南北并立(即陶二世所在的底比斯王朝)。

陶有2个儿子:卡摩斯Kamose,意为“公牛”)与雅赫摩斯(Ahmose,意为“月神之子”)。

可以近似理解为孙坚,孙策与孙权。

陶带领埃及人与希克索斯人开战,不幸阵亡。

陶是个勇猛的战士国王。他在位时期,埃及人依然要向希克索斯人纳贡。

有一天,希克索斯国王派人向陶提出要求,让陶关闭王宫外的池塘,因为河马的叫声吵得他睡不着觉。然而,希克索斯国王的住处距离陶的王宫却足有几百公里。

显然,这是赤裸裸的挑衅。

陶没有多说什么,直接对希克索斯人宣战。开启了长达十余年的解放战争。

后来陶在一次战役中阵亡。从他的木乃伊可以看出,陶的最后一场战斗惨烈无比。他身中数箭,四肢被长矛贯穿,额头被利斧劈出了一道十厘米长的伤口,整个木乃伊制作得粗糙而草率。陶可能是在战场上被匆匆收敛,并被匆匆埋葬。

答主注:陶的木乃伊可以google到。其颜值很高,仅建议心理承受力强的同学观看

卡摩斯继承父志,继续维持对下埃及的战争。

卡摩斯是个孙策一样的人物。他在父亲战死后,迅速稳定了家族对底比斯的统治,并且远征努比亚,带回了大量的雇佣兵和奴隶以维持对希克索斯人的战争。

在卡摩斯统治时期,埃及人对希克索斯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埃及的城邦有2/3倒向底比斯王朝,联军曾两度兵临希克索斯人的首都,并逼迫喜克索斯国王向西亚求援。
卡摩斯的具体战绩是:

征服那弗鲁希(希克索斯城市);
征服西诺波利斯(上下埃及之间的军事重镇);
摧毁巴哈利亚绿洲(希克索斯人的补给基地);
掠夺阿瓦利斯(希克索斯人首都)。

卡摩斯的死因不明,他的木乃伊至今未被确认(古代祭司的记录显示了卡摩斯的木乃伊保存良好,但现今只有他的金匕首,圣甲虫和铜镜被确认。他的真身可能隐藏在埃博几百具皇家木乃伊中,需要等待进一步DNA鉴定)。据推测,他统治了大约五年,最后阵亡于孟菲斯一带。

最终这场战争由雅赫摩斯终结。他继承父兄遗志,成功将希克索斯人赶出了埃及全境,建立了完全由埃及人自主统治的国家,这就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

在经历了数百年动荡与被外族欺压的历史后,埃及人终于成功复国。第十八王朝是古埃及历史上最强大,最辉煌的王朝,是古埃及文明的集大成者。这个王朝出现了许多后世耳熟能详的“超级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就是其中之一。


答者注:古埃及并没有“国号”的概念。古埃及人认为自己的历史只有三个部分,分别由三个最伟大的法老开创。他们是美尼斯--埃及之祖;孟图霍特普二世--中兴之祖;雅赫摩斯---帝国之祖。三位法老分别对应了古埃及的三大历史时期,这就是古王国,中王国和新王国。

现代划分法则在此基础上做了细分,将王朝序列根据皇室血统和重大历史事件进一步划分为31个王朝。一般认为,陶二世和卡摩斯属于第十七王朝,而第十八王朝从“雅赫摩斯”开始算起。

所以,陶,卡摩斯虽然是“末代君王”,但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亡国之君”。他们和雅赫摩斯一样,都是开疆拓土的英雄人物。足以名列最伟大的法老之列


雅赫摩斯死后,儿子阿蒙霍特普一世继位。

阿蒙霍特普一世没有男性子嗣,由平民将军图特摩斯一世继位。

图特摩斯一世迎娶了阿蒙霍特普一世的女儿阿摩司,以确保自己的统治合法化。

图特摩斯一世在位时间较短,但他建立了古埃及的“现代化”军队(装备新式战车与复合弓),历史上第一次率军到达西亚,奠定了第十八王朝对外征服的基调。一般认为,古埃及在图特摩斯一世这一代才真正开始了向帝国发展的进程。

答者注:图一是个狼人。他以平民之身问鼎王位,继位之初就表现出了霸者的气息。努比亚人趁埃及政权易主时预谋反叛,图一察觉后立刻南征,亲手将努比亚王斩杀,并把尸体挂在船头,沿着水路慢慢驶回埃及,向尼罗河两岸的人们展示反叛者的下场。

回到底比斯后,图一把努比亚王的脑袋钉在了卡纳克神庙的大门上。据说这样做是为了让努比亚王亲眼确认,图一所统治的埃及是否和以前一样强大。

图一对努比亚的征服政策效果显著。此后的一百年间,努比亚人再未敢掀起大规模的造反运动。

图一(即三世的爷爷)死后,他与阿摩司王后只留下了一个嫡女,这就是哈特谢普苏特

于是法老的位置由图一小妾所生的图特摩斯二世(三世的父亲)即位。同样为了统治合法化,图特摩斯二世迎娶了自己的姐姐哈特谢普苏特(三世的继母和姑姑)。

而本文的主角三世,是图特摩斯二世与小妾所生的庶子,也是他唯一的儿子。

可见,从血统上来说,图特摩斯三世远远无法与哈特谢普苏特相提并论。

现代学者认为,哈特谢普苏特的统治异常牢固,至少部分与人民尊敬雄才大略的图特摩斯一世有关。而且她还拥有第十八王朝开国君主雅赫摩斯的血统,具有执政的正当性。

相比之下,图特摩斯三世只继承了图特摩斯一世这一脉血统,他与雅赫摩斯没有任何血缘联系。也就是说,图三是个100%的平民法老。

没错。这下开局连狗都跑了。

而对手依然是个王者。


2.关于图特摩斯三世的历史细节


关于统治:

图特摩斯三世统治了埃及54年。这个时间可以精确到公元前1479年4月24日-----公元前1425年3月11日。

精确的继位日期归功于阿蒙霍特普一世时期的一份太阳观测记录。死亡日期来自于他的将军Amenemheb-Mahu的墓室铭文:他的主人死于他的第54个统治年。

图特摩斯三世的嫔妃:

Satiah:生下长子。长子曾与图特摩斯三世共治(即默认的继承人)。但先于图三死去。

Merytre-Hatshepsut:下任法老继阿蒙霍特普二世的母亲。姓氏有些诡异,可能是假名,用来增强儿子继位的合法性。

Nebtu:仅有名字出现在图特摩斯三世的陵墓中。其他不详。

Menwi, Merti, Menhet:三位外籍公主。从名字上看,第二位可能来自于米坦尼王国。这说明敌人已经开始“进女固好,主动和亲”。

Neferure:即奈菲尔鲁拉---哈特谢普苏特之女,与母亲一起消失在政变中。按照传统,她应该也是图特摩斯三世的嫔妃之一,甚至是大皇后。但目前没有任何实物证据证明这一点。


关于历次远征:

迦南攻略:图特摩斯三世在第2,3,4次远征对迦南地区进行了攻略,以巩固美吉多战役的胜利果实。这三次征伐被普遍认为印象不够深刻,不足以被铭刻在卡纳克神庙中。其中第4次远征没有留下任何记录,但在黎巴嫩发现了这次远征修建的一座要塞遗址,所以第4次远征确有其事。

叙利亚攻略:图特摩斯三世的第5,6,7,11,12,13次远征均对叙利亚展开。其中3次远征的对手是游牧民族,这意味着战斗可能在叙利亚到黎巴嫩的任何地方打响。因此后人无法还原埃及人具体的行军路线和战斗过程。叙利亚是图特摩斯三世最主要的战场。

努比亚攻略:图特摩斯三世的最后一次远征抵达了尼罗河第四瀑布。这次远征之前,图特摩斯三世已经进行了至少3年的敌后活动。但努比亚是底比斯王朝的传统盟友(得益于卡摩斯,雅赫摩斯和图一的无情单刷),所以这次远征的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推测只是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以确保努比亚人的长期忠诚。

两强争霸:图特摩斯三世的第8,9,10次远征针对米坦尼王国展开。米坦尼(古巴比伦帝国和古亚述帝国的直接继承者)是当时唯一可以和埃及相提并论的超级大国,所以图特摩斯三世花费了5年时间进行集中征伐。

在第8次远征中,图特摩斯三世把海军开进了幼发拉底河,越过尚未征服的阿勒颇和卡尔希米什,直接突袭米坦尼的心脏地带。埃及人把米坦尼贵族赶进了山洞,只有交出足够的财物才允许他们回家。这次远征,图特摩斯三世占领了大片新月沃土的土地,还在归途中游山玩水,狩猎大象,以便周边国家有时间赶来向他缴纳人质和贡品。

第9次远征的记录很少,对手是Nukhashshe地区的半游牧民族,这是一个生活在赫悌,米坦尼与埃及之间的小部族联合政府。这次远征推测只是一次武装示威,以确保这些小部族在外交上具有正确的倾向性。

第10次远征是图特摩斯三世最接近翻车的一次。米坦尼集结了大军在阿勒颇对埃及人进行阻击,让图特摩斯三世只俘虏了10人就返回了埃及。虽然战后赫悌人的态度表明图特摩斯三世依然是胜利的那一方,但这次远征显然没有做到像以前那样平A碾压。


关于影响力:

现有图特摩斯三世的征伐记录都被保存在卡纳克神庙中,这就是著名的《图特摩斯三世历代记》。完整版本可以参考前文提到的《Urkunden der 18. Dynastie》。
功绩墙上最显眼的内容是国王面前的两个方尖碑。图特摩斯一生共修建了6座方尖碑(具体数量有争议)。卡纳克有2座,倒塌1座,未完工1座,还有2座被粉丝所收藏。一座在罗马,一座在土耳其。

关于法老的性格特征:

这一点就比较主观了。

对于现代人来说,图特摩斯三世是个低像素的人。三千五百年的时光已经磨掉了绝大部分细节,我们只能从残留的只言片语来推断:

真实

图特摩斯三世是个有血有肉的人。

根据记载,他在美吉多战役的前夜曾紧张得睡不着觉。为了打发时间,他不停地穿梭在兵营之间,提醒士兵们提防敌人的夜袭。很多士兵因为法老没有睡觉而不敢先睡,导致了第二天体力不支,没有第一时间拿下美吉多城。

第二天开战时,埃及新兵们为了抢夺牛羊而不去攻城,图特摩斯三世又表现出了情绪化的一面:他挥舞着长矛,跳起来大骂:我不要战利品,tmd给老子去攻城!

勇敢

图特摩斯三世是少有的敢于亲自上阵的法老。同他那丢人的后辈拉美西斯二世不同,图特摩斯三世上阵不是被动的。

独断

美吉多战役之前,军中的主流观点是放弃美吉多,进攻相对薄弱的霍姆斯。图特摩斯三世反驳道:

“没问题,我的将军们。你们愿意去哪就去哪,反正我要去美吉多。”

将军们面面相觑,最后只好表态誓死忠于法老,跟图特摩斯三世一起前往美吉多。

赌徒

有人认为,美吉多战役其实是一场军事冒险。因为它的地理位置不是很重要,也没有多少资源可以掠夺,又是重兵集结防守,图特摩斯三世进攻这里是失策。

这一点图特摩斯自己也承认。但他在文书里解释了攻打美吉多的理由:“我知道这座城很难被攻克,我本有更好的选择。但对手愚蠢地把所有领导者都集中到了这里,这给了我一次性将几百个国家全部剿灭的最好时机。”

实际上图特摩斯三世也做到了。

经过十八个月的征伐,他为埃及打开了通往新月沃土的大门。

他来之前,身边只有几十年未经历过战火的新兵。他走之后,身后留下了一千个被征服的城市。

狂妄:

根据后世段子手记载,图特摩斯三世与米坦尼国王还有过一段直接对话。

美吉多战后,埃及的疯狂扩张引起了米坦尼帝国的注意。

米坦尼远在伊朗,与埃及并不直接接壤。但西亚小国向埃及称臣触动了米坦尼帝国的利益。在此之前,米坦尼并没有想到埃及人能在如此遥远的地方施加影响力。

于是米坦尼国王给图特摩斯三世送去了一封信:

“两河之地离我们更近,请不要在我们的后院撒野。”

图特摩斯三世则回复:

“埃及确实离米坦尼很遥远。所以我无法占领你们的首都。我只能掠夺完就走。”

米坦尼国王大怒,立刻向埃及人宣战。

后来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图特摩斯三世打进了米坦尼的首都,把国王打得流亡国外,还掠走了三十名嫔妃。

莽撞

还有证据表明,图特摩斯三世并不是个谨慎的人。

在第十次远征中,他在阿勒颇被米坦尼的十万大军包围,而他的手里只有那祖传的两万军队。

被包围的原因在文献中没有记载。从兵力对比上看,应该也不是什么额外的“战术原因” ,就是单纯的没做好侦查工作,被敌人包了饺子。

不过图特摩斯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打赢了。

战后赫梯人送来书信,对他大肆吹捧了一番。图特摩斯怎么回答的历史也没有记载,但这场战役留下了图特摩斯军事生涯的耻辱记录:两军激战一天,俘虏10人。


3.关于美吉多战役的历史细节

美吉多战役被誉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大型战役”,除了拥有翔实的一手史料之外,还有以下的“世界第一”:

  • 第一次使用复合弓的战斗;
  • 第一次使用战争统计的战斗;
  • 第一次有明确时间记载的战斗;
  • 第一次带有“国际外交”色彩的战斗;
  • 第一次有记载的联军作战;
  • 第一次有记载的军议。

美吉多战役的具体结果是:

俘获340名囚犯,斩杀83人,掠走2041匹母马,191匹马驹,6匹种马,924辆战车,200件盔甲,502支复合弓,1929头牛,22500头羊以及铜质皇家盔甲,镀金战车和帐篷杆若干。

战后,所有敌国国王都被要求送一个王子到埃及做人质。在后来的文献中,“美吉多”成为“世界末日”的代名词。

答主注:《圣经》启示录(19:11-21)中上帝与恶魔交战的最终战场“哈米吉多顿”指的就是美吉多的这片山岗。而战争的结局正是“世界末日”。

因为美吉多战役早于《圣经》的成书时间,所以我们熟知的因果律可能要颠覆。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图特摩斯三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可能要远大于预期。
有关图特摩斯三世的历次征伐,资料最详细的就是美吉多战役了。它是由法老的私人秘书塔加尼(Tjaneni)记录的。他详细地描述了埃及军队的行军,军议,扎营,攻城的过程。还有一些法老本人的刻画。
奇怪的是,图三接下来的军事记录都没有美吉多战役这般详细,多数只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俘获数量。后世的拉美西斯二世和拉美西斯三世的军事记录也延续了同样简约的风格。

由此可见,埃及人不重视战争过程的记述是常态,美吉多战役反而是个例。

其最可能的原因就是:美吉多战役过后,大文豪塔加尼死了。


4.关于女王的能力。

哈特谢普苏特被称为“赫雀瑟”(最受人尊敬的)或“猎鹰女王”。

她被后世誉为“世界上第一位女性帝王”。

答者注:实际上,在哈特谢普苏特之前,埃及历史上还出现过两位女王。

第一位女王生活在金字塔时代后期,名叫尼托克丽丝(Nitocris)。曼涅托和希罗多德(古希腊段子王)都曾提到过她的名字。

比如曼涅托曾这样形容她:


“...她生来颊红肤白,比她同时代的所有女人更为美丽,也比所有男人更为勇敢。”
----《埃及史》


而希罗多德则讲述了一个故事:

尼托克丽丝是法老的宠妃,与她的丈夫共治埃及。但时局混乱,她的丈夫在位仅一年便被权贵们谋害。造反者没有另立新君,而是将尼托克丽丝推上了王位,企图借她来控制国家。

尼托克丽丝假装顺从,骗取了造反者的信任。两年后,她在一间地下室宴请他们,用烈酒把他们灌醉,然后打开了水闸,让尼罗河水倒灌,将所有赴宴的人埋葬在了水底。

大仇得报,尼托克丽丝为免受造反者残党所辱,选择自己结束生命。她整理好衣服,戴着王冠,告别了自己的亲信,独自走进一间布满灰尘的密室,再也没有出来。

于是,古埃及的第六王朝就此落幕。

她死后,数百名能力平平的王子起兵争位,创造了“七十天出现七十位国王”的历史奇观。恰逢埃及气候异常,粮食减产,民间发生了大规模的饥荒。各州州长趁机拥兵自重,互相攻伐,帝国就此分崩离析。

至此,辉煌的古王国时期结束了。


第二位是第十二王朝的索贝克尼弗鲁(Sobek-neferu).。她统治了三年,名义上行使全国权力,但实际只能控制首都周边的一小片区域。她去世后,中王国灭亡。

可见,在男权社会,女人当政的结局都是国家灭亡,改朝换代。尼托克丽丝无心权位,索贝克尼弗鲁有心无力。虽然她们都拥有女王头衔,但实际上均未对历史进程作出太大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讲,哈特谢普苏特确实是第一位“真正的女王”。她掌握着绝对实权,又出生在太平盛世。最重要的是,她凭借自己的才能稳固地统治了二十年,没有任何人有能力质疑她的权威。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改变了后人对古代王权制度的固有认知。

尽管哈特谢普苏特现在名震整部埃及史,但在十九世纪之前,人们对她还一无所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她将自己描绘成了一个留有胡须,肌肉健硕的男性法老形象。这强烈暗示了她的篡位行为是明目张胆的,并且得到了统治阶层的默许。

卡纳克的女王方尖碑上记载:

“她为她的父亲阿蒙----两片土地的王座之主----献上她的敬意。她用南方的坚硬花岗石建造了两座伟大的方尖碑,它们的表面镀上了全世界最好的黄金。当太阳在它们之间升起时,从尼罗河的两岸看去,它们的光芒照耀着大地。”

答主注:在卡纳克敬神,相当于中国皇帝在泰山祭祀,是只有法老才有资格行使的最高权力。哈特谢普苏特自称阿蒙之女,在宗教地位上已经和法老等同。另外,她在帝王谷的陵墓不是合葬墓(图二的墓可能是KV42),也表明了哈特谢普苏特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法老。

治国方面,女王的统治力是毋庸置疑的。她治下的埃及经济繁荣,建筑无数。尽管二十年没有对外发兵,但图特摩斯一世所征服的西亚小国并没有公然反抗埃及的霸权。这说明了女王虽然对征伐不感兴趣,但她至少有能力在遥远的敌国保持影响力。

女王的另外一项政绩是主持了对庞特(PUNT)地区的探索。

据考证,拥有鹦嘴鱼,狒狒等特有物种的“庞特”地区就是今天的索马里。按当时的交通状况,这算是非洲版的“郑和下西洋”。

实际上,女王所统治的时代可能是整个古埃及历史上最富庶,最繁华的时代之一。

哈特谢普苏特所积累的国力,足以支撑图特摩斯三世穷兵黩武二十余年,还能同时维持三大工程的修建,最后还能剩下一部分交给后代去延续盛世。

如果说图特摩斯一世是帝国的奠基人,图特摩斯三世是帝国的征服者,那么女王就是帝国经济建设的总设计师。她的影响延续了三百多年,直到新王国的终结。

5.关于女王的情人。

女王的情人名叫“森穆特”(Senemut),是一位平民。

他是女王的专属建筑师,代表作是著名的“停灵庙”。(哈特谢普苏特祭葬庙)

这座伫立在300米悬崖下的宏伟建筑,现今只保留下来1/3。尽管如此,它也是现代人能够看到的最精美的古埃及建筑之一。

最开始,历史学家们认为女王和森穆特只是明君与贤臣之间的关系。一位杰出的女王拥有一位杰出的建筑师并不奇怪,甚至是理所当然。

但在清理停灵庙时,人们发现大多数女王的壁画里面都绘有半跪听命的森穆特,出镜概率似乎超出了一般的大臣。祭庙的后殿,森穆特甚至拥有一尊独立的雕像。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个平民男子拥有的皇家头衔高达80多个。这在讲究出身的奴隶社会,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于是人们开始怀疑森穆特与女王的真实关系。

似乎有些旁证可以证明他们之间的暧昧。比如图特摩斯二世与哈特谢普苏特仅留下了一个女儿奈菲尔鲁拉(Neferu-Ra)。在并不避孕的古代,这暗示了两人的私生活不是很和谐。女王去世时仅有40多岁,按图特摩斯三世即位的年龄反推,女王已经守寡二十多年,有足够的窗口期搞些大新闻。

再后来,人们发现了这幅壁画:

这是一幅古代工匠的涂鸦,隐藏在停灵庙边上一个废弃的山洞里。右边头戴王冠的女人就是哈特谢普苏特,左边头戴僧侣帽的人是森穆特(他同时也是阿蒙大祭司)。显然,古代人和现代人一样八卦,工匠们对顶头上司的尊重并没有延续到这个阴暗的角落。

这个细节表明了,当时整个帝国都知道森穆特与女王的真实关系。

图特摩斯三世当然也知道。


不过,森穆特本人确实有真才实学。他设计的建筑细节,很多直到今天才被考古学家发现:

这是停灵庙的鸟瞰图。注意右下方的大门。它现在是这样的。

借助这个大门遗址,我们可以推断出停灵庙的中轴线。

如果我们把中轴线延长5公里,就会发现:

停灵庙的中轴线与卡纳克神庙的中轴线重合。


另外,我们知道帝王谷就在停灵庙背后的山崖上。

显然,女王的坟墓(KV20)最初就是被设计成凿穿悬崖,延伸到停灵庙下方的。这样,卡纳克,停灵庙,陵墓就可以三位一体,共享同一个中轴线。

利用悬崖的高低落差,将女王陵寝打造成凌驾于历代法老与众神之上的存在,森穆特称得上是个设计鬼才。

但是,这个天才的构想并没有实现。因为停灵庙背靠的悬崖基岩过于脆弱,工匠们无法凿出一个笔直的墓室,最后女王的陵墓修成了J字形。
人们刚发现女王陵墓的时候,还在奇怪为什么它会拥有如此冗长的墓道。

后来森穆特的陵墓被发现,人们进行了三维建模后才看到,在庞大的山腹内部,森穆特的墓室与安葬女王的墓室其实只有一墙之隔。

在地愿为连理枝。

既然生前无法明媒正娶,那就死后偎依在一起吧。

如此浪漫的男人,难怪女王会喜欢上他了。


6.关于历史的疑问。

综上,尽管图特摩斯三世本身的疑问并不多,但他毕竟是3500年前的历史人物,关于他的一些细节还是存有争议。比如:

他一生到底进行了多少次远征?是17次?还是16次?

“法老”一词是不是图特摩斯三世首创?

奈菲尔鲁拉和图特摩斯三世到底是什么关系?

阿鲁特石碑的真实性有多少?

被铭文数次提到的“Susha”到底在哪? (实际上,现代人只能翻译出图特摩斯三世征服的所有地名的三分之一)

。。。。。

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学界并没有公论。


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法老之一。

有理有据,真实存在。


以上。


user avatar   hai-g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个提出劳动价值论的人,

是海南人邱濬(1418-1495年),

而不是百度百科里的马克思(1818-1883年)。

明粉请注意,是他拯救了明朝后半页,整个明朝后半页都是按照他思想在运行。

以下转自百度贴吧墨漓情殇的帖子

自从有了穿越小说,一个话题也随之热了起来:历史上,究竟有没有穿越人?

好些历史人物,都曾被怀疑是穿越者,因为他们的眼光、业绩,非常超前,深深震撼了后人。

其中比较低调的一位,当属明朝文臣邱浚。

这位弘治年间的内阁大学士,以晚清梁启超的保守估计,他的水平领先欧洲二百年。

民国钱穆更尊他为“中国第一流人物”,就连邻国一直忙革命的列宁,也没忘了偷闲给他打个好评:中国十五世纪杰出经济思想家。

类似如潮赞美,只来自一个历史隐藏的真相:比起惊艳的科学发明和幻想,他的人生贡献,看似低调却更加震撼——亲手开启了大明王朝从保守封闭,向着“资本主义”萌芽时代华丽转身的大门。

邱浚,字仲深,号玉峰,永乐十九年生于海南岛琼山府下田村。

明朝好些名臣,都曾有个苦出身,但苦到邱浚家这地步的,也真心不多见。

他家曾是当地望族,可至邱浚小时候,已破落不堪。且邱浚七岁时,父亲邱传就染病亡故,生前还惹出过风波,以至家里的藏书,都被人如狼似虎的抢光。他与兄长邱源,全靠母亲李氏辛苦拉扯大,小小年纪就尽尝炎凉。

但上天还是公平的,虽然给了邱浚贫穷苦难,却更给了他别人梦寐以求的一样东西:天赋。

明朝神童不少,但神到邱浚小时候这级别的,却真心不多:两岁认字六岁写诗,还是在祖父寿宴上,当众做了首《五指山下》,华丽文采顿时技惊四座,当场被赞为“国器”。

明朝另一位得此荣誉称号的神童,则是万历年间改革家张居正,且张神童那时的年岁,比邱神童整大了一倍:十二岁。

这客观差距,以至于素来心高气傲的张居正,也相当不好意思,有次身边人拍他马屁,说他是神童,立刻被他一顿骂:我算啥神童,比邱浚差远了。

而比起张居正那位不省心的老爹,童年丧父的邱浚,却又一个足称伟大的母亲:李氏。

李氏出身书香门第,对儿子的道德修养要求高,且自身意志坚韧。有次小邱浚害重病,医生都劝放弃治疗,李氏却不依,足足照料了八个月,终于把邱浚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后来邱浚每遇到人生难过的坎,就以此来自勉。

另一位对他一生有重大影响的亲人,则是祖父邱普。

邱普是海南当地有名的医生,每逢有瘟疫时,也常义务施药诊治,而他对邱浚这个聪明的孙儿,更是极为疼爱,邱浚童年时,还和兄长邱源一起,被祖父叫到身边训话。

祖父先勉励邱源继承家族医术治病救人,然后郑重的对邱浚,一字一句说出了自己的盼望:达而为良相,以济天下可也。

“以济天下”这个祖父的殷切盼望,就成了邱浚奋斗终身的理想。

邱浚爱读书,如饥似渴到疯狂。每拿到一本书,都潜心研读钻研,除了八股必考教科书外,天文地理甚至宗教文化,样样来者不拒,全都精心钻研。

由于家里穷,为了读本好书,邱浚只能拉下脸出门求借,听说谁家有书,还曾翻山越岭去求,没少受人嘲讽白眼。

日久天长,邱浚对这类事的处理,方法也日益成熟。

一是讲诚信,凡是借人的书,保存都相当爱惜,不但按期归还,而且绝对和新的一样。

二是啥屈辱都能受,有次为了借一本好书,跟那家主人软磨硬泡,居然足足借了五年,才总算得到两天阅览的机会。

饶是有过不少类似风波,但在邱浚童年时,家乡的乡亲们,对邱浚的帮助接济还是极多的。而邱浚宦海沉浮间也曾力所能及地为家乡做了不少好事,是大明权力场上,出名的重情感恩之人。

而且也正是在各种借书遭遇中,邱浚察言观色的本事越发强大,甚至还有了一个让后世惊呆的能耐:善于只凭简短几句话,就准确把握住一个人的性格。

他这强大的官场权谋手段,乃至对帝王心术的把握,都是借书练出来的。

不过比起这能力来,童年遭遇还给他留下心理阴影:由于生活艰难,且受过不少白眼,邱浚养成了睚眦必报的敏感性格。

正是这一缺陷,差点害他晚年身败名裂。

自十九岁起,少年天才邱浚,就是骤然升起在南中国的新星:先中了秀才,二十三岁又中举人,还是乡试解元。

此时邱浚常不拿圣贤做干粮。连明朝公认的元朝大儒许衡都不放过,大批许衡为蛮夷元朝卖命,简直是"人类不尽入禽兽",也就是禽兽不如。

而在中举之后,邱浚长期漂在京城国子监读书。

他特别关心国家大事,尤其是土木堡事变爆发,明英宗给抓了俘虏,他除了写诗感叹,也常预言事情走向,每步都分毫不差,同学中间,让大家连连惊讶。

唯一失意的,却是科考。

正统十二年到景泰二年,怎么考怎落榜。直到三十一岁那年,举案齐眉的妻子金氏病故,痛苦不已的邱浚,才猛然发现自己错在哪:一直以来都只求博名声,其实却虚度了光阴。

痛定思痛的邱浚,从此变了个人,为人开始低调内敛,效果立竿见影,在景泰五年考取进士,还是二甲头名。而且据说本来还能是一甲,只因长得丑,硬给拉低到二甲。

这是大明政坛打的惨烈的几年,特别是两年后明英宗复辟,更是大清洗,好些高官一夜之间就杀头的杀头,流放的流放,邱浚平平安安,先参编《寰宇通志》,又在明英宗复辟后参编《大明一统志》,都是记录明朝各地乃至周边国家风情的百科全书,学术价值极大。

这次一战成名,邱浚一下升了翰林院编修,但附带一个后果十分心塞:明英宗因此认定了,邱浚最会编书,所以派给他的全是类似活,可邱浚却不甘心:我的梦想是"以济天下",哪能总干这个?

而且也正是在编《寰宇通志》时,邱浚更从各地风情资料中,看到了大明深重的危机,越发心急。于是低调的邱浚,开始越发多的建言国事,不论经济还是吏治,得空就插嘴说两句。令同僚惊奇的是,他虽说得罪人,却常说对。

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吐槽高手。

在明英宗过世后不久,他就在一件事上把新皇帝明宪宗好好震撼了一把:广西大藤峡叛乱。

大藤峡叛乱,堪称整个明代,最令历代帝王头疼的叛乱之一,而明宪宗成化年间这次尤其大。明宪宗本人,也愁的唉声叹息。

可邱浚却突然信心满满,给明宪宗上了个详细奏折,给出了细致作战方案。

远在北京的他,竟把前线战局甚至战场地理,都拿捏到极度精确的地步。而后明军依葫芦画瓢采纳他的建议,果然一举拿下。

可这次成功吐槽,虽说得到了明宪宗赏识,可往后多年,一切还是老样,不是做国子监祭酒,就是礼部侍郎,全是文化教育工作。

不甘心的邱浚,吐槽也越发多,连朝廷开发河套这样的军事大事,都积极掺和,还曾一句吐槽,把兵部热情设计却有严重缺陷的战车给吐槽废了,自己亲自上阵设计新战车,设计出了北方明军一直用到明末的主战武器:独轮战车。

本职文化工作,虽然他常吐槽没实际意义,却做的不差。特别值得尊敬的一件事是,编修《明英宗实录》时,他拒绝为讨好皇帝而给于谦加罪,正是这坚决态度,加速了于谦案的平反进程。

他骨子里的正直无私,依然没有变。

由于很无私,所以挨骂也多,可他另一个能耐,就是不好欺负。谁犯上邱浚就常倒血霉,不但常被他回骂的狗血淋头,还总罗织罪名拼命报复。

甚至还有好事者,把他和当时权倾朝野的汪直并列,评为官场上不能惹的几类人物。

乍一看来,十分风光得意。

可邱浚心头却是无奈。明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是大明朝行政效率十分低下的时代,朝堂上号称“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基本就是都不干事,就剩邱浚常吐槽,以他自己很多诗文的自嘲说,都是深深的尴尬。

于是在大家眼中,邱浚的生活,也和别人变得一样混,有事骂人掐架,没事混事胡闹。

但就是在这邱浚自己都自嘲虚度光阴的二十年里,他其实正在默默的做另一件伟大的事:编书,编一本足以石破天惊,启迪后世的奇书。

随着明宪宗过世,明孝宗朱佑樘登基,这件震动明朝历史的大事,终于浮出水面。

成化二十三年十二月,正是大明新皇帝明孝宗朱佑樘最烦的时候。

当时的大明,经过明宪宗二十三年的极品怠工,已经落得一个烂摊,除了水旱灾害四起,边境冲突不断,最头大的就是缺钱,国库穷到耗子都没几只,财政收入严重缩水,着急命群臣想办法,送来的奏折不是乱骂,就是胡拍马屁,简直气的抓狂。

而邱浚就在此时,送来了一件看似更抓狂的礼物:多达三十万字,共分一百六十卷的煌煌巨著:《大学衍义补》。

但忍住没抓狂的明孝宗朱佑樘,勉强翻开学习了几眼,立刻就来了精神,着迷似得看了进去,没几天就成了这书的狂热支持者。

还火速下了个奏折:赏邱浚二十两白银,升礼部尚书,这本奇书更由福建书坊刊刻,全国发行学习。

因为他明白,邱浚送来的,是一部凝结了他毕生所学心血,甚至完全超越历史的神书。

《大学衍义补》,是邱浚自成化年间起,就着手书写的一部巨著。以他自己的话说,这部书的写作主题,就是为一个现实问题:治天下。

当然除了为工作,这书就邱浚自己而言,也为争一口气。邱浚一直以来最自信的,就是经济才能,但做的最多的却是文化工作。因此埋下头来,写这样一部书,就为证明自己。

而这部书的价值,仅看其中一句石破天惊的话,就可完美概括:食货者,生民之根本也。

翻译成白话就是:商品经济,才是国民经济的根本。

在重农抑商数千年传统的中国封建社会,这句话的叛逆意义可想而知。而邱浚除了有雷语,更有电闪雷鸣般的具体举措,全书十二目,包括了大明从整顿腐败,到发展国防军备,甚至振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构想。

其中说的最多的,自然是经济问题。除了主张提升税收效率外,更提出了扶持商品经济的种种举措。

以梁启超的赞叹说,西方近代“重商主义”思想,咱中国的这本书比他们早了几百年,甚至“重商主义”没有的思想,邱浚这里也照样有。

其中对明朝直接影响大的,就是税收改革,邱浚提出的货币税收政策,演变成了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另一个造册考核制度,演变成了考成法。

明朝万历年间两大改革,最早都源出他手。

而对明孝宗启发深的,更有其中的赈灾思想。书中完整提出了以工代赈的思维,即面对自然灾害,以大规模公共设施建设来取代赈济,用以将叛乱危险降到最低。

这个思想明孝宗用的较早,弘治年间黄河大水灾,正是已是内阁大学士的邱浚,主持了大明历史上著名的以工代赈行动,首次尝试以完整的科学评估和公共组织,在短期内聚起了十万多人力,进行明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黄河治理行动。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从河南到淮河的两次治理,不但工程进度井然有序,而且前后的预算,在邱浚的预估下,竟和最后的开支毫无出入。

这场大规模整治,确保了黄河半个多世纪无灾,比起元朝修黄河修亡国的情景,更是高下立判。

这种以工代赈的模式,此后也沿用到明代十六世纪后的多次救灾中,帮助大明挺过了数次难关。

而更激动人心的,却是《大学衍义补》里一个被明孝宗拒绝的主张:废除海禁,发展海外贸易,建立强大的海军,控制从朝鲜至南洋的航线。

这个在当时被明孝宗果断拒绝的建议,到嘉靖年间才真正引起重视。

被东南倭寇闹的焦头烂额的嘉靖皇帝,正是按照邱浚早年《大学衍义补》里的思路,重建了一支最终彻底平灭倭寇的强大海军。

而每当遇到困难,就赶紧翻看《大学衍义补》,从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更成为大明君臣们时常有的习惯性动作。

而在这件震撼明孝宗的奇事后,邱浚的身份再次扶摇直上,终于在七十一岁高龄的弘治四年,如愿以偿官居内阁大学士。而后在四年内阁大学士任期里,他政治生涯最灿烂的一抹晚霞,终于华丽的绽放。

这四年他的业绩,除了主持黄河水利工程,更操盘了盐政改革,把明朝传统的“开中法”,变成允许私商参与竞争的“严盐法”,这个改革的意义,不但解决了北方边境的军费问题,更促成了晋商集团崛起,影响绵延明清两代。

此外又主持完成了《大明会典》的修撰,这部深远意义的法典,剔除了朱元璋时代诸多酷刑,更以其“慎刑”的思想,成为中国古代司法史上的里程碑。

欧洲启蒙运动的伏尔泰等人,更对其十分推崇。

甚至在临终之前,还不忘了为明孝宗筹谋《佥民壮法》的条文,这部书后来促成了戚家军等铁血劲旅的军事制度改革。

但劳心卖力的邱浚却万万没想到,他晚年的清誉,竟会因为一场风波大打折扣:王恕案。

内阁大学士邱浚与吏部尚书王恕,其实本是一类人,都心怀社稷且为官清廉。但王恕是个霸道脾气,外加资格老,在邱浚面前常摆架子。邱浚却也不是吃亏的人,因此日久天长,矛盾越发深。

后来王恕大力反腐败,捎带也反掉了不少邱浚主持经济改革时,极为倚重的官员,这下二人彻底撕破脸。

而向来惹不起的邱浚,对付王恕这个老倔头,办法也十分老辣:授意亲信太医院医生刘文泰告状,说王恕早年曾写文章诽谤明宪宗。

这一状真叫狠,明孝宗虽说信任王恕,但最恨别人说他爹的不是,立刻龙颜大怒。最后虽说查无实据,可还是把王恕罢官回家。凭着对帝王心态的巧妙拿捏,邱浚漂亮赢了这局。

但王恕曾为很多获罪言官平反,又大力反腐败,群众威望非常高。这番含冤离去,引起巨大民愤,惹出这事的邱浚,也就成了靶子,被言官们轮番攻击,骂什么的都有。

甚至到邱浚积劳成疾,于弘治八年病入膏肓,相关的弹劾,还是从来不少,气的明孝宗发了脾气,下诏书一顿斥责,才算压了下来。

为自己睚眦必报的性格,晚年的邱浚,终于吃了次大亏。

此后不久,七十五岁的邱浚与世长辞,明孝宗甚为悲痛,以极其隆重的礼节,来纪念这位奇才:亲笔题写了“理学名臣”四字,并拨出专银,在他的家乡专门修建了高六米有十六级台阶的陵寝。

而比起这宏伟的陵墓来,他的思想对于明朝后一百五十年的影响,更是潜移默化:他短短四年的大学士任上,几乎启动了后来明王朝所有颠覆性的改革。

他生前念念不忘的诸多主张,好些更被后辈继承。

甚至不开玩笑说,自十六世纪起,大明王朝号称“资本主义萌芽”的活跃时代,各种新思想新经济模式的雨后春笋情景,首先来自他沉默的搭台。

首先提出劳动价值论的他,但我们知道的很少很少。


user avatar   duan-yong-m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朱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法语:Jules Gabriel Verne,1828年2月8日-1905年3月24日),法国小说家、博物学家,科普作家,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开创者之一。他一生写了六十多部大大小小的科幻小说,总题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漫游》。他以其大量著作和突出贡献,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由于凡尔纳知识非常丰富,他小说作品的著述、描写多有科学根据,所以当时他小说的幻想,如今成为了有趣的预言。

主要作品出版于19世纪末,其科幻小说中的许多设想和描述在20世纪成为了现实。

《海底两万里》里的潜水艇,潜水服,从海水中提取能量,电池

《神秘岛》里的电报

《两年假期》中的飞机

《从地球到月球》的登月飞船

《世界主宰者》的多功能交通工具

《机器岛》里的航母

《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的征服极地计划

……

太多了,不一一举例了,总之他的作品已有60%左右都一实现

但凡人能想象到的事物,必定有人能将它实现。

维基百科——zh.wikipedia.org/wiki/%

以上均为网络收集。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本书,适不适合高中生读? 
  韩国媒体自称所谓的“广电的限韩令”会有什么深远意义? 
  我今生造善业,后世享受结果,后世的我在我看来已非我,那又与我何干? 
  你们都知道哪些著名历史人物的微妙联系? 
  宗教对世界的贡献有哪些? 
  为什么我作为一个满族人,也了解清朝历史,但是很痛恨清朝? 
  独角兽在西方文化中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中国文化是退步的文化吗? 
  明智光秀为什么要背叛织田信长?且为何要选在本能寺发动叛乱?他的动机到底是什么? 
  学一样东西过了好久再拾起来反而比先前更熟练,为什么? 

前一个讨论
屠呦呦不能当院士,这说明什么问题?
下一个讨论
你有哪些尴尬的「违法」行为?





© 2024-05-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