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是赵老二搞不清状况的问题
首先,情报工作没做到位,根本就没摸清辽国的底细。而宋军这头,赵老二想要模仿李世民围点打援,却完全对自己部队的机动能力没B数。要知道,宋军的骑兵数量和辽比不是一个级别的。这导致宋军在机动性上就已经输掉了先手,虽然宋军仗着人多围城,但是宋军没料到守城的辽军抵抗的异常顽强。加上之前围攻太原之后,宋军已经人困马乏,极其需要休整回复一下精力。可是赵老二要让宋军给他996,不仅不让休整,还把之前许诺给宋军的奖赏也忘了。导致不仅人困马乏,士气也削弱了。也就是说,守城的辽军是以逸待劳,早有准备,而宋军则是连续作战已经人困马乏了。让疲劳之师去围攻一个坚城,还是个坚决抵抗的坚城。这已经犯了军事大忌了。相对于李世民在虎牢关,则是准备充足,以逸待劳的方式,利用机动优势和窦建德打了个时间差。
而赵二这头完全没有啥规划,一拍脑门就去莽了。
其次就是之前说的围点打援的问题,围点打援的实质,就是利用围城为诱饵,进而诱歼敌军的主力。也就是说,围点打援必须要给对面一个苦痛抉择。如果主力不来,那么你城没了,如果你来了,很可能会有被歼灭的危险。可是赵二这头,派出去的打援部队都是以步兵为主。机动能力比不过辽军,而围点打援必须要打一个时间差,先敌军一步,到达敌军的必经之地设伏围歼。然而宋军的打援部队竟然和辽军一块到了.........。这就意味着,打援的战术已经失败了。因为敌军差不多已经知道你家部队都啥成分了。让辽军有个更多的情报来部署接下来的战术安排。围点打援的胜利条件就是,出其不意的在半路围歼敌军。但是辽军此时已经发现了宋军的打援部队了,宋军预想的伏击战术失效了。无奈只能隔河列阵了。然而打援部队,最珍贵的是时间,而宋军的打援部队已经无法主动撤离了,只能被迫和辽军的骑兵对峙。结果就是,围歼战打成了阻击战了,进攻方变成了防守方。打援部队反倒成了阻击辽军骑兵,为宋军主力争取夺城的时间的敢死队了.......。仗打到这种样子,已经输一半了。这时候赵老二应该识相的撤围,主动结束这次战役,还可以让宋军主力全身而退,因为宋军的打援部队已经陷入被动防守了,若是还继续打下去,宋军主力的侧翼随时都会被辽军搞。这时候赵二要是及时撤围,分批次退出战场,还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可是赵老二表示,那就让打援部队继续扛着,我们继续夺城。
结果嘛,辽军开始持续增兵,利用人数优势把宋军的打援部队的防线给日穿了,导致辽军出现在了宋军的侧翼,然后赵老二直接牛车漂移,扔下部队自己跑了。然后宋军主力因为统帅擅自逃跑,导致士气血崩被辽军差点歼灭。其实,如果那会赵二不自己牛车漂移,宋军还能安全撤退,因为辽军的人数依然不如宋军多,辽军的主力也不敢和宋军的主力硬钢,但是赵二临阵脱逃了。导致宋军的士气崩溃了,开始溃逃。让辽军抓住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