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大陆儿童在香港地铁进食导致骂战事件?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补充解释

1,本人放这个相片只想说明,在香港地铁上吃东西虽然说是违规,但是并不少见,香港人一样会犯这个错误,本人在香港地铁就见过几次了,周围的人都能给予包容。与相片中人的政治立场无关。

2,至于有人问为什么要用这人的相片,不用其他人的呢?因为你们认识啊,我要是放其他香港人的,万一你说是大陆游客我要怎么证明图片上的人是香港人。

3,关于肖像权

Q:如被人拍下相片,可否要求拍攝者刪除或控告對方?

A:香港沒有肖像權,拍攝路人沒有違法,也無權要求拍攝者刪除相片,惟若感到被拍攝者滋擾或相片侵犯個人私隱,則可向法庭申請禁制令,要求停止拍攝行為及刊登相片。

4,给洗地工一番话

大陆游客不一定知道香港这个规定,但是相片中的人(香港籍)肯定知道这个规定。既然知道这个规定还吃东西。说明在部分香港人的意识里,地铁吃东西并不是很大过错。并不至于到要大声斥骂,驱赶下车的程度。


user avatar   pansz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发条橙》启发过我们,人们应该有犯错误并且接受惩罚的自由。

所以,如果地铁吃东西要罚款,那么人们应该有在地铁上吃并且付罚款的自由。

但拉紧急制动同样是违法的,该怎么罚自然也应该有评价。(我印象中是要拘留的)。

法制社会就是大家守法,你看到有人违规可以叫警察,而不能用私法。

这位港人的法制观念显然不足。


user avatar   kong-bu-de-shao-m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挺遗憾的。这是好几年前发生的事情了,不过,作为一个以“求知”、“求真”为目的网站,知乎的这个问题下,却似乎并没人去关注事情的真实始末。

以下,我只是就该次事件发表看法,不去提及、猜测其他香港人在其他事件中的所作、所为、所想。

重要事情强调3次:

就事论事

就事论事

就事论事

引用事后眼镜男事主在facebook上的文章:

事件發生在前天(15/1/2012),昨天已經開始收到不同好友的詢問,到今天在頭版上看到自己的樣子。哈,想不到會這樣。我只可以向各位講,我只是做一些當時我想做,以及應該做的事情,只是想不到給人拍了下來,然後引起各界的關注。
  好多好友問我事件經過,或者讓我在這裡交代一下吧!
  事緣當天與女友在紅磡站上車,上車後近我的兩排位都坐滿人,一邊一個大人三個小孩,一邊即是三個大人以及他們的行李。當時都不以為然;後來看到那個媽咪張一包童星點心麵倒進她旁的小孩手中,而另外兩個女孩則有一個拿著糖包。及後雙手捧著一堆點心麵的小孩不小心將一些灑到身上及地上。看到這個程況,我便以我有限的普通話,指著不准飲食的牌向他們說:不好意思,這裡不能吃東西。之後…..換來一輪啾呼叫。那媽咪說只是小孩子吃,以及正在收起,問我為何要多事…..我向他說剛才我都有見你放進自己口中,你也有吃…..其實講左幾句我都知冇結果,誰知這時他們對面的友伴邊笑邊出聲:佢地說得真是很差!我很火用廣東話同佢地講:我係講得差!呢度係香港人的地方,你同我講返廣東話。這時他們有一句沒一句繼續講,這時有位見義勇為的男仕出聲:收聲啦!好嘈呀!繼續食呀好唔好?自己做錯野仲嘈,要唔要叫職員呀?當那班人還在嘈時,男仕在旺角東站按著車門,等職員過來。而我亦第一時間下車向職員揮手叫他們過來。之後你地都響YOUTUBE度見到晒。
  九龍塘站職員請我們全部落車,之後分開我地兩班人。了解事件後職員請我們走先,說會向他們發出警告。事件就係咁啦!我上左第二班車仲見到佢地係俾職員圍住。
  好好彩有呢位見義勇為的先生。我呢兩日見到D好友不停咁講話我英雄、偶像,我只係講我做返自己應該做的事。及我無意冒犯內地人仕,至於我果句:大陸人係咁,如果對各位做成不便我在此致歉。呢次係個別事件,我唔想引起甚麼反甚麼的情緒,謝謝!
  又好好彩,我冇爆粗,如果唔係成件事唔同晒。

  請各位廣泛轉載!

  Ken Wai

  17/1/2012

我想,这里有几点,是非常需要澄清的,因为它们已成为这次事件招致误解的源头。除了yol叔外,下面@的几名知友都是对事件误解较深的:

1、这个问题下,许多人指责港人蛮横按紧急刹车、欺软怕硬(

@闻拙

)。

——不是,视频片段已经是事件的高潮。而在最初,眼镜港男的第一句话,是用他力所能及的普通话,指着车上告示牌指出:“不好意思,这里不能吃东西”。也就是最初,港人仅仅是进行礼貌而温和的提醒,充分尊重了陆客(用自己并不擅长的普通话说话),言论也并不激烈

2、这个问题下,许多人指责港人双重标准、心理脆弱(

@钟大仙儿

)。

——事实上,眼镜男最初是对大陆人“不以为然”(应该是“不以为意”才对,香港的中文教育嘛……)。但后来,小朋友将点心面(干脆面)不慎洒到车厢地面之后(导致进食问题变严重:对公共环境卫生造成实质侵害),眼镜港男进行提醒,并不是针对大陆人的无条件、零容忍“挑刺”。而且我想,如果票数最高那个答案,如果图片中人把面包或者馅料撒一地的话(而不仅仅安静地做个吃面包的美男子),也会有人提醒他。

当然了,也可能真的没人会去管撒一地食物碎屑的人。不过话说回来,别人容忍你,是人情;别人提醒你,是道理


综合1和2,我觉得至少在一开始,眼镜男的做法是恰到好处的。要换做是我,在地铁里看到有人洒了一地干脆面,我一样会提醒,而不管对方是什么人。而且我相信这种包含礼貌词汇(“不好意思”)的温和语气的提醒,应该不至于被

@yolfilm

拉进巷子里打

3、这个问题下,许多人指责港人对于吃点心面骂成这样、拉刹车,是小题大作的过激行为。

——事实是,陆客对提醒不屑地起哄,反问港人为何要多管闲事,并嘲笑眼睛港男普通话讲得很差。这种没礼貌的行为惹火了旁观的港人中年男子(事主2,后来的拍视频者)。中年男子指责陆客做错事不应该反咬一口。其他乘客看不过眼也卷入战团。由于车厢内太火爆,事情失控,中年男才拍视频并按紧急刹车(是失控才拉刹车,而非吃面)。

之所以会升级成骂战,核心原因并不是“吃面”,而是陆客无礼也无理的反应、以及人身攻击将矛盾激起。欺软怕硬的可鄙之人应该是陆客才对,眼镜港男看来太有礼貌、太没气场了,结果被反唇相讥(港男居然事后还要在意自己有没有说脏话,这么软弱还有救吗?

@nany na

)。

4、很多大陆网友非常喜欢在无视港人的意见情况下,将港陆矛盾(就说这件事,我不想发散)擅自归结为“香港衰落,港人不甘”之类的理由(

@Allen Xu

)。我不认为任何对香港缺乏足够了解的人,有资格代替香港人自身去表达所谓的“港人真实想法”。

——引用一段视频

2012-01-15香港地铁骂战 事件另有起因 绝非歧视

这段视频是苹果日报在事件后的追踪,采访了事主。拍视频的中年人男事主自述(已翻译为简体):

……从抢奶粉开始,大陆人到香港买豪宅抬高楼价,自由行到香港又很不守秩序,又随地大便。真的很不和谐,政府一定要做些什么措施……

*(注意,此时为2012年,2014年著名的“旺角街头大便事件”尚未发生,视频配图是其他两次没被炒作起来的随地大便事件。可见陆客在香港随地大便的事件不是孤例,而是屡有发生)


5、事情的后续:是眼镜男在facebook对过激言论进行道歉(见上面引文加粗部分),并庆幸自己没有因为情绪失控而说脏话。大陆方向,北大教授孔庆东教授在节目中,以车厢内参与事件的港人为典型,公开骂“很多香港人是狗”(此处感谢

@王亚光

指正)。事件再度升级,由网络事件激化为全国对香港的口诛笔伐,以及诋毁。

眼镜男确实对大陆人带有成见,并在遭到人身攻击后、情绪比较激动的情况下,将积累下来的成见脱口而出。所以各位指责此案例中眼镜男带有歧视、一棍子打死一船人,问题确实存在,而他也为此公开道歉。

但是,我不觉得:“香港人心中带有歧视(但最初没说出来)”,就能成为陆客违反规定在先、并反过来人身攻击、激化矛盾的“正当理由”。更不是后来孔庆东公开用低俗比喻侮辱香港人的“正当理由”。


整个过程,与其不由分说指责港人“双重标准”,倒不如说是港人在本事件中是秀才遇着兵,有理说不清;从车厢到网络到全国,不是香港和大陆的隔阂,而是讲理、礼貌, 与蛮横、民粹、消息封锁、媒体歪曲事实的冲突;最终被贬斥为狗的,其实并不是什么香港人,而是我们这个民族引以为豪的曾经的那些优点。

6、最后,在陆客与地铁工作人员吵闹争辩时,捉到为港人洗地;为大陆人抹黑;与本问题下数千名知友、乃至与大陆大部分网友大唱反调的——女性小汉奸一枚:




那清脆无邪的童声,简直振聋发聩。


user avatar   wenzh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南海问题上中国不会抽身,中国正在大力插入。


user avatar   huang-ting-j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电视剧一定要懂历史。

我们总是说清承明制,而在立太子后的布局这个制度上,却是清承晋制,甚至最后一样的失败过程。

一个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一个清圣祖时的“九子夺嫡”。

贾后把愍怀太子拉下台,对她有什么好处么?贾后全族被杀为愍怀太子偿命。

胤禔胤禩把太子胤礽拉下台有什么好处么?胤禔终身圈禁,胤禩黜宗籍。

晋惠帝时,贾后的母亲郭槐就劝说贾后,要正视愍怀太子司马遹已经长大的事实,正视太子司马遹是未来的皇帝,把贾家的利益与太子司马遹的利益尽量捆在一起,与太子司马遹共治天下,才是维持贾家尊贵地位的长久之道。【注1】然而贾后和贾家少壮派力量没有听从郭槐的话,而是废杀了太子司马遹。最后,很快贾后全族为愍怀太子司马遹偿命。

对胤禔和胤禩而言(胤禔和胤禩为同一个政治团体先后的领袖),正视1岁半即被立为皇太子的胤礽是无可争议的未来皇帝,在这个框架下去追求自己的利益的最大化,才是最符合他们的利益的。然而,他们选择了跟贾后和司马家的那群王爷一样的路,一心要把太子胤礽拉下台。

1726年胤禩死于幽所,1735年被幽禁26年的胤禔死于家中,如果他们读历史的话,在临死前,他们有没有想到公元300年被废杀的贾后以及之后“八王之乱”中相继被杀的王爷。也许他们曾经以为自己比贾后和司马家的那群王爷聪明,然而最后他们跟贾后和司马家的王爷一样的失败。1400多年的历史长河,历史又重演了一遍。

老八当不上太子很正常,能当上太子才不正常。

我见过的对康熙朝的“九子夺嫡”最不客气的评论是(大致上的原话):

康熙那几个儿子更是上窜下跳,他们的支持者根据他们的特点为他们造势,听上去好像都挺有道理。

这个评论来自某写政治史的大拿,这位大拿的水平如何,我只要告诉你,他读完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红宝书等。他的著作长达500多万字,系统剖析汉初、三国、两晋南北朝、唐末、明末的皇权政治和豪门寡头政治。【注2】

同样这位大拿对康熙朝立储失败的评论是(原话):

康熙立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清初是贵族政治。在贵族政治下,立储失败几乎是必然的,因为不论怎么布局都会出现问题。对此只要看一下两晋南北朝隋唐(唐玄宗之前)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了。
随着官僚政治逐渐成熟,各种自成系统力量被分割瓦解,立储自然变得简单了。

我引这位大拿的话就想说明一个问题,你觉得中央政治舞台中心厮混了一辈子,看透了群臣表演的康熙帝,看不懂这一切么?既然康熙帝能看透彻这一切,那康熙帝有什么理由立老八当太子呢?

很多人思考康熙朝立储之争,站在很多皇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就是不站在康熙帝的角度。

从胤禩一派的角度说:胤禩足够优秀,所以,皇帝应该废掉太子胤礽,立胤禩为太子。

当然了,从胤禔等人角度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从康熙帝的角度就是:你做梦!

皇太子是什么样的位置?皇帝唯一合法的继承人。是天下利益汇聚之地。这个位置岂是你想坐上去就坐上去的。你也太把自己当根蒜了。

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嫡次子,想取代嫡长兄长李建成的太子地位,那是带领自己的小弟,拿着全家人的脑袋和全族人的前途,用玄武门之变的鲜血搏出来的。

有没有庶子取代嫡长子成为皇太子的?有!唐玄宗李隆基。为什么他能当太子,他哥哥李成器当不了太子,因为他爸爸睿宗的皇位就是靠他夺下来的。面对如此牛X无比的李三郎,即使是庶子,他的哥哥嫡子李成器也只能主动退让太子位。【注3】而实际上,睿宗也就是在皇位上走个过程,就退位给李隆基,自己当太上皇去了。

【注3】睿宗即位,与侍臣议立皇太子,佥曰:“除天下之祸者,享天下之福;拯天下之危者,受天下之安。平王有圣德 ,定天下,又闻成器已下咸有推让,宜膺主鬯,以副群心。”睿宗从之。

胤禩有哪点能和唐太宗、唐玄宗比呢?

如果胤禩有唐太宗,唐玄宗的水平,康熙帝敢不立他为太子么?

再早一点的历史中,面对外戚、功臣、以及世外高人的共同支持的太子刘盈,汉高祖刘邦最后终于不敢坚持废太子了。【注4】【注5】

【注4】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上从破黥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张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太子。上详许之,犹欲易之。
【注5】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

胤禩如果真的有这么强大的支持力量,康熙帝敢不立他为太子么?汉高祖作为开国皇帝,面对如此强大支持太子的力量,都不敢再坚持自己的想法立赵王如意为新太子了,康熙帝作为一个继承父祖之业的皇帝,如果胤禩真的是众心所向他还敢坚持复立胤礽为太子么?

雍剧里给我们讲述的一个童话故事就是,太子之所以能当30多年的太子,是因为他的母亲是皇后。包括网络上的很多历史爱好者、甚至一些三流的历史学者的文章里也是这种观点。

太子胤礽之所以1岁半就被立为太子,确实是因为他的母亲是皇后。而实际上历史上能成为太子的人,除了皇帝没有嫡子,其余情况下基本也都是因为他们的母亲是皇后。母亲是皇后所以当太子怎么了?母亲是皇后当太子是常态,母亲是皇后当不上太子才是非常态。

但是他能当36年的皇太子,显然就不是什么子以母贵这么简单的事了。汉武帝的太子刘据,7岁立为太子,38岁起兵失败自尽。东汉光武帝的太子刘强,2岁立为太子,19岁被废。晋惠帝的太子司马遹,即愍怀太子,12岁立为太子,23岁被废杀。唐太宗的太子承乾,8岁立为太子,26岁被废。唐高宗的太子李弘,5岁立为太子,23岁猝死,死因存疑,随后其同母弟,22岁的李贤被立子,太子26岁被废。唐玄宗的太子李瑛,10岁立为太子,32岁被废杀。这么多太子中,能在太子位上坚持20年以上的只有三位,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在太子位31年,唐玄宗的太子李瑛在太子位22年,清圣祖的太子胤礽在太子位36年。两晋南北朝的一群被废杀的太子,或者登上皇位不久就被废杀的太子,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所以只要多看点史书,对社会,对人情世故多点了解的人都绝对不敢认为胤礽能居储位36年,是单纯依靠所谓的“子以母贵”。【注6】【注7】

【注6】初,帝以太子不慧,恐不堪为嗣,常密以访后;后曰:“立子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也!”
【注7】上疑太子仁弱,密谓长孙无忌曰:“公劝我立雉奴,雉奴懦,恐不能守社稷,奈何!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无忌固争,以为不可。

在康熙47年一废太子前,你能从清朝官方史书上找出康熙帝玄烨这样公开表达对皇太子胤礽能力不满的言语么?

一个皇太子的能力怎样,皇帝最有发言权,因为只有皇帝最关心自己的江山能否一世二世乃至万世的存续下去。而官僚们,不管嘴里说着多么冠冕堂皇的道理,他们在乎的都是自己的利益。

一个儿子能力怎样?他的父亲最有发言权,尤其是这个父亲还是至高无上的皇帝。

而事实上,别说胤礽当太子的时候了,即使他被废黜后,康熙帝依旧对他的能力表达肯定。【注8】【注9】【注10】

【注8】朕初次中路出师,留皇太子办理朝事,举朝皆称皇太子之善。
【注9】皇太子胤礽,久践青宫,夙标誉望,克殚诚孝,笃守恪恭。
【注10】二阿哥何曾不好?二阿哥学问骑射艺能,并无可议之处。

这三次评价,分别是一废后和二废后的评价。

“英雄惜英雄”“英雄相惜”,能让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能力,长达40多年都持肯定态度的,绝不会是所谓因为他的出生,只会是因为他个人的能力,他本人足够优秀。

既然皇太子能力没任何问题,胤禩也没唐玄宗那样的水平,那从康熙帝的角度喜欢皇太子胤礽不喜欢胤禩有什么奇怪呢?

至于有部分大臣支持胤禩,跟康熙帝有什么关系?如果让那些大臣真的能选择,他们还想选择自己当皇帝呢,难道康熙帝就要把皇位也让出来?

历史上,唐太宗和唐玄宗都成功上位了,然而,历史上试图上位却万劫不复的失败者是数不胜数的。东吴孙权之子鲁王孙霸、西晋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唐太宗之子魏王李泰;唐肃宗之子越王李係;明成祖之子汉王朱高煦等等。如果古代无数政治强人做出来的皇权布局,能让你随便破局上位,那“家天下”早就消失了。

胤禔胤禩也许认为他们会是唐太宗唐玄宗那样的幸运儿,可是最终他们的名字只能与东吴鲁王孙霸、西晋八王、唐越王李係这些人放在了一起。


文章开头的提到的清承晋制,指的就是康熙朝立太子用的是晋武帝司马炎开创的制度,可以称之为“晋武帝模式”,这套模式与官僚政治成熟时,立太子后,就把其他皇子打发到封地去的“明太祖模式”所不同的就是。面对强大的贵族势力,不得不给太子配置强大的个人班底,以用于老皇帝去世后,太子登基时,能够有足够的势力对抗贵族集团。因为愚忠皇权的古人只存在于某些人的想象中,皇权之所以能够高高在上,是因为有巧妙的权力布局来牵制各方利益集团。在为太子配置了强大的东宫班底后,为了太子的势力不失去控制,皇帝不得不安排其他皇子牵制太子。俗称太子主政次子主军,或者太子次子并重。这套模式下还会辅以外戚势力、诸王势力对太子皇子的势力进行再牵制。康熙朝先用来牵制太子的是直郡王胤禔,复立太子后是贝勒胤禩。

这些被皇帝有意扶持,和太子争斗的皇子们,并不是皇帝当真对这些不是太子的皇子有多疼爱,才给予超乎常规的厚待。如大皇子胤禔,八皇子胤禩这样,被皇帝有意扶持,和太子竞争制衡的皇子们,在历史长河中数不胜数,如东吴孙权之子鲁王孙霸、后赵石虎之子石韬、唐太宗之子魏王李泰、唐肃宗之子越王李係、宋徽宗之子郓王赵楷、明成祖之子汉王朱高煦等等。他们的结局也都大同小异,因为面对巨大的权力诱惑时,他们总是想着能再上一步,就会取代太子成为皇位继承人,而最终他们大多成了万劫不复的乱臣贼子,所以诸葛亮郭子仪才被人传颂。


【注1】广城君郭槐,以贾后无子,常劝后使慈爱太子。贾谧骄纵,数无礼于太子,广城君恒切责之。及广城君病,临终,执后手,令尽心于太子,言甚切至。又曰:“赵粲、贾午,必乱汝家事;我死后,勿复听入。深记吾言!”后不从,更与粲、午谋害太子。《资治通鉴》

【注2】这位大拿是泪痕春雨

【注3】《旧唐书》

【注4】《史记》

【注5】《史记》

【注6】《资治通鉴·晋纪》

【注7】《资治通鉴》

【注8】【注9】《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四十八年

【注10】《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五十七年


user avatar   zhang-bei-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电视剧一定要懂历史。

我们总是说清承明制,而在立太子后的布局这个制度上,却是清承晋制,甚至最后一样的失败过程。

一个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一个清圣祖时的“九子夺嫡”。

贾后把愍怀太子拉下台,对她有什么好处么?贾后全族被杀为愍怀太子偿命。

胤禔胤禩把太子胤礽拉下台有什么好处么?胤禔终身圈禁,胤禩黜宗籍。

晋惠帝时,贾后的母亲郭槐就劝说贾后,要正视愍怀太子司马遹已经长大的事实,正视太子司马遹是未来的皇帝,把贾家的利益与太子司马遹的利益尽量捆在一起,与太子司马遹共治天下,才是维持贾家尊贵地位的长久之道。【注1】然而贾后和贾家少壮派力量没有听从郭槐的话,而是废杀了太子司马遹。最后,很快贾后全族为愍怀太子司马遹偿命。

对胤禔和胤禩而言(胤禔和胤禩为同一个政治团体先后的领袖),正视1岁半即被立为皇太子的胤礽是无可争议的未来皇帝,在这个框架下去追求自己的利益的最大化,才是最符合他们的利益的。然而,他们选择了跟贾后和司马家的那群王爷一样的路,一心要把太子胤礽拉下台。

1726年胤禩死于幽所,1735年被幽禁26年的胤禔死于家中,如果他们读历史的话,在临死前,他们有没有想到公元300年被废杀的贾后以及之后“八王之乱”中相继被杀的王爷。也许他们曾经以为自己比贾后和司马家的那群王爷聪明,然而最后他们跟贾后和司马家的王爷一样的失败。1400多年的历史长河,历史又重演了一遍。

老八当不上太子很正常,能当上太子才不正常。

我见过的对康熙朝的“九子夺嫡”最不客气的评论是(大致上的原话):

康熙那几个儿子更是上窜下跳,他们的支持者根据他们的特点为他们造势,听上去好像都挺有道理。

这个评论来自某写政治史的大拿,这位大拿的水平如何,我只要告诉你,他读完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红宝书等。他的著作长达500多万字,系统剖析汉初、三国、两晋南北朝、唐末、明末的皇权政治和豪门寡头政治。【注2】

同样这位大拿对康熙朝立储失败的评论是(原话):

康熙立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清初是贵族政治。在贵族政治下,立储失败几乎是必然的,因为不论怎么布局都会出现问题。对此只要看一下两晋南北朝隋唐(唐玄宗之前)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了。
随着官僚政治逐渐成熟,各种自成系统力量被分割瓦解,立储自然变得简单了。

我引这位大拿的话就想说明一个问题,你觉得中央政治舞台中心厮混了一辈子,看透了群臣表演的康熙帝,看不懂这一切么?既然康熙帝能看透彻这一切,那康熙帝有什么理由立老八当太子呢?

很多人思考康熙朝立储之争,站在很多皇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就是不站在康熙帝的角度。

从胤禩一派的角度说:胤禩足够优秀,所以,皇帝应该废掉太子胤礽,立胤禩为太子。

当然了,从胤禔等人角度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从康熙帝的角度就是:你做梦!

皇太子是什么样的位置?皇帝唯一合法的继承人。是天下利益汇聚之地。这个位置岂是你想坐上去就坐上去的。你也太把自己当根蒜了。

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嫡次子,想取代嫡长兄长李建成的太子地位,那是带领自己的小弟,拿着全家人的脑袋和全族人的前途,用玄武门之变的鲜血搏出来的。

有没有庶子取代嫡长子成为皇太子的?有!唐玄宗李隆基。为什么他能当太子,他哥哥李成器当不了太子,因为他爸爸睿宗的皇位就是靠他夺下来的。面对如此牛X无比的李三郎,即使是庶子,他的哥哥嫡子李成器也只能主动退让太子位。【注3】而实际上,睿宗也就是在皇位上走个过程,就退位给李隆基,自己当太上皇去了。

【注3】睿宗即位,与侍臣议立皇太子,佥曰:“除天下之祸者,享天下之福;拯天下之危者,受天下之安。平王有圣德 ,定天下,又闻成器已下咸有推让,宜膺主鬯,以副群心。”睿宗从之。

胤禩有哪点能和唐太宗、唐玄宗比呢?

如果胤禩有唐太宗,唐玄宗的水平,康熙帝敢不立他为太子么?

再早一点的历史中,面对外戚、功臣、以及世外高人的共同支持的太子刘盈,汉高祖刘邦最后终于不敢坚持废太子了。【注4】【注5】

【注4】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上从破黥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张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太子。上详许之,犹欲易之。
【注5】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

胤禩如果真的有这么强大的支持力量,康熙帝敢不立他为太子么?汉高祖作为开国皇帝,面对如此强大支持太子的力量,都不敢再坚持自己的想法立赵王如意为新太子了,康熙帝作为一个继承父祖之业的皇帝,如果胤禩真的是众心所向他还敢坚持复立胤礽为太子么?

雍剧里给我们讲述的一个童话故事就是,太子之所以能当30多年的太子,是因为他的母亲是皇后。包括网络上的很多历史爱好者、甚至一些三流的历史学者的文章里也是这种观点。

太子胤礽之所以1岁半就被立为太子,确实是因为他的母亲是皇后。而实际上历史上能成为太子的人,除了皇帝没有嫡子,其余情况下基本也都是因为他们的母亲是皇后。母亲是皇后所以当太子怎么了?母亲是皇后当太子是常态,母亲是皇后当不上太子才是非常态。

但是他能当36年的皇太子,显然就不是什么子以母贵这么简单的事了。汉武帝的太子刘据,7岁立为太子,38岁起兵失败自尽。东汉光武帝的太子刘强,2岁立为太子,19岁被废。晋惠帝的太子司马遹,即愍怀太子,12岁立为太子,23岁被废杀。唐太宗的太子承乾,8岁立为太子,26岁被废。唐高宗的太子李弘,5岁立为太子,23岁猝死,死因存疑,随后其同母弟,22岁的李贤被立子,太子26岁被废。唐玄宗的太子李瑛,10岁立为太子,32岁被废杀。这么多太子中,能在太子位上坚持20年以上的只有三位,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在太子位31年,唐玄宗的太子李瑛在太子位22年,清圣祖的太子胤礽在太子位36年。两晋南北朝的一群被废杀的太子,或者登上皇位不久就被废杀的太子,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所以只要多看点史书,对社会,对人情世故多点了解的人都绝对不敢认为胤礽能居储位36年,是单纯依靠所谓的“子以母贵”。【注6】【注7】

【注6】初,帝以太子不慧,恐不堪为嗣,常密以访后;后曰:“立子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也!”
【注7】上疑太子仁弱,密谓长孙无忌曰:“公劝我立雉奴,雉奴懦,恐不能守社稷,奈何!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无忌固争,以为不可。

在康熙47年一废太子前,你能从清朝官方史书上找出康熙帝玄烨这样公开表达对皇太子胤礽能力不满的言语么?

一个皇太子的能力怎样,皇帝最有发言权,因为只有皇帝最关心自己的江山能否一世二世乃至万世的存续下去。而官僚们,不管嘴里说着多么冠冕堂皇的道理,他们在乎的都是自己的利益。

一个儿子能力怎样?他的父亲最有发言权,尤其是这个父亲还是至高无上的皇帝。

而事实上,别说胤礽当太子的时候了,即使他被废黜后,康熙帝依旧对他的能力表达肯定。【注8】【注9】【注10】

【注8】朕初次中路出师,留皇太子办理朝事,举朝皆称皇太子之善。
【注9】皇太子胤礽,久践青宫,夙标誉望,克殚诚孝,笃守恪恭。
【注10】二阿哥何曾不好?二阿哥学问骑射艺能,并无可议之处。

这三次评价,分别是一废后和二废后的评价。

“英雄惜英雄”“英雄相惜”,能让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能力,长达40多年都持肯定态度的,绝不会是所谓因为他的出生,只会是因为他个人的能力,他本人足够优秀。

既然皇太子能力没任何问题,胤禩也没唐玄宗那样的水平,那从康熙帝的角度喜欢皇太子胤礽不喜欢胤禩有什么奇怪呢?

至于有部分大臣支持胤禩,跟康熙帝有什么关系?如果让那些大臣真的能选择,他们还想选择自己当皇帝呢,难道康熙帝就要把皇位也让出来?

历史上,唐太宗和唐玄宗都成功上位了,然而,历史上试图上位却万劫不复的失败者是数不胜数的。东吴孙权之子鲁王孙霸、西晋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唐太宗之子魏王李泰;唐肃宗之子越王李係;明成祖之子汉王朱高煦等等。如果古代无数政治强人做出来的皇权布局,能让你随便破局上位,那“家天下”早就消失了。

胤禔胤禩也许认为他们会是唐太宗唐玄宗那样的幸运儿,可是最终他们的名字只能与东吴鲁王孙霸、西晋八王、唐越王李係这些人放在了一起。


文章开头的提到的清承晋制,指的就是康熙朝立太子用的是晋武帝司马炎开创的制度,可以称之为“晋武帝模式”,这套模式与官僚政治成熟时,立太子后,就把其他皇子打发到封地去的“明太祖模式”所不同的就是。面对强大的贵族势力,不得不给太子配置强大的个人班底,以用于老皇帝去世后,太子登基时,能够有足够的势力对抗贵族集团。因为愚忠皇权的古人只存在于某些人的想象中,皇权之所以能够高高在上,是因为有巧妙的权力布局来牵制各方利益集团。在为太子配置了强大的东宫班底后,为了太子的势力不失去控制,皇帝不得不安排其他皇子牵制太子。俗称太子主政次子主军,或者太子次子并重。这套模式下还会辅以外戚势力、诸王势力对太子皇子的势力进行再牵制。康熙朝先用来牵制太子的是直郡王胤禔,复立太子后是贝勒胤禩。

这些被皇帝有意扶持,和太子争斗的皇子们,并不是皇帝当真对这些不是太子的皇子有多疼爱,才给予超乎常规的厚待。如大皇子胤禔,八皇子胤禩这样,被皇帝有意扶持,和太子竞争制衡的皇子们,在历史长河中数不胜数,如东吴孙权之子鲁王孙霸、后赵石虎之子石韬、唐太宗之子魏王李泰、唐肃宗之子越王李係、宋徽宗之子郓王赵楷、明成祖之子汉王朱高煦等等。他们的结局也都大同小异,因为面对巨大的权力诱惑时,他们总是想着能再上一步,就会取代太子成为皇位继承人,而最终他们大多成了万劫不复的乱臣贼子,所以诸葛亮郭子仪才被人传颂。


【注1】广城君郭槐,以贾后无子,常劝后使慈爱太子。贾谧骄纵,数无礼于太子,广城君恒切责之。及广城君病,临终,执后手,令尽心于太子,言甚切至。又曰:“赵粲、贾午,必乱汝家事;我死后,勿复听入。深记吾言!”后不从,更与粲、午谋害太子。《资治通鉴》

【注2】这位大拿是泪痕春雨

【注3】《旧唐书》

【注4】《史记》

【注5】《史记》

【注6】《资治通鉴·晋纪》

【注7】《资治通鉴》

【注8】【注9】《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四十八年

【注10】《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五十七年




  

相关话题

  调查显示近年移居香港的内地人学历和收入大幅提升,反映了什么现象?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为什么香港底层宁愿住㓥房、棺材房都要在香港住下去? 
  上幼儿园的孩子说「妈妈,我明天不要穿这双鞋子了,小朋友都说我的鞋子丑」该如何回答? 
  道德是生产力吗? 
  香港推两家庭以上的聚会或将被罚款 1 万元等措施应对疫情,专家建议香港考虑封城,香港疫情为何突然严重? 
  香港的文化输出能力和内地相比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台湾人如何看待香港人? 
  如何评价痛仰乐队发出的“大麻去罪化”言论? 
  为什么国外地铁的建设比中国早? 
  郑州两天大雨已经成灾,5号线地铁被困救援为何两个小时才有响应? 

前一个讨论
什么情况下你才会努力?
下一个讨论
知乎社区上的答案质量越来越低的原因是什么?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